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英语作文 春节过年的作文 读后感大全 观后感大全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

“我们的通信,仿佛黑夜海上的旗语,被其他漂流不安,寻找港湾的船只看见了。”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其实就是龙应台和她的儿子安德烈之间的三十多封信的合集。在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前往台北任职。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的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龙应台觉得与儿子之间有了一座无形的墙:“我可爱的安德烈哪里去了?”她感到:儿子“爱”她,但并不“喜欢”她。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许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仿佛可以不必了。儿子成长了,本来就和母亲渐行渐远,他有他的思考,有他对这个世界的抱负,有他的朋友圈——那是任何父母都无法跨越进去的圈子。于是,和家人之间的感情也就渐渐平淡。

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龙应台慌了,她不晓得该如何掌握住她与儿子之间的联系。于是,她邀请儿子安德烈以通信方式与她合写一个专栏,一方面她可以透过书信来了解儿子的想法、内心到底在做什么打算,以及为人母亲最渴求知道的——过的好还是不好?龙应台觉得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她一定要认识大学生安德烈。这36封信就是如此产生出来的。

如此不同的两代人进行对话,他们讨论的话题涉及面很广,比如:族群问题和身份认同、政治运动和政治人物、民主自由和个体权利、价值取向和职业规划、流行文化和艺术鉴赏、生活习惯、个性发展、衰老、死亡以及恋爱问题等等,母子俩都在思考、解剖,贯穿其中的是坦诚和爱。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龙应台在对安德烈阐述自己对人生的看法的那一部分。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伴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了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清醒就变了,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同唱同乐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无忌的同僚深情,在人的一生中叶只有少年期有。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其实愈走愈孤独。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矛盾压抑,你往丛林深处走去,愈走愈深,不复再有阳光似的伙伴。到了熟透的年龄,及时在群众的怀抱中你都可能觉得寂寞无比。

还有就是在龙应台母子的信中,透露出了中西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从安德烈的信件中,我看到的更多是中西之间的差异,教育、意识,很多方面。比如,他们长于理性思考,而我们重情感抒发,他们会积极参与、干预现实,而我们更多是旁观。

18岁的安德烈和他朋友讨论的内容在我们看来是不用讨论的,没什么要讨论或者讨论不出什么,我们受到的教育是接受,而不是思考,我们不会思考,也不会想去思考。我们依赖长辈、领导,我们相信权威,我们从众、附庸。就香港选举时间表出台问题,安德烈置疑香港游行人数的少,在他看来,争取小小的本该有的权利,为什么不发出声音呢?龙应台是呼唤民主的,她在游行之列。

当然,一些问题上,安德烈跟我们一样顾虑、烦恼。“妈,你要清楚接受一个事实,你有一个极其平庸的儿子。我几乎确定不太可能有你们的成就,你会失望吗?”龙应台说:“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要你和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你的工作是你觉得有意义的,你的工作不绑架你是你成为工作的俘虏,容许你去体验生活,你就比较可能是快乐的。”其实哪个母亲不是这么想的,人人都说母亲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其实打心里,每一对父母,想要的,只不过是儿女能够健健康康成长,快快乐乐生活。事业有多成功,父母反而没那么在乎。

在龙应台与她十八岁的儿子安德烈的三十多封书信里,进行着弭平两代人之间代沟的努力。而龙应台和安德烈之间,更多的是一种相濡以沫,对于理性,对于文明正义,对于教养的理直气壮,超越母子的辈分关系。

读《亲爱的安德烈》有感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