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陈有年传文言文翻译

把下段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

顾宪成, 字叔时, 江苏无锡人。万历四年( 1576 ) 在乡试中取得第一。八年中进士, 授职户部主事。大学士张居正生病了, 朝臣群起为他祈祷, 顾宪成不干。同僚代他签名, 他拿笔去掉。张居正死后, 他改任吏部主事。请假回乡三年, 补为验封主事。

万历十五年( 1587 ) 考核京城朝官, 都御史辛自修掌管考核事宜。工部尚书何起鸣在纠正过失中, 辛自修因不对执政大臣之意获罪。给事中陈与郊秉承旨意弹劾何起鸣、辛自修, 实际上是攻击辛自修而庇护何起鸣。于是二人都被罢官, 并责备了检举何起鸣的四位御史。顾宪成为他们抱不平, 上疏申辩,词语中有触怒当权者的地方, 被圣旨责备, 贬为桂阳州判官。慢慢提为处州推官。母亲死后辞官, 服完丧后, 补为泉州推官。公正、廉洁被推为第一。提升为吏部考功主事, 任员外郎。恰好有诏书将三位皇子一起封为藩王。

顾宪成携同官上疏说:“皇上因为祖训立嫡长子的条例,想暂时令三位皇子一同封为藩王, 以等待有嫡长子就立嫡长子, 没有嫡长子立长子。我等三思, ‘待’ 之一字, 大不可。太子是天下的根本。预定太子是为了巩固根本。所以有嫡长子就应立嫡长子, 没有嫡长子就当立长子, 就现在情况而论, 等到将来就不对了。我朝建立储君的法律, 东宫不一定等待嫡长子,大儿子不一起封王。朝廷大臣已说得很明白了, 皇上一概不管, 难道皇上的创见能加于诸位圣人之上吗? 拥有天下的称天子, 天子的长子称太子, 天子与天相系, 君王与天为一体, 太子与父亲相系, 父子为一体。太子继承皇位, 是天经地义的事, 不能将其封爵。现在想同时分封三王, 长子之封与什么相系? 没有什么相系, 则难在名称上, 有所相系, 则难在其实。

“ 皇上说是权宜之计。权宜之计,是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实行的。长子为太子, 诸子为藩王, 顺理成章, 合情合理, 有什么不得已的呢? 皇上以祖训为法, 子孙以皇上为法。皇上不难创造祖训所没有的, 后世难道对承袭什么有难处吗? 从此以后, 幸好有嫡长子的还可以, 若没有, 就没有东宫了。如果都像皇上这么英明那也是有幸, 若没有, 凡是皇子都是太子。这不等于开启了万世的祸患吗? 皇后与皇上共同继承宗庙,期望宗庙有合适的人。皇上的长子诸子, 就是皇后的长子诸子。恭妃、皇贵妃不得据为私有, 统统受尊重。难道一定要像辅臣王锡爵的请求, 必须拜皇后为母亲, 而后才能称儿子吗?

“况且开始奉圣旨说, 稍待二、三年后而已, 不久改为二十年, 又改在二十一年, 然而还是可以等待的。今天说‘待嫡’, 不知道等到何年何月。刚刚发布命令又忽然改变, 意见屡屡变化而期限更加缓慢。自从一同封王的命令下了之后, 叩问皇上分封一事的不可胜数,以至里巷的小老百姓也聚族偷偷地议论, 是什么造成这样的呢? 人心自有公道, 可皇上还在责备辅臣担当这件事。

王锡爵早晚赶着等待召见, 于是力排众议顺从皇上的旨意, 难道这就是所谓担当, 一定要以诚感悟、接纳皇上到没有过失的地方, 才是真的担当。不这样,皇上都不能把天下怎么样, 更何况王锡爵呢?

“皇上圣明, 不是小人所能比。而不能谅解的, 见到影子就疑心形体, 听到响声就疑心声音, 即使是我们也有不能替皇上明白的。皇上盛德大业, 可与三皇五帝相比。可来这样意外的纷纷议论, 不可惜吗? 恳求皇上命令皇长子早早成为太子, 皇三子、皇五子各就王位。父父子子, 君君臣臣, 兄兄弟弟。宗庙的长久、国家的安宁, 都在这儿。”顾宪成又送书给王锡爵, 反复论辩, 后来一同分封的议论遂停止了。

万历二十一年(1593) , 京官考察。吏部尚书孙钅龙、考功郎中赵南星将与执政有私交的人全部黜出, 实际上是顾宪成左右的。等到赵南星被斥退, 顾宪成上奏请求一同罢官, 没有得到回报。不久升为文选郎中。他推举的人与执政的都有抵触。先前, 吏部缺尚书, 王锡爵想用罗万化, 顾宪成认为不可以, 于是就用了陈有年。后来廷臣推举阁臣, 又没有罗万化。王锡爵等很愤怒, 罗万化获得推举, 正好皇帝同意罢官后才停止。到这时, 王锡爵将辞去政务, 朝廷大臣推举替代他的人。顾宪成推举前大学士王家屏, 违背了皇上的旨意, 被削籍遣送回家。事情在陈有年传中。

顾宪成既然被除名, 名声更加高,朝廷内外推荐他的上疏超过上百份, 皇上都不回答。到万历三十六年( 1608 ) ,才起用为南京光禄少卿, 顾宪成尽力辞谢不就位。万历四十年死于家乡。天启初年, 赠为太常卿。魏忠贤把持朝政,其党人石三畏又弹劾他, 遂被夺去赠号。崇祯初年, 赠吏部右侍郎, 谥号端文。

顾宪成聪明过人, 幼年就有志于圣学。既然被削籍在家, 更加深入研究,力主排斥王守仁“ 无善无恶心之体” 的学说。无锡旧有东林学院, 是宋代杨时讲道的地方, 顾宪成与其弟顾允成倡导修复它, 常州知府欧阳东凤与无锡知县林宰为之营建。落成后, 顾宪成带领志同道合的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辈在其中讲学, 学者称他为泾阳先生。当时, 士大夫的抱负为世不容, 于是退隐山林, 闻风响应, 以致学舍容纳不下。顾宪成曾经说: “在朝廷做官, 志向并不在皇上, 在边地做官, 志向不在民生, 居于水边林下, 志向不在世道, 君子是不这样做的。” 所以他在讲学之余, 往往议论朝政, 品评人物。朝廷之士仰慕他的风范, 多和他遥相呼应。由此东林名声大噪, 而忌恨的人也多。

顾宪成,字叔时, 江苏无锡人。万历四年( 1576 ) 在乡试中取得第一。八年中进士, 授职户部主事。大学士张居正生病了, 朝臣群起为他祈祷, 顾宪成不干。同僚代他签名, 他拿笔去掉。张居正死后, 他改任吏部主事。请假回乡三年, 补为验封主事。万历十五年( 1587 ) 考核京城朝官, 都御史辛自修掌管考核事宜。工部尚书何起鸣在纠正过失中, 辛自修因不对执政大臣之意获罪。给事中陈与郊秉承旨意弹劾何起鸣、辛自修, 实际上是攻击辛自修而庇护何起鸣。于是二人都被罢官, 并责备了检举何起鸣的四位御史。顾宪成为他们抱不平, 上疏申辩,词语中有触怒当权者的地方, 被圣旨责备, 贬为桂阳州判官。慢慢提为处州推官。母亲死后辞官, 服完丧后, 补为泉州推官。公正、廉洁被推为第一。提升为吏部考功主事, 任员外郎。恰好有诏书将三位皇子一起封为藩王。顾宪成携同官上疏说:“皇上因为祖训立嫡长子的条例,想暂时令三位皇子一同封为藩王, 以等待有嫡长子就立嫡长子, 没有嫡长子立长子。我等三思, ‘待’ 之一字, 大不可。太子是天下的根本。预定太子是为了巩固根本。所以有嫡长子就应立嫡长子, 没有嫡长子就当立长子, 就现在情况而论, 等到将来就不对了。我朝建立储君的法律, 东宫不一定等待嫡长子,大儿子不一起封王。朝廷大臣已说得很明白了, 皇上一概不管, 难道皇上的创见能加于诸位圣人之上吗? 拥有天下的称天子, 天子的长子称太子, 天子与天相系, 君王与天为一体, 太子与父亲相系, 父子为一体。太子继承皇位, 是天经地义的事, 不能将其封爵。现在想同时分封三王, 长子之封与什么相系? 没有什么相系, 则难在名称上, 有所相系, 则难在其实。“ 皇上说是权宜之计。权宜之计,是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实行的。长子为太子, 诸子为藩王, 顺理成章, 合情合理, 有什么不得已的呢? 皇上以祖训为法, 子孙以皇上为法。皇上不难创造祖训所没有的, 后世难道对承袭什么有难处吗? 从此以后, 幸好有嫡长子的还可以, 若没有, 就没有东宫了。如果都像皇上这么英明那也是有幸, 若没有, 凡是皇子都是太子。这不等于开启了万世的祸患吗? 皇后与皇上共同继承宗庙,期望宗庙有合适的人。皇上的长子诸子, 就是皇后的长子诸子。恭妃、皇贵妃不得据为私有, 统统受尊重。难道一定要像辅臣王锡爵的请求, 必须拜皇后为母亲, 而后才能称儿子吗?“况且开始奉圣旨说, 稍待二、三年后而已, 不久改为二十年, 又改在二十一年, 然而还是可以等待的。今天说‘待嫡’, 不知道等到何年何月。刚刚发布命令又忽然改变, 意见屡屡变化而期限更加缓慢。自从一同封王的命令下了之后, 叩问皇上分封一事的不可胜数,以至里巷的小老百姓也聚族偷偷地议论, 是什么造成这样的呢? 人心自有公道, 可皇上还在责备辅臣担当这件事。王锡爵早晚赶着等待召见, 于是力排众议顺从皇上的旨意, 难道这就是所谓担当, 一定要以诚感悟、接纳皇上到没有过失的地方, 才是真的担当。不这样,皇上都不能把天下怎么样, 更何况王锡爵呢?“皇上圣明, 不是小人所能比。而不能谅解的, 见到影子就疑心形体, 听到响声就疑心声音, 即使是我们也有不能替皇上明白的。皇上盛德大业, 可与三皇五帝相比。可来这样意外的纷纷议论, 不可惜吗? 恳求皇上命令皇长子早早成为太子, 皇三子、皇五子各就王位。父父子子, 君君臣臣, 兄兄弟弟。宗庙的长久、国家的安宁, 都在这儿。”顾宪成又送书给王锡爵, 反复论辩, 后来一同分封的议论遂停止了。万历二十一年(1593) , 京官考察。吏部尚书孙钅龙、考功郎中赵南星将与执政有私交的人全部黜出, 实际上是顾宪成左右的。等到赵南星被斥退, 顾宪成上奏请求一同罢官, 没有得到回报。不久升为文选郎中。他推举的人与执政的都有抵触。先前, 吏部缺尚书, 王锡爵想用罗万化, 顾宪成认为不可以, 于是就用了陈有年。后来廷臣推举阁臣, 又没有罗万化。王锡爵等很愤怒, 罗万化获得推举, 正好皇帝同意罢官后才停止。到这时, 王锡爵将辞去政务, 朝廷大臣推举替代他的人。顾宪成推举前大学士王家屏, 违背了皇上的旨意, 被削籍遣送回家。事情在陈有年传中。顾宪成既然被除名, 名声更加高,朝廷内外推荐他的上疏超过上百份, 皇上都不回答。到万历三十六年( 1608 ) ,才起用为南京光禄少卿, 顾宪成尽力辞谢不就位。万历四十年死于家乡。天启初年, 赠为太常卿。魏忠贤把持朝政,其党人石三畏又弹劾他, 遂被夺去赠号。崇祯初年, 赠吏部右侍郎, 谥号端文。顾宪成聪明过人, 幼年就有志于圣学。既然被削籍在家, 更加深入研究,力主排斥王守仁“ 无善无恶心之体” 的学说。无锡旧有东林学院, 是宋代杨时讲道的地方, 顾宪成与其弟顾允成倡导修复它, 常州知府欧阳东凤与无锡知县林宰为之营建。落成后, 顾宪成带领志同道合的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辈在其中讲学, 学者称他为泾阳先生。当时, 士大夫的抱负为世不容, 于是退隐山林, 闻风响应, 以致学舍容纳不下。顾宪成曾经说: “在朝廷做官, 志向并不在皇上, 在边地做官, 志向不在民生, 居于水边林下, 志向不在世道, 君子是不这样做的。” 所以他在讲学之余, 往往议论朝政, 品评人物。朝廷之士仰慕他的风范, 多和他遥相呼应。由此东林名声大噪, 而忌恨的人也多。等到淮南巡抚李三才被弹劾, 顾宪成送信给叶向高、孙丕扬为他恢复名誉。御史吴亮将它刻在邸抄中, 攻击李三才的人大哗。而那时于玉立、黄正宾等人依附其间, 颇有轻浮好事的名声。徐兆魁之徒于是以此为攻击东林党的口实, 徐兆魁在奏疏上攻击顾宪成, 肆意诋毁。声称浒墅有条小河, 东林党占用其税收作为书院的费用。关使到, 东林就以文书招请, 假使关使没有应邀前往, 也必定给予丰厚的报酬; 讲学所至, 仆人随从如云, 县令令馆舍予以供应, 没有二百金办不到; 聚会时必定谈论时事, 郡邑做事偶然与他们意见不同, 必令郡邑改正; 受了黄正宾贿赂。他的话没有一句得到证实。光禄丞吴炯上奏为顾宪成一一辩白, 因而说: “ 顾宪成送信救李三才, 是有些出格, 我尝责怪他, 顾宪成也后悔。现在顾宪成被诬告, 天下将因此作为讲学的惩戒, 闭口不谈孔、孟之道, 国家正气从此而耗减, 不是小事情啊!” 奏疏上后, 皇上不予回答。嗣后攻击顾宪成的人没有断绝, 等到他死后, 还有人攻击。凡是救李三才的, 争论辛亥京官考察的, 护卫太子的, 揭发韩敬科场舞弊的, 请勘查熊廷弼的, 为张差梃击而抗旨上疏的,最后争论移宫案、红丸案的, 违背魏忠贤的人, 都被指为东林党人, 没有一天不遭到抨击。凭借魏忠贤的邪恶势力,将他们一网打尽。杀的杀, 禁的禁, 贤明之士再也见不到了。崇祯登基后, 渐渐有所任用。但朋党势力已经形成, 无耻小人势力大张, 使国家受害, 明代灭亡后才停止。

是不是高考题目?

顾宪成, 字叔时, 江苏无锡人。万历四年( 1576 ) 在乡试中取得第一。八年中进士, 授职户部主事。大学士张居正生病了, 朝臣群起为他祈祷, 顾宪成不干。同僚代他签名, 他拿笔去掉。张居正死后, 他改任吏部主事。请假回乡三年, 补为验封主事。

顾宪成聪明过人, 幼年就有志于圣学。既然被削籍在家, 更加深入研究,力主排斥王守仁“ 无善无恶心之体” 的学说。无锡旧有东林学院, 是宋代杨时讲道的地方, 顾宪成与其弟顾允成倡导修复它, 常州知府欧阳东凤与无锡知县林宰为之营建。落成后, 顾宪成带领志同道合的高攀龙、钱一本、薛敷教、史孟麟、于孔兼辈在其中讲学, 学者称他为泾阳先生。当时, 士大夫的抱负为世不容, 于是退隐山林, 闻风响应, 以致学舍容纳不下。顾宪成曾经说: “在朝廷做官, 志向并不在皇上, 在边地做官, 志向不在民生, 居于水边林下, 志向不在世道, 君子是不这样做的。” 所以他在讲学之余, 往往议论朝政, 品评人物。朝廷之士仰慕他的风范, 多和他遥相呼应。由此东林名声大噪, 而忌恨的人也多。

陈有年传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