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爱情语录 伤感语录 搞笑语录 名人语录 祝福语录 一句话语录 励志语录

张先 木兰花 木兰诗中抒情议论的句子

古代的诗人寥若晨星,古代的绝句古诗如汪洋大海。这些经典,永久流传,启迪我们的前先之路。好句摘抄网为您收集《张先 木兰花》,推荐这些经典的古诗绝句。

《木兰花》

张先

相离徒有相逢梦。门外马蹄尘已动。

怨歌留待醉时听,远目不堪空际送。

今宵风月知谁共?声咽琵琶槽上凤。

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

赏析:

原题作和孙公素别安陆。此词言送别,没用一般写景伤怀或凄楚哀怨的苦调,而是以谙尽别离况味的超然态度,从虚处着笔,靠对惯常送别程式之否定,以突出自己体验到的离愁。首句写离别,却用别后盼相逢已是徒劳魂梦,将再相逢的意愿及难再逢的事实点明,以少胜多,思力惊力。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有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表示目送去帆,久久伫立,直至看不到,还不忍离去的痴情。但词人却用翻案技法,否定这种送别方式,认为远目不堪空际送,写出不忍心望行人远去的心情,更其幽咽。今宵句与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生无物比多情认为多情是最可珍贵的,无物可比,与沈邈情多是病语意相悖,意旨却同。江水不深山不重,一反前人咏愁言情以水、山类比的俗套,亦属避俗就生之法。全词一处用无,三处用不,此种谋篇布局,可称为否定式结构。

J458.COM编辑推荐

辛弃疾 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作者:辛弃疾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

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注释:

1、将旦:天色将晓。《天问》:楚词篇名,屈原所作。作者向天提出种种奇问,作品由一百七十多个问题组成,或自然,或社会,涉及面极广,表现出作者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唐,更有柳宗元作《天对》,对《天问》之问逐一作答。辛词仿《天问》体,在词中一气提出九问。此词咏月,卓有创新:一,前此有待月诗,而无送月诗。二,引《天问》体入词。三,《天问》问月仅二,辛词不仅九问,且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球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四,善想象,富描绘,丰美瑰丽,把对天宇的探索和神话传说熔为一炉,而又自出新境。此亦前之未有,故弥足珍贵。

2、可怜两句:一问。天色将晓,月亮悠悠西行,将行向何处?可怜:可爱。言中秋之月团圆皎洁,惹人生爱。

3、是别有三句:二问。难道西天极处别有人间,月从这边冉冉西落,又从那边人间缓缓东升?光影:指月亮。

4、是天外三句:三问。太空浩渺,月亮运行是否凭借浩荡秋风?空汗漫:空虚莫测,广大无际。

5、飞镜句:四问。月亮如飞镜无根,是谁用绳索将它悬系太空?李白《拟古》:长绳难系日。

6、?娥句:五问。月中嫦娥千秋不嫁,又是谁殷勤将她留下??娥:即月里嫦娥。据神话传说,她偷食丈夫后羿的仙药,乘风奔月,从此永居月宫。

7、谓经两句:六问。听说月亮西经海底而重返于人间东方,究竟是真是假。问无由:无从查询。恍惚:谓此说迷离恍惚,不可捉摸。

8、怕万里三句:七问。谓上说如真,则月亮行经海底时,月中的玉殿琼楼怎不为恣意纵横的万里长鲸冲破撞坏?玉殿琼楼:神话传说谓月中自有琼楼玉宇烂然,故俗称月宫。

9、虾蟆两句:八问。倘言月中虾蟆自会游水,则玉兔何以能在水中自由沉浮?按:神话传说谓月中宫中有金蟾戏水,白兔捣药。故堪:固然能够。

10、若道两句:九问。如说月亮一切安然无恙,则何以一轮圆月渐渐变作一弯银钩?按:此指月亮的盈亏圆缺变化。无恙:完好无损。

赏析: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咏月诗不可胜计,咏月词也多得不可胜数。但是,真正能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却并不很多,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就是。而辛弃疾的这首仿屈原《天问》体的《木兰花慢》词,由于它打破了历来咏月的成规,发前人之所未发,充分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而别具一格,成为千古绝唱。

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曾写过一篇《天问》,全篇是对天质问,一连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辛弃疾使用《天问》体,而创作的这首《木兰花慢》,构思新颖,想象奇瑰,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人不同,他不思乡,不怀人,不吊古,而是紧紧抓住黎明前的刹那时间,象伟大诗人屈原那样,驰骋想象的翅膀,连珠炮似的对月发出一个个疑问,把有关月亮的一些优美神话传说和生动比喻交织成一幅形象完美的绚丽图画,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请看他那妙趣横生的发问是:今晚的月亮是多么可爱,悠悠忽忽地向西走,它究竟要到哪里去呢?接着又问: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刚好看到你升起在东头呢?还是在那天外广阔的宇宙,空无所有,只有浩浩长风把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它象一面飞入天空的宝镜,却不会掉下来,难道是谁用一根无形的长绳把它系住了吗?这些问题,问得异想天开,而又饶有兴味。传说后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以奔月,离开人间而独居于广寒宫。于是,作者又发问:月宫里的嫦娥直到如今没有出嫁,不知又是谁把她留住了呢?听说月亮游过海底,可又无从查问根由,这事真是不可捉摸,而叫人发愁。我怕大海中万里长鲸横冲直撞,会触破月宫的玉殿琼楼。月从海底经过,会水的虾蟆不用担心,可是那玉兔何曾学会游泳呢?如果这一切都安然无恙,那么,又为何逐渐变成弯钩模样?词人这一连串的发问,把我们带入了富于浪漫色彩的神话世界,想象新奇,幽默而又妩媚,问得奇,问得妙。

当然,稼轩写这首词不只是驰骋艺术才思而已,其中也有着作者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深入观察,作出了大胆的猜测。在诗词中,向月亮发问,前已有之,不算什么发明创造。如李白的青天有月几时来,我今停杯一问之,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然而,这首词中所提出的一些疑问,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大胆猜测,却是前人所不及的。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个科学现象的发现,曾引起天文学界的革命。而在哥白尼前三、四百年,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观察月升月落的天象时,已经隐约猜测到这种自然现象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在宋代词人中,辛弃疾一向被推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所谓豪,就是豪纵跌宕,横绝古今;所谓放,就是雄放恣肆,别开天地。辛弃疾的词,的确达了这种境界。他这首用《天问》体写词,通篇设问,一问到底,这在宋词中是一创格,表现出作者大胆创新、不拘一格的艺术气魄。它打破了词的上下片的界限,一口气对月发出一连串的疑问。词的用韵也完全适应豪纵激宕的感情,读起来一气贯注,势如破竹。并且多用散文化句式入词,使词这种形式更能挥洒自如地表现思想感情,给作品带来不可羁勒的磅礴气势。并且,这首词还有其另外一层含义,即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思。在这首词中,作者以皎洁的圆月象征大宋江山,而对它的命运忧心忡忡,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强烈地透露出作者对误国误民的奸邪势力的憎恶之情,表达了他对南宋朝廷命运和前途的深深忧虑,寓意深刻。

宋祁 木兰花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释:

1、縠皱波纹:形容波纹细如皱纹。縠皱:即皱纱,有皱褶的纱。棹:船桨,此指船。

2、闹:浓盛。

3、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

4、肯爱:岂肯吝惜,即不吝惜。一笑:特指美人之笑。

5、持酒:端起酒杯。

翻译:

信步东城感到春光越来越好,

皱纱般的水波上船儿慢摇。

条条绿柳在霞光晨雾中轻摆曼舞,

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妖娆。

总是抱怨人生短暂欢娱太少,

怎肯为吝惜千金轻视欢笑?

让我为你举起酒杯奉劝斜阳,

请留下来把晚花照耀。

赏析:

此词上片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下片则一反上片的明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梦,虚无缥缈,匆匆即逝,因而应及时行乐,反映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寻欢作乐思想。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

起首一句泛写春光明媚。第二句以拟人化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而又富于灵性。绿杨句写远处杨柳如烟,一片嫩绿,虽是清晨,寒气却很轻微。红杏句专写杏花,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过片两句,意谓浮生若梦,苦多乐少,不能吝惜金钱而轻易放弃这欢乐的瞬间。此处化用一笑倾人城的典故,抒写词人携妓游春时的心绪。结拍两句,写词人为使这次春游得以尽兴,要为同时冶游的朋友举杯挽留夕阳,请它在花丛间多陪伴些时候。这里,词人对于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跃然纸上。

这首词章法井然,开阖自如,言情虽缠绵而不轻薄,措词虽华美而不浮艳,将执着人生、惜时自贵、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

李清照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注释:

1、一枝春欲放:此指买得一枝将要开放梅花。

2、泪染:眼泪濡湿,这里指露水浸染之意。

3、彤霞:红色彩霞。这里指梅花之色彩。

4、簪:名词作动词,即插于发中。

5、徒:只。

6、比并:放在一起比较。

赏析:

这首词作于建中靖国年间,其时词人与夫君赵明诚新婚燕尔,心中充满对爱情的热情挚着。全篇截取了作者新婚生活的一个侧面,显示她放纵恣肆的独特个性。

上片主旨是买花。宋朝都市常有卖花担子,一肩春色,串街走巷,把盎然生趣送进千家万户。似乎小丫环入报以后,女主人李清照随即作了吩咐,买下一枝最满意的鲜花。整个上片便是截取了买花过程中最后一个画面,所写的便是女主人公手执鲜花,满怀深情地进行欣赏。春欲放三字,表达了她对花儿的由衷喜爱,其中春字用得特别好,既可以指春色、春光、春意和春天,也可以借指花儿本身。春字境大,能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联想。下面泪染轻匀二句,写花的容态。这花儿被人折下,似乎为自己命运的不幸而哭泣,直到此时还泪痕点点,愁容满面。着一泪字,就把花拟人化了,再缀以轻匀二字,便显得哀而不伤,娇而不艳,其中似乎渗透着女主人对它的同情与爱抚。前一句为虚,出自词人的想象;后一句属实,摹写了花上的露珠。犹带彤霞晓露痕,花朵上披着彤红的朝霞,带着晶莹的露珠,不仅显出了花之色彩新鲜,而且点明时间是清晨,整个背景写得清新绚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新婚的欢乐与甜蜜。

下片主旨写戴花。首先,作者从自己一方说起,侧重于内心刻画萋。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活活画出一位新嫁娘自矜、好胜甚至带有几分嫉忌的心理。她青年妇女中,本已感到美貌超群,但同犹带彤霞晓露痕的鲜花相比,似乎还不够娇美,因此怀疑新郎是否爱她。这里表面上是说郎猜疑,实际上是她揣度郎心,曲笔表达,轻灵有致。同上片相比,前面是以花拟人,这里是以人比花,角度虽不同,但所描写的焦点都是新娘自己。接着二句,是从人物的思想写到人物的行动。为了争取新郎的欢爱,她就把花儿簪鬓发上,让新郎看看哪一个更美。然却终未说出谁强,含蓄蕴藉,留有余味。云髻斜簪,丰神如画。这里李清照,写出了一点闺房的乐趣。

全篇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年轻词人天真、爱美情和好胜的脾性。可谓达到了乐而不淫的艺术境界,全词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一首独特的闺情词。

木兰花·别后不知君远近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注释

① 鱼沉:鱼不传书。指无音讯。

② 秋韵:秋声,秋天的韵味。

③ 攲:倾斜。单枕:孤枕。

④烬:灯芯烧尽成灰。

翻译

离别后不知你的行程远近,进入眼帘的都是凄凉景象,生出几多烦闷!你越走越远,渐渐断了书信;水面宽阔,鱼儿深藏,到何处去寻问你的音讯?

深夜里大风吹得竹林敲击着凉秋的声韵,千万片竹叶千万种声响都充满着怨恨。故意斜倚着单枕想到梦中将你寻觅,可惜梦没有做成,灯芯也化为灰烬。

赏析

这是一首写闺中思妇离愁别恨的词。上片侧重从思妇情思追踪行人角度抒情;下片变换视角,侧重从思妇自身处境的角度描写思妇秋夜难眠,独伴孤灯的愁苦。全篇突出一个“恨”字,层层递进,深沉婉约。把一个闺中独居的女子在爱人离别后的凄凉悲愁以及对杳无音讯的无情之人的怨恨,刻画得淋漓尽致。

木兰花慢·中秋新河

魏了翁 木兰花慢中秋新河

正秋阴盛处,忽荡起、一冰轮。甚汉魏从前,才人胜士,断简残文。都无一词赏玩,更拟将、美色似非伦。此意谁能领会,自夸光景长新。

得阴多处倍精神。俗眼转增明。向大第高楼,痴儿_女,脆竹繁_。此心到头未稳,莫古人、真不及今人。坐看两仪消长,静观千古浇淳。

毛泽东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作者:毛泽东

原文: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注释:

1、减字木兰花:词牌名。

2、广昌:江西南丰县南,抚水上游西北岸。

3、漫天:满天。

4、情更迫:发表时原作无翠柏,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改为情更迫。大关:指险要关隘。

5、赣江:江名,位于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源章水出自广东省毗连江西南部的大庾岭。

6、吉安:现为市,在江西中部,赣江西岸。

翻译:

天全白了,

大军在雪中前进,心情迫切。

头上是峻岭,

狂风漫卷红旗越过关山。

此行将去何方?

赣江畔风雪正迷乱。

命令昨日已下达,

十万工农武装就要直取吉安。

赏析:

上阕描写行军的场面。起句漫天皆白全景展现了恶劣的行军气候。漫、皆二字,充分写出了降雪之大。雪里行军情更迫用自然困难与心情的对比,拉大反差,突出了情更迫,写出了行军人内心的焦急,使人感到了行军步伐的不断加快,表现出行军队伍对困难的藐视。在大雪之外还有困难,高山、风、大关都挡在面前。然而红旗意象的出现,展现了红军队伍翻山越岭的动人画面,表现出红军战士具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和一往无前的精神。

下阕回答行军的任务。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站在雩山向吉安望去,只能看到赣江那边风雪迷漫,可见雪还在下,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写得既真实又形象。命令昨颁露出底牌,令人眼前一亮:十万工农下吉安。原来是十万之众的各路大军要一起会攻吉安。这时,作者不仅回答了行军的目标任务,而且回答了情更迫的原因,因为是十万人争相进军,所以要想不落人后就要快走快走再快走。这里一个下字,加强了工农武装力量雷霆万钧的气势和必胜的信念。

纵观全词,意境壮阔,感情豪放。特别是行、过、下三个动词的运用,串起了整个事件的开始、经过、结尾,使动词的独立性与连贯性达到了高度统一。

毛泽东作词,一般先将美丽的大自然描绘在面前,然后再将重大的历史事件放在这个壮美的环境之中,从而营造出极为和谐的诗歌意象和典型的文学形象。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李清照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赏析】

这首词作于建中靖国年间,其时词人与夫君赵明诚新婚燕尔,心中充满对爱情的热情挚着。全篇截取了作者新婚生活的一个侧面,显示她放纵恣肆的独特个性。

上片主旨是买花。宋朝都市常有卖花担子,一肩春色,串街走巷,把盎然生趣送进千家万户。似乎小丫环入报以后,女主人李清照随即作了吩咐,买下一枝最满意的鲜花。整个上片便是截取了买花过程中最后一个画面,所写的便是女主人公手执鲜花,满怀深情地进行欣赏。春欲放三字,表达了她对花儿的由衷喜爱,其中春字用得特别好,既可以指春色、春光、春意和春天,也可以借指花儿本身。春 字境大,能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联想。下面泪染轻匀二句,写花的容态。这花儿被人折下,似乎为自己命运的不幸而哭泣,直到此时还泪痕点点,愁容满面。着一泪字,就把花拟人化了,再缀以轻匀二字,便显得哀而不伤,娇而不艳,其中似乎渗透着女主人对它的同情与爱抚。前一句为虚,出自词人的想象;后一句属实,摹写了花上的露珠。犹带彤霞晓露痕,花朵上披着彤红的朝霞,带着晶莹的露珠,不仅显出了花之色彩新鲜,而且点明时间是清晨,整个背景写得清新绚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新婚的欢乐与甜蜜。

下片主旨写戴花。首先,作者从自己一方说起,侧重于内心刻画萋。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活活画出一位新嫁娘自矜、好胜甚至带有几分嫉忌的心理。她青年妇女中,本已感到美貌超群,但同犹带彤霞晓露痕的鲜花相比,似乎还不够娇美,因此怀疑新郎是否爱她。这里表面上是说郎猜疑,实际上是她揣度郎心,曲笔表达,轻灵有致。同上片相比,前面是以花拟人,这里是以人比花,角度虽不同,但所描写的焦点都是新娘自己。接着二句,是从人物的思想写到人物的行动。为了争取新郎的欢爱,她就把花儿簪鬓发上,让新郎看看哪一个更美。然却终未说出谁强,含蓄蕴藉,留有余味。云髻斜簪,丰神如画。这里李清照,写出了一点闺房的乐趣。

全篇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年轻词人天真、爱美情和好胜的脾性。可谓达到了乐而不淫的艺术境界,全词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一首独特的闺情词。

辛弃疾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作者:辛弃疾

老来情味减,

对别酒,

怯流年。

况屈指中秋,

十分好月,

不照人圆。

无情水都不管,

共西风只管送归船。

秋晚莼鲈江上,

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

便好去朝天,

玉殿正思贤。

想夜半承明,

留教视草,

却遣筹边。

长安,

故人问我,

道愁肠殢酒只依然。

目断秋霄落雁,

醉来时响空弦。

注释:

1、范倅:即范昂,滁州通判。倅,副职。

2、莼:指莼菜羹。

3、鲈:指鲈鱼脍。

4、儿女:有二义,一指青年男女。一指儿子和女儿。此处当指作者。

5、朝天:指朝见天子。

6、玉殿:皇宫宝殿。

7、夜半承明:汉有承明庐,为朝官值宿之处。源自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8、视草:为皇帝起草制诏。

9、筹边:筹划边防军务。

10、殢酒:困酒。

翻译:

我感到人生衰老,早年的情怀、趣味全减,

面对着送别酒,怯惧年华流变。

何况屈指指计算中秋佳节将至,

那一轮美好的圆月,偏不照人的团圆。

无情的流水全不管离人的眷恋,

与西风推波助澜,只管将归舟送归。

祝愿你在这晚秋的江面,

能将莼菜羹、鲈鱼脍品尝,

回家后怀儿女团取在夜深的灯前。

趁旅途的征衫未换,正好去朝见天子,

而今朝廷正思贤访贤。

料想在深夜的承明庐,

正留下来教你检视翰林院草拟的文件,

还派遣筹划边防军备。

说都故友倘若问到我,

只说我依然是愁肠满腹借酒浇愁愁难遣。

遥望秋天的云霄里一只落雁消逝不见,

我沉醉中听到有谁奏响了空弦!

赏析:

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即景怀古,借古人寄怀。千古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仲谋一流英雄豪杰,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绩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乌有,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雨打风吹、斜阳草树,沧桑感喟,吊古幽思,贯注行间。想当年三句,镜头由历史陈迹转向盖世英雄。健笔勾勒,生气虎虎,与南宋萎靡怯懦,反差极大。呼唤英才,正为济世而图功。下片以古鉴今,折转到现实,表达自己献身恢复雄心。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伐中原,梦想在狼居胥山封坛祭天,作为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惊慌败北狼狈逃窜。先引述刘宋北伐教训,提醒当局审慎筹划。次追忆当年抗金往事,扬州路上烽火杀敌的情景历历在目,以此激励人们挽时艰,再顾望淮北平静气象,而今侵略中原的拓跋焘祠庙香火盛烧,一片神鸦鸣噪,社鼓喧闹,暗示倡导恢复势在必行。最后借廉颇自况,抒发未能实现抱负的感慨,当时作者已66岁高龄了,南归也已四十三年,可朝廷昏庸,王佐无人,不是和议投降,就是轻敌误国,国事糜烂,金瓯残缺,自己壮志难酬而老无为,怎不令人悲愤。词由怀古到议今,所有史事无不扣紧京口,关联现实,用事虽多,熔裁有方,浑然一体。

让古诗绝句涵养我们的心灵吧!为我们迎接人生的更多挑战提供更多的力量,在此,小编推出了专题木兰诗中抒情议论的句子,请您欣赏。

张先 木兰花 木兰诗中抒情议论的句子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