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子月为什么是十一月
因为农历十一月初一。按干支记时法,十一月称为“子月”。而按照十二支配月建,
正月寅、2月卯、3月辰、4月巳、5月午、6月未、7月申、8月酉、9月戌、10月亥、11月子、12月丑。
十一月就当属子月,就像晚上十一点也是子时一样
农历十一月为什么称为“子月”?这就得从“子”字的本义说起。《说文》曰:“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徐锴云:“十一月夜半,阳气所起。人承阳,故以为称”。段玉裁云:“十一月昜气动,万物滋。律书:子者,滋也,言万物滋於下也。《律历志》曰:孶萌於子...... 万物莫灵於人,故因叚借以为人之偁。”
以上许、徐、段诠释之言,可概括为三点:(1)子本义为滋生;(2)十一月阳气动,万物开始孶萌,故历书定为子月;(3)人乃万物之灵长,所以将子叚借为人之初生者。
世间所有的“子”,无一不是在阳气涌动的情况下孶萌的;阳刚之气也正是在与阴寒之气的搏击中雄起的。故所以,人世间不可缺少阳刚之气呀!
《十一月风雨大作》赏析
一月四日 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①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②。
夜阑 ③卧听风吹雨,铁马④冰河入梦来。
[ 注释 ]
① 僵(jiāng)卧:挺直躺着。 ② 戍(shù)轮台:守卫边疆(jiāng)。轮台,汉代西域地名,现在新疆轮台县。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 ③ 夜阑(lán):夜深。 ④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 赏析 ]
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文言文翻译
(一)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1.先秦作家作品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z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现存《论语》20 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
行的语录体专集。“论”,读lún ,择也,选择摘录之意。
墨子,名翟(d í),春秋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尚贤”、“节用”。著有《墨子》一书,今存53 篇。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著有《孙子》,一名《孙
子兵法》,13 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
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
,重视民心向背。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著有《孟子》一书。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庄子》一书
,33 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是《逍遥游》。
荀子,名况,尊号“卿”,汉时避宣帝刘洵讳,改称“孙卿”,战国时赵(河北
)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
论”,针对儒家“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论和“制天命而用之”
的“人定胜天”思想。著有《荀子》32 篇,代表作有《劝学》、《天论》等。
韩非,战国末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
、重农、重战者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现存《韩非子》5
5 篇,代表作有《五蠹》、《智子疑邻》、《扁鹊见蔡桓公》。
吕不韦,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曾为秦国的相国。他集合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
》。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河南)人,被道家尊为前辈,主和贵“虚”,即虚静
、无为。著有《列子》8 篇。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
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
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
利但丁)。他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即遭遇忧愁
,“离”通“罹”),还有《九歌》、《九章》、《天问》等。《涉江》是《九
章》中的一篇。农历五月初五是他投汨罗江自沉的纪念日。
2.汉代作家作品
贾谊,世称贾生,或贾长沙、贾太傅,洛阳(河南)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
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有“疏”7 篇,《新书》10 卷58 篇;代表作有《吊屈
原赋》、《鹏鸟赋》。明朝人辑有《贾长沙集》,是以他曾做过长沙王太傅命名
的。
刘安,沛郡(江苏)人,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汉高祖孙,袭父爵封为淮南王。
集体编著《淮南鸿烈》,也叫《淮南子》。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历尽艰辛撰成《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撰有《说苑》、《
新序》,还整理修订了《战国策》、《楚辞》。
班固,字孟坚,扶风(陕西)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二十余年修成我国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辞赋方面以
《两都赋》最著名。
3.魏晋南北朝作家作品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献帝时官到丞相,后被封为魏
王,死后其子曹丕代汉建魏,追尊曹操为魏武帝。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
寿》、《蒿里行》等乐府歌辞。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代政治家、军事家。官至蜀汉丞相,诗歌以《梁父吟》
最著名,《出师表》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曹丕,字子恒,曹操次子,魏文帝。三国文学家,代表作《燕歌行》,他的《典
论·论文》是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
陈寿,字承祚(zu ò),西晋史学家。著有国别体史书《三国志》。
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
田园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
酒》。
干宝,字令升。东晋史学家、文学家,撰写出我国第一部神话(志怪)小说集《
搜神记》。
范晔,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散文家。《乐羊子妻》、《张衡传》选自他的《
后汉书》,“后汉”即“东汉”。“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出
自他的《后汉书·列女传》。
刘义庆,南朝宋代小说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这是一部
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的笔记小说,书中许多故事成为诗文和小说戏剧的典故
和题材,有的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如“望梅止渴”、“一往情深”、“口若悬
河”等。
刘勰,字彦和,南朝梁代文学理论家,著有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
》50 篇,涉及到创作的许多问题。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撰成《水经注》40 卷,是富有文学价
值的地理志。
钟嵘,字仲伟,南朝梁代文学批评家,著有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诗品》。
4.唐代作家作品
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唐代文学家,有抒情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五律);名文《滕王阁序》。著有《王子安集》。
杨炯,初唐四杰之首,名作有《从军行》。
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长安古意》。
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在狱咏蝉》,另有著名的《讨武檄》,作品
集为《临海集》。
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诗人。所作《回乡偶书》(七绝),为传
诵名篇。
王之焕,字季陵,唐代诗人。他的《凉州词》、《登鹳鹊楼》是唐代绝句珍品。
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过故人庄》(五律)描绘了绿水青山的田园风光
和“把酒话桑麻”的农家情趣,体现了诗人与村民的真切感情。《春晓》(五绝
)写春晓之景及早春之情,成为流传千古的好诗。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擅长七绝,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
调高昂,《从军行》七首、《芙蓉楼送辛渐》和《出塞》两首都很有名。
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名篇有《鸟鸣
涧》(五绝)、《送元二使安西》(七绝)、《观猎》(五律)。“味摩诘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赞王维之语。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官至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
不为权贵所容,使他对腐败社会加深了认识,写下了抨击帝王权贵荒淫奢侈和控
诉现实政治黑暗的诗篇。五绝《静夜思》、《秋浦歌》、七绝《望天门山》,五
律《送友人》,七古《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著有《李太白全集》。
高适,字达夫,唐代边塞诗人,诗作对当时的边境形势、士兵疾苦均有反映,代
表作《燕歌行》、《别董大》(七绝)。
崔颢,唐代诗人,开元进士,官至司勋员外郎。所作边塞诗慷慨豪迈。《黄鹤楼
》(七律)甚得李白推崇。
杜甫,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巩县
(河南),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曾漫游各地,寓居长安十年,“安史之乱”被俘
,逃出后任左拾遗,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
任剑南节度参军,尚书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
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
字》、组诗“三吏”、“三别”。
岑参,唐代边塞诗人,嘉州人,官至嘉州刺史。从军多年,对边塞生活体验深刻
,有《岑嘉州诗集》。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七古)。
张志和,字子同,唐代诗人,多写隐居闲适生活,著有《玄真子》,代表作《渔
歌子》(词)。
韩愈,字退之,河阳(河南)人,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
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唐代散文家、诗人,与
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
集》。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陋室铭》选自《
全唐文》。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
上见赠》,深寓哲理,脍炙人口。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下(陕西)人,唐
代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是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讽谕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琵琶行》(并序)。还有《卖炭翁》(七古)、《钱塘湖春行》(七律)
。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贬为永州
司马,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论说文《天说》、《封建论》,传记文《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
捕蛇者说》,寓言散文《三戒》,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之一,著有《柳河东集
》。
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晚年居住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善用绝
句形式讽咏时事,如《赤壁》、《过华清宫绝句》三首。著有《樊川文集》。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代
表作有《无题》、《隋宫》、《贾生》、《夜雨寄北》等。
5.宋代作家作品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因排第七,世称柳七,又曾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
屯田。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著有《乐章集》。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溢号文正。名词《渔家傲》反
映了边塞生活。贬为邓州知州时写了名文《岳阳楼记》,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北宋古
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提倡“文”、“道”并重,反对浮靡文风。所
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体载,对后世
诗歌理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山(四川)人,北宋散文家。著有《嘉 集》。《六国
论》选自《嘉集·权书》。《权书》包括十篇文章,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他
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俱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山西)涑(s ù)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史学
家、文学家,官至宰相,当政八月即逝,追封温国公,谥文正。著有《司马文正
公文集》。政治上是保守派,对抗王安石变法。在学术上有不朽贡献,花十九年
时间主编了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它与《史记》一起被誉为
“史学双璧”。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也称
王文公。临川(江西)人。北宋政治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其散文雄健峭拔
,“唐宋八大家”之一。《伤仲永》节选自《王文公文集》。
沈括,字存中,钱塘(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他的《梦溪笔谈》(26
卷)是用笔记文体裁写成的综合性学术专著,是我国第一部科学作品。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官至礼部尚书,追谥文忠。
其文明白畅达,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
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
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女词人,我国第一位女词人。
其词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如梦令》选自《漱玉词》,另有《
李清照集》。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
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诗作《关山月》、
《书愤》、《农家叹》、《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为世传诵,《诉衷
情》、《钗头凤》是很有艺术特色的词,文有《过小孤山大孤山》等。著有《剑
南诗稿》、《渭南文集》。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其词抒写力图
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共为豪放派的代表。著
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江西)人,南宋词人,其词多为写景咏物、
记述客游之作,有《白石道人诗集》。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江西)人,南宋大臣,爱国政治家
。文学家,著有《文山先生全集》。《正气歌》、《指南录》、《酹江月》、《
〈指南录〉后序》皆为后人传诵。
6.元明清作家作品
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北京)人,元代杂剧(戏曲)作家,我国戏剧史上最
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所作杂剧达60 多种,今存14 种,以《窦娥冤
》、《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最为著名,有《关汉卿戏曲集》。《
窦娥冤》是我国戏曲史上典型悲剧之一。
王实甫,大都(北京)人,元代杂剧(戏曲)作家,代表作《西厢记》5 本,21
折,以歌颂反封建的爱情为主题,歌颂张生和莺莺为争取婚姻自由所进行的斗争
,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北京)人,元代戏曲家、散曲家,所作杂剧15 种,代表
作有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
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水浒》即《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
》,是我国古代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为施耐庵学生,曾
共同从事创作。传有17 种通俗演义,代表作《三国演义》,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全书120 回。
于谦,字延益,钱塘(浙江)人,明朝大臣、爱国将领。官至兵部尚书,溢忠肃
,诗人。有《于忠肃集》。《石灰吟》为作者12 岁所作,选自《古代诗歌选》。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江苏)人,明代小说家。四十多岁中贡生
,官仅至县丞,因耻于折腰而罢归,一生贫寒,对黑暗现实不满。晚年著成我国
第一部神话长篇小说《西游记》,既寄托了他济世匡时的愿望,也是积极浪漫主
义的杰作,其艺术性标志着我国浪漫主义文学达到一个新高峰。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昆山(江苏)人,后徒居嘉定(上海),明末散文家
,60 岁中进士,官任南京太仆寺丞。所作散文朴素简洁,善于叙事,有《震川先
生集》。《项脊轩志》选自《震川文集》。
汤显祖,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家,曾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代表作《
牡丹亭》(又称《还魂记》)。剧作多反对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
冯梦龙,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长州(江苏)人,明代文学家,辑有话本集《
喻世明言》(又称《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灌园叟晚逢仙女》出自《醒世恒言》,改编为影片《秋翁遇仙记》。
徐宏(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阴(江苏)人,明代旅行家,地理地质学家
和游记散文作家,著有《徐霞客游记》,该书是日记形式的游记散文,是我国第
一部日记体游记。书中作者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被
称作“古今纪游第一”,《游黄山记》出自本书。(黄山,在安徽省境内,有四
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清代戏曲理论家、剧作家。《芙蕖》节选
自《李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中的“种植部”。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山东)人,清代文学家。
他用数十年的时间写成我国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方苞,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官至礼部右侍郎。为桐城派
创始人。散文多为经说、序跋、书信、应酬之作。
吴敬梓,字敏轩,全椒(安徽)人,清代小说家,所作《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
部长篇讽刺小说,55 回。
曹雪芹,名,字梦阮,号雪芹,祖籍丰润(河北),生于南京,清代小说家,以
十年时间从事《石头记》(即《红楼梦》,又名《金玉缘》)的创作,全书未成
,病而卒,后四十回为高鹗(è)所续,全书120 回,属于章回体小说,是我国古
代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浙江钱塘(杭州)人,清代诗人,散文家、
曾任知县,辞官后于江宁(南京)小仓山下修筑随园定居,自号仓山居士。《祭
妹文》选自他的《小仓山房文集》,还著有《随园诗话》。
姚鼐,字姬传,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清代散文家。安徽桐城人,是继方
苞、刘大木魁之后“桐城派”的集大成者。提出文章须以“考据”、“词章”为
手段阐明儒家的“义理”三者合一的古文理论。《登泰山记》选自《惜抱轩诗文
集》,其中“雪中观日”一段,尤为后世称道。
龚自珍,浙江仁和(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官至礼部主事,后辞职南
归。深于经学、文学和史地学,为“今文学派”主要人物,近代改良运动先驱之
一。己亥年(道光十九年)归途中写了315 首绝句,总题为《己亥杂诗》。表达
对国事的感慨与生平经历的哀乐。
刘鹗,字铁云,笔名(别署)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镇江)人,清末小说家,
通数学、医术、水利等,他的《老残游记》是我国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吴趼(ji ǎn)人,号沃尧,字茧人,后改趼人,广东南海(广州)人,因居佛山
镇,又自称我佛山人,清末(近代)小说家。所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为晚
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意思和赏析
僵卧 ① 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②。
夜阑 ③ 卧听风吹雨,铁马 ④ 冰河入梦来。
[注释]
① 僵(jiāng)卧:挺直躺着。 ② 戍(shù)轮台:守卫边疆(jiāng)。轮台,汉代西域地名,现在新疆轮台县。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 ③ 夜阑(lán):夜深。 ④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 赏析 ]
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①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② 。
夜阑 ③ 卧听风吹雨,铁马④ 冰河入梦来。
[ 注释 ]
① 僵(jiāng)卧:挺直躺着。 ② 戍(shù)轮台:守卫边疆(jiāng)。轮台,汉代西域地名,现在新疆轮台县。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 ③ 夜阑(lán):夜深。 ④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此诗作于宋光宗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时年诗人67岁,闲居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原诗共两首,此处所选的是其中的第二首。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这首诗的大意是:我笔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却并不感到悲哀,还日夜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同陆游的许多爱国诗篇一样,这首诗充满爱国豪情,大气磅礴,风格悲壮。 当诗人在六十七岁高龄,一身病痛,孤独地躺在荒凉的乡村里,他会想起很多往事。人生匆匆近百年,回首过往,感慨颇多,幼年时的理想,青年时的挫折,中年时的抱负,老年时的失意都会像过眼烟云一样在心头闪现。 少年时在家庭中父亲对自己的爱国主义熏陶,和自己“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气,青年时科举考试时因才华过人而导致被权臣除名的挫败,中年时,短暂军旅生活的体验和出任朝廷重臣的踌躇满志,老年时作为主战派,受投降打击排挤独居乡村的凄凉寂寞,都会带着深深的山河破碎家国飘摇的烙印,一齐向心头袭来。 当时,金人南侵,宋朝丢失了大半壁江山,诗人由于主张对金作战而被罢官回乡,僵卧孤村,失意之思,经历之悲,病体之痛,家国之愁,似乎已穿越岁月时空,飘飘悠悠,在身边蔓延。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在悲愁中,诗人笔锋一转,写出了“僵卧孤村不自哀”,这“不自哀”三个字,便把个人之失,一己恩怨,小我之痛,暂且放在一边。是啊,在山河破碎,家国沦落,半壁江山尽陷金人的铁蹄之下面前,个人的得得失失又算得了什么呢?接着一句“尚思为国戍轮台,”一扫低落的情绪,磅礴之气,报国豪情便跃然纸上。 这种磅礴之气报国豪情伴随了陆游的一生,当南宋皇帝偏爱江南,朝中士大夫纷纷在江南的小桥流水中风花雪月、吟诗颂词之时,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北伐,无时无刻不在渴望着祖国的统一,虽屡受投降派的谗毁排挤,始终矢志不移。 如今眼看国局动荡,山河破碎,虽然病痛缠身,但保家卫国的理想不渝,爱国激情始终在胸膛内涌荡,铁马冰河的梦想会在病痛的头脑中出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在风雨洒落的夜晚,做梦都在想着:一身戎装,骑着战马,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对于一个伤病缠身的老人,在将近古稀之年,犹有如此豪迈的梦想,真是可歌可叹。在他的这种豪迈的梦想之下,激荡的该是怎样的激脉与豪情? 这是怎样的一个梦啊,没有和平,只有战场、厮杀、呐喊,他也许曾梦到过李广站在冰河边长啸,也许曾梦到过卫青在最前线厮杀,可能还梦到过霍去病在敌区的纵深处驰骋,这些令匈奴丧胆、在疆场上建功立业的人,是他一生追求的榜样。 在他心中,大丈夫不能像李广、卫青、霍去病一样建功立业,青史留名,若得以快马扬鞭,纵横北国冰河,收复失地,虽不能流芳百世,亦无憾。 是梦,而非梦,这是诗人现实中的理想在梦中的体现。 然而眼睁睁地看着“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纵然有万千豪情,满腹才华,却不能在现实中施展,收复失地的理想不能在现实中立足,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悲哀?是怎样一种让人抑郁不乐的心情? 在荒凉孤村的夜晚,听北风萧萧,淫雨洒落,铁马冰河只能在梦中相见,空有一腔抱负而不能施展,如此以来,家国之愁又多了一层,无法收复旧山河的惆怅又增添了几分,风雨飘摇中的南宋王朝似乎更加岌岌可危。 整首诗,作者的满腹愁绪就这样通过大气的笔触一一展现,现实的理想就这样借助厮杀的梦境去实现,较少卿卿我我,无病呻吟。就连自身的病痛,大自然的凄风苦雨,也在老而不衰的爱国激情中,在铁马冰河的梦想中,变轻变淡,最终成为一种似有若无的陪衬,使得整首诗洋溢着一种豪迈悲壮的风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种豪迈悲壮之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永远给人以鼓励和激励啊。[1] 品析【2】: 这首诗深沉地表达了作者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的精神。 诗的开头两句,意思紧密相联:“僵卧孤村不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为国戌轮台”是对“不自哀”的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前后相应,形成对比。“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孤”字写生活孤独,不仅居处偏僻,而且苦闷,没有知音,“村”写诗人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但接下来“不自哀”三字情绪急转,又体现出一种乐观豪放之气。诗人自己尚且“不自哀”,当然也不需要别人的同情。他需要什么呢?他需要理解,理解他为这个壮志奋斗的一生,理解他的满腔热血、一颗忠心。这两句诗是诗人灵魂和人格最好的说明。山河破粹,国难当头,自由当权者谋之,诗人何必多此一举呢?另外诗人不正是因为“喜论恢复”、热心抗敌才屡屡遭受打击,最后罢官闲居的吗?一个七旬老人仍有“为国戌轮台”的壮志,这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 “夜阑卧听风吹雨”紧接上文。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不能眠就能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欲摇,由国家的风雨欲摇自然会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终于幻化出一幅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 “铁马冰河入梦来”是诗人日月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这也是南宋一代仁人志士的心声。岳飞有“驾马车,踏破贺兰山缺”的诗句;辛弃疾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情……这些不朽的精神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3[ 赏析 ]这是年近七旬的陆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支撑着衰老的身体,躺在冰凉的被子里,写下的一首热血沸腾的爱国主义诗篇。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诗的前两句直接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这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写得形象感人。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形诸梦境。但是诗人一点也“不自哀”,报国杀敌之心却更强烈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因此,“铁马冰河”的梦境,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赞同25| 评论
资治通鉴文言文翻译 (十一月,沛公悉召......维恐沛公不为秦王)
原文是:十一月,沛公悉召诸县父老、豪杰,谓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民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逾之。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民。”民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译文是: 十一月,刘邦将各县的父老和有声望的人全都召集起来,对他们说:“父老们遭受秦朝严刑苛法的苦累已经很久了!我与各路诸侯约定,先入关中的人为王。据此我就应该在关中称王了。如今与父老们约法三章:杀人者处死,伤人者和抢劫者抵罪。除此之外,秦朝的法律统统废除,众官吏和百姓都照旧安定不动。我之所以到这里来,是为了替父老们除害,而不是来欺凌你们的,请你们不必害怕!况且我所以领兵回驻霸上,不过是为了等各路诸侯到来后订立一个约束大家行为的规章罢了。”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巡行各县、乡、城镇,向人们讲明道理。秦地的百姓都欢喜异常,争相拿着牛、羊、酒食来慰问款待刘邦的官兵。刘邦又辞让不肯接受,说道:“仓库中的粮食还很多,并不缺乏,不想让百姓们破费。”百姓们于是更加高兴,唯恐刘邦不在秦地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