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生日祝福语 结婚祝福语 三八妇女节 新年祝福语

孟子励志语录

要100句经典励志文言文语录高级一点的,,带上翻译,,必采纳

1、不以一眚德。

—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的功劳。

  2、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

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4、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6、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7、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8、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9、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

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11、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  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12、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司马迁  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1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14、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1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译: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16、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

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8、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陈廷焯  译: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19、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

——《省世格言》  译: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2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增广贤文》  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21、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增广贤文》  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2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2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24、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2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2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

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2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28、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29、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3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

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3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

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3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

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33、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34、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35、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

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36、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37、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38、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39、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40、三思而后行。

——《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41、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4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4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

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44、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4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4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

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

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47、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4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49、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

——林逋《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50、学不可以已。

——《荀子》  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5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论语》  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5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励志一生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5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5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5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5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5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59、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60、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6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6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63、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陆九渊  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6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陶渊明  译:美好的青春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再来,一天不可能有两个早晨,要珍惜时光啊

  65、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  译:文章讲的内容或题材都很好,可表达不适当,那么欣赏的人就不会很多,难以传播千古。

  66、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

——顾炎武  译: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翰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6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6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译: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

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69、位卑未敢忘国。

——陆游《病起书怀》  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7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7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

  7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  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73、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晏子春秋》  译: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74、读书本意在元元。

——[宋]陆游  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75、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

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76、知耻近乎勇。

——《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77、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78、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79、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8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8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  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82、学而不化,非学也。

——杨万里  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83、好学而不贰。

——《左传》  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84、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85、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尚书》  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86、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  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87、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葛洪  译: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88、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  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89、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

——[宋]文天祥  译: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在国家有难时,他们的节操就显现出来,一个个名垂史册。

  90、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  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

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91、报国之心,死而后已。

——[宋]苏轼  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92、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93、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汉]陈蕃语  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94、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95、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96、一寸山河一寸金。

——[金]左企弓语  译: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97、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武则天  译:如果想建立个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定安定,繁荣起来。

  9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曹植《白马篇》  译: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99、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明]顾宪成  译: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100、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译: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孔子说他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

1、诚,乃信之本;无诚,何以言信?诚而有信,方为人生.  2、 世界未有比真诚人更为可贵的。

—— 西塞罗  3、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

—— 巴尔扎克  4、 对自己真实,才不会对别人欺诈。

—— 莎士比亚  5、 实话可能令人伤心,但胜过谎言。

—— 瓦·阿扎耶夫  6、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 拉罗什富科  7、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 莎士比亚  8、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雷锋  9、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

——艾琳。

卡瑟  10、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富兰克林  11、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晁说之  12、诚实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

——爱默生  13、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德)康德  14、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15、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墨子  16、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17、小信诚则大信立。

——韩非子  18、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 韩非子  19、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荀况3、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20、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墨子  21、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22、小信诚则大信立。

——韩非子  23、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 韩非子  24、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 子贡  25、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荀况  26、信用是最大的资本。

  27、人无信不立,店无信不兴。

  28、以诚取信,以信取胜。

  29、言必行,行必果。

  30、宁可失钱,不可失信。

  31、获取信用是要付出很高代价的。

——杰罗尔德  32、私人的信用是财产,公众的荣誉是保证金。

——朱尼厄斯  33、失去信用是一个人的最大损失。

——约·克拉克  34、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  35、诚信是做人之根本,立业之基。

  36、创起诚信校园,树起诚信学风,成为诚信学子。

  37、诚信为本,学做真人。

  38、诚信为荣,失信可耻。

  39、最大限度的诚实是最好的处事之道。

  40、来源网址: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 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 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 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骄奢淫逸为耻

“四书”“五经”最早产生于什么时候

所谓“五经”,本来是“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六经的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流,孔子特别注重古代文献的研究和整理,他将古代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分别进行改编和整理,编成“六经”(严格地说,这个时候还不能叫“六经”,因为“经”是相对“传”而言的,而传的出现则更晚,故称作“六艺”更准确)。

孔子编订六经为保存中华民族文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此后儒家纷纷以六经为经典教材,世代相授。

但由于《乐》没有保存下来,故到汉武帝的时候只设立了五经博士,“武帝建元五年初置《五经》博士”。

(《汉书•百官公卿表第七上》)自此,五经升格成为官学。

当然,这一时期还有今古文经学之争以及经学与谶纬神学的问题,但“五经”的称呼最早应该是汉朝设立五经博士以后,这应该是没有什么疑义的。

其次看“四书”。

四书分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四书中的《论语》作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集,在西汉中期因张禹的传授就已经成为重要的儒家经典。

而《孟子》一书虽在汉代有赵岐作注,但一直被视为子书,未被列入经。

到唐代,佛老盛行,韩愈叹道统失传而推崇孟子。

礼部侍郎杨绾上疏言:“请依古察孝廉,其乡闾孝友信义廉耻而通经者,县荐之州,州试其所通之学,送于省。

……。

《论语》、《孝经》、《孟子》兼为一经,其明经、进士及道举并停。

”(《新唐书•选举志上》)可见,《孟子》一书到唐代已经开始向“经”转型。

北宋时,二程推崇《孟子》,但李觏等贬低孟子,关于孟子能否配祀孔庙在神宗时曾有过争议,“诏封孟轲邹国公。

晋州州学教授陆长愈请春秋释奠,孟子宜与颜子并配。

议者以谓凡配享、从祀,皆孔子同时之人,今以孟轲并配,非是。

礼官言:‘唐贞观以汉伏胜高堂生、晋杜预范宁之徒与颜子俱配享,至今从祀,岂必同时。

孟子于孔门当在颜子之列,至于荀况、扬雄、韩愈皆发明先圣之道,有益学者,久未配食,诚阙典也。

’”(《宋史•礼志八•吉礼八•文宣王庙》) “辛酉,诏颜子、孟子配享孔子庙庭。

”(《宋史•哲宗一》)这场争议后,孟子也得以祀孔庙,《孟子》也在宋儒的推崇下最终列入经。

而《大学》、《中庸》两书在汉代根本没有单独成篇,只是作为《小戴礼记》的两篇而已。

唐代的韩愈推崇《大学》,故将之独立出来,韩愈的学生李翱推崇《中庸》,把《中庸》独立出来,此后一直到北宋,“仁宗明道初年,程颢及弟颐寔生,及长,受业周氏,已乃扩大其所闻,表章《大学》、《中庸》二篇,与《语》、《孟》并行,于是上自帝王传心之奥,下至初学入德之门,融会贯通,无复余蕴。

”(《宋史•道学传一•序》)由此可见,二程特别注重《大学》和《中庸》,将之与《论语》、《孟子》并行,这就是“四书“的雏形。

南宋时,朱熹则祖述二程的观点和做法,推崇《大学》、《中庸》,继续将之与《论语》、《孟子》并列,并对四书分别作注。

他对《大学》的经传进行了区分并重新编排了章节,认为《大学》中解释格物致知一章的内容亡佚了,故“间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至于《中庸》,他认为是“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奉“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尧舜相传的十六字诀为传道心法,乃《中庸》主旨所在。

朱熹花了大量心血为四书作注,也正是从朱熹始,“四书”作为一个特定指称开始传播,并得到官方认可,“己巳,诏:‘朕观朱熹集注《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发挥圣贤蕴奥,有补治道。

朕励志讲学,缅怀典刑,可特赠熹太师,追封信国公。

’”(《宋史•理宗一》)通过以上简要的溯源,不难看出,虽然四书五经中的具体内容形成很早,但作为一个特定称谓的“五经”形成于汉武帝时,而“四书”则形成于宋代,前后相距一千多年。

从容不迫的反义词成语

不动声色 声:言谈;色:脸色。

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

形容非常镇静。

出处: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 不慌不忙 不慌张,不忙乱。

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

出处: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轮起刀来望我脖子砍,不慌不忙缩了头。

” 处之泰然 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

若无其事的样子。

形容处理事情沉着镇定。

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爰初发迹,遘此颠沛,神情玄定,处之弥泰。

” 从容不迫 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

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出处:《旧唐书·刘世龙传》“而思礼以为得计,从容自若,尝与相忤者,必引令枉诛。

” 从容应对 从容:舒缓,悠然。

不慌不忙地应付答对。

出处:明·李贽《焚书·杂述·豫约》:“有问乃答,不问即默,安闲自在,从容应答,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 从容自若 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自若:自在,如常,保持原样。

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出处:《旧唐书·刘世龙传》“而思礼以为得计,从容自若,尝与相忤者,必引令枉诛。

” 措置裕如 措置:处理,安排;裕如:从容不迫,很有办法的样子。

处理事情从容不迫。

常用来称赞人有办事的才能和经验。

出处:清·刘坤一《提督因疾出缺请旨简放折》:“前署苏松、福山等镇篆务措置裕如,堪以很令署理。

” 谠论侃侃 谠论:公正、正直的言论。

对上敢于直言,谈论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出处:宋·苏舜钦《祭滕子京文》:“往往谏列,谠论侃侃;屡触权要,卒就贬窜。

” 方寸不乱 方寸:指心。

心绪不乱。

形容人遇到特殊紧急的情况时能够从容镇定。

出处:唐·吕温《凌烟阁勋臣赞·屈突蒋公通》:“……徇日,方寸不乱。

” 好整以暇 整:严整;暇:不急迫。

形容既严整,又从容。

也指事情虽多,仍旧从容不迫。

出处:《左传·成公十六年》:“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问晋国之勇,臣对曰:‘好以众整。

’曰:‘又何如

’臣对曰:‘好以暇。

’” 举棋若定 下棋子好像有预断。

比喻行事沉着果断。

出处:朱德《十月战景》诗:“战事从来似弈棋,举棋若定自无悲。

” 侃侃谔谔 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谔谔:说话正直。

说话正直,理直气壮。

出处:《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史记·商君传》:“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 侃侃而谈 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出处:《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 侃侃而言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出处:《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 侃侃訚訚 形容和悦而从容不迫地谈话。

出处:语出《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 纶巾羽扇 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

形容态度从容。

出处: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面不改色 脸色不变。

形容从容镇静的样子。

出处: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我这虎头寨上,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厮,面不改色。

” 如无其事 象没有那回事一样。

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统领听不见,庄大老爷也听不见,就作为如无其事,不去提他了。

” 若无其事 象没有那回事一样。

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出处:冯德英《苦菜花》第三章:“王柬芝若无其事地闩上门,又叫她点着灯,他那双眼睛四处巡视着。

” 神色不惊 神色:神情。

神情显得没有受到惊动而十分镇定。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灵》卷十:“和尚当时被节度使抛向水中,神色不动,如今何得恁么地

” 神色自若 自若:如常,象原来的样子。

神情脸色毫无异样。

形容态度镇静。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

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

’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 神意自若 神情脸色毫无异样。

形容态度镇静。

同“神色自若”。

泰然处之 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处:处理,对待。

形容毫不在意,沉着镇定。

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爰初发迹,遘此颠沛,神情玄定,处之弥泰。

” 泰然自若 不以为意,神情如常。

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出处:华而实《汉衣冠》三:“施天福坦率地注视郑成功,泰然自若地摇头。

” 言笑自如 谈笑如常,十分镇定。

出处:清·方苞《通议大夫江南布政使陈介墓志铭》:“群夷纵火,牛街镇去城三十馀里,火光烛天。

公言笑自如,日夜为守战计,贼不敢逼。

” 夷然自若 指神态镇定,与平常一样。

出处:《魏书·卢义僖传》:“内外惶怖,义僖夷然自若。

” 意气自如 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

同“意气自若”。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

” 意气自若 自若:不改常态,还像原来的样子。

神情自然如常。

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

亦作“意气自如”。

出处:《汉书·李广传》:“广为匈奴所败,吏士皆无人色,广意气自若。

” 应付裕如 应付:对付,处置。

裕如:按自己的心愿做事。

从容对付,毫不费劲。

出处:邹韬奋《经历·英文的学习》:“你在上课前仅仅查了生字,读了一两遍是不够的,必须完全了然全课的情节,才能胸有成竹,应付裕如。

” 应付自如 应付:对付,处置。

自如:按自己的心愿做事。

处理事情从容不迫,很有办法。

出处:茅盾《子夜》五:“这样才能应付自如,所向必利。

” 雍荣闲雅 雍荣:态度大方,从容不迫;闲雅:文雅。

形容态度从容,举止文雅。

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荣闲雅甚都。

” 雍容不迫 形容态度大方,从容不迫。

出处:《元史·刘敏中传》:“敏中平生,身不怀币,口不论钱,义不苟进,进必有所匡救,援据今古,雍容不迫。

” 雍容大雅 指神态从容不迫,举止文雅大方。

同“雍容闲雅”。

出处: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快走,那白白的鞋底与颤动的腿带,会显出轻灵飘洒;慢走,又显出雍容大雅。

” 雍容闲雅 指神态从容不迫,举止文雅大方。

雍容雅步 指神态从容,举止斯文。

优游自如 ①悠闲适意,无拘无束。

②犹言从容不迫。

出处:明·彭时《彭文宪笔记》:“然职清务简,优游自如,世谓之玉堂仙。

” 优游自若 从容不迫,不变常态。

出处:清·陆以湉《冷庐识·彭文勤公》:“凡置卷数百,二仆待侧,左展卷,右收卷,循环不息。

待者告疲,公优游自若也。

” 羽扇纶巾 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

形容态度从容。

出处: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榆灰飞烟灭。

” 稳坐钓鱼船 比喻不管发生什么变化,仍然沉着镇静。

出处:俗谚:“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 喜怒不形于色 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

指人沉着而有涵养,感情不外露。

出处:《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 看过了从容不迫的成语 您也可以查看 从容不迫的名言推荐成语大全成语词典 abcc的成语 一的成语 二的成语 八字成语 一字开头的成语 三字开头的成语秋天的成语 鼠的成语 马的成语 牛的成语 蛇的成语 鸡的成语 虎的成语 猪的成语带狗的成语 关于马的成语 心字开头的成语 长字开头的成语 发字开头的成语 也字开头的成语一开头的成语 千什么万什么的成语 意字开头的成语 发的成语 带春的成语 带马的成语龙的成语 然的成语 手的成语 描写秋天的成语 含有近义词的成语 含有反义词的成语形容人多的成语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本文地址:推荐名人名言励志名言 名人名言 孔子的名言 鲁迅的名言 莎士比亚名言 曾国藩名言 孟子的名言珍惜时间的名言 经典语录 读书名言 成功的名言 诚信的名言 友谊的名言 爱国名言 爱情名言圣经名言 哲学名言 经典语句 数学名言 激励自己的名言 努力奋斗的名言 赞美老师的名言关于时间的名言 名言名句大全 名人名言大全 坚持的名言 英语名言 关于学习的名言自信的名言 庄子名言 勤奋的名言 拿破仑名言成语分类:描写从容不迫的成语

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

1命的大智者——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汉族,楚国苦县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又名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史。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

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并在函谷关前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

  2、永远的“至圣先师”——孔子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汉族。

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3、积极而潇洒的退守者——庄子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

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4、民本思想的先驱者——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生于周烈王四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汉族,山东邹城人。

名轲,字子舆。

又字子车、子居。

父名激,母仉氏。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

  5、不是“醇儒”的荀子  荀子(xunzi)(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后避汉宣帝讳,改称孙卿。

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新绛)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

他曾经传道授业,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

  6、“大一统”的设计者——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104),董子,汉代思想家,政治家。

为儒学取得正统地位作出巨大贡献。

广川人(今河北景县),汉族。

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

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其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

  7、理学集大成者——朱熹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

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

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

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

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

  8、“致良知”说的宣导者——王守仁  王阳明 (1472-1529),汉族,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

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朱熹后之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的集大成者。

  9、民主思想的启蒙者——黄宗羲  黄宗羲(1610-1695) 汉族,字太冲,号南雷,尊称为南雷先生,晚年自称梨洲老人,学者称梨洲先生。

浙江余姚人。

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

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清初五大师”。

  10、被遗忘的隐居思想家——王夫之  王夫之(1619~1692) 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

字而农,号涢斋,学者称船山先生。

湖南衡阳人,汉族。

字而农,号姜斋,别号一壶道人,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与方以智,顾炎武,黄宗羲同称明末四大学者。

晚年居衡阳之石船山,学者称“船山先生”。

孟子励志语录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