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老师要我们写心得,是写“身残志坚的模范”,我选了丁晓兵的故事,就是不知起什么题目好
他的事迹了解一点:我想了一个:用左手敬礼的英雄。
急 求一篇并列式议论文题目是面对困境字数700
我难以想象,如果幼鹰不独自经受自然的磨难,又怎能展翅于苍穹
我难以想象,如果梅花不独自承受秋风的萧瑟,又怎能傲放于严冬
我难以想象,如果男孩不独自承受摔跤的痛苦,又怎能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儿
学会自己独立面对挫折,自己爬起来,是人生的必修课,是成就大业的奠基石,越早越好,走出保护伞。
苏轼学会了承受挫折,并没有乌台诗案一蹶不振,而是信步雨后,“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平生受到两次严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45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一住四年。
第二次是在59岁时被贬往惠州,62岁时贬至儋州,到65岁才遇赦北归,前后在贬所六年。
苏轼去世前自题画像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自题金山画像》)就其政治事业而言,这话当然是自嘲。
但对文学家的苏轼来说,他的盖世功业确实是在屡遭贬逐的逆境中建立的。
虽说苏轼早就名震文坛,贬至黄州后且因畏祸而不敢多写诗文,但黄州时期仍是他创作中的一个高峰。
散文如前、后《赤壁赋》,诗如《寒食雨二首》,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都创作于此时。
苏轼被贬至惠州、儋州时,已是饱经忧患的垂暮之人,但创作激情仍未衰退,而且在艺术上进入了精深华妙的新境界。
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
在宋代就有人认为贬至海南并不是苏轼的不幸,逆境是时代对这位文学天才的玉成。
曹雪芹没有被“一把辛酸泪”吓倒,而是勇敢地走下去,给世人一部惊世大作——《红楼梦》。
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锦绣”之乡生活中长大的,少年时代过着富贵奢华生活,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
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
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
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
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
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
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
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
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丁晓兵,在失去右臂的苦难中站起来,二十多年一直是英雄。
1988年,丁晓兵以全优的成绩从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毕业,放弃了留校或进机关工作的机会,毅然打起背包来到基层部队。
为练习左手投弹,他连着拉断6根背包带;练端枪,战士们在枪头吊2块砖、定型半小时,他吊3块砖、定型45分钟,肩胛常常被磨得血肉模糊;练卧姿射击,他每天几十次、上百次连枪带人扑倒在地,左半身总是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皮破血流更是常事。
当年底,部队军事训练考核,8项课目中丁晓兵得了7个优秀。
20多年来,丁晓兵身残志坚、自强不息,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保持着“战时忘死、平时忘我”的军人本色。
其实困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向困境低头。
面对困境,想的第一件事不应该是害怕,而应该是想到战胜困境后的快乐与喜悦,朝着这个目标勇敢地出发,困境就会被你远远地抛在后头,直到消失。
一份学习心得
丁晓兵不仅是战时英雄并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在和平时期亦保持英雄本色。
丁晓兵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身负重伤获得过“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
在荣誉、鲜花和地方优厚待遇面前,他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呻吟而是坚决不离开部队,体现了一个身残志坚共产党员优秀品格。
在此后20多年的军人生涯中,他常讲的一句话就是:为人民利益而来,为人民利益而战。
丁晓兵的事迹让人感动,但只有化感动为动力,把丁晓兵的坚强意志、崇高情怀、实干作风落实到行动上,才是学习的目的所在。
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和国家公务员,我深深感到肩负着党和国家的期望和人民的重托,我一定要向丁晓兵同志学习,学习他的崇高精神,立足岗位,一心一意地干工作;服务人民,脚踏实地地做奉献。
当然,我也深知,学习英雄和先进,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以丁晓兵同志为榜样,围绕“三个一切”,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充分展示当代青年公务员的精神风貌,展示经贸干部的良好形象
2007感动中国结果
钱学森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
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
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
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闵恩泽 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 男,84岁。
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奠基人。
200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他成为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两位获奖人之一。
从60年代开始,闵恩泽已经多种疾病缠身,并被发现有肺癌,切除两片肺叶和一根肋骨。
但是他一直坚持工作并不断取得突破进展,至今仍工作在科研第一线。
颁奖词: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
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
谢延信 细心侍奉亡妻家人33年 男,55岁,河南焦作煤业(集团)鑫珠春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机电科工人。
1973年,刘延信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第二年7月,谢兰娥去世前,嘱咐丈夫要好好照顾自己的爹妈和智障兄弟。
此后,刘延信付出了33年的忠贞与孝心,成就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谢延信(刘延信后改姓为谢)。
颁奖词: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
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钟期荣 胡鸿烈 香港教育界的传奇夫妻 两位均已89岁高龄,香港树仁大学创办人。
35年来,胡氏夫妇为学校拼尽心力,生活非常节俭。
胡鸿烈更不惜以迟暮之年,回律师楼工作,出入法庭打官司,为学校大楼挣工程费。
据估算,两人创立树仁学院,奉上毕生积蓄估计至少4至5亿元。
颁奖词: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
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
陈晓兰 坚守医德无私无畏医生 女,55岁,原上海一家地段医院的理疗科医生。
近年来,陈晓兰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在她与假劣医疗器械10年的斗争中,为了取得一手证据,她曾假扮病人,冒着危险“以身试针”。
颁奖词:虽千万人,吾往矣
曾经艰难险阻,她十年不辍,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得多。
她是一位医生,治疗疾病,也让这个行业更纯洁。
罗映珍 用爱唤醒沉睡爱人 女,27岁,罗映珍的丈夫罗金勇是云南省永德县公安局民警。
罗金勇与3名毒贩搏斗,因寡不敌众身受重伤,成了“植物人”。
在精心呵护丈夫同时,含泪写下了600多篇爱的日记,现在,罗金勇已从深度昏迷的植物人状态中苏醒过来,能眨眼,能开口讲几个简单的字。
颁奖词:把爱人从沉睡中唤醒,是生命的奇迹,还是心灵的力量
甜蜜不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照爱情的珍贵。
李丽 “湖南张海迪”温暖八万人 女,45岁,衡阳人,1岁患小儿麻痹症。
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被人们誉为“湖南的张海迪”。
颁奖词:五年时间,温暖八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李剑英 为保村庄 放弃逃生 河南郑州人,空军上校军衔。
2006年11月14日,李剑英在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发动机空中停车。
在生死攸关的16秒里,李剑英看到飞机下方密集的村庄和人群,毅然决定改跳伞为迫降,先后3次放弃跳伞求生机会,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壮烈牺牲。
颁奖词: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
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
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方永刚 “平民教授”勇斗癌魔 44岁的方永刚是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被誉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和“科普专家”。
2006年11月,被确诊为晚期结肠癌的方永刚,仍然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坚持上课。
颁奖词:一个真正的战士,在和平年代也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一个忠诚的战士,在垂危的时候,不会忘记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论家,更是敢于奉献生命的实践者。
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
孟祥斌 跳江救人永别妻女 男,28岁。
第二炮兵某旅机要参谋。
2007年11月30日上午,孟祥斌带着妻子叶庆华和女儿到市区购物,在经过通济桥时,一名轻生女青年从10余米高的桥上跳下,孟祥斌跳水救人,孟祥斌将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员的手中,自己却再次沉入水中。
12月4日,在孟祥斌的葬礼上,浙江金华市近3万名群众自发为舍己救人的英雄孟祥斌送行。
颁奖词: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
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
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2006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的感想,,,快点哦
感动中国观后感 2007年2月26日晚央视播出的《感动中国 2006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节目,相信会使许多人的心情难以平静,节目从始至终洋溢着的浓郁的温情与激情,可谓是情深意长。
这种情怀,不是让人反感的矫情,也不是单纯赚人眼泪的悲情,而是流露自内心的实感真情,是催人奋进的豪迈激情。
浓郁的情感令人动容,更撼人心魄,不愧为一首“让整个民族为之动容的精神史诗”。
我们看到,在200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和群体中,既有在2006年中被广泛宣传的先进典型,如一心为病人服务的人民好军医华益慰,也有从普通群众中发掘出来的平民百姓,如身患绝症,始终与死神抗挣的勇敢少年黄舸。
从职业身份上看,他们当中有扎根平凡岗位、为国家创造8000万元效益的优秀工人的楷模、天津港蓝领专家孔祥瑞;有淳朴农民的代表、三十年照料孤寡老人的河北爱心大姐林秀贞;有知识分子的典范、领先国际气象界、赢得国家科技大奖的气象学家叶笃正和专心学术、矢志不渝的东方学集大成者季羡林;有战时敢献身、平时能忘我的军人楷模丁晓兵和为百姓安全时时面对危险的人民警察王百姓;也有爱国爱港的香港著名企业家霍英东,基本上涵盖了当今中国社会的各个主要阶层和领域。
而优秀群体也独具特点,青岛爱心群体微尘是一个用爱心传递慈善,影响了一座城市的爱心符号,中国工农红军则是一个已经写进史册的英雄群体。
在这些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人物身上,又表现出了精神与情操的极大丰富性。
在他们身上,我们能够深刻地体验到面对国家和事业的忠诚与献身精神、面对困难的坚强与奋斗精神,面对死亡的无畏精神、面对科学险阻的创新精神以及面对社会和他人的关爱精神。
而正是这些精神,构成了今天我们所提倡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核心。
从节目中我们也感受到,那些在2006年被广为宣传的先进典型人物身上的人格力量和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情感。
节目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此,它把这些先进典型人物拉回到了普通人的生活当中,也拉近了他们与普通百姓的距离,使人觉得这些典型人物也是我们当中的普通一员,也让他们变得更可亲、可信、可爱、可敬和可学;发掘大多数观众不太熟悉的平民英雄,则是《感动中国》最突出,也是最令观众称道的特质。
大力开掘他们的事迹光辉点,突出并提升他们精神境界的高尚性,这使得观众对这些人物感觉亲近的同时更能受到精神力量的打动和感染。
尽管获选的十一个感动中国人物和群体有着不同的社会和职业背景,也用着不同的方式感动着别人,但从他们身上,我们还是能够看到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
他们所表现出来令人感动、为人景仰的高尚精神,奠基和建构着和谐社会及其所特有的和谐文化。
而从节目中我们也能感受到《感动中国》“和谐为美”的基本的创作审美观,节目从社会实践和普通群众的生动创造中吸取了丰富营养,把和谐理念和精神融入到创作当中,热情地讴歌真善美,充分展示出了人性的善良和社会的美好,体现出了昂扬向上的正气,引导了人们的价值取向,从而真正成为了一个真实记录时代风貌、全面构建和谐文化的经典电视作品。
值得赞赏的还有《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颁奖盛典》节目的艺术创作,有两个环节给人印象最为深刻。
一个是人物颁奖辞撰写得简洁、优美,大气磅礴;另一个是舞台设计的新意叠出。
长长的通道构成了舞台的重要部分,获选人物缓缓走过甬道,接受所有观众的注目和致敬,然后才走进舞台中心,这种设计有令人荡气回肠之感,而舞台中央矗立着的竖立式大屏幕,更是营造出了一种丰碑的气氛和感觉,磅然大气,视觉冲击力极强,大大强化了整个节目的庄重感和仪式感。
每一年的初春,《感动中国》都会带给人们新春里的第一片温情和第一缕感动。
感动就在身边,《感动中国》,让我们发现、认识、领悟和体味了更多的精神力量。
钱学森的颁奖词
党在胸中骨成钢——一等伤残军人蒋建兴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事迹 文章来源:辽宁日报/董辉 上传时间:2005-1-18 点击次数: 很多人不了解,这位长年奔波在军营内外的法律顾问,曾经是一名脊椎损伤、肌肉萎缩的瘫痪病人;很多人不相信,这位在法庭上思维敏捷、义正辞严的优秀律师,竟然是一名一等伤残军人;很多人不明白,这位伤残了22年的病休干部,是什么力量使他闯出了一条正常人都难以攀登的路…… 9月下旬,一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使沈阳军区某集团军数万官兵重新认识了蒋建兴。
官兵们说:“我们从蒋建兴的身上,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永不落后的骨气
” 脊柱损伤,全身瘫痪,他用惊人的毅力挺起了不屈的胸膛———“我多一点坚强,组织就少一分拖累” 一场车祸,使风华正茂的蒋建兴倒下了——— 1981年,蒋建兴被百里挑一地从某炮兵师政治部宣传科借调到军区宣传部。
9月的一天,他随领导到某坦克团抓老兵退伍教育试点,哪知,途中发生车祸,吉普车上4人,蒋建兴的伤最重:脊柱损伤,脊髓动脉闭塞,全身瘫痪。
连续12天昏迷,两次发出病危通知。
医院说:“能活着已经不容易了,如果还没知觉,这辈子就只能在床上过了。
” 躺在病床上,蒋建兴虽然全身麻木,但脑子里却清清亮亮的:“我才28岁啊,自己的远大理想才刚刚起步,这一倒下,连累大家、拖累小家,生不如死……” “我一定要站起来,绝不能成为包袱,我多一点坚强,组织就少一分拖累……” 想到这些,一股热血直冲脑门。
不知是什么力量,他一轱辘从床上滚下来,站到了床边。
两脚刚刚触地,便“啊”的一声,重重地倒在了地上。
一次、二次、三次……站起,倒下;再站起,再倒下……蒋建兴的身上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
一天,他终于站起来了…… “能站起来一次,就能站起来一生
”医生的话,给了他信心。
扶着床沿,他挪动了第一步。
此时,他在心里大声地呐喊:“蒋建兴,你今天迈出的是一小步,却是你人生的一大步啊
” 医生和护士纷纷祝贺他:“你创造了奇迹
” 脚能动了,可手臂还是如同僵木,使不出一点力气。
医生嘱咐他:“必须加强功能锻炼。
”他让妻子把一捧黄豆撒在地上,然后坐在小板凳上,把全身的力量凝聚到拇指和食指上,慢慢地伸向豆粒,与豆子一样大的汗珠子掉在地板上……坐着捡累了,就蹲在地上;蹲累了,就趴在地上。
百十个豆子,他捡了整整一天。
手指稍微能动,蒋建兴就想握笔写字,因为“笔杆子”是他的第二生命。
然而,他的手根本握不住笔杆,怎么写字
蒋建兴先是尝试着用嘴叼着笔写字,可曲曲折折的笔画还没有组合好一个字,唾液就顺着笔杆流了下来…… 后来,他让妻子找来毛笔,用胶布缠到右手上,终于慢慢地写出他车祸以来第一个字———“一”。
简单的一个“一”字,被蒋建兴看成是人生又一次起点。
治4年病,还9年债,他没向组织提过一次过分的要求———“我少张一次嘴,组织就少一分麻烦” 蒋建兴被定为一等伤残军人。
他不甘心躺在病床上,申请出院了。
为了加快身体恢复,夫妻俩踏上了漫长的求医之路。
北京、上海、武汉、哈尔滨……听说哪能治神经性瘫痪,他们就奔向哪里。
坐车,对蒋建兴来说是一种磨难。
上不去,站不稳,下不来。
此时,多需要一个兵啊
不是蒋建兴没有条件要个兵。
他因公致残,要个兵护理可谓合情合理;岳父是师政委,张回嘴就能办到。
可蒋建兴抹不开这个脸:“住院4个月,组织派4个战士轮流伺候我,擦屎端尿,该尽的力尽了,该花的钱花了,我要再提要求,心里不安啊。
” 从1982年到1986年,蒋建兴为了早一天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不仅花光了积蓄,还欠了4万多元外债。
周围的人看到蒋建兴一家的日子过得很艰难,就劝他们:“你是公伤,治病花了不少钱,能找组织报一点是一点,谁都可以理解。
” 对这些好言相劝,蒋建兴不是没想过,可思来想去,他觉得,自己是党员,如果少张一次嘴,组织就少一分麻烦,本来就已经不能工作了,如果再伸手 …… 4万多元的医药费收据被他撕了,免得看了有想法,起私心 。
谁会知道,蒋建兴欠亲友的债,让他们一家勒紧裤带,整整还了9年。
比钱更让蒋建兴闹心的是房子。
自结婚后,蒋建兴一家3口一直住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小房里,冷点热点他不怕,就怕上厕所。
离家200多米,去一次像过一次关。
一个冬天的晚上,妻子有事不在家,蒋建兴一个人拄着拐棍,颤巍巍地穿过小胡同上厕所。
一不小心,摔倒在地。
手无力,挣扎几次都爬不起来。
没有过路人,蒋建兴孤零零地躺在雪地上。
直到妻子回来,才扶他坐起来。
坐在雪地上,妻子抱着他痛哭:“去说一声吧,我们不求别的,副营职干部了,给个有厕所的房子就行
” 晚上,蒋建兴来到后勤部长家门前,转了几圈,没好意思敲门;第二天晚上,又到后勤部长家门前,转了几圈,又没敲门;第三天晚上,走在去后勤部长家的半路上,蒋建兴明白了:“缺房的又不是我一个人,我本来干的工作就不多,再麻烦组织,我还是什么党员
”想到这,他回去了…… 在这间狭小的小房间里,蒋建兴一家3口,整整住了8年。
这8年,他没发一句牢骚,反而安慰自己:“8年没厕所,对我的身体恢复起了决定性作用
” 自学5载,一朝成名,他用伤痛之躯闯出一条自强之路———“我多一点本事,组织就多一分力量” “腿能走了,手能动了,我得干点事
”这时,正赶上部队授衔。
组织上考虑到蒋建兴的身体状况,确定他退休。
他找到师领导:“衔可以不授,但我还拿部队的工资,我要求给我点事干
”在他的再三要求下,师里让他到干部科帮助工作,填写《军官军衔报告表》。
战友们穿上了新军装、戴上了新军衔,蒋建兴又承担起了集团军对战斗英雄历史功绩的整理任务。
他用伤残的手,撰写了4万多字的传记文学,刊发在《解放军英雄传》上,他参与编写的3本传统教育教材,被总政、军区作为教材下发部队。
在下部队了解情况时,他听说一名战士的父亲被一个无赖用刀捅伤,家里多次上访,凶手仍然逍遥法外,全连官兵愤愤不平。
听到这事,蒋建兴一连多天吃不好、睡不着。
思前想后,他感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国家和军队将进入一个依法治国、依法治军的轨道,社会文明进步呼唤法律;要维护部队和广大官兵的利益,必须知法、懂法。
于是,他立志学法,报考了辽宁大学法律专业本科学习。
学习的艰辛令他终身难忘。
夏天蚊子多,他把脚泡在水盆里;冬天屋子冷,他就怀揣热水袋。
在图书馆里摘录的各类资料卡片堆满了整整一书柜。
为了学法,他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
战友怕他身体受不了,就劝他:“你已经不容易了,还找罪遭,图啥
” 一听这话,蒋建兴就说:“我不图啥,我多一点本事,组织就多一分力量
” 对于正常人来讲,考试是一种程序,可对于残疾人来讲,考试更是一种挑战。
因为脊髓受伤,大小便常常失禁,蒋建兴就怕上厕所,而考试是不能上厕所的。
为了遵守考场纪律,蒋建兴在考试前一天不能吃饭,半天不能喝水。
考场上饿得他头晕眼花,可他还是坚持答题。
由于肌肉萎缩,手指无力,蒋建兴写字很慢。
在律师资格考试时,他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便把所答的问题,都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把题答得既精又准。
也许正是这一点,使他一次就以超过合格线50分的总成绩,通过了全国律师资格考试。
为此,他获得了全国残联颁发的“伤残人自学成才奖”。
退出残联,远离怜悯,他用崇高的理想开拓出人生新境界———“我多一些贡献,组织就少一分忧虑” 蒋建兴出名了
驻地残联邀请他到残联工作,并为他专门准备了一间办公室。
到残联开了一次会,耳濡目染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关怀,蒋建兴心里热乎乎的。
“人不能靠怜悯生活一辈子啊
我虽然是残疾人,但我能做正常人的工作,甚至比正常人还要做得更好
残联的位置还是留给更需要的人吧。
”他毅然辞退了残联的工作。
此时,沈阳军区成立了法律顾问处,蒋建兴主动担任了法律顾问和律师。
担任律师不久,他便代理了某部一个联营纠纷案。
由于案件涉及人员多、地域广,他先后19次往返大庆、沈阳等地,组织人员从山东、陕西等6个省的26个地区取证215份,向法院提供法律文书14份。
为了理清2000多万元的往来账目,他和部队会计连续一周几乎通宵查账。
有一笔3万多元的票据,地方一家汽车配件公司怕惹麻烦不愿意出具。
第一次去,他们让蒋建兴明天再来;第二天再去,门卫说领导不在;第三次:“铁将军”把门…… 为了这个证据,他整整跑了21次。
这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讲,简直就是一种摧残。
然而,正是由于这种执着,使这家公司的领导服了:“没见过你这样的律师
”让会计从保险柜里取出那张票据,亲手交给了蒋建兴。
别人看他拖着伤残之躯风里来雨里去,劝他说:“你好不容易捡回了这条命,现在部队供你养你,你好好在家休养不就得了,操那份心干嘛
” “我多一些贡献,组织就少一分忧虑。
”这些年来,蒋建兴为1100余名官兵无偿提供过法律服务,为320余名官兵家人、亲友起草过司法文书,打过上百起官司,仅挽回经济损失就达2000多万元。
站在庄严的法庭上,蒋建兴脊梁挺直,精神焕发,谁也不知他是一位伤残军人。
他曾为死刑犯辩护,挽回了一个年轻的生命,成为军人被告人有充分辩护权的典型案例;他为战友离婚案讨回房补,填补了法律空白……蒋建兴在创造了医学奇迹的同时,用伤残之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法律奇迹。
1994年,蒋建兴被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荣立二等功;今年6月,某集团军党委作出了“向蒋建兴同志学习”的决定;今年7月,沈阳军区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正气为骨,忠诚为钢,他用人格尊严再造了一根钢铁脊梁———“我多一分清白,组织就多一分光彩” 律师界的一位朋友给蒋建兴算了一笔账:凭他打过的官司和在司法界的名声,早就应该是一个百万富翁
然而,蒋建兴的家境又是什么样呢
普通的营职家属房,一床、一柜、一沙发,没有一样现代化的设施。
自己治病,女儿上学,他不是不需要钱,他只是不想在金钱面前折腰。
几年前,某部宾馆请他去代理一桩欠款案,他搞证据调查一去就是三个月,为宾馆追回租金100多万元。
“工资可以晚发,但必须奖励蒋律师
”宾馆领导带着全体职工的愿望拿着3万元钱给蒋建兴,可他说:“部队的钱都是党的钱,我不能要,只要部队不损失,就算我得了。
” 前些年,蒋建兴共为某部后勤部下属的企业打赢了930万元经济纠纷官司,按律师收费标准,他至少应得到15万多元的费用,但他除收取办案中的电话费、差旅费外,没有多收一分钱。
为军营打官司免费代理,对于各种诱惑,蒋建兴更是一身正气。
一年秋天,蒋建兴代理某部一起货物质量纠纷案,工厂厂长找到他:“给你5万,放我们一马。
” 5万元,这可相当于蒋建兴几年的工资。
但蒋建兴心里有另一本账:“我多一分清白,组织就多一分光彩,法律就多一分尊严
”他当即严词拒绝:“不行
一马也不能放
” 蒋建兴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地方律师事务所高薪聘请他。
他的家乡在江苏无锡,经济比较发达,众多亲友邀请他回去当律师,或给他们当法律顾问。
“我是从部队成长起来的,我的根在军营。
”蒋建兴每次都婉言谢绝。
人们佩服他的清白,更佩服他的正义。
2001年,蒋建兴到黄山出差,在火车站买票时,售票员说票已卖完。
可“票贩子”拍着他的肩膀说:“大哥,多拿30元,我给你办。
” 车票拿到了手,心里却不是滋味。
他不是心疼这30元钱,他是咽不下这口气。
回头把前因后果写下来,发到了《法制日报》。
不久,报纸便在显要位置刊登了他的来信。
铁道部高度重视此事,专门派出调查小组进行调查,并将此信作为路风整顿的材料。
那年冬天,天正下着大雪,上海铁路局、南京铁路分局和黄山火车站一行7人,千里迢迢找到了蒋建兴,送回了30元钱,向他赔礼道歉,还聘请他为“铁路路风监督员”…… 这就是身残志坚的蒋建兴,这就是一位心里时刻装着党的荣辱的优秀共产党员
导弹司令——杨业功 【事迹】2004年7月2日,一位以自己的一生书写共和国导弹部队历史的军人,走完了他最后的军旅生涯。
他,来自一支“神秘”部队。
这支部队,系国家安危于双肩,被称为一个大国的标志。
由毛主席亲手缔造,周总理亲自命名。
这,是第二炮兵;他,叫杨业功。
(专题)【评论】党旗下,军阵中,杨业功少将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为锻造共和国的拳头部队,献出了自己的忠诚、智慧,直至生命。
他矢志不移想现代化,干现代化,献身现代化,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成为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
【留言】——希望在我们的党内、国家、部队、企业以及各行各业内多涌现出像杨业功这样的人,我们的国家才会越来越兴旺发达,我们的党才会更加地朝气蓬勃,我们的理想和信念才会更加的坚定。
杨业功,我们为你自豪。
——共产党需要这样的成员;人民需要这样的公仆;军队需要这样的老兵。
我们的党的执政能力将永葆青春。
杨业功不仅仅是我们军人的榜样
更是共产党员的榜样。
在党中央进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今天,我们就是要学习杨业功、牛玉儒、任长霞等共产党的先锋分子。
做永远让党放心的普通党员。
丁晓兵,武警某部政治委员,入伍20多年,曾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武警部队“拥政爱民先进个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干部标兵,被人事部和中国残联授予“全国自强模范”荣誉称号。
他曾经感动中国。
在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身为侦察大队“第一捕俘手”的丁晓兵,在敌人阵地生擒一俘虏回撤途中身负重伤。
战友们以为他牺牲了,含泪为他化妆,紧紧抱着迟迟不忍就此让他而去。
路过的前线医疗分队医生被这个场面深深感动,切开腿部动脉血管强行压进2600CC血浆。
死神就这样与这位独臂英雄擦肩而过。
以“中国兵”为题宣扬他的英雄事迹强烈地震撼着“中国心”。
2005年8月6日上午,黄南分公司筹备组全体共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系统聆听了全省第二批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团姚志祥等四位同志的先进模范事迹。
工人要做好工,农民要种好地,学生要读好书,军人要卫好国,每一个人都肩负着一定的责任。
而作为党员 — 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当人民和社会把责任交给你时,我们决不应该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的老百姓,而应时时保持党员的先进性,这是党员的责任所在。
青藏兵站部输油管线管理团高级工程师姚志祥、中铁四局中心医院护士长丁太环等四位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把本职岗位作为锻造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舞台,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不断创造,自强不息,如同一团团火、一杆杆旗,昭示着新时代党员的先进性。
党本身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由一个个党员所组成的战斗集体。
党员是构成党的组织的细胞。
党的先进性还表现在每一个党员所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上。
姚志祥同志数十年如一日,扎根高原,无私奉献,不断攻克技术难关,为国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本职岗位上充分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以每一个党员的行动来促进和连接的;党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与能力,是由每一个党员的具体工作水平表现出来的。
丁太环同志不像是个医生,倒像勤快周到的服务员,这正是丁太环的个性—喜欢忙碌地帮助人。
“有困难,找太环”,成为工指的流行话。
下雪了,她把院子扫一遍。
谁不舒服了,她帮着打开水或削水果。
刚来到海拔4800多米的工地上时,她与6个男职工挤在一间不足10平米的房间,“男女同居”一住就是十几天,直到工地医院建成……她不愧于青藏铁路建设者的天使和生命的保护神,他们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四位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给我们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上了一堂生动而感人的党课。
我们联通黄南分公司筹备组全体党员同志表示,要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始终将学习践行党的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事业追求的动力和工作创新的源泉,要把党的需要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共产党员要实践 “ 三个代表 ” 的重要思想,必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成为道德榜样。
不同的理想决定着每个人不同的人生追求和境界。
对共产党员来说,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爱岗敬业,尽心尽责,努力在各自岗位上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一流工作业绩,党的先进性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并使之熠熠生辉。
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应该用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来鞭策自己的言行,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我们应以亲情化的服务,服务用户,奉献社会。
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评词~
有这四个字。
分别是:钱学森 民族脊梁,李剑英 天地英雄,胡鸿烈 钟期荣 树仁立德,孟祥斌 义无反顾,方永刚 贱行信仰,李丽 心灵强者,闵恩泽 人生如炬,陈晓兰 大医医心,谢延信 信守一生,罗映珍真爱无疆。
我看过。
爱国人物事迹,2x80字左右(要新中国的,最好是不要时间太久远的,不要什么抗日战争那种)
丁晓兵 男,汉族,安徽省合肥市人,中共党员。
1965年出生,1983年入伍,现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8730部队政治委员。
丁晓兵在1984年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英勇负伤,失去右臂,荣立一等战功,荣获为他特批的第101枚“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被誉为“独臂英雄”。
20多年来,他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不要组织照顾,放弃到地方任职、军校任教、机关工作的机会,坚持在基层部队摔打锤炼。
他永葆“战时忘死、平时忘我”的英雄本色,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从洗衣服、握笔写字、打背包练起,训练场摸爬滚打样样争先,数十次参加军事演习、抗洪抢险、扑救山林大火,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优秀的师政委。
他当指导员时,所在连队被评为军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当教导员时,所在营被师评为全面建设先进营;当团政委时,团队被武警部队记集体三等功。
他二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学习,仅读书笔记就写下了900多万字,结合工作实践先后创造的105条经验被上级肯定和推广。
他严格自律,多次拒收送上门的钱物,坚守原则婉拒亲人的请求,保持了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先进性。
他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保持英雄本色的忠诚卫士”荣誉称号。
1981年至1986年,中国女子排球队在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上5次蝉联世界冠军,成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连续5次夺冠的队伍。
中国女排坚定“为国争光”的信念,刻苦训练,顽强拼搏。
她们对发球、拦网等技术动作几乎每天都要练习成百上千次,对训练比赛造成的肩、腰等伤痛从不叫苦叫累。
凭着坚韧的毅力,她们练就了过硬的技术本领,形成了以快速多变为主体、兼备高打强攻的独特风格。
1981年第三届世界杯赛上,中国女排以7战全胜的战绩首次夺得世界冠军,开创了中国女排的新纪元。
之后,中国女排再接再厉,不屈不挠,克服重重困难,相继蝉联1982年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85年世界杯赛和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完美地诠释了顽强拼搏、团结奋斗、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中华体育精神。
中国女排夺冠后,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国歌一次次奏响的场景,让中华儿女热血沸腾。
一时间,各行各业掀起了学习女排精神、发扬女排精神的热潮。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响彻神州大地。
女排精神成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象征。
中国女排五连冠群体为我国体育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女排精神至今仍然激励着中华各族儿女不断奋发向上,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