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读后感
当我读梁小民先生的新书《我读》的最后一部分《读书生涯》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形:边读边笑,甚至于叫来十二岁的儿子和我一起分享那篇《当年,我是这样读萨缪尔森的书》,他虽然无法理解经济学的含义,但也感到了作者笔下那段历史的荒谬可笑之处,我们俩大笑了一通。然而,笑过之后,一缕苦涩挥之不去,“悲”从中来。
由于在大学里教书,梁先生有感于有些学生不爱读书,不会读书,而将自己读书中的经历和教训写出来,虽然他说得很谨慎,“新一代人走的路与我们这一代不同,但书还是要读一点的。”并说,如果自己的读书生涯能给年轻学子一点启示,就很高兴了。然而,我相信,每一位读过这些文章的人,除了得到启示之外,还会多一份沉重。
《读书生涯》中有这样一些文章:《儿童时代读书记》、《上大学时,我背过〈资本论〉》、《年轻时,我读恩格斯的书》、《文化大革命中,我读马列的书》、《研究生时的读书生活》等等。梁小民写了自己在二十世纪五十、六十、七十、八十年代读什么,怎么读;以读书写历史,真是独辟蹊径。如此读书生涯,为许多那个年代的读书人所共有,却少见梁先生这样翻来覆去地“纠缠”,直至生出情结来,书于他,怎一个“爱”字了得!
而那篇使我捧腹的《当年,我是这样读萨缪尔森的书》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文革”期间,梁小民在一家凭介绍信购书的内部书店买了一本萨缪尔森《经济学》节译本,由商务印书馆1964年出版。由于他所受的教育,处处以批判资产阶级为己任,从北京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后,不仅以无限崇拜的心态去读马克思的书,还要以彻底批判的态度读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的书。
这本《经济学》的译者序把这本教材说成是“大杂烩”,“凑成的理论体系”,“破绽百出”,“蛊惑性的宣传手法”,“冒充科学的公式和故作玄虚的图表”……梁小民说自己当时认为这个序言批判水平高,将它作为阅读时的指南。甚至“边读正文还边再读序,以便找到批判的方向,避免中毒”。
他所写的批判笔记遗失了,但从至今保存的书上,有眉批可见:当书中讲到稀缺性,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时,批语为:“生产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绝不是由什么稀缺规律决定的。”当介绍马尔萨斯人口论,指出生产发展,更多人享受到了较高的生活,梁小民自嘲地说自己颇带阶级感情地写道:“那些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穷人,那些住在贫民窟的黑人,那些排队领取少得可怜的补助的失业工人,能说是随着生产而享受较高生活水平的人吗……”。
梁小民列举了诸如此类的眉批,剖开自己年轻时自以为是的愚昧和真诚的盲从给今天的人们看,他说“我是自觉自愿地批——所写的读书笔记,读后感和书上的眉批,是给自己看的,写的是当时自己真实的想法,根本没想到去发表或以此达到什么目的。”所以,它才“特别可悲”。这本书至今仍然摆在梁小民的书架上,他为那些眉批而脸红,但诚言“这是历史,我不想否认。一个人青年时这样读书并不可怕,怕的是一辈子都这样读书。”
这便是我开头所言之苦涩与“悲”的由来。感谢梁小民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历史文本。
《我读》由四部分内容组成,分别是《边读边议》、《好书点评》、《名着浏览》及《读书生涯》。《边读边议》中的篇章,我大多都喜欢,像《探求晋商衰败之谜——读白银谷》。梁小民是山西人,他的童年就是在太谷度过的,因此,写来格外亲切。他从经济学家的视角分析晋商的成功在于建立了一套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激励机制与商业道德。晋商的衰败也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缺陷。
在《名校要有美丽的心灵——读美丽心灵》一篇中,他思考如何才能办一所中国的普林斯顿。他认为一个好大学的美丽心灵应该是“独立的研究精神、自由的探讨气氛、以及宽容的人生态度。”其中,他分析了中国当年的少年班为什么天才的苗子最终没有大成就,其失误在于教育方式。
在《曼德维尔悖论与人性启蒙——读蜜蜂的寓言》文中,梁小民提出了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来认识市场经济。他觉得经济学家通常的市场经济有效率这一解释不够,还应该有另外一个角度,那就是,“市场经济是符合人性的。利己乃人之本性,能使这种人性引起社会进步繁荣者,惟有市场经济。”他把重新认识人性,当作一种新启蒙来看待。
第二部分《好书点评》由十六篇短书评组成。梁小民的点评,除了书之好处,毛病也挑得细,常识性的、史实上的、翻译上的,甚至他会发现人家的参考书所用不足,比如,他指出《经济学家成长的故事》一书中的《罗宾逊教授》一文,参考书中缺《琼·罗宾逊与两个剑桥之争》一书,而这本书非常重要。
梁小民本人也从读书中取长补短。他从林行止的书中发现了自己以往的一个错误。那是他根据凯恩斯的着作引用过列宁的一句话:摧毁资本主义的最好方法是破坏其金融体系。林行止说这话凯恩斯引用错了,它本是另一位布尔什维克者拉宁所言。
第三部分《名着浏览》是梁小民考虑到现在学生读名着少,除了静不下来,也难以找寻中文本,于是他选择十本没有中文版、而应是学经济学的“垫底”之书,作较全面的介绍。
《名着浏览》篇的专业性相对较强,有独立价值,如果扩充内容单独成书可能更好。《我读》是由文集编撰而成的书,如果每一篇文章加注,说明写作时间或原发表情况,可以给人时间感。另外版式设计中对于《边读边议》等四部分内容简介的插页显得不够精致,与整体设计风格不统一。而书眉“经济新观察梁小民作品系列”在左,“我读”在右,似没有信息量,分别以某一部分名及文章名充当会有益些的。
《我读》共涉及了数十本书,写得实实在在,妙趣横生;无论抒发感慨还是咀嚼道理,都率直而负责,体现了作者酣畅淋漓的个性和对于读书的敬重。从中,读者可以领略梁小民先生的博闻强记、博览群书、博采众长之功,学到知识,获得读书的指引与激励。
读书也是读人。“我”的始终在场,是《我读》的最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