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孔子二则文言文翻译

孔子过泰山侧 全文翻译

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孔子用手扶着车轼侧耳听。他让子贡前去询问。子路走到女子身旁,说:“听您的哭声,真像一再遇上忧伤的人。”妇女于是说道:“是的。以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我怎能不伤心呢?”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残暴的征税啊。”孔子沉默了一会,对学生们说:“你们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害人啊!”

孔子过泰山侧

原文①: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②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③:“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④。”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⑤,吾夫又死于焉,今吾子又死于焉。”夫子曰:“何不去也?”曰:“无苛政⑥。”夫子曰:“小子识之焉⑦,苛政猛于虎也!”

注释:①本节选自《礼记·檀弓下》。②式:同“轼”,车前的横木,供乘车时手扶用。③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④壹:的确,确实。⑤舅:丈夫的父亲。⑥苛:苛刻,暴虐。⑦小子: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识(zhì):同“志”,记住。

全文翻译: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的很伤心。孔子用手扶著车轼侧耳听。他让子路前去询问说:“听您的哭声,真像是一再遇上忧伤的事。”妇女于是说道:“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孔子对子路说:“你要好好记住,苛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啊!”

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孔子用手扶着车轼侧耳听。他让子贡前去询问。子路走到女子身旁,说:“听您的哭声,真像一再遇上忧伤的人。”妇女于是说道:“是的。以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我怎能不伤心呢?”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残暴的征税啊。”孔子沉默了一会,对学生们说:“你们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害人啊!”

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孔子用手扶着车轼侧耳听。他让子路前去询问。子路走到女子身旁,说:“听您的哭声,真像一再遇上忧伤的人。”妇女于是说道:“是的。以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我怎能不伤心呢?”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残暴的征税啊。”孔子沉默了一会,对学生们说:“你们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害人啊!

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孔子用手扶着车轼侧耳听。他让子贡前去询问。子路走到女子身旁,说:“听您的哭声,真像一再遇上忧伤的人。”妇女于是说道:“是的。以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我怎能不伤心呢?”孔子说:“那您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残暴的征税啊。”孔子沉默了一会,对学生们说:“你们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害人啊!”

六年级文言文两则,怎么翻译

一、《学弈》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在听,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拿弓箭去射它。虽然两个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第一个人。难道他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字词解释

(01)弈:围棋,下围棋。

(02)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03)通国:全国。

(04)之:的。

(05)善:善于,擅长。

(06)使:让。

(07)诲:教导。

(08)其:其中。

(09)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10)虽:虽然。

(11)之:指弈秋的教导。

(12)鸿鹄:天鹅。

(13)援:引拉。

(14)缴:本课指有丝绳的箭。“缴”字的另一个读音jiǎo,是交纳、交付的意思。

(15)之:他,指前一个人。

(16)俱:一起。

(17)弗若:不如。

(18)矣:了。

(19)为:因为。

(20)其:他,指后一个人。

(21)与:吗。

(22)曰:说。

(23)非:不是。

(24)然:这样。

(25)致志:用尽心志。致,尽,极。

(27)通国:全国.

(28)与:语气助词,表示疑问。

(29)本文选自《孟子·告子》。

(30)故:原因。

(31)以:认为。

感悟: 学习不可一心二用,必须专心致志。 或做事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方可成功! 若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

二、《两小儿辩日》译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到了正午就像圆盘一样大,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决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啊?”

词语解释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始:刚刚,才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盂:盛放物体的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17)汤:热水。

告诉我们的道理:1、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2、古人敢于大胆质疑以及孔子确实不愧为圣人: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一般被捧得很高的人,很难做到他这样,遇到以上这样的情况,也多半是顾左右而言他,以掩饰自己的无知。圣人的风采的确永远值得我们景仰和佩服!

《学弈》译文

现在你把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有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一、《学弈》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在听,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拿弓箭去射它。虽然两个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第一个人。难道他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二、《两小儿辩日》译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一、《学弈》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在听,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拿弓箭去射它。虽然两个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第一个人。难道他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字词解释

(01)弈:围棋,下围棋。

(02)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03)通国:全国。

(04)之:的。

(05)善:善于,擅长。

(06)使:让。

(07)诲:教导。

(08)其:其中。

(09)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10)虽:虽然。

(11)之:指弈秋的教导。

(12)鸿鹄:天鹅。

(13)援:引拉。

(14)缴:本课指有丝绳的箭。“缴”字的另一个读音jiǎo,是交纳、交付的意思。

(15)之:他,指前一个人。

(16)俱:一起。

(17)弗若:不如。

(18)矣:了。

(19)为:因为。

(20)其:他,指后一个人。

(21)与:吗。

(22)曰:说。

(23)非:不是。

(24)然:这样。

(25)致志:用尽心志。致,尽,极。

(27)通国:全国.

(28)与:语气助词,表示疑问。

(29)本文选自《孟子·告子》。

(30)故:原因。

(31)以:认为。

感悟: 学习不可一心二用,必须专心致志。 或做事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方可成功! 若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

二、《两小儿辩日》译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到了正午就像圆盘一样大,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决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啊?”

词语解释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始:刚刚,才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盂:盛放物体的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17)汤:热水。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在听,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拿弓箭去射它。虽然两个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第一个人。难道他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字词解释

(01)弈:围棋,下围棋。

(02)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03)通国:全国。

(04)之:的。

(05)善:善于,擅长。

(06)使:让。

(07)诲:教导。

(08)其:其中。

(09)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10)虽:虽然。

(11)之:指弈秋的教导。

(12)鸿鹄:天鹅。

(13)援:引拉。

(14)缴:本课指有丝绳的箭。“缴”字的另一个读音jiǎo,是交纳、交付的意思。

(15)之:他,指前一个人。

(16)俱:一起。

(17)弗若:不如。

(18)矣:了。

(19)为:因为。

(20)其:他,指后一个人。

(21)与:吗。

(22)曰:说。

(23)非:不是。

(24)然:这样。

(25)致志:用尽心志。致,尽,极。

(27)通国:全国.

(28)与:语气助词,表示疑问。

(29)本文选自《孟子·告子》。

(30)故:原因。

(31)以:认为。

感悟

学习不可一心二用,必须专心致志。 或做事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方可成功! 若三心二意,将一事无成。

用我的哦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苏教版为: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编辑本段注释

游:游历、游学。   辩斗:争论。   故:缘故,原因。   以:认为。   去:距离。   日中:正午。   及:到。   车盖:车篷。   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汤,热水,开水。(古时还特指沐浴时用的热水。)   决:决断,判定。   孰:谁。   为:通“谓”,说。   汝:你。   知:zhī,认识,知识。   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却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远,而正午(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盖一样,到了正午(中午)时太阳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这不是离人近的大,而远的小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让人感觉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正午(中午)时就感觉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温暖,这不是距离人近时得热,而距离人远时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两小儿辩日》一文选自《列子·汤问》,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文章通过两小儿辩日使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说明宇宙之大,知识之广,上下纵横,虽智者也不能事事尽知。孔子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而体现孔子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

请翻译:这两则文言文

1.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注释:(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 (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 (3)事:从事,照着去做。

译文: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2.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为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文】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1.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翻译: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回答道:“一个人待人接物要严肃认真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不论在朝在野都不要去发牢骚。”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2.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为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翻译: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1.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回答道:“一个人待人接物要严肃认真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不论在朝在野都不要去发牢骚。”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2.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为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译文】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评析】

这里孔子对“仁”的解释,是以“恭”、“敬”、“忠”三个德目为基本内涵。在家恭敬有礼,就是要符合孝悌的道德要求;办事严肃谨慎,就是要符合“礼”的要求;待人忠厚诚实显示出仁德的本色。

仲弓询问仁是什么。孔子说:“出门见到的每个人都当贵宾一样对待,使用民力如果对待祭司一样慎重。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施加给别人。朝臣在治理国家事务中没有矛盾,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怨言。”仲弓回答说:“我虽然不聪明,请允许我按照您说的话去做。”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第一句中大宾是名词做动词,当贵宾一样对待。大祭一样的用法。请在这里是请允许做什么。

第二句虽之夷狄,虽表转折,翻译为即使,之在这里是动词,到的意思。

猫懒手打,满意望采纳。

【译文】 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在诸侯国做官、为诸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仲弓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文言文两则的翻译

《学弈》译文

现在你把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有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是不是《学奕》和《两小儿辩日》?六年级下册的?

《学奕》奕秋,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于是奕秋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奕秋的教导;一个人虽然在听奕秋的教导,但一心想着认为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和他(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远远不如前一个人。难道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孔子到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小孩子在争辩,问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近一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大入车盖,到中午的时候如盛物的器皿,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进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吧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进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王戎小时和一群儿童到村外去玩,看见一棵李树结了许多果实,小孩们高兴地爬上树摘果子,只有王戎没去摘。有人问他怎么回事,王戎说:“这树长在大路边,果子竟然还有那么多,一定是苦的。”孩子尝了几口,果然是苦的。

徐孺子(徐稚)九岁的时候,曾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中没有什么东西,是不是会更亮呢?"徐回答:"不对。这就像人眼中有瞳仁一样,没有它眼睛一定不会亮的。"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313倾国倾城 推荐于:2020-03-05

319

104

分享

其他回答(4)

是不是《学奕》和《两小儿辩日》?六年级下册的?

《学奕》奕秋,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于是奕秋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

是这个么

《学奕》

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

原: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译:孔子去东方游学时,看见了两个孩子正在争辩,孔子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到了正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个大圆车篷,但是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感觉很清清凉凉,到了正午热得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两个孩子的对错。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翻译《论语》二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开始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时不被外物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正确地能够对待各种言论,判断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违背规矩。”

孔子的一生是不断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他讲自己从十五岁有志于学,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每一个阶段都是一个质得提高。这正是圣人的成长轨迹。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小学六年级下第一课《文言文两则》求全文翻译

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文言文两则翻译:

《学弈》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弈》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扩展资料:

《两小儿辩日》此文通过描写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这则小故事用对话贯串始终。全文以孔子的见不能决为贯串线索,颇有条理地叙述了两小儿辩日的过程。

先写两个小孩分别就太阳距离人的远近鲜明地提出看法,引人思考。接着又分别摆出根据。两人互不相让,都使用反问句式,扣住了题目中的“辩”字,增强了论辩性。

两小儿在对话中都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并用比较的方法,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第一个小孩用面积大小相比,带有直观性,似乎是有理的。第二个小孩比较了人对太阳在不同时间冷和热的感受,似乎也是有理的。

可见他们勤于思考,富有想象力;从他们针锋相对的论辩中还能体味出对话者的虎虎生气和音容笑貌。但他们的认识毕竟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只能各执已见而不能获得正确的答案。最后两小节写两小儿讥笑在他们争论面前“不能决”的孔子。

从故事本身看,两小儿敢于探讨艰深问题,不管多么幼稚和肤浅,却反映了古人渴望认识自然现象的强烈愿望,这种探求精神是值得赞许的。孔子作为大学问家,也不能通晓各科知识,而况当时人类认识自然现象的水平还很低。孔子“不能决”承认自己无知,这种态度是对的,不该受到讥讽。

关于太阳离人在不同时间的远近问题,通俗的解释是这样: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太阳在早晨和中午与人的距离确有一些变化,但微乎其微,凭肉眼难以觉察。这种情况对于气温的影响也是微不足道的。

对于两个小孩为什么观点不同,那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用“如车盖”和“如盘盂”的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阳形状的大小;另一个从触觉出发,用“如探汤”的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阳在中午时的灼热。由于中午的照射角大,地球表面获得的热能多,因而气温高;早晨照射角小,因而气温低。

至于太阳“早晨大,中午小”,则完全是人视觉上的错觉,由于早晨背景小而暗,因此觉得太阳大一些,而中午则有广阔而明亮的天空做太阳的背景,看起来就觉得它小一点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两小儿辩日

是两小儿辩日 与 学奕吗?

【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要是弈秋讲的,他都学习;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着搭弓拉箭把天鹅射下来。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注释】

弈:下棋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之:的。

善:善于,擅长。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虽然。

之:指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缴:本课指带有丝绳的箭。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之:他,指前一个人。

俱:一起。

弗若:不如。

矣:了。

为:谓,说。

与:吗。

曰:说。

非:不是。

其:他,指后一个人。

然:这样。

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到了正午就像圆盘一样大,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决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啊?”

词语解释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始:刚刚,才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盂:盛放物体的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17)汤:热水。

告诉我们的道理:1,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2,古人敢于大胆质疑以及孔子确实不愧为圣人: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一般被捧得很高的人,很难做到他这样,遇到以上这样的情况,也多半是顾左右而言他,以掩饰自己的无知。圣人的风采的确永远值得我们景仰和佩服!

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文言文两则翻译:

《学弈》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弈》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扩展资料:

《两小儿辩日》此文通过描写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这则小故事用对话贯串始终。全文以孔子的见不能决为贯串线索,颇有条理地叙述了两小儿辩日的过程。

先写两个小孩分别就太阳距离人的远近鲜明地提出看法,引人思考。接着又分别摆出根据。两人互不相让,都使用反问句式,扣住了题目中的“辩”字,增强了论辩性。

两小儿在对话中都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并用比较的方法,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第一个小孩用面积大小相比,带有直观性,似乎是有理的。第二个小孩比较了人对太阳在不同时间冷和热的感受,似乎也是有理的。

可见他们勤于思考,富有想象力;从他们针锋相对的论辩中还能体味出对话者的虎虎生气和音容笑貌。但他们的认识毕竟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只能各执已见而不能获得正确的答案。最后两小节写两小儿讥笑在他们争论面前“不能决”的孔子。

从故事本身看,两小儿敢于探讨艰深问题,不管多么幼稚和肤浅,却反映了古人渴望认识自然现象的强烈愿望,这种探求精神是值得赞许的。孔子作为大学问家,也不能通晓各科知识,而况当时人类认识自然现象的水平还很低。孔子“不能决”承认自己无知,这种态度是对的,不该受到讥讽。

关于太阳离人在不同时间的远近问题,通俗的解释是这样: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太阳在早晨和中午与人的距离确有一些变化,但微乎其微,凭肉眼难以觉察。这种情况对于气温的影响也是微不足道的。

对于两个小孩为什么观点不同,那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用“如车盖”和“如盘盂”的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阳形状的大小;另一个从触觉出发,用“如探汤”的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阳在中午时的灼热。由于中午的照射角大,地球表面获得的热能多,因而气温高;早晨照射角小,因而气温低。

至于太阳“早晨大,中午小”,则完全是人视觉上的错觉,由于早晨背景小而暗,因此觉得太阳大一些,而中午则有广阔而明亮的天空做太阳的背景,看起来就觉得它小一点了。

【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要是弈秋讲的,他都学习;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着搭弓拉箭把天鹅射下来。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注释】

弈:下棋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全国。

之:的。

善:善于,擅长。

使:让。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虽然。

之:指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缴:本课指带有丝绳的箭。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之:他,指前一个人。

俱:一起。

弗若:不如。

矣:了。

为:谓,说。

与:吗。

曰:说。

非:不是。

其:他,指后一个人。

然:这样。

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到了正午就像圆盘一样大,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烫,这不是近的热而远的凉吗?”

孔子不能决断。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啊?”

词语解释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始:刚刚,才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盂:盛放物体的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17)汤:热水。

告诉我们的道理:1,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2,古人敢于大胆质疑以及孔子确实不愧为圣人: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一般被捧得很高的人,很难做到他这样,遇到以上这样的情况,也多半是顾左右而言他,以掩饰自己的无知。圣人的风采的确永远值得我们景仰和佩服!

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文言文两则翻译:

《学弈》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弈》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扩展资料:

《两小儿辩日》此文通过描写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这则小故事用对话贯串始终。全文以孔子的见不能决为贯串线索,颇有条理地叙述了两小儿辩日的过程。

先写两个小孩分别就太阳距离人的远近鲜明地提出看法,引人思考。接着又分别摆出根据。两人互不相让,都使用反问句式,扣住了题目中的“辩”字,增强了论辩性。

两小儿在对话中都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并用比较的方法,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第一个小孩用面积大小相比,带有直观性,似乎是有理的。第二个小孩比较了人对太阳在不同时间冷和热的感受,似乎也是有理的。

可见他们勤于思考,富有想象力;从他们针锋相对的论辩中还能体味出对话者的虎虎生气和音容笑貌。但他们的认识毕竟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只能各执已见而不能获得正确的答案。最后两小节写两小儿讥笑在他们争论面前“不能决”的孔子。

从故事本身看,两小儿敢于探讨艰深问题,不管多么幼稚和肤浅,却反映了古人渴望认识自然现象的强烈愿望,这种探求精神是值得赞许的。孔子作为大学问家,也不能通晓各科知识,而况当时人类认识自然现象的水平还很低。孔子“不能决”承认自己无知,这种态度是对的,不该受到讥讽。

关于太阳离人在不同时间的远近问题,通俗的解释是这样: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太阳在早晨和中午与人的距离确有一些变化,但微乎其微,凭肉眼难以觉察。这种情况对于气温的影响也是微不足道的。

对于两个小孩为什么观点不同,那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用“如车盖”和“如盘盂”的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阳形状的大小;另一个从触觉出发,用“如探汤”的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太阳在中午时的灼热。由于中午的照射角大,地球表面获得的热能多,因而气温高;早晨照射角小,因而气温低。

至于太阳“早晨大,中午小”,则完全是人视觉上的错觉,由于早晨背景小而暗,因此觉得太阳大一些,而中午则有广阔而明亮的天空做太阳的背景,看起来就觉得它小一点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两小儿辩日

推荐于 2020-09-26

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

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

有帮助,为TA点赞

无帮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18个回答

「星火教育」6年级辅导_个性化教学_薄弱点突破

6年级辅导「中小学辅导品牌」"精品课堂"个性化辅导 学科专项提分固基+补缺+衔接+总结_全科强化,快速抢报!

东莞市星火教育科技..广告

57条评论

别白看,评论几句再走~

热心网友78

很好

查看全部57条评论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色戒》里易先生跟王佳芝到底是怎样一种感情?

《色戒》是由李安执导的一部影片,从诞生以来一直遭受各种争议,至今没有停止。其中王佳芝与易先生之间的感

34条回答·46,924人在看

苹果、三星都曾因手机辐射遭起诉,为什么华为没有?

根据美国《福布斯》网站最近的一份报告,苹果和三星电子因手机射频辐射被美国消费者起诉。两家制造商的手机

5条回答·33人在看

报名:中科院SELF讲坛第15期

SELF格致论道第15期 认知·破壁 在中国 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的存在 就是为了打破认知局限 挑战身体极限 给重力下战书 潜入大脑探索神经奥秘 他们的字典里 没有不可能 平凡的你

159人在看

04:48

护肤第一课,这些点你学到了多少?

宛宛小太阳

20,920播放

兰博基尼是如何从拖拉机逆袭到跑车品牌的?

通过不懈的努力超越其他的品牌。二战结束后,拖拉机厂的创始人费鲁齐欧·兰博基尼成了一名非常富有的商人。

孔子二则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