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病入膏肓的翻译
病入膏肓
bìng rù gāo huāng
〖解释〗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出处〗《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典故〗成公病重,打算去聘请医术高明的人来给自己治病。医生还没到来之前,成公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两个人在自己的肚子里谈话。一个说:“成公这回请的人,医术十分高明。那个医生来了,用药会伤害我们。这回怎么逃哇?”另一个说:“不用怕!我们呆在肓之上,膏之下,那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医生也拿我们没办法。”第二天,医生到了。详细地望闻问切之后,叹道:“这个病,我的医术无能为力。因为病根在肓之上,膏之下,我的药力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医生说罢,面带惭愧之色。
成公听后说:“这是良医呀,所诊之病情,与我昨夜所梦,完全吻合。虽不能治,我也要赠之厚礼而送归。”后人遂用“病入膏肓”来形容病情严重,无药可医的程度。
扁鹊进见蔡桓公,站着(看了)一会儿,说道:“您的皮肤纹理间有点小病,不医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桓侯(对左右的人)说:“医生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拿来炫耀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肌肉里,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不理睬,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肠胃,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还是不理睬。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在进见时)远远看了桓侯一眼,转身就跑。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为什么跑),扁鹊说:“皮肤纹理间的病,用热水焐、用药热敷,可以治好;肌肉里的病,可以用针灸治好;肠胃的病,可以用火剂治好;骨髓里的病,那是司命神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的。桓侯的病现在已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过问了。”过了五天,桓侯浑身剧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逃到秦国去了。桓侯就死了。
完整原文
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所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翻译
成公病重,打算去秦国聘请医术高明的人来给自己治病。医生还没到来之前,成公做了一个梦,梦见疾病变成了两个童子在自己的肚子里谈话。一个说:“成公这回请的人,医术十分高明。那个医生来了,用药会伤害我们。这回怎么逃哇?”另一个说:“我们躲在肓之上,膏之下,那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能拿我怎么办?”第二天,医生到后。说道:“你的病是不能治疗了。因为病根在肓之上,膏之下,我的药力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医生说罢,面带惭愧之色。
成公听后说:“这是良医呀,所诊之病情,与我昨夜所梦,完全吻合。虽不能治,我也要赠之厚礼而送归。”后人遂用“病入膏肓”来形容病情严重,无药可救的程度。
文言文翻译,急急
阴
1.直通河南以南,到达黄河的南边。
2.早上晴空万里晚上(却)阴风怒号,(一日之内的)气候千变万化。
3.寒冷可怕的狂风呼啸而来,洞庭湖上的浪花直冲云霄。
4.因此(,只要)观察细微,就能辩明事理。
5.暗中探明乱党的姓氏名号,一下子(就把他们)捉拿归案。
6.只有汉朝的印章大多用凹入剔除法(把字体不需要的部分铲去)刻制。
右
1.再看那个刻记的周围,到了这里并留下印记的已经是很少了。
2.官拜上大夫,官职比廉颇(还)高。
3.还多为豪门贵族,聚在一起图谋反抗朝廷的事情。
4.精美宽大的战车,挺拔健壮的战马。
5.守卫建设(的时候)提倡文治,对抗战争(的时候要)重视武官。
6.亲近韩国而疏远魏国。
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急求啊!!在线!!!好的加分!!
近日心甚惴惴。今夜于庭坐而纳凉,忽忆日日所过之荷塘,于此望月之晖,其状或别于他者耶?月渐升,垣外垂髫于路之笑语已莫得闻;妻于室抚闰儿,呓而歌眠曲。余悄然披衣,阖门而出。
缘荷塘者,煤屑所成之曲径也。其僻甚;昼亦少客,无论于夜。荷塘周匝多木,郁郁葱葱。路侧者,杨柳及莫名之树也。蔑月晖之夜,其径森森,甚可怖焉。然今夜虽晖淡,亦甚佳耳。
于途唯吾一人,反臂安步。此乾坤若属吾;余亦若超然而达彼世焉。余喜繁嚣,亦喜宁静;喜群居,亦喜独处。若今夜,独处月下,无思无不思,乃觉己为逸人。昼必行之事,必云之语,今皆可毋睬之。此独处之妙也,余暂受此无垠之荷香月色矣。
曲折之荷塘上,荷叶田田而弥目。叶高而出水,亭亭若舞姬之霓裳。层叠之叶间,素华缀之,或袅娜而放,或赧然含苞;若粒粒明珠,亦若碧空之繁星,出浴之佼人。微风所略,携缕缕清香,若远处高楼飘渺之曲。是时叶花亦颤而若闪,霎时传而过荷塘之彼方。叶本比肩而列,宛然若凝碧之波痕。叶下乃潺潺之流,为其所蔽,莫得视其色;然叶益风致矣。
月晖若流水,静而泻于叶花之上。雾薄而青,升于荷塘。叶花若涤于牛乳;复若纱罩之梦。月虽望,天尚有薄云,故莫得朗照;然余以此恰为至善——酣眠固莫可少,小憩亦别有趣焉。月晖隔树而照,高处丛生之灌木,遗参差斑驳之荫,峭楞若鬼;杨柳曲而疏之倩影,复若画于荷叶焉。塘中月色匪匀;然光影怀谐韵,若梵婀玲所奏之名曲。
荷塘周匝,遐迩高低皆树也,而杨柳至众。其重围荷塘;唯径之侧,泄隙数段,若为月光而遗之。树色皆阴阴,乍观若霾雾;然杨柳之丰姿,于霾雾亦得辨也。树梢隐约者,远山也,唯其廓耳。树缝亦泄点滴路灯之辉,颓然若昏昏者之目。于斯至喧者,树上蝉及水中蛙鸣也;然喧属彼,余莫有之。
忽忆采莲之事。采莲者,江南旧俗也,其源甚早,以六朝为至盛;自诗可略知之。采莲者,少女也,其泛小舟,歌艳曲而去。采莲者毋言其众,复有观之者。其为繁嚣之季,亦倜傥之季也。梁元帝《采莲赋》云: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斯时嬉游之景矣。此诚趣焉,惜哉吾曹今已无福消受矣。
乃复忆《西洲曲》之句: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若有采莲者,此之莲花亦可谓“过人头”矣;唯莫见流水之影,否哉。此竟使余念江南矣。——若是而思,猛昂首,不觉已临家门;轻拥门而入,诸声皆无,妻寝已久矣。
忽念采莲之事。采莲,乃江南之旧俗,由来已久,而六朝时为最盛;略知于诗。采莲女荡船吟曲。……梁元帝《采莲赋》言: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嬉游之景可见一斑。此事颇有趣,惜今已无福消受也。
这般,便忆起《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夕若有采莲人,此处之莲亦是“过人头”也;但流水之影不可观,亦不可。是令吾念江南。——如是思忖,猛抬头,不觉已至家;轻推门,悄无声息,妻已眠久矣。
近日心甚是惴惴。今夜闲于庭坐而纳凉,忽复忆日日所过之荷塘,于此望月之晖,其状或别于他者耶?月渐升,垣外垂髫于路之笑语已莫得闻;妻于室抚闰儿,呓而歌眠曲。余悄然披衣,阖门而出。
缘荷塘者,煤屑所成之曲径也。其僻甚;昼亦少客,无论于夜。荷塘周匝多木,郁郁葱葱。路侧者,杨柳及莫名之树也。蔑月晖之夜,其径森森,甚可怖焉。然今夜虽晖淡,亦甚佳耳。
于途唯吾一人,反臂安步。此乾坤若属吾;余亦若超然而达彼世焉。余喜繁嚣,亦喜宁静;喜群居,亦喜独处。若今夜,独处月下,无思无不思,乃觉己为逸人。昼必行之事,必云之语,今皆可毋睬之。此独处之妙也,余暂受此无垠之荷香月色矣。
曲折之荷塘上,荷叶田田而弥目。叶高而出水,亭亭若舞姬之霓裳。层叠之叶间,素华缀之,或袅娜而放,或赧然含苞;若粒粒明珠,亦若碧空之繁星,出浴之佼人。微风所略,携缕缕清香,若远处高楼飘渺之曲。是时叶花亦颤而若闪,霎时传而过荷塘之彼方。叶本比肩而列,宛然若凝碧之波痕。叶下乃潺潺之流,为其所蔽,莫得视其色;然叶益风致矣。
月晖若流水,静而泻于叶花之上。雾薄而青,升于荷塘。叶花若涤于牛乳;复若纱罩之梦。月虽望,天尚有薄云,故莫得朗照;然余以此恰为至善——酣眠固莫可少,小憩亦别有趣焉。月晖隔树而照,高处丛生之灌木,遗参差斑驳之荫,峭楞若鬼;杨柳曲而疏之倩影,复若画于荷叶焉。塘中月色匪匀;然光影怀谐韵,若梵婀玲所奏之名曲。
荷塘周匝,遐迩高低皆树也,而杨柳至众。其重围荷塘;唯径之侧,泄隙数段,若为月光而遗之。树色皆阴阴,乍观若霾雾;然杨柳之丰姿,于霾雾亦得辨也。树梢隐约者,远山也,唯其廓耳。树缝亦泄点滴路灯之辉,颓然若昏昏者之目。于斯至喧者,树上蝉及水中蛙鸣也;然喧属彼,余莫有之。
忽忆采莲之事。采莲者,江南旧俗也,其源甚早,以六朝为至盛;自诗可略知之。采莲者,少女也,其泛小舟,歌艳曲而去。采莲者毋言其众,复有观之者。其为繁嚣之季,亦倜傥之季也。梁元帝《采莲赋》云: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乃复忆《西洲曲》之句: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若有采莲者,此之莲花亦可谓“过人头”矣;唯莫见流水之影,否哉。此竟使余念江南矣。——若是而思,猛昂首,不觉已临家门;轻拥门而入,诸声皆无,妻寝已久矣。本人。。咋样?整的?。。
忽念采莲之事。采莲,乃江南之旧俗,由来已久,而六朝时为最盛;略知于诗。采莲女荡船吟曲。……梁元帝《采莲赋》言: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嬉游之景可见一斑。此事颇有趣,惜今已无福消受也。
这般,便忆起《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夕若有采莲人,此处之莲亦是“过人头”也;但流水之影不可观,亦不可。是令吾念江南。——如是思忖,猛抬头,不觉已至家;轻推门,悄无声息,妻已眠久矣。
如果还要请标明第几段,谢谢!
忽念采莲之事。采莲,乃江南之旧俗,由来已久,而六朝时为最盛;略知于诗。采莲女荡船吟曲。……梁元帝《采莲赋》言: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嬉游之景可见一斑。此事颇有趣,惜今已无福消受也。
这般,便忆起《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夕若有采莲人,此处之莲亦是“过人头”也;但流水之影不可观,亦不可。是令吾念江南。——如是思忖,猛抬头,不觉已至家;轻推门,悄无声息,妻已眠久矣。
山茶文言文翻译
一、译文
山茶花蕴含着奇特的气质,它的叶子凝含着浓浓的深绿。
山茶花却总是开出鲜艳的红花,还偏偏在皑皑白雪之中。
山茶花虽然具有牡丹一样雍容富贵的姿容,却不似牡丹随风摇曳的轻佻妖冶。
岁寒年末时节的花儿没有比它更晚凋谢的,山茶花也是凌寒迎春最早开放的。
我要重新评定花的品秩,把它列为花中的三公。
梅花气质奇特而洁身自爱,乃是花中的伯夷叔齐。
二、原文
山茶孕奇质,绿叶凝深浓。
往往开红花,偏在白雪中。
虽具富贵姿,而非妖冶容。
岁寒无后凋,亦自当春风。
吾将定花品,以此拟三公。
梅君特素洁,乃与夷叔同。
三、出处
归有光的《震川先生别集》·《山茶》
四、作者简介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太仓州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人。明代官员、散文家,著名古文家。
嘉靖十九年(1540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守御,作《御倭议》。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归有光六十岁时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故称“归太仆”,留掌内阁制敕房,参与编修《世宗实录》。隆庆五年(1571年)病逝,年六十六。
归有光均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又与胡友信齐名,世称“归、胡”。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山茶花总是在晚秋天气稍凉时,静静地开在庭院之中。山茶花凋谢时,不是整个花朵掉落下来,而是花瓣一片片地慢慢凋谢,直到生命结束。这么小心翼翼、依依不舍的凋谢方式,和人们追求理想中伴侣的态度一样,所以渐渐地山茶花就成为对心中爱慕女性表达心意的代言了。
在几乎所有的花朵都枯萎的冬季里,红色的山茶花格外令人觉得温暖而生意盎然。而且,种在庭园中也能让人欣赏她淡淡的花香。所以,山茶花就让人感受到了可爱、谦让、理想的爱、谨慎、了不起的魅力。
本诗前四句通过写茶叶深绿、花红艳来着重描绘山茶的色彩艳丽。叶深绿、花红艳,山茶花具有色彩艳丽的特点。中间四句着重描绘山茶的可贵品质。山茶花:端庄高雅,有富贵姿,而没有妖冶容;有坚贞的品质,开在白雪中,岁寒而不凋。
本诗采用托物言志、映衬写作手法。作者借山茶花这一意象,表达了对有着崇高品格的人物的无限景仰与赞赏之情,也寄寓着作者高远的襟怀。以雪的洁白来映衬山茶花的艳红、叶的浓绿,借用松柏衬托山茶花坚贞的品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茶 (归有光诗作)
译文:
百花之中开得时间最短的,一开花就凋零的,是桂花与玉兰花;百花之中开得时间最长,并且越开越灿烂的,是山茶花和石榴花。然而,石榴开花的持久度远远比不上山茶的。石榴的花瓣一到起霜就会凋谢,而山茶花即使在下雪天也仍然开得那么茂盛。这种花具有松树和柏树的品质,含有桃树和李树的风采,历经春夏秋季都始终不变。这不几乎是植物中的极品吗?而且它的种类特别多,从浅红色到深红色,全都具备。其中浅色的,像水粉,像胭脂,像美女的脸颊,像醉酒者的面容;其中深色的,像朱砂,像火,像鲜红的血液,像仙鹤头顶的宝珠。真可称得上是无论深浅浓淡,都达了美的极致,没有丝毫的缺憾。得到这种花一二株,可以抵得上其它花的几十株。可惜我的花园很小,各种花卉都种进来以后,就再也容纳不下了。只好拿一小株种在花盆里,放在假山怪石的一旁。唉,如果你喜欢的好东西却不能享用,讨厌的没好的东西去又不能去掉,那跟傀儡又有什么区别!
狐狸注:傀儡古代又名“郭郎”(或称郭秃、郭公、郭郎、鬼公、傀儡头、鬼头),是傀儡戏中形貌极丑、滑稽可笑的引场者,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卷6)有“俗名傀儡子为郭秃”的记载,云“前代人有姓郭而病秃者,滑稽戏调,故后人为其像,呼为‘郭秃’”,后世丑角戏均称“郭郎”。
《山茶》
李渔
花之最不耐开,一开辄尽者,桂与玉兰是也;花之最能持久,愈开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然石榴之久,犹不及山茶;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乎?又况种类极多,由浅红以至深红,无一不备。其浅也,如粉如脂,如美人之腮,如酒客之面;其深也,如
山茶在古代也叫山茶,没有其他的文言名.
苏东坡游览江都县北邵伯镇的梵行寺时,曾写下《邵伯梵行寺山茶》诗,"山茶相对阿谁栽?细雨无人我独来。
《 会稽志 》 记载 : 四川成都海云寺后有山茶,一树千苞,花开时蜀帅率群僚开宴赏之,郡民竞出,士女络绎于路,数日不绝 。
文言文翻译器
三、21.迷惑;同“智”,聪明;让;这
22.(1)择其善者/而从之(2)然/熟读经史
23.(1)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2)尤其是那些不成才、不正派的子弟,会照着小说上的人物去行事。
24.不亦乐乎 开卷有益 造句示例:为了组织好元旦联欢晚会,他忙得不亦乐乎。
25.原因:小说之事,皆敷演而成,无实在之处,令人观之,或信为真,而不肖之徒,竟有效法行之者。彼焉知作小说者譬喻、指点之本心哉!看法:我认为这种主张过于狭隘,他受封建正统思想影响,而且考虑的只是治国之道,所以会有这种主张。其实读书之道应该是广征博采,兼容并包,这样才有利于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
国学网
www.guoxue.com
汉典网
www.zdic.net
但这两个网站都没有翻译,因为现在一般国学家都认为文言文不能大量翻译成现代汉语来阅读,这一方面会失去文言文原有的文化内涵,也可能有翻译错误,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文言文的传承,所以现在一般不错的文言文网站都是提供原文,另外提供古汉语字典共阅读者查阅
文言文翻译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评价魏征说:”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
一、原文: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一零·列传第二十二魏徵》
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二、译文:
唐太宗评价魏征说:“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段话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与大臣魏征的故事。大臣魏征,能直率的向唐太宗提意见,经常在朝廷上直抒己见,唐太宗也因为能听取正确意见,所以在他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唐朝出现了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局面。
魏征病死后,唐太宗痛哭失声,非常悲伤,下令为魏征立碑,亲自撰写碑文并亲笔书写。太宗时常想念魏征,感叹的对群臣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他把魏征比作是一面镜子。
二、人物简介
魏徵,现作“魏征”(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唐贞观十七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郡下曲阳县(现晋州市) 。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 葬礼从简。 同年入凌烟阁。
灯影里的故事
——三镜自照
太宗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镜,以防己过。
——《全唐文纪事》
释:
唐太宗对亲近的臣子们说:“以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自己的衣服、帽子;以过去的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的兴衰规律;以别人为镜子,可以明了自己的得失是非。我常保存这三面镜子,用来防备自己的过失。
记:
太宗之三镜,可谓国之三宝。各以铜、古、人为镜,其照各异。
若人皆持有此三镜,则道可兴也。铜镜明,人必正形知礼;古镜明,国必兴富;人镜明,人必仁良淳善。则可谓盛世之征也。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解释一下吧!)
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用别人作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
唐太宗李世民喜听与善取各种献议,深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之理。其直谏大臣魏徵曾上疏数十,直陈其过,劝太宗宜内自省,居安思危,察纳雅言,择善而从。后魏徵逝死,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叹曰:“以铜为镜,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以史为镜,可知历朝以来,存亡兴替;‘以人为镜’,可观人之举措,以明本身得失,吾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已死,吾亡一镜矣。”
“以人为镜”。乃指以人为借鉴。即将其成败得失,引以为鉴,以免重蹈覆辙。
以铜为镜子(在没有玻璃镜子的时候,古人梳妆都用铜镜)可以看穿戴好了没有。整理服装;以古史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王朝得失兴替的原因;以忠贞进谏的人为镜子,可以认识到自身的正确和错误。主要是唐太宗表达对魏征的肯定和对失去他后的惋惜。
把别人当作一面镜子,从别人这面镜子里可以真实地观看到自己在生活舞台上的表现,可以看出自己的得失成败。“知心者智,自知者名”。不少人往往总是把精力用在怎么观察别人、揣摩别人、算计别人上边,对自己确实知之甚少,操自己的心很少,最后落得个聪明人办傻事而一败涂地。 看别人,想自己。在别人的身上多看看自己,多用别人的闪光点来照亮自己,演好自己以后的戏。
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用别人作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指人要能听进去他人的告诫,对于别人支出的缺点,要虚心接受并改正,这样才能不断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