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全文
1、我的嗜好,除了革命,就是读书。
我一天不读书,就不能够生活—山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顾炎武4、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朱熹5、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
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6、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煮7、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
——胡居仁8、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9、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
——顾颉刚10、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11、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郑板桥12、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
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王充13、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郑玄14、知识,主要是靠主动“抓”出来的,不是靠“教”出来的。
——钱三强1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丘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1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荒于嬉;行成于思,随——韩愈 3、学而不思,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4、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5、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6、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7、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8、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14、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15、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16、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17、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4、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5、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6、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7、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8、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14、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15、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16、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17、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18、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1、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2、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3、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4、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5、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6、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7、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叶圣陶 8、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9、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10、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11、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12、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1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14、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15、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之 16、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迅 17、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
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4、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列夫·托尔斯泰 5、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惠普尔 6、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7、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8、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活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14、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15、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 16、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17、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 18、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读书名言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
——鲁迅
“尴尬”一词的偏旁读什么呀
尢一下是一篇文章 间 楼主可以读一下辨识部首:尴与九 “尴尬”一词,《说文“尲尬”。
《说文》:“尲,不正也。
从尣兼声。
”“尬,尲尬也,从尣介声。
”也就是说,“尴尬”二字都是形声字,形旁是“尣”。
“尣”,是什么意思呢
《康熙字典》:“‘尢’(wāng)字本作‘尣’,通作‘尩’。
”而“尢”字《说文》解释为:“跛,曲胫(人)也。
从大,象偏曲之形。
”段玉裁注:“跛者,蹇也。
跛者多由曲胫。
”察其篆体,“尢”确实象“曲胫之人”。
《词源》解释得更为清楚,摘抄如下: 尪:骨骼弯曲症,胫、背、胸弯曲都叫尪。
尢(尣)的重文,或作尩、尫。
《左传僖二一年》:“夏大旱,公欲焚巫尫。
”注:“巫尫,女巫也,脊病之人,其面上向,俗谓天哀其病,恐雨入其鼻,故为之旱。
是以公欲焚之。
”《吕氏春秋尽数》:“苦水所多尩与伛人。
”注:“尩,突胸仰向疾也。
” 看来,“尢(尣)”是一种残疾,“尢(尣)”字旁的字多与人骨骼弯曲之状态有关。
再举两例如下: 尰:“足肿。
说文作瘇。
诗小雅巧言:‘既微且尰,尔勇伊何。
’传:‘肝疡为微,肿足为尰。
’”(《词源》)岳麓书社《白话四书五经》翻译为:“烂了小腿又肿脚。
”尥(尦):“《说文》:‘行胫相交也。
’《六书故》:‘今人谓筋骨弱,举足不随为尥。
’”(《康熙字典》) 令人尴尬的是现代汉语中的“尴尬”似乎与残疾没什么联系。
按《集韵》“行不进”和《康熙字典》《说文》“行不正”的解释,我想“尴尬”的本义应该是因腿疾而走路不稳的样子。
由此引申为“行为不正,鬼鬼祟祟”。
《词源》援引例证: 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这个开酒店的汉子又尴尬,也是鬼了
”《二刻拍案惊奇》(六):“后来见每次如此,心中晓得有些尴魀。
” 这两种词义现已不用,至于本文首段的两个“尴尬”应该都是后起义。
“尴尬事”指“处境为难或棘手难处理的事情”,这是现代汉语的一个常用义。
如《雍熙乐府》(十二)【行香子】“名利贪婪,世事尴尬,空使人白发髧鬖。
”“尴尬”也引申为“不三不四,左右不是、没有着落”,如“我们不能不正视汉语的尴尬地位。
”它的另一个常用义属方言,指“神色、态度不自然”,“老师颇为尴尬”一例即是。
说起方言,“尴尬”我们读为“gāngàn”,保留了古音,《唐韵》的注音就是“古拜切”,即“gài”。
从这个注音的角度,我们再看两例: 《朱子语类四七论语二九》:“便是世间有这一般半间不界底人,无见识,不顾理之是非,一味谩人。
” 宋吴泳《鹤林集二七答家本仲书》:“又思向来讲学,只是半间半界,无诣平实处。
” 这两句中的“间界”,我们的方言就是读作“gāngàn”,其实就是“尴尬”,《词源》:“间界,今通作尴尬。
半间不界,也作半间半界:不深刻,肤浅不彻底。
”《红楼梦》有例,第四十六回“尴尬人难免尴尬事”中,那个“尴尬人”——为保地位谄事贾赦帮这个颇有些春秋的老公向贾母讨她“离了她饭也吃不下”的大丫头鸳鸯为妾的那个邢夫人——用“肤浅”形容确实“肤浅”了一点,她简直是——用我们的方言说——“方得可以”。
要说“九”字,先讲一个故事。
据《宋史王安石传》记载,王安石“作《字说》,多穿凿附会,其流入于佛、老,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
但是苏轼对这本《字说》颇多异议,徐慥《漫笑录》载: 东坡闻荆公《字说》新成,戏曰:“以竹鞭马为‘笃’,以竹鞭犬,有何可‘笑’
”又曰:“鸠字以‘九’从鸟,亦有证据。
《诗》曰:‘鸤鸠在桑,其子七兮’;和爹和娘,恰是九个。
” 这个笑话指出了王安石《字说》的最大失误——忽视形声字。
“鸠”其实是“从鸟九声”,说简单一点就是,“鸠”字是个形声字,形旁是“鸟”,而“九”字只是声旁,也就是仅起表音作用的音符。
当然,认为“字音每象物声”(张行孚《说文发疑》)的语言起源摹声说派或许把“九”字解说为“鸠的叫声”吧。
《说文解字》:“九,阳之变也,象其屈曲究尽之形。
”《新编说文解字》认为“九,象形,是古‘肘’字,象曲肘之形”,恐本于朱熹,“九合诸侯”朱子以九纠通用,解为“纠合”。
丁山《数名古谊》:“九,本肘字,像臂节形。
臂节可曲可伸,故有纠曲义。
” 徐仲舒《甲骨文字典》与罗振玉《贞松堂集古遗文》据“九”之甲骨字形和《说文解字》的看法,认为“九”“句”(钩,即钩)同义,训为“屈曲”。
《列子天瑞》:“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变者,究也,乃复变而为一。
一者,形变之始也。
”张湛注:“究穷也一变而为七九不为次数者全举阳数领其都会。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究变者,声训之法。
”也就是说,“九”“究”音同义通,释为穷尽。
《康熙字典》:“又隶书防诈伪,凡纪数九借用玖。
陈绛曰:洪容斋五笔九作久,阳数九为老久义也。
” 可见,从字形看,“九”即“肘”、“句”(钩),有“纠曲”“屈曲”的意思;从读音来听,“九”即“纠”(丩)、“究”“久”,有“纠合”“穷尽”“长久”的意思。
尴尬的是现代汉语中带“九”的字似乎与作为数字“九”的联系很少。
带“九”的字绝大多数就如上则笑话中的“鸠”字,是形声字。
如:仇(从人九声)、尻(从尸九声)、叴(高气也,从口九声。
临淮有叴犹县)、宄(奸也,外为盗内为宄。
从宀九声)、究(穷也,从穴九声)、轨(车辙也,从车九声)、肍(熟肉酱也,从肉九声)、氿(从水九声。
《尔雅》“仄出泉曰氿”)、艽(远荒也,从艹九声。
诗曰至于艽野)、朹(古文簋。
注:簋以木为之,故字从木也。
当作朹,宗庙器也)、旭(从日九声。
注:邶风“旭日始旦”,传曰“旭者,日始出”)。
作为声旁,跟本字确实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极少数表示义符的“九”字也另有它意。
举例如下: 馗:《词源》“四通八达的大道,同‘逵’。
王粲《从军行》(其五):‘馆宅充廛里,女士满庄馗。
’”《说文》“九达道也,从九首。
”段注:“会意,首犹向也,故道字亦从首,九亦声。
” 染:《说文》“从水杂声。
”注:“此当云从水木从九,裴光远曰:从木,木者,所以染,栀茜之属也。
从九,九者,染之数也。
按裴说近似。
字从九者,数之所究。
言移易本质必深入之也。
” “馗”“染”二字中的“九”字并非实指,而应该解释为“多”。
《康熙字典》:“九之为言多也。
《公羊传僖九年》‘葵丘之会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国’言叛者众非实有九国也。
”清汪中《述学释三九》:“凡一二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三,以见其多;三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以九,以见其极多。
” 数字“九”在古代被定为阳数,《易经》阳爻就称九。
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三国时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夏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我看“宜于长久”不仅是“俗嘉其名”,而且因为“九”“久”同音吧。
我国把重阳定为老人节,就与这个传统有关。
另外有几例,也很有意思,附于文后。
卆:《词源》:“同卒,由草书所变。
元刊古今杂剧中卒字多作卆。
” 丸:《说文》:“圜也。
倾侧而转者,从反仄。
”注:“圜则不能平立,故从反仄以象之,仄而反复,是为丸也。
”本义是弹丸。
杂:“杂”的简化,杂:“从衣集声。
”
给已故的外公外婆烧袱纸怎么称呼,怎么写
故外祖考(姓)讳(名)老大人故外祖妣(姓)讳(名)老孺人孝外孙某某奉上袱包几个丙申年某月某日
关于“半途而废”的名言警句
贵有恒,三更眠五更起 最无,只益一日暴十日寒 ------毛泽东 骨曰切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切磋琢磨,乃成宝器;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冰冻三尺,非一日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