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马克思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文/周俊芳
少时,看过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记住了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保尔·柯察金。当一本《马克思是怎样炼成的》摆在面前时,不由得有种肃然起敬之感。这本书用别致的结构、优美的文笔、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马克思从12岁到30岁的思想框架,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价值取向,一种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
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对中国革命和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用一本书让马克思主义走近青年,走近大众,让青年理解并接受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在许多人而言,都是件吃力未必讨好的事。更何况还要将这般艰涩深奥的大课题,讲述得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寓教于乐,更不是件简单的事。
从序言中我们看到,作者赵国珍认为,虽然马克思的名字和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但马克思的基本思想和理论内容其实并不为大多数人,尤其是青年朋友所彻底理解和真正掌握。研究和阐释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过程,仍然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这大抵也是作者写作这本书的初衷和缘由吧。
学习先哲的理论,先要理解其人生经历。马克思也曾不好好学习,沉溺于课外的沸腾生活,经济上大手大脚,为所欲为,打架,斗殴,酗酒,因义气与人决斗,被关禁闭……其人生转变如同思想成熟一样,有着波折和反复,逐渐从偏颇走向全面,从简单走向理性。可以说,马克思一生都在批判别人,同时也在批判自己;否定别人,也否定自己,他的思想就是在不断的批判与否定中走向严谨、科学和成熟的。
作为伟人,马克思体现出其人格魅力,他与燕妮举世无双的爱情,与恩格斯坚不可摧的友谊,其美满的家庭生活和全面渊博的学识,都令人赞叹不已。值得称奇的是,他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绝不像有些理论着作那样生硬、乏味、呆板、盛气凌人,而是深刻严谨、生动活泼、以理服人的。事实上,马克思的原着不仅是思想的典范,而且是写作的典范,语言的典范,通俗易懂,流畅活泼,精确严谨,妙语连珠,甚至不乏机智与幽默。
通读此书,能感知到整体结构上的严密、完整、有变化,文字上的新颖、形象、可感觉,内容上的信实、精确、多创新。最为难得的是,这本书摈弃了过去的一些马克思思想史着作,仅停留在对某篇文章的静性分析上,条分缕析,头头是道,总观起来却似一盘散珠。《马克思是怎样炼成的》则注重马克思这一篇文章或着作与那一篇文章或着作之间的联系与过渡,注重解释它们之间的发展与继承关系。如此一来,某种思想观点的来龙去脉就比较清晰,散珠就被串了起来,成为一挂精美的项链。
由于长期的左倾思潮的影响,过去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教育完全是随风摆、一边倒,让人觉得马克思主义枯燥乏味、充满说教,而马克思则是高不可攀的神灵,这对青年人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极坏的影响。本书从兴趣着手,循序渐进,讲究结构和语言,注重形象的完美和内容的信、达、雅,让即使理论程度不高的人也能看得进去,读得下去,悟得通达,颇有教益。
有人要问,学习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在当下有着怎样的意义?德里达为马克思辩护时说过,马克思是资本主义的同时代人,资本主义一日不亡,马克思一天不过时。显然,马克思也是“我们”的同时代人,“我们”指的是生活在当代中国的人们。马克思思考大转型的问题写出了鸿篇巨制,目前中国面临大转型,那么,我们从马克思那里得到的启示,或许会比想象中的还要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