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文言文翻译学案

文言文翻译《陈襄》

【原文】:

陈襄,字述古,侯官人也。学者称为古灵先生。是时,学者方溺于雕篆之文,相高以词华。先生独有志于传道,与其同里周希孟者为友,气古行高,以天下之重为己任。闻者始皆笑之,先生不为动,躬行益笃,学者亦稍稍化之,多从之游,虽有诞突恣傲不可率者,不敢失礼于其门。

以进士为浦城簿,县缺令,先生行令事,断狱明决,人莫能干以私。首兴学宫,为诸生讲学,从之者五百余人。部使者安积至其县,先生以十事陈之,安是之,皆为施行。迁为仙居令,仙居山县,莫知学,先生之兴学宫、课诸生如浦城。有问难者,得乘先生听讼之暇,入问于庭。偶出行部,遇山谷中有小学,辄下车为童子辈讲经。从学者渐多。迁著作佐郎、知河阳县,仙居之民攀车遮道,徒以行,几不得出境。

时富弼帅河阳,一见,厚礼之。先生之兴学宫、课诸生如仙居。或谤之富公日:“是赚子弟辈束修耳!”富公以告,先生日:“自反而缩,何嫌人言!”或劝先生罢讲,答曰:“以谗人,使诸生遂不得闻道,吾耻之。”讲益力。富公久而益奇之,入相,荐为太常博士,召试秘阁校理,寻判祠部。

已而以祠部员外郎知常州,复兴学宫、课诸生如河阳。常州运渠横遏震泽,积水不得北入于江,为吴下民田之害。先生以渠之丈尺,对民田之步亩,分授以浚,深广有制,不月而成,遂削望亭古堰,而震泽积水乃克北流,田患以除。迁司封员外郎,为开封府推官。将行,得公帑杂收无名钱数百万,因以偿积年官逋之未清者。王荆公执政,行新法,先生力言青苗不便。荆公欲出之,而上不许。荆公恶之不已。

——《宋元学案•卷五古灵四先生学案》

【注释】:

①束修:送给教师的报酬。

②震泽:即江苏太湖。

③公帑(tǎng):国库

【译文】:

陈襄,字述古,是福建侯官人。求学的人都称他为古灵先生。当时,求学的人正痴迷于雕饰之文,竞相以词彩华丽为高妙。而先生独立有志于传扬大道,与他的同乡周希孟为友,气质古雅品行高尚,以天下的大计为己任。听到的人开始都嘲笑他,但先生不为所动,越发坚定地亲身践行,求学的人也渐渐被教化,很多人都向他学习,即使一些桀骜不驯放诞无礼不听教导的人,在先生门下也不敢失礼。

因为考中进士而被授为浦城主簿一职,蒲城县没有县令,先生代行县令职事,断案开明果决,人们不能以个人私情相求取。开始兴办学宫,为生员们讲学,追随他学习的生员达五百余人。部使者安积巡视到浦城县,先生以十事向他陈述,安积认为他说的都对,全都为他办理实施。升任仙居县令,仙居是个多山的县,百姓不知学习,先生如在浦城一样兴办学宫,为生员们讲学。学问中有疑难的,能在先生处理公务的间隙,到后院求教。偶尔巡视县内,遇到山谷中有小学,就停下来为童生们讲解经文。追随他学习的人渐渐增多。升任著作佐郎、河阳知县,仙居县之老百姓挤在路上拦着车(舍不得先生离开),(先生)只好下车徒步行走,差点儿不能出境。

当时富弼统率河阳,一见陈襄就厚待他。先生如在仙居一样兴办学宫,为生员们讲学。有人在富公面前诽谤他说:“这是赚取年轻人的学费罢了!”富公把这话告诉陈襄,先生说:“反躬自问,正义在我这边,何必怕人家讲坏话!”有人劝先生停止讲学,回答说:“因为这些小人的话,使得生员们最终不能听闻大道。我深以为耻。”越发尽力讲学。时问一长富公也越发认为他很优异,等到富公拜相后,就举荐陈襄为太常博士,召试秘阁校理,不久任祠部判官。

不久以祠部员外郎的身份担任常州知州,又如在河阳一样兴办学宫,为生员们讲学。常州河运水渠淤塞拥堵太湖,太湖积水不能向北流人到长江,因而成为吴地民田的灾害。先生根据水渠的宽度,对应民田之亩数,分摊交给百姓疏通,渠的深度和宽度都有规定,不到一月就修成,于是挖开望亭的古堤,而太湖的积水就能北流长江,农田水患得以解除。调任司封员外郎,担任开封府推官。将要离任时,在国库中得到杂收的无名钱数百万,于是用来偿还多年来拖欠的官府租税。

王安石执政推行新法,先生极力谏言青苗法不便利。王安石想把先生贬出京城,但皇上不许。荆公深恨不已。

襄摄浦城令,民有失物者,贼曹捕偷儿至,数辈相撑拄,襄语之曰:“某庙钟能辨盗,犯者扪之辄有声,余则否。”乃遣吏先引以行,自率同列诣钟所祭祷,阴涂以墨,而以帷蔽之。命群盗往扪,少焉呼出,独一人手无所污,扣之,乃为盗者;盖畏钟有声,故不敢触,遂服罪。

译文:

陈襄为浦城令时,有百姓报案失窃财物,捕役抓到好几名偷儿,偷儿们互相指称对方才是窃案的真凶。陈襄对他们说:“有座庙钟能分辨盗贼,若是真正的小偷触摸钟,钟就会发出声响;若不是小偷,钟就不会发出任何声音。”于是派吏卒押着偷儿们先行,自己却率领官府中其他官员到庙中祭祷,暗中在钟上涂满墨汁,再用幕帘遮住,这时才命偷儿们一一上前摸钟。等众人绕钟一圈后,只有一人手上没有墨汁,审问后果然是真正的小偷。原来那名偷儿害怕钟会发声,所以不敢摸,(偷儿)于是认罪。

诣:前往;去;到。

阴:暗中,暗地里。

陈襄为浦城令时,有百姓报案失窃财物,捕役抓到好几名偷儿,偷儿们互相指称对方才是窃案的真凶。陈襄对他们说:“有座庙钟能分辨盗贼,若是真正的小偷触摸钟,钟就会发出声响;若不是小偷,钟就不会发出任何声音。”于是派吏卒押着偷儿们先行,自己却率领官府中其他官员到庙中祭祷,暗中在钟上涂满墨汁,再用幕帘遮住,这时才命偷儿们一一上前摸钟。等众人绕钟一圈后,只有一人手上没有墨汁,审问后果然是真正的小偷。原来那名偷儿害怕钟会发声,所以不敢摸,(偷儿)于是认罪。

文言文翻译:出自《明儒学案》钱绪山

学者的工夫,不能干脆直接,只因为有一个“犹豫”在作怪罢了。一件事情是否符合良知,当事者何尝不明白?只是一时拿不定主意。譬如他自己犹豫着说:“这也许对天理也没什么妨害呢?也许可以与世俗的见解苟同呢?也许可以隐瞒下来,让别人不知道呢?也许可以暂时照老规矩办,以后再想办法改过呢?”就这么一犹豫,就是导致遗憾的开端了。

工夫、良知、理、吝都是心学的术语,这里只根据情况将“虞”释为“犹豫”,“吝”释作“遗憾”,其他术语不作翻译。楼主还可以根据其他的相关资料,对“虞”和“吝”的意思再研究一下,看看该怎么译。其他大体上可能就是这样了。

以下是关于虞、吝作这种解释的证据,仅供参考。

伶俐

爽快;干脆。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二折:“若是我无你箇孩儿伶俐些,那其间方得宁贴。” 明 汤显祖 《紫钗记·剑合钗圆》:“要你两头回避,不如死一头伶俐。” 鲁迅 《三闲集·我和<雨丝>的始终》:“ 谭正璧 先生有一句用我的小说的名目,来批评我的作品的经过的极伶俐而省事的话道:‘ 鲁迅 始于“呐喊”而终于“徬徨”。’”

1.猜度;料想。《书·大禹谟》:“儆戒无虞,罔失法度。”《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晋 陆翽 《邺中记》:“ 冰井台 ……又有窖粟及盐,以备不虞。” 崇彝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当 恭邸 与 英 法 各国议约之际,特偕此公同往,以备不虞。”

1.悔恨;遗憾。《易·系辞上》:“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韩康伯 注:“失得之微者,足以致忧虞而已。”《後汉书·张衡传》:“姑亦奉顺笃厚,守以忠信,得之不休,不获不吝。” 王念孙 《读书杂志·馀编上·後汉书》:“吝,恨也。言得之不喜,不得不恨也。”《三国志·魏志·王昶传》:“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

学者的潜规则,不能够说话发表言论太直截了当说出本质,只是因为一个“虞”字作怪罢了。说话是应该根据良心还是违背良心,哪里会不知道,但是不能够第一时间作出判断。就像XXX说:“这样是不是违背道理?是不是可以苟且如同世俗污秽?是不是可以欺骗别人不知道真相?是不是可以因为一时间想要得到XXXX?”这么一个“虞”字,就是“致吝”的开端源头。

7年级语文绩优学案15课文言文翻译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蛾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读音yù,卖)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读音lí,栋,中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读音biàn,鼓掌)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通‘仿’,效仿)娥之遗声也。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战国列子编。)

文言文翻译 高手进 急

梁书卷九列传三人物王茂

王茂,字休远,是太原祁人。他的祖父王深,是北魏的中郎司马。他的父亲王天生,宋末做过列将,凭借战功做官做到巴西、梓潼二郡太守。王茂才几岁的时候,被祖父王深看出异象感到他的不凡,常常谓对亲戚朋友说:“这是我们家的千里马,光大门楣的必定是这个小儿。”待到他长大后,喜欢读兵书,大约地探究其中的大意,他的性格沉稳低调,不会滥交朋友。身高八尺,白皙好看。齐武帝还是平民时,看到王茂感叹说:“王茂年纪轻轻,就这样相貌堂堂,必定是辅佐君王的宰相一类的人才。” 刘宋升明末年,离家去朝廷做官,历任后军行参军、司空骑兵、太尉中兵参军等职。北魏将领李乌奴进犯汉中,王茂奉诏前去讨伐,魏军退兵后被封为镇南司马,兼临湘令。后又升为越骑校尉。魏军进犯兖州,王茂以宁朔将军长史的身份驰援北部边境,被封为前军将军江夏王司马。后又升为宁朔将军、江夏内史。建武初年,魏军围困司州,王茂率领郢州部队救援。高祖带领部队率先登上贤首山,魏将王肃、刘昶前来交战,王茂跟随高祖前去迎敌。大破王肃、刘昶。魏军败退,王茂回到郢州,被封为辅国长史、襄阳太守。

高祖的军队发动起义时,王茂私下和张弘策(人名!)劝高祖迎来和帝,高祖不同意,他们的对话在《高祖本纪》中有详细记录。高祖派兵出征,常常派王茂作为前锋。军队驻扎在郢城,王茂攻进平加湖,攻破子衿、吴子阳,杀敌数万,胜利捷报汉川。王茂跟从高祖向东而下,又当军锋。部队进驻秣陵,东昏侯遣大将王珍国,陈兵朱雀门, 号称20万,乘船前来挑战。王茂与曹景宗等人合力迎击,大败王珍国。(王茂)使部队追击败军,(败军的)尸体累积竟与船栏一样高,(败军逃亡中)掉到淮河里淹死的也不计其数。(王茂)部队长驱直入到达宣阳门。建康城攻克以后,加封王茂为护军将军,稍后升为侍中、领军将军。盗贼放火烧神虎门,王茂率领部下前往东掖门,被盗贼射伤,王茂跃马前进,盗贼反而退却。王茂以不能遏止奸盗作乱为理由,自己上表请求辞职,皇帝下诏不许并加以优抚,升王茂为镇军将军,封望蔡县公,食邑二千三百户。

江州刺史陈伯之率领军队反叛,王茂出任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江州诸军事、征南将军、江州刺史,皇上给了王茂鼓吹一部,向南讨伐陈伯之。陈伯之投奔北魏。当时九江刚刚遭受战乱之灾,老百姓都想着要种庄稼,王茂就一心搞好农业生产,减轻劳役,老百姓都安定下来了。高祖四年,北魏入侵汉中,茂接受诏令向西讨伐,北魏就班师回去了。高祖六年,升任尚书右仆射。他坚持推辞不当,于是改当侍中、中卫将军,领太子詹事。七年,拜为车骑将军,仍然做太子詹事。八年,以车骑将军领开府仪同三司、丹阳尹,侍中封号如故。当时天下平安无事,高祖正信仗文雅之事,王茂心里很不愉快,陪侍皇上宴席喝醉后,常常在言语脸色上表露出来,高祖常常宽恕不责罚他。高祖十一年,晋升为司空,侍中、尹如故。王茂辞去京尹职务,改当中权将军。

王茂性情宽厚,当官虽然没有什么名声,也还是常常让官吏百姓安定无事。他平时做事方正,就是在一间屋子里也穿戴整齐神情严肃,即使是仆人小妾也看不到他懒惰的神情。他容貌很美好,胡子眉毛像画一样。进出朝堂,常常被大家瞻望。 第二年,出任使持节、散骑常侍、骠骑将军、开府同三司之仪、都督江州诸军事、江州刺史。管了三年事务,死在江州,时年六十岁。高祖非常伤心悼念和惋惜他,拿出了三十万钱三百匹布来为他办丧事。并下诏说:“”

起先,王茂因是有功绩的老臣,高祖赐给了他钟磬这些乐器。王茂在江州,梦见钟磬在格子中,无缘无故地自己掉了下来,心里对此很不舒服。待到醒来后,命人奏乐,钟磬在格子中,果然无故编绳全断,掉在地上。王茂对长史江诠说:“这件乐器,是天子用来惠劳臣子的。乐器已经走到了尽头而毁坏,臣子还能没有忧愁的事情吗!”不久生病,几天就死了。

梁书卷九列传三人物 王茂

王茂,字休远,是太原祁人。他的祖父王深,是北魏的中郎司马。他的父亲王天生,宋末做过列将,凭借战功做官做到巴西、梓潼二郡太守。王茂才几岁的时候,被祖父王深看出异象感到他的不凡,常常谓对亲戚朋友说:“这是我们家的千里马,光大门楣的必定是这个小儿。”待到他长大后,喜欢读兵书,大约地探究其中的大意,他的性格沉稳低调,不会滥交朋友。身高八尺,白皙好看。齐武帝还是平民时,看到王茂感叹说:“王茂年纪轻轻,就这样相貌堂堂,必定是辅佐君王的宰相一类的人才。” 刘宋升明末年,离家去朝廷做官,历任后军行参军、司空骑兵、太尉中兵参军等职。北魏将领李乌奴进犯汉中,王茂奉诏前去讨伐,魏军退兵后被封为镇南司马,兼临湘令。后又升为越骑校尉。魏军进犯兖州,王茂以宁朔将军长史的身份驰援北部边境,被封为前军将军江夏王司马。后又升为宁朔将军、江夏内史。建武初年,魏军围困司州,王茂率领郢州部队救援。高祖带领部队率先登上贤首山,魏将王肃、刘昶前来交战,王茂跟随高祖前去迎敌。大破王肃、刘昶。魏军败退,王茂回到郢州,被封为辅国长史、襄阳太守。

求以下几篇文言文译文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长恨歌/白居易自主赏析 湘夫人/屈原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蜀相/杜甫 书愤/陆游

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 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越中览古/李白 一剪梅/李清照 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登岳阳楼/杜甫 菩萨蛮(其二)/韦庄 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旅夜书怀/杜甫 新城道中(其一)/苏轼

扬州慢/姜夔 长相思/纳兰性德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将进酒/李白 自主赏析 阁夜/杜甫 李凭箜篌引/李贺 虞美人/李煜 苏幕遮/周邦彦

推荐作品 国殇/屈原 燕歌行/高适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菩萨蛮/温庭筠 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睢景臣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散文之都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人有别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 自主赏析 庖丁解牛/《庄子》 项羽之死/司马迁 阿房宫赋/杜牧

推荐作品 西门豹冶邺/褚少孙 大铁椎传/魏禧

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六国论/苏洵 自主赏析 伶官传序/欧阳修 祭十二郎文/韩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

推荐作品 狱中杂记/方苞 陶庵梦忆序/张岱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自主赏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 项脊轩志/归有光

推荐作品 游沙湖/苏轼 苦斋记/刘基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设计总论

语文教案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设计总论

第一部分 单元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形式】 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比较式阅读

【课时安排】 8课时 第一学时 【活动内容】

一、学习“赏析指导”,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内涵。

二、结合注解,疏通《长恨歌》一诗的意思。

【活动过程】

一、导入:“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两千年前汉朝的李延年就高唱着这首歌打动了汉武帝的心,而这首《北方有佳人》也被清人姚际恒叹为“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

二、知作者明背景。完成“学案”上的第四题.

三、赏音乐诵诗歌播放背景音乐,学生诵读诗歌。

四、阅读赏析指导,回答问题(见“学案”)五、结合工具书,自读《长恨歌》,疏通脉络,并做批注。六、作业:围绕作者收集材料,互相提问、交流。

第二学时 【活动内容】

1 诵读《长恨歌》,学习“以意逆志”赏析诗歌的办法。

2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活动过程】

一、导入:“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正说明这两首诗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所以清人赵翼指出,白居易“即无全集,而二诗已自不朽”(《瓯北诗话》。

二、分学习小组活动,再次朗诵诗歌,研究探讨情感线索。

三、品味诗歌语言,找出带有明显情感色彩的景物描写,分析其用法,并进行归类。

四、结合作者情况和写作的背景,分析诗歌的写作主题。

五、作业:

1搜集有关杨李爱情故事的文学作品,在课堂上展示交流。

2改写《长恨歌》,文体不限,互相批阅,互相修改。

第三、四学时

【活动内容】

自主赏析《湘夫人》,分析文中“比兴”手法的作用 ,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理解楚辞中语言独特的“兮”式结构。

【活动过程】

一、知人论事,知作者识作品。

二、整体感知,品读诗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诗歌。

三、诵读体味,熟读诗歌,直到成诵。

四、品味语言,总结楚辞的特点。

五、作业:

1背诵全诗

2试选择一篇浪漫主义的诗歌与《湘夫人》进行比较,并写下自己的体悟。

第五学时 【活动内容】

自主赏析《拟行路难》

【活动过程】

一、诵读感知, 梳理诗歌的情感变化历程。

二、分析诗歌比喻、反问手法的运用。

三、结合鲍照生平及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形势,体会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四、从《拟行路难》看,南北朝时期,知识分子的处境怎样?

五、对比阅读《拟行路难》与李白的《行路难》,从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方面说说《拟行路难》对于唐代诗歌的影响。

第六学时 【活动内容】

自主赏析《蜀相》并研究中国的“诸葛亮”情结

【活动过程】

一、解题,弄明白诗人以“蜀相”为题的用意。

二、探究讨论

1标题为“蜀相”,为什么诗歌却从祠堂入手写起?

2分析诗作从哪些方面写诸葛亮的?结合杜甫身世,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3诸葛亮辅佐刘禅匡济艰危,尽忠蜀国,死而后已是英雄;而诗人虽报国无门,却仍心忧民生,你认为诗人杜甫算不算一位英雄?

4 结合《蜀相》反映的唐代社会现实,思考为什么人们称杜甫为“诗史”?

三、作业:

1 积累有关诸葛亮的诗词。分析中国人对诸葛的推崇。

2将此诗改写成现代诗歌或散文。

第七学时 【活动内容】

自主赏析《书愤》并探究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

【活动过程】

一、诵读感知,完成学案相关的题目。

二、诗歌探究

1结合律诗的特点分析本诗押韵的特点,并指出有什么好处?

2本文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对本诗的诗歌形象与情感进行分析。三、梳理探究1联系陆游生平,体味分析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感。2积累陆游吟咏诸葛亮的诗词,结合作者生平,与杜甫进行比较,寻找二者的异同。

第八学时 【活动内容】 单元活动主题

【活动设计】

活动一: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分析方法,结合本单元的几位诗人的生活背景,用简洁凝练的语言描述出他们各自的写作风格。

活动二:选择本单元推荐的诗歌进行改写,用散文的形式重现诗歌的意境。同学间互相批阅修改,并推荐优秀作品,整理成文稿。活动三、学生分小组举行诗歌朗诵比赛,看谁搜集背诵的和本单元内容相关的诗歌多。

第四讲 文言文翻译 学案设计考点突破文言文翻译3步曲答案

学案3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考点突破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试说明》对于本学案内容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B”;“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C”。

筛选文中的信息.理解并翻译句子是文言文阅读中一种带有综合性的考查手段,是对理解实词含义、虚词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三方面能力的综合检测,也是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手段。“筛选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准确把握文中所写的人、事、情、理、言、时、地等主要信息,从而对试题提供的选项信息进行辨析和判断,或者根据试题要求对有关信息进行提炼表述。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归纳内容考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它要求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论述的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考查时,一般涉及某个论点的依据、某种现象的内在本质、某件事发生的原因及其发展所导致的结果、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等等,故应用性、综合性较强.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文言翻译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答案:文言翻译应遵循信、达、雅的原则。信: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达: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雅: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文从字顺;必须要有语境意识,不能孤立地去翻译这个句子本身。

2.把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⑵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⑶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⑷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译文: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译文:出洞以后,就有人责怪那个要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着他出来,没有能够尽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

译文:教导我待人接物要谨慎,应把推荐贤士当作自己的责任。

译文: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的军队进来,秦朝的地盘就能够全部占领而称王了。

3.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夫 明 六 经 之 指 涉 百 家 之 书 纵 不 能 增 益  德 行 敦 厉 风 俗 犹 为 一 艺 得 以 自 资 父 兄 不 可  常 依 乡 国 不 可 常 保 一 旦 流 离 无 人 庇 荫 当 自  求 诸 身 耳 [2020年浙江卷]

答案: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译文:明晓六经的要旨,广泛涉略百家著作,即使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行,纯朴社会风俗,也能学到一技之长,得以帮助自己。父母兄弟不可长久地依靠,国家也不能永远作为保障。一旦流离失所,无人可以庇护你,就应当求助于自身了。

理解并翻译句子是文言文阅读中一种带有综合性的考查手段,是对理解实词含义、虚词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三方面能力的综合检测,也是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手段。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是:信、达、雅。“信”,就是准确,即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随意改变、增减;“达”,即通顺,要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没有语病;“雅”,即有文采,用词造句考究,文笔优美,能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对中学生而言,主要是要做到“信”和“达”。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

考点1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所谓意译,就是“通其大意”,按原文表达的大体意思来翻译。高考对文言句子翻译的考查一般要求直译,只有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对此也必须明确。 高考中文言文翻译考查的重点内容有:

⑴文言实词。重点是文言文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通假字(含古今字、异体字),也要注意偏义复词、同义复词、数量词的特殊表示。

⑵文言句式。除了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这四种常见文言特殊句式,特别要注意的是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或谓语动词、省略宾语、省略介词的宾语,以及介词的省略)和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数词后置、状语和补语的特殊语序)。

⑶文言虚词。重点掌握《考试大纲》中溜要求的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⑷对古代的专用语、制度习俗等文化常识也应有一些基本的了解。

⑸对言简意丰的句子或使用了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用典等修辞手法的句子采用意译。

【例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

⑵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荆轲刺秦王》)

译文: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来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译文: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

文言文翻译的步骤

⑴找到要译句子在原文的位置,仔细审读要译句子前后的句子,揣摩这段话的大致含意,明确这段话说的方向和范围。

⑵找到句子的特点,即得分点,抓住重点翻译句子。

⑶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句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⑵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⑶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⑷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黄土,向下喝到黄泉,是由于用心专一的缘故。

译文: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译文:现在两虎相斗,势必有一个要伤亡。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先顾国家的安危,而后考虑个人的恩怨啊。

译文:对于这种情况,我有感慨了。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心得,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非常深入而且广泛。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完整与否。加强诵读,增强语感,对断句标点有很大的帮助。

考点2 文言文断句

【例2】用“/”给下面一段文字断句。

无 恒 产 而 有 恒 心 者 惟 士 为 能 若 民 则 无 恒 产 因  无 恒 心 苟 无 恒 心 放 辟 邪 侈 无 不 为 已 及 陷 于 罪 然  后 从 而 刑 之 是 罔 民 也 焉 有 仁 人 在 位 罔 民 而 可 为 也?

答案: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解析:断句时要根据上下文意思,同时注意“也”等关键词语的提示作用。

译文:没有固定的产业,却有稳定不变的思想,只有士人能做到。至于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随之就没有稳定不变的思想。如果没有稳定不变的思想,就会胡作非为,坏事没有不干的了。等到犯了罪,然后就用刑法处置他们,这就像是安下罗网坑害百姓。哪有仁人做了君主可以用这种方法治理的呢?

文言断句4技巧

⑴借助名词、代词的位置。名词常作主语和宾语。

⑵看虚词。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代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如“其、尔、若、夫、且夫、盖、然则、是故、然而、犹且、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之、也、矣、欤、焉、哉、乎”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⑶找顶真和排偶。顶真使句子前后相承,语势连贯。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⑷明对话与引文。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2.给下面一段文字加标点。

诸 人 徒 见 操 书 言 水 步 八 十 万 而 各 恐 慑 不 复 料 其 虚 实 便 开 此 议 甚 无 谓 也 今 以 实 校 之 彼 所 将 中 国 人 不 过 十 五 六 万 且 已 久 疲 所 得 表 众 亦 极 七 八 万 耳 尚 怀 狐 疑 夫 以 疲 病 之 卒 御 狐 疑 之 众 众 数 虽 多 甚 未 足 畏 瑜 得 精 兵 五 万 自 足 制 之 愿 将 军 勿 虑

答案: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瑜得精

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

解析:断句时要根据上下文意思,同时注意“也”“耳”“夫”等关键词语的提示作用。

“筛选文中的信息”要求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这些“信息”在文中具体表现为某些特定含义的文言词语和句子.

文言文翻译学案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