《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收录的60多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重要领域和主题,包括教育的真义、教育的价值、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课程与教学、道德教育、师生关系、教师的学习与成长等等。它对教育中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学理上的阐释,并发掘出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从而收到以小见大、见微知着、以孔窥豹、洞幽察微的效果,给人以教育智慧启迪。
细细品味了他的文章,文章中无处不体现着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趋从。肖川用谦和态度、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启发教师拓宽视野,促使我们去思考:怎样把孩子培养为一个有理性精神、有教养且有独立人格的人。肖川妙趣横生、妙语连珠,巧妙地帮助教师激活教育的智慧和生成对于生活的热爱与柔情, 充满着人生的终极关怀,他的笔下才会从心里流淌出感人肺腑的文字,让我们耳目一新。
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中多次提到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他认为教育首先应该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识、文化等的传授和灌输。俄国人洛扎诺夫曾经说过:“理想的东西应当尽可能地保持个性,因为这是人及其创造中最可珍贵的东西。”人的发展需要足够自主的空间,这样更宜于个性的自由的发展。人人都企盼被欣赏,而不愿被雕塑,被拿捏,被打压。“不听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我们中国的教育被人称为“听话的教育”,我们培养了许多天才与神童,许多专家与学者,在他们身上却很难找到真情的流露,个性的释放。孩子们没有了自己的主张,习惯于人云亦云了,随波逐流成了一种大趋势。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吗?正如书中序中写到的“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尽力去挖掘学生身上“真、善、美”的本质。
肖川推崇“每一个人都要学会成为你自己,要长于展示自我、反思自我、超越自我、更新自我,他批评急于希冀学习给他们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与实惠,这就需要我们以宁静、闲适的心绪来对待。阅读《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使我树立了”教育就是服务“的观念。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向他们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赋、不同气质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以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找到他们相应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我想,在这本书中给予了我们更多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让我们在工作之余对自己的实践作一点思考:有心的地方,就会有发现;有发现的地方,就会有欣赏;有欣赏的地方,就会有爱;有爱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会有快乐!对待教育,我们必须怀着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的情怀,教孩子去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孩子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 · · ·
肖川博士勤于思考与探索,求真务实,常常以浓浓的情怀表达新锐的思想。劳凯声先生称赞道:我觉得他的文章是美文。张清平赞美肖文很”酷“,激情洋溢,文采斐然,他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堪称教育学界美文。十年磨一剑。肖川苦心旨意,高屋建瓴,写成了《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并全力宣传他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在他演绎下,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显得异彩纷呈,激发我们殚精竭虑地去实践、完善和升华。
在市场经济色彩充满社会每个角落的今天,教育早已被抹上浓浓的功利色彩,人们往往把务实勤勉视为教师的良好品质,却总是忽略了务虚状态下所闪现的理性的光辉,却总是压抑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诗的情结。于是,教师们总是像春蚕、像红烛、像园丁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循环往复,忙忙碌碌,埋头苦干,常常兀兀穷年于三尺讲台,却难于体验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没有理想的教育是可怕的,愿广大一线教师读一读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在咀嚼中让灵性复苏,让诗意迸发,让激情洋溢,让理想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