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李白写过描写云的诗句

李白写过有关华清宫的诗句么

浪漫诗人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有,“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之一说。

然后笔锋一转,“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多少诗人慨叹人生如梦,笑看秋月春花。

把酒临风,一樽还酹江月。

首先看看李白自我介绍的诗句: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湖州司马何须问

金粟如来是后身。

不过,先读李白,再读庄子,然后再读李白,感觉李白好像是在模仿庄子,但还不够庄子那么逍遥。

古人云:借酒消愁,但李白是借酒消愁愁更愁。

这句话我也有同感。

下面是李白诗中最经典诗句的摘抄:1、最大气苍凉的景色描写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最自信的诗句: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最狂傲不羁的诗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4、最无奈的诗句:大道入青天,我独不得出。

5、最脍炙人口的忧愁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古龙最喜欢引用得)6、最细腻的景物描写诗句: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7、化为经典成语的诗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8、最惊心动魄的景物描写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最摧人泪下的诗句: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10、中国人最熟悉最经典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1、最煽情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2、最拽的诗句: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13、最浪漫深情的诗句: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4、最清纯的诗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15、最幽怨的诗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16、最豪气干云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7、最财大气粗的诗句:千金散尽还复来。

18、最有杀气的诗句:翔云列晓阵,杀气赫长虹。

19、最潇洒的诗句: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20、最有境界的诗句:罗帷舒卷,似有人开,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21、最违背党的民族政策、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诗句: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无人,汉道昌。

22、最被我们糟改的诗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听水中救命声,扑通一声跳下去,捞起一看是汪伦。

23、最清高自赏的诗句:拂彼白石,弹吾素琴。

24、最大气魄的诗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渡玉门关。

25、最有意境的诗句——兰陵美酒郁琼浆,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只何处是他乡。

26、最逍遥的诗句——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7、最苍凉大气的诗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28、最无奈的诗句:宾友日疏散,玉尊亦已空。

(另有“眼前又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句)。

29、最有骨气的诗句:誓不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0、最猥琐的一首诗:美人来时花满堂,美人去后空留床,床中绣被卷不寝,至今三载闻余香。

香亦竟不灭,人亦竟不来。

相思黄叶落,白露点青苔。

31、最快意的诗句: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32、最符合金庸设定的诗句: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33、最洒脱的诗句: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34、最深刻的诗句: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35、最深情的诗句:君为女萝草,妾为菟丝花,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36、最富哲理的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37、最质朴的诗句: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38、最相思的诗句: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39、最细腻的景物描写诗句: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40、最豪迈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句也够豪迈的)41、最摧人泪下的诗句: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42、最蛊惑人的诗句:拔剑四顾心茫然。

(好像想砍人

).43、最引人犯错误的诗句: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44、化为最经典成语的诗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45、最悲凉的诗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46、最让人舒展的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很相似,好像是明代的胡应麟把这两句对比过,认为杜诗“骨力太过”,比李诗稍逊一筹。

我自己也更喜欢“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

)47、最喜欢李白的诗句: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欲唱后庭花。

48、最壮观的诗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49、我最喜欢的诗句: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50、最大方豪爽的诗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另外,我认为李白最悱恻的爱情诗应该是《三五七言》:“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最感慨的诗应该是在永王邻案件中写给他同事的《古意》诗:“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

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

百丈托远松, 缠绵成一家。

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

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

中巢双翡翠, 上宿紫鸳鸯。

若识二草心,海潮易可量。

”古人常以“兔丝”“女萝”比喻新婚夫妇,优美贴切,因而传诵千古。

兔丝花为曼生植物,柔弱,茎细长略带黄色,常常缠绕在其他植物之上;女萝草为地衣类植物,有很多细枝。

诗人以“兔丝花”比作妻妾,又以“女萝草”比 喻夫君,意谓新婚以后,妻妾希望依附夫君,让彼此关系缠绵缱倦、永结同心。

即所谓“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女萝发馨香,兔丝断人肠。

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句,是说夫君在外春风得意、如鱼得水,而妻妾却在家里忧心匆匆、痛断肝肠。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

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句,我只想用一个字来理解——怨。

过去,男主外、女主内。

妻妾在家除了相夫教子外,别无旁务,因而想入非非。

我的归宿在哪里

夫君该不会在外面与别的女子“共芬芳”、做“鸳鸯”呢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句,是妻妾向夫君表明态度:夫君啊

假如为妾的有二心的话,那么海水也可以用斗来量了。

大约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海枯石烂不变心”吧

不过,在我爬山时,我最喜欢朗诵的还是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的诗句。

李白诗的佳句太多了,的确是冠绝古今

李白描写风景的诗句有哪些

自东晋以来,中国历代著名的文人、高僧、政治人物都在此留下过重要的历史印迹,歌咏庐山的诗歌辞赋有4000多首。

对庐山产生较大影响的文人有:古代早期的司马迁、陶渊明、王羲之、慧远等;唐宋时期的白居易、李白、苏东坡、朱熹等;近现代的政治文人蒋介石、毛泽东等。

“长江南岸鄱湖畔,拔地庐山风景妍;峭壁陡崖飞瀑布,奇峰秀岭绕云烟”。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被称为“匡庐奇秀甲天下”,位于长江的南岸,鄱阳湖平原的北部,西北距中国特大城市武汉200千米,南至江西省省会南昌100千米,东及东北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

汉阳峰为庐山的最高峰,海拔1474米。

瀑布飞流直下,云雾变幻无常,景区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夏季气温比山下低10摄氏度左右,为中国知名避暑胜地之一。

“庐山”一名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史记》,此前未见有文字记录,但山名渊源存在多种说法,有民间传说,也有史料考究。

“庐山”名称的三种传说:一种是在中国周朝时期,有一道人匡俗在庐山学道求仙,周朝国君获悉此事后,邀其出山辅政,匡俗并未应允,而是潜入深山不知所踪。

后来,人们相传其已成仙,并将其居所称为“神仙之庐”,“庐山”因此得名。

第二种传说也与是周朝有关,当时有个叫方辅的人同老子一道骑白驴进山炼丹,并且二人均“得道成仙”而去,留下空庐一座,也即“人去庐存”,故名“庐山”。

第三种传说又与前面提及的匡俗相关,而时间却发生在汉代初期。

相传匡俗的父亲在辅佐刘邦平定天下期间不幸离世,朝廷为表彰其功绩,封其子匡俗为越庐君。

由于匡俗酷爱道术,不愿做“越庐君”这个官,故弃官修道,“庐山”也因之得名。

另据《庐山志》载:春秋时的老子与一位叫方辅的道人同来游山,于山中留下修炼之庐,故曰“庐山”。

有研究资料认为,山名源于其山势轮廓,因为在平坦的鄱阳湖平原上,山体恰似“茅庐”。

《诗经·小雅·信南山》有一诗句“中田有庐”,此为对山的形状的描述。

晋朝孙放的《庐山赋》“寻阳郡南有庐山,九江之镇也,临彭蠡之泽,持平敝之原”,与诗经中的“中田有庐”意思相近。

因此,“庐山”一名的来历与山体特征相关。

还有人认为,山名源于中国古代的“庐子国”。

据《国语·楚语》记载,庐山所在位置在战国时称“庐邑”,因楚王曾到访过庐邑,该地名气渐大,故而庐邑地域内的这座独特的高山,就被称之为“庐山”。

公元前126年,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游山后,在其著述《史记·河渠书》中有“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的句子,这是“庐山”之名第一次见诸于文字记录,也是最早的记录,一直沿用至今。

庐山耸峙于长江南岸和鄱阳湖畔,西侧山麓为京九铁路和昌九高速公路。

山体自东北向西南延伸,面积282平方千米,而整个庐山风景区总面积为302平方千米,另有500平方千米的外围保护带。

山体四周悬崖峭壁,气势巍峨雄奇,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

山顶牯岭一带是宽浅的谷地(主要有东谷和西谷),溪流清澈,风光秀丽。

山区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达76.6%,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

山间经常云雾弥漫,宋代诗人苏东坡形容这种景象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庐山与莫干山、北戴河、鸡公山并列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

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庐山先后归属楚国境内的庐子国、庐邑,六国统一后,属九江郡。

公元前201年,归属豫章郡,汉文帝时再属庐江国。

公元前126年,司马迁游山,他在《史记》中记述:“余南登庐山,现禹疏九江”,“庐山”一名始有文字记载。

公元前122年的汉武帝时,庐山属豫章郡柴桑县,221年孙权将柴桑县划归武昌郡后属武昌郡,至291年西晋惠帝置江州时又属江州浔阳郡柴桑县。

367年,西林寺建成,慧远任寺院住持。

405年,陶渊明于山中隐居,作《归去来兮辞》。

412年,高僧慧远于山中逝世。

467年,陆修静上山修道,住太虚观。

483年,祥符观于紫霄峰麓建成,之后,栖贤寺和先天观(景德观)也分别于489年和536年建成,山上道教文化兴盛。

1008年,白鹿洞书院扩建,师生总数空前壮大,并改白鹤观为承天观。

1036年、1053年和1059年,范仲淹、欧阳修和王安石先后游山。

1070年,《庐山记》及《续庐山记》问世。

1072年,周敦颐隐居莲花峰,于自己居所内著书讲学。

1080年、1084年和1094年,宋大文豪苏辙、苏东坡和黄庭坚陆续于山中停留、观光。

1129年,金兵进犯南宋,庐山遭焚掠。

1170年和1178年,陆游两度到访庐山。

1179年,朱熹任南康军,重建白鹿洞书院。

1181年,陆九渊来白鹿洞书院讲学。

1182年,朱熹拨钱三十万建白鹿洞书院之礼坚殿。

1191年,山上的三叠泉开始为世人所知。

1208年,扩建濂溪书院,《庐山列传》及《庐山旧志》先后问世。

1324年,《庐山人物艺文志》二卷问世。

1351年,白鹿洞书院遭兵火毁坏。

1352年,西林寺、天池寺等均焚于兵火。

1360年,陈友谅称帝江州,与朱元璋在山麓的鄱阳湖地区长期对峙。

明洪武年间,庐山获封为“岳”,遂与五岳并列。

1411年起,东至五老峰,南至白云峰,西至马鞍山,经至讲经台,被设为禁山,清朝沿用。

1436年,白鹿洞书院获重建,至1497年书院诸生逾500人。

1573年后,黄龙寺、千佛寺、云中寺、青莲寺等建成启用。

1579年,明神宗下诏毁天下书院,白鹿洞书院也未能幸免,但数年后得以复办。

1645年,南明左良玉率军焚掠江州,庐山同遭破坏。

1668年,吴炜撰所撰的《庐山志》十五卷问世。

1980年,电影《庐山恋》在全国的公映,庐山旅游迅速发展。

1982年,中国国务院审定庐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庐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

1984年,江西省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成立,并修筑锦绣谷游览便道。

1994年,庐山被中国建设部评为“卫生管理达标风景名胜区”。

1996初,景区将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的登山路经辟为“霞衢”游览山道。

1996年12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核准庐山为“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景区旅游业进一步升温;2002年2月13日,该组织又将庐山核定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使其在旅游界的知名度再度攀升。

2006年11月,景区管理局决定大幅提高进山门票价格,引发激烈辩论。

2009年9月,发起召开“世界名山大会”和成立“世界名山协会”,向全世界推介旅游资源。

公元四世纪,高僧慧远在东林寺首创净土宗,开创中国化佛教,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

庐山最具影响力的佛教场所就是东林寺,该寺于公元386年由江州刺史桓伊和高僧慧远联手兴建。

东林寺建成后,山中的佛教影响力逐步提高,并发展成全国八大道场之一,曾一度被称为中国佛教的第二中心。

中国古代的著名文人陶渊明、李白、白居易、柳公权、苏轼等,都曾慕名到访东林寺,留下了许多诗词歌赋,佛教文化也因此名声大振,出现“钟声长鸣,香烟缭绕”的昌盛景象。

太平天国战争以前,庐山一直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鼎盛时寺庙多达三百多处。

时至今日,东林寺内的“唐经幢”、“护法力士”、“柳公权东林寺残碑”、“李北海东林寺残碑”、“王阳明游东林寺碑”等寺庙设施仍有留存。

据《庐山记》载:传说有一位在叫匡俗的人结茅庐于鄱阳湖边的大山上修道,后来匡俗仙去,其修炼之所被人们称为“仙之庐”。

正是基于这种传说,庐山成为后人修道的理想场所。

南唐时期,著名道士陆修静到庐山布道,庐山道教发展迅速,呈现佛、道共荣的现象。

唐咸通年间,吕洞宾游庐山遇火龙真人传剑术,又游归宗寺与九天使者庙。

有《题归宗寺壁》诗:“一日清闲自在仙,六神和合报平安。

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禅。

”后隐居庐山仙人洞修炼成仙。

公元1071年,周敦颐知南康军,后隐居庐山莲花峰下,得陈抟《无极图》,推演而成《太极图说》。

仙人洞是庐山道教的核心场所,留存的道教遗迹十分明显,成为游客游览庐山的必到景点之一。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在中国文化史、宗教史和政治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独特地位,因而在中国众多名山中显得非常特别,自古以来受众多文学家、艺术家的青睐,被认为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

自公元前126年司马迁南登庐山,并将山名写进《史记》后,历代无数文人墨客,如陶渊明、谢灵运、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等都曾来此登山,留下了4000多首诗词、400多处摩崖题刻和难以计数的书画作品,享有“文国诗山”的雅号,成为中国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发祥地。

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被认为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幅真正的山水画,是其画作之“传神说”在中国画理论上的一次突破,而此说也是受到了高僧慧远在庐山阐发的“形尽神不灭论”哲思的影响。

五代后梁画家荆浩所绘的《匡庐图》对山上美景作了尽情渲染,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又一精品。

《匡庐图》画法精湛,将山中的崇山峻岭和群峰显现出环抱之势,很有动感。

画中山峦入云,瀑布飞泻,山体的完美形象跃然纸上。

《匡庐图》现已成为中国当代山水画家极佳的研习范本。

明代画家沈周绘制的《庐山高图》,以缜密细秀、黑白虚实、墨色浓淡相宜的绘画技法,描绘出山峦层叠、草木繁茂的传神意境,是中国的国宝级文物,现藏台北故宫。

除古代画家对庐山的青睐外,也有中国近现代画家以此山为创作背景,出品了许多传世佳品,如张大千的《仿沈周庐山高图》、《庐山图》等。

庐山堪称诗人荟萃之山,历代文人留下了许多咏山诗篇,数量达四千首之巨。

晋代陶渊明(陶潜)一生以此山为背景创作,他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影响了身后的整个中国诗坛。

南朝时期《庐山二女》成为中国早期志怪小说的名篇。

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来此游山,留下了《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望庐山瀑布》等14首诗歌,其中的《望庐山瀑布》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典范。

诗人白居易在山上筑有“庐山草堂”,所撰《庐山草堂记》被后世评为记述中国古代山水园林的名作。

宋代文学家苏轼《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而另一句“横看成岭侧成峰”则是对山体地貌的形象描述。

现代中国政治家、诗人毛泽东所作的《七律-登庐山》中的名句“跃上葱茏四百旋”,描绘出山势的高耸和山道的崎岖。

现在的庐山不时也会举办诗词大赛,营造和传承山中的文化氛围。

庐山重要的理学中心有两处,一处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讲学的莲花洞,另一处为白鹿洞书院。

1072年,周敦颐退休后移居莲花洞,创办濂溪书院,设堂讲学、收徒育人,并以莲之高洁自律,其所著《爱莲说》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其中的“出污泥而不染”被誉为经典名句。

周敦颐的学生程颢、程颐对他的学说再加完善,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哲学思想体系。

南宋时期,朱熹以白鹿洞书院为中心,将周敦颐及其弟子的理学思想继续发扬、完善,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哲学思想,对中国政治、社会影响深远。

朱熹还将白鹿洞书院进行扩充,使得庐山的理学地位空间提高,代表着中国近世七百年的程朱理学大趋势,白鹿洞书院也成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

庐山云雾是庐山一大奇特景观,闻名中外。

余邵诗云:“庐山云雾景观奇,变幻无常千万姿;刚作浪涛腾汉海,又成瀑布泻天池”。

庐山处于一个盆地,四面山岭耸立,南依鄱阳湖,北傍浩瀚的长江。

大江大湖蒸腾大量不竭的水汽,形成滔滔的云雾涌向庐山,因为这襟江带湖的关系,庐山的湿气很盛,因此山中云气出没无常,诸峰忽隐忽现。

瞬息间云海密布,弥漫山谷,咫尺之间不能辨物。

庐山云雾,四季皆有。

夏季最多,秋季较少。

夏季云雾多在山顶,冬季云雾多在山腰,这是因为冬季水气凝结的位置低于夏季,所以冬季云层的位置也就低于夏季。

春夏之交,由于水气多,季风变换,群峰经常云遮雾罩,烟霞弥漫,天气忽晴忽雨,变幻莫测,云雾也诡谲奇特,变化多端。

整个庐山隐现在虚无缥缈之间,年均雾日为190多天。

真使人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感。

关于庐山的诗句:1、不识庐山真面目(宋·苏轼·《题西林壁》)2、欲买庐山(宋·晁补之·《满庭芳》)3、银山堆里庐山对(宋·向子諲·《虞美人》)4、庐山秀出南斗傍(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5、兴因庐山发(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6、应念社结庐山(宋·吴潜·《念奴娇》)7、心羡庐山下版僧(宋·陆游·《晨起》)8、庐山佳致(宋·姚述尧2·《念奴娇》)9、闻道庐山横广泽(宋·吕渭老·《渔家傲》)10、路入庐山风细细(宋·吕渭老·《渔家傲》)11、做庐山隐逸(宋·曹勋·《沁园春》)12、不识庐山真面目(宋·释心月·《偈颂一百五十首》)13、烧著庐山罗汉院裹王和尚脚指头(宋·释师范·《偈颂一百四十一首》)14、庐山归宗和尚无端拭坏一双眼睛(宋·释师范·《偈颂一百四十一首》)15、借问庐山三峡(宋·倪偁·《水调歌头》)16、庐山瑶草四时春(宋·晁补之·《少年游》)17、东林、西林寺在庐山北(唐·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18、大姑、小姑在庐山南彭蠡湖中(唐·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19、莲花峰在庐山北(唐·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20、庐山政接柴桑路(宋·戴复古·《琵琶行》)

李白写过描写云的诗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