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陶侃惜阴》如何翻译?
陶侃在广州,没有事的时候总是早朝把白砖运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运回书房里。别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过分的悠闲安逸,唯恐不能承担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劳罢了。
陶侃聪慧灵敏,对人谦逊有礼,做事勤奋。整日盘腿正坐,军府中所有的事情,检查管理没有遗漏,从来没有稍稍的闲适。他常对他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如此珍惜着时间,对于我们众人来说,就更应当珍惜时间,怎么可以只想着安逸、游玩、醉生梦死的生活呢?活着的时候不能对当时的国家有好处,死了以后后人不传颂你,这是自暴自弃。”
一、《陶侃惜阴》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
1、原文
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
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2、人物介绍
陶侃(259-334),字士行(或作士衡),江西鄱阳人,东晋大司马。初为县吏,渐至郡守。永嘉五年(311),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3),任荆州刺史。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他精勤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称道。
陶侃是一代名将,在东晋的建立过程中,在稳定东晋初年动荡不安的政局上,他颇有建树。他出身贫寒,在西晋风云变幻中,竟冲破门阀政治为寒门入仕设置的重重障碍,当上东晋炙手可热的荆州刺史,而颇有治绩。他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晋书》、《世说新语》等史书中,记载着不少有关他的遗闻逸事。他还是个有争议的人物,赞扬的,贬斥的,以及为他辩诬的人都有。
【原文】
侃性聪敏,勤于吏职,恭而近礼,爱好人伦。终日敛膝危坐,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引接疏远,门无停客。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译文】
陶侃生性聪明,在职位上非常勤奋,对人恭敬有礼,注重人伦(人有君臣、尊卑、长幼、夫妻、兄弟等的顺序)。整天正襟危坐,公府内外的许多事,千头万绪,却从来没有遗漏过。不管关系远近的人书信,都是亲自回信,下笔如流,从不停滞。不管关系好坏的人来拜访都予接见,门口没有停车等着会面的客人。常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尚且珍惜每一寸光阴,至于一般人,更应当珍惜每一分光阴,怎么能懒惰、游戏、放荡、醉酒,说着的时候对社会也没有什么好处,死了以后也不留名青史,这是自暴自弃啊。”
【阅读答案】
1.陶侃惜阴的原因是:
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2.具体表现是:
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引接疏远,门无停客。
文言文翻译陶侃惜分阴
陶侃聪慧灵敏,对人谦逊有礼,做事尽心尽力.整日盘腿正坐,军中府中所有的事情,陶侃自上而下检查管理,从不遗漏,没有一点空闲.他常对他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如此珍惜很短的时间,对于一般人来说.就更应当珍惜时间,怎么可以只想着安逸舒适、醉生梦死的生活呢.活着的时候不能对国家有所贡献,死了以后不能被后人传颂,这是自己遗弃了自己啊
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陶侃惜分阴的翻译
原文:
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老耳”……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馀雪犹湿,乃以木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译文:
陶侃在广州,没有事的时候总是早朝把白砖运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运回书房里。别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过分的悠闲安逸,唯恐不能承担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劳罢了。”陶侃生性聪慧敏捷,恭敬有礼,为官勤恳,整天严肃端坐。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自上而下去检查管理,没有遗漏,不曾有片刻清闲。招待或送行有序,门前没有停留或等待之人。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有一次,陶侃外出,看见一个人手拿一把未熟稻谷,陶侃问:“你拿它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的,就随意拿来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拿别人的稻子戏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因此百姓勤于农事,家中充足。造船的时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地面积雪,太阳刚放晴,厅堂前积雪,地面还潮湿,陶侃于是用木屑铺散地面。等到桓温伐蜀时,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作钉装船。陶侃综合料理事物极其细密,都是这样。
陶侃当广州刺史时,在州内闲著无事,于是就每天早上把很多砖瓦搬到屋外去,到了晚上又搬进屋内,人家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回答说:「我正致力恢复中原,如果过份悠闲放逸的话,恐怕到时候会没有能力来从事复兴中原这件大事,所以我要训练我的体力。」他常告诉别人说:「人民的生计在于勤。像大禹这样的圣人都要珍惜每一寸光阴,我们凡夫更当爱惜光阴,怎么可以放逸优游而荒废了时光呢?一个人活著的时候,对社会没有任何帮助,死了以后又没没无闻,不能留下行谊让后代效法的话,那就是自暴自弃,浪费生命啊!
陶侃惜分阴翻译
陶侃是一代名将,在东晋的建立过程中,在稳定东晋初年动荡不安的政局上,他颇有建树。他出身贫寒,在西晋风云变幻中,竟冲破门阀政治为寒门入仕设置的重重障碍,当上东晋炙手可热的荆州刺史,而颇有治绩。他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晋书》、《世说新语》等史书中,记载着不少有关他的遗闻逸事。他还是个有争议的人物,赞扬的,贬斥的,以及为他辩诬的人都有。
原籍都昌,后迁居庐江郡寻阳县。陶侃的先辈,史书上记载不详。其父陶丹,孙吴时曾当过边将,官至扬武将军。扬武,系杂号,地位不高。陶侃先世无显赫仕宦可以溯记,年轻时又当过寻阳的“鱼梁吏”,说明其家属于“寒门”这类社会地位很低的阶层。西晋灭吴后,中原人称江南人为“亡国之余”,江东士族在政治上也受到中原士族的排抑。
陶侃少年时因父早亡,家境竟至“酷贫”,与母亲湛氏相依为命。湛氏是位很坚强的女性。她立志要使儿子出人头地。在这种环境下,陶侃“少长勤整,自强不息”。湛氏对陶侃管教很严,并通过自己纺织资助儿子去结交朋友。后来,陶侃在县功曹周访的荐引下当上县主簿,才开始摆脱充当贱役的地位。一次,鄱阳郡孝廉范逵途经陶侃家。时值冰雪积日,仓促间陶侃无以待客。湛氏截发换得酒肴,陶侃“斫诸屋柱”为薪柴,终于备得一桌“精食”。次日,范逵上路,陶侃又追送百余里。范逵遂向庐江太守张夔“称美之。夔召为督邮,领枞阳令。有能名,迁主簿”。陶侃也倾心报答张夔的知遇之恩。“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正寒雪”,众僚属皆面有难色。陶侃独请行,“众咸服其义”。有了这样的关系,陶侃即被张夔举为孝廉。靠这种身份,陶侃可以进入洛阳与上层名流结识,去实现他的大志。元康元年(291),惠帝后贾南风发动政变,独掌大权。这是“八王之乱”的开始。由于执政的贾模、张华尽心尽力,此后的七、八年间朝野安静,没有什么大的动乱。
大约在296年,陶侃来到了洛阳。当时的洛阳,经过几十年的修复、重建,又变得十分繁华、热闹起来。但是,京城的繁华却没有给陶侃带来什么锦绣前程。实行多年的九品中正制,已使西晋在选官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世族子弟凭借自己的父、祖余荫即可身居要津,并不为今后升迁而费神。自惠帝即位后,更是“纲纪大坏,货赂公行。势位之家,以贵凌物。忠贤绝路,谗邪得志,更相荐举,天下谓之互市”。这种情况下,名流士族们谁还去理睬被中原人瞧不起的江南小人物陶侃呢?
陶侃也深知像他这种身份的人,没有权门当靠山,是根本不可能在洛阳官场上站住脚的。因此,他去求见“性好人物”的司空张华。但张华却“初以远人,不甚接遇。”陶侃对张华的轻视并不灰心。几次求见,“每往,神无忤色”。终于在张华的推荐下当上郎中。郎中有资格入选各类官职,但像陶侃这样的穷贱之士是根本挤不进那些显要的官位。“伏波将军孙秀以亡国之庶,府望不显,中华人士耻为掾属,以侃寒官,召为舍人。”陶侃虽然得到一介官职,他的出身,以及与汉人不同的相貌,依然为洛阳的达官贵人所轻视。有一次,他与同州里的豫章国郎中令杨晫同车去见中书郎南人顾荣。途中与吏部郎温雅相遇。温雅问杨晫:“奈何与小人同载?”名士乐广欲会荆扬士人,有人推荐陶侃,竟然也遭到非议。
陶侃在洛阳呆了五、六年,但前途依然渺茫得很。在这期间,西晋的内乱愈演愈烈。永康元年(300),赵王伦废贾后。第二年又废惠帝自己称帝。动乱就由宫廷内发展到宫廷外。洛阳内外已成为诸王军队冲突、争夺之地。在这种情况下,寓居洛阳的江东士族纷纷返家避乱。此时陶侃已经认识到,在洛阳的这种门阀政治下,他是难于出人头地的。又因受到江东士族纷纷返回家乡气氛的影响,他也准备南下了。适经朋友推荐,他得补 任武冈县令。武冈是荆州南部的一个县。陶侃打点行装,匆匆上路了。这时的陶侃已经四十多岁。他想起自己奋斗经营多年,竟然只落得到距政治中心远而又远的小县当县令的地步,其心情可想而知。
陶侃到任后,与太守吕岳的关系很紧张。他遂弃官回家。以后又当过郡小中正。如果不是晋末江南的动乱给他以侪身戎旅的机会,恐怕他终生也只能当个县令之类的小官。
1 陶侃胸怀大志,时刻不忘国家统一大业,珍惜时间,做事谨慎,勤恳,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好品德
2一个人要有大志,爱惜时间,严格要求自己,才能有所作为
3、我们要见贤思齐,爱惜时间,珍惜生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译文:
陶侃聪慧灵敏,对人谦逊有礼,做事尽心尽力.整日盘腿正坐,军中府中所有的事情,陶侃自上而下检查管理,从不遗漏,没有一点空闲.他常对他人说:
"大禹是圣人,还如此珍惜很短的时间,对于一般人来说.就更应当珍惜时间,怎么可以只想着安逸舒适、醉生梦死的生活呢.活着的时候不能对国家有所贡献,死了以后不能被后人传颂,这是自己遗弃了自己啊."
陶侃惜分阴 译文
陶侃为广州刺史,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常语人曰:「民生在勤。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凡俗,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真自弃也。」
译文:
陶侃当广州刺史时,在州内闲著无事,于是就每天早上把很多砖瓦搬到屋外去,到了晚上又搬进屋内,人家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回答说:「我正致力恢复中原,如果过份悠闲放逸的话,恐怕到时候会没有能力来从事复兴中原这件大事,所以我要训练我的体力。」他常告诉别人说:「人民的生计在于勤。像大禹这样的圣人都要珍惜每一寸光阴,我们凡夫更当爱惜光阴,怎么可以放逸优游而荒废了时光呢?一个人活著的时候,对社会没有任何帮助,死了以后又没没无闻,不能留下行谊让后代效法的话,那就是自暴自弃,浪费生命啊!」
陶侃惜谷《晋书》386&x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 #T
原文】oFRAT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译文】g:I
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文言文陶侃惜阴注释及翻译,并回答以下1题
【原文】
侃性聪敏,勤于吏职,恭而近礼,爱好人伦。终日敛膝危坐,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引接疏远,门无停客。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译文】
陶侃生性聪明,在职位上非常勤奋,对人恭敬有礼,注重人伦(人有君臣、尊卑、长幼、夫妻、兄弟等的顺序)。整天正襟危坐,公府内外的许多事,千头万绪,却从来没有遗漏过。不管关系远近的人书信,都是亲自回信,下笔如流,从不停滞。不管关系好坏的人来拜访都予接见,门口没有停车等着会面的客人。常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尚且珍惜每一寸光阴,至于一般人,更应当珍惜每一分光阴,怎么能懒惰、游戏、放荡、醉酒,说着的时候对社会也没有什么好处,死了以后也不留名青史,这是自暴自弃啊。”
【阅读答案】
1.陶侃惜阴的原因是:
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2.具体表现是:
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引接疏远,门无停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