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纳兰词关于回忆的诗句

纳兰容若最经典的诗词是

一生恰如三月花,倾我一生一世念,来如飞花散似烟醉里不知年华限,当时花前风连翩 几轮春光如玉颜 清风不解语,怎知风光恋 一样花开一千年,独看沧海化桑田一笑望穿一千年,笑对繁华尘世间 轻叹柳老不吹绵,知君到身边 相逢若初见以上是容若的读者用来评价容若的,只因为次次都用情太深,幽幽暗放,戚戚凋零———一生恰如三月花。

“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容若《饮水词》中一句诗,每次读来,都有一种花飞花逝的凄然之感。

或许人生轮回,记忆中,只留下“当时”,“当时”终究会褪色,而往往回想,却是锥心刻骨的疼痛。

那种寻常之后的遗憾,是纳兰容若一生的蚀骨销魂。

——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幽边/相看好处却无言(《爱情》) 爱情,应该是容若一生的痛。

少年时恋上清丽婉约的表妹,他本人以为两个人可以相守至死。

然而世事弄人,表妹被选入宫中成为嫔妃。

少年的恋恋之心被碾碎在压抑的皇权之下。

继而又顺从父意娶了卢氏为妻。

——另一个美丽贤淑的女子。

她歆慕他的才华,理解他的苦楚,亦感到他心中另一个人的倩影,可是,她只是沉默,想用她的缱绻柔情温暖他的心。

他安然沉浸在他的爱中,却一直坚信,心中所爱,仍是那个年华初上,对他莞尔微笑的表妹。

直至卢氏抱病而死。

他才恍惚明白,他的心早已给了她。

一生沉溺在遗憾中,却错过两个最爱的女人。

无言,无言,却已是泪满千行。

——冷出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仕途》) 繁花似锦,他却偏爱晶莹易逝的雪花,群臣相争,他却选择淡泊致远。

父亲是朝中一手遮天的重臣,身为权贵家的贵公子,骨子里却是文人风骨,落拓不羁,轻傲脱俗。

少年才志,年纪轻轻却已是皇帝的御前侍官,纳兰容若,应该也希望登上高堂,成为叱咤天下的伟男儿。

可是,一个爱着雪花的冰清玉洁的男子,又怎能不顾官场的污浊与黑暗而冲上“云霄”呢

焦灼,在矛盾中焦灼,一个骨子里忧郁的男人,在仕途中徘徊挣扎,只留下雪花谢后的清水,在遗憾中汩汩流淌。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时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人生一梦》) 人生如梦,转眼已是千年。

纳兰容若沉浸在幽梦中太久,太久。

如果回到当时,会怎样呢

这样一个清雅如兰的男子,还是会这样选择吧:甘愿让遗憾串联成珠,化作人生无尽的省略号,弥漫过无尽的忧伤。

只因为次次都用情太深,幽幽暗放,戚戚凋零———一生恰如三月花

关于纳兰性德因为思念睡不着的诗句

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

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

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在纳兰词中,这首《采桑子》是颇为难解的一首,像是追忆,像是悼亡,扑朔迷离,踪迹莫辨。

大约来看,“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这像是在写当下的实景,也像是在写一番追忆;“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这就应该是怀念当初的一段情缘了;下片开始,“此情已自成追忆”,话锋转折,明证上片的情境属于“追忆”;“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是在说从被“追忆”的那段日子直到现在,已经过了十一年了,回想起了,恍如一场大梦。

“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谢家,谢娘,谢桥,这都是容若词中常用的意象,甚至因此而有人推断容若的某位恋人必定是个姓谢的女子。

真相是否如此,却让人无从琢磨了,毕竟,谢家,谢娘这段词句早已有其特定的指向含义,纵然巧合为写实并非绝无可能之事,但若为凿实之论,毕竟还是需要一些证据的。

从词句的字面来看,在华丽的雕梁上,燕子还在轻轻地睡着,这正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却有人独立中庭,一夜无眠。

-----这两句词,十一个字,短短地便勾勒出了这样的一幅完整的画面,但是我们却无法根据词意把这个画面用画笔真正的勾勒在纸上,因为我们分辨不出这个无眠而独立中庭的人究竟是谁-----是容若自己,还是那个被他思念着,爱慕着的谢娘

这便是诗与画的区别之一。

从王维始,人们便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但诗句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摹却未必都是可以用画笔表现出来的,因为诗句有时候会被刻意或无意的留“空”,或者说,留下一些歧义,而这歧义因为可东可西,可此可彼,而无法被具体落实为一个确定的意象。

现在我们遇到的便是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人,这个在谢家庭院里无眠而独立的人,究竟是谁

无论是谁,无论是他还是她,在语意和情节上都是讲得通的。

第一种解释是:这个院子既然是“谢家庭院”,不眠而立的自然应该是那位被容若爱着的女子吧

容若在思念情人,却反过来说是情人思念着自己,这种表达是诗词里的一个传统手法,为唐宋以来所习见。

情人在思念着自己,心焦地看着月亮在慢慢地移动着,慢慢地照进了银光铺满的院墙……第二种解释是:容若在十一年后站在情人当初住过的院落里,一夜无眠,沉思十一年前的往事,那时候,也是这样一个月光明媚的夜晚,月亮偷偷地照进了院墙,自己也跟着月光偷偷地溜进了院子,偷偷地和恋人相会。

-----这可不是过度阐释,“月度银墙”之所以可以产生出这样的一个暗示,就是因为下面这句“不辨花丛那辨香”。

“那”,就是现代汉语中的“哪”,这一句脱胎自元稹的《杂忆》,容若只是换掉了一个字而已,元稹的诗是:寒轻夜浅绕回廊,不辨花丛暗辨香。

忆得双文胧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

元稹这首诗的来历,有人说是悼亡之作,也有人说是《西厢记》中张生的原型,“忆得双文胧月下”的双文就是崔莺莺的原型。

元稹在婚前曾和双文有过一段始乱终弃的热恋,这首《杂忆》就是元稹回忆当初那跳墙约会的心动场景:那时候,天气略微有些凉意,夜色浅淡(也正是容若词中“残更”的时候),回廊曲折,朦胧难辨,“不辨花丛暗辨香”语涉双关,表面是在说夜色当中难以辨认花丛的位置,故而只能靠花丛的香气来判断方向,暗示的意思则是:在花丛的芬芳之中暗中辨认恋人身上的香气,偷偷地摸索着她的位置,然后,就是说双文姑娘在朦胧的月色底下欲迎还却,和自己玩着捉迷藏的游戏,不让自己轻易找到。

元稹其人,悼亡诗写得真切感人,写成了历代悼亡诗中顶峰上的顶峰,而这首《杂忆》(这是一套组诗,一共五首)却可以说是在悼亡之后的另外一番悼亡,是雕像的影子,是月亮的背面。

是呀,最难知的,始终都是人心。

“不辨花丛暗辨香”,明末王彦泓《和孝仪看灯》也袭用过这个句子,也是改了一个字。

王诗是:欲换明妆自忖量,莫教难认暗衣裳。

忽然省得钟情句,不辨花丛却辨香。

王诗是写女子和情人在灯会相约,怕情人在人群中找不出自己,便打算换上明艳的妆饰,这时候却忽然想起了一句爱情格言,“不辨花丛却辨香”,那还是原样打扮好了,就让情人来个“闻香识女人”吧。

-----以上就是容若词中“不辨花丛那辨香”一句的所本。

这样看来,似乎到和前文讲过的那个容若的小表妹能够搭上一些关系,难道这就是在暗示着容若乘着国丧混在喇嘛的队伍里偷偷入宫,在无数的宫中女子当中和表妹的那次无言的一晤

如此说来“月度银墙”的“月”不正是容若的自比吗

容若的挚友顾贞观的词集里也有一篇《采桑子》,和容若此篇无论在用韵和词句上都大大相像,很像是一篇和作:分明抹丽开时候,琴静东厢。

天样红墙,只隔花枝不隔香。

檀痕约枕双心字,睡损鸳鸯。

辜负新凉,淡月疏棂梦一场。

抹丽就是茉莉,在茉莉花开的时节,本该也是诗酒琴棋的日子,但斯人却毫无意绪,静默无言。

困扰他的正是浓浓的相思,而这相思,隔着一堵“天样红墙”,她在墙里边,他在墙外边。

高高的红墙隔断了两个人,却不断两颗心,此即“只隔花枝不隔香”。

但世间最苦之事莫过于心相连而人相隔,于是“檀痕约枕双心字,睡损鸳鸯”。

檀痕,是沾染着胭脂香气的泪痕;约,是覆盖的意思;双心字,是枕头上织就的双心图案。

这一句想象红墙那边的女子,泪痕沾湿了枕头,彻夜难眠,日渐消瘦憔悴。

那相恋的日子,那大好的青春,就这样徒然错过,只剩下淡月照窗棂,迷迷茫茫,恍如一梦。

顾词或许可以作为解读纳兰词的一个参照。

这样看来,传统的认为这是一首悼亡词的说法恐怕站不住脚,容若和他十一年前的爱情并不曾人鬼殊途,只是隔着一堵“只隔花枝不隔香”的“天样红墙”罢了。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化自李商隐的名句“此情可待成追忆”-----下片语气一转,当初那“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的往事早已经成了空空的追忆,鸳鸯零落,各自东西,。

容若沉吟至此,忽然惊觉“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雨停了,空气中有了浅浅地凉意,仿佛往事过去了,心头便是浅浅地凄凉。

十一年了,过去的,也许只是一个梦吧

有关回忆的诗句

意思:人生就是这样,别离的时候多,相聚的时日少。

拓展资料:1、原文:《水龙吟·再送荪友南还》清 纳兰性德人生南北真如梦,但卧金山高处。

白波东逝,鸟啼花落,任他日暮。

别酒盈觞,一声将息,送君归去。

便烟波万顷,半帆残月,几回首,相思苦。

可忆柴门深闭,玉绳低、翦灯夜雨。

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

愁对西轩,荔墙叶暗,黄昏风雨。

更那堪几处,金戈铁马,把凄凉助。

2、释义:人的一生,南北漂泊,四处奔走,宛如幻梦。

现在你终于可以高卧在金山之上,看大江东去,伴鸟啼花落,任凭夕阳西下而无所牵挂。

离别的酒已经倒满酒杯,道一声珍重,愿您平安返回故乡。

在烟波浩渺的漫漫长路上,在午夜梦回,只有孤帆残月相伴之时,你是否会回头北望,思念远方知己的朋友

可曾想起那夜我们紧闭柴门,一直到深夜之时,还在灯前说着知心的话语。

人生就是这样,别离的时候多,相聚的时日少。

还不如我们从来就没有相遇。

黄昏之时,“我”孤独一人,对着西轩而寂寞忧愁,昏暗的薜荔墙上的叶子在风雨中飘摇晃动,更有频繁的故事,使“我”心中更加凄凉。

3、赏析:词的上阕写的是词人对与好友聚少离多的感叹,并想象好友离开后的孤独寂寞之状。

下阕是对二人昔日亲密相处场景的回忆,再转回眼下国家狼起的局势,将个人情感与报国之志结合在一起,超脱了纳兰词固有的私人情感滥溢的现象,境界极高。

全词用词精炼,却意蕴深含。

4、诗人介绍: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籍,大学士明珠长子。

生性聪敏,少好读书,博通经史。

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得帝恩宠,官一等侍卫。

喜结交朝野文士,与徐乾学、姜宸英、严绳孙、陈维崧、秦松龄等交游契厚。

能诗文,尤以词为佳,长于小令。

词多写护驾出巡之感及夫妻离情别绪,善用白描,不事雕琢。


纳兰词关于回忆的诗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