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诗句是哪句
大约是 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中国历史有名的10首第一首,李白的《静》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提到思乡,诗仙的这首诗是所有只要是稍识文墨的中国人第一时间想起的。
这首诗明白如话,读起来琅琅上口,表达的是人们普遍共鸣的思乡之情,所以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炎黄子孙最熟悉的古典诗歌。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
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
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第二首,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母爱。
尤其是诗的最后两句,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被广为传颂.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第三首,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的这首诗尤以第二句最为有名,影响最大。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激励了多少辈中国人奋发向前,人不死,奋斗不止。
其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堪称绝唱。
第四首,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连同这个典故,都广为中国人熟知。
曹植运用了十分贴切、浅显生动的比喻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并因此逃过一劫。
每当再出现兄弟相争时,中国人都会想起这首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第五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这两句诗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也激励着中国人昂扬向上。
第六首,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诗写游子思乡怀亲。
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中国人所特有的佳节思亲就来源于此。
第七首,《诗经》的第一首,《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是中国诗歌之始,其中不乏千古名句,尤以第一首广为人知。
中国的爱情诗也有很多,其中不乏千古名句,但尤以《关雎》影响最大。
每当男人见到美女,想上去追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成了最充分的理由。
第八首,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词人李清照这一首慷慨激昂的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第九首,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
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
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第十首,李绅的《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道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描写中国或中国历史的段落和句子
楼上说的那句: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句话是对整个中国历史发展模式的一个总概括。
其实概括中国历史有很多方面和途径,例如对文化,对思想等等。
不过要是你想要那种文章中的,类似序的话可以写得更久远一点:神州大地自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历经炎黄二帝教化众生繁育华夏子民,再经尧舜禹三帝休养生息,以至殷商开启帝王将相,再到武王伐纣文治武功历经数载,到头来春秋战国金戈铁马落得灰飞烟灭,致使秦赢政再统华夏始皇帝开启千秋帝业,楚汉相争最后霸王自刎沛公封禅,数百年两汉气尽三国鼎立,大浪淘沙功名尘土再说魏晋朝立,其后又南北分纷争隋后一统,伐无道李唐开朝盛事之至初显中央帝国,却是为他人做嫁衣,女子乱国则天皇帝创先河出十国,赵宋再统最后却只剩得半壁江山,元太祖马背得天下,朱元璋鸟尽弓藏血腥治国只求安乐,谁知偌大江山却了结在一小女子之上,无奈和花落去又说明灭清起满人入关为主,康雍乾三代再创盛事可百年之后一切又从头。
赞颂中国历史悠久的古诗 中国茫茫江山的古诗 形容生机勃勃的古诗 一定要古诗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放眼望,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努肉,小谈渴饮匈奴血。
待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实在是没有一首古诗写得像这两首那样又“生机勃勃”,又有江山,又有历史,要么是有江山有历史却很悲观,比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之涕下”,要么有江山没历史,比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要么有历史没江山,比如杜甫杜牧,要么啥都没有
中国历史上关于礼仪诗句 越多越好
《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
」安民哉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很毋求胜,分毋求多。
疑事毋质,直而勿有。
若夫,坐如尸,立如齐。
礼从宜,使从俗。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礼,不妄说人,不辞费。
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
修身践言,谓之善行。
行修言道,礼之质也。
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
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分争辨讼,非礼不决。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宦学事师,非礼不亲。
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
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
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
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
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
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不学礼,无以立。
” ———《论语.季氏》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离娄下》 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
描写中国历史的语句,词语。
岳飞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陆游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辛弃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中国诗词历史
古典诗词的发展简况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
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
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
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
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
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
《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
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
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
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
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
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
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
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这个“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近体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在篇幅,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
它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在唐代中期,由诗派生出新的体裁,这种体裁到了宋代最为发达,这就是词。
由于词是由诗派生出来的,所以词又被称为“诗余”;另外,由于词的句子字数长短不一,古人也称为“长短句”。
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叫曲,也称散曲。
曲可以说是词的另一体。
那么它跟词有什么不同呢
除了咏唱时的伴奏乐器不同以外,在语言上更加接近口语。
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加衬字。
如张养浩的《闲居三首之一》“昨朝杨柳依依,今朝雨雪霏霏,社燕秋鸿(忒)疾苦。
(不是)浊醪有味,(怎)消磨(这)日月东西。
”其中括号内的字就叫衬字。
上面简略地介绍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