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散文摘抄,最好带赏析
赏析: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读起让人似乎能感受到一种清新的自然气息。
自然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们一样享受明媚的阳光,一样享受新鲜的空气;我们一样享受草木的碧绿,一样享受天空的蔚蓝。
但是,享受了并不意味就能够表达,不一定能够有所收获,这就是人与人的区别。
作者细心观察,深入感悟,用整齐而美丽的语句将四季的画面刻画得多姿多彩,尤其是排比句的运用,显示了小作者不一般的写作基础。
《美丽自然》放眼自然,处处有着迷人的色彩:第一丝清风拂过,是万木吐翠的春,这是一个细腻的季节;第一缕阳光洒下,是鱼跃荷开的夏,这是一个清爽的季节;第一片金黄铺开,是五谷丰登的秋,这是一个寂寞的季节;第一片雪花飘下,是凛冽萧条的冬,这是一个温馨的季节。
自然,将我的世界妆扮得格外美丽。
春雨潇潇洒落时,总会牵动我的心弦,把我带入那如烟如雾、如沙如尘的世界。
那丝丝细雨,像滴滴甘露,让我感受着生命的活力,它们让我摆脱人间约束,放开心情,在虚空中狂奔,在寂寞中追逐。
夏风轻轻吹拂时,绿色向我扑面而来。
山绿如碧,水清如镜,徜徉其中,你会感受到自然无穷的魅力。
空闲时,我喜欢坐在窗台上,打开窗户,让夕阳的余辉照在脸上,让夏日的凉风无私地吹来。
不管心中有多少怨恨、多少惆怅都可以任它吹走,只留下心灵的蓝天,任思绪飞翔,此时,我总是禁不住在心里高呼:多么美好的人生啊
秋月掠过大地时,我总喜欢趴在床上,打开CD机,听一段欢快的乐曲。
窗外虽然秋雨不断,夜空虽然风急云低,但我的内心却丝毫没有染上半点愁绪。
冬雪慢慢飘落时,屋内外的灯光交织着飘落的雪花,像一曲飘扬的音符,像一幅美丽的图画,让你浮想联翩。
再过一阵,小孩们便会欢呼着堆起了雪人,打起了雪仗。
想想自己小时侯的情景,一种欢乐莫名地涌上心头。
要是遇上圣诞节,这雪花便成了自然送给我们的最好礼物,看着窗外的雪花,带着期待的幻想,美梦会伴你到天明。
自然就像一条无比绚烂的彩虹,生活像一杯浓郁可口的咖啡;自然像一支悠扬委婉的乐曲,生活像一片蔚蓝浩瀚的大海。
不管生活是酸、是甜、是苦还是咸,看一看美丽的自然,我的生活便充满了情趣。
细细品味自然,我发现一切是如此色彩斑斓;细细感悟生活,我发现世界是如此美丽。
优美散文句子摘抄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
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
水滚着,象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
锅在“洋炉子”(煤没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
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
围着桌子坐在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
“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
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
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
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
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
S君刚到杭州教书, 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
”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象照在身上。
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
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
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象新砑的银子。
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
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
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
”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
我渐渐地快睡着了。
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
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
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象醒了一场梦。
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 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
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
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
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
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
我们住在山脚下。
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
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象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冬天也并不冷。
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
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
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
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
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
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
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
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
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毕淑敏散文好句好段赏析
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大中桥外,顿然空阔和桥内两岸排着密密的人家的景象大异了。
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
衬着蔚蓝的天,颇象荒郊野渡光景;那边呢,郁丛丛的,阴森森的,又似乎藏着无边的黑暗:令人几乎不信那是繁华的秦淮河了。
但是河中眩晕的灯光,纵横着的画舫,悠扬着的笛韵,夹着那吱吱的胡琴声,终于使我们认识绿如茵陈酒的秦淮水了。
此地天裸露着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的夜“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太多了,就给你这些吧。
余秋雨散文 优美句子摘抄
将说得准的事情告诉学将准的事情交给科研,将说不事情写进散文。
什么昧和野蛮,什么是它们的对手——文明
每一次搏斗,文明都未必战胜,因此我们要远远近地为它呼喊几声。
——《文明的碎片·题叙》●蒙昧—野蛮—文明,这实在是一个老而又老的话题。
人类专家常常把它们作为人类早期演进的三大阶段,那么,我们当然早已进入文明,而且千万年下来,早已进入一种充分成熟的文明。
我们的一切举止行为,好像应该都有一些心照不宣的公认前提。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蒙昧和野蛮不仅依然存在,而且时时滋生。
它们理所当然在把嘲谑和消解文明作为自己生存本能。
没想到文明对此毫无警觉,它太相信那个所谓心照不宣的公认前提,对周围的世界仍然一往情深。
——《文明的碎片·题叙》●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把并不存在的文明前提当作存在。
文明的伤心处,不在于与蒙昧和野蛮的搏斗中伤痕累累,而在于蒙昧和野蛮错看成文明。
——《文明的碎片·题叙》●消解文明的日常理由往往要比建立文明的理由充分。
这便决定,文明的传播是一个艰难困苦甚至是忍辱负重的过程。
——《文明的碎片·题叙》●社会上万事万物各自的理由组合不成文明。
文明是对琐碎实利的超越,是对各个自圆其说的角落的总体协调,是对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基元性原则的普及,是对处于日常迷顿状态的人们的提醒。
然而,这种超越、协调、普及、提醒都是软性的,非常容易被消解。
——《文明的碎片·题叙》●剥除文明的最后结果,就是容忍邪恶,无视暴虐,文明被撕成了碎片,任人搓捏和踩踏。
人类历史上一切由人类自己造成的悲剧,大半由此而生。
——《文明的碎片·题叙》●最强大的哲人也无力宣称,他可以从整体上营造一种文明。
人们能做的极致,也就是为社会和历史提供一些约定俗成的起码前提。
这些前提是人性的公理、道义的基石、文化的共识、理性的入门,也就是世俗社会所谓的常情常理。
没有这一切,社会无以构成,人类无以自存,因此,所有良知未泯的文化人都应该来参与构建文明前提的事业。
——《文明的碎片·题叙》●文明的火种会不会在漠然者的心头重新点燃
文明的前提会不会使他们恍然收起振振有词的各自理由
具体来说,我们的一切文化行为会不会在人们心中产生真正的积极反应
——《文明的碎片·题叙》●称为文明古国,至少说明在我们国家文明和蒙昧、野蛮的交战由来已久。
交战的双方倒下前最终都面对后代,因此我们身上密藏着它们的无数遗嘱。
——《文明的碎片·题叙》●我曾隐隐地感觉到,我们的故乡也许是一个曾经很成器的地方,它的“大器”不知碎于何时,碎得如此透彻,像轰然山崩,也像渐然家倾。
为了不使后代看到这种痕迹,所有碎片的残梦被湖水淹没……区区如我,毕生能做的,至多也是一枚带有某种文明光泽的碎片罢了。
没有资格跻身某个遗址等待挖掘,没有资格装点某种碑亭承受供奉,只是在与蒙昧和野蛮的搏斗中碎得于心无愧。
无法躲藏于家乡的湖底,无法奔跑于家乡的湖面。
那就陈之于异乡的街市吧,即便被人踢来踢去,也能铿然有声。
偶尔有哪个路人注意到这种声音了,那就顺便让他看看一小片洁白和明亮。
——《乡关何处》●蒙昧往往有朴实的外表,野蛮常常有勇敢的假相,从历史眼光来看,野蛮是人们逃开蒙昧的必由阶段,相对于蒙昧是一种进步;但是,野蛮又绝不愿意就范于文明,它会回过身去与蒙昧结盟,一起来对抗文明:外表朴实的对手和外表勇敢的对手,前者是无知到无可理喻,后者是强蛮到无可理喻。
更麻烦的是,这些对手很可能与已有的文明成果混成一体,甚至还会悄悄地潜入人们的心底,使我们寻找它们的时候常常寻找到自己的父辈,自己的故乡,自己的历史。
——《乡关何处》●文明易碎,文明的碎片有可能被修补,有可能无法修补,然而即便是无法修补的碎片,也会保存着高贵的光彩,永久地让人想像。
能这样,也就够了。
——《乡关何处》●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却绝不喜欢野蛮。
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
我们不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
——《流放者的土地》●现在我们已经不可能抹去或改写人类文明史,但有权利总结教训。
重要的教训是:人类不可以对同类太嚣张,更不可以对自然太嚣张。
这种嚣张也包括文明的创造在内。
如果这种创造没有与自然保持和谐,结果必定适得其反。
你看世界上一切文明浓度曾经最高的地方都已不适合居住。
——《简单与自然》●本来,人类是为了摆脱粗粝的自然而走向文明的,文明的对立面是荒昧和野蛮,那时的自然似乎与荒昧和野蛮紧紧相连。
但是渐渐发现事情发生了倒转,拥挤的闹市,可能更加荒昧,密集的人群可能更加野蛮。
现代派艺术写尽了这种倒转,人们终于承认,宁肯接受荒昧和野蛮的自然,也要逃避荒昧化、野蛮化的所谓文明世界。
如果愿意给文明以新的定位,那么它已经靠向自然一边。
——《简单与自然》●文明的非人性化有多种表现。
繁衍过度、消费过度、排放过度、竞争过度、占据空间过度、繁文缛节过度、知识炫示过度、雕虫小技过度、心理曲折过度、口舌是非过度、文字垃圾过度、无效构建过度……对这一切灾难的爆发式反抗,就是回归自然。
——《简单与自然》●我们正在庆幸中华文明延绵而未曾断绝,但也应看到,正是这个优势带来了更沉重的过度积累。
因此新世纪中华文明的当务之急,是卸去重负,轻松地去面对自然,哪怕这些重负有历史的荣誉、文明的光泽。
即便珍珠宝贝压得人透不过气来的时候也应该舍得卸下,因为当人力难以承受的时候,它已经是一种非人性的存在。
——《简单与自然》●中国在新世纪必然获得更大的发展。
在快速发展的时候控制和提醒一切反自然、反人性的恶果出现,这才是新文明的岗位所在。
——《简单与自然》●不仅仅是荒原。
荒原深处有断壁废堡、憧憧黑影、闪闪目光。
硬说自己没有恐惧,是不真实的,但我的恐惧有一大半被震惊所掩盖,震惊人类文明的艺术构崩坍得如此凄凉。
它们究竟是如何崩坍的
历史书提供过一些猜测性的答案,多数也是大而化之、语焉不详。
其实,一切摧残都是具体的,一切委屈都是难以表述的,因此那些答案也是值得怀疑的。
不必怀疑的是结果,衰草瓦砾,承载着一个个从古到今的灾难。
——《千年一叹·自序》●这种抚摸经常会引发苦思:作为我们的生命基座,中华文明也伤痕累累,却如何避免了整体性的崩坍
这种避免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哪些代价是正面的
哪些代价是负面的
过去的避免能否担保今后
——《千年一叹·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