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许谦字元逊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

原文: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翻译:

伯牙弹琴,钟子期在一旁听,刚刚弹到伯牙心中所想的高山的时候,钟子期就说了:“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又过了一会儿,刚刚弹到伯牙心中所想的流水的时候,钟子期又说了:“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后来钟子期死了,伯牙就把琴摔了,把琴弦给弄断了,一直到死都没有再弹过琴,因为世界上再没有人能听得懂他弹的琴了.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翻译: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就自己说已经学完了,于是告辞回去。秦青没有阻止他,在郊外的大路上设宴送行;(秦青)击打着乐器,悲壮地歌唱起来,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要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

原文: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的兄瑾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翌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座欢笑。权〔乃〕以驴赐恪。

翻译: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召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在驴的脸上挂一个长标签,写上:诸葛子瑜。诸葛恪跪下来说:“乞求给我一只笔增加两个字。”于是任凭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整体都翻译了,括号内的就不会自己看?等着!

方:刚刚.

若:有如,象,好象.

少:指少倾,是一会儿的意思.

绝:断的意思,用来当尽头讲.

复:重复,在这里指再的意思,就是不再。

以为:认为。

讴:唱歌,唱诵。

未穷:没有到尽头。文中指还没有学尽。

谓:说,也有称赞的意思。

弗:不,没有,不曾的意思。

遏:停止。

反:通返,返回的意思。

会:聚会,召集。

使:使唤,差,命令。

其:它,指那头驴,指代。

笔:书写工具,通笔,书写。

乃:于是。就。

原文: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翻译:

伯牙弹琴,钟子期在一旁听,刚刚弹到伯牙心中所想的高山的时候,钟子期就说了:“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又过了一会儿,刚刚弹到伯牙心中所想的流水的时候,钟子期又说了:“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后来钟子期死了,伯牙就把琴摔了,把琴弦给弄断了,一直到死都没有再弹过琴,因为世界上再没有人能听得懂他弹的琴了.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平(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诸葛恪得驴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的兄瑾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翌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座欢笑。权〔乃〕以驴赐恪。

谢谢翻译成文言文怎么说

谢谢文言文说法是:谢

谢拼音:xiè

释义:

1、对别人的帮助或赠与表示感激:谢谢。谢仪。谢忱(谢意)。谢恩。谢意。面谢。致谢。感谢。

2、认错,道歉:谢过。谢罪。

3、推辞:谢绝。闭门谢客。

4、凋落,衰退:谢顶。谢世(去世)。凋谢。新陈代谢。

5、告诉,询问:“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6、逊,不如:“锦江何谢曲江池?”

7、古同“榭”,建在台上的房屋。

8、姓。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答谢[dá xiè]

受了别人的好处或招待,表示谢意。

2、谢谢[xiè xie]

对别人的好意表示感谢。

3、谢意[xiè yì]

感谢的心意。

4、鸣谢[míng xiè]

表示谢意(多指公开表示)。

5、道谢[dào xiè]

用言语表示感谢。

古人书面语不单用谢字

我给你举几个例子,你看有没有你需要的:

大示诵悉,深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之意。

厚情盛意,应接不遑,切谢切谢。

奉报先生殷殷之谊,当俟异日耳。

感荷高情,非只语片言所能鸣谢。

承蒙谆谆忠告,铭感五衷。

承蒙见教,获益甚多,特上寸笺,以申谢忱。

承蒙惠赠各物,衷心感谢,不胜荣幸。

承蒙存问,且赠佳品,感恩不尽。

如此厚赠,实深惶悚,但来从远道,却之不恭,因即拜领。

文言文《诸葛恪得驴》的全文翻译

诸葛恪得驴

〖原文〗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的兄瑾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翌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座欢笑。权乃以驴赐恪。

〖译文〗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召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在驴的脸上挂一个长标签,写上:诸葛子瑜。诸葛恪跪下来说:“乞求给我一只笔增加两个字。”于是任凭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简要评析〗 这是一篇文言文历史故事,说的是诸葛恪如何用他的聪明才智把窘迫变成了一场闹剧、转危为安的。从侧面烘托出诸葛恪的聪明。

诸葛恪得驴

〖原文〗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的兄瑾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翌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座欢笑。权乃以驴赐恪。

〖译文〗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召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在驴的脸上挂一个长标签,写上:诸葛子瑜。诸葛恪跪下来说:“乞求给我一只笔增加两个字。”于是任凭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简要评析〗 这是一篇文言文历史故事,说的是诸葛恪如何用他的聪明才智把窘迫变成了一场闹剧、转危为安的。从侧面烘托出诸葛恪的聪明。

⑴瑾:指诸葛瑾,他是诸葛亮的兄长。

⑵面长似驴:意为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

⑶会:聚集,汇合

⑷题:书写,题写

⑸听:听从

⑹举:全部

(7)以:相当于“把,拿,将。”

帮忙翻译文言文

诸葛恪字元逊,是诸葛瑾的长子.少年时期就很有名气,未到二十岁便封为骑都尉(一种官名),与与顾谭、张休等侍奉太子,一起讲经说道,本是幕下之宾客,太子的属官转为左辅都尉.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召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在驴的脸上挂一个长标签,写上:诸葛子瑜。(子瑜是诸葛瑾的字,古人称字)诸葛恪跪下来说:“乞求给我一只笔增加两个字。”于是任凭给他笔。诸葛恪接下去写了:“的驴。”在场的人都笑了。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 过几阵再见到,孙权问诸葛恪:"你的父亲和叔叔哪个好呢?"他说:"我的父亲更高明!"孙权问他原因,他回答:"我父亲懂得事奉明主,而我叔父却不懂得这个道理,当然是我父亲高明。”孙权又大笑.

孙权让诸葛恪给众人敬酒,轮到张昭的时候,张昭因为之前已经喝了不少,推辞不肯喝,并说“这不是对待长辈的礼数啊!”孙权说“你能让张昭无言以对,就让他把酒喝了”诸葛恪于是对张昭说“想当年姜太公九十多岁,还带兵打仗没有说老。现在打仗,您安歇后方,饮酒吃饭,敬您在前,怎么能说是不敬重您呢?”张昭无法推脱,只好把酒喝了。

后来蜀国派使者前来结好,群臣汇集,孙权对使者说“这可是让诸葛恪得好马的使者啊,请回去告诉丞相(诸葛亮),请赐给诸葛恪一匹好马。”诸葛恪出来感谢孙权,孙权说“马还没有给到你面前,为什么要谢呢?”诸葛恪答道“蜀国就像是您的宫外马房一样,现在您说赐我马,他们就肯定会给我的,我怎么敢不谢您呢!”诸葛恪的才思敏捷,由此可见。孙权非常惊奇,就想交代他些事情做,试试他(是不是真有本事),就让他做节度。节度是掌管军中粮草的,文书工作非常繁琐,并不是他擅长的。

诸葛恪曾经献了一匹马给孙权,在送之前先刺了马的耳朵。当时范慎正好在座,嘲笑诸葛恪说:“马虽然是大的牲口,但也承受了上天授予的气质,今天你刺伤了它的耳朵,难道不是伤了你的仁爱之心吗?”诸葛恪回答说:“母亲对于女儿,应该说是爱到极点了吧,但给女儿穿耳洞,加珍珠装饰女儿,又有什么有损于仁爱的地方?”

有一次,有一群白头鸟停在宫殿的前面,孙权问:“这是什么鸟?”诸葛恪说:“这是白头翁。”张昭自以为是在座的人中年岁最老的一个,听了诸葛恪的话,就怀疑他故意借鸟来嘲弄自己,于是就说:“诸葛恪欺骗陛下,从来也没有听说鸟名叫白头翁的,是不是再请诸葛恪找一只叫白头母的鸟来。”诸葛恪回答说:“有一种鸟叫鹦母,但也未必一定有对,请辅吴将军是不是再找一只鹦父鸟来。”张昭一句话也答不上来,在座的人看到他受窘的样子,都欢笑起来。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瑾长子)有才能,有名气,吴主孙权想用办事来测试他的实际能力,就叫他代理节度官。节度官在当时掌管钱财谷物,来往公文书信,繁忙琐碎,不是他所喜爱的。武侯(诸葛亮)听到后,写信给吴国大臣陆逊说:“吾兄诸葛瑾年老而侄子诸葛恪生性疏阔,现在使他主管粮食谷物。粮食谷物是军备中最重要的。鄙人虽在远方,私下里因而不安。希望您特为此事上报至尊(指孙权)转换别的工作。”陆逊把此书信禀告吴主孙权,很快就调任诸葛恪带领军队。诸葛恪很高兴,向孙权报告说:“丹阳郡是山多险要的地方,山民大多数果敢强劲。虽然以前曾发兵征讨,但只得到外县的平常百姓罢了。其余深山远林,未能全部擒获,诸葛恪请求到那里担任太守,三年以后,可得到武装的士兵四万。”孙权就把他的报告交朝中议论,都以为丹阳郡地势险要阻塞,辗转相追逐,数千里中,山谷万重,那些住在幽深的山区林木中的人民,未曾进入城市,面对过长官,都带着兵器,四野乱闯,一直到老年,住在丛林茂草中间。一些多年作恶的流窜犯,共同逃窜到隐蔽处,开采铁矿石等原料,铸成·308·智 品

回忆去年春天,我在江边遇见你

今天再次来访,却见不到知音你

只是见到一座坟,令我痛苦伤心

伤心伤心啊伤心,让我忍不住眼泪纷纷。

要来见你时多么开心,(知道知音已去)离开时又是多么痛苦,连江边都起了愁云

我不会再弹这首曲子了,就折短这把琴为你陪葬吧

希望对你有帮助

求文言文高手!!!!!帮忙翻译几段话!

加分呀加分哦,一个材料十分哦!!

1、秦朝取得天下之后废除了分封制建立了郡县,全国废除同姓的贵族分级而在里郡县采取官僚,占据全国险固的地方,建都中原黄河的上游,以控制掌握四方,这是秦朝的长处。几年之后就出现问题,原因是:让数万人做苦工,用严厉的刑罚对待人,百姓的生活物资匮乏,农民和罪犯拉帮结派,百姓们都反叛了,但是郡县的官僚并没有反叛,这不是废除分封建立郡县制的过失。

2、汉朝取得天下之后纠正秦朝的过失,借鉴周朝的制度,将国内的部分地区分给同姓的贵族和异姓的功臣,短短几年之间,这些同姓的贵族和异姓的功臣就向国家对抗,造成国家的损失不断。之后有人建议分削王国,慢慢使这股势力变小而只能自保。这种制度下,全国的郡县有一半,这个时候只有王国反叛国家而没有郡县反叛国家,由此看秦朝建立郡县制是明智而可取的。

3、唐朝建立之后,建立州县和相关的行政官僚,这也是很适宜的。只是有些凶恶狡猾的然会不时地暴起反叛,对当地城市构成损害,过失不在州制而在兵制,这时只有好多反叛的将领,而没有州县反叛,所以州县的设置,是不可以废除的

4、由废除分封制变成建立郡县可以知道,郡县制度有问题就会继续变化,但是还会变回分封制吗?回答是否定的,分封制的失误点在于分封的地方之下有专权,郡县制的失误点在于国家层面上太过于专制

翻译文言文

太史公说:知道将死而不害怕,必定是很有勇气的,死并不是难事,勇敢面对死亡这才是难事。当蔺相如手持和氏璧斜视庭柱,以及呵斥秦王左右的时候,就当时的形式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人却往往因为胆小而不敢有这样的表现。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了敌国。回来后有对廉颇隐忍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就智慧和勇气来说,他可以说是兼而有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史记》 全文翻译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请求换取和氏璧。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又找不到。

宦官头目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有罪过,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拦我说:‘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您)?’我告诉他,我曾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相会,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凭这个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蔺相如对我说:‘如今赵国强,燕国弱,您又受赵王宠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结交。现在您竟从赵国逃奔到燕国,燕王害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质上请罪,就能侥幸得到赵王赦免’。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幸而大王赦免了我。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是可以出使的。”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换我的璧,可不可以给他?”蔺相如说:“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他的要求。”赵王说:“拿走我的璧,不给我城,怎么办?”蔺相如说:“秦王用城换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的是赵国;赵国给秦璧而它不给赵国城,理亏的是秦国。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赵王问:“可以派谁去呢?”蔺相如回答说:“大王果真找不到人,我愿意捧着和氏璧出使秦国。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留在秦国;城池不给赵国,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和氏璧带回赵国。”赵王就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向西进入秦国。

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和氏璧传给妃嫔及侍从人员看,群臣都欢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酬报给赵国的意思,就上前说:“璧上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于是捧着璧退了几步站住,背靠着柱子,怒发竖立,像要把帽子顶起来。他对秦王说:“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议,都说:‘秦国贪婪,依仗它强大,想用空话来求和氏璧,补偿给赵国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给秦国和氏璧。但是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不应该。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和氏璧,在朝堂上行过叩拜礼,亲自拜送了国书。这是为什么?为的是尊重大国的威望而表示敬意。现在我来到秦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宫殿里接见我,礼节显得十分傲慢;得到璧后又将它传给妃嫔们看,以此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无意补偿给赵国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来。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头现在就与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蔺相如拿着那和氏璧,斜视着柱子,就要撞击在柱子上。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唤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点着说要把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以欺诈的手段假装把城划给赵国,实际不能得到,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贝,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出来。赵王送璧的时候,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设“九宾”的礼节,我才敢献上和氏璧。”秦王估计这种情况,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把蔺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里。

蔺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违背信约,不把城补偿给赵国,就打发他的随从穿着粗布衣服,怀揣那块璧,从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堂上设了“九宾”的礼仪,延请赵国使者蔺相如。蔺相如来到,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秦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不曾有一个是坚守信约的。我实在怕受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再说秦国强大而赵国弱小,大王派一个小小的使臣到赵国,赵国会立刻捧着璧送来。现在凭借秦国的强大,先割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怎么敢留着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们仔细商议这件事。”

秦王和大臣们面面相觑,发出无可奈何的苦笑声。侍从中有的要拉蔺相如离开朝堂加以处治。秦王就说:“现在杀了蔺相如,终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断绝了秦、赵的友好关系。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让他回赵国去。难道赵王会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终于在朝廷上接见蔺相如,完成接见的礼节,送他回赵国去了。

蔺相如回国以后,赵王认为他是个贤能的大夫,出使到诸侯国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此后秦国没有给赵国城池,赵国也到底没有把和氏璧给秦国。

后来,秦军攻打赵国,攻下石城。第二年秦军又攻打赵国,杀了赵国两万人。秦王派使臣告诉赵王,打算与赵王和好,在西河外渑池相会。赵王害怕秦国,想不去。廉颇、蔺相如商量说:“大王不去,显得赵国既软弱又怯懦。”赵王于是动身赴会,蔺相如随行。廉颇送到边境,跟赵王辞别时说:“大王这次出行,估计一路行程和会见的礼节完毕,直到回国,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大王三十天没有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以便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念头。”赵王同意廉颇的建议,就和秦王在渑池会见。

秦王喝酒喝得高兴时说:“我私下听说赵王喜好音乐,请赵王弹弹瑟吧!”赵王就弹起瑟来。秦国的史官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盟饮酒,命令赵王弹瑟。”蔺相如走向前去说:“赵王私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乐曲,请允许我献盆缶给秦王,(请秦王敲一敲),借此互相娱乐吧!”秦王发怒,不肯敲缶。在这时蔺相如走上前去献上一个瓦缶,趁势跪下请求秦王敲击。秦王不肯敲击瓦缶。蔺相如说:“(如大王不肯敲缶),在五步距离内,我能够把自己颈项里的血溅在大王身上!”秦王身边的侍从要用刀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他们都被吓退了。于是秦王很不高兴,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缶。蔺相如回头召唤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国的众大臣说:“请赵王用赵国的十五座城为秦王祝寿。”蔺相如也说:“请把秦国的都城咸阳送给赵王祝寿。”

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未能占赵国的上风。赵国又大量陈兵边境以防备秦国入侵,秦军也不敢轻举妄动。

渑池会结束后,回到赵国,因为蔺相如功劳大,赵王任命他做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做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而蔺相如只不过凭着几句言辞立了些功劳,他的职位却在我之上。再说蔺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之下!”扬言说:“我碰见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蔺相如听到这些话后,不肯和他会面,每逢上朝时常常托辞有病,不愿跟廉颇争位次的高下。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子避开他。

在这种情况下,门客一齐规劝他说:“我们离开父母兄弟而来侍奉您,不过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现在您与廉颇职位相同,廉将军散布一些恶言恶语,您却怕他,躲着他,怕得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实在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蔺相如坚决挽留他们,说:“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门客回答说:“(廉将军)不如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凭秦王那样的威风,我蔺相如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臣子们。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都活下来。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廉颇听到这话,解衣赤背,背着荆条,通过门客引导到蔺相如家门请罪,说:“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

两人终于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

语言现象归纳整理

1、通假字

⑴可与不:不,通“否”。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⑶拜书送于庭: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⑷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孰,通“熟”,仔细。

2、一词多义

⑴负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谦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⑵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⑶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

⑷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的)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⑸幸①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⑹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 (因为)

3、古今异义

⑴拜为上卿--拜,授予官职

⑵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忧虑,担心

⑶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⑷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离开;亲戚,近亲及姻亲.

⑸请指示王--指示,指给...看

⑹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上前进献

⑺宣言曰:事见相职必辱之--宣言,扬言,到处说

⑻布衣之交--布衣,平民.

4、词类活用

⑴名词作动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⑵名词作状语

①而相如庭斥之-廷,在朝廷上

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

⑶使动用法

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

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

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⑷意动用法

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

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5、文言句式

⑴判断句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③我为赵将

⑵被动句

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⑶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

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介宾短语后置:以勇气闻于诸侯

拜送书于廷

遂与秦王会渑池

大王见臣列观

太史公说:知道将死而不害怕,必定是很有勇气;死并非难事,而怎样对待这个死才是难事。当蔺相如手举宝璧斜视庭柱,以及呵斥秦王侍从的时候,就面前形势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士人往往因为胆小懦弱而不敢如此表现。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敌国。后来又对廉颇谦逊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他处事中表现的智慧和勇气,可以说是兼而有之啊!

全文翻译可在下面网页查找

文言文翻译

许谦字元逊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