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陶侃惜谷》的翻译
陶侃惜谷《晋书》
【原文】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译文】
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编辑词条陶侃惜谷
【原文】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译文】
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注释】
1、尝:曾经
2、聊:随便
3、贼:毁坏
4、田:种田
5、鞭:鞭打
6、持:拿
【哲理】
这个故事体现了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的特点。
作者介绍:陶侃(259—334.7.30),字士行,溪族,原籍东晋鄱阳郡(今江西波阳县东北)人,后迁居庐江郡寻阳县(今江西九江),东晋著名的军事家。
原文】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译文】
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陶侃惜谷《晋书》
【原文】
陶侃尝游见持未熟稻侃问:用何云:行道所见聊取耳侃怒曰:汝既田戏贼稻执鞭百姓勤于农植家给足
【译文】
陶侃曾经郊外游览看拿着未熟稻穗陶侃问:拿些东西干说:走路我看见随便拔罢陶侃怒说:既种田竟糟蹋家稻抓起抽顿鞭陶侃护庄稼执严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宽裕丰衣足食
《陶侃检厉》和《陶侃惜谷》文言文翻译
《陶侃检厉》译文如下:
陶公(侃)办事认真严格,日常工作非常勤勉。做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官收集锯木屑,有多少收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集会,正遇上久雪初晴,厅堂前的台阶下雪之后一片泥泞。于是用锯木屑铺在上面,人来人往,丝毫不受阻碍。凡公家用竹,把锯下的竹头也收集起来,堆积如山。后来桓宣武(温)征伐四川,修造船只时,用来做竹钉。又听说陶公曾经就地征用竹篙,有一个官吏把竹子连根拔出,用根部来代替镶嵌的铁箍。他就让这个官吏连升两级,加以重用。
《陶侃惜谷》译文如下:
陶侃曾经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十分生气地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陶侃(就把那人抓起来)拿鞭子抽他。(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对农副业肯下苦力,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陶侃检厉》全文如下: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陶侃惜谷》全文如下: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陶侃检厉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译文】陶公(侃)办事认真严格,日常工作非常勤勉.做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官收集锯木屑,有多少收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集会,正遇上久雪初晴,厅堂前的台阶下雪之后一片泥泞.于是用锯木屑铺在上面,人来人往,丝毫不受阻碍.凡公家用竹,把锯下的竹头也收集起来,堆积如山.后来桓宣武(温)征伐四川,修造船只时,用来做竹钉.又听说陶公曾经就地征用竹篙,有一个官吏把竹子连根拔出,用根部来代替镶嵌的铁箍.他就让这个官吏连升两级,加以重用.
陶侃惜谷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译文
陶侃曾经外出游历,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我走在路上看见的,随便取来玩玩罢了。”陶侃非常生气地对他说:“你既不努力种田,竟然还为了游戏而破坏农民的庄稼!”于是陶侃就把那人抓起来用鞭子打。这件事广为流传,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文言文《陶侃检厉》阅读答案加翻译
文言文《陶侃检厉》阅读答案加翻译
第一则【2020年·天津市中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4-16题。
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
【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②正会,元旦集会。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4、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咸不解其意 咸: (2)值积雪始晴 值:
15、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译文:
16、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3分)
【参考答案】
14、(1)全,都。(2)遇到,碰上……的时候。(2分)
15、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人)一点也不受妨碍。(2分)
16、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3分)
【参考译文】
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有多少收多少。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上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下雪后还很湿。这时陶公就让人用锯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妨碍。官府用的竹子,陶侃总是命令把锯下的较大的竹块收集起来,堆积得像山一样。后来桓温征伐蜀地,把战船组装起来时,都用这些竹头来做竹钉。
【点评】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第二则: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陶公性检厉①,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⑥,乃超两阶⑦用之。
(节选自《世说新语·政事》)
【注】①陶公性检厉,陶公即陶侃,晋浔阳(今江西九江)人,曾任荆州刺史,封长沙郡公;检厉,方正严肃。②正会,元旦(农历正月初一)集会。正,音zhēnɡ。③听事,官府办公的厅堂。④厚头,厚实的竹根。⑤桓宣武,即桓温。⑥仍当足,于是用竹根来替船篙的铁篙头。仍,因而,于是。⑦阶,指古时官员的级别。
9、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于 是 悉 用 木 屑 覆 之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敕船官悉录锯木屑 录: (2)咸不解此意 咸:
(3)装船,悉以作钉 装:
11、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12、陶公“性检厉,勤于事”在文中是通过哪几件事来体现的?
答:
13、陶公的事迹对我们现在有何借鉴意义?
答:
【参考答案】
9、于是/悉用木屑覆之
10、(1)录:收集;收藏;(2)咸,都;(3)装:安装;修造。
11、文章主要内容是写陶公严肃认真,办事勤勉。
12、主要通过三件体现:一是担任荆州刺史时收集木屑后用它铺台阶的事;二是收集竹头后用它做竹钉的事;三是提拔办事勤勉的官员的事。
13、开放题,内容积极,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陶公(侃)办事认真严格,对政事非常勤勉。他做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官收集锯木屑,有多少收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集会,正遇上久雪初晴,厅堂前的台阶下雪之后还很湿。于是用锯木屑铺在上面,人来人往,丝毫不受阻碍。凡公家用竹,(陶侃)都命令把锯下的竹头收集起来,堆积如山。后来桓温征伐四川,修造船只时,都用这些来做竹钉。又听说陶公曾经就地征用竹篙,有一个官吏把竹子连根拔出,用根部来代替镶嵌的铁箍。他就让这个官吏连升两级,加以重用。
陶侃性情俭省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监造船只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不论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到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除雪后还很湿。这时陶公就让人用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妨碍。
官府用的毛竹,陶侃总是命令把截下的根部收集起来,(以至于)堆积得像山一样。后来桓温伐蜀,把战船组装起来的时候,都用这些竹头作钉。
又传说,陶侃曾征调当地竹篙,有一位官员把竹子连根取用,用竹根代替竹篙的铁箍,陶侃就把他提升两级加以重用。
陶侃检厉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译文】陶公(侃)办事认真严格,日常工作非常勤勉.做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官收集锯木屑,有多少收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集会,正遇上久雪初晴,厅堂前的台阶下雪之后一片泥泞.于是用锯木屑铺在上面,人来人往,丝毫不受阻碍.凡公家用竹,把锯下的竹头也收集起来,堆积如山.后来桓宣武(温)征伐四川,修造船只时,用来做竹钉.又听说陶公曾经就地征用竹篙,有一个官吏把竹子连根拔出,用根部来代替镶嵌的铁箍.他就让这个官吏连升两级,加以重用.
陶侃惜谷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译文
陶侃曾经外出游历,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我走在路上看见的,随便取来玩玩罢了。”陶侃非常生气地对他说:“你既不努力种田,竟然还为了游戏而破坏农民的庄稼!”于是陶侃就把那人抓起来用鞭子打。这件事广为流传,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