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 翻译
我私下听说,有德行的人处世立身,不应自我宽容而对别人却苛求责备,从而反对别人的政治主张。如今阁下对于我,可不是这样,愿为阁下陈述之。
阁下是我的父辈,神宗末年,跟家父一起在朝廷任职,想处得颇为融洽。而后虽然始终想为阁下效劳而不能,阁下自己应当追忆其中的原委,不必我再赘述。家父被削职归里时,我还年少,每次侍奉左右,家父没有不忆念阁下的才华,而整日嗟叹惋惜不已。到我年纪稍大一些,开始懂得读书上进,便前往金陵寻朋访友。临上路时,家父为我送行并叮嘱说:“金陵有位御史名叫成勇,虽然对我来说是后辈,但我内心却很器重他。你到金陵后,应当以他为师。还有一位老朋友方孔炤,你应当带上名片去拜访他于床前。”谈话中未提及阁下。待我到了金陵,成勇公已因得罪朝廷而离开了,仅见到方公,而他的儿子方以智,是我的故交,因此朝夕相处,过往密切。阁下和方公都是我的父辈,理应前往拜谒,然而我却不敢,阁下应当自己追忆其中的原因,不必我多言。如今阁下却责备我与方公情深意厚,而对阁下疏远。噫,也太过份了!
有一天,忽然有位王将军来拜访,态度十分谦恭。以后每次来到,总要邀我写诗,得到之后,总显得那样高兴,然后为我买酒和邀请歌妓演奏,并呼来游船,带上登山的鞋,一起游山玩水。态度极其恳切,连续多天而无倦色。起初我不了解他的目的,后来因生疑而追问王将军。于是,王将军屏退左右告诉我说:“这都是因为阮大铖希望与你结交的缘故。阮大铖近来正受到诸位的辱骂,希望你再和好友陈定生君、吴次尾君说情,幸能略加洗刷。”我严肃地辞谢他说:“阮大铖身居高位,又不缺少贵宾佳客,足以供自己玩乐,哪里需要用上这二、三位书生呢?如果我把你们的要求说给陈定生、吴次尾听,一定会再次被他们两位所拒绝。假若我私下独自和阮大铖交游,只怕对阮大铖又毫无益处。八天来承蒙尽心款待,可谓情深意厚,然而却不得不一刀两断。”这一切我平心思量,自以为并无过份之处,而阁下却一直感到怨怒不已,那我的确无法逃避其罪责了!
昨天夜里刚刚睡下,杨文骢县令敲门进来对我说:“左良玉的部队将要到来,都城里人们惶惶不安,阮大铖在清议堂扬言说,你跟他是老交情,而且和他内外相接应。你为何不赶快离开!”我才晓得阁下不单怨怒而已,而且怀恨在心,欲使我灭族而后快。我和左良玉固然是老相识,但已遵照熊尚书的教诲,写信制止他东下,可他的心事尚不得而知。倘使他冒犯朝廷,那就是贼;如果我的确在内接应,也同样是贼。有志节操守的人都略知礼义,何至于心甘情愿作贼!万一有这样的人,必定是那些日暮途穷、倒行逆施,犹如往昔魏忠贤的干儿义孙之流,无计可施,或许出此下策,而我岂是这种人?为何阁下给我罗织如此深重的罪名!
我私下感到奇怪的是,阁下常常表示希望结交天下名士,却反复无常坐失机会,以至于嫁祸于人使之灭族,这是很违背初衷的。倘使一旦回忆天下名士之所以远离阁下的缘故,未必不感到后悔,感到后悔则未必不改。果真感到后悔而加以改正,只要静待数年,阁下的心事未必不会显露出来。心事果真显露之后,天下名士未必不会接踵而来。我果真见到天下名士接踵投靠到阁下的门下来,也一定尾随在后,陪礼谢罪,恐怕还不为晚。阁下何至于筹划出如此阴险毒辣的下策!
由于遭受战乱,我如今已无家可归。如乘上小舟浪迹江湖,安置一己之身并不难。只痛惜阁下已萌生忌恨之心,要是长久隐居民间则已,万一又得志上台,必将杀尽天下之名士,来报复你以往的积怨,那末这就使天下名士终于不再投奔阁下之门。而后代操笔著书以评论阁下的人,也不可能象我这样写得文词谦恭而意思委婉了。我暂且离开这里,可以什么也不说,然而只恐阁下不能明察原委,以为我对长者态度傲慢,所以才敢于向阁下坦露自己的恳切之情,言不尽意
文言文谢安索解的原文与翻译,3分钟后要!谢谢!
谢安年少时,请阮光禄道白马论,为论以示谢。于时谢不即解阮语,重相咨尽。阮乃叹曰:“ 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可得!”
译:谢安年少的时候,向阮光禄(裕)请教《白马论》,阮裕将自己写的文章给他看。当时谢安不能一下子理解阮的话,就一再追问。阮裕于是感叹道:“不仅能谈《白马论》的人难得,就是要求了解《白马论》的人也难得。”
《谢安索解》 文言文翻译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原文及译文(24)
24谢安年少时,请阮光禄道白马论,为论以示谢。于时谢不即解阮语,重相咨尽。阮乃叹曰:“非但能言人不可得,正索解人亦不可得!”
【注释】
阮光禄:即阮裕,字思旷,曾做金紫光禄大夫。阮裕很擅长论证疑难的问题。
白马论:战同时公孙龙著《白马论》,提出了白马非马这一著名命题;公孙龙,是先秦时期名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他的《白马论》中从内涵和外延上,论证了“白马”与“马”在所指的内容和范围上的同一与差异,同时还揭示了种名与属名不能等同或混淆的正名思想。
示:给……看。
于是:古今同形异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是“在当时”。
重相咨尽:一再询问而求尽晓其义。
非但:不仅。
正:就是。
索解人:求索解释的人。
【译文】谢安年轻时候,请光禄大夫阮裕讲解《白马论》,阮裕写了一篇论说文给谢安看。在当时谢安不能马上理解阮裕的话,就一再询问以求全都理解。阮裕于是赞叹道:“不但能够把《白马论》解释明白的人难得,就是力求透彻了解的入也难得!”
文言文——阮裕焚车(翻译)
阮裕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译文:阮裕在剡县做官,曾经有一辆非常好的车子。趟若有人向他借用,阮裕没有不借的。有一次有人因葬母亲而需要用车,但想到阮裕的车太好了,而不敢开口问阮裕借车。后来,阮裕终于知道了这件事,感叹说:"我虽然有车,但太好了使人不敢来借车,要车又有什么意义呢?"叹罢,即把那辆车烧毁掉了。
阮裕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译文:阮裕在剡县做官,曾经有一辆非常好的车子。趟若有人向他借用,阮裕没有不借的。有一次有人因葬母亲而需要用车,但想到阮裕的车太好了,而不敢开口问阮裕借车。后来,阮裕终于知道了这件事,感叹说:"我虽然有车,但太好了使人不敢来借车,要车又有什么意义呢?"叹罢,即把那辆车烧毁掉了。
阮裕在剡县的时候,曾有一辆非常好的车子。只要有人想借用软玉的车子,他都会借由艺人要为母亲送账儿,需要用车,心里想要借车,却不敢对阮裕说。阮裕听说了这件事,叹息说我有车,却让人不敢来借要车还有什么用呢?于是阮裕把那个,两车烧毁了。
翻译!!阮光禄在剡,曾.....
一、译文
光禄大夫阮裕在剡县的时候,曾经有过一辆很好的车,不管谁向他借车,没有不借的。有个人要葬母亲,心想借车,可是不敢开口。阮裕后来听说这件事,叹息说:“我有车,可是让别人不敢借,还要车子做什么呢!”就把车子烧了。
二、原文
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三、出处
《世说新语》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1、《世说新语》的编纂成书固然与刘宋家族对魏晋风流的喜好和社会各层人士对魏晋风流的追慕有关,然而刘义庆之所以对魏晋士人情有独钟化大气力与其门客共襄盛举还有他个人身世的内在原因。
2、司马光曾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纪传体史。初成《通志》8卷,起战国至秦二世,表进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视。治平三年(1066),诏置书局于崇文院,继续编纂。宋神宗即位,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并序以奖之。元丰七年(1084)书成。
二、作品赏析
东晋宰相谢安在得知自己的部队在淝水之战中大获全胜后,虽然内心十分激动,表面上却不露声色,镇定自若,那种处事不惊、遇喜不露的风度,深为时人钦服。
三、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字公实,后改君实,原号迂夫,后改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阮裕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