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家的诞生 开业后,宗一郎凭一手精湛的修车技术很快赢得了顾客好评。生意越做越大,修理工也增加到6个人。他这时充分发挥了小时的聪明劲。一有时间,就钻到屋子里,进行发明创造,经过废寝忘食的研究,他研制出取代木制车轮辐条的铁制车轮辐条,在博览会上获得专家好评。并向国家专利局申请获得了专利权。 宗一郎30岁不到,就很阔绰了。修车的事都交给雇员去干,他仍然喜欢摆弄机器。他制造出摩托艇,带上年轻职工在湖上兜风。他还驾驶一辆由他改良的福特汽车,参加全日本汽车速度大赛,生活紧张又刺激。事业上的春天也给他带来了爱情的春天。1933年,他和小学教师佐智结婚了。 但是发明家的新婚生活没有任何浪漫之处。既无婚假,也无蜜月,他一头钻进了实验室继续发明。而妻子却无怨无悔,当了宗一郎的贤内助,后来,宗一郎用“校长先生”来称呼自己的太太,他说,因为有了她,自己这个磨人的孩子头才得到了教育,才能够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取得那样的成就。1934年,宗一郎突然向职工提出:放弃汽修业务,转行生产汽车零配件。之所以有这个转变,是因为经过仔细的市场调查,宗一郎发现:汽修业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但零配件供应却日益紧缺。目光敏锐的他大胆地在这个时刻提出调整方向,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37年,宗一郎成功地制造出了汽车的关键零配件活塞环。这一年,丰田汽车工业公司成立,以生产卡车为主。宗一郎给自己的公司起名为“东海精密机械公司”,简称“东海精机”。丰田汽车工业公司成为东海精机活塞环的主要买主。 这时正是“二战”时期,虽然宗一郎对战争一点都不赞同,但在战争经济的刺激下,“东海精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过,由于在资金和原料方面一直受大客户丰田的制约,这使得宗一郎不是很满足,他决定终有一天,他要自立门户。 开辟一片新天地 战后的日本满目疮痍,由于美军的轰炸和关东大地震,军需工厂“东海精机”已经不复往日荣光。于是,宗一郎将自己拥有的股份全部卖给了丰田。钱到手后,他想干一番大事业,但当时社会一片混乱,几乎所有物资都受美国占领军控制,如果贸然从事必然失败。 宗一郎又从零开始,准备搞纺织机器。他盖了座160平方米的房子,并挂起了“本田技研所”的牌子,着手改良织布机。但是,很快就陷入了僵局。由于投资太大,卖股份所得的一笔资金已所剩无几了,而新织布机还没试制出来。他于是想到了汽车,但汽车比织布机更费资金。这时,他又想到了摩托车。 当时,陆军通信设备上的微型发动机已经派不上用场了,都堆在仓库里。宗一郎得知这一消息后,廉价把它买来,作为动力安装到自行车上。这种被称为“吧嗒吧嗒”的机动自行车博得好评。因为在当时,交通混乱,车辆拥挤,城里人渴望有属于自己的便捷交通工具。汽车买不起,这种机动车自然受到青睐。而农村里的人也想有好的工具把米、菜从农村运到城里贩卖。所以“吧嗒吧嗒”一问世,周围的人们闻讯蜂拥而至,第一批产品被抢购一空。 本田技研所的工人们加班工作,“吧嗒吧嗒”的产量不断增加,最初月产300辆,后来500辆、700辆,大批购进的微型发动机已经不够用了。本田宗一郎终于决定自己生产发动机了。他卖掉祖传的家产,筹措资金。 经过努力,终于和朋友河岛一起生产出A型发动机。虽然只是50cc的微型发动机,但它是宗一郎亲手制造的第一台发动机。这就是最早的“本田摩托发动机”,也是本田A型摩托批量生产的开始。 他的成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许多人都在仿制本田式的“机器脚踏车”。为在摩托车领域站稳脚跟,本田宗一郎决定生产真正意义上的摩托车。1948年9月,他正式组建了“本田技术研究工业总公司”并自任社长,从此揭开了本田大发展的序幕。 发明家永远不知道满足,在A型车的基础上,宗一郎又以更大功率的发动机为目标,相继研制出性能更好的B型、C型发动机。装有C型发动机的自行车参加了东京日美对抗赛,还获得了胜利。宗一郎又向自己的纪录挑战,研制出D型——一种98CC、2.3匹马力的发动机。他认为挑战和改良相结合,就会产生出不可估量的动力。功率太大了,宗一郎又改进车身,终于试制出第一辆新车。“以速度寄托自己的理想”,所以这辆试验车被命名为“理想号”。这是从自行车到摩托车的一次质的飞跃。 技术上在不断地前进,但管理也不能放松。宗一郎是个很聪明的人,他知道自己的专长是搞技术,而公司发展还迫切需要管理营销人才,于是1949年,管理专家藤泽武夫加盟本田的事业,使本田的市场逐步扩大,后来他被称为“技术的本田宗一郎”,本田的第二号人物。
1951年7月15日是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新型“理想”摩托车上路了,当技术专家河岛试车成功后,宗一郎、藤泽、河岛三人激动地拥抱在一起,不管天气突变,下起了倾盆大雨,这是多少努力换来的心血啊!这是划时代的标志! 不久,本田又推出了“奔利”、“天使”和“佳普”号。公司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初步具备了大企业的雏形。同年,宗一郎成为日本最年轻(46岁 的“蓝绶带奖章”获得者。 一切都是那么顺利,宗一郎几乎有些飘飘然了,但是考验接踵而至。1954年,因为宗一郎决策失误,向银行借贷巨款,而市场的变化使得投资效益无法立即得到实现,公司负债沉重,生产资金短缺。同时,“理想”等型号摩托车的质量问题引起消费者不断投诉,销售额直线下降。 这时的宗一郎临危不惧,他让藤泽借来大笔优惠贷款,自己则把全部精力放在改进“理想”号上,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有次做梦的时候他忽然想出了一个新的技术方案,赶忙记录下来,天不亮就去试验,结果竟真的成功了!为此他和藤泽都激动得哭了!事后,宗一郎感慨万分:“人没有刺激和压力就不会进步,困难痛苦时的智慧才是最可贵的!”就是在这种动力的支持下,他不顾同行的蔑视和嗤笑,参加了1959年世界最高水平的摩托车TT赛,惨败却不灰心,不断地改进技术,终于在1958年的TT赛上获得了第6名,在1961赛事上获得了冠军,在1966年更是创造了奇迹,垄断了4个级别组的世界优胜奖,包揽了赛程的前5名,至此,他从传统摩托车强国意大利、德国人手中夺取到市场,奠定了“本田”家族的盛名和地位。 不仅如此,摩托车不能使宗一郎满足,因为汽车才是他最终的目标。1961年,他开始研制高性能赛车,并准备参加世界汽车业最高水平的F1大赛。尽管没有像提出参加TT大赛时那样遭冷眼,但人们仍说:“摩托车虽有了点成绩,汽车可就不同了,本田行吗?”第一次参赛,结果十分糟糕。宗一郎并不气馁,他分析不是发动机不好,而是经验不足。他鼓励大家说:“九十九次失败后必将在最后一次取得丰硕成果。”1965年,本田赛车在欧洲赛程顽强拼搏,终于获得了冠军。这一胜利,意味着日本的汽车制造技术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正在本田的汽车事业不断发展的时候,1970年12月,日本公布了“马斯基”,即限制汽车排放废气法。该法规最早是由美国人马斯基提出的,日本人借鉴实行,但它的废气排量规定值为美国的十分之一,非常严格,对于汽车厂家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打击。 要通过“马斯基法”,关键要开发出合格的发动机,汽车生产厂家能否继续生存下去,关键在此一举,同时这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宗一郎亲临第一线,指挥开发研究工作。他和年轻的技术人员一起收集资料,查阅文献,终于在1972年10月,经过反复的试制,宗一郎成功地开发出符合法规的CVCC发动机。本田技研工业总公司的成功赢得了荣誉,受到美国环境保护局、全美科学协会的高度评价。1973年,本田公司正式采用CVCC发动机生产“西比古”轿车,第二年又推出“阿科德”(雅阁 轿车,顾客接踵而来,应接不暇。 这个发明天才获得过许多殊荣,除多次受日本政府表彰奖励外,1971年荣获意大利总理产业奖,1979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80年获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荷利奖,成为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1936年获得此奖后第二个获得这一殊荣的人。因此被誉为“日本的福特”,1989年被美国底特律市“汽车殿堂”表扬等等,举不胜举。 但与多数日本企业家不同的是,他的经营理念也是先进的,1973年,刚刚66岁的本田宗一郎选择退休,把位置留给后来的年轻人,而这个接班人不是自己的任何亲戚,只是一个普通的技术专家,这件事惊动了这个世界!因为宗一郎认为,企业是社会的,而不是个人所有的!多么无私豁达的想法! 本田宗一郎说过:“人生就像是驾驶飞机。技术上也没有什么,只要会掌舵,起飞并不难。要紧的是降落的时候,如果操纵失败,那就血本无归。”“我希望,在人生的最后一段,当要降落的时候,能够平稳地落地。如果能被赞为名驾驶员,那就再好不过了。”确确实实,本田宗一郎是个“名驾驶员”。多少次困难挫折,他都在紧急时刻平安度过,他和战后的日本,一起走过了经济腾飞和辉煌,在最后,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传奇,笑着离开,用另一种方式完成了自己的人生! 成功秘诀 首先具有发明创新的天才,再次深谙经营管理的谋略。 不为99次失败气馁,一心为第100次成功努力。
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