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世子毁笺文言文翻译

旧唐书中萧德言的文言文翻译

译文

萧德言是雍州长安人,是(已故)齐朝尚书、左仆射萧思话的玄孙。原本是兰陵县人,陈朝灭亡后,(全家)迁到关中。他的祖父萧介,是梁朝的侍中、都官尚书。他的父亲萧引,是陈朝的吏部侍郎。都在当时很有名望。萧德言广泛地涉猎经史典籍,尤其精通《春秋左氏传》,喜欢写文章。贞观年间,被授予著作郎之职,兼任弘文馆学士。

萧德言晚年尤其专心于学问,从白天到夜里,毫无休息倦怠的意思。每当想打开《五经》(阅读学习,一定要整饬衣服,沐浴更衣,端坐于前才可对书而读。妻子和子女趁空闲时问他:“(您)整天像这样,不感到辛苦吗?”

萧德言说:“尊敬先圣的言论学说,难道能怕这样(麻烦)吗!”当时高宗做晋王,下诏命萧德言讲授经业。等到(高宗)升任太子,(萧德言)仍然兼任侍读。不久因为年老,请求退职,太宗不答应。

又给他写信说:朕遍观前代之事,详览儒林之士,达到颜渊、闵子骞的才能的人,不能长寿;(达到)子游(言偃)、子夏(卜商)的德行的人,学问又有所不及。只有您幼年及修成高尚的人品,很早就获得美誉。闭门苦读,囊括了《六经》典籍;勤苦攻读,包罗了百家学说。自从隋朝末年社会动乱以来,学校不再闻名,儒道学说跌至低谷,《诗》《书》典籍被扔弃。

回顾古代的典籍,常常因此而伤怀。每用伤怀。近年以来,天下无事,朕正想建立礼乐制度,偃武修文。您年龄已老,文教工作要靠谁(来做呢)!朕希望您还才德正盛,高卧即能使高尚的风气振兴,使济南的伏生,重生在今日;使“关西的孔子”杨震,依然能在当今显扬盛名。(如此)美好的声名和威望,多么美好啊!

想到您已经疲惫衰老,如何还能有什么话可说呢!有什么可说的呢!不久赐爵封为阳县侯。贞观十七年,被授予秘书少监之职。两宫的礼遇和赏赐非常丰厚。贞观二十三年,多次上书请求辞职归养,得到批准。唐高宗继位,因为老师的恩情,加封银青光禄大夫。永徽五年,逝世于家中,享年97岁。高宗为此停止上朝,追赠太常卿。著有文集三十卷。

原文

萧德言,雍州长安人,齐尚书左仆射思话玄孙也。本兰陵人,陈亡,徙关中。祖介,梁侍中、都官尚书。父引,陈吏部侍郎。并有名于时。德言博涉经史,尤精《春秋左氏传》,好属文。贞观中,除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

德言晚年尤笃志于学,自昼达夜,略无休倦。每欲开《五经》,必束带盥濯,危坐对之。妻子候间请曰:“终日如是,无乃劳乎?”德言曰:“敬先圣之言,岂惮如此!”时高宗为晋王,诏德言授经讲业。及升春宫,仍兼侍读。寻以年老,请致仕,太宗不许。

又遗之书曰:朕历观前代,详览儒林,至于颜、闵之才,不终其寿;游、夏之德,不逮其学。惟卿幼挺珪璋,早标美誉。下帷闭户,包括《六经》;映雪聚萤,牢笼百氏。自隋季版荡,阇序无闻,儒道坠泥涂,《诗》《书》填坑穽。眷言坟典,每用伤怀。顷年已来,天下无事,方欲建礼作乐,偃武修文。

卿年齿已衰,教将何恃!所冀才德犹茂,卧振高风,使济南伏生,重在于兹日;关西孔子,故显于当今。令问令望,何其美也!念卿疲朽,何以可言!寻赐爵封阳县侯。十七年,拜秘书少监。两宫礼赐甚厚。二十三年,累表请致仕,许之。高宗嗣位,以师傅恩,加银青光禄大夫。永徽五年,卒于家,年九十七。高宗为之辍朝,赠太常卿。文集三十卷。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后晋·刘昫等人编著的《旧唐书·萧德言传》,讲述了文学家萧德言的经历。《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原名《唐书》,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

《旧唐书》的修撰离唐朝灭亡时间不远,资料来源比较丰富。

作者简介

刘昫 (xù)(887年—946年),字耀远,五代时期政治家,涿州归义(今河北容城)人。后唐庄宗时,任太常博士、翰林学士。明宗即位时,加兵部侍郎,迁端明殿学士。长兴三年,拜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唐废帝入立,迁吏部尚书、门下侍郎,监修国史《唐书》(南宋之后称为《旧唐书》)。

刘昫风度仪容优美,和他的哥哥刘暄、弟弟刘皞,都以好学闻名于燕、蓟一带。后来,刘昫的哥哥刘暄被仇家杀死,刘昫于是避难到沧州。唐庄宗即位,拜任刘昫为太常博士,任命为翰林学士。唐明宗时,多次升迁至兵部侍郎任职。唐明宗素来看重刘昫而喜爱他的风韵,升任端明殿学士。长兴三年,拜为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以获得这些为荣耀。

唐庄宗即位,拜昫太常博士,以为翰林学士,明宗时,累迁兵部侍郎居职。明宗素重昫而爱其风韵,迁端明殿学士。长兴三年,拜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昫诣中兴殿门谢,是日大祠不坐,句入谢端明殿。昫自端明殿学士拜相,当时以此为荣。废帝入立,迁吏部尚书、门下侍郎,监修国史。

五代后晋时官修的《旧唐书》, 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它原名《唐书》,宋代欧阳修、宋祁等编写的《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旧唐书》共二百卷,包括本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

唐朝历代修有实录。自唐初以来便在实录基础上撰写国史,以吴兢、韦述所撰最为有名。吴兢撰成《唐书》六十五卷(一说九十八卷),韦述又补遗续缺,撰成国史一百一十二卷。此后,柳芳等人又有续作。但武宗实录不全,以后历朝实录没有修成,史事缺略。后梁、后唐两代都曾下令广泛征集唐史资料。后晋时,贾纬以所搜集的遗文和故旧传说等,编为《唐年补录》六十五卷。

后晋高祖天福六年(公元941年),石敬瑭命修唐史,由当时的宰相赵莹负责监修。他挑选文士,拟订了完整而庞大的搜集资料和编写工作的计划。写作是在唐国史的基础上,利用当时所收集的晚唐史料加以缀补而成。赵莹即从两个方面着手组织编纂。

两年以后,赵莹出任晋昌军节度使,离史任,未竟其业。但是,编纂工作在张昭远的具体主持下,仍然依计划继续进行。因此,史称赵莹“监修国史日,以唐代故事残缺,署能者居职。纂补实录及修正史二百卷行于时,莹首有力焉”。到出帝开运二年(公元945年),全书修成,历时仅四年多。

《旧唐书》从后晋天福五年(940年)始奉石敬瑭之命修撰,到后晋开运二年(945年)完成。因为书成时刘昫正在执政,按当时的规定,一般宰相都要作国家修史的主编(监修),因此刘昫就成了署名撰者了。

《旧唐书》仅流传了一百年左右,从宋仁宗庆历年间起,北宋朝廷认为《旧唐书》芜杂不精,另命宋祁和欧阳修编撰唐书。《新唐书》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写成,开始“布书于天下”,从此,署名刘昫所编的唐书遂不再流传。

直至明朝嘉靖十七年(1538年),刘昫唐书才又得到重新刊行。后人为区别这两种唐书,把后晋刘昫所著称为《旧唐书》,而将宋祁等后修的唐书命名为《新唐书》。《新唐书》行世后,《旧唐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被人们废弃。

旧唐书·儒学上·萧德言传

【原文】

萧德言,雍州长安人,齐尚书左仆射思话玄孙也。本兰陵人,陈亡,徙关中。祖介,梁侍中、都官尚书。父引,陈吏部侍郎。并有名于时。德言博涉经史,尤精《春秋左氏传》,好属文。贞观中,除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

德言晚年尤笃志于学,自昼达夜,略无休倦。每欲开《五经》,必束带盥濯,危坐对之。妻子候间请曰:“终日如是,无乃劳乎?”德言曰:“敬先圣之言,岂惮如此!”时高宗为晋王,诏德言授经讲业。及升春宫,仍兼侍读。寻以年老,请致仕,太宗不许。又遗之书曰:

朕历观前代,详览儒林,至于颜、闵之才,不终其寿;游、夏之德,不逮其学。惟卿幼挺珪璋,早标美誉。下帷闭户,包括《六经》;映雪聚萤,牢笼百氏。自隋季版荡,阇序无闻,儒道坠泥涂,《诗》《书》填坑穽。眷言坟典,每用伤怀。顷年已来,天下无事,方欲建礼作乐,偃武修文。卿年齿已衰,教将何恃!所冀才德犹茂,卧振高风,使济南伏生,重在于兹日;关西孔子,故显于当今。令问令望,何其美也!念卿疲朽,何以可言!

寻赐爵封阳县侯。十七年,拜秘书少监。两宫礼赐甚厚。二十三年,累表请致仕,许之。高宗嗣位,以师傅恩,加银青光禄大夫。永徽五年,卒于家,年九十七。高宗为之辍朝,赠太常卿。文集三十卷。

【注释】

1、博涉:广泛地涉猎、阅读。《后汉书·陈敬王羡传》:“羡博涉经书,有威严,与诸儒讲论于白虎殿。”唐杜甫《郑典设自施州归》诗:“群书一万卷,博涉供务隙。”《明史·郭景祥传》:“景祥性谅直,博涉书史,遇事敢言,太祖亲信之。”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二·孙灵晖》:“博涉群书,有辞藻。”

2、属文:写文章。属:连缀。撰写。

3、除:授予官职。

4、笃志:专心一志;立志不变。《论语·子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南史·儒林传·郑灼》:“常蔬食,讲授多苦心热,若瓜时,辄偃卧以瓜镇心,起便读诵,其笃志如此。”

5、略无:全无;毫无。《三国志·蜀志·赵云传》“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赵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明胡应麟《诗薮·古体中》:“至《十九首》及诸杂诗,随语成韵,随韵成趣,辞藻气骨,略无可寻。”

6、休倦:休息倦怠。

7、束带:整饰衣服。表示端庄。

(1)整饰衣服。表示端庄。《论语·公冶长》:“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刘宝楠正义:“带,系缭于要,所以整束其衣,故曰束带。”《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寡人束带听朝三十余年,曾无闻焉。”宋秦观《雷阳书事》诗之一:“束带趋祀房,瞽史巫纷若。”《儿女英雄传》第13回:“早见那位钦差顶冠束带、满脸春风的迎出舱来。”

(2)泛指装束。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七:“掌灯时分,萧队长跟郭、白二人商量一会,又忙一阵,两个人束带停当,办好通行证和介绍信,又支了路费。”

(3)指官服。引申为公务。唐韦应物《休暇东斋》诗:“由来束带士,请谒无朝暮。”宋司马光《病中鲜于子骏见招不往》诗:“虽无束带苦,实惮把酒并。”

(4)指腰带。《水浒传》第13回:“(索超)身披一副铁叶攒成铠甲,腰系一条镀金兽面束带。”《红楼梦》第74回:“从紫鹃房中搜出两副宝玉往常换下的寄名符儿,一副束带上的帔带。”

8、盥濯:洗涤。这里指沐浴。

(1)洗涤。晋陶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诗:“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唐韩愈《元和圣德诗》:“皇帝俭勤,盥濯陶瓦。”宋司马光《瘿盆》诗:“谁逢好事得宝蓄,裁供盥濯真可辱。”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绣》:“母亦喜,为之盥濯,竟妆,容光焕发。”

(2)指洗涤用具。《明史·隐逸传·倪瓒》:“(瓒)为人有洁癖,盥濯不离手。俗客造庐,比去,必洗涤其处。”

9、危坐:端坐。古人以两膝着地,耸起上身为“危坐”,即正身而跪,表示严肃恭敬。后泛指正身而坐。《管子·弟子职》:“危坐乡师,颜色无怍。”《文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吴王戄然易容,捐荐去几,危坐而听。”吕延济注:“危坐,敬之也。”《新唐书·陆羽传》:“(羽)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

10、妻子:妻子儿女。

11、候间:等空闲时候;趁空闲时。

12、无乃:相当于“莫非”、“恐怕是”,表示委婉测度的语气。《论语·雍也》:“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太简乎?”唐韩愈《行难》:“由宰相至百执事凡几位,由一方至一州凡几位,先生之得者,无乃不足充其位邪?”元萨都剌《相逢行》:“郎君别后瘦如许,无乃从前作诗苦?”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邵廷铨》:“公子此际利害,间不容发,不急为之救,乃又虑及未然,兄之计无乃左矣!”

13、春宫:指太子。

(1)传说东方青帝居住的地方。《楚辞·离骚》:“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王逸注:“春宫,东方青帝舍也。”

(2)即东宫。太子宫。北周王褒《皇太子箴》:“秋坊通梦,春宫养德。”《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八年》:“皇太子养德春宫,未闻有过。”胡三省注:“太子居东宫,东方主春,故亦曰春宫。”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八:“卿等皆国家旧臣,又事朕于春宫,练达老成。”

(3)指代太子。唐王建《送振武张尚书》诗:“回天转地是将军,扶助春宫上五云。”

(4)周代宫殿名。《竹书纪年》卷下:“(周穆王)九年筑春宫。”沈约注:“王所居有郑宫、春宫。”

(5)宋有《春宫秘戏图》。后以“春宫”称淫秽、色情的图画。亦泛指色情画面。阿英《闲话“西湖景”》引清芝兰室主人《都门杂吟》:“可笑不分人老幼,纷纷镜里看春宫。”《红楼梦》第26回:“昨儿我看见人家一本春宫儿,画的很好。”

14、至于:达到。

15、不逮:不及;不到。

16、珪璋:比喻高尚的人品。

(1)玉制的礼器。古代用于朝聘、祭祀。《庄子·马蹄》:“白玉不毁,孰为珪璋。”《南齐书·礼志上》:“用珪璋等六玉,礼天地四方之神。”宋曾巩《明州拟辞高丽送遗状》:“盖古者相聘,贽有珪璋。及其卒事,则皆还之,以明轻财重礼之义。”

(2)比喻高尚的人品。《后汉书·党锢传·刘儒》:“郭林宗常谓儒口讷心辩,有珪璋之质。”南朝齐王俭《褚渊碑文》:“公禀川岳之灵晖,含珪璋而挺曜。”《晋书·陆机陆云传论》:“观夫陆机、陆云,实荆、衡之杞梓,挺珪璋于秀实,驰英华于早年,风鉴澄爽,神情俊迈。”

(3)比喻杰出的人材。晋葛洪《抱朴子·安贫》:“贽币浓者,瓦石成珪璋;请讬薄者,龙骏弃林垧。”《旧唐书·齐物传》:“故金紫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兼正卿齐物,宗室珪璋,士林桢干。”宋苏轼《二鲜于君以诗文见寄作诗为谢》:“我怀元祐初,珪璋满清班。”清陈梦雷《寄答李厚庵百韵》:“玉树秀纷错,姻娅尽珪璋。”

(4)指使节。唐杜牧《长安杂题长句》之一:“觚稜金碧照山高,万国珪璋捧赭袍。”明张居正《圣寿无疆颂》:“万国集兮朝未央,放庭实兮拥珪璋。”

(5)新生子的美称。南朝宋鲍照《征北世子诞育上表》:“诞躬紫阁,膺祚朱绂。孤矢夙陈,珪璋攸觌。”钱振伦注:“《诗》:‘载弄之璋。’”《群音类选·百顺记·王曾得子》:“贺麒麟一夕飞下天宫,朱扉外弧矢高悬,绣幕中珪璋欢弄。”

17、下帷闭户:指闭门苦读。

下帷:指闭门苦读。

(1)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史记·儒林列传》:“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三国魏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才劣仲舒,无下帷之思;家贫孟公,无置酒之乐。”

(2)引申指闭门苦读。南朝梁任昉《赠王僧孺》诗:“下帷无倦,升高有属。”《南史·王僧虔传》:“汝(僧虔子慈)年入立境,方应从宦,兼有室累,何处复得下帷如王郎时耶?”唐李白《行行且游猎篇》:“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宋晁冲之《和江子我竹夫人》诗:“下帷度日甘同梦,隐几终年得异书。”

闭户:指人不预外事,刻苦读书。《文选·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闭户自精,开卷独得。”李善注引《楚国先贤传》:“孙敬入学,闭户牖,精力过人,太学谓曰‘闭户生’。”南朝梁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传》:“下帷闭户,投斧悬梁。”清张穆《与陈颂南书》:“窃见先生年来日以招呼名士为事,苟有闻于世,必宛转引为同类,从无闭户自精、读书味道之时。”

18、映雪聚萤:也说映雪囊萤、聚萤映雪、集萤映雪、照萤映雪、聚萤积雪、囊萤映雪、积雪囊萤等。晋车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以练囊盛集萤火虫以读书;晋孙康亦家贫,冬夜常映雪光读书。事见《晋书·车胤传》、《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后遂以“聚萤映雪”形容勤苦攻读。《北史·隐逸传·崔赜》:“未尝聚萤映雪,悬头刺股,读《论》唯取一篇,披《庄》不过盈尺。”亦作“聚萤积雪”。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一折:“一个白发书生无伎俩,一年一度等选场,守着那聚萤积雪看书窗,几时得出为破虏三军将,入为治国头厅相?”参见“聚萤”、“映雪读书”。

19、牢笼:包罗;容纳。

(1)包罗;容纳。《淮南子·本经训》:“牢笼天地,弹压山川,含吐阴阳,伸曳四时,纪网八极,经纬六合。”唐刘知几《史通·人物》:“既而孟坚勒成《汉书》,牢笼一代。”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作赋之法,已尽长卿数语,大抵包蓄千古之材,牢笼宇宙之态。”

(2)犹掩盖,盖过。《周书·王褒庾信传论》:“唯 王襃 、 庾信 奇才秀出,牢笼於一代。”

(3)笼络;罗致。唐玄宗《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英髦既包括,豪杰自牢笼。”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科第之设,沿革多矣,文皇帝拨乱反正,特设科名,志在牢笼英彦。”明瞿佑《归田诗话·后山不背南丰》:“陈后山少为曾南丰所知,东坡爱其才,欲牢笼于门下。”清昭连《啸亭杂录·勇健军》:“论者谓帝善于牢笼勇士,不使其为非也。”

(4)骗人的圈套。元王晔《桃花女》第4折:“怎知你逞尽顽凶,设就牢笼。”《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牢笼巧设美人局,美人原不是心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7回:“我既然入了他的牢笼,又碍着交情,只得提起精神,同他赶忙画起来。”

(5)关禽兽的笼槛。喻束缚人的事物。何其芳《画梦录·黄昏》:“美丽的飞鸟寻找着牢笼。”柯灵《香雪海·首先强调什么》:“打开视野,从狭隘的牢笼里解放出来。”陆文夫《一路平安》六:“我们一起从那个牢笼里冲了出去,对那种优裕富足的生活视如粪土,毫不可惜!”

20、百氏:犹言诸子百家。《汉书·叙传下》:“纬六经,缀道纲,总百氏,赞篇章。”南朝梁江淹《知己赋》:“采图辨纬,游玑访历,潜志百氏,沉神六经。”唐韩愈《读〈仪礼〉》:“百氏杂家,尚有可取,况圣人之制度邪!”宋曾巩《徐干〈中论〉目录序》:“盖汉承周衰及秦灭学之余,百氏杂家与圣人之道并传。”清胡凤丹《重刻〈日损斋笔记〉序》:“非贯穿经史,沉浸百氏,莫能道其单词。”

21、隋季:隋朝末年。

22、版荡:动乱不安。《诗·大雅》有《板》、《荡》两篇,皆刺周厉王暴虐无道,而致天下不宁。版,同“板”。后因以“版荡”指动乱不安。《晋书·惠帝纪论》:“长乐不祥,承华非命;生灵版荡,社稷丘墟。”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一:“近中原版荡,金贼长驱,如入无人之境。”清钱谦益《读杜诗小笺下·秋兴》:“戎虏交侵,海内版荡。”

23、阇序无闻:学校不再闻名。

无闻:听不见;没有听到。这里指“学校不再闻名”。

(1)没有名声;不为人知。《论语·子罕》:“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已。”唐张祜《访许用晦》诗:“怪来音信少,五十我无闻。”金元好问《刘远笔》诗:“宣城诸葛寂无闻,前后两刘新册勋。”清顾炎武《菰中随笔》:“政绩无闻,抵犯贪暴者,放归田里。”

(2)听不见;没有听到。《孟子·滕文公下》:“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汉刘向《说苑·正谏》:“朝居严,则下无言;下无言,则上无闻矣。”《太平广记》卷三六九引唐牛僧孺《玄怪录·岑顺》:“夜中闻鼓鼙之声,不知所来,及出户,则无闻。”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国有大赦,则命卫尉树金鸡于阙……案金鸡,魏晋以前无闻焉。”

24、儒道坠泥涂:指儒道学说跌至低谷(不受重视)。

泥涂:

(1)污泥;淤泥。《庄子·田子方》:“弃隶者,若弃泥涂,知身贵于隶也。”宋曾巩《序越州鉴湖图》:“每岁农隙当僦人濬湖,积其泥涂,以为丘阜。”

(2)泥泞的道路。《六韬·励军》:“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唐高适《苦雨寄房四昆季》诗:“泥涂拥城郭,水潦盘丘墟。”清南潜《听雨》诗:“前宵松月疑尘梦,明日泥涂听屐声。”

(3)比喻卑下的地位。《左传·襄公三十年》:“武不才,任君之大事,以晋国之多虞,不能由吾子,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武之罪也。”明王錂《春芜记·访友》:“泥途敛翮,空自望丹霄。”《红楼梦》第90回:“同在泥涂多受苦,不知何日向清虚!”

(4)污浊。亦指视为污浊;轻贱。宋范仲淹《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六:“自谓‘银艾非吾事’,可见其泥涂轩冕之意。”

(5)比喻灾难、困苦的境地。亦指陷入灾难、困苦之中。南朝梁何逊《与建安王谢秀才笺》:“州民泥涂,何逊死罪。”《水浒后传》第38回:“凡人遭逢横祸,便当申救,使出泥涂。”

25、《诗》《书》填坑穽:《诗》《书》典籍被扔弃。

坑穽:

(1)泛指深坑。晋潘岳《西征赋》:“儒林填于坑穽,《诗》《书》炀而为烟。”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中》:“苟自古著述其昏若此也,则知李斯之设坑穽,董卓之成帷盖,虽其所行多滥,终亦有可取焉。”

(2)用以捕兽或擒敌的陷阱。常比喻害人的圈套。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罾缴充蹊,坑穽塞路;举手挂网罗,动足触机陷。”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微染风尘,便乖肃正,坑穽殊深,疮痏未复,纵得免死,莫不破家。”宋苏舜钦《舟至崔桥》诗:“余少在仕宦,接纳多交游,失足落坑穽,所向逢戈矛。”《明史·叶旺传》:“布针板沙中,旁设坑穽,伏兵以伺。”

26、眷言:亦作“睠言”。回顾貌。言,词尾。《诗·小雅·大东》:“睠言顾之,潸焉出涕。”《荀子·宥坐》引作“眷焉”。晋陆机《赠尚书郎顾彦先》诗之二:“眷言怀桑梓,无乃将为鱼。”《隋书·高祖纪上》:“眷言诚节,实有可嘉,宜超恒赏,用沮劝。”明夏完淳《六君咏·祁中丞》:“睠言从彭咸,乘风驾缥缈。”

27、坟典: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书〉序》:“讨论坟典。”《隶释·汉太尉刘宽碑》:“幼与同好镌坟典于第庐。”晋葛洪《抱朴子·遐览》:“先生既穷观坟典,又兼综奇秘。”《新唐书·薛元超传》:“惟殿下罢驰射之劳,留情坟典,岂不美欤!”宋苏轼《求婚启》:“禀粹德门,教成家庙。中郎坟典之付,岂在他人?”章炳麟《再与刘光汉书》:“自顷辀张,退息坟典,匈怀相契,独有黄生。”

28、用:因此。

29、顷年:近年。

(1)近年。《后汉书·明帝纪》:“自汴渠决败,六十余岁,加顷年以来,雨水不时,汴流东侵,日月益甚,水门故处,皆在河中。”唐张九龄《敕处分举人》:“顷年策试,颇成弊风,所问既不切于时宜,所对亦何关于政事?”清俞蛟《潮嘉风月记·丽景》:“顷年更有解事者,屏除罗绮,卧处横施竹榻、布帷、角枕,极其朴素。”

(2)往年。《魏书·广陵王羽传》:“朕顷年以其人识见可取,故简司狱官,小优劣不足为差。”《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时李永锡亦在举中,旦等言:‘永锡即顷年妄陈封事被黜者。’”

30、建礼作乐:建立礼乐制度。

31、偃武修文:停息武备,修明文教。

32、年齿:年龄。

33、卧振:高卧即能使高尚的风气振兴。

34、关西孔子:指东汉名臣杨震。

35、令问:令闻,美好的声名。问,通“闻”。

36、令望:指美好的名声。

(1)谓仪容善美,使人景仰。《诗·大雅·卷阿》:“颙颙卬卬,如圭如璋,令闻令望。”郑玄笺:“人闻之则有善声誉,人望之则有善威仪。”

(2)引申指美好的名声。《陈书·沉众传》:“高祖大怒,以众素有令望,不欲显诛之。”《新唐书·于志宁传》:“狎而近之,无益令望,有损盛德。”《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元年》:“羡之等以宜都王义隆素有令望,又多符瑞,乃称皇太后令,数帝过恶,废为营阳王,以宜都王纂承大统。”

(3)指有美好名声的人。《周书·令狐整传》:“令狐延保西州令望,方城重器,岂州郡之职所可絷维。”《隋书·苏夔传》:“四夷率服,观礼华夏,鸿胪之职,须归令望。”宋范仲淹《淡交若水赋》:“士有远慕前修,聿希令望,每定交而不杂,必推义而为上。”

37、累表:多次上表。

【参考译文】

萧德言是雍州长安人,是(已故)齐朝尚书、左仆射萧思话的玄孙。原本是兰陵县人,陈朝灭亡后,(全家)迁到关中。他的祖父萧介,是梁朝的侍中、都官尚书。他的父亲萧引,是陈朝的吏部侍郎。都在当时很有名望。萧德言广泛地涉猎经史典籍,尤其精通《春秋左氏传》,喜欢写文章。贞观年间,被授予著作郎之职,兼任弘文馆学士。

萧德言晚年尤其专心于学问,从白天到夜里,毫无休息倦怠的意思。每当想打开《五经》(阅读学习,一定要整饬衣服,沐浴更衣,端坐于前才可对书而读。妻子和子女趁空闲时问他:“(您)整天像这样,不感到辛苦吗?”萧德言说:“尊敬先圣的言论学说,难道能怕这样(麻烦)吗!”当时高宗做晋王,下诏命萧德言讲授经业。等到(高宗)升任太子,(萧德言)仍然兼任侍读。不久因为年老,请求退职,太宗不答应。又给他写信说:

朕遍观前代之事,详览儒林之士,达到颜渊、闵子骞的才能的人,不能长寿;(达到)子游(言偃)、子夏(卜商)的德行的人,学问又有所不及。只有您幼年及修成高尚的人品,很早就获得美誉。闭门苦读,囊括了《六经》典籍;勤苦攻读,包罗了百家学说。自从隋朝末年社会动乱以来,学校不再闻名,儒道学说跌至低谷,《诗》《书》典籍被扔弃。回顾古代的典籍,常常因此而伤怀。每用伤怀。近年以来,天下无事,朕正想建立礼乐制度,偃武修文。您年龄已老,文教工作要靠谁(来做呢)!朕希望您还才德正盛,高卧即能使高尚的风气振兴,使济南的伏生,重生在今日;使“关西的孔子”杨震,依然能在当今显扬盛名。(如此)美好的声名和威望,多么美好啊!想到您已经疲惫衰老,如何还能有什么话可说呢!有什么可说的呢!

不久赐爵封为阳县侯。贞观十七年,被授予秘书少监之职。两宫的礼遇和赏赐非常丰厚。贞观二十三年,多次上书请求辞职归养,得到批准。唐高宗继位,因为老师的恩情,加封银青光禄大夫。永徽五年,逝世于家中,享年97岁。高宗为此停止上朝,追赠太常卿。著有文集三十卷。

世子毁笺中老父亲很坦诚地"遣笺诣桓",儿子为什么要"寸寸毁裂","示弱"地修书一

目的是迷惑桓温,韬光养晦。具体如下:

1、梗概:

《世子毁笺》出自《世说新语》,讲述了桓温欲篡夺晋朝,但是又忌惮郗愔手握重兵。可郗愔给桓温写信表达了欲与桓温共扶晋室,收复中原的愿望。此时郗愔之子郗超在桓温手下任职,他撕掉父亲的信重写一封。以迷惑桓温的故事。

2、原文:

郗司空在北府,桓宣武恶其居兵权。郗于事机素暗,遣笺诣桓 :“方欲共奖王室,修复园陵 。”世子嘉宾出行,于道上闻信至,急取笺视,视竟,寸寸毁裂,便回。还更作笺,自陈老病,不堪人间,欲乞闲地自养。宣武得笺大喜,即诏转公督五郡,会稽太守。

3、译文:

郗愔在镇江时,桓温忌惮他手握重兵。可郗愔对于世事不很练达,未察觉桓温欲篡晋的野心,还给桓温写信,信中表达了自己欲与桓温共扶晋室,收复中原的愿望。此时郗愔长子郗超任桓温的参军,遇到信使,听说是父亲给桓温写的信,急忙拿来看,看罢撕个粉碎,回过头来以父亲的口气重新修书一封,信上说自己年老多病,不能再承受世事的烦劳,希望找个闲适的地方养老。桓温见信大喜,便让皇帝任命郗愔掌管五郡的军政,并担任会稽太守。

4、实词解释:

郗司空:即郗愔,东晋大臣。死后追赠为司空。

桓宣武:即桓温,东晋权臣,长期执掌东晋朝政。

世子嘉宾:即郗超,郗愔之子,曾任桓温的参军。

恶:厌恶。

更:变更,重新。

将:辅助。

北府:指京口。

事机素暗:对世事表现迟钝,糊涂。

竟:完毕,终了。

5、作品简介: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6、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年--444年)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

打字,文言文题目,我发出图片,您帮我打字成word文档,如果你能帮助我,感激不尽

《世子毁笺》郗司空在北府,桓宣武恶其居兵权。郗于事机素暗,遣笺诣桓:"方欲共奖王室,修复园陵。"世子嘉宾出行,于道上闻信至,急取笺视,视竟,寸寸毁裂,便回。还更作笺,自陈老病,不堪人间,欲乞闲地自养。宣武得笺大喜,即诏转公督五郡,会稽太守。

世子毁笺的原文

郗司空在北府,桓宣武恶其居兵权。郗于事机素暗,遣笺诣桓 :“方欲共奖王室,修复园陵 。”世子嘉宾出行,于道上闻信至,急取笺视,视竟,寸寸毁裂,便回。还更作笺,自陈老病,不堪人间,欲乞闲地自养。宣武得笺大喜,即诏转公督五郡,会稽太守。

世子毁笺

郗司空在北府,桓宣武恶其居兵权。郗于事机素暗,遣笺诣桓:“方欲共奖王室,修复园陵。”世子嘉宾出行,于道上闻信至,急取笺视,视竟,寸寸毁裂,便回。还更作笺,自陈老病,不堪人间,欲乞闲地自养。宣武得笺大喜,即诏转公督五郡,会稽太守。

出自世说新语

郗愔在镇江时,桓温忌惮他手握重兵。可郗愔对于世事不很练达,未察觉桓温欲篡晋的野心,还给桓温写信,信中表达了自己欲与桓温共扶晋室,收复中原的愿望。此时 郗愔长子郗超任 桓温的参军,遇到信使,听说是父亲给桓温写的信,急忙拿来看,看罢撕个粉碎,回过头来以父亲的口气重新修书一封,信上说自己年老多病,不能再承受世事的烦劳,希望找个闲适的地方养老。 桓温见信大喜,便让皇帝任命 郗愔掌管五郡的军政,并担任会稽太守。

郗愔在镇江时,桓温忌惮他手握重兵。可郗愔对于世事不很练达,未察觉桓温欲篡晋的野心,还给桓温写信,信中表达了自己欲与桓温共扶晋室,收复中原的愿望。此时郗愔长子郗超任桓温的参军,遇到信使,听说是父亲给桓温写的信,急忙拿来看,看罢撕个粉碎,回过头来以父亲的口气重新修书一封,信上说自己年老多病,不能再承受世事的烦劳,希望找个闲适的地方养老。桓温见信大喜,便让皇帝任命郗愔掌管五郡的军政,并担任会稽太守。

出自 世说新语

郗司空在北府,桓宣武恶其居兵权。郗于事机素暗,遣笺诣桓:“方欲共奖王室,修复园陵。”世子嘉宾出行,于道上闻信至,急取笺视,视竟,寸寸毁裂,便回。还更作笺,自陈老病,不堪人间,欲乞闲地自养。宣武得笺大喜,即诏转公督五郡,会稽太守。

求这篇文言文的翻译,要准确点的。明天要在班上讲,急急急!快快快!!!

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别名虔。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这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性情淳厚,非常思恋母亲,以至生了病。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夜里未曾脱衣。祖母的饭菜、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李密有时间就去学习,忘记了疲劳。他师事谯周,谯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意思是说他博览五经,精通《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

本郡的召命,全都不去应职。州里授予从事之职,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的职位。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奉使命出使吴国,吴郡主问蜀军马有多少,回答:官家用有余,民家自用很足。吴君主跟群臣谈及道义,大家都说愿意做人弟弟,可他却说愿意做人兄长,因为做兄长比做弟弟供养父母的时间要长。吴君主与群臣称赞他(孝)。

魏灭蜀后,征西将军邓艾闻听他的名声,,请求担任主簿,等到用书信招他,想跟他见面,也不前往。他因为考虑到祖母年纪大了,就一心想着和颜悦色地奉养老人,所以拒绝了州郡的任命,只是在家里讲学,挂牌教授学生。武帝登基,下诏任命太子冼马。他因为祖母年迈,没有人侍奉赡养,就没有接受官职。他上书武帝说:“臣下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离我而去世了。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抚养我。臣下小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家立业。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浅薄,……

皇帝看了李密的表章说:“李密出名,一点也不假啊。”赞扬其诚心侍奉,赏赐二个奴婢,下令郡县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后来,李密的祖母去世了。等到李密的丧期结束后,皇帝又征召李密担任尚书郎,担任河内温县令。推广以德教导,政治教化严明。在任温县(今河南温县)县令时,政令严明,政绩显著,刚正见称。太傅钜平侯羊公去世,无子,皇帝令宗子为世子继承他,不时赴丧。宓派遣部下拿着钱财,帮忙等伺候应对。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苛求供给,当地人民以此为患。李密到任后,中山诸王进过境仍苛求如故。李密引书中记载谈到:汉高祖过沛,对家乡老幼以宾礼相待,不苛求烦扰。希望明王表达孝思也要遵守先王法则,做事谨戒。本国也要学习效法,(赴丧)且歌且舞,要求烦碎,从来没有听说过。后来诸王过境不敢烦扰温县。河内郡其余几县盗贼骚扰,却不敢逼近温县,追击盗贼的人也不敢路过温县境内。陇西(地名)王司马(官职名)的儿子王舒非常敬重他,与他交好,因此权贵有势力的大家族都忌惮他的公正秉直。。宓离开温县令官职,做州大中正。性情方正耿直,不曲意奉迎权贵,不合荀、张的旨意,降职调任汉中太守。诸王多认为他很冤屈。过了一年,辞职。年六十四死。

译文: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别名虔。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这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性情淳厚,非常思恋母亲,以至生了病。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夜里未曾脱衣。祖母的饭菜、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李密有时间就去学习,忘记了疲劳。他师事谯周,谯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意思是说他博览五经,精通《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

本郡的召命,全都不去应职。州里授予从事之职,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的职位。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奉使命出使吴国,吴郡主问蜀军马有多少,回答:官家用有余,民家自用很足。吴君主跟群臣谈及道义,大家都说愿意做人弟弟,可他却说愿意做人兄长,因为做兄长比做弟弟供养父母的时间要长。吴君主与群臣称赞他(孝)。

魏灭蜀后,征西将军邓艾闻听他的名声,,请求担任主簿,等到用书信招他,想跟他见面,也不前往。他因为考虑到祖母年纪大了,就一心想着和颜悦色地奉养老人,所以拒绝了州郡的任命,只是在家里讲学,挂牌教授学生。武帝登基,下诏任命太子冼马。他因为祖母年迈,没有人侍奉赡养,就没有接受官职。他上书武帝说:“臣下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离我而去世了。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抚养我。臣下小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家立业。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浅薄,……

皇帝看了李密的表章说:“李密出名,一点也不假啊。”赞扬其诚心侍奉,赏赐二个奴婢,下令郡县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后来,李密的祖母去世了。等到李密的丧期结束后,皇帝又征召李密担任尚书郎,担任河内温县令。推广以德教导,政治教化严明。在任温县(今河南温县)县令时,政令严明,政绩显著,刚正见称。太傅钜平侯羊公去世,无子,皇帝令宗子为世子继承他,不时赴丧。宓派遣部下拿着钱财,帮忙等伺候应对。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苛求供给,当地人民以此为患。李密到任后,中山诸王进过境仍苛求如故。李密引书中记载谈到:汉高祖过沛,对家乡老幼以宾礼相待,不苛求烦扰。希望明王表达孝思也要遵守先王法则,做事谨戒。本国也要学习效法,(赴丧)且歌且舞,要求烦碎,从来没有听说过。后来诸王过境不敢烦扰温县。河内郡其余几县盗贼骚扰,却不敢逼近温县,追击盗贼的人也不敢路过温县境内。陇西(地名)王司马(官职名)的儿子王舒非常敬重他,与他交好,因此权贵有势力的大家族都忌惮他的公正秉直。。宓离开温县令官职,做州大中正。性情方正耿直,不曲意奉迎权贵,不合荀、张的旨意,降职调任汉中太守。诸王多认为他很冤屈。过了一年,辞职。年六十四死。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别名虔。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这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性情淳厚,非常思恋母亲,以至生了病。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夜里未曾脱衣。祖母的饭菜、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李密有时间就去学习,忘记了疲劳。他师事谯周,谯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意思是说他博览五经,精通《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

本郡的召命,全都不去应职。州里授予从事之职,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的职位。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奉使命出使吴国,吴郡主问蜀军马有多少,回答:官家用有余,民家自用很足。吴君主跟群臣谈及道义,大家都说愿意做人弟弟,可他却说愿意做人兄长,因为做兄长比做弟弟供养父母的时间要长。吴君主与群臣称赞他(孝)。

魏灭蜀后,征西将军邓艾闻听他的名声,,请求担任主簿,等到用书信招他,想跟他见面,也不前往。他因为考虑到祖母年纪大了,就一心想着和颜悦色地奉养老人,所以拒绝了州郡的任命,只是在家里讲学,挂牌教授学生。武帝登基,下诏任命太子冼马。他因为祖母年迈,没有人侍奉赡养,就没有接受官职。他上书武帝说:“臣下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离我而去世了。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抚养我。臣下小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家立业。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浅薄,……

皇帝看了李密的表章说:“李密出名,一点也不假啊。”赞扬其诚心侍奉,赏赐二个奴婢,下令郡县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后来,李密的祖母去世了。等到李密的丧期结束后,皇帝又征召李密担任尚书郎,担任河内温县令。推广以德教导,政治教化严明。在任温县(今河南温县)县令时,政令严明,政绩显著,刚正见称。太傅钜平侯羊公去世,无子,皇帝令宗子为世子继承他,不时赴丧。宓派遣部下拿着钱财,帮忙等伺候应对。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苛求供给,当地人民以此为患。李密到任后,中山诸王进过境仍苛求如故。李密引书中记载谈到:汉高祖过沛,对家乡老幼以宾礼相待,不苛求烦扰。希望明王表达孝思也要遵守先王法则,做事谨戒。本国也要学习效法,(赴丧)且歌且舞,要求烦碎,从来没有听说过。后来诸王过境不敢烦扰温县。河内郡其余几县盗贼骚扰,却不敢逼近温县,追击盗贼的人也不敢路过温县境内。陇西(地名)王司马(官职名)的儿子王舒非常敬重他,与他交好,因此权贵有势力的大家族都忌惮他的公正秉直。。宓离开温县令官职,做州大中正。性情方正耿直,不曲意奉迎权贵,不合荀、张的旨意,降职调任汉中太守。诸王多认为他很冤屈。过了一年,辞职。年六十四死。

【注】①李宓:《蜀志·杨戏传》(裴松之注)、《昭明文选》《晋书·孝友传》均作“李密”。②大同:指魏灭蜀。③荀:荀勖,字公曾,颖阴人,入晋后领秘书监,进光禄大夫,官终尚书令。张:张华,字茂先,范阳方城人,西晋大臣,文学家。

译文: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别名虔。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这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性情淳厚,非常思恋母亲,以至生了病。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夜里未曾脱衣。祖母的饭菜、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李密有时间就去学习,忘记了疲劳。他师事谯周,谯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意思是说他博览五经,精通《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

本郡的召命,全都不去应职。州里授予从事之职,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的职位。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奉使命出使吴国,吴郡主问蜀军马有多少,回答:官家用有余,民家自用很足。吴君主跟群臣谈及道义,大家都说愿意做人弟弟,可他却说愿意做人兄长,因为做兄长比做弟弟供养父母的时间要长。吴君主与群臣称赞他(孝)。

魏灭蜀后,征西将军邓艾闻听他的名声,,请求担任主簿,等到用书信招他,想跟他见面,也不前往。他因为考虑到祖母年纪大了,就一心想着和颜悦色地奉养老人,所以拒绝了州郡的任命,只是在家里讲学,挂牌教授学生。武帝登基,下诏任命太子冼马。他因为祖母年迈,没有人侍奉赡养,就没有接受官职。他上书武帝说:“臣下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离我而去世了。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抚养我。臣下小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家立业。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浅薄,……

皇帝看了李密的表章说:“李密出名,一点也不假啊。”赞扬其诚心侍奉,赏赐二个奴婢,下令郡县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后来,李密的祖母去世了。等到李密的丧期结束后,皇帝又征召李密担任尚书郎,担任河内温县令。推广以德教导,政治教化严明。在任温县(今河南温县)县令时,政令严明,政绩显著,刚正见称。太傅钜平侯羊公去世,无子,皇帝令宗子为世子继承他,不时赴丧。宓派遣部下拿着钱财,帮忙等伺候应对。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苛求供给,当地人民以此为患。李密到任后,中山诸王进过境仍苛求如故。李密引书中记载谈到:汉高祖过沛,对家乡老幼以宾礼相待,不苛求烦扰。希望明王表达孝思也要遵守先王法则,做事谨戒。本国也要学习效法,(赴丧)且歌且舞,要求烦碎,从来没有听说过。后来诸王过境不敢烦扰温县。河内郡其余几县盗贼骚扰,却不敢逼近温县,追击盗贼的人也不敢路过温县境内。陇西(地名)王司马(官职名)的儿子王舒非常敬重他,与他交好,因此权贵有势力的大家族都忌惮他的公正秉直。。宓离开温县令官职,做州大中正。性情方正耿直,不曲意奉迎权贵,不合荀、张的旨意,降职调任汉中太守。诸王多认为他很冤屈。过了一年,辞职。年六十四死。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别名虔。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这时李密只有几岁,他性情淳厚,非常思恋母亲,以至生了病。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夜里未曾脱衣。祖母的饭菜、汤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李密有时间就去学习,忘记了疲劳。他师事谯周,谯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意思是说他博览五经,精通《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

本郡的召命,全都不去应职。州里授予从事之职,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的职位。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奉使命出使吴国,吴郡主问蜀军马有多少,回答:官家用有余,民家自用很足。吴君主跟群臣谈及道义,大家都说愿意做人弟弟,可他却说愿意做人兄长,因为做兄长比做弟弟供养父母的时间要长。吴君主与群臣称赞他(孝)。

魏灭蜀后,征西将军邓艾闻听他的名声,,请求担任主簿,等到用书信招他,想跟他见面,也不前往。他因为考虑到祖母年纪大了,就一心想着和颜悦色地奉养老人,所以拒绝了州郡的任命,只是在家里讲学,挂牌教授学生。武帝登基,下诏任命太子冼马。他因为祖母年迈,没有人侍奉赡养,就没有接受官职。他上书武帝说:“臣下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离我而去世了。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抚养我。臣下小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家立业。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浅薄,……

皇帝看了李密的表章说:“李密出名,一点也不假啊。”赞扬其诚心侍奉,赏赐二个奴婢,下令郡县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后来,李密的祖母去世了。等到李密的丧期结束后,皇帝又征召李密担任尚书郎,担任河内温县令。推广以德教导,政治教化严明。在任温县(今河南温县)县令时,政令严明,政绩显著,刚正见称。太傅钜平侯羊公去世,无子,皇帝令宗子为世子继承他,不时赴丧。宓派遣部下拿着钱财,帮忙等伺候应对。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苛求供给,当地人民以此为患。李密到任后,中山诸王进过境仍苛求如故。李密引书中记载谈到:汉高祖过沛,对家乡老幼以宾礼相待,不苛求烦扰。希望明王表达孝思也要遵守先王法则,做事谨戒。本国也要学习效法,(赴丧)且歌且舞,要求烦碎,从来没有听说过。后来诸王过境不敢烦扰温县。河内郡其余几县盗贼骚扰,却不敢逼近温县,追击盗贼的人也不敢路过温县境内。陇西(地名)王司马(官职名)的儿子王舒非常敬重他,与他交好,因此权贵有势力的大家族都忌惮他的公正秉直。。宓离开温县令官职,做州大中正。性情方正耿直,不曲意奉迎权贵,不合荀、张的旨意,降职调任汉中太守。诸王多认为他很冤屈。过了一年,辞职。年六十四死。

世子毁笺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