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温泉文言文翻译

求文言文翻译呀~~高手进来撒 温泉 西堂村而北,曰画眉山。产石,墨色,浮质而腻理,入金宫为眉石, 亦曰黛

大概意译为:

在西堂村的北面,有一座山名叫画眉山,因为盛产墨色石头闻名,在古代被宫廷采用,做为眉毛化妆之用。在这座山的北面再过十里地。是一个地势平坦的地方,那里有温泉从地下流出来。温度就像还没有煮开的水的温度一样,适合人们洗浴。简单的加以整饬。做为一个天然的浴池供人们洗浴。再为开阔点的地方有温泉的水流出来,在水里可看见藻类植物,有鱼虾在水里游荡。周围的庄稼也比别的地方成熟得早得多。泉水流过的树林,大地上的植被比如野草和树叶都比别的地方要枯萎得晚很多,使用泉水的人们都很健康,没有什么病痛,在泉眼前面数里地,有一幢名叫碧霞殿的古建筑。很是古风,在泉眼的东面六十里,是大汤山,那里有一个温泉,在往东走三里地,是座叫小汤山的地方。也有一个温泉。

唐玄宗李隆基《温泉言志》文言文解释?

美丽的华清宫坐落在骊山上,地下涌出保健养生的华清池温泉。这里的自然风光秀美,这里的温泉畅流不息。她(指华清池温泉)以祛病著称,她以养生闻名。朕(指唐玄宗)希望天下人都知道这个美丽的养生的好地方,老百姓们都来这里泡个澡,和朕一样延年益寿,共享太平盛世(幸福的生活)。大意如此!主要赞美坐落在骊山的华清宫里的华清池保健养生祛病健身的功效。

李涉 文言文翻译

题温泉

能使时平四十春,开元圣主得贤臣。

当时姚宋并燕许,尽是骊山从驾人

晚唐范摅《云溪友议》记载,长庆二年,正做太学博士的李涉前往九江,看望自己做江州刺史的弟弟李渤。船行至浣口,忽然遇到一群打家劫舍的盗贼。数十名贼人手执刀枪,喝令他们停船。船停下后,劫匪问:“船上何人?”船夫答道:“是李涉博士。”匪首听说后,命令部下停止抢劫,说:“如果真是李博士,我们就不劫他的财了。不过我辈早就听说他的诗名,希望他能给我们写一首诗。”李涉听罢,铺开宣纸,写了一首绝句:

井栏砂宿遇夜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于今半是君。

匪首得诗大喜,不但不抢李涉的钱财,反而送了许多财物给他。由此可见李涉在当时的名气是很大的,此事另有其他版本,但大意如此 。 关于这首诗,《唐诗纪事》上有一则饶有趣味的记载:“涉尝过九江,至皖口(在今安庆市,皖水入长江的渡口),遇盗,问:”何人?‘从者曰:“李博士(涉曾任太学博士)也。’其豪酋曰:”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篇足矣。‘涉赠一绝云。“这件趣闻不但生动地反映出唐代诗人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和所受到的普遍尊重,而且可以看出唐诗在社会生活中运用的广泛——甚至可以用来酬应”绿林豪客“。不过,这首诗的流传,倒不单纯由于”本事“之奇,而是由于它在即兴式的诙谐幽默中寓有颇为严肃的社会内容和现实感慨。摘自《唐诗鉴赏大词典》

题鹤林寺僧舍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牧童词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注释】

早上放牛,把牛放到大江弯曲的地方;傍晚放牛,把牛放到村口的山谷里。在细细的春雨里,他披着蓑衣走出树林,睡在绿草地上把芦管当作乐器来吹。再把蓬蒿胡乱插在腰里当作刀箭,这样就不怕猛虎欺负小牛犊了。

贾人渡河文言文翻译

翻译:

从前,济水的南面有个商人,渡河时从船上落下了水,停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里求救。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还没有靠近,商人就急忙嚎叫道:“我是济水一带的大富翁,你如果能救了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渔夫把他救上岸后,商人却只给了他十两金子。

渔夫说:“当初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可现在只给十两,这岂不是不讲信用么?”商人勃然大怒道:“你一个打鱼的,一天的收入该有多少?你突然间得到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失望地走了。

后来有一天,这商人乘船顺吕梁湖而下,船触礁沉没,他再一次落水,正好原先救过他的那个渔夫也在那里。有人问渔夫:“你为什么不去救他呢?”渔夫说:“他就是那个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而不兑现承诺的人。”渔夫远远地看着商人在水中挣扎,商人很快就沉入水底淹死了。

扩展资料:《贾人渡河》原文: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人无信不立。既然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兑现承诺。言而无信,必失信于人。“济阴之贾人”就是因为不信守承诺,当他再次遇到险情时,无论他怎样对渔夫承诺,渔夫都不会再听他的话去救他,最终把自己最为宝贵的生命丢掉了。

《贾人渡河》选自《郁离子》,作者刘基,字伯温。明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还著有《诚意伯文集》。

刘伯温(1311年-1375年),温州文成县南田人(旧属青田县)。元末明初军事谋略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

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使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亮。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生,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卒,享年65岁。刘基出身名门望族,自幼聪明好学,有神童之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贾人渡河

《贾人渡河》译文:

济阴郡的商人,渡河时船沉了,(危急中)只好伏在河中漂着的枯草上哭喊着。有个渔夫驾着船去救他,还没到他身边时,商人就急忙喊道:“我是济水边上的世家大族,你救了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渔夫用船把他救上陆地以后,商人却只给了渔夫十两金子。

渔夫问他:“刚才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现在却只给十两,恐怕不行吧?”那商人马上生了气变了脸说:“你是个打鱼的,一天之内能有多少收入呢?而现在一下子得了十两金子,还觉得不满足吗?”渔夫很不高兴地走开了。

过了些日子,这个商人坐船沿着吕梁河东下,船触礁又翻了,而这时那位渔夫也在那里。有人见渔夫没动,便问他:“你怎么不去救救他呢?”渔夫轻蔑地回答说:“这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渔夫把船停在岸边,站在那里看着那条翻了的船往下沉,终于(船)沉了下去。

《贾人渡河》原文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 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拓展资料:

作者简介

选自《郁离子》,作者刘基,字伯温。明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还著有《诚意伯文集》。刘伯温(1311年-1375年),温州文成县南田人(旧属青田县)。元末明初军事谋略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

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使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亮。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生,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年)卒,享年65岁。刘基出身名门望族,自幼聪明好学,有神童之誉。

文章简析

《贾人渡河》记叙了一巨商不讲信用,许百金而给十金,最终逃脱不了灭顶之灾的事。 商人许金不酬,失信于人,终遭灭顶之灾, 渔者财迷心窍,见死不救,只图一时痛快旁观者明哲保身,指手画脚,不愿救死扶伤,充分体现了人情的淡薄。

人无信不立。既然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兑现承诺。言而无信,必失信于人。“济阴之贾人”就是因为不信守承诺,当他再次遇到险情时,无论他怎样对渔夫承诺,渔夫都不会再听他的话去救他,最终把自己最为宝贵的生命丢掉了。

看来,“承诺是金”这句话一点都不假。然而,渔夫也做得太绝,他不应该见死不救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做出决定。

参考资料:贾人渡河 百度百科

翻译:

1、济阴有位商人,渡河的时候沉了船,危急中只好伏在河中漂著的枯草上呼救。一位渔夫驾著小舟去救他,不等船划到跟前,商人就急忙大喊:“我是济上的大户,你能救了我,我送给你一百两银子。”

2、渔夫用船把他载到岸上去以后,他却只给了渔夫十两银子。渔夫问他:“我救你的时候你亲口许给我一百两银子,可是现在只给十两,这恐怕不合理吧?”商人马上变了脸说:“你是个打渔的,一天能有多少收入?现在一下子得了十两银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很不高兴地走开了。

3、过了些日子,这位商人坐船沿著吕梁河东下,船撞在礁石上又沉了,而那位渔夫刚好在他沉船的地方。有人见渔夫没动,便问他:“你怎麼不去救救他?”渔夫轻蔑地回答说:“这是那位答应给我百两银子却又说不算的人。”於是,渔夫把船停在岸边,看著那位商人在水里挣扎了一阵就沉没於河水之中了。

扩展资料

①贾人渡河是一个历史典故,比喻说话不讲信用,言而无信。商人许金不酬,失信于人,终遭灭顶之灾;渔者见死不救,只图一时痛快。充分体现了人情的淡薄。告诉我们要守信用,否则会受到惩罚。

②原文: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原文今译】

从前,济水的南面有个商人,渡河时从船上落下了水,停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里求救。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还没有靠近,商人就急忙嚎叫道:“我是济水一带的大富翁,你如果能救了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渔夫把他救上岸后,商人却只给了他十两金子。渔夫说:“当初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可现在只给十两,这岂不是不讲信用么?”商人勃然大怒道:“你一个打鱼的,一天的收入该有多少?你突然间得到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失望地走了。后来有一天,这商人乘船顺吕梁湖而下,船触礁沉没,他再一次落水。正好原先救过他的那个渔夫也在那里。有人问渔夫:“你为什么不去救他呢?”渔夫说:“他就是那个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而不兑现承诺的人。”渔夫撑船上岸,远远地观看那位商人在水中挣扎,商人很快就沉入水底淹死了。。

故事点评: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一些人说话不讲信用,言而无信。商人许金不酬,失信于人,最终遭到灭顶之灾;渔者见死不救,只图一时痛快。充分体现了人情的淡薄。

【寓言意义】

人无信不立。既然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兑现承诺。言而无信,必失信于人。“济阴之贾人”就是因为不信守承诺,当他再次遇到险情时,无论他怎样对渔夫承诺,渔夫都不会再听他的话去救他,最终把自己最为宝贵的生命丢掉了。看来,“承诺是金”这句话一点都不假。然而,渔夫也做得太绝,他不应该见死不救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做出决定。本文记叙了一巨商不讲信用,许百金而给十金,最终逃脱不了灭顶之灾的事。

济阴有位商人,渡河的时候沉了船,危急中只好伏在河中漂著的枯草上呼救。一位渔夫驾著小舟去救他,不等船划到跟前,商人就急忙大喊:“我是济上的大户,你能救了我,我送给你一百两银子。” 渔夫用船把他载到岸上去以后,他却只给了渔夫十两银子。渔夫问他:“我救你的时候你亲口许给我一百两银子,可是现在只给十两,这恐怕不合理吧?”商人马上变了脸说:“你是个打渔的,一天能有多少收入?现在一下子得了十两银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很不高兴地走开了。过了些日子,这位商人坐船沿著吕梁河东下,船撞在礁石上又沉了,而那位渔夫刚好在他沉船的地方。有人见渔夫没动,便问他:“你怎麼不去救救他?”渔夫轻蔑地回答说:“这是那位答应给我百两银子却又说不算的人。”於是,渔夫把船停在岸边,看著那位商人在水里挣扎了一阵就沉没於河水之中了

古文翻译"十月甲午,幸温泉宫。十一月丁卯,至自温泉宫"~新唐书?

1 宠幸(特指皇帝与妃嫔发生男女关系)

2 温泉宫,位于西安东约30公里的临潼骊山脚下北麓,是中国著名的温泉胜地,温泉水与日月同流不盈,不虚。开始叫汤泉宫,后改名温泉宫。到了唐玄宗时又大兴土木,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殿,此时才称为华清宫。因宫在温泉上面,所以也称华清池。唐代华清池是帝王妃嫔游宴的行宫,四大美人之一,杨贵妃当时应该就住在温泉宫中,皇帝老儿来了,肯定就到温泉宫中来了。

3 甲午年十月,宠幸温泉宫(杨贵妃)。丁卯年十一月,唐玄宗亲自到温泉宫。

文言文翻译

译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又一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就有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象碧玉般的水。回到家已是二股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有种萧索感,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字词: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3],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可熟物[5]。循山而东,少北[6],有悬水百仞[7],山八九折[8],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9],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10],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数十[11],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12],观山烧火,甚俛仰[13],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14],掬弄珠璧[15]。到家二鼓[16],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17],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

[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2]绍圣元年:即1094年。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

[7]悬水:瀑布。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10]雪溅雷怒:形容瀑布坠入深潭,溅起雪白的水花,发出轰鸣的声音。

[11]水际:水边。

[12]倒(dào)行:顺来路往回去。

[13]甚:厉害。俛仰:即俯仰,指弯身抬头,形容一上一下时的样子。

[14]击汰(dāi):击水。汰,水波。

[15]掬(jū):用双手捧取。璧:平圆形的玉,这里用来比喻映在水中的月亮。

[16]二鼓:二更;古代击鼓报时。

[17]馀甘:即橄榄。

【原文】

《游白水书付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题解】

作者于绍圣元年六月接到惠州安置之命,遣家还阳羡(今江苏宜兴),独与幼子苏过同行。十月到惠州。本文是与幼子过游览白水后,写给他的一篇游记小品。文中记述了温泉、瀑布、佛迹及百姓烧山的景观,文末流露出孤独颓唐的情绪。

白水,指惠州白水山。[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2]绍圣元年:即1094年。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 [7]悬水:瀑布。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10]雪溅雷怒:形容瀑布坠入深潭,溅起雪白的水花,发出轰鸣的声音。 [11]水际:水边。 [12]倒(dào)行:顺来路往回去。 [13]甚:厉害。俛仰:即俯仰,指弯身抬头,形容一上一下时的样子。 [14]击汰(dāi):击水。汰,水波。 [15]掬(jū):用双手捧取。璧:平圆形的玉,这里用来比喻映在水中的月亮。

[16]二鼓:二更;古代击鼓报时。 [17]馀甘:即橄榄。

本文结构上以时间为线索,写法上以叙述为主,兼有状景抒情。文章取村详略得当,选语简练隽永。开头两句即点题,并交代了出游的日期、地点、人物。白水山以白水而得名,所以作者着力描绘百仞悬瀑,“雪溅雷怒”譬喻形象生动,写出它势壮、声宏、色鲜的特点。下山过程仅用“俯仰度数谷”一笔带过。“掬弄珠璧”的动作描摹,有景有情,月白水清之景以及作者的激赏喜悦之情俱蕴其中。“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的情状刻画,蕴含丰富,作者的山水之乐,身世之悲交织其间。

【译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又一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就有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象碧玉般的水。回到家已是二股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有中萧索感,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佑二午(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温泉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