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针对 人贵有自知之明 这一名言阐发的新观点是什么?
如果人太有自知之明了得话,有些事情是办不好的,或者说办不成事的。
因为有些事,需要我们有厚脸皮的。
有关学习的格言。
要原创的50字
1】知识改变命运习改写人生,教善人格,反思启迪智慧2】勤奋是知识的舟楫,思维是探索知识的方法,请教是学习知识的妙招,练习是巩固知识的途径。
3】学好靠信心,求教靠虚心,探求靠专心,长进靠恒心。
4】勤奋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思考是理解知识的利器,读书是掌握知识的捷径,练习是巩固知识的方法,讨论是理解知识的妙招,探求是创新知识的途径。
5】求学无笨者,努力就成功;读书没捷径,尽力能高分。
6】学习靠积累,记忆靠理解,经验靠反思,熟练靠练习。
7】死记硬背得不到真知识,投机取巧学不到真本领;纸上谈兵学不到真本事,闭门造车结不出好硕果。
8】写作要多读、多看;做题要多练、多思;巩固要多记、多用;运用要多想、多试。
9】勤奋出聪明,博学出智慧,多练出技巧,巧思出硕果。
10】学问靠点滴积累,聪明靠思考练就;博学靠学习成就,创造靠实践成功。
11】知识如金矿,挖之愈深,得之愈多;知识如登山,攀之愈高,望之愈远。
12】巧思妙想出灵感,实践探索出成果。
13】如果说学习有捷径可走,那么它就是勤奋;如果说知识就是力量,那么它就是实践。
14】藏书再多,倘不阅读,就是一堆废纸;读书再多,倘不应用,就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蕾。
15】学习不能好高骛远,须一步一个脚印;进步不能一步登天,须一步一级台阶。
16】知识是智慧的火炬,勤奋是智慧的钥匙,智慧是思考的火花,创新是智慧的结晶。
17】读书长知,思考长智,虚心长识,应用长技。
18】不读书则愚,不思考则浅;不多练则生,不巧用则钝。
19】读书如蜜蜂采花,思考如蜜蜂酿蜜,只有既采又酿,才能得到香甜的“知识蜂蜜”。
20】人生中三种东西最宝贵——信心、健康和知识;学习中三种品质最可贵--好学、好问和好思。
21】学问学问,又学又问;学习学习,又学又习。
22】聪明的秘诀在于勤奋好学,博学的秘诀在于博览群书,巧学的秘诀在于举一反三,成功的秘诀在于推陈出新。
23】倘不学习,再美好的理想也会化成泡影;倘不勤奋,再美妙的计划也会付之东流;倘不实践,再广博的知识也会束之高阁。
24】学习中的大忌是囫囵吞枣;读书中的 是走马观花。
25】学习既要有铁棒磨成针的精神,又要有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读书既要有勇于攀登的志气,又要有乐于思考的精神。
26】没有永远的博学,只有永远的学习;没有永远的聪明,只有永远的思考;没有永远的智者,只有永远的学者。
27】学习前要带上几个问题,学习中要思考几个问题,学习后要能提出几个问题,这样才能学有所得。
28】“学习中没问题”就是“方法有问题”,诸如盲从,欠思考、不能举一反三、不会推陈出新等。
所以,作为一名头脑清醒的学生,应善于在没问题中查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不断产生好的问题,才能及时解决好新的问题。
29】学生听老师的话并非有错,但是不能盲从,否则,不但会去去主见,还会失去创新能力。
30】约束不了自己是自己无能的一种表现。
自己都管不住自己,难免要滑入深渊。
31】学习中要荡起“乐学”和“巧思”的双桨,倡导“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这样才能学得生动活泼、融会贯通。
32】作为一名中国人,读不准普通话,书写不好自己的文字,就不能堂堂正正地做一个合格的中国人。
33】教育中应懂得的几个等式和不等式:A 不等式:1、批评不等于训斥;2、后进生不等于差生;3、惩戒不等于体罚;4、学生问题多不等于学生缺点多;5、对老师有意见不等于不尊重老师。
B 等 式:1、有差生等于还有差师;2、学生没“问题”等于教学有问题;3、班风差等于班级管理水平差;4、要求学生听话等于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5、学生不听话等于教师治教无方;6、学生不尊重教师等于教师言传不身教。
34】一个现代人应十分注重心理方面的健康。
只有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才能奋发向上,不被困难和烦恼所压倒。
35】阅读是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倘能变阅读为“悦”读,必会激发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
36】学习是一门大学问,有时“退步”反而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
当我们面对难题不奏效时,不妨考虑考虑“退一步”,思考思考再前进。
37】作为培养跨世纪人才的素质教育该有怎样的要求呢
首先,应使受教育者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且知识广博,业务精湛;其次是使受教育者有现代意识与能力,即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开拓意识、创新意识及其能力,并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38】一个人若善于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你便是人才。
一个人若一味责怪自己笨,那么,你就有可能成为蠢材。
39】多一些磨练,多一些挫折教育,这样,你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40】我们要学会运用辩证的眼光看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样才有利于改正缺点,提高素质。
41】能提出新问题,是学生发展的核心。
倘一个人掌握了许多知识却一个问题也提不出,那么,其掌握的知识就是一堆死知识。
42】未来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是对问题的探究。
43】如果你能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那么,在学习过程中你将始终保持不竭和强劲的动力。
44】传统节日是一门德育课。
了解节日的意义和文化内涵,才能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并使自己“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45】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座右铭。
它的实质是一种承诺,是一种责任的表白。
不但言简意赅,而且生动有趣。
你敢于写出来,说明你的责任感犹存;你乐于写出来。
表明你乐于奉献;你勇于展示出来,更体现了你心胸坦荡与清白,并能产生潜移墨化的力量,成为一种信念。
46】要让同学们知道,研究性学习才是获取知识的真正手段。
只有学会研究学习,培养自觉的研究学习习惯,才能在今后的大学学习和工作中有所创新,有所作为。
47】学生要努力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在学习中和实践中提出新观点和有价值的问题,这样才能树立推陈出新。
48】我们要注意培养和树立十种时代意识,这样才能与时俱进:1、诚信意识,这是学生道德品质最基本的要求;2、自主学习意识,这是新课程对学生学习最基本的要求;3、创新意识,它是素质教育的落脚点;4、竞争意识,这是今后生存所必须具备的本领;5、协作意识,这是学习和工作中获取成功的法宝;6、市场经济意识,这是步入社会的必备知识;7、探索意识,这是学习和创新的不竭动力;8、审美意识,这是心理健康和生活乐趣的良药;9、自我防护意识,这是健康成长的安全网;10、信息意识,这是拓展知识面、获取知识的主渠道。
49】学习中要善于了解自己的潜能,可通过对自身各方面素质的综合考虑,确定自己成绩目标,即按自身的智力水平通过努力可望取得什么名次,。
只要达到或接近该成绩,就算取得了成功。
50】任何科目的考试都具有两重性,既是德育测试,又是学科知识测试。
最好是“两试”俱佳。
倘题做不出,仍需诚实应考。
如作弊,则在智育上交了白卷,在德育上则交了黑卷。
51】学习中要有自己的“格言”,这样能够产生动力。
其实,一句真诚、漂亮的“格言”,比一百次树立信心更易唤醒自己沉睡的心灵。
52】素质教育就是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要我考”为“我要考”。
倘能养成好学乐考的习惯,必定有益于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
53】讨论是一种学习,有利于拓宽知识面和加深问题的理解。
由于思维各异,百花齐放,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争辩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54】汉字是中华民族的国粹,被赞誉为“东方魔块”;汉字书法更像是“灵魂之舞”。
所以,我们应该把它当成一门爱国主义课程和一门高雅艺术来学习。
55】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深思,这样才能拓展思维。
即使是一些已有答案的题目,亦不妨再问几个为什么,是否还有更简捷、更本质的解法。
56】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学习是创造式的学习,它要求每个学子要有新方法、新感受、新思考、新作为。
具体地说,每个青少年都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独立思维的习惯、浓厚的学习兴趣、坚强的信念和毅力及强烈的创造欲。
那时,学校的学习就不会纯粹是为了掌握知识,而是要举一反三、推陈出新
57】适当参加必要的家务劳动,十分有利于自身培养不怕困难的精神,还可锻炼体魄,掌握劳动本领,同时还有助于了解父母劳动的艰辛,以养成艰苦奋斗的习惯。
58】我们要全面理解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树立完整的权利义务观,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明白什么东西是“义务”——必须做;什么东西是应该做——尽量做。
59】到图书馆去汲取知识的营养吧,它将开阔我们的眼界,汲取多方面营养。
60】学习中可把作业分为三个层次:巩固类作业,要求做正确;质疑类作业,要求发散思维,提出疑点;探索类作业,对疑点深入探究,并提出自己独立的见解。
第一类作业是打基础,第二类作业是对书本知识和自己题解的再次思考,第三类作业是创新思维,是学习的落脚点。
61】当考试考砸了,请不要灰心丧气,更不要自暴自弃,而要充满信心地对自己说:“不要紧,继续努力
我已经有了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62】格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了解和掌握一定量的格言对自己的健康成长将起极大地促进作用。
它不但能扩大视野,还可学习他人智慧,并用其正确指导自己言行,倘能熟读100条格言警句,必有益于自己的健康成长。
63】让我们荡起乐学和巧思的双桨吧,当我们把读书当成是一种创新活动时,就会体验到学习的无穷乐趣
【摘自林宝铁网站】
有关学习的格言
天才免不了有障碍,因为障碍会创造天才。
---—罗曼·罗兰 如果是玫瑰,它总会开花的。
—--歌德
初中格言
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名言警句 学习 学习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芬奇(意大利)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
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列宾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真心英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 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雨果读一书,增一智。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
(缅甸谚语) 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
(英国谚语) 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
(欧洲谚语) 谦虚是学习的朋友 泰山不是垒的,学问不是吹的。
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自满则败,自矜则愚。
包子有肉,不在皮上;人有学问,不挂嘴上。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
不自是者博闻,不自满者受益。
虚心的人,常想己之短;骄傲的人,常夸己之长。
自赞就是自轻。
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如果有了胡子就算学识渊博,那么,山羊也可以讲课了。
成就是谦虚者前进的阶梯,也是骄傲者后退的滑梯。
吹嘘自己有知识的人,等于在宣扬自己的无知。
言过其实,终无大用。
知识愈浅,自信愈深。
讷讷寡言者未必愚,喋喋利口者未必智。
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
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没有货。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骄傲是跌跤的前奏。
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
骄傲是失败的开头,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说大话的人像爆竹,响一声就完了。
鉴难明,始能照物;衡唯平,始能权物。
谦虚是学习的朋友,自满是学习的敌人。
赶脚的对头是脚懒,学习的对头是自满。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虚心的人学十算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自夸口。
满足现在的成就,就窒息了未来。
喜欢吹嘘的人犹如一面大鼓,响声大腹中空。
人唯虚,始能知人。
满招损,谦受益。
满必溢,骄必败。
知识贮藏在谦虚的大海中。
(朝鲜谚语) 学问多深也别满足,过失多小也别忽略。
(蒙古谚语) 懂得自己无知,说明已有收获。
(拉丁美洲谚语) 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刀钝石上磨,人笨人前学。
以人为师能进步。
试试并非受罪,问问并不吃亏。
善于发问的人,知识丰富。
不听指点,多绕弯弯。
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耻于问人,决无长进。
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井淘三遍吃好水,人从三师武艺高。
手指有长有短,知识有高有低。
学无前后,达者为师。
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若要精,人前听。
只要是有益的话,小孩的话也要听。
要学蜜蜂采百花,问遍百家成行家。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怕问路,要迷路。
嘴勤不走冤枉路。
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
(英国谚语) 不问的人永远和愚昧在一起。
(东非谚语) 耳朵没有底,可以从早听到晚。
(非洲谚语)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 李白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轼 危机提高警觉, 困境刺激思维. 逆境帮助生存, 敌人帮助成长.----泮广里 都很好,不知道给你哪个了,自己挑吧
O(∩_∩)O~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我15岁时,立志于学习,30岁能自立于,40岁时遇事就不,50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60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了70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做什么便做什么,也不会超出规矩.”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宏观视角上孔子思想生成轨迹透析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解读 江苏省仪征中学 姚国平 摘 要:本文以解读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背景,试图从宏观视角上对孔子一生以及表象层面思想的动态生成轨迹作一简要透析,以使普通读者从一般意义上去了解孔子及其思想. 关键词:十五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表象 层面思想,动态生成轨迹,宏观透析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这几句古训,早已作为一种文化积淀,深深地渗透到东方儒家文化圈人们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形成了一种文化遗传基因. 这些古训是孔子晚年总结自己思想历程所说的,即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1]这里就孔子一生经历,从宏观视角上对这些古训所折射出的孔子表象层面思想的动态生成轨迹作一简要透析,以飨读者. 孔子父亲叔梁纥是春秋时鲁国的低等贵族,任鄹邑宰(鄹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宰,鲁国地方官),故孔子被人称为鄹人之子[2].孔子母亲姓颜,名征在,传说是叔梁纥的第三夫人.据史载: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3],所谓野,是指没进行正常的礼聘,野合即未经媒聘而自由同居.在礼教未严的古代,不经媒聘而自由同居是可以的,但这种自由结合,也难免带来男女关系的随意性.在妇女地位低下的社会条件下,这种随意性又会给她们造成不幸.颜征在生下孔子不久,便同孔家关系破裂,带着尚在襁褓的孔子离开孔家居娘家曲阜.这样,弃妇,孤儿给孔子的幼年投下了阴影.颜征在曲阜虽然能得到同族亲友的关照,但无高门显贵可附,主要靠自己谋生糊口.因此孔子年少时虽然有机会参加当地在农闲举办的平民学校学习,但多数时间不得不帮母亲种稼,种菜,放牧等.孔子后来回忆自己少年生活时,曾感慨地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4],所谓鄙事,即老百姓从事的各种劳动.生活的担子过早地落在这位贫苦少年身上.更为不幸地是在他十五岁时,颜征在患了重病,两年后便离开了人世.这样,尚未成年的孔子在15岁时便被迫结束了自己的学校学习,并且在没有任何亲人照料的情况下安排自己的生活和自学. 如前所述,孔子青少年时期的学习分两个阶段:15岁以前上平民学校,15岁以后转入自学.对于孔子来说,平民学校的启蒙教育是很重要的,在那里,少儿时期的孔子不仅获得一般文化知识和军事训练知识,而且受到传统礼仪活动的熏陶,为他以后自学打下了基础.随着家境日蹙,在无法继续到学校进行深造的情况下,孔子决心自学.后来他回忆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就是指他从15岁开始进入自觉的自学阶段.其自学的主要内容是《诗》, 《书》,礼,乐等.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自学,孔子学业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在当时学术下移的时代,孔子顺应时代朝流,开始兴办私学,且因其别具一格的办学方针——有教无类;新颖而生动的教育教学方法——举一反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悱不发,不愤不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这些使孔子创办的学校远胜于同时期和以往尚处于摸索或试办阶段的一切私家之学,成为春秋开创私人办学新局面的杰出代表.当时孔子才30岁,孔子称自己三十而立,就是指他在30岁前后 因办私学成功而立足于世. 孔子办私学获得成功以后,便对三代(夏,殷,周)的礼乐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了解,不仅随时问人请教,而且先后到宋国,洛邑,杞国等地,对殷礼,周礼和夏礼作实际考察.其考察和研究所得使他发现两点:一是认为三代礼制表现为一种渐进的历史过程,即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5]二是感到夏礼和殷礼由于时代久远,文献不足征而不知其详,唯有在夏礼和殷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周礼丰富多彩.他以十分惊叹的语气称赞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6].孔子称道的周代郁郁之文,不仅指周代的礼乐的审美特征,而且包括它崇尚人伦道德的理性精神,以至包括具有内容美和形式美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它们同夏商二代的古典文化相比,属于现代文化;同落后地区相比,则是先进文化.孔子认为这种超越以往时代和其它民族的周文化,应该优先受到尊崇和发扬.所谓从周,便是他这种愿望的简要表述.在不同民族文化和三代文化并存的春秋时期,确立周文化的主导地位,对于当时正在进行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无疑具有极大意义.孔子37岁自齐返鲁,又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大约在40岁前后,便树立从周 之愿而终生不渝.他称自己四十而不惑,所不惑者,当然包括从周的信仰,另外也有掌握了各种知识,任何事情都不致于迷惑的意思. 在孔子以前,人们对天命的认识经历了由天神崇拜转向理性探讨的渐进过程.天命一语,源于殷人的帝令,帝令最早见于殷墟卜辞.帝,以后又作上帝, 天帝,天.令即命,古无命字,以令作命.在认识自然规律能力低下而致迷信深重的古代,人们相信至上神天帝的存在,它是世界的主宰和王权的保护者,天命即其意志的显现,事无巨细都要占卜吉凶,以求天意神示.殷末纣王面临全国众叛亲离的形势,说: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 [7],大祸临头还不相信自己受天之命的王权会出现危机. 讲究实际的周人,从殷灭亡的教训中受到启示,提出天命靡常[8],皇天无亲,唯德是辅[9],认为天的保护作用不是绝对的.这种思想倾向在西周末年的政治动荡中,促使人们对天的信仰发生了动摇,疑天,怨天的情绪普遍增长,所谓昊天不佣,昊天不惠,昊天不平[10],疾威上帝,其命多辟[11]一类的话,在《诗经》中随处可见. 时至春秋,天命神鬼观念在两个方面受到冲击:一是由于科技的进步,使人们对天象和其它自然现象的观察日益丰富,被神秘化的自然越来越多地被人们认识.二是由于人们在生产领域和社会变革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使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力量,从而影响了天地神鬼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这两种情况的结合,促进了春秋无神论的滋长,出现很多关于神人关系和吉凶祸福问题的新观点,诸如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12],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也.吉凶由人[13],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14].所有这些,实际上否认了天作为人格神的地位,也影响了孔子天命观的形成. 孔子倡导仁学,强调人为,通晓天文历法,因而不自觉地形成了带有时代烙印的天命观.如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15],其大意为天不发号施令,而四季照常运行,百物照常生长.这同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意思完全一致,天具有自然的属性.出自这种自然之天的天命,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天帝意志的显现,而不能不具有自然法规或事物规律性的涵义.故孔子称自己五十而知天命 .知天命,即认识自然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他这个时期的重要思想收获. 孔子50岁以后,开始出任鲁国宫廷之职,从中都宰平步青云至司寇行摄相事, 即协助或代理季氏处理国政.由于孔子的政治主张终不能为鲁侯所用,孔子见在鲁国从政无望,便携部分学生出国游历诸侯,但其政治主张仍就不能为中原诸国所用.经过艰难曲折的跋涉,于公元前492年5月,孔子一行抵达陈国.陈国是南方妫姓小国,陈侯对这位中原名人和他的一群高足的到来十分高兴,待以上宾,把最好的馆舍分配给他们住.孔子也因此获得生活上暂时平静和安宁. 这时,孔子已经60岁了.经过长期求索和遭遇坎坷而转入生活平静之后,使孔子有时间对自己的求索和体会进行总结.其心得之一就是对中庸的发现和认识,中,即矛盾相互联结所表现出来的度,庸通用,中庸即以中为用.在孔子看来,把握这种度,以促进事物之间的协调发展,应成为修身治国的基本原则.60岁时,对中庸的发现和认识,以及以后对中庸的理论发挥,正如他后来回忆自己思想历程时所说:六十而耳顺,即经过几十年的探索,追求,到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辨真假,判明是非了. 60岁以后的孔子,一方面继续传教弟子,整理古代典籍,并对中庸加以理论上的发挥;另一方面继续努力使自己的政治主张能得到应用,以实现济世安民的宏愿.又经过近十年的颠沛流离,最后回到故土鲁国.归鲁后,门弟子增多,私学有进一步发展,除教学外,他把主要精力用于文化典籍的整理上.但事情很不尽如人愿,为社会发展奋斗了一生的孔子,晚年的家庭生活是非常凄苦的.继夫人亓官氏去世之后,他唯一的儿子孔鲤也先他而去,不久,他最亲密的两位学生颜回和子路也不幸亡故.这样,长期的劳累夺去了他的健康,体内的隐疾由于孔鲤,颜回,子路相继离世而急剧恶化. 到公元前479年夏历正月,虽然已进入孟春时节,但外面仍寒意瑟瑟.枯萎的小草带着残冬的梦,蜷缩在路旁.唯有庭前三株桧树,以它素有的苍翠在寒风中挺立.他扶杖望着这几株年轻时亲手栽种而现已硕大成荫的桧树,不禁惋叹已流逝的岁月.他想起前些时候对学生们所说的那席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深知这席话所折射出来的曲折经历和艰辛代价.而经过数十年探索和追求,在七十岁以后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不违反事物发展规律,从而能正确指导行动,避免重大错误.)这不是很宝贵的吗!他似乎此时才体会到七十岁对人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但是,有谁能理解我呢 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他慨叹着. 就这样,孔子从此便卧床不起,终于在是年夏历2月11日,溘然长逝,享年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