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鸟不畏人的翻译
鸟不怕人。畏:畏惧 害怕。
这句话出自东坡杂记《爱鸟》,作者苏轼。原文为:
吾惜少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日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翻译为:
我在少年的时候,所居住的书房前,种有翠竹松柏以及一些花草,郁郁葱葱地长满在庭院里,许多鸟在上面筑巢。武阳君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几年的时间下来,鸟巢把树枝都压弯了,鸟巢里孵的小鸟低下头去都可以偷偷地看得到。还有一种叫桐花凤的鸟也有四五百只,飞翔在院子里,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很难得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而且也不怕人。乡村里的人见到这种现象,都认为是很奇怪的事情。(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原因,不外乎是(主人)对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一直守信用的原因。
有乡间老人说:“鸟雀的巢离人很远,就一定会有蛇、鼠、狐狸、鸱、鸢的忧患,人若不杀鸟雀,(他们)自然就亲近人,以免去这样的忧患。由此来看,那时鸟雀的巢不敢靠近人,真是因为人比蛇鼠之类的更凶恶。
这是一篇杰出的寓言散文,首段记作者母亲因吃斋行善,故“ 恶杀生”,禁捕雀鸟,任其生长繁息,使众鸟不畏人 捕而与人亲近,实际上起到保护鸟类的作用。次段是以“有野老言”,道出他希望表达的愿望:鸟类因有人类保护而免于猛禽的伤害,隐喻朝廷官府应保护平民,防止坏人侵害。并借此暗讽朝政腐败、官吏残害百姓的现实,如文末引“苛政猛于虎”一语,使全文主题突出,寓意深刻。行文流畅,平易自然,轻描淡写,以寥寥数笔勾勒出庭院鸟语花香的美景。然而,在平淡自然中显出“ 猛于虎也”的雄奇,使文章显得不同凡响。
鸟不畏人
鸟不怕人
鸟避人
鸟不怕人。畏:畏惧害怕。
这句话出自东坡杂记《爱鸟》,作者苏轼。
【原文】吾惜少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日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翻译】我在少年的时候,所居住的书房前,种有翠竹松柏以及一些花草,郁郁葱葱地长满在庭院里,许多鸟在上面筑巢。武阳君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几年的时间下来,鸟巢把树枝都压弯了,鸟巢里孵的小鸟低下头去都可以偷偷地看得到。还有一种叫桐花凤的鸟也有四、五百只,飞翔在院子里,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很难得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而且也不怕人。乡村里的人见到这种现象,都认为是很奇怪的事情。(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原因,不外乎是(主人)对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一直守信用的原因。
鸟不怕人。畏:畏惧bai害怕。
这句du话出自东坡杂记《爱鸟》,作者苏轼。原文为:zhi
吾惜少时,所居书室dao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日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
翻译为:
我在少年的时候,所居住的书房前,种有翠竹松柏以及一些花草,郁郁葱葱地长满在庭院里,许多鸟在上面筑巢。武阳君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几年的时间下来,鸟巢把树枝都压弯了,鸟巢里孵的小鸟低下头去都可以偷偷地看得到。还有一种叫桐花凤的鸟也有四五百只,飞翔在院子里,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很难得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而且也不怕人。乡村里的人见到这种现象,都认为是很奇怪的事情。(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原因,不外乎是(主人)对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一直守信用的原因。
有乡间老人说:“鸟雀的巢离人很远,就一定会有蛇、鼠、狐狸、鸱、鸢的忧患,人若不杀鸟雀,(他们)自然就亲近人,以免去这样的忧患。由此来看,那时鸟雀的巢不敢靠近人,真是因为人比蛇鼠之类的更凶恶。
这是一篇杰出的寓言散文,首段记作者母亲因吃斋行善,故“ 恶杀生”,禁捕雀鸟,任其生长繁息,使众鸟不畏人 捕而与人亲近,实际上起到保护鸟类的作用。次段是以“有野老言”,道出他希望表达的愿望:鸟类因有人类保护而免于猛禽的伤害,隐喻朝廷官府应保护平民,防止坏人侵害。并借此暗讽朝政腐败、官吏残害百姓的现实,如文末引“苛政猛于虎”一语,使全文主题突出,寓意深刻。行文流畅,平易自然,轻描淡写,以寥寥数笔勾勒出庭院鸟语花香的美景。然而,在平淡自然中显出“ 猛于虎也”的雄奇,使文章显得不同凡响。
文言文翻译。
【翻译】世上传说公冶长能听懂各种鸟的语言。一天,有一只老鹰来告诉说:“公冶长!公冶长!南山有死獐,你吃它的肉,我吃它的肠!”公冶长应声而往,果然找到一头死獐,然而公冶长此时已没有让老鹰吃死獐的肠子的意思。老鹰因此很怨恨他。不久,老鹰又飞过来告诉公冶长同样的话。公冶长再次前往,望见数人围着一件物体而议论纷纷。公冶长以为是死獐,担心别人夺去,老远就喊道:“是我打死的!是我打死的!”到跟前,原来是一死人。众人于是扭着公冶长见县官。县官审问,公冶长再三为自己辩解,县官说:“你自己说‘是我打死的’,为什么还在欺瞒不承认?”公冶长无言以对。
相传公能懂得上百种鸟兽虫鱼的话语。一天,有一只鸱来跟公治长报告,说 治长 治长,南边有一个死了的獐,你吃他的肉,我吃他的肠子。 公治长听了之后前往此处,果然看见了一只獐,但是他没有心思用肠子喂鸱。鸱就向他抱怨。没有结果,鸱又上来报告了先前说的话。公治长又上前看,望见好多人围着一件东西议论。公治长以为是死了的獐,害怕别人把它抢走了,离着很远,就喊 是我打死的 是我打死的 。 到了跟前一看, 是一个死人。 于是众人抓住了公治长带他去见乡里的官 官审问他 公治长再三辩解 官说 是你自己说 是我打死的 怎么能说骗人呢 治长没有话来应对问题。
大概意思是:世上传言公治长能够理解(听得懂)很多动物的语言。有一天,有鸱来通知公治长,说:“治长,治长。南面有死獐,你吃它的肉,我吃它的肠!” 公治长答应前往,果然得道死獐,但是他不打算把肠给鸱吃。鸱因此怨恨他。但是它没办法,鸱又像上次那样来通知公治长。公治长又去了,看见几个人围着一个东西喧哗。治长认为这个是死獐,担心别人抢夺它,远远的喊道:“是我打死的!是我打死的!”到那里,是一个死人。众人于是就逮捕治长见县官。县官问,治长再三辩驳,县官说:“你自己说『我打死的』,哪来的冤枉!” 治长无话可说。
文言文《邸与鹓雏》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
惠子相(xiàng)梁(1),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鸢雏(yuān chú )(2),子知之乎?夫鸢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3)不食,非醴(lǐ)泉(4)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鸢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注释:
(1)惠子:即惠施。相梁:在魏国做国相。梁,指魏国。
(2)鸢雏:凤凰一类的鸟。
(3)连实:竹实。
(4)醴泉:甘美如醴(甜酒)的泉水。
译文: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魏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魏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鸢雏,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甘甜的泉水不喝。在这时,一只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鸢雏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
比喻意义
鸢雏比喻意∶庄子,志向高洁之士。
鸱比喻意∶惠子,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腐鼠比喻意∶功名利禄。
说明庄子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稀罕功名利禄的人。惠子是个没主见的人
名言寄寓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___李商隐
庞葱要陪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是两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那我就要疑惑了。”庞葱又说:“如果三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赵国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议论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秋毫。”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葱告辞而去,魏王当时说自己会辨别是非,但后来果然相信了小人的谗言。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有个赵国人非常担忧老鼠,他向中山人讨了一只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猫。猫善于捕捉老鼠和鸡。一个月多了,老鼠被猫吃了但是鸡也被猫吃了。他的儿子十分担忧,告诉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让它离开呢?”他的父亲说:“这不是你所知道的,我所担心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它就偷窃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洞穿我的墙壁,破坏我的器具,我将会挨饿受冻。坏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么?对于没有鸡,我不会困苦不堪!没有鸡的话,不吃鸡就完了,距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你为什么要让那只猫离去呢?”
温彦博担任吏部侍郎的时候,候选官员裴略没有得到任命。于是他向温彦博自荐,说自己善于以俗语讽刺戏谑。温彦博就让他嘲讽厅前丛竹,裴略说:“竹子,冬天时不肯枯萎,夏天时不肯挡热,肚里不能容国家的有志之士,皮外何劳生枝节。”又让他嘲讽屏墙,裴略说:“高度有八九尺,宽长六七步,高耸地对着大厅坐着,遮住了多少贤士的路。”温彦博说:“你说的嘲语好像在针对我吗。”裴略说:“已经在动你的肋部了,何止是伤到胳膊啊(博膊谐音)。”温彦博感到羞愧,给了裴略官位。
就找了那么多 分别是《赵人患鼠》《三人成虎》《王维宁嗜酒》《裴略自赞》
古代文言文寓言原文及翻译
曾子杀彘
1【原文】
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②。”妻适市来③,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⑤。”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⑥。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⑦,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⑧,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⑨,非所以成教也⑩。”遂烹彘⑾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2【译文】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想要捉小猪去杀。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现实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3【赏析】: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竞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但这不见得是韩非此则寓言的原意,韩非子的原意不过是宣扬他的重法守信的法制思想,要统治者制定严酷的法律,然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4诸子寓言它往住叙述一个小故事,而又于具体的情节中,隐含着一种更深刻的思想,常语带双关,藉以阐发哲理,印证观念,而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样的叙述方式就常被先秦诸子及史传使用,以作为陈说辞理的手段。
中国古代寓言很多,难以尽列,现举几则。
1、《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2、《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译文: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3、蜗角之争
惠子见戴晋人。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虚言与?”曰:“臣请为君实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穷乎?”君曰:“无穷。”曰:“知游心于无穷,而反在通达之国,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达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与蛮氏,有辩乎?”君曰:“无辩。”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
译文 :惠施就在魏惠王面前推荐了戴晋人。戴晋人对魏惠王说:“有一种叫作蜗牛的东西,君王知道吗?”魏惠王说:“知道。”戴晋人说:“有在蜗牛的左触角上建立国家的,名字叫作触氏;有在蜗牛的右触角上建立国家的,名字叫作蛮氏。两国经常因为争夺土地而掀起战争,死在战场的尸首就有几万具,他们追赶败兵,十五天才能够返回来。”魏惠王说:“哈!这大概是谎话吧?”戴晋人说“我愿意为君王证实这件事情。依君王的意思说,在天地四方上下之中,有没有穷尽呢?”魏惠王说:“没有穷尽。”戴晋人说:“如果把心神遨游无尽的境域之中,再返还到四通八达的各国之间,就感到似有似无的一样,君王知道这个道理吗?”魏惠王说:“知道。”戴晋人说:“四通八达的各国之间有个魏国,魏国之中又有个梁邑,梁邑之中有个君王。这个君王和蛮氏相比,有没有分别呢?”魏惠王说:“没有分别。”戴晋人走后,魏王就不知所措地如同丢了什么东西似的。
4、佝偻者承蜩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duō)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译文 :
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竿子粘知了,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孔子说:“先生真是灵巧啊!大概有什么好方法吧?”驼背老人说:“我是有好的办法。首先要练手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东西一样容易。除了练手腕,练臂力,还要练站功,我捉知了时,身体竖得像木桩一样,纹丝不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除了基本功要过硬,思想也要专注。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专心致志,不分散注意力,就会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这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5、朝三暮四
狙(jū)公赋芧(xù),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说。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译文 :有一个养猴子的人,喂猴子吃栗子,对这群猴子说:早上给你们 三升而晚上给你们四升。这些猴子听了都很生气。养猴的人又说:那么早上给你们四升而晚上给你们三升。这些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名和实都没有改变而猴子的喜怒却因而不同,这也是顺着猴子主观的心理作用罢了。
6、鸱得腐鼠
南方有鸟,其名曰鹓雏(yuān chú),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译文 :南方有一种鸟,名字叫鹓雏(凤凰一类的鸟),你知道吗?它自南海出发,不远万里,飞往北海。沿途非高大青色的梧桐不栖息,非洁净鲜嫩的竹实不餐食,非清凉甘甜的泉水不饮用。这天,鹞鹰得到一只腐臭的老鼠,正巧鹓雏从它上空飞过。鹞鹰唯恐鹓雏向它争食,抬头怒目而视,吼叫道:“吓!”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幽默深刻。通常,它只用寥寥数语便勾画出一幅情节生动的画面,中国古人的人生智慧也便在这幅画面上得以鲜明呈现。中国古代寓言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一个极为丰富的文学宝库,其中不少的著名篇章家喻户晓,并成为人们喜用的成语。
<鹓与鸱>翻译
是不是这篇
《鵷鶵与鸱》
庄子去看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传说中鸾凤一类的鸟),你知道吗?这种鸟从南海出发而飞于北海,一路上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籽实不吃,不是甘美的泉水不饮。正赶上鸱(猫头鹰)得到了腐鼠,鹓鶵从旁边过,仰头而看他说:‘吓!’今天你以你的梁国吓我呀?”
〈庄子行于山中〉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遇见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先生你将怎样对待呢?”
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像合于大道却并非真正与大道相合,所以这样不能免于拘束与劳累。假如能顺应自然而自由自在地游乐也就不是这样。没有赞誉没有诋毁,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蜇伏,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不愿偏滞于某一方面;时而进取时而退缩,一切以顺和作为度量,优游自得地生活在万物的初始状态,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和劳累呢?这就是神农、黄帝的处世原则。至于说到万物的真情,人类的传习,就不是这样的。有聚合也就有离析,有成功也就有毁败;棱角锐利就会受到挫折,尊显就会受到倾覆,有为就会受到亏损,贤能就会受到谋算,而无能也会受到欺侮,怎么可以一定要偏滞于某一方面呢!可悲啊!弟子们记住了,恐怕还只有归向于自然吧!”
文言文翻译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即孟轲,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有一次对齐宣王说:“有一个人,因为要到楚国去,把老婆孩子交托给他的朋友,请予照顾。等到他回来的时候,才知道他的老婆孩子一直在受冻挨饿,那位朋友根本没有尽到照顾的责任。你说这该对这种朋友怎么办?”
齐宣王答道:“和他绝交!”
孟子又说:“有一个执行法纪、掌管刑罚的长官,却连他自己的部下都管不了。你说这该怎么办?”
齐宣王说:“撤他的职!”
最后,孟子说:“全国之内,政事败乱,人民不能安居乐业。你说这又该怎么办?”
齐宣王环顾四周,把话故意扯到别处去了。
《日攘一鸡》
现在有这么一个人,每天都要偷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劝告他说:“这不中正派人的做法。” (也可以说是“这不是品德高尚的人的做法”)
他回答说:“那我就逐渐改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既然知道这样做不对,就应该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以邻为壑》
禹在视察了各地洪水的情况后,觉得光用息壤来堵水,不 能根本解决问题;更重要的,应该把水疏导出去。为此,他大力开掘 沟渠让水流到汪洋大海中去。禹带领百姓们在野外辛勤地工作了十 三个年头,曾经三次过自己的家门而不入。最后,他终于战胜了洪 水,使江河通畅,东流大海,湖泊疏浚,能蓄能灌。原来被淹没的土 地,如今又变成了良田。
到了战国初,有个叫白圭的水利专家,也非常出名。什么地方河 堤有了裂缝、漏洞、渗出水来,他一到就能修好。后来,他被魏国请去 当相国,魏国的国君对他很信任。有一次,孟子来到魏国,白圭在会 见他的时候,表露出自己有非凡的治水本领,甚至自我吹嘘说:“我 的治水本领已经超过大禹了!” 孟子是位非常有学问的人、当场驳斥他说:“你说的话错了。大 禹治水是把四海当作大水沟,顺着水性疏导,结果水都流进大海, 与已有利,与人无害。如今称治水,只是修堤堵河,把邻国当作大水 沟,结果洪水都流到别国去,与已有利,与人却有害。这种治水的方 法,怎么能与大禹的相比呢?”
《鵷鶵与鸱》
庄子去看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传说中鸾凤一类的鸟),你知道吗?这种鸟从南海出发而飞于北海,一路上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籽实不吃,不是甘美的泉水不饮。正赶上鸱(猫头鹰)得到了腐鼠,鹓鶵从旁边过,仰头而看他说:‘吓!’今天你以你的梁国吓我呀?”
〈庄子行于山中〉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遇见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先生你将怎样对待呢?”
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像合于大道却并非真正与大道相合,所以这样不能免于拘束与劳累。假如能顺应自然而自由自在地游乐也就不是这样。没有赞誉没有诋毁,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蜇伏,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不愿偏滞于某一方面;时而进取时而退缩,一切以顺和作为度量,优游自得地生活在万物的初始状态,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和劳累呢?这就是神农、黄帝的处世原则。至于说到万物的真情,人类的传习,就不是这样的。有聚合也就有离析,有成功也就有毁败;棱角锐利就会受到挫折,尊显就会受到倾覆,有为就会受到亏损,贤能就会受到谋算,而无能也会受到欺侮,怎么可以一定要偏滞于某一方面呢!可悲啊!弟子们记住了,恐怕还只有归向于自然吧!”
薛谭学讴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秦国的青意对他的朋友说:“从前韩国的娥到东边的齐国去,没有粮食了,经过雍门(齐国的城门)时,在那卖 唱乞讨食物。虽然她走了但是还有余音绕着(那雍门的)中梁,三日不停(消失),旁边的人还以为她人没有走呢。住客栈时,客栈的人侮辱她。韩国的娥因此放声哀哭,整个里弄的老小都因此而悲伤愁苦,互相垂泪相对,三天都不吃饭。(里弄的人)赶紧去把追她(回来)。娥回来后,又放声歌唱。整个里弄的老小欢喜跳跃拍手舞蹈,不能克制自己,全忘了刚刚的悲伤了。(里弄的人)于是给了她很多钱财打发她走。所以雍门那的人,至今还善于唱歌表演,那是效仿娥留下的歌唱(技艺)啊。”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即孟轲,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有一次对齐宣王说:“有一个人,因为要到楚国去,把老婆孩子交托给他的朋友,请予照顾。等到他回来的时候,才知道他的老婆孩子一直在受冻挨饿,那位朋友根本没有尽到照顾的责任。你说这该对这种朋友怎么办?”
齐宣王答道:“和他绝交!”
孟子又说:“有一个执行法纪、掌管刑罚的长官,却连他自己的部下都管不了。你说这该怎么办?”
齐宣王说:“撤他的职!”
最后,孟子说:“全国之内,政事败乱,人民不能安居乐业。你说这又该怎么办?”
齐宣王环顾四周,把话故意扯到别处去了。
《日攘一鸡》
现在有这么一个人,每天都要偷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劝告他说:“这不中正派人的做法。” (也可以说是“这不是品德高尚的人的做法”)
他回答说:“那我就逐渐改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既然知道这样做不对,就应该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以邻为壑》
禹在视察了各地洪水的情况后,觉得光用息壤来堵水,不 能根本解决问题;更重要的,应该把水疏导出去。为此,他大力开掘 沟渠让水流到汪洋大海中去。禹带领百姓们在野外辛勤地工作了十 三个年头,曾经三次过自己的家门而不入。最后,他终于战胜了洪 水,使江河通畅,东流大海,湖泊疏浚,能蓄能灌。原来被淹没的土 地,如今又变成了良田。
到了战国初,有个叫白圭的水利专家,也非常出名。什么地方河 堤有了裂缝、漏洞、渗出水来,他一到就能修好。后来,他被魏国请去 当相国,魏国的国君对他很信任。有一次,孟子来到魏国,白圭在会 见他的时候,表露出自己有非凡的治水本领,甚至自我吹嘘说:“我 的治水本领已经超过大禹了!” 孟子是位非常有学问的人、当场驳斥他说:“你说的话错了。大 禹治水是把四海当作大水沟,顺着水性疏导,结果水都流进大海, 与已有利,与人无害。如今称治水,只是修堤堵河,把邻国当作大水 沟,结果洪水都流到别国去,与已有利,与人却有害。这种治水的方 法,怎么能与大禹的相比呢?”
《鵷鶵与鸱》
庄子去看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传说中鸾凤一类的鸟),你知道吗?这种鸟从南海出发而飞于北海,一路上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籽实不吃,不是甘美的泉水不饮。正赶上鸱(猫头鹰)得到了腐鼠,鹓鶵从旁边过,仰头而看他说:‘吓!’今天你以你的梁国吓我呀?”
〈庄子行于山中〉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遇见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先生你将怎样对待呢?”
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像合于大道却并非真正与大道相合,所以这样不能免于拘束与劳累。假如能顺应自然而自由自在地游乐也就不是这样。没有赞誉没有诋毁,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蜇伏,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不愿偏滞于某一方面;时而进取时而退缩,一切以顺和作为度量,优游自得地生活在万物的初始状态,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和劳累呢?这就是神农、黄帝的处世原则。至于说到万物的真情,人类的传习,就不是这样的。有聚合也就有离析,有成功也就有毁败;棱角锐利就会受到挫折,尊显就会受到倾覆,有为就会受到亏损,贤能就会受到谋算,而无能也会受到欺侮,怎么可以一定要偏滞于某一方面呢!可悲啊!弟子们记住了,恐怕还只有归向于自然吧!”
〈薛谭学讴〉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秦国的青意对他的朋友说:“从前韩国的娥到东边的齐国去,没有粮食了,经过雍门(齐国的城门)时,在那卖唱乞讨食物。虽然她走了但是还有余音绕着(那雍门的)中梁,三日不停(消失),旁边的人还以为她人没有走呢。住客栈时,客栈的人侮辱她。韩国的娥因此放声哀哭,整个里弄的老小都因此而悲伤愁苦,互相垂泪相对,三天都不吃饭。
(里弄的人)赶紧去把追她(回来)。娥回来后,又放声歌唱。整个里弄的老小欢喜跳跃拍手舞蹈,不能克制自己,全忘了刚刚的悲伤了。(里弄的人)于是给了她很多钱财打发她走。所以雍门那的人,至今还善于唱歌表演,那是效仿娥留下的歌唱(技艺)啊。”
〈纪昌学射〉
甘蝇,是古代一个善于射箭的人,他一拉弓野兽就会倒地,飞鸟就会落下。甘蝇的一个弟子名叫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但他射箭的本领却超过了他的师傅—甘蝇。
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我们再谈射箭。"纪昌回到家里,仰面倒下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注视着牵挺练习不眨眼睛。练习两年之后,即使是锥子尖刺到他的眼眶里,他也不眨一下眼睛。
纪昌把自己练习(不瞬)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这还不够啊,接着要学会视物才行。要练到看小物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像大物一样容易,然后再来告诉我。"纪昌用牦牛尾巴的毛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口,朝南面远远的看着它,十天半月之后,看虱子愈来愈大了;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麽大。转过头来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纪昌便用燕国的牛角当弓,用北方出产的篷竹作为箭杆,射那只悬挂在窗口的虱子,穿透了虱子的心,但牦牛尾巴的毛没有断。
纪昌把自己练习(视物)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高兴的手舞足蹈,说:"你已经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即孟轲,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有一次对齐宣王说:“有一个人,因为要到楚国去,把老婆孩子交托给他的朋友,请予照顾。等到他回来的时候,才知道他的老婆孩子一直在受冻挨饿,那位朋友根本没有尽到照顾的责任。你说这该对这种朋友怎么办?”
齐宣王答道:“和他绝交!”
孟子又说:“有一个执行法纪、掌管刑罚的长官,却连他自己的部下都管不了。你说这该怎么办?”
齐宣王说:“撤他的职!”
最后,孟子说:“全国之内,政事败乱,人民不能安居乐业。你说这又该怎么办?”
齐宣王环顾四周,把话故意扯到别处去了。
《日攘一鸡》
现在有这么一个人,每天都要偷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劝告他说:“这不中正派人的做法。” (也可以说是“这不是品德高尚的人的做法”)
他回答说:“那我就逐渐改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既然知道这样做不对,就应该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以邻为壑》
禹在视察了各地洪水的情况后,觉得光用息壤来堵水,不 能根本解决问题;更重要的,应该把水疏导出去。为此,他大力开掘 沟渠让水流到汪洋大海中去。禹带领百姓们在野外辛勤地工作了十 三个年头,曾经三次过自己的家门而不入。最后,他终于战胜了洪 水,使江河通畅,东流大海,湖泊疏浚,能蓄能灌。原来被淹没的土 地,如今又变成了良田。
到了战国初,有个叫白圭的水利专家,也非常出名。什么地方河 堤有了裂缝、漏洞、渗出水来,他一到就能修好。后来,他被魏国请去 当相国,魏国的国君对他很信任。有一次,孟子来到魏国,白圭在会 见他的时候,表露出自己有非凡的治水本领,甚至自我吹嘘说:“我 的治水本领已经超过大禹了!” 孟子是位非常有学问的人、当场驳斥他说:“你说的话错了。大 禹治水是把四海当作大水沟,顺着水性疏导,结果水都流进大海, 与已有利,与人无害。如今称治水,只是修堤堵河,把邻国当作大水 沟,结果洪水都流到别国去,与已有利,与人却有害。这种治水的方 法,怎么能与大禹的相比呢?”
《鵷鶵与鸱》
庄子去看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传说中鸾凤一类的鸟),你知道吗?这种鸟从南海出发而飞于北海,一路上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籽实不吃,不是甘美的泉水不饮。正赶上鸱(猫头鹰)得到了腐鼠,鹓鶵从旁边过,仰头而看他说:‘吓!’今天你以你的梁国吓我呀?”
〈庄子行于山中〉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遇见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先生你将怎样对待呢?”
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像合于大道却并非真正与大道相合,所以这样不能免于拘束与劳累。假如能顺应自然而自由自在地游乐也就不是这样。没有赞誉没有诋毁,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蜇伏,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不愿偏滞于某一方面;时而进取时而退缩,一切以顺和作为度量,优游自得地生活在万物的初始状态,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和劳累呢?这就是神农、黄帝的处世原则。至于说到万物的真情,人类的传习,就不是这样的。有聚合也就有离析,有成功也就有毁败;棱角锐利就会受到挫折,尊显就会受到倾覆,有为就会受到亏损,贤能就会受到谋算,而无能也会受到欺侮,怎么可以一定要偏滞于某一方面呢!可悲啊!弟子们记住了,恐怕还只有归向于自然吧!”
〈薛谭学讴〉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秦国的青意对他的朋友说:“从前韩国的娥到东边的齐国去,没有粮食了,经过雍门(齐国的城门)时,在那卖唱乞讨食物。虽然她走了但是还有余音绕着(那雍门的)中梁,三日不停(消失),旁边的人还以为她人没有走呢。住客栈时,客栈的人侮辱她。韩国的娥因此放声哀哭,整个里弄的老小都因此而悲伤愁苦,互相垂泪相对,三天都不吃饭。
(里弄的人)赶紧去把追她(回来)。娥回来后,又放声歌唱。整个里弄的老小欢喜跳跃拍手舞蹈,不能克制自己,全忘了刚刚的悲伤了。(里弄的人)于是给了她很多钱财打发她走。所以雍门那的人,至今还善于唱歌表演,那是效仿娥留下的歌唱(技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