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分量救济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全文翻译

姚弋仲,南安赤亭羌族人。年少就英武坚毅,不谋划经营产业,只把收容贫苦抚恤孤弱作为要务,大家都既敬畏他又亲近他。永嘉年动乱,向东迁徙到榆眉,用布包着婴儿背在背上跟从他迁徙的戎夏等民族的民众有几万人,自称护西羌校尉、雍州刺史、扶风公。

后来晋豫州刺史祖约来投奔石勒,石勒依礼优厚的对待他,姚弋仲呈上奏章说:“祖约为害晋朝,逼死太后,对国君不忠,可是您宠幸他,我担心奸邪之风,祸乱的萌发,这是它的开始啊。”石勒认为他的意见很好,后最终杀死了祖约。

石勒死了以后,石季龙掌权,想起姚弋仲的话,就将秦、雍等地的豪俊迁徙到关东。

等到石季龙废掉石弘自己称王,姚弋仲借口生病不去朝贺。石季龙多次召见,才赴朝,脸色严厉地对石季龙说:“为什么石勒握住你的手臂把石弘托付给你,你接受托付竟然反过来要篡夺王位呢?”石季龙畏忌他的刚强正直,因而没有责怪他。迁任持节、十郡六夷大都督、冠军大将军。性格清正俭朴,为人耿直,不修饰自己的官仪,多次呈上正直的言论,没有什么顾忌的,石季龙非常器重他。朝廷里面重大的议决,他没有不参与决断的,公卿也畏忌他而推重他放低自己的身份。武城左尉,是石季龙宠幸的姬妾的弟弟,曾经侵扰他的衙署,姚弋仲逮捕了他,列举他欺压威胁的情状,下令叫手下人杀了他。左尉叩头谢罪,头都流血了,手下人也谏劝,才没有杀他。他的刚正、坚毅,都是像这之类的。

石季龙末年,反叛的太子侍卫梁犊在荥阳打败李农,石季龙非常恐惧,快马急招姚弋仲。姚弋仲率领他的部属八千多人驻扎在南郊,自己轻骑赶到邺。当时石季龙病了,不能及时召见姚弋仲,属下把他带到领军省,赏给他自己吃的精美食物。姚弋仲发火不吃,说:“召见我讨伐叛贼,难道是来讨食物的吗?我不知道皇上是死是活,如果让我见一面,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属下把这话告诉了石季龙,才引他去觐见。姚弋仲责备石季龙说:“你的儿子死了才开始发愁吧?竟然愁到生病的地步。儿子小的时候没有让品行端正的人好好辅佐,以致让他们自己残杀。你的儿子自己也有过失,责求他的手下过于严厉,所以反叛了。你长期生病,所立的儿子又小,如果不勤查,天下一定会乱。应当忧虑这个,不要烦劳担心叛贼了。梁犊等人因为有想要回到故地的想法,所以一起做了奸邪的叛贼,所做的事凶残狠毒,这是注定会被擒获的。我请求以死效命做一回前锋,让我一举而结束叛乱。”姚弋仲性情率直,习惯对别人无论地位高下都用你称呼,石季龙宽容他也不责备他,在座上就拜授他使持节、侍中、征西大将军,赐给他铠甲战马。姚弋仲说:“你看老羌我可以击溃叛贼还是不能?”于是在庭中披上铠甲跨上战马,鞭马向南奔驰,没有辞别就出门了,于是消灭了梁犊。因为功勋加封可以持剑步行上殿,进朝堂后不用趋行,晋封西平郡公。

石祗与冉闵交战,姚弋仲命其子姚襄率兵救援石祗,出发前姚弋仲告诫其子姚襄说,你的治军带兵才能十倍于冉闵,如果此战不能生擒这个贼首,就不要再来见我。姚襄在常卢泽大败冉闵,胜利而归。姚弋仲因为姚襄没有抓住冉闵,于是打了他一百军杖。

最后一段讲了马和罗这个人,本为姚弋仲部下,但是背着他投奔了张豺,被任命为尚书郎。后来张豺被败,马和罗欲重新归降姚弋仲,部下们都劝姚杀之,但姚惜马和罗之才,复用其为参军,姚弋仲的宽厚用人之道就是这样(让人叹服)啊。

姚弋仲,是南安赤亭羌人。他的祖先是有虞氏的后代。从小英武刚毅,不经营产业,只致力于收容救济贫困的人,众人都畏惧而又亲近他。永嘉之乱时,向东迁移到榆眉,戎夏有几万携带子女跟着他迁徙的人。

后来,晋豫州刺史祖约来投奔石勒,石勒以礼对待他。姚弋仲上疏劝说:“祖约残害晋朝,逼死太后,对主上不忠,而陛下尊宠他,我担心奸乱之祸由此而生。”石勒认为他说得对,最后终于诛杀了祖约。

石勒死后,石季龙掌权,想到姚弋仲的话,就迁徙秦雍豪杰之士到关东。

等到季龙废掉石弘自立,姚弋仲假托有病不去祝贺。季龙多次召见他,才前往,(姚弋仲)严肃地对季龙说:“怎么可以握住手接受托付,却反过来夺取王位呢!”季龙畏忌他的强势、正直而不责罚他。弋仲性情清廉、俭朴、耿直,不重视服饰仪表,多次进献直言,无所避忌,季龙十分器重他。朝中商议大事,都有他参与决断,公卿也都畏忌而对他谦让。武城左尉,是季龙宠姬的弟弟,曾经侵扰姚弋仲的部属。姚弋仲拘捕了武城左尉,列举他胁迫的罪状,命令近侍杀了他。武城左尉叩头到流血,近侍劝说,才作罢。

季龙末年,梁犊在荥阳击败了李农。季龙很恐惧,急召姚弋仲。姚弋仲率领其部众八千余人驻扎在南郊,骑马来到邺地。当时季龙正生病,没有及时见姚弋仲,让人把他引入领军省,赐给他自己吃的东西。姚弋仲发怒不吃,说:“召我来杀敌,难道是来寻饭吃的吗!我不知主上存亡如何,如果能见一面,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季龙身边的人把这话告诉了季龙,季龙这才召见了他。姚弋仲指责季龙说:“你儿子死了,发愁吗?至于生病吗!你儿子小时没有让正直的人辅佐教育,以致他们互相残杀。你的儿子也有过错,责求下属太过分,所以下属反叛。你病了很久,立为太子的儿子又太小,如果你的病不好,天下一定产生祸乱。应当担忧这事,不必烦心忧虑贼乱。梁犊等利用众人思归之心,共行奸盗,所到之处残害百姓,这是必定要被擒获的。我请求当前锋效死力,一举成功。”姚弋仲性情狷狂、直率,对人无论尊卑都以“你”相称。季龙宽恕了他,不加责怪,就在座位上授予他使持节、侍中、征西大将军的职位,赐给他铠甲战马。姚弋仲说:“你看老夫能不能破贼?”于是在庭中披甲上马,催马南驰,不告辞就出征了,就消灭了梁犊。

石祗与冉闵相互攻打,姚弋仲派遣自己儿子姚襄救援石祗,告诫姚襄说:“你的才能比冉闵高十倍,若不擒获斩首,不要再来见我。”姚襄在常卢泽进败冉闵,大败冉闵而归。姚弋仲生气姚襄没有擒获冉闵,打了他一百棍。

姚弋仲部下马何罗博学有文才,张豺辅佐石世时,马何罗背叛了姚弋仲归依张豺,张豺任用他为尚书郎。张豺败落后,马何罗又归附姚弋仲,(人们)都劝姚弋仲杀了马何罗。姚弋仲说:“现在正是招纳奇才之时,应当接受他的才力,他不足以成为祸害。”姚弋仲让马何罗担任参军。

姚弋仲(280—352)十六国时羌族首领,原籍南安赤亭(今陇西)。西晋永嘉六年(312)率部众数万,自称护羌校尉、雍州刺史、扶风公,建城于陇上。姚弋仲乃姚苌之父。东晋明帝太守元年(323)投赵,屡立战功,拜安西将军、六夷大都督、豫州刺史。东晋咸和八年(333)率部迁于清河,后赵石泓拜为奋武将军、西羌大都督,封平襄县。后赵亡归晋,东晋永和七年(351)封为使持节六夷大都督、轼骑大将军、大单于、高陵郡公。有42子,随其南征北战于甘肃、陕西、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一带,为建立后秦基业打下基础。殁后,其灵柩为前秦苻生所得,以王礼葬于冀之狐槃(新兴镇姚谢家坪)。后来,子姚苌称帝,建都长安,追谥父为帝,庙号始祖,墓为高陵,“置园邑五百家护陵。”

范冲淹赈灾文言文翻译

皇佑二年,吴中发生大饥荒,饿死者的尸体遍布于道路。这时范仲淹主管浙西,调发国家仓库粮食,募集民间所存的钱物来赈济灾民,救荒之术很是完备。

吴中百姓喜欢比赛舟船,爱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励民间多举办赛事,太守每日出游宴饮于西湖上。自春天到夏天,城中居民大规模出游,尽情玩赏。

又召集各寺院住持僧人,告谕他们说:“灾荒年间民工工价最低廉,可以趁此时机大力兴建土木工程。”于是各个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兴盛。

官府也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监察机关弹劾杭州长官不体恤荒政,嬉戏游乐而无节制,以及官府、私家兴建房舍,伤耗民间财力。

范仲淹于是自己草拟奏章,申述所以饮宴和兴造房舍的缘由,是要调发有余的钱财,来救济贫民。那些从事贸易、饮食行业的人,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养活的。

每天大概可达几万人。救济灾荒的措施,没有比这一做法更好的了。这一年两浙路灾区唯有杭州平安无事,百姓没有流亡的,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

饥荒年份打开司农寺粮仓的粮食赈济灾民,募集民间财力为地方兴利,近年来已定为法令。这种措施,既赈救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间兴利,这是先王的功绩。

出自:《沈括·梦溪笔谈·官政一》,《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原文:

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

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

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

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扩展资料:

赏析:

此文记述北宋名臣范仲淹在杭州任上的一件德政。北宋皇佑年间,浙江一带发生了大饥荒,赤野千里,饿殍遍地。

范仲淹于此时率先倡导、鼓励百姓游乐饮宴。并出资财大肆兴建官府寺庙。这种做法看似荒唐,但却是颇有实效的救荒措施。

从这则笔记中,固然可以看到一个传统社会的廉洁官吏那种忠于职守,体恤民情的品格,另一方面它也为我们揭示了当时社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严酷现实。

《周礼》记载,连续十二年的饥荒,主政者应尽量提供百姓工作机会,减少失业人口。可惜一般主政者都做不到,只有范仲淹做到了。

凡是可以外出宴游者,一定是具有宴游的财力,一人外出宴游,而靠此人宴游花费的金钱生活的,不知道有几十人。

明朝万历年间,苏州一带闹饥荒,主政者下令禁止百姓游船,于是富家子弟日日在僧院宴饮,而靠划船生活的船家,都因失业而背井离乡,主政者的愚昧,不识时务,大都如此。

作者介绍: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

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宋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

元丰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晚年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隐居梦溪园。

绍圣二年(1095年),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五岁。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范冲淹赈灾

原文:

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1] 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注释:

殍殣:饿死的人。殍殣,音piǎo jìn。

范文正:即范仲淹,字希文,死后,谥文正。

敖:通“廒”,粮仓。

无虑:大略、大概。

司农:即司农寺,宋代官署名,掌管国家仓库、祭祀用品、籍田等事务。[1]

殍殣枕路)饿死的人躺在路上。

(领浙西)兼任杭州太守,管理浙西一带。(募民存饷)聚集百姓慰问,馈赠物品。存,慰问。饷,馈赠物品(术)指救灾的方法。(主首)住持,方丈。(鼎兴)大盛。(敖仓)粮仓。(役)使用。(监司)主管检查的官员。(恤)忧虑,顾惜。(荒政)救灾的政事。(条叙) 指奏章。(仰食)依赖……吃饭。(无虑)大约。(晏然)平静、安定的样子。晏,安定。(流徙)流离所失。(岁饥)年景饥荒。(司农)主管粮食等事项的官府。(著)制定。(因)顺着,就着。

译文:皇佑二年,吴中发生大饥荒,饿死者的尸体遍布于道路。这时范仲淹主管浙西,调发国家仓库粮食,募集民间所存的钱物来赈济灾民,救荒之术很是完备。吴中百姓喜欢比赛舟船,爱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励民间多举办赛事,太守每日出游宴饮于西湖上。自春天到夏天,城中居民大规模出游,尽情玩赏。又召集各寺院住持僧人,告谕他们说:“灾荒年间民工工价最低廉,可以趁此时机大力兴建土木工程。”于是各个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兴盛。官府也翻修仓库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监察机关弹劾杭州长官不体恤荒政,嬉戏游乐而无节制,以及官府、私家兴建房舍,伤耗民间财力。范仲淹于是自己草拟奏章,申述所以饮宴和兴造房舍的缘由,是要调发有余的钱财,来救济贫民。那些从事贸易、饮食行业的人,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养活的,每天大概可达几万人。救济灾荒的措施,没有比这一做法更好的了。这一年两浙路灾区唯有杭州平安无事,百姓没有流亡的,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饥荒年份打开司农寺粮仓的粮食赈济灾民,募集民间财力为地方兴利,近年来已定为法令。这种措施,既赈救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间兴利,这是先王的功绩。

济贫者的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昭公七年,宋国(在那年)是饥年,公子鲍把他粮仓中的所有粮食都拿出来救济贫困的百姓,而且(鲍)尊敬老者尊重有能力的人,凡是宋国内七十岁以上的(人)每月都给于粮食和衣物,又加上山珍海味,(而且)派人去慰问他们过的可好,在这中间有一个有才能的和一个有技艺的人,都收在自己的门下,(用)优厚的食物款待。

求最佳答案

昭公七年,宋国(在那年)是饥年,公子鲍把他粮仓中的所有粮食都拿出来救济贫困的百姓,而且(鲍)尊敬老者尊重有能力的人,凡是宋国内七十岁以上的(人)每月都给于粮食和衣物,又加上山珍海味,(而且)派人去慰问他们过的可好,在这中间有一个有才能的和一个有技艺的人,都收在自己的门下,好生款待

昭公七年,宋国岁饥,公子鲍尽出其仓禀之粟,以济贫者。又敬老尊贤,凡国中年七十以上,月致粟帛,加以饮食珍味,使人慰问安否。其有一才一艺之人,皆收致门下,厚糈管待。

昭公七年,宋国(在那年)是饥年,公子鲍把他粮仓中的所有粮食都拿出来救济贫困的百姓,而且(鲍)尊敬老者尊重有能力的人,凡是宋国内七十岁以上的(人)每月都给于粮食和衣物,又加上山珍海味,(而且)派人去慰问他们过的可好,在这中间有一个有才能的和一个有技艺的人,都收在自己的门下,好生款待这是我自己翻译的,如有不妥之处请谅解

济在哪篇文言文里是救济,救助的意思

《易·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晋书·忠义传·沈劲》:“前平广固,不能济 辟闾 ,今定 洛阳 ,而杀 沈劲 ,实有愧於四海。”

唐 韩愈 《原道》:“为之医药,以济其夭死。”

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诗:“ 大江 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易·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晋书·忠义传·沈劲》:“前平广固 ,不能济 辟闾 ,今定 洛阳 ,而杀 沈劲 ,实有愧於四海。”

唐 韩愈 《原道》:“为之医药,以济其夭死。”

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诗:“ 大江 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曾巩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原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予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

译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

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

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

注释:委废:家境衰败。

单弱:弱小,无所依靠。

宦:出仕。

工:擅长。

行义:行为道义。

扩展资料:

曾巩的主要成就:

存诗400余首,其诗特点是比较质朴,雄浑超逸,含义深刻,略似其文,格调超逸,字句清新,但有些也存在宋诗言文言理的通病,但为文所掩,不受重视。他不但善赋体,也有诗长于比兴,形象鲜明,颇得唐人神韵。

他的各体诗中以七绝的成就最高,精深,工密,颇有风致。如《西楼》、《城南》、《咏柳》等写景抒情的佳作。就“八大家”而论,他的诗不如韩、柳、欧、王与苏轼,却胜于苏洵、苏辙。词仅存《赏南枝》一首。其诗文曾被选译成英文,在国外发行。

曾巩的主要事迹:

曾巩绝弊讲述的其实是曾巩在福州的时候当官不与百姓争夺利益的故事,更多的是说明曾巩廉洁自守的品质。曾巩是北宋散文家,史学家和政治家。他是““南丰七曾”之一,也位列唐宋八大家。

曾巩这个人为政比较廉洁奉公,又勤于政事,十分的关心百姓们的生活。他有被朝廷派遣到明州、毫州等地当过知州。每个地方,只要是曾巩到过的地方,他都有政绩,在百姓的眼中曾巩就好似上天派来拯救他们的使者。

在他在福州任职的时候,因为福州的寺庙很多,而且当时的和尚认为福州的很富饶,所以都争着要当寺庙的主事。所以为了能成为寺庙主事,都跑来贿赂曾巩。曾巩就派自己的弟子去查访和辨别,然后按照应该有的次序授予他们应有的职位。

他还在府院张贴了公告,说要一律禁止贿赂事件的发生,这样便断绝了大家想为自己谋个好前程去贿赂的弊端。

后来,他又发现福州没有守官的官俸田,以前都是每年卖蔬菜和水果作为地方官的收入。每年的收入有三四十万两之多。曾巩就说:“太守和百姓争夺利益,真的可以这么做么?”随后就放弃了这种做法,从那以后在福州任职的人就再也没有收取这个钱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曾巩

注释:

(1)至:周到、周全;

(2)一:全、都;

(3)鲜:少;

(4)之:代词,代指王安石

译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

曾 巩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予委废①单弱②之中,宦③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④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⑤,不减扬雄⑥,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有删减)

【注释】①委废:家境衰败。②单弱:弱小,无所依靠。③宦:出仕。④工:擅长。⑤行义:行为道义。⑥杨雄:人名。

【译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

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

《宋史·曾巩传》

原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馀。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欠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遂留判三班院。上疏议经费,帝曰:“巩以节用为理财之要,世之言理财者,未有及此。”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

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 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 者,鲜能过也。

(节选自《宋史·曾巩传》)

[注]①常平:官仓名。

译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异。

嘉祐二年考中进士,出任越州通判。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足以用来救济,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来购粮。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

任齐州知州,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恶、迅速严厉地打击盗贼作为根本。曲堤有个姓周的人家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够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没有人敢去追究。曾巩逮捕了他,处以刑罚。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将盗贼擒获。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名列被追捕者之中,有一天,他到官府自首。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让他四处夸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曾巩表面上看来是将此事到处张扬,实际上是想要离间分化那些盗贼,让他们不能再纠合在一起。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

调任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好了大军突然集结时的吃住问题,因此,军队离开后,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加直龙图阁、任福州知州。南剑州将乐地方的盗匪廖恩被赦免向官府投降,余下的部属溃散以后又纠合在一起,暗地里结成团伙,遍及各个州,一个尤其凶残暴虐的盗匪根本不听招降,当地百姓非常恐惧。曾巩设计谋抓住了他,接着相继出来自首的有二百多人。福州佛寺很多,僧侣认为佛寺的富饶有利可图,争着想做寺院主持,行贿之事公然进行。曾巩让僧徒们共同推选主持,将推选的人记录在册,按次序补缺。在官府公开张贴文告,拒绝私下赠谢,来杜绝身边人窃取贿赂的弊端。福州没有职田,官府每年用卖园圃蔬菜来增加薪俸,太守自己收入常常三四十万。曾巩说:“太守与民争利,怎么可以?”就停止了这种做法,后来的官员也不再这样获取收入了。

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曾巩负有才名,长期任地方官,社会上不少人认为他命运不济,时运不佳。这一时期,朝廷的一批后辈晚生出人头地,曾巩对此看得很淡泊。他经过京城,神宗召见他,犒劳慰问十分宠幸,于是留下他在三班院当判官。他上疏议论经费问题,神宗说:“曾巩把节约资财作为理财的关键,世上谈论理财的,没有说到这点的。”他被任命为中书舍人。几个月以后,因母丧离职。又过了几个月,曾巩也去世了,终年六十五岁。

曾巩写文章,引古论今,纵横捭阖,而且越写越好。他的写作以“六经”为本,借鉴司马迁、韩愈,当时善于写文章的人,很少能超过他的。

文言文翻译 求助

姜师度,唐魏州人,为明经举人。唐神龙初年,渐升为扬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任河北道监察兼支度营田使。师度为政勤恳,人又才思聪敏,深知沟洫的利害。最初,在蓟门北开沟灌水,以防备奚、契丹族的侵入。又按照魏武旧渠,依海开挖漕渠,名为平虏渠,以躲避海上行船的艰难使漕运的人至今获益。不久升银青光禄大夫,又迁升为大理卿。景云二年,转为司农卿。

开元初年,任陕州刺史。陕州西太原仓据于水陆二运之便,经常从太原仓用车运米到河边然后装船。师度便开挖了一条地道,从上倒入粮食,使粮食很方便的流到河边,节省运输费用数以万计。开元六年,改蒲州为河中府,师度被任命为河中尹,令他修缮府邸。原先,安邑盐池逐渐干涸,师度便让人开拓盐湖,疏通水道,做为盐屯,使公家私人皆获其利。师度改任同州刺史他又在朝邑、河西二县界,依古通灵陂,挑选田地引洛水和堵堰黄河水进行灌溉,用以种稻,达二千多顷地,分为十几处屯田所,所获利益数以万计。皇帝特授予他金紫光禄大夫,不久改任将作大匠。

第二年,左拾遗刘彤上书建议:“建议设置盐铁官,收取盐铁利润以供国家开支,可免贫人负担重赋,使贫困的人获得一些救济”。此疏上奏后,皇帝让宰相讨论是否合适,大家都认为盐铁的收入,对国家非常有用。于是令师度和户部侍郎强循同管御史中丞,与各道按察使计划商定,以收取国内的盐铁之利。以后有很多不好的议论,使这件事最后未能实行。

师度在开元十一年因病去世,终年七十余岁。师度爱好开挖沟洫,他所任职之处必定要发动群众修凿沟洫。虽然时常有不得获利的工程,但成功的很多。过去,太史令傅孝忠善于观察占卜星象,因此,当时人称他们说:“傅孝忠两眼看天,姜师度一心穿地”,作为俗语而流传。

姜师度,唐魏州人,为明经举人。唐神龙初年,渐升为扬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任河北道监察兼支度营田使。师度为政勤恳,人又才思聪敏,深知沟洫的利害。最初,在蓟门北开沟灌水,以防备奚、契丹族的侵入。又按照魏武旧渠,依海开挖漕渠,名为平虏渠,以躲避海上行船的艰难使漕运的人至今获益。不久升银青光禄大夫,又迁升为大理卿。景云二年,转为司农卿。开元初年,任陕州刺史。陕州西太原仓据于水陆二运之便,经常从太原仓用车运米到河边然后装船。师度便开挖了一条地道,从上倒入粮食,使粮食很方便的流到河边,节省运输费用数以万计。开元六年,改蒲州为河中府,师度被任命为河中尹,令他修缮府邸。原先,安邑盐池逐渐干涸,师度便让人开拓盐湖,疏通水道,做为盐屯,使公家私人皆获其利。师度改任同州刺史,他又在朝邑、河西二县界,依古通灵陂,挑选田地引洛水和堵堰黄河水进行灌溉,用以种稻,达二千多顷地,分为十几处屯田所,所获利益数以万计。皇帝特授予他金紫光禄大夫,不久改任将作大匠。第二年,左拾遗刘彤上书建议:“建议设置盐铁官,收取盐铁利润以供国家开支,可免贫人负担重赋,使贫困的人获得一些救济”。此疏上奏后,皇帝让宰相讨论是否合适,大家都认为盐铁的收入,对国家非常有用。于是令师度和户部侍郎强循同管御史中丞,与各道按察使计划商定,以收取国内的盐铁之利。以后有很多不好的议论,使这件事最后未能实行。师度在开元十一年因病去世,终年七十余岁。师度爱好开挖沟洫,他所任职之处必定要发动群众修凿沟洫。虽然时常有不得获利的工程,但成功的很多。过去,太史令傅孝忠善于观察占卜星象,因此,当时人称他们说:“傅孝忠两眼看天,姜师度一心穿地”,作为俗语而流传。

姜师度,唐魏州人,为明经举人。唐神龙初年,渐升为扬州刺史、兼御史中丞,任河北道监察兼支度营田使。师度为政勤恳,人又才思聪敏,深知沟洫的利害。最初,在蓟门北开沟灌水,以防备奚、契丹族的侵入。又按照魏武旧渠,依海开挖漕渠,名为平虏渠,以躲避海上行船的艰难使漕运的人至今获益。不久升银青光禄大夫,又迁升为大理卿。景云二年,转为司农卿。开元初年,任陕州刺史。陕州西太原仓据于水陆二运之便,经常从太原仓用车运米到河边然后装船。师度便开挖了一条地道,从上倒入粮食,使粮食很方便的流到河边,节省运输费用数以万计。开元六年,改蒲州为河中府,师度被任命为河中尹,令他修缮府邸。原先,安邑盐池逐渐干涸,师度便让人开拓盐湖,疏通水道,做为盐屯,使公家私人皆获其利。师度改任同州刺史他又在朝邑、河西二县界,依古通灵陂,挑选田地引洛水和堵堰黄河水进行灌溉,用以种稻,达二千多顷地,分为十几处屯田所,所获利益数以万计。皇帝特授予他金紫光禄大夫,不久改任将作大匠。第二年,左拾遗刘彤上书建议:“建议设置盐铁官,收取盐铁利润以供国家开支,可免贫人负担重赋,使贫困的人获得一些救济”。此疏上奏后,皇帝让宰相讨论是否合适,大家都认为盐铁的收入,对国家非常有用。于是令师度和户部侍郎强循同管御史中丞,与各道按察使计划商定,以收取国内的盐铁之利。以后有很多不好的议论,使这件事最后未能实行。师度在开元十一年因病去世,终年七十余岁。师度爱好开挖沟洫,他所任职之处必定要发动群众修凿沟洫。虽然时常有不得获利的工程,但成功的很多。过去,太史令傅孝忠善于观察占卜星象,因此,当时人称他们说:“傅孝忠两眼看天,姜师度一心穿地”,作为俗语而流传

分量救济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