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中的名言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中道德篇名句有哪些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即“灾”)必逮夫身。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贫而无谄,富贵无骄。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勾结),小人比而不周。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君子欲。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不迁怒,不贰过。

君子周急不继富。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小人常戚戚。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可与人言而不言,失人(错过人才);不可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躬自厚而薄责人,则远怨矣。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大德不逾闲(遮拦阻隔之物),小德出入可也。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孟子》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充足)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

生亦所所欲,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使内心震动,坚韧本性),曾(增)益其所不能。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子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养心莫善于寡欲。

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庄子》1.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2.凡人心险于山川3.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4.原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5.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6.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7.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8.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9.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10.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11.天地一指,万物一马12.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13.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14.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不尚贤, 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诚全而归之。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

吾将以为教父。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祸莫大於不知足。

咎莫大於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中道德篇名句有哪些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即“灾”)必逮夫身。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人者,未之有也。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贫而无谄,富贵无骄。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勾结),小人比而不周。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君子欲。

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不迁怒,不贰过。

君子周急不继富。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小人常戚戚。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可与人言而不言,失人(错过人才);不可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躬自厚而薄责人,则远怨矣。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损矣。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大德不逾闲(遮拦阻隔之物),小德出入可也。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孟子》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

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充足)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

生亦所所欲,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使内心震动,坚韧本性),曾(增)益其所不能。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子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养心莫善于寡欲。

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庄子》1.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2.凡人心险于山川3.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4.原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5.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6.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7.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8.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9.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10.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11.天地一指,万物一马12.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13.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14.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不尚贤, 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诚全而归之。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

吾将以为教父。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祸莫大於不知足。

咎莫大於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大学〉〉,〈〈论语〉〉,〈〈中庸〉〉各十句名言

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是讲问题。

子曰:“,可以为师矣。

”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是知也。

” 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 问曰: “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问道:“为什么叫“文”呢?”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一则是的自述,讲的是和方法。

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

“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

“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的自信。

子曰:“,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

”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不到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

不到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

就不在教他了。

中庸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

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

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或安而行之,或困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远,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诚者,天之道也。

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

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诚者非自成而已也,所在成物也。

成己,仁也;成物,知也。

性之德也。

合外内之道也。

故时措之宜也君子之遇而隐。

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

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年不能焉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清明,在止于至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明德为本,新民为末。

知止为始,能得为终。

本始所先,末终所后。

此结上文两节之意。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壹是,一切也。

正心以上,皆所以修身也。

齐家以下,则举此而措之耳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着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胖,步丹反。

胖,安舒也。

言富则能润屋矣,德则能润身矣,故心无愧怍,则广大宽平,而体常舒泰,德之润身者然也。

盖善之实于中而形于外者如此,故又言此以结之。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心有不存,则无以检其身,是以君子必察乎此而敬以直之,然后此心常存而身无不修也。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右传之七章。

释正心修身。

此亦承上章以起下章。

盖意诚则真无恶而实有善矣,所以能存是心以检其身。

然或但知诚意,而不能密察此心之存否,则又无以直内而修身也。

自此以下,并以旧文为正。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些书中流传下来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孔子哲理名言 人生态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

改之为贵。

巽与之言,能无说乎

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下信乎

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政治格言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

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故为政在人。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路问事君。

子日: 勿欺也,而犯之。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

孝慈,则忠。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 孟子名言: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些书中流传下来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孔子哲理名言 人生态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

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子谓于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放于利而行,多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法语之言,能无从乎

改之为贵。

巽与之言,能无说乎

绎之为贵。

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做人格言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下信乎

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不学诗,无以言。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政治格言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

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故为政在人。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路问事君。

子日: 勿欺也,而犯之。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

孝慈,则忠。

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 孟子名言: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下)

〈〈大学〉〉,〈〈论语〉〉,〈〈中庸〉〉各十句名言

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是讲问题。

子曰:“,可以为师矣。

”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是知也。

” 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 问曰: “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问道:“为什么叫“文”呢?”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一则是的自述,讲的是和方法。

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

“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

“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的自信。

子曰:“,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

”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不到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

不到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

就不在教他了。

中庸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

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

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或安而行之,或困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远,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诚者,天之道也。

诚之者,人之道也。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

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诚者非自成而已也,所在成物也。

成己,仁也;成物,知也。

性之德也。

合外内之道也。

故时措之宜也君子之遇而隐。

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

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年不能焉 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清明,在止于至善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明德为本,新民为末。

知止为始,能得为终。

本始所先,末终所后。

此结上文两节之意。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壹是,一切也。

正心以上,皆所以修身也。

齐家以下,则举此而措之耳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着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胖,步丹反。

胖,安舒也。

言富则能润屋矣,德则能润身矣,故心无愧怍,则广大宽平,而体常舒泰,德之润身者然也。

盖善之实于中而形于外者如此,故又言此以结之。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心有不存,则无以检其身,是以君子必察乎此而敬以直之,然后此心常存而身无不修也。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右传之七章。

释正心修身。

此亦承上章以起下章。

盖意诚则真无恶而实有善矣,所以能存是心以检其身。

然或但知诚意,而不能密察此心之存否,则又无以直内而修身也。

自此以下,并以旧文为正。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大学中庸论语翻译几句话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善《大学》【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 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2,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大学》【译文】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3,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中庸》【译文】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

过与不及两端的意见他都掌握,采纳适中的用于老百姓4,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论语》【译文】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译文】已往的事情不可挽回,未来 的却还来得及6,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论语》【译文】年轻人可怕,怎么知道他们的将来不如我们这些人 呢7,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论语》【译文】智者好动,仁者好静; 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译文】尊敬自己的老人,并由此推广到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并由此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孩子9,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庄子》 【译文】怎样思索怎样考虑则可认识道

如何居处如何行事则可持守道

由何种途径用何种方法则可获得道

10,原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庄子》【译文】圣人推究天地之美德而通达万物生成之理11,天地一指,万物一马《庄子》【译文】其实天地之大就是一指,万物千差万别不过就是一马12,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译文】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13,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老子》【译文】所谓道,如果可以完备表述,就不是自然的道;所谓名,如果可以完备表述,就不是自然的名。

无名,乃道之混沌无形,天地未分之时;有名,乃道之化生万物之时14,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译文】道是浑然一体的,体现在虚实两个方面,虚实互相转换 变化 ,由于变化孕育万物。

万物之形,外虚而内实,精气流布,达到平衡和谐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中的名言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