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伤感说说 爱情说说 心情说说 经典说说 个性说说 搞笑说说 励志说说 节日说说 唯美说说 图片说说

红楼梦并蒂莲诗句

红楼梦宝玉 种并蒂莲含义

花名签令八则宝钗签牡丹——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玩了一种新酒令,即用骰子掷点定人,由那个人从简里抽签,签上画着一种花,又题着评价这种花的一句成语,最后是吟咏这种花的一句旧诗。

这些花、成语和诗句,或者象征得签者的特点,或者隐示其未来的遭遇。

这个花名签是说宝钗容貌之美压倒大观园群芳,即便在她静默时,也有一种动人的魅力。

宝玉就常被其美貌所吸引,所以当宝钗掣出此签后,宝玉只管拿着那签,口内颠来倒去念:“任是无情也动人”。

然而偶然的爱慕并不就是爱情,当他们后来被捏合成夫妻时,宝玉“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终于弃家出走。

宝钗容貌无论如何“动人”,都没能使她免去悲剧性命运探春签杏花——瑶池仙品——日边红杏倚云栽。

【诗词鉴赏】“瑶池仙品”,隐喻探春聪明灵秀,品性高洁。

“日边红杏倚云栽”,表面是说她命运好,所以签上又有一条注说:“得此签者必得贵婿。

”大家取笑探春:“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从这些话看,探春未来的丈夫也许身分高贵,但这也丝毫不能弥补她“分骨肉”的悲哀。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早已把她的遭际预示明白了。

李纨签老梅——霜晓寒资——竹篱茅舍自甘心。

【诗词鉴赏】“霜晓寒资”,恰与《红楼梦曲》中的“晚韶华”是同意语,都是预言李纨晚年将母以子贵。

“竹篱茅舍”句,照应她在稻香村里的寂寞寡居生活。

槁木死灰般地度过一生,到老临死时才挣得一顶“珠冠”,一件“凤袄”,也够可怜了。

湘云签海棠——香梦沉酣——只恐夜深花睡去。

【诗词鉴赏】“香梦沉酣”,首先使读者想到湘云在宝玉生日吃醉酒后,睡倒在山石后青板石凳上,芍药花飞满一身的憨态。

“只恐夜深花睡去”,也影射此事。

所以黛玉打趣说“‘夜深’两个字改‘石凉’两个字!”再进一步品味,还有更深的意味:湘云开朗活泼,陶醉于青春的欢乐之中,对未来的厄运毫无思想准备,因此“香梦沉酣”又是对她的惋叹。

麝月签荼蔗花——韶华胜极——开到荼蔗花事了。

【诗词鉴赏】荼蔗开花,意味着春天过去了。

签上还有一条小注:“在席各饮三杯送春。

”宝玉觉出其中不祥的意味,怕影响大家欢乐的情绪,连忙把签藏起来,说了声“咱们且喝酒”,遮掩了过去。

这当然带有明显的宿命论味道,并不科学。

作者是要用这种象征手法暗示:大观园“胜极”之日就要结束了。

让麝月抽到这根签,可能是麝月要陪伴宝玉到最后,是荣府衰亡的最后见证人。

香菱签并蒂花——联春绕瑞——连理枝头花正开。

【诗词鉴赏】并蒂莲开,暗含香菱原来名字的“莲”字,同香菱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意思相类,寓有今日的香菱即当年的英莲之意。

“联春绕瑞”只是对青春美丽的香菱的赞美,并不是说她有好命运。

“连理枝头花正开”一句是作歇后语用的,原诗的下一句就是“妒花风雨更相摧”,这才是作者要说的意思。

指的是夏金桂因嫉妒香菱,而要将她活活折磨死。

黛玉签芙蓉——风露清愁——莫怨东风当自嗟。

【诗词鉴赏】芙蓉,喻黛玉娇美。

“风露清愁”,与《葬花辞》中的“风刀霜剑严相逼”意近。

“莫怨东风当自嗟”,意谓:不要怨恨环境的冷酷,还是承认自己命运不好吧。

这是无可如何的一种悲惋、叹惜。

黛玉抽签之前默默想:“不知还有什么好的被我掣着才好”,可掣出的偏偏是这种颓丧的句子。

袭人签桃花——武陵别景——桃红又是一年春。

【诗词鉴赏】袭人将来要嫁给蒋玉菡为妻,过上一种小康生活。

花名签用秦末战乱生灵涂炭来喻贾家败亡,袭人将像桃花源中人一样,躲开这场灾难,投进蒋玉菡的怀抱。

袭人是宝玉的侍妾,对宝玉百般体贴、爱护,曾发誓:“便拿八人轿也抬不出我去”(第十九回),可后来还是被蒋玉菡抬去了。

“桃红又是一年春”,讽刺之意十分明显

含莲的诗句

《采莲曲》唐·刘方平 落日清江里,荆歌艳楚腰。

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采莲曲》唐·陈去疾 粉光花色叶中开,荷气衣香水上来。

棹响清潭见斜领,双鸳何事亦相猜。

《采莲》五代·孙光宪 菡萏香销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

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

《荷叶》欧阳修 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下叶田田。

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

《荷花》王安石 亭亭风露拥川坻,天放娇娆岂自知

一舸超然他日事,故应将尔当西施。

《夏日怀友》宋·徐玑 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

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

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

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溪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枯荷》宋·许棐 万柄绿荷衰飒尽,雨中无可盖眠鸥。

当时乍叠青钱满,肯信池塘有暮秋。

《采莲曲》金·萧贡古 洋洋长江水,渺渺涨平湖。

田田青茄荷,艳艳红芙蕖。

酣酣斜日外,冉冉凉风余。

蒨蒨谁家子

袅袅二八初。

两两并轻舟,笑笑相招呼。

悠悠波上鸳,泼泼蒲中鱼。

采采不盈手,依依欲何如。

《题败荷》元·王翰 曾向西湖载酒归,香风十里弄晴晖。

芳菲今日凋零尽,却送秋声到客衣。

《采莲曲》明·沈野 解道芙蓉胜妾容,故来江上采芙蓉。

檀郎何事偏无赖,不看芙蓉却看侬

《采莲曲》明·常伦 棹发千花动,风传一水香。

傍人持并蒂,含笑打鸳鸯。

《采莲曲》明·熊卓 采莲复采莲,盈盈水中路。

鸳鸯触叶飞,卸下团团露。

《采莲歌》清·王鸿绪 采莲江水滨,荷花照脸新。

莫愁西日晚,明月解留人。

《采莲曲》清·徐倬 溪女盈盈朝浣纱,单衫玉腕荡舟斜。

含情含怨折荷华,折荷华,遗听思,望不来,吹参差。

【南乡子】李珣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兢折团荷遮晚照。

【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思帝乡】孙光宪 如何

遗情情更多

永日水精帘下敛羞蛾。

六幅罗裙地,微行曳碧波。

看尽满地疏雨打团荷。

【忆余杭】潘阆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清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

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采桑子】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临江仙】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小楼西角断虹明。

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

凉波不动簟纹平。

水精双枕,畔有堕钗横。

【渔家傲】北宋·欧阳修 花底忽闻敲两桨,逡巡女伴来寻访。

酒盏旋将荷叶当。

莲舟荡,时时盏里生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酿,花腮酒面红相向。

醉倚绿阴眠一饷。

惊起望,船头阁在沙滩上。

【渔家傲】北宋·欧阳修 为爱莲房都一柄,双苞双蕊双红影。

雨势断来风色定。

秋水静,仙郎彩女临鸾镜。

妾有容华君不省,花无恩爱犹相并。

花却有情人薄幸。

心耿耿,因花又染相思病。

【渔家傲】北宋·欧阳修 一夜越溪秋水满,荷花开过溪南岸。

贪采嫩香星眼慢。

疏回眄,郎船不觉来身畔。

罢采金英收玉腕,回身急打船头转。

荷叶又浓波又浅。

无方便,教人只得抬娇面。

【渔家傲】北宋·欧阳修 荷叶田田青照水,孤舟挽在花阴底。

昨夜萧萧疏雨坠。

愁不寐,朝来又觉西风起。

雨摆风摇金蕊碎。

合欢枝上香房翠。

莲子与人常厮类。

无好意,年年苦在中心里。

【甘草子】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

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蝶恋花】晏几道 初捻霜纨生怅望。

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

午睡醒来慵一晌,双纹翠簟铺寒浪。

雨罢苹风吹碧涨。

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

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生查子】晏几道 长恨涉江遥,移近溪头住。

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

无端轻薄云,暗作廉纤雨。

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

【阮郎归·初夏】苏东坡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永遇乐】苏东坡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

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满庭芳】黄庭坚 修水浓清,新条淡绿,翠光交映虚亭。

锦鸳霜鹭,荷径拾幽萍。

香渡栏干屈曲红妆映、薄绮疏棂。

风清夜,横塘月满,水净见移星。

堪听,微雨过,姗藻荇,便移转胡床,湘簟方屏。

练霭鳞云旋满,声不断、檐响风铃。

重开宴,瑶池雪满,山露佛头青。

【黄莺儿】晁补之 南园佳致偏宜暑。

两两三三,修篁新笋出初齐,猗猗过檐侵户。

听乱芰荷风,细洒梧桐雨。

午余帘影参差,远林蝉声,幽梦残处。

凝伫,既往尽成空,暂遇何曾住

算人间事,岂足追思,依依梦中情绪。

观数点茗浮花,一缕香萦炷。

怪道人道:陶潜做得羲皇侣。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苏幕遮】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

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浣溪沙】薛昭蕴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

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南柯子】《唐宋诸贤绝妙词选》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那年沽酒那人家

【菩萨蛮】魏夫人 红楼斜倚连溪曲,楼前溪水凝寒玉。

荡漾木兰船,船中人少年。

荷花娇欲语,笑入鸳鸯浦。

波上暝烟低,菱歌月下归。

【浣溪沙】张元干 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楼下欲三更。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

【临江仙】叶梦得 不见跳鱼翻曲港,湖边特地经过。

萧萧疏风乱雨荷。

微云吹尽散,明月堕平波。

白酒一杯还径醉,归来散发婆娑。

无人能唱采菱歌。

小轩枕簟,檐影挂星河。

【念奴娇】姜夔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

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

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

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

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燕归梁·风莲】蒋捷 我梦唐宫春昼迟,正舞到,曳裾时。

翠云队仗绛霞衣,漫腾腾,手双垂。

忽然急鼓催将起,似彩凤,乱惊飞。

梦回不见万琼妃,见荷花,被风吹。

【鹧鸪天·赏荷】金·蔡松年 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

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山黛远,月波长。

暮云秋影照潇湘。

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摸鱼儿】金·元好问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

双花脉脉娇相向,知是旧家儿女。

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

夕阳无语。

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

人间俯仰今古。

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

相思树,流年渡,无端又被西风误。

兰舟少住。

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籍卧风雨。

【水仙子·咏江南】元·张养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

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爱煞江南。

【一丛花·咏并蒂莲】清·纳兰性德 阑珊玉佩罢霓裳,相对绾红妆。

藕丝风送凌波去,又低头、软语商量。

一种情深,十分心苦,脉脉背斜阳。

色香空尽转生香,明月小银塘。

桃根桃叶终相守,伴殷勤、双宿鸳鸯。

菰米漂残,沉云乍黑,同梦寄潇湘。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答案补充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芙蕖》晋·陆云 绿房含青实,金条悬白璆。

俯仰随风倾,炜晔照清流。

《采菱诗》南北朝·江淹 秋日心容与,淡水望碧莲。

紫菱亦可采,试以缓愁年。

参差万叶下,泛漾百流前。

高采溢通壑,香气丽广川。

歌出棹女曲,舞入江南弦。

《采莲曲》梁元帝 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

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

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答案补充 《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采莲曲》唐·王勃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今已暮,采莲花,渠今那必尽倡家。

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叶翠本羞眉,花红强似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

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故情无处所,新物徒华滋。

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歇。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

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曲池荷》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有关莲的古诗句

稽首兰云大士前,莫生西土莫生天。

愿将一滴杨枝水,洒作人间并蒂莲。

冯小青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清·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采莲》南朝·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咏荷诗》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咏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采莲曲》隋·殷英童 荡舟无数伴,解缆自相催。

汗粉无庸拭,风裙随意开。

棹移浮荇乱,船进倚荷来。

藕丝牵作缕,莲叶捧成杯。

《古风(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粉绝世,馨香谁为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采莲曲》南朝·梁·刘孝威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

《折荷有赠》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荷花》李商隐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莲花》温庭筠 绿塘摇滟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苹。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钱氏池上芙蓉》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苏幕遮》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

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采莲曲》李亚如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

三五小船撑将去, 歌声嘹亮赋采莲。

《芙蓉》清·郑板桥 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

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

《藕乡随思》现代·暇文 晓别安宜古镇头,藕乡水泗荡轻舟;岸柳染绿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

异乡落泊伤穷乱,故里重归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来游。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无题·其二》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夏日怀友》徐玑 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

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

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

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

《浣溪沙》薛昭蕴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

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

《南乡子》李珣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兢折团荷遮晚照。

《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碧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杆。

《思帝乡》孙光宪 如何

遗情情更多

永日水精帘下敛羞蛾。

六幅罗裙地,微行曳碧波。

看尽满地疏赵新建《清塘荷韵》雨打团荷。

《忆余杭》潘阆 长忆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开,清棹去还来。

芰荷香喷连云阁,阁上清声檐下铎。

别来尘土污人衣,空役梦魂飞。

《采桑子》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临江仙》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小楼西角断虹明。

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

凉波不动簟纹平。

水精双枕,畔有堕钗横。

《甘草子》柳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

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

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蝶恋花》晏几道 初捻霜纨生怅望。

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

午睡醒来慵一晌,双纹翠簟铺寒浪。

雨罢苹风吹碧涨。

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

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生查子》晏几道 长恨涉江遥,移近溪头住。

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

无端轻薄云,暗作廉纤雨。

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

《阮郎归·初夏》苏东坡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永遇乐》苏东坡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

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满庭芳》黄庭坚 修水浓清,新条淡绿,翠光交映虚亭。

锦鸳霜鹭,荷径拾幽萍。

香渡栏干屈曲红妆映、薄绮疏棂。

风清夜,横塘月满,水净见移星。

堪听,微雨过,姗藻荇,便移转胡床,湘簟方屏。

练霭鳞云旋满,声不断、檐响风铃。

重开宴,瑶池雪满,山露佛头青。

《黄莺儿》晁补之 南园佳致偏宜暑。

两两三三,修篁新笋出初齐,猗猗过檐侵户。

听乱芰荷风,细洒梧桐雨。

午余帘影参差,远林蝉声,幽梦残处。

凝伫,既往尽成空,暂遇何曾住

算人间事,岂足追思,依依梦中情绪。

观数点茗浮花,一缕香萦炷。

怪道人道:陶潜做得羲皇侣。

《南柯子》《唐宋诸贤绝妙词选》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那年沽酒那人家

《菩萨蛮》魏夫人 红楼斜倚连溪曲,楼前溪水凝寒玉。

荡漾木兰船,船中人少年。

荷花娇欲语,笑入鸳鸯浦。

波上暝烟低,菱歌月下归。

《浣溪沙》张元干 山绕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楼下欲三更。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萧萧散发到天明。

《临江仙》叶梦得 不见跳鱼翻曲港,湖边特地经过。

萧萧疏风乱雨荷。

微云吹尽散,明月堕平波。

白酒一杯还径醉,归来散发婆娑。

无人能唱采菱歌。

小轩枕簟,檐影挂星河。

《念奴娇》姜夔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

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

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

嫣然摇动, 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

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 留我花间住。

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燕归梁·风莲》蒋捷 我梦唐宫春昼迟,正舞到,曳裾时。

翠云队仗绛霞衣,漫腾腾,手双垂。

忽然急鼓催将起,似彩凤,乱惊飞。

梦回不见万琼妃,见荷花,被风吹。

《水仙子·咏江南》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

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爱煞江南 《莲》苏轼 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

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红楼梦英莲是谁

就是香菱了

参照<<红楼梦>>的<<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里贾府五代人的血缘关系,请简要分析一代不如一代的家庭悲剧的现状

论贾宝玉的人生悲剧[内容摘?ordf;]:曹雪芹的向世人昭示一个人们感情上难以承受,但却无可改变的哲理:人生和社会永远处于无法摆脱的命运悲剧之中。

作者从社会、道德文化、人生三个层面揭示了从社会到个人,从表面到深层的悲剧意蕴。

而全书中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不能自由、婚姻不能自主的悲剧为中心,而贾宝玉又是中心中的中心人物,他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而且在社会悲剧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现在,试从家庭悲剧、感情悲剧及造成这些悲剧的原因二个方面论述贾宝玉的悲剧。

[关键词]:贾宝玉、悲剧、家庭、泛爱、专爱贾宝玉是个非常感情化、世俗化的贵族公子,同时又是个跛足的免为其难的人生哲理的探索者,他在先天给他规定的环璄中,凭直感生活感受和思考,而这在小说中被称为“情种”“情痴”的贾宝玉永远也无法象他希望的那样:永远生活在一个与女性水乳交融的桃花源式的环璄里。

愿望与现实相抵触悲剧将不可避免的上演。

一、 家庭悲剧在贾府的后代中,本来贾宝玉最有条件成为家族振兴、金榜题名的光彩人物,贾政也是按照这个标准来设计和塑造宝玉的。

但遗憾的是作为社会新思潮代表人物的宝玉与作为腐朽的封建势力化身的家庭格格不入的水火关系。

作者第一回交代贾宝玉身上那块通灵宝玉的来历时,特别说明它是女娲补天时弃置不用的一块废石,因不甘寂寞,化为美玉,到人间实现补天的愿望。

这个神话故事已经对贾宝玉的形象本质做出了规定:尽管他具有美好的资质和用世的愿望毕竟是一个“不堪入选”假宝玉。

这就决定了他的形象的悲剧性质。

而构成其形象悲剧性质的原因,就在于在现实的生活当中,贾宝玉个人的意愿与家庭和社会的要求完全是相互背离的。

他自身那些与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背道而驰的东西,对于他个人来说,体现了他作为社会新思潮和新气象人物的资格,但对于家庭和社会来说,却依然是后继无人的象征。

而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的思想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封建贵族们往往要求自己的子孙接受最正统的教育,努力地加官进爵,功名出任。

在这一要求下,不少纨绔子弟都曾为之而奋斗。

象贾宝玉这样的贵族公子,也就必须接受正统的封建教育,努力地去维续贾家的荣耀,但是贾宝玉生性“顽劣异常不喜读书,最喜欢在内帷厮混”,而在他祖母的庇护下他虽然生长在贵族家庭,但自幼并没有受到封建主义正常的熏陶教育,他的思想同当时的世俗社会相抵触,跟封建秩序相违背。

当然,贾宝玉之所以会在其隶属着的封建统治阶级的眼里形成这样的印象,是和他自幼的表现分不开的。

贾宝玉自“衔玉”而生开始,就被视作“奇异”,周岁时抓取“脂粉钗环”的举动,更是惹得政老爷不喜欢,十来岁时是异常淘气,说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的混话。

这在当时那种社会里,简直是一种叛逆,一种大逆不道。

这种叛逆,也必然引起“百口嘲谤,万目睚眦”的。

象他这种“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的纨绔子弟,在当时那种“成则公侯败则贼”的价值取向里,在当时那种社会环境中,当然是得不到正统思想的认可的。

我们知道:贾宝玉在荣国府是处于继承人的地位,他的聪俊灵秀的天赋,使这个贵族家庭对他寄予了特别殷切的希望和要求,然而,他不仅丝毫无意于立身扬名、治国经家,而且他对那个家、国已经彻底绝望,并走上背叛的道路,他和他的父亲是那样的水火不容,势不两立。

他不爱读书,偏偏要他读;他不爱做八股文章,偏偏要他做;他不爱和那峨冠博带的家伙应酬,偏偏逼他出去应酬;他认为茫茫尘世,只有女子的世界是一片净土,他的父亲总要把他拉出来,他的母亲总要来摧残这一片净土不,还有他的伯父、哥哥、侄辈之流总要来污秽、践踏这片净土。

特别是他爱的人偏偏不许他爱;他不愿结的姻缘,偏偏要他结。

“若说没有奇缘,今生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尽管家里人逼着他去做这些事,他仍坚持着不去做。

所以贾宝玉在封建统冶阶级眼里是一个”混世魔王“、孽根祸胎”,是“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的一个典型形象。

而与他的家庭的种种矛盾注定他与这个封建大家庭只能是个悲剧。

二、感情悲剧由于无法找到自己理想的社会道路,贾宝玉把自己的精力转移到爱情生活上来。

但这种转移仍然无法躲避家族对其生活行为的限制和选择,既然家庭把贾宝玉作为振兴家族的希望,那么对其配偶的选择也就与这种希望密切相关。

而从这个角度来衡量的话,薛宝钗显然比林黛玉更为理想。

而对于贾宝玉来说他和黛玉之间的美好爱情显然是他对现实失望后唯一的向往和追求。

但在现实生活中,具有诗意的“木石结盟”最终被代表世俗关系的“金玉良缘”所取代。

这不能不说是他人生悲剧中的悲剧。

而生活中他对众人感情也不能得到众人的不能领会,他对草木鸟兽寄予的情感它们不能理解。

这对他个人来说不能不是个无言的伤。

(一)泛爱之伤所谓泛爱,鲁迅先生称之为“爱博而心劳”,也就是何其芳所说的“多情的喜欢很多女子”。

喜欢聪明美丽的女子,可以说是男子的一种共性,但是怎样看待自己喜欢的女子,却有天壤之别。

贾府中与贾珍、贾琏、贾蓉、贾环等一样的男人仅仅把异性当作泄欲的工具,当财物一样来占有、糟蹋。

尽管贾宝玉也有诸多缺点,有时与薛蟠等公子哥混在一起喝酒,行酒令,也沾染一些不良习气,但与这些“渣滓浊沫”相比,贾宝玉简直是一个纯洁的天使,在怎样看待女子方面就显出他不同凡俗的品位来。

但我认为这泛爱即大爱,不仅指对人的爱还有对物的爱。

1、对众人的爱(1)首先是贾宝玉对众多女子的爱贾宝玉对众多女子都爱,不过这不同于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爱,贾宝玉对女性有一种尊重乃至崇拜的心态。

在传统社会性别角色的规范中,男子从小便被教育他们是不同于女子的,他们应该与女性保持距离。

一个成熟的男人如果整天和女性混在一起,会被认为没出息,沉湎于儿女情长。

然而贾宝玉毫不理睬这一切,他整日与女子厮混,这实际上是他生活的最主要内容。

用史湘云的话说,便是:“你成年家只在我们群里。

”而袭人也在三十四回中说:“他偏好在我们队里闹”。

贾母因此说:“想必原是个丫头错投了胎不成”?pound;男人本应有男人的事情去做,什么事情呢,自然是求取功名。

但贾宝玉却偏偏对女子的事情感兴趣,这也许应该出于他的性别平等意识。

传统男性社会性别角色中的重要组成之一便是男性霸权主义,是高高凌驾于女人之上的那份权威。

在贾宝玉生活的时代,男人是社会的主宰,女人是奴仆,是被轻视与奴役的。

宝玉具有男人解放主义所要求的对女人的尊重,在小说的具体描写中,我们看到,宝玉同珍、琏、蓉之辈以至上一代的贾赦,是完全不同的人。

不必说这些贾府的老爷少爷自有他们奢靡淫乱的生活圈子,便是凤姐捉弄贾瑞,调兵遣将;贾琏偷娶二房,叔侄串通;这些丑事也都同他沾不上边。

他曾说:“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沫而已。

”他甚至认为“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世界如鲍鱼之市,女人世界则若芝兰之室。

以至发展成女儿崇拜,将女儿视若神明,在他的心目中,也同少年甄宝玉一样,是把女儿看成“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比的”女神。

他用审美的态度看待聪明灵秀的女子,朱自清有篇散文,题目叫,写他的一个文友白水坦言自己一贯地喜欢女人,她说女人是磁铁,我就是软铁。

远远看到一个女人来了,我的眼睛就象蜜蜂嗅着花香一般。

他认为女人比男人更艺术,女人是自然手里创造出来的杰作。

我看女人只是喜欢,不是恋爱,恋爱是全般的,欢喜是部分的。

只将女人作为艺术一面鉴尝,而且不让对方知道。

白水实际上表达的是人的一种审美的本性。

贾宝玉又是生活在大观园那样的环境中,和很多美丽聪明的少女很接近。

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像水一样的清澈、晶莹、明洁的少女,她们的青春生命里闪耀着真和美的光彩。

贾宝玉正是从她们身上看到美,发现了优美的灵魂和纯真的心。

这感动着他,使他甚至忘却了自己。

这比朱自清写的白水又进了一步。

并且贾宝玉体贴关爱女子到忘我的境界。

的作者以极大的气魄开拓了贾宝玉的感情世界,可以说把贾宝玉的人之至情发挥到淋漓尽至的地步。

他对许多少女都多情。

不但对于活人,连画上的美人也怕她寂寞,特意去望慰一番。

他既然对许多少女都多情,就不能不发生苦恼。

有一次,当林黛玉和史湘云都对他不满的时候,他就不能不越想越无趣,目下不过两个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又欲何为

又一次,当晴雯要和袭人吵闹的时候,他就伤心地说:“叫我怎样才好呢

把这个心使碎了,也没有人知道。

”后来虽然通过龄官画蔷一事,“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不可能死时得到所有女子的眼泪”,但他喜欢在女子身上用心的痴性并没有改变。

如警幻仙子所说的“意淫”。

这样概括和形容贾宝玉的性格特性,不单因为贾宝玉生长在少女群中,多所眷爱,而且他的爱并非只是男女之爱,而是更广泛意义上的对周围不幸者的爱。

不限于黛、钗、湘,也包括晴、袭、紫鹃平儿、香菱等等。

例如“龄官划蔷痴及外”这一回写贾宝玉在园子里看见一个女子蹲在地上不断地写着一个“蔷”字,想象她一定有什么心事;又见她模样这样单簿,心里还那里搁得住熬煎,恨自己不能替她分担。

这时忽然落雨了,他自己淋得浑身冰凉,却没有感觉,只看着龄官头上滴下水来,反而提醒龄官身上湿了,不要写了。

第三十五回“白玉钏亲尝莲叶羹”是写贾宝玉被贾政打伤后,玉钏端汤给他喝。

玉钏因她姐姐金钏投井自杀的事,没有好脸色给宝玉,宝玉先变着法子哄其他仆人出去,让玉钏亲尝一口莲叶羹,后来进来两个婆子,只管说话,宝玉猛一伸手要汤的,便将碗撞落,将汤泼在了自己手上,玉钏不曾烫着,宝玉烫了手倒不觉的,却只问玉钏:“烫了哪那里了

疼不疼

”玉钏与众人都笑了。

玉钏道:“你自己烫了,只管问我”。

宝玉听了,方觉得自己烫了。

又如“平儿理妆”一节,事情原本与宝玉毫不相干,然而他十分同情平儿的不幸,不仅“劳形”、为其理妆,而且“劳心”、叹其身世。

他想到“贾琏惟知淫乐悦己,并不知作养脂粉;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姐妹,独自一人,供应贾琏夫妇二人。

贾琏之淫,凤姐之威,他竞能周全妥帖,今日还遭荼毒,想来此人命薄,比黛玉尤甚。

”但因能为平儿理妆,补偿了他平日不能尽心的恨事,竟感到是今生意中不想之乐。

香菱因斗草弄脏了石榴红绫裙之后,他让袭人将同样一条裙了送给她换,也是很高兴得到这样一次意外之意外的体贴和尽心的机会。

后来他又把香菱斗草时采来的夫妻蕙和并蒂莲用落花铺垫着埋在土里,以至香菱说他使人肉麻。

可见宝玉并不因为钟情林妹妹而一叶障目,无视其他众多女儿的不幸和痛苦。

他的心怀,可算得较为博大的。

设想如果他心目中只有一黛玉,他哪里至于如此劳力伤神。

更何况他所谓的妹妹们并没有对他的关爱有所体会,在那样的社会里他所能得到的只能是个悲剧。

(2)再者是对周围不同身份的人的爱贾宝玉不仅对女子友爱,而且对周围身份卑微者有一种平等的爱。

贾府嫡庶之间壁垒森严,贾宝玉是唯一没有嫡尊庶卑思想的人。

他对姨娘,庶出的弟妹都平等相待,“并无亲疏远近之别”。

平儿生日,她自己都说“我们是那个牌儿名上的人,生日没有拜寿的福,又没有受礼的职分”;贾宝玉却给她行礼祝寿。

赵姨娘、周姨娘到了怡红院,凤姐毫不理睬,贾宝玉起身让坐。

贾环因为是庶出,受到很多人的歧视;贾宝玉认为“一般兄弟,何必怕我。

况且我是正出,他是庶出,饶这样看待,还有人背后议论,还禁得住辖治他

”从不拿出嫡系兄长的尊严压制他。

贾环用蜡烛烫伤他,贾宝玉仍说:“明日老太太问只说我自己烫的就是了

”对于满脑子嫡庶思想的一心想取而代之的赵姨娘母子,贾宝玉处处尊重,容让,避免发生矛盾。

可是不管他怎样去做,都不会得到他们的谅解,更不会改变他们对他的敌意。

贾府主子把奴婢看成“猫儿狗儿”,颐指气使,凌虐备至。

贾宝玉是贾府中的仅有的不拿主子架子压制、凌虐奴婢的人。

对待男仆,正如兴儿所说:“也没个刚气儿,有一遭见了我们喜欢时,没上没下,大家乱玩一阵;不喜欢,各自走了,他也不理人。

我们坐着卧着,见了他也不理,也不责备,因此,没人怕他,只管随便,都过得去。

”小厮遇到他,可以“一个个都上来解荷包,解扇袋,不容分说,将宝玉所佩之物尽行解去”,他也不恼。

对待女奴更不消说,他象对待自己的姐妹一样关怀她们。

晴雯贴对子手冻凉了,他赶忙给捂手;晴雯喜欢吃豆腐皮包的馅包子,他专门向尤氏去要;晴雯为他补孔雀裘,他一会问喝水不,一会让歇歇,一会又给披斗篷,一会又给她垫枕头,关怀、体贴可谓无微不至。

贾宝玉曾经拿出过主子的“刚气儿”,踢了袭人一脚。

这一脚在奴性十足的袭人看来,尽管造成吐血,还认为主子踢的完全合法,不加反抗;而晴雯大为不平,借题发挥,对他的少爷脾气表示强烈抗议。

事后贾宝玉以讲道理的方式,阐述应当尊重个人的性情,不要在气头上做违反个人性情的事;实际上向晴雯检查了自己发少爷脾气,违反个人固有的思想。

贾宝玉以平等态度对待奴婢,必然要给予女婢很多自由。

怡红院的丫鬟,可以恣情纵意地掷骰子,磕满地瓜子,直呼其名,支使他干活,批评他的弱点,对抗他的少爷威风,“连那些毛丫头的气都受到了”。

即使他这样的博爱,人们也没有让他顺心的生活过。

这是社会寄予他的人生悲剧。

2、物爱之悲贾宝玉对丫鬟们被糟践的命运,怀着无限同情;对她们纯真敏慧的资质和自由活泼的性格,倾心地亲爱。

所以,他从对女子们的处境和品质的联想产生了对花草怜惜的心情。

他认为万物皆有情,而他心中的苦闷无处可诉,唯有向自然界的动植物倾诉。

宝玉认为落花是有生命的。

小说第二十三回,宝玉在沁芳桥边桃花底下展开,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落得满树满身地皆是。

此时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

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在宝玉看来,落花是有生命的,恐怕脚步践踏了,因而撂在那水里,因为水是干净的。

黛玉则更进一步,说撂在水里不好。

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

于是提出了“葬花”的想法。

宝玉还时常没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和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

在他眼中万物皆有情,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极有灵验的。

包括怡红院阶下的一株海棠花无故死了半边,正应在晴雯夭死上。

这正是宝玉视天下之物皆有情的世界观的具体阐释。

毕竟那些花花草草并不懂他的心,不能为他疗伤。

而且睹物思人使他无法摆脱由此引发的伤悲,以及对此无耐的思考。

(二)专爱之痛小说是以宝、黛、钗的爱情和婚姻悲剧为中心的,如果说博爱无所求,所以只是短暂的伤悲。

那么爱情的渴望无法得到将是永远的痛,更何况贾宝玉是在自己无法找到理想的社会道路而把精神寄托到爱情上来的呢

虽然贾宝玉把精力转移到爱情上来,但他无法躲避家族对其生活的限制和选择。

既然家庭把贾宝玉作为振兴家族的希望,那么对其配偶的选择也就与这种希望密切相关。

而从这个角度来衡量的话,薛宝钗显然比林黛玉更为理想的人选。

而对于贾宝玉来说,他和黛玉之间的美好爱情显然是他对现实失望后唯一的向往和追求。

这种爱情高于以往其他爱情小说例如中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中柳梦梅与杜丽娘的爱情。

宝与黛爱情有着潜意识认同的基础。

贾宝玉初见黛玉就说这个妹妹似曾经见过,仿佛远别重逢,心理上感受到强烈的震动。

小说中提供了一种解释,贾宝玉原是灵河岸神瑛侍者,曾日以甘露溉绛珠草,使它修成女体,成了绛珠仙子,当神瑛侍者要下凡时,绛珠仙子也要下世为人,欲以一生的眼泪回报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这就是还泪的神话故事。

后来神瑛侍者下凡成了宝玉,绛珠仙子成了黛玉。

所以一见面,宝玉就脱口而出,说曾经见过。

因为前世有缘么。

在宝黛初见时,林黛玉在宝玉眼中是“神仙以的妹妹”,感到曾相识,一听说林妹妹身上没有玉便马上摔玉,做出令许多在场人不解的超常行为,其实是强烈的认同感在起作用。

林妹妹没有玉,我也应该象神仙似的妹妹一样没有玉才好。

如在五十七回,当紫鹃振振有词地骗宝玉说黛玉要回苏州家去,宝玉听了,如头顶响了一个焦雷一般,发起呆病来。

王太医断为急痛迷心。

所谓迷心就是意识迷糊了,可其他皆不知觉,唯独见了紫鹃,方嗳呀了一声,哭出来了,并一把拉住紫鹃不放。

后来听到一似林字,便满床闹起来说:“了不得了,林家的人接他们来了,快打出去罢

”一眼看见了十锦格子上陈设的一只金西洋自行船,便要过来掖在被中道:“可去不成了

”试想,在意识迷糊的情况下,左右着贾宝玉的知觉行为是什么

是无意识在起作用,是他对意中人要离去感到急痛后所做出的激烈反应,潜意识的深刻认同,是宝黛爱情不同于以文学作品爱情描写的深刻之处。

宝黛爱情是经过长期的接触与了解后建立的。

一见钟情,但又不是一锤定音。

不光是两情的契合,还渗透着思想、志趣与精神格调的一致。

写张生和莺莺的爱情是一见钟情,一锤定音;是由欲到情,在肯定情与欲的合理性方面自由恋爱合理性方面是反封建的积极意义的。

但最后并没有跳出男主人公中进士后才完婚的陈旧的大团圆结局。

以男主人公考中状元,父亲不承认这项婚事,最终由皇帝出面解决。

宝黛爱情虽也有一见钟情的成分,但并非一锤定音。

开始时,由于宝玉天性,视姐妹兄弟皆出一意,并无亲疏远近之别,他对才貌双全的宝钗眷恋,对湘云含情,对妙玉也有微妙的留恋,并非专爱黛玉,只因与黛玉“同随贾母一处坐卧,故略比别的姐妹熟些。

既熟则更觉亲密”,何况年纪小还谈不上爱情。

后来钟情黛玉,首先是精神格调的一致。

十九回的“意绵绵静日玉生香”这一幕,宝玉为了替黛玉午睡解困,变着法子躺在林黛玉的床上,闻她袖中的奇香,与她说笑,讲扬州黛山林子洞一只小耗子偷香芋的故事,最后小耗摇身一变,变成一位最标致美貌的小姐-----盐课林老爷的小姐,这下林黛玉知道宝玉原来在编派自己,便拧贾宝玉,拧得他连连告饶。

两人同床,却没有什么庸俗的性行为。

整个过程可以用“纯洁无邪”来概括,情趣高雅,精神格调比较高。

薛宝钗、史湘云与贾宝玉的关系中情趣格调也比较高,但是后来为什么对她们日渐冷淡而钟情于黛玉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宝黛思想上一致。

这是因为薛、史都规劝宝玉读书做官,重视仕途经济学问,以便让贾宝玉日后继承祖业,光耀门楣。

而宝玉坚决反对走如贾雨村那样的仕途经济的道路,所以贾宝玉与她们俩的感情裂痕日见加深,并斥责她们:“好好的一个清静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尽说‘混账话’”,甚至对她们粗暴地下遂客令。

而黛玉则因“自幼不曾劝他去扬名等语,所以深敬黛玉”。

并且他们之间重人不重物、重实质而不重表面。

如十四回写北静王把圣上亲赐的念珠一串赠给宝玉,宝玉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回到府中,又珍重取出,转赠给林黛玉。

黛玉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

”遂掷地不取。

试想北静王,身份比贾政还高,又是皇下赐的,这念珠想必也是珍贵之物,贾宝玉把它珍重地转赠给黛玉,也算是对黛玉非常看重了。

可黛玉不仅不要,而且掷之于地。

可见黛玉是不重物的。

后来贾宝玉挨打后,托晴雯给林黛玉捎给她一块自己用过的旧手帕,倒使黛玉心领神会,感到礼轻意重,并在上面题诗表达自己的感情。

贾宝玉曾经两次旁敲侧击,向黛玉示爱,不仅没有被黛玉接受,并且都没有好脸色给他看,这是为什么

一是受传统观念影响,虽然心里喜欢《西厢记》,但仍认为是淫词艳曲,引用混帐书中词儿表达爱情是不正经的;二是他追求的是真爱,是从内心发出的爱情表白,而贾宝玉敲侧击式借《西厢记》中词语表达爱情,在她看来,象是戏语,有一般公子哥儿嘻皮笑脸调情的味道,感觉到这种肤浅的表白并不发自内心,她自然不能接受。

黛玉追求的是真爱,而不是公子哥儿的调情。

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打动黛玉的心。

一是,她在背后听到贾宝玉当着袭人与史湘云面说:“林妹妹从未说过这些混账话,若她也说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这时,她不觉又喜又惊,这里有段黛玉的心理描写,她感到“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

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死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

”后来又叹自己薄命,不禁滚下泪来。

刚巧宝玉出来,见黛玉在流泪,禁不住给她拭泪,黛玉道“你又要死了,作什么这么动手动脚的

”宝玉笑道:“说话忘了情,不觉动了手,也就顾不得死活了。

”黛玉用了一句激将法,说“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又什么麒麟,可怎么说呢

”一句话又把宝玉说急了,急得头上冒汗。

黛玉禁不住近前伸手给他拭泪。

宝玉瞅了她半天,方说了“你放心”三个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说:“真不明白这放心不放心的话。

”宝玉叹道:“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心白用了,且连你素是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

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了。

”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

只有在这时,黛玉才真正觉得这些话是从宝玉心底里掏出来的,才从心底里接受了贾宝玉的示爱。

薛宝钗如牡丹艳冠群芳,身体健康,而且很富有,林黛玉身体有病,弱不禁风,又家道中落,无依无靠,寄人篱下且小心眼儿,常与宝玉三日好,两日闹,但贾宝玉自主恋爱,不考虑门当户对,家世利益,爱而知其恶,爱一个人,只要是真正是知音,真正是自己喜爱的,可以包容对方的诸多弱点、缺点,这种恋爱观不仅不合封建礼教,而且是很有前瞻性的。

不过即使是如此的真爱,他们之间的情感升华为一种诗意的纯净的美感。

然而贾宝玉的追求也只能是彼此向往仅此而已,在现实生活中,具有诗意的“木石结盟”最终被代表世俗关系的“金玉良缘”所取代。

而这个悲剧比之前的那些伤来说犹如蝎子之于蚂蚁。

爱情是贾宝玉对社会道路失望之后的精神寄托,但是他的家人、社会没有让他如愿。

所以他最终神志不清,选择出世走入佛门。

悲剧就这样无止境的循环着无法摆脱。

王国维曾借用叔本华的悲剧理论,认为悲剧有三种,第一种是由坏人作恶造成,第二种是由偶然的意外所造成,这两种悲剧尽管不幸,但毕竟不是人人无法躲避。

最可怕的就是人人无法躲避的人生悲剧,“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此种悲剧,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

何则

彼示人生最大之不幸,非例外之事,而人生之所固有故也。

若前二种之悲剧,吾人对蛇蝎之人物,与盲目之命运,未尝不悚然战栗;然以其罕见之故,犹幸吾生之可以免,而不必求息肩之地也。

但在第三种,则见此非常之势力,足以破坏人生之福祉者,无时而不可坠于吾前;且此等惨酷之行,不但时时可受诸己,而或可加于人;躬丁其酷,而无不平之可鸣;此可谓天下之至惨也。

”因此王国维认为便正是第三种悲剧。

他还就宝玉、黛玉的爱情悲剧举例说:“贾母爱宝钗之婉娈,而惩黛玉之孤僻,又信金玉之邪说,而思厌宝玉之病;王夫人固亲于薛氏;凤姐以持家之故,忌黛玉之才而虞其不便于己也;袭人惩尤二姐、香菱之事,闻黛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之语,惧祸之及,而自同于凤姐,亦自然之势也。

宝宝之于黛玉,信誓旦旦,而不能言之于最爱之祖母,则普通之道德使然;况黛玉一女子哉

由此种种原因,而金玉以之合,木石以之离,又岂有蛇蝎之人物,非常之变故,行于其间哉

不过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

由此观之,《红楼梦》者,可谓悲剧中之悲剧也。

”而贾宝玉的悲剧则是其最中心的悲剧。

无法超脱的悲剧。

参考文献:1、郭豫适 1981年2、唐富龄 2000年3、朱眉叔 《红楼梦的背景与人物》辽宁大学出版社 1986年4、胡邦炜 《红楼梦B面解读》重庆出版社 2002年5、吕启祥 《红楼梦寻》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5年6、周策纵 《红楼梦案》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5年7、《中国古代文学史》自学考试课本 第七章《红楼梦》作者:青青草来源: 泥胚文章写作 原文地址: /article/11213希望采纳,谢谢。

红楼梦并蒂莲诗句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