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礼贤下士文言文翻译

急需礼贤下士《说苑》的原文及翻译~

孔子曰:“存亡祸福,皆在已而已,天灾地妖,亦不能杀也。”昔者殷王帝辛之时,爵生乌于城之隅,工人占之曰:“凡小以生巨,国家必祉,王名必倍。”帝辛喜爵之德,不治国家,亢暴无极,外寇乃至,遂亡殷国,此逆天之时,诡福反为祸至。殷王武丁之时,先王道缺,刑法弛,桑谷俱生于朝,工人占之曰:“桑谷者,野物也;野物生于朝,意朝亡乎!”武丁恐骇,侧身修行,思先王之政,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明养老之道;三年之后,远方之君,重译而朝者六国,此迎天时得祸反为福也。敬妖孽者.天所以誓天子诸侯也;恶梦者,所以警士大夫也。故妖孽不胜善政,恶梦不胜善行也;至治之极,祸反为福。故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夫福生于隐约,而祸生于得意,齐顷公是也。齐顷公、桓公之子孙也,地广民众,兵强国富,又得霸者之余尊,骄蹇怠傲,未尝肯出会同诸侯,乃兴师伐鲁,反败卫师于新筑,轻小嫚大之行甚。俄而晋鲁往聘,以使者戏,二国怒,归求党与助,得卫及曹,四国相辅期战于鞍,大败齐师,获齐顷公,斩逢丑父,于是戄然大恐,赖逢丑父之欺,奔逃得归。吊死问疾,七年不饮酒,不食肉,外金石丝竹之声,远妇女之色,出会与盟,卑下诸侯,国家内得行义,声问震乎诸侯,所亡之地弗求而自为来,尊宠不武而得之,可谓能诎免变化以致之,故福生于隐约,而祸生于得意,此得失之效也。(《说苑》

孔子说:“人的存亡与祸福,都决定于自身,天灾地祸,不能使人灭绝。”当年殷王帝辛主政之时,一只小雀在城角生了一只乌鸦,懂预测的人占卜后说:“平凡细小孕生巨大,国家必定有福泽,大王的威名将更显著。”帝辛沉迷在小雀带来的吉兆中,荒废政事,不治理国家,残暴到了极点,外敌于是到来,殷国就这样灭亡了,这就是违逆天意,福泽反化作祸患到来。殷王武丁当政之初,先代君王治国的法则被废弃,刑法遭到毁坏,桑树和谷物长在朝堂上,懂预测的人占卜后说:“桑谷,是长在野外的东两,现在长在朝堂,意味着国家要灭亡。”武丁惶恐不安,于是戒慎自身提高品行,思慕先代君主的仁政,使被灭亡的诸侯国重新兴起,承续已断绝的世祀,推举隐居的贤人,申明奉养老人的做法;三年之后,远方的诸侯国君,十分高兴,前来朝拜的有六个诸侯国,这就是顺应天意得祸反变为福。因此,怪异不祥的事情,是上天用来告诫君主和诸侯国君的;恶梦,是上天用来告诫士大夫的。因此,怪异不祥的事物,不能战胜仁政,恶梦胜不了美好的品行;至为用心地治理国家,祸患就会变为福泽。所以太甲说:“天造的灾祸,还可以避开,自己制造的祸患,是不能够逃避的。”

福泽在不得志中产生,祸患在目的已达到之后出现,齐顷公就是这样的。齐顷公是齐桓公的子孙,他当政之初,土地广阔,百姓众多,军队强大,国家富裕,又有桓公称霸时余下的尊崇,骄矜傲慢,从不肯会见诸侯;还发兵攻打鲁国,回来的时候又在新筑打败卫国的军队,既轻侮小国又傲视大国,行为十分嚣张。不久晋国与鲁国前来问候致意,齐国竟拿使者来开玩笑,晋鲁二国发怒,寻求盟友相助,得到卫国与曹国的支持,四个国互相帮助,约定在鞍这地方开战,狠狠地击败齐国的军队,抓获了齐顷公,斩了逢丑父,于是齐顷公非常震恐,依仗逢丑父的欺诈,得以奔逃回国。回来后,齐顷公悼念死者慰问病者,七年不沾一滴酒,不吃肉,置身子琴瑟箫管之外,远离歌姬美女,拜会并与诸侯结盟,屈居诸侯之下,在国内施行仁义,声望远播到各诸侯国,以前失去的土地,未曾索取却自送上门,尊荣的地位不用武力就得到,可以说能够屈曲自勉于是变辱为荣,所以说,福泽在不得志中产生,祸患在目的已达到之后出现,这是成功与失败的功效。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www.oldq.com.cn/geren/zhuanti/guwen/202004/119224.html

古文《陈藩礼贤下士》问题

连席子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原指东奔西走,不得安居。后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大意:陈蕃的言论是士人的准则,行为是世人的典范。上任之时,有使天下清平的志向。外放为豫章太守时,才到,便问徐儒子的住处,想要先去拜访。主簿说:大家都想先请大人您先到府衙。陈蕃说:周武王为了表彰商容,连座席都没坐暖。我这样对待贤人,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席:坐席;暇:空闲。连席子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原指东奔西走,不得安居。后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淮南子·修务训》:“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唐·韩愈《争臣论》:“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因为忠正柬言得罪了朝廷权贵,由尚书贬为豫章太守。陈蕃的性格一向方正严峻,几乎不接待什么宾客 (注释一)。在豫章任内陈蕃不幸丧妻,乡里乡亲都去祭拜,但许子将不去,因为他深知陈蕃为人处世的原则,太多人前往吊唁反而会令陈蕃不悦(注释二) 。

不过陈蕃对徐穉倒是青眼有加。徐穉字孺子,豫章南昌人,是当时豫章一带很有声望的名士(注释三) 。陈蕃刚到豫章还没来得及上衙门,就马上询问徐穉的住所,打算去看望他。主簿劝陈蕃还是先去衙门歇息歇息,陈蕃却搬出“武王式商容之闾”的典故来表示他拜见贤良之士的急切之心。

陈蕃在豫章的时候,常常接待徐穉的到访,而且还以一种很特殊的方式表达了他对这位豫章名士的钦仰。

陈蕃在家中为徐穉特别准备了一张睡榻,除了徐穉谁也不可以用。这睡榻平时高高悬挂起来,只有到了徐穉登门拜访,才取下来供他休息,礼贤之情溢于言表(注释四)。

其实在徐穉之前,陈蕃已经把这套礼贤的功夫用在了另外一位名士的身上,那人就是周璆 (注释五)。 陈蕃在当豫章太守之前,曾做过乐安太守。当时郡内有一个名士叫周璆,颇有美名,但是前后几任太守想与他结交都被拒绝了。陈蕃为周璆准备了一张专用的卧榻,平时高悬在墙上,周璆来了才取下来 (注释六)。 几番下来两人相谈甚欢不说,更是称兄道弟,互相以字而不是名来称呼

陈仲举①言为士则,行为世范②,登车揽辔③,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④太守,至,便问徐孺子⑤所在,欲先看之。主薄⑥白:" 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⑦。" 陈曰:" 武王式商容之闾⑧,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注释」

①陈仲举:陈蕃,字仲举,东汉末年人。与窦武等人谋除宦官不成,被害。

②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言行成为当时人们的楷模。

③登车揽辔:指为官上任。辔(p èi ):马缰绳。

④豫章:汉代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⑤徐孺子:豫章郡隐士。

⑥主薄:掌管文书的官吏。

⑦廨(xiè):官署。

⑦武王式商容之闾:武王,周武王。式,同" 轼" ,车前作扶手的横木,此为动词,意思是乘车时双手扶轼,以示敬意。商容:殷商时期的贤哲,老子的老师。闾:里巷的门。

「译文」

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 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说:"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仲举说:" 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他尊敬礼待贤士,忙得来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席不暇暖:

席:坐席;暇:空闲。连席子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原指东奔西走,不得安居。后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初中文言文《礼贤下士》的翻译

当时赵固、上官巳、李矩、郭默等都运用欺诈等手段相互攻击,逖派使者调和他们的矛盾,告诉他们互相攻击的坏处和和解的好处,于是他们都接受逖的指挥。逖对人关心,能够礼贤下士,虽然和身份卑微的人结交不多,但都能够施之以恩,以礼相待。于是黄河以南的区域都归顺了

晋。

本文选自《说苑》

当时赵固、上官巳、李矩、郭默等都运用欺诈等手段相互攻击,逖派使者调和他们的矛盾,告诉他们互相攻击的坏处和和解的好处,于是他们都接受逖的指挥。逖对人关心,能够礼贤下士,虽然和身份卑微的人结交不多,但都能够施之以恩,以礼相待。于是黄河以南的区域都归顺了晋。

古诗文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译文,急~~

公子听说赵国有个名叫毛公的处士隐藏在赌徒当中,有个叫薛公的隐藏在卖酒的人家。公子想见这两个人,这两个人却躲藏起来不肯见公子。公子打听到他俩躲藏的地方,就私下/暗中前往和这两个人交往,相处得很融洽。平原君听说这件事,便对他的夫人说:“当初我听说夫人的弟弟魏公子是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提并论的人才,现在我听说他竟和赌徒、卖酒的胡乱交往,公子不过是个行为随意的人罢了。”平原君的夫人把这些话告诉了公子。公子便辞别了平原君的夫人,准备离开赵国,说:“当初我听说平原君很贤明,所以背弃了魏王来援救赵国,以满足平原君的心愿。看来平原君交往朋友,只是气魄很大(装门面)的举动罢了,不是真正地寻求贤士。我在大梁的时候,就经常听说这两个人贤能,来到了赵国,唯恐见不到他们。以我这样的人和他们交往,尚且担心他们不愿理我,现在平原君却认为和他们交往是羞耻的。像平原君这样的人是不值得交往的啊!”于是整理行李,准备离开赵国。夫人又把(公子的这番话)全部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便摘去帽子前去谢罪,坚决挽留公子,天下的贤士也都纷纷来到公子的门下。公子门下的宾客大大超过了平原君。

魏国的太子留在赵国做人质十年没有回来了,秦王听说他在赵国,就日以继夜地攻打讨伐魏国。魏王非常担心,派使节去邀请公子回来。公子惧怕他们会发怒降罪,就告诫自己身边的人们:“如果有胆敢和魏王的使节相串通联系的人,就处死。”家人幕僚们只得全都背反魏国,不敢劝公子回去了。毛公和薛公两个人前往陛见公子,说:“公子你之所以对赵国很重要,是因为你在各国诸侯之间非常有名,不是只有魏国而已。现在秦国攻打魏国,魏国告急而公子不能体谅,让秦国打败而使先王所在的宗庙都不复存在了,公子该当以什么面目立足于天下呢?”话没说完,公子立刻脸色变了,驾赶着车马回去救援魏国了。

附送后文翻译:魏王见到公子,两人不禁相对落泪,魏王把上将军大印授给公子,公子便正式担任了上将军这个统帅军队的最高职务。魏安釐王三十年(前247),公子派使臣把自己担任上将军职务一事通报给各个诸侯国。诸侯们得知公子担任了上将军,都各自调兵遣将救援魏国。公子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军队在黄河以南地区把秦军打得大败,使秦将蒙骜败逃。进而乘胜追击直到函谷关,把秦军压在函谷关内,使他们不敢再出关。当时,公子的声威震动天下,各诸侯国来的宾客都进献兵法,公子把它们合在一起签上自己的名字,所以世上俗称《魏公子兵法》。

秦王担忧公子将进一步威胁秦国,就使用了万斤黄金到魏行贿,寻找晋鄙原来的那些门客,让他们在魏王面前进谗言说:“公子流亡在外十年了,现在担任魏国大将,诸侯国的将领都归他指挥,诸侯们只知道魏国有个魏公子,不知道还有个魏王。公子也要乘这个时机决定称王。诸侯们害怕公子的权势声威,正打算共同出面拥立他为王呢。”秦国又多次实行反间,利用在秦国的魏国间谍,假装不知情地请他们向公子祝贺问是否已经立为魏王了。魏王天天听到这些毁谤公子的话,不能不信以为真,后来果然派人代替公子担任上将军。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隐于博徒(赌徒)之中,薛公隐于卖浆人家中。公子便欲见二人,但二人都躲着不肯见。公子打听到他们的住所后,悄悄徒步前往,同两人交游,甚欢。平原君对其夫人说:“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平原君的夫人把话告诉了公子,公子说:“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公子整顿行装要离去。平原君免冠谢罪,固留公子。平原君的门客听到这件事后,有一半离开平原君而跟随公子。 公子留赵十年而未归。秦闻公子在赵,多次出兵伐魏,魏军数败。魏王甚这忧虑,派使者至赵请公子。公子怕魏王恨自己,不肯回魏,告诫门下说:“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于是门客都不敢劝公子归魏。毛公、薛公见公子说:“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话未说完,公子脸色骤变,当即催促驾车回魏国。

文言文翻译

曾文正在军队中,对有才能的读书人以礼相待,非常得到人们的推崇。有一天,有客人来拜谒,曾文正公立即接见他,那个人衣冠古朴,谈论的言辞精警。曾文正公很是倾心,跟这个客人谈论当代人物。客人说:“胡润之办事精明,别人不能欺骗他;左季高执法如山,别人不敢欺骗他;您虚怀若谷,爱才如命,而又以诚待人,以德感人,不是胡左两位可以同日而语的,令人不忍心欺骗。”曾文正公非常高兴,挽留客人在军营中,款待为上宾。不久把巨额资金交给他,托他代为购买军火。那个客人拿到资金,离开之后,无影无踪。曾文正公顿足叹息说:“令人不忍心欺骗,令人不忍心欺骗!”

《世说新语》这本书的“陈蕃礼贤下士”的译文

(原文)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译)陈蕃(字仲举)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稚(字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说:“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陈蕃说:“从前周武王乘车到贤人商容家,到当地后连座位也没坐热就去了,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世说新语》是南朝出版的图书,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三卷。

扩展资料:

《世说新语》这部书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的逸闻轶事,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

纵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从中可以看到道家思想对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世说新语》所记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风气,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仿照此书体例而写成的作品更不计其数,在古小说中自成一体。书中不少故事,或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或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鲁迅先生称它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唐王方庆的《续世说新语》、宋王谠的《唐语林》、明冯梦龙的《古今谭概》等,都深受其影响。《世说新语》中的“谢女咏雪”、“子猷访戴”等故事,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另有一些故事,则成为戏剧家小说家创作的素材。

译文:

陈蕃(字仲举)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稚(字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

主薄说:“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陈蕃说:“从前周武王乘车到贤人商容家,到当地后连座位也没坐热就去了,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原文: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曰:“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扩展资料:

陈蕃礼贤下士的为政者,以扫天下为己任:

东汉时期,朝廷渐渐腐败下去,宦官掌权,民不聊生。陈蕃从小就胸怀大志,卓尔不群,立志要重振朝纲,整顿官场风气,处罚宦官。在陈蕃的少年时代,有一次他父亲的朋友来访,看到陈蕃的院子萧条破败,便问陈蕃:“你怎么不整理院落来迎接客人呢?”

陈蕃说:“大丈夫生在世上,应当以天下为已任,怎么能只清扫一个庭院呢?”其志向之大,才思之敏捷,已露端倪。陈蕃任豫章太守时,刚刚到任,便急忙去拜访被世人称为“南州高士”的隐士徐稚,即徐孺子。陈蕃手下的人对陈蕃此举大为不解,议论纷纷。

有人甚至怀疑他的用心所在。然而,陈蕃并不在意这些议论,而是以虚心求教的态度找到了这位隐士。二人彼此久闻大名,虽从未相见,却是一见如故。二人既谈论重振朝纲削弱宦官之事,也谈论了如何治国理政,关爱百姓。

此后不久,徐稚来馆舍回拜陈蕃。知己再次相见,自然是越谈越投机,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半夜,徐稚匆匆起身告辞,陈蕃急忙阻拦请求他留宿一夜。看着陈蕃诚挚的面孔,徐稚反而为难起来,陈蕃的馆舍内只有张床,且只能睡一个人,他很了解陈蕃的为人。

说什么也不会让他睡在地下,可徐稚又怎么忍心让自己的好友睡在地上呢?就这样,两个人互相推让,最后徐稚还是没有拗过陈蕃,躺在床上的徐稚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好不容易挨到天亮。徐稚要走了,两位挚友依依不舍,不忍分别。

送走徐稚后,陈蕃在自己的卧室特设了一张床榻,是为徐稚专用的,其目的在于随时随地准备接待徐稚的来访。每逢徐稚来时,陈蕃都亲自整理床铺,让徐稚得到了暖心的招待。等徐稚走后,陈蕃便将床榻悬起,以备徐稚下次来再用。

东汉的宦官长时间把持朝政,因此世风日下,而陈蕃却一身正气,并且礼贤下士。于是沽名钓誉之徒都来巴结他,政客富商亲友都登门来访,一时门庭若市。对这些首炎附势之徒,陈蕃从来持不屑一顾的态度。陈蕃如此行事,自然得罪了那些阿谀权势的小人。

于是诬陷、诽谤之词接踵而来,说什么“陈蕃交结隐士,居心叵测”等等。然而,陈蕃仍然是我行我素,并向朝廷推荐徐稚做太原太守。但因徐稚已闲散惯了,不愿为官,只好作罢。陈蕃晚年时,仍致力于清肃朝纲,匡正刘汉天下,七十高龄之时。

因和别人一起谋取宦官性命之时走露风声,不幸遇害。陈蕃虽未实现生平大志,但他那张悬挂在家里、专为贤士而设的床榻,发人深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世说新语·德行

德行第一之一、仲举礼贤

(原文)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译)陈蕃(字仲举)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稚(字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主薄说:“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陈蕃说:“从前周武王乘车到贤人商容家,到当地后连座位也没坐热就去了,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

礼贤下士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