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李姬传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琵琶词》全文

李 姬

李姬者名香,母曰贞丽。贞丽有侠气,所交接皆当世豪杰,尤与阳羡陈贞慧善也。姬为其养女,亦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急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姬尝邀侯生为诗,而自歌以偿之。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予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侯生去后,而故开府田仰者以金三百锾邀姬一见,姬固却之。开府惭且怒,且有以中伤姬。姬叹曰:“田公宁异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赞于侯公子者谓何,今乃利其金面赴之,是妾卖公子矣。”卒不往。

(《李姬传》有删节)

【译文】

李姬名香,养母叫贞丽。贞丽有侠义之气,所结交的人都是当代豪杰;尤其与阳羡陈贞慧友善。李姬是她的养女,也侠义而聪慧,大致了解一般书,能辨别士大夫贤良与否。张溥学士、夏允彝吏部很快地称赞她。她少年时风韵格调高雅开朗,与众不同,十三岁跟从吴地人周如松学习歌唱玉茗堂(汤显祖有《玉茗堂集》集中的四传奇(指《牡丹亭》《邯郸记》《紫钗记》《南柯记》),全都能唱出声音的高低,节奏的缓急。尤其擅长歌唱《琵琶词》然而不轻易唱。雪苑侯生己卯年来到金陵,与李姬相互结识。李姬曾请侯生作诗,她自己歌唱来酬答。起初,安徽人阮大铖因依附魏忠贤论罪服苦役,他隐居金陵,被社会公正舆论斥责。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际为首发动此事,坚持做这件事很有力量。阮大铖没有办法,想要侯生为他解除困窘。阮大铖于是借助与他友善的王将军,每天带酒食与侯生交游。李姬说:“王将军很穷,不是结交客人的人,公子何不问问他什么意思?”侯生多次问,王将军才让人们走开,讲了阮大铖的意思。李姬悄悄地对侯生说:“我小时跟着养母认识了阳羡君陈贞慧,那个人有高尚道义,我听说吴应箕尤其有骨气,超过一般人,现在他们都与公子友善,怎么能因阮大钺辜负了最好的朋友呢?况且凭公子的家世名望,怎么能为阮大铖办事?公子读万卷书,见解难道在我这个卑*妇人之后吗?”侯生大声称赞说得好,饮酒醉而卧。王将军很没趣儿,于是告辞离开,不再来往。不久,侯生未考中进士,李姬在桃叶渡安排酒席,歌唱《琵琶词》来送别,说道:“公子才能名声,优美的文章向来不比蔡中郎(蔡邕,董卓征召为中郎将)差:蔡中郎学问不能弥补品行差,现在《琵琶记》所流传时故事本来虚妄,然而蔡中郎曾经亲近董卓,这错误是不能掩盖的。公子豪迈不羁,又不得意,这次离开,相聚不能约定时日,希望你始终自爱,不要忘了我所唱的《琵琶词》啊,我也不再唱了。”侯生离开后,先前的督抚田仰用三百两银子请李姬相见二次。李姬坚决拒绝了他。田仰羞愧又发怒,而且用一些手段造谣污蔑李姬。李姬感叹说:“田仰难道不同于阮大铖吗?我先前告诉(赞:述)侯公子的话说的是什么呢?现在竟为了得到他的银子就到他那里去;这是我对不起侯公子的。”她终究不去。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资源古代人物传记。

不知你想找的是不是这篇古文,搜寻网络,没有找到《琵琶词》的文言文。网络推荐的就是此文。

文言文翻译《三虱争讼》

一、译文

三只虱子互相争吵,另一只虱子从旁经过,问道:“你们争吵些什么?”三只虱子说:“争占猪身上肥腆的地方。”

那只过路虱子说:“你们也不担心腊祭到了,人们要用茅草烤猪,火烧火燎的,你们又何必在这些小地方计较呢?”这些虱子便相互聚在一起吸食猪身上的血肉。母猪消瘦了,人们就没有杀它祭祀。

二、原文

三虱食彘,相与讼。

一虱过之,曰:“讼者奚说?”

三虱曰:“争肥饶之地。”

一虱曰:“若亦不患腊之至而茅之躁耳,若又奚患?”

于是乃相与聚嘬其身而食之。彘臞,人乃弗杀。

三、出处

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下》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韩非虽然是荀子的弟子,思想主张却与荀子大相径庭,他没有承袭荀子的儒家思想,却爱好“刑名法术”之学,整理并发展法家思想,成为法家之集大成者。

韩非反对政治治理的原则建构在私人情感联系与当代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上,主张将人的自利本性作为社会秩序建立的前提,强调君主统制权视为一切事物的决策核心,君权是神圣不可侵犯,君主应当运用苛刑峻法重赏来御臣治民,以建立一个君主集权的封建国家。

二、作品赏析

在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多种价值观并存、多种道德观念碰撞的今天,重提韩非的“法治”思想非常有必要。

虽然我们处于不同的时代,但同属新旧观念、新旧体制更替之时,我们也必须把“法”放在首要位置,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辅之以权威和手段,即:“抱法、处势、行术”,使我们的国家更具竞争力,保证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稳步发展。

三、作者简介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

《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虱争讼

《韩非子说林下》讲了“三虱争讼”的故事。

1、三只吸血的虱子为了“争肥饶之地”(猪身上最肥的地方)在互相争吵。

2、另外一只虱子说:“你们还瞎争什么?等到了腊月祭祀的时候,就要烧锅杀猪祭祖了。你们还不说多吃几口,还在这什么斤斤计较。”于是,三只虱子如醍醐灌顶,解清了利害轻重,就伏在猪身上拼命地吮吸起来。

3、结果到了腊月祭祀的时候,猪长得很瘦,没有被杀掉。

译文叮在一头肥猪身上的三只虱子,互相争吵起来。

有一只虱子经过它们身旁,便问:“你们为什么吵啊?”

三只虱子回答说:“我们在争猪身上的肉肥血多的地方。”

那只虱子说:“难道你们也不怕腊祭之日马上要到,就要烧茅草杀猪祭祖,连你们一起烧死吗?你们又何必在这上面计较呢?”

三只虱子听了醒悟过来,于是赶紧聚在一起,拼命吮吸猪身上的血。猪因此而变瘦了,到了腊祭时,主人就没有杀这只猪。

这则故事寓意是,不要为了争夺眼前的小利而忘掉维护共同的根本利益。

请教几个文言文翻译..

1、我不敢忘记上天降下的灾祸,怎敢忘记君王的大恩呢?(《国语·吴语·诸稽郢行成于吴》)

2、吴王说:“子胥大夫何必把越国讲得那么强大,越国难道会成为我们的心腹大患吗?”于是答应了越国求和。(《国语·吴语·申胥谏许越成》)

3、(魏国)一向东撤退,秦国就占据了黄河和崤山险固的地势,向东就可以控制各国诸侯,这是统一天下的帝王伟业。(《史记·商君列传》)

4、(客人说)“商君有令,住店的人没有证件店主要连带判罪。”商君长长地叹息说:“唉呀!制定新法的遗害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离开秦国潜逃到魏。(《史记·商君列传》)

5、但最终还是在秦国落得个谋反的恶名,这是有缘故的呀!(《史记·商君列传》)

6、(李姬)曾邀请侯生题诗,然后自己唱曲给他听作为酬谢。(《李姬传》)

7、况且公子你出身于世家,颇负名望,怎能去结交阮大铖呢!(《李姬传》)

李姬传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