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贤士隐居者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 求译文

(原文)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孝景初即位,为詹事。太后憎窦婴,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

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乃召婴。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於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窦婴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兵已尽破,封婴为魏其侯。孝景时每朝议大事,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孝景七年,栗太子废,魏其数争不能得。魏其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之下数月,梁人高遂乃说魏其曰:“能富贵将军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今将军自引谢病屏间处而不朝。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有如两宫螫将军,则妻子毋类矣。”魏其侯然之,乃遂起,朝请如故。

桃侯免相,窦太后数言魏其侯。孝景帝曰:“太后岂以为臣有爱,不相魏其?

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遂不用,

武安侯新欲用事为相,卑下宾客,进名士家居者贵之,欲以倾魏其诸将相。建元元年,丞相绾病免,上议置丞相、太尉。籍福说武安侯曰:“魏其贵久矣,天下士素归之。今将军初兴,未如魏其,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让魏其。魏其为丞相,将军必为太尉。太尉、丞相尊等耳,又有让贤名。”武安侯乃微言太后风上,于是乃以魏其侯为丞相,武安侯为太尉。

(译文)魏其侯窦婴,孝文皇后堂兄的儿子。孝景帝即位,为詹事。太后憎恨窦婴,窦婴也看不起他的官,因病免。

汉景帝三年,吴、楚七国叛乱,皇上观察宗室诸窦不像窦婴忠贤,于是召见窦婴。窦婴入宫见,坚决推辞有病,不能胜任。这时皇上说:“天下正有紧急情况,王孙怎能推辞呢?”于是拜窦婴为大将军,赐给他黄金千斤。窦婴说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的人要归他账下。窦婴驻守荥阳,监视齐、赵的军队。七国军队已经彻底击败,封窦婴为魏其侯。孝景帝时每次朝廷商议大事,各位列侯都不敢与之平等。

孝景帝七年,栗太子被废,魏其侯有争不到。魏其侯推辞有病,隐居在蓝田县南山下好几个月,梁人高遂于是对他说:“能使您富贵的人,皇上;能亲近将军的,太后啊。现在将军自己托病引退屏间处而不上朝。这是宣扬皇上的过失。有如两宫螫将军,像个女人一样啊。魏其侯不应该这样的”,于是魏其侯起来,朝请照旧。

桃侯刘舍被免去相,窦太后多次说魏其侯。孝景帝说:“太后难道认为我有偏爱,魏其侯不相?魏其侯的人,沾沾自喜自己高兴了,太容易。很难用是相,少稳重。”于是不使用,

武安侯想用此事造势,低下的宾客,进名人家居的人,要借机倾倒魏其侯将相大臣的地位。

建元元年,丞相卫绾因病免职,皇上建议设置丞相、太尉职务。籍福劝说武安侯说:“魏其侯显贵很久了,国人一向归附他。现在将军初兴,没有像魏其侯,登上以将军的身份担任丞相,一定要让给魏其侯。魏其侯当丞相,您必须为太尉。太尉、丞相尊贵一样啊,又有让贤的好名声。”武安侯就委婉地告诉太后风上,于是便任命魏其侯当丞相,武安侯为太尉。

魏其侯窦婴,是汉文帝窦皇后堂兄的儿子。汉景帝刚刚即位时,他任詹事。窦太后憎恨窦婴。窦婴也嫌詹事的官职太小,就借口生病辞职。

汉景帝三年(前154),吴、楚等七国反叛,皇上考察到皇族成员和窦姓诸人没有谁像窦婴那样贤能的了,于是就召见窦婴。窦婴入宫拜见,坚决推辞,借口有病,不能胜任。于是皇上就说:“天下正有急难,你怎么可以推辞呢?”于是便任命窦婴为大将军,赏赐给他黄金千斤。这时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都退职闲居在家,窦婴就向皇上推荐起用他们。窦婴驻守荥阳时,监督齐国和赵国两路兵马,等到七国的叛乱全部被平定之后,皇上就赐封窦婴为魏其侯。汉景帝时每次朝廷讨论军政大事,所有列侯都不敢与魏其侯窦婴平起平坐。

汉景帝七年(前150),栗太子被废,魏其侯多次为栗太子争辩都没有效果。魏其侯就推说有病,隐居在蓝田县南山下好几个月。梁地人高遂于是来劝解魏其侯说:“能使您富贵的是皇上,能使您成为朝廷亲信的是太后。自己托病引退,退隐闲居而不参加朝会。把这些情况互相比照起来看,这是您自己表明要张扬皇帝的过失。假如皇上和太后都要加害于您,那您的妻子儿女都会一个不剩地被杀害。”魏其侯认为他说得很对,于是就出山回朝,朝见皇帝像过去一样。

在桃侯刘舍被免去丞相职务时,窦太后多次推荐魏其侯当丞相。汉景帝说:“太后难道认为我有所吝啬而不让魏其侯当丞相吗?魏其侯这个人骄傲自满,容易自我欣赏,做事草率轻浮,难以出任丞相,担当重任。”终于没有任用他。

武安侯刚掌权想当丞相,所以对他的宾客非常谦卑,推荐闲居在家的名士出来做官,让他们显贵,想以此来压倒窦婴等将相的势力。建元元年(年140),丞相卫绾因病免职,皇上酝酿安排丞相和太尉。籍福劝说武安侯道:“魏其侯显贵已经很久了,天下有才能的人一向归附他。现在您刚刚发迹,不能和魏其侯相比,就是皇上任命您做丞相,也一定要让给魏其侯。魏其侯当丞相,您一定会当太尉。太尉和丞相的尊贵地位是相等的,您还有让相位给贤者的好名声”。武安侯于是就委婉地告诉太后暗示皇上,于是便任命魏其侯当丞相,武安侯当太尉。

原文翻译。。。相当不易。。。

魏其侯窦婴,是汉文帝窦皇后堂兄的儿子。他的父辈以上世世代代是观津人。他喜欢宾客。汉文帝时,窦婴任吴国国相,困病免职。汉景帝刚刚即位时,他任詹事。

梁孝王是汉景帝的弟弟,他的母亲窦太后很疼爱他。有一次梁孝王入朝,汉景帝以兄弟的身份与他一起宴饮,这时汉景帝还没有立太子。酒兴正浓时,汉景帝随便地说:“我死之后把帝位传给梁王。”窦太后听了非常高兴。这时窦婴端起一杯酒献给皇上,说道:“天下是高祖打下的天下,帝位应当父子相传,这是汉朝立下的制度规定,皇上凭什么要擅自传给梁王!”窦太后因此憎恨窦婴。窦婴也嫌詹事的官职太小,就借口生病辞职。窦太后于是开除了窦婴进出宫门的名籍,每逢节日也不准许他进宫朝见。

汉景帝三年(前154),吴、楚等七国反叛,皇上考察到皇族成员和窦姓诸人没有谁像窦婴那样贤能的了,于是就召见窦婴。窦婴入宫拜见,坚决推辞,借口有病,不能胜任。窦太后至此也感到惭愧。于是皇上就说:“天下正有急难,你怎么可以推辞呢?”于是便任命窦婴为大将军,赏赐给他黄金千斤。这时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都退职闲居在家,窦婴就向皇上推荐起用他们。皇上所赏赐给的黄金,都摆列在走廊穿堂里,属下的小军官经过时,就让他们酌量取用,皇帝赏赐的黄金一点儿也没有拿回家。窦婴驻守荥阳时,监督齐国和赵国两路兵马,等到七国的叛乱全部被平定之后,皇上就赐封窦婴为魏其侯。这时那些游士宾客都争相归附魏其侯。汉景帝时每次朝廷讨论军政大事,所有列侯都不敢与条侯周亚夫、魏其侯窦婴平起平坐。

汉景帝四年(前153),立栗太子,派魏其侯担任太子的太傅。汉景帝七年(前150),栗太子被废,魏其侯多次为栗太子争辩都没有效果。魏其侯就推说有病,隐居在蓝田县南山下好几个月,许多宾客、辩士都来劝说他,但没有人能说服他回到京城来。梁地人高遂于是来劝解魏其侯说:“能使您富贵的是皇上,能使您成为朝廷亲信的是太后。现在您担任太子的师傅,太子被废黜而不能力争,力争又不能成功,又不能去殉职。自己托病引退,拥抱着歌姬美女,退隐闲居而不参加朝会。把这些情况互相比照起来看,这是您自己表明要张扬皇帝的过失。假如皇上和太后都要加害于您,那您的妻子儿女都会一个不剩地被杀害。”魏其侯认为他说得很对,于是就出山回朝,朝见皇帝像过去一样。

在桃侯刘舍被免去丞相职务时,窦太后多次推荐魏其侯当丞相。汉景帝说:“太后难道认为我有所吝啬而不让魏其侯当丞相吗?魏其侯这个人骄傲自满,容易自我欣赏,做事草率轻浮,难以出任丞相,担当重任。”终于没有任用他,任用了建陵侯卫绾作丞相。

武安侯田蚡(fen,坟),是汉景帝皇后的同母弟弟,出生在长陵。魏其侯已经当了大将军之后,正当显赫的时候,田蚡还是个郎官,没有显贵,来往于魏其侯家中,陪侍宴饮,跪拜起立像魏其侯的子孙辈一样。等到汉景帝的晚年,田蚡也显贵起来,受到宠信,做了太中大夫。田蚡能言善辩,口才很好,学习过《盘盂》之类的书籍,王太后认为他有才能。汉景帝去世,当天太子登位继立,王太后摄政,她在全国的镇压、安抚行动,大都采用田蚡门下宾客的策略。田蚡和他的弟弟田胜,都因为是王太后的弟弟,在汉景帝去世的同一年(前141),被分别封为武安侯和周阳侯。

魏其侯窦婴,是汉文帝窦皇后堂兄的儿子。他的父辈以上世世代代是观津人。他喜欢宾客。汉文帝时,窦婴任吴国国相,困病免职。汉景帝刚刚即位时,他任詹事。 梁孝王是汉景帝的弟弟,他的母亲窦太后很疼爱他。有一次梁孝王入朝,汉景帝以兄弟的身份与他一起宴饮,这时汉景帝还没有立太子。酒兴正浓时,汉景帝随便地说:“我死之后把帝位传给梁王。”窦太后听了非常高兴。这时窦婴端起一杯酒献给皇上,说道:“天下是高祖打下的天下,帝位应当父子相传,这是汉朝立下的制度规定,皇上凭什么要擅自传给梁王!”窦太后因此憎恨窦婴。窦婴也嫌詹事的官职太小,就借口生病辞职。窦太后于是开除了窦婴进出宫门的名籍,每逢节日也不准许他进宫朝见。 汉景帝三年(前154),吴、楚等七国反叛,皇上考察到皇族成员和窦姓诸人没有谁像窦婴那样贤能的了,于是就召见窦婴。窦婴入宫拜见,坚决推辞,借口有病,不能胜任。窦太后至此也感到惭愧。于是皇上就说:“天下正有急难,你怎么可以推辞呢?”于是便任命窦婴为大将军,赏赐给他黄金千斤。这时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都退职闲居在家,窦婴就向皇上推荐起用他们。皇上所赏赐给的黄金,都摆列在走廊穿堂里,属下的小军官经过时,就让他们酌量取用,皇帝赏赐的黄金一点儿也没有拿回家。窦婴驻守荥阳时,监督齐国和赵国两路兵马,等到七国的叛乱全部被平定之后,皇上就赐封窦婴为魏其侯。这时那些游士宾客都争相归附魏其侯。汉景帝时每次朝廷讨论军政大事,所有列侯都不敢与条侯周亚夫、魏其侯窦婴平起平坐。 汉景帝四年(前153),立栗太子,派魏其侯担任太子的太傅。汉景帝七年(前150),栗太子被废,魏其侯多次为栗太子争辩都没有效果。魏其侯就推说有病,隐居在蓝田县南山下好几个月,许多宾客、辩士都来劝说他,但没有人能说服他回到京城来。梁地人高遂于是来劝解魏其侯说:“能使您富贵的是皇上,能使您成为朝廷亲信的是太后。现在您担任太子的师傅,太子被废黜而不能力争,力争又不能成功,又不能去殉职。自己托病引退,拥抱着歌姬美女,退隐闲居而不参加朝会。把这些情况互相比照起来看,这是您自己表明要张扬皇帝的过失。假如皇上和太后都要加害于您,那您的妻子儿女都会一个不剩地被杀害。”魏其侯认为他说得很对,于是就出山回朝,朝见皇帝像过去一样。 在桃侯刘舍被免去丞相职务时,窦太后多次推荐魏其侯当丞相。汉景帝说:“太后难道认为我有所吝啬而不让魏其侯当丞相吗?魏其侯这个人骄傲自满,容易自我欣赏,做事草率轻浮,难以出任丞相,担当重任。”终于没有任用他,任用了建陵侯卫绾作丞相。 武安侯田蚡(fen,坟),是汉景帝皇后的同母弟弟,出生在长陵。魏其侯已经当了大将军之后,正当显赫的时候,田蚡还是个郎官,没有显贵,来往于魏其侯家中,陪侍宴饮,跪拜起立像魏其侯的子孙辈一样。等到汉景帝的晚年,田蚡也显贵起来,受到宠信,做了太中大夫。田蚡能言善辩,口才很好,学习过《盘盂》之类的书籍,王太后认为他有才能。汉景帝去世,当天太子登位继立,王太后摄政,她在全国的镇压、安抚行动,大都采用田蚡门下宾客的策略。田蚡和他的弟弟田胜,都因为是王太后的弟弟,在汉景帝去世的同一年(前141),被分别封为武安侯和周阳侯。 武安侯刚掌权想当丞相,所以对他的宾客非常谦卑,推荐闲居在家的名士出来做官,让他们显贵,想以此来压倒窦婴等将相的势力。建元元年(年140),丞相卫绾因病免职,皇上酝酿安排丞相和太尉。籍福劝说武安侯道:“魏其侯显贵已经很久了,天下有才能的人一向归附他。现在您刚刚发迹,不能和魏其侯相比,就是皇上任命您做丞相,也一定要让给魏其侯。魏其侯当丞相,您一定会当太尉。太尉和丞相的尊贵地位是相等的,您还有让相位给贤者的好名声”。武安侯于是就委婉地告诉太后暗示皇上,于是便任命魏其侯当丞相,武安侯当太尉。

魏其侯窦婴,是汉文帝窦皇后堂兄的儿子。汉景帝刚刚即位时,他任詹事。

窦太后憎恨窦婴。窦婴也嫌詹事的官职太小,就借口生病辞职。

汉景帝三年(前154),吴、楚等七国反叛,皇上考察到皇族成员和窦姓诸人没有谁像窦婴那样贤能的了,于是就召见窦婴。窦婴入宫拜见,坚决推辞,借口有病,不能胜任。于是皇上就说:“天下正有急难,你怎么可以推辞呢?”于是便任命窦婴为大将军,赏赐给他黄金千斤。这时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都退职闲居在家,窦婴就向皇上推荐起用他们。窦婴驻守荥阳时,监督齐国和赵国两路兵马,等到七国的叛乱全部被平定之后,皇上就赐封窦婴为魏其侯。这时那些游士宾客都争相归附魏其侯。汉景帝时每次朝廷讨论军政大事,所有列侯都不敢与条侯周亚夫、魏其侯窦婴平起平坐。

汉景帝七年(前150),栗太子被废,魏其侯多次为栗太子争辩都没有效果。魏其侯就推说有病,隐居在蓝田县南山下好几个月,梁地人高遂于是来劝解魏其侯说:“能使您富贵的是皇上,能使您成为朝廷亲信的是太后。现在您担任太子的师傅,太子被废黜而不能力争,力争又不能成功,又不能去殉职。自己托病引退,拥抱着歌姬美女,退隐闲居而不参加朝会。把这些情况互相比照起来看,这是您自己表明要张扬皇帝的过失。假如皇上和太后都要加害于您,那您的妻子儿女都会一个不剩地被杀害。”魏其侯认为他说得很对,于是就出山回朝,朝见皇帝像过去一样。

在桃侯刘舍被免去丞相职务时,窦太后多次推荐魏其侯当丞相。汉景帝说:“太后难道认为我有所吝啬而不让魏其侯当丞相吗?魏其侯这个人骄傲自满,容易自我欣赏,做事草率轻浮,难以出任丞相,担当重任。”终于没有任用他。

武安侯刚掌权想当丞相,所以对他的宾客非常谦卑,推荐闲居在家的名士出来做官,让他们显贵,想以此来压倒窦婴等将相的势力。建元元年(年140),丞相卫绾因病免职,皇上酝酿安排丞相和太尉。籍福劝说武安侯道:“魏其侯显贵已经很久了,天下有才能的人一向归附他。现在您刚刚发迹,不能和魏其侯相比,就是皇上任命您做丞相,也一定要让给魏其侯。魏其侯当丞相,您一定会当太尉。太尉和丞相的尊贵地位是相等的,您还有让相位给贤者的好名声”。武安侯于是就委婉地告诉太后暗示皇上,于是便任命魏其侯当丞相,武安侯当太尉。

贤士隐居者中作者介绍四位贤士隐居者时分别侧重各自的什么特点

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①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已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王氏:王安石

5.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率一岁四五访其庐 率:大概 B.自昼竟夜,殆忘寝食 殆:恐怕

C.虽细事不苟也 苟:马虎 D.辄一扣之 扣:求教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不蕲人之知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B.①不妄与人接 ②欲呼张良与俱去

C.①与所缺而未知者 ②重为乡党所笑

D.①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 ②此则岳阳楼 之大观也

7.以下各项中都属于直接表现“贤士隐居者”的“贤”的一项是(3分)

①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 ②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

③廉介有常,安于贫贱 ④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⑤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 ⑥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③④⑥

8.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在乎价钱。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9.翻译和断句(9分)

(1)用“/”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

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2)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3分)

②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3分)

5.B(殆:几乎)

6.B(两个“与”都是介词,“和、跟”的意思;A项,①否定句中,宾语前置。②动词,“去” “到”;C项,①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②“所”和“为”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D项,①连词,就。②表判断的副词,就是。)

7.D(①②句主要表现蒋季庄、王茂刚的“隐”;⑤是侧面表现其贤。)

8.A(“从来不与外人交往”意思与原文不符。)

9.(1)用“/”断句(2分)

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每错两处扣1分)

(2)翻译

①读书人加强自身修养,专心治学,只求完善自我,不要求被别人知道(或理解)。(说明:“修己笃学”大意1分,“善”1分,“不求知于人”句式1分。)

②隆冬寒天披着纸一样的薄裘,有客人来访,也高兴地迎请接纳。(说明: “隆寒披纸裘”大意1分, “就访”1分, “延纳”1分。)

附:文言译文

读书人加强修养专心治学,只求完善自我,不要求别人知道,别人也不能知道他们,这样的人物间或有之,我时常痛惜他们的事迹没能流传。近见《上虞李孟传》记载有四件事,因此恭谨地抄录下来。

其一说,慈溪人蒋季庄,正当徽宗宣和年间,鄙视王安石的学问,不参加科举考试,闭门考究经书,不随便和人往来。高抑崇居住在明州城中,大概每年都要四五次到他家去拜访他。蒋季庄听说高抑崇到了,一定急忙出去迎接,二人相对坐在小屋里,尽情地谈论,从白天到晚上,几乎忘记睡觉吃饭。高抑崇告辞离开时,季庄都要送他到数里之外。有人间高抑崇说:“蒋季庄不多与人来往,却只有和你交情深厚,你也对他情真意切,希望听听其中的缘故。”高抑崇回答说:“我终年读书,凡是有疑问而不能决断时,以及自己所缺少而不知道的,每次累积数十条,只要一去拜访蒋君,没有不迎刃而解的。”但是蒋季庄的长处,其他人未必能够了解。世上所称道的知己不就是这样的吗?

其二说,王茂刚,居住在明州的林村,在山涧深处。他有个弟弟不喜欢读书,王茂刚就让他经商来糊口,他自己却潜心研读,从不轻易出门,尤其对《周易》一书的造诣深速。沈焕任通判州事时,曾经拜访过他,说他的见识旨趣绝对超过专门作传注的人。还说他气质严谨持重,看他所获得的知识,应该是个在学问上永无止境的人了。

其三说,顾主簿,不知道是哪里人,高宗建国之后他南渡寓居在慈溪。他保持廉洁的操行,安于贫贱,不祈求别人知道他。至于他经历过的事情,即使是小事也不马虎。天明起床,等卖菜的经过家门,问了菜价多少钱,随他所说的付给菜钱。其它饮食布帛的购买也是如此。时间一长,人们都信服他了,不忍心欺骗他。假如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读典籍,不喜欢交游。

其四说,周日章是信州永丰县人。操行耿直廉洁,被县里的人尊敬。他开门教授徒弟时,收人只求自给,不义之财一文不取。他家境很穷,经常一整天断粮,邻里有时便用微薄的东西相馈送,家中时常上顿不接下顿,他宁愿和妻子忍饥挨饿,最终也不求别人。隆冬寒天披着纸一样的薄裘,有客人来访,也高兴地迎请接纳。观察他的容颜,聆听他的论议,无不使人尊敬。县尉谢生把一套袭衣送给他,说: “先生未曾有求于我,是我自己想要表示的一片敬意,接受它没有什么妨害。” 周日章笑着回答说:“一套衣服和万钟粮食一样,如果无理由地接受它,就是不能分辨礼义啊!” 最终还是推辞掉。

这四位君子,真应该写进史书里。

贤士隐居者翻译

贤士隐居者

原文

士子修己笃学[1],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2],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3]。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之学[4],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5]。高抑崇闶居明州城中,率[6]一岁四五访其庐[7]。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8],相对小室,极意[9] 讲论,自昼竟夜[10],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惓惓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闶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11] 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刻意[12]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13]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14]云。气象严重[15],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16]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17]。廉介有常[18],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19]。至于践履[20]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21],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22],随所言酬之[23]。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24],不事交游。里中有不安其分、武断强忮[25]者,相与讥之,曰:“汝岂顾主簿耶?”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26]贫,常终日绝食[27],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28],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29]。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无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勤勤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30]等耳,傥[31]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汪圣锡亦知其贤,以为近于古之所谓独行者[32]。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

注释:

[1] 士子:学子。修己: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笃学:专心治学。

[2] 人亦莫能知者:别人也不能了解他。莫,不。

[3] 所至或有之:能达到这样(上文所述)的也有。无传:没有见于记载。

[4] 鄙王氏之学:鄙薄王安石的学问。王氏,王安石。

[5] 闭门穷经:闭门不出,在家考究经书。不妄与人接:不轻易与人接触。

[6] 率:经常。

[7] 访其庐:到他家去拜访。

[8] 必倒屣出迎:因为急着出去迎接他,将鞋子都穿倒了。

[9] 极意:尽情,肆意。

[10] 自昼竟夜:从白天到晚上。

[11] 扣:拜访。

[12] 刻意:一心一意,用尽心思。

[13] 邃:深邃,精深。

[14] 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他的见识旨趣绝对超出有传注的那些人。

[15] 气象严重:气质谨严持重。

[16] 进而未已:一直有所精进。

[17] 南渡后寓于慈溪:宋高宗南渡后他也到慈溪寓居。

[18] 廉介有常:保持廉洁的操守。

[19] 不蕲人之知:不希求别人知道他。

[20]践履:穿鞋。

[21] 平旦起:天明起床。平旦,清晨,天明。

[22] 直几何:值多少钱。

[23] 随所言酬之:按照别人(卖菜者)所说的价格给人家报酬。

[24] 玩心坟典:专心研究典籍著作。

[25] 强忮:刚愎自用。

[26] 至:非常,极端。

[27] 绝食:没有吃的。

[28] 纸裘:像纸一样薄的棉裘。

[29] 耸然:端正尊敬的样子。

[30] 万钟:指优厚的俸禄。钟,古量器名。

[31] 傥:倘若。

[32] 独行者:唯一能够保持操守者。

译文:

学子加强修养专心治学,只求完善自己,不求被别人知道,别人也不能了解他,能达到这样的人是有的,我时常痛惜他们没有流传,近见上虞(今属浙江)李孟传录载有四件事,因此谨慎书写他们的事迹。

其一说,慈溪(今浙江宁波)人蒋季庄,当宋徽宗宣和年间,鄙视王安石的学问,不参加科举考试,闭门考究经书,不轻易和人接触。高抑崇居住在明州(今浙江宁波)城中,通常一年四五次到他家去拜访。蒋季庄听说高抑崇到了,由于急于迎客把鞋子都穿倒了,二人相对坐在小屋,尽情讲论,自白天一直达到夜里,废寝忘食。高抑崇告辞时必送出数里之外,二人相得甚欢。有人问高抑崇说:“蒋季庄不多与别人交际,而单独看重你,你也诚恳地对待他,愿听其中的缘由。”高抑崇说:“我终年读书,或有疑问而不能决定的,与自己所缺少而不知道的,每次都积累数十条,即一次拜访他,没有不迎刃而解的。”而蒋季庄的长处,其他的人未必能知道。世上所称道的知己不就是这样的吗?”

其二说,王茂刚,居住在明州的林村,在山涧深处,他有个弟弟不善学问,使他经商用以糊口,而自己则用尽心思读书,轻易不出门,更精深于《周易》一书。沈焕为明州通判时,曾拜访过他,说他的见识旨趣绝对超出有传注的那些人。气质谨严持重,看他所得到的知识,大概是进而未止了。

其三说,顾主簿,不知道是哪里人士,宋高宗南渡之后他也南渡寓居于慈溪。保持廉洁的操行,安于贫贱,不祈求别人知道他。至于为人处事,虽是小事也一丝不苟。天明即起,等卖菜的过门时,问了菜价多少钱,随其所说而付给菜钱。他的饮食穿的布帛也是这样。时间一长人们都信服他了,不忍心欺骗他。假如东西够一天之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好交游。里中有不安分守己、武断刚愎的人,相互讥笑他,说:“你难道是顾主簿吗?”

其四说,周日章,是信州永丰县人。品行节操都很廉洁,被同乡的人所尊敬。他开门教授生徒,自己仅仅够满足自己需要,不义之财一毫不取。家中极其贫穷,经常整天断绝吃食,邻里有时用微薄的东西相馈赠。家中时时不能(满足需要)继续(生活),宁愿和妻子儿女忍饥挨饿,也终不求人。隆冬寒天披着纸一样的薄衣,有客人来访,也高兴地延请接纳。观察他的容貌,聆听他的议论和建议,无不使人尊敬。县尉谢生给他一套衣服,说:“先生未曾有求于我,是我自己恳切至诚地想要给您,接受它没有什么伤害。”周日章笑着回答说:“一套衣服和优厚的俸禄一样,如若没有正当的名义就接受它,是我不能分辨礼义的大事。”最终还是推辞掉了。汪圣锡也知道他贤能,认为是近于古代的能独持操守的人。

这四位君子,真可以写进史书里。

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①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已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全文翻译:

读书人加强修养专心治学,只求完善自我,不要求别人知道,别人也不能知道他们,这样的人物间或有之,我时常痛惜他们的事迹没能流传。近见《上虞李孟传》记载有四件事,因此恭谨地抄录下来。

其一说,慈溪人蒋季庄,正当徽宗宣和年间,鄙视王安石的学问,不参加科举考试,闭门考究经书,不随便和人往来。高抑崇居住在明州城中,大概每年都要四五次到他家去拜访他。蒋季庄听说高抑崇到了,一定急忙出去迎接,二人相对坐在小屋里,尽情地谈论,从白天到晚上,几乎忘记睡觉吃饭。高抑崇告辞离开时,季庄都要送他到数里之外。有人间高抑崇说:“蒋季庄不多与人来往,却只有和你交情深厚,你也对他情真意切,希望听听其中的缘故。”高抑崇回答说:“我终年读书,凡是有疑问而不能决断时,以及自己所缺少而不知道的,每次累积数十条,只要一去拜访蒋君,没有不迎刃而解的。”但是蒋季庄的长处,其他人未必能够了解。世上所称道的知己不就是这样的吗?

其二说,王茂刚,居住在明州的林村,在山涧深处。他有个弟弟不喜欢读书,王茂刚就让他经商来糊口,他自己却潜心研读,从不轻易出门,尤其对《周易》一书的造诣深速。沈焕任通判州事时,曾经拜访过他,说他的见识旨趣绝对超过专门作传注的人。还说他气质严谨持重,看他所获得的知识,应该是个在学问上永无止境的人了。

其三说,顾主簿,不知道是哪里人,高宗建国之后他南渡寓居在慈溪。他保持廉洁的操行,安于贫贱,不祈求别人知道他。至于他经历过的事情,即使是小事也不马虎。天明起床,等卖菜的经过家门,问了菜价多少钱,随他所说的付给菜钱。其它饮食布帛的购买也是如此。时间一长,人们都信服他了,不忍心欺骗他。假如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读典籍,不喜欢交游。

其四说,周日章是信州永丰县人。操行耿直廉洁,被县里的人尊敬。他开门教授徒弟时,收人只求自给,不义之财一文不取。他家境很穷,经常一整天断粮,邻里有时便用微薄的东西相馈送,家中时常上顿不接下顿,他宁愿和妻子忍饥挨饿,最终也不求别人。隆冬寒天披着纸一样的薄裘,有客人来访,也高兴地迎请接纳。观察他的容颜,聆听他的论议,无不使人尊敬。县尉谢生把一套袭衣送给他,说: “先生未曾有求于我,是我自己想要表示的一片敬意,接受它没有什么妨害。” 周日章笑着回答说:“一套衣服和万钟粮食一样,如果无理由地接受它,就是不能分辨礼义啊!” 最终还是推辞掉。

这四位君子,真应该写进史书里。

隐居的士人修养身心潜心做学问,只提高自己的身心修养,不渴求为世人所了解,世人也不了解他们,每到一个地方都可能有这类人,我每每惋惜这些隐士没有传记流传。以前得到的上、虞、李、孟四人的传记讲了四个人的故事,因此恭谨地记录下来。

第一个人是,慈溪的蒋季庄,在宣和年间(1119-1125),蒋季庄蔑视王氏的学说,不参与科举考试,独自关门读书,不随便和人交往。高闶住在明州城里,每一年都四五次拜访蒋季庄的茅庐。蒋季庄听说他来了,一定会急急忙忙(倒屐)出来迎接,和他在小屋里对坐,兴高采烈的和他,从白天持续到晚上,几乎忘记吃饭睡觉。高闶向他告辞他就会远送几里路,两人相处的很融洽。有人问高抑崇:“蒋先生不喜欢和人交往,却只亲厚您,而你也对他时分眷慕,我能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抑崇(估计是专用名词,比如他的号)说:“我整年地读书,每有疑问不能明晰,或者理解不完整有没达到的地方,问题经常堆积到数十个,蒋季庄一一解读,全都迎刃而解。”然而蒋季庄的专长,其他人不一定知道。世人所说“知己”就是这样的吧?

第二个人是王茂刚,住在明州林村一处深壑的山沟里,有一个弟弟不喜欢读书做学问,王茂刚就让他学习谋生的手段以生存,而他自己只专心读书,从不随便出门,尤其精通周易。沈焕是担任通盘州事,曾经去拜访他。他的智趣远远超出了书本典籍的记录。王茂刚做学问气势庄严,考究他做学问所得,似乎是刚刚有收获,求学的过程还没结束呢。

第三个人是顾主簿,不知道是什么人,南渡(南渡长江,南宋)后寄居在慈溪。以清廉坚贞为准则,安于贫穷卑贱,不为世人了解却不悲观。但对于日常生活,即使做小事也一丝不苟。平时早晨起床,等买菜的人从门前经过,问一捆菜值多少钱,按照菜贩所说给钱。其他的买饮食、衣裳也如此。久了人们都相信他佩服他,不忍心欺骗。如果一天的用度足够了,就静心翻阅古籍,不与人交往游玩。乡邻中有不安分守职、武断地强加自己意愿于别人的人,大家都讥笑他说:“难道你是顾主簿吗?”(顾主簿这么受人尊敬的人都安分守己,你算哪根葱)

第四个人叫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守行为固执而廉洁,受到了邻里的尊敬。周日章开学堂教授徒弟,只收取足够自己使用的费用,不符合规矩的钱一分不收。周家很贫穷,经常整天没有吃的,有时邻居送他们一些东西。赠送的东西经常接不上他家的用度,周日章宁愿和妻子忍饿,终究不去请求他人。深冬时穿着纸糊的衣服,有客人来拜访,也高兴的请进来。望着他的面容表情,听他的议论,大家都很惊诧。县尉谢先生送他一件衣服,对他说:“您不曾要求帮助,我自己希望向您表达敬意,接受无妨。”周日章笑着回答到:“一件衣服和一万钟粮食是一个概念,如果我无故接受礼物,这是不明辨礼仪的。”最终推辞了。汪圣锡也知道他的贤德,认为周日章像古代所谓的“独行者”。

这四个人,实在应该写进史书啊。

求助翻译文言文 悬赏

君子之所以喜爱山水美景,他的用意在哪里呢?山丘园林,是人为修养并保持其本性所常处的地方;泉水山石,是人长啸寄傲时常喜欢的;捕鱼打柴,是隐士所感到适意的;猿鹤,是显身扬名所常接近的。尘世中喧嚣如缰绳和枷锁一样束缚人,这是人的常情所厌恶的。云霞仙圣,这是人的常情所常希望见到却不能见到的。如今恰逢太平盛世,皇上和父母的恩德都很深厚,如果只为了保证个人在做官和隐退问题上的高洁,认为是人的品节所系,难道仁德之人都要隐居远游,做出超脱人世的行为,一定要与当年作隐士的许由同样质朴,与夏黄公、绮里季同留芳名吗?《诗经》和《淮南子》中所咏叹的那些白驹紫芝一般的贤士,都是因为不得已才去隐居的啊。既然如此,那么隐居林泉与云霞为伴的心志,虽梦寐不忘,但是听不到,看不到,现在通过高妙的手法生动地画出来,使人不用出厅堂,就能够坐着看尽林泉山壑的美景,仿佛猿和鸟的啼叫声就在耳旁,山光水色荡漾夺目,这难道不使人心情畅快,并且确实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吗?这就是世人之所以看重画山的本意呀?如果不注重这一点,而随便地看这些画,岂不是使自己精神杂乱,并且污染自己高洁的品格吗?

文言文翻译!!

【原文】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①之中,傅说②举于版筑③之间,胶鬲(4)举

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⑤,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8)益其所不能。人恒过, 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9)于虑,而后作;征(10)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入则无

法家拂士(1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也。”

【注释】

①畎(quǎn)亩:田间,田地。②傅说(yuè):殷武丁时人,曾为 刑徒,

在傅险筑墙,后被武丁发现,举用为相。③版筑:一种筑墙工作, 在两块墙

版中,填人泥土夯实。④胶鬲(gé):殷纣王时人,曾以贩卖鱼、 盐为生,

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后辅佐周武王。⑤管夷吾:管仲。士:此 处指狱囚管

理者。当年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公子纠失败后,管仲随他 一起逃到鲁

国,齐桓公知道他贤能,所以要求鲁君杀死公子纠,而把管仲押 回自己处理。

鲁君于是派狱囚管理者押管仲回国,结果齐桓公用管仲为宰相。(6)孙叔敖:

是春秋时楚国的隐士,隐居海边,被楚王发现后任为令尹 (宰相)。(7)百

里奚举于市:春秋时的贤人百里奚,流落在楚国,秦穆公 用五张羊皮的价格

把他买回,任为宰相,所以说“举于市”。(8)曾:同 “增”。(9)衡:

通“横”,指横塞。(10)征:表征,表现。(11)法家拂 士:法家,有法

度的大臣;拂,假借为“弼”,辅佐;拂士即辅佐的贤士。

【常见译文】

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 选拔出来,

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海边被

发现,百里奚从市场上被选拔。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

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

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

增长他的才能。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心气郁结,殚思

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一个国家,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

易亡国。由此可以知道, 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普遍观点】

原文中先列举舜帝、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 奚六人出身下层,

然后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云云,令人很容易想到意

志的磨练方面,最后一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尤其令人想到逆境中发奋图

强的浓厚悲剧意识。这种解释一般为后人接受,看似并无大碍。

舜靠种地起家,傅说因为建房而闻名,胶鬲因为鱼市盐市中的表现而有名.

管夷吾是作官出名,孙叔敖在乡间出名,百里奚在城市中出名.

所以上天要将下大的责任给哪一个人的时候,

必定先磨练他的心志,锻炼他的筋骨,训练他的体魄,去处他的(钱财),使他没有错误的行动.

所以修心养性,才能成就不凡事业.

人都有错,错了能改.用心考虑,然后做事.仔细观察,然后通晓.

国内没有法家(韩非为代表,自己查阅)名人,国外没有敌视的国家,国将亡.最后才知道生于忧患而死於安乐!

舜发於畎亩之中:舜在发迹之前是种田的。

傅说举於版筑之间:傅说当宰相之前是筑墙造房的。

胶鬲举於鱼盐之中:胶鬲任臣相之前是贩盐买鱼的。

管夷吾举於士:管夷吾当宰相之前是管监狱的小头目。

孙叔敖举於海:孙叔敖任相之前是在南海打鱼的渔民。

百里奚举於市:百里奚任宰相之前是在市场被买的奴隶。

后面的有点若白话,稍有点国学知识就可以看得懂。

贤士隐居者四曰翻译

《贤士隐居者》原文及翻译

洪迈《容斋三笔》

贤士隐居者

原文: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已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译文

读书人加强修养专心治学,只求完善自我,不要求别人知道,别人也不能知道他们,这样的人物间或有之,我时常痛惜他们的事迹没能流传。近见《上虞李孟传》记载有四件事,因此恭谨地抄录下来。

其一说,慈溪人蒋季庄,正当徽宗宣和年间,鄙视王安石的学问,不参加科举考试,闭门考究经,不随便和人往来。高抑崇居住在明州城中,大概每年都要四五次到他家去拜访他。蒋季庄听说高抑崇到了,一定急忙出去迎接,二人相对坐在小屋里,尽情地谈论,从白天到晚上,几乎忘记睡觉吃饭。高抑崇告辞离开时,季庄都要送他到数里之外。有人间高抑崇说:“蒋季庄不多与人来往,却只有和你交情深厚,你也对他情真意切,希望听听其中的缘故。”高抑崇回答说:“我终年读书,凡是有疑问而不能决断时,以及自己所缺少而不知道的,每次累积数十条,只要一去拜访蒋君,没有不迎刃而解的。”但是蒋季庄的长处,其他人未必能够了解。世上所称道的知己不就是这样的吗?

其二说,王茂刚,居住在明州的林村,在山涧深处。他有个弟弟不喜欢读书,王茂刚就让他经商来糊口,他自己却潜心研读,从不轻易出门,尤其对《周易》一书的造诣深速。沈焕任通判州事时,曾经拜访过他,说他的见识旨趣绝对超过专门作传注的人。还说他气质严谨持重,看他所获得的知识,应该是个在学问上永无止境的人了。

其三说,顾主簿,不知道是哪里人,高宗建国之后他南渡寓居在慈溪。他保持廉洁的操行,安于贫贱,不祈求别人知道他。至于他经历过的事情,即使是小事也不马虎。天明起床,等卖菜的经过家门,问了菜价多少钱,随他所说的付给菜钱。其它饮食布帛的购买也是如此。时间一长,人们都信服他了,不忍心欺骗他。假如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读典籍,不喜欢交游。

其四说,周日章是信州永丰县人。操行耿直廉洁,被县里的人尊敬。他开门教授徒弟时,收人只求自给,不义之财一文不取。他家境很穷,经常一整天断粮,邻里有时便用微薄的东西相馈送,家中时常上顿不接下顿,他宁愿和妻子忍饥挨饿,最终也不求别人。隆冬寒天披着纸一样的薄裘,有客人来访,也高兴地迎请接纳。观察他的容颜,聆听他的论议,无不使人尊敬。县尉谢生把一套袭衣送给他,说: “先生未曾有求于我,是我自己想要表示的一片敬意,接受它没有什么妨害。” 周日章笑着回答说:“一套衣服和万钟粮食一样,如果无理由地接受它,就是不能分辨礼义啊!” 最终还是推辞掉。

这四位君子,真应该写进史书里。

贤士隐居者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