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李固言传文言文翻译

羊玄保传 文言文翻译

羊玄保传文言文翻译如下:

羊玄保,泰山南城人。祖父羊楷,是晋朝的尚书都官郎。父亲羊绥,是中书侍郎。

羊玄保开始担任宋武帝的镇军参军,少帝景平年间(423~424),逐步升迁为司徒右长史。卫将军王弘对他十分器重,曾对左长史庾登之、吏部尚书王准之说:“你们二位贤士聪明俊朗,很多东西可以会悟通达,然而宽弘美好的声望,自然应当共同推重羊君。”不久,入朝担任黄门侍郎。

羊玄保善于下棋,品第居第三。文帝也好下棋,和他用郡官做赌注,结果羊玄保战胜,所以便让他补任了宣城太守。在此以前刘式之为宣城订立了官吏对付叛逃的政策,一个人如果不能抓到,就以公文通知伍、里的官吏扭送州郡的有关部门,能抓到此人的人赏官位二级。羊玄保认为这样做很不恰当,议论道:“臣探讨叛逃的缘由,都是出于极端的逼迫。现在订立了特殊的政策,对于现实十分苛苦。又考虑这个政策仅只是在一个地区实施,如果它是正确的,则应该与天下统一起来;如果它是不正确的,那就也不应该在一个郡中单独实行。”从此诏令停止那项政策。

他曾历任丹阳尹、会稽太守、太常、吴郡太守。文帝因为羊玄保廉洁朴素没有贪欲,所以频频地安排他在名郡任职。为政虽然没有特殊的治绩,而离开以后通常一定被人思念。他不经营钱财利益,家产俭省微薄。文帝曾经说:“一个人做官不仅必须要有才干,也必须要有运气。每次有了好的官位出缺,我不曾不先想起羊玄保。”元凶劭弑君自立,让他做吏部尚书,兼任国子祭酒。到了孝武帝入京讨伐,朝中人士大多向南逃走,刘劭把官员们全部召集过来,横握钢刀愤怒地说:“你们都可以走了。”大家都很害怕,没有人敢说话。羊玄保面不改色,慢慢地说道:“臣愿意以死报效朝廷。”刘劭因此而缓和下来。

孝武帝即位,任命他为金紫光禄大夫,以谨慎恭敬受到重视。大明五年(461),升任散骑常侍、特进。羊玄保从少年到老年,对祭奠非常谨慎,四季的珍奇新鲜出产,凡是没有经过祭献的,自己决不先尝。死后,追加谥号为定子。

他的儿子羊戎少年有才气,但却人品轻薄,行为很不检点,说话好用双声。江夏王刘义恭曾经设斋,让羊戎放好座位,过了一会儿江夏王出去了,因为座位太窄,他便自己把它拉宽。羊戎说:“官家狭窄,令人讨厌,要再加宽八分。”江夏王笑着说:“卿哪里是只善于双声,乃是一位善辩之士哩。”文帝好与羊玄保下棋,有一次一个宫使前来,羊玄保说:“今天皇上为什么要召见我?”羊戎说:“金沟清浅,铜池碧波,光景美好,该是下棋。”羊玄保常常嫌他轻狂,说“这孩子一定会毁掉我家”。羊戎官居通直郎,因为与王僧达一道毁谤当朝政治,被赐命自杀。死后,孝武帝引见羊玄保,羊玄保谢罪说:“臣没有金日石单的明察,因此辜负了皇上。”皇上很赞美他的话。羊戎有两个弟弟,文帝一起赐名叫羊咸、羊粲,对羊玄保说:“希望能让你的两个儿子有正始时代的林下余风。”

羊玄保善于下棋,而何尚之也极爱这种游戏。吴郡的褚胤七岁时便进入了高品级,等他长大,为当时的冠军。褚胤的父亲褚荣期与臧质一同叛逆,褚胤应当随从杀死。何尚之坚持请求说:“褚胤下棋的高妙,超过古代,冠于当今。魏韬违犯了法令,因为才高而获赦免,父亲被杀儿子宽大处理,这种例子很多。特请给予他一个活命,使一种奇异的技艺不致断绝。”结果没有得到批准,当时的人对此十分惋惜。

高中文言文全文翻译.李固言字仲枢,其先赵人

新唐书·列传·卷一百零七·李固言传

【原文】

李固言,字仲枢,其先赵人。擢进士甲科,江西裴堪、剑南王播皆表署幕府。累官户部郎中。温造为御史中丞,表知杂事,进给事中。将作监王堪坐治太庙不谨,改太子宾客,固言上还制书曰:“陛下当以名臣左右太子,堪以慢官斥,处调护地非所宜。”诏改它王傅。固言再迁尚书右丞。

李德裕辅政,出固言华州刺史。俄而李宗闵复用,召为吏部侍郎。州大豪何延庆横猾,哗众遮道,使不得去,固言怒,捕取杖杀之,尸诸道。既领选,按籍自拟,先收寒素,柅吏奸。进御史大夫。

太和九年,宗闵得罪,李训、郑注用事,训欲自取宰相,乃先以固言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旋坐党人,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训自代其处。训败,文宗颇思之,复召为平章事,仍判户部。

群臣请上徽号,帝曰:“今治道犹郁,群臣之请谓何?比州县多不治,信乎?”固言因白邓州刺史王堪、隋州刺史郑襄尤无状。帝曰:“贞元时御史,独王堪尔。”郑覃本举堪,疑固言抵己,即曰:“臣知堪,故用为刺史。举天下不职,何独二人?”帝识其意,不主前语,因称:“《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闻德宗时多阙官,宁乏才邪?”固言曰:“用人之道,随所保任,观称与否而升黜之,无乏才矣。”帝曰:“宰相用人毋计亲疏。窦易直为宰相,未尝用姻戚。使己才不足任天下重,自宜引去;苟公举,虽亲何嫌?用所长耳!”帝不欲大臣有党,故语两与之。

俄以门下侍郎平章事为西川节度使,诏云韶雅乐即临皋馆送之。让还门下侍郎,乃检校尚书左仆射。始置骡军千匹,又募锐士三千,武备雄完。武宗立,召授右仆射。会崔珙、陈夷行以仆射为宰相,改检校司空兼太子少师,领河中节度使。蒲津岁河水坏梁,吏撤笮用舟,邀丐行人。固言至,悉除之。帝伐回鹘,诏方镇献财助军,上疏固谏,不从。以疾复为少师,迁东都留守。宣宗初,还右仆射。后以太子太傅分司东都。卒,年七十八,赠太尉。

固言吃,接宾客颇謇缓,然每议论人主前,乃更详辩。

【注释】

1、累官:谓积功升官。唐王维《赠从弟司库员外絿》诗:“即事岂徒言,累官非不试。”《宋史·赵挺传》:“历藩镇从事,累官兼御史中丞。”

2、还制:指古代谏官规谏、纠正皇帝制书中的违误过失。《新唐书·许孟容传》:“浙东观察使裴肃诿判官齐揔暴敛以厚献,厌天子所欲。会肃卒,帝擢揔自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为衢州刺史。衢,大州也。孟容还制曰:‘方用兵处,有不待次而擢者。今衢不他虞,揔无功,越进超授,群议谓何?’”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新旧唐书二十三·还制》:“唐宋有祖宗家法,故给事、补阙皆得还制执争。”

3、调护:调教辅佐。《史记·留侯世家》:“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裴駰集解引如淳曰:“调护犹营护也。”《新唐书·裴炎传》:“高宗幸东都,留皇太子京师,以炎调护。”

4、辅政:辅佐治理政事。《汉书·萧望之传》:“望之前为将军辅政,欲排退许史,专权擅朝。”晋干宝《晋纪总论》:“受遗辅政,屡遇废置,故齐王不明,不获思庸于亳。”《东周列国志》第二回:“及今勤政恤民,求贤辅政,尚可望消弭天变。”

5、横猾:强横刁猾。宋苏舜钦《哭师鲁》诗:“二边方横猾,四海皆疮疣。斯时忽云亡,孰为朝廷忧。”《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元年》:“文武将吏往往潜与贼通…… 式(王式)阴察知,悉捕索,斩之,刑将吏尤横猾者。”

6、哗众:用浮夸的言行使众人兴奋激动。《隋书·经籍志三》:“俗儒为之,不顾其本,苟欲哗众,多设问难,便辞巧说,乱其大体。”

7、遮道:犹拦路。《史记·陈涉世家》:“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陈……陈王出,遮道而呼涉。”《梁书·刘孝绰传》:“小生之诋,恐取辱于卢江;遮道之奸,虑兴谋于从事。”唐高骈《赴西川途经虢县作》诗:“红额少年遮道拜,殷勤认得旧将军。”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梅》:“见有挑葵花灯来者,遮道苦求,可免灾难。”

8、领选:谓兼管荐举官吏之事。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建元二年,迁尚书左仆射,领选如故。”《新唐书·杜如晦传》:“进位尚书右仆射,仍领选。”《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元年》:“领军将军王国宝为左仆射,领选。”胡三省注:“领选者,领吏部选。”

9、按籍自拟:按照籍贯自己拟任(官员)。

10、收:收容;收用;收录。

11、寒素:门第寒微、地位低下。又指清苦简朴。

12、柅:止。张明弼《避风岩记》:“天亦哀山灵之寂寞,伤水伯之孤清,故特牵柅余舟,与彼结一日之缘耶?”

13、用事:执政;当权。《战国策·秦策三》:“今秦,太后、穰侯用事,高陵、泾阳佐之。”晋葛洪《抱朴子·审举》:“灵、献之世,阉宦用事,群奸秉权。”宋司马光《刘道原<十国纪事>序》:“方介甫用事,呼吸成祸福。凡有施置,举天下莫能夺。”

14、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

15、徽号:褒扬赞美的称号。旧时专指加给帝王及皇后的尊号。每逢庆典,可以屡次加上,每次通常加两个字,尽是歌功颂德之词。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尊号》:“秦汉以来,天子但称皇帝,无别徽号,则天垂拱四年,得瑞石于洛水,文曰:‘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号其石为宝图,于是群臣上尊号,请称‘圣母神皇后’。”宋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二》:“熙宁中,因上皇帝尊号,宰相率同列面请三四,上终不允,曰:‘徽号正如卿等功臣,何补名实!’”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一:“(上)因又降诏,归美神考哲宗,用告成功。上亲加上两朝徽号,令庙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再看那署的款,却都是连篇累牍,犹如徽号一般的别号。”又如,清叶赫那拉氏的徽号是:“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见《清史稿·后妃传》。

16、治道:治理国家的方针、政策、措施等。《礼记·乐记》:“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夫驳议偏辨,各执异见;对策揄扬,大明治道。”宋王安石《答曾公立书》:“治道之兴,邪人不利。”王闿运《<尚书大传>序》:“然就其断章,寻与宏旨,足以佐治道,存先典,明古训,雄文章。”

17、无状:没有功绩。《史记·夏本纪》:“(舜)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唐元稹《裴誗充河南节度判官制》:“尔等佐钊,斯任不细,苟或无状,其思有尤。可依前件。”宋叶适《始议一》:“然宰辅无状,踵失策,继旧盟,卒亦黾勉割四要郡畀之。”

17、抵:通“诋”,诋毁。

18、不职:不称职。

19、姻戚:犹姻亲。《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而宗门广大,姻戚不少。”唐杜甫《赠比部萧郎中十兄》诗:“宅相荣烟戚,儿童惠讨论。”宋陈亮《祭妻弟何少嘉文》:“恩莫隆于姻戚,义莫重于朋友。”明李东阳《麓堂诗话》:“近时士大夫子孙之于父祖者弗论,至于婣戚乡党,转相徵乞,动成卷帙。”《红楼梦》第九五回:“椒房姻戚未便久羁,请在外宫伺候。”

20、两与:两方面都赞同。与:动词,赞同。

21、云韶:黄帝《云门》乐和虞舜《大韶》乐的并称。后泛指宫廷音乐。晋曹毗《江左宗庙歌·歌哀皇帝》:“愔愔《云》《韶》,尽善尽美。”《隋书·许善心传》:“驰声南董,越响《云》《韶》。”宋范成大《真定舞》诗:“紫袖当棚雪鬓凋,曾随《广乐》奏《云》《韶》。”

22、雅乐: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先及朝贺、宴享时所用的舞乐。周代用为宗庙之乐的六舞,儒家认为其音乐“中正和平”,歌词“典雅纯正”,奉之为雅乐的典范。历代帝王都循例制作雅乐,以歌颂本朝功德。《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汉书·礼乐志》:“汉兴,乐家有制氏,以雅乐声律世世在大乐官,但能纪其铿枪鼓舞,而不能言其义……是时,河间献王有雅材,亦以为治道非礼乐不成,因献所集雅乐。”宋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一》:“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为‘宴乐’。”明胡震亨《唐音癸签·乐通一》:“唐乐律吕主旋宫之法,以五音加二变……为雅乐八十四调。”清顾炎武《书女娲庙》诗:“凉州龟兹奏宫庙,汉魏雅乐随波涛。”

22、让还:辞让、退还。《后汉书·桓荣传》:“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土。”《新唐书·藩镇传·杨志诚》:“而遣部将王文颖入谢,让还所命。”宋宋祁《赐田况让识不允诏》:“嘉此成效,已令进秩,何循谦执,乃乞让还。”

23、邀丐:阻截索求。《新唐书·李固言传》:“蒲津岁河水坏梁,吏撤笮用舟,邀丐行人。”

24、謇缓:出言迟钝缓慢。《新唐书·李固言传》:“固言吃,接宾客颇謇缓,然每议论人主前,乃更详辩。”

25、议论:对人或事物所发表的评论性意见或言论。《宋史·岳飞传》:“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巴金《<往事与随想>译后记》一:“作者随时随处发表的这一类议论,就在当时看,也不见得都正确。”

26、人主:人君,君主。《老子》:“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史记·高祖本纪》:“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新唐书·吴兢传》:“夫人主居尊极之位,颛生杀之权。”鲁迅《三闲集·流氓的变迁》:“孔墨都不满于现状,要加以改革,但那第一步,是在说动人主。”

27、详辩:逻辑周详,口齿流利。详:周详;周到。辩:辩给;口才好。

【译文】

李固言,字仲枢,他的祖先是赵人。高中进士甲科,江西人裴堪、剑南人王播都上表请他任幕府之职。(他)不断升官官至户部郎中。温造做御史中丞,上表(推荐他)做知杂事,升任给事中。将作监王堪因为督建太庙不谨慎,改任太子宾客,李固言上奏请皇帝收回诏令说:“陛下应当用名臣侍奉太子左右,王堪因为工作怠慢贬官,将他安排在辅佐太子的位置上不合适。”(最后)皇帝重新下令(让王堪)改任其它王子的老师。李固言两次升迁做尚书右丞。

李德裕入朝辅政,将李固言贬黜出京任华州刺史。不久李宗闵再次被启用,征召(李固言)做吏部侍郎。州里大族何延庆横暴狡猾,组织众人堵在路上,使他不能离开,李固言怒,逮捕他用杖杀了他,并陈尸于道。接任吏部侍郎后,按籍贯自拟,先收取寒素之人,贬斥吏奸吏。升任御史大夫。

太和九年,李宗闵获罪,李训、郑注执政,李训想自己担任宰相,就先任命李固言做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不久因党祸之事,被贬出京做山南西道节度使,李训自己代替他的宰相之职。李训势败,文宗非常想念李固言,又征召他做平章事,仍执掌户部。

群臣请求给皇帝增加徽号,皇帝说:“如今治国之事还很多,群臣的这一请求说的是什么?近来州县很多不太平安定,是不是呢?”李固言于是禀报说邓州刺史王堪、隋州刺史郑襄尤其不像话。皇帝说:“贞元年间的御史,只剩下一个王堪罢了。”郑覃原本举荐了王堪,怀疑李固言(要)诋毁自己,就说:“我了解王堪,所以任命他做刺史。全天下不称职的官员,岂止这两个人?”皇帝明白他的意思,不再主张刚才的话,就说:“《诗经》上说‘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听说德宗时很多官位空缺,难道是缺少有才干的人吗?”李固言说:“用人之道,(在于)有人推荐保举而选任,(然后)考察(他们)称职与否来提拔或贬降他们,不是缺少有才干的人。”皇帝说:“宰相用人不能考虑亲疏远近。窦易直做宰相,不曾重用自己的姻亲。如果自己的才能不足以担任天下的重任,应当自行隐退离开;如果是公正地举荐贤才,即使是亲戚又何需避嫌呢?重用擅长之人罢了!”皇帝不希望大臣有党系,所以话里面对他们两个人都表示了赞同之意。

不久(李固言)凭门下侍郎、平章事的身份做西川节度使,皇帝诏令(乐人)以云韶雅乐亲临临皋馆为他送行。(李固言)谦让辞掉了门下侍郎之职,于是授予他检校尚书左仆射之职。(李固言到任后)先是准备了一千匹骡子组成骡军,又招募三千精锐之师,武备完善。武宗即位,征召他回京任右仆射。正遇上崔珙、陈夷行凭仆射的身份做宰相,(李固言)改任检校司空兼太子少师,代理河中节度使。蒲津每年黄河水都冲坏堤坝,官吏就撤除竹索改用舟船,阻截索求行人。李固言到任后,全部废除了这些做法。皇帝讨伐回鹘,诏令地方藩镇进献财物助军,李固言上疏坚决劝谏,皇帝没有听从。(后来李固言)因病又做少师,升任东都留守。宣宗初年,复任右仆射。后凭太子太傅的身份分管东都。去世,享年78岁,加赠太尉。

李固口吃,与宾客结交是出言很是迟钝缓慢,然而每当在皇帝面前议论朝政时,却更加周详流利。

【高中文言文全文翻译.李固言字仲枢,其先赵人】

李珏的字叫待价,他的祖先来自赵郡,迁居淮阴。他早年失去了父亲,侍奉母亲以行孝出名。才二十岁,考中了明经科。李绛任华州刺史,见了他,说“:你额头饱满,不是一般人的相貌,明经太平常,不适合你。”他就又考中了进士中的高等。河阳节度使乌重胤上表要他到府中任职。他又考中拔萃被任命为渭南县尉,后升任右拾遗。

唐穆宗登基,贪恋美酒女色,景陵才盖土,就把李光颜从..宁、李訫从徐州召来,定于九月九日和百官大摆宴席。李珏和宇文鼎、温余田、韦馞、冯约一起进谏说“:朝外人都说皇上召唤李光颜等人,要和群臣聚会。但年号没改,陵墓才盖土,三年心中悼念,全国都是一样。现各地吊丧使者才走,去外国使臣没回,下禁令和解禁,本是为使人行动一致,奏乐宴会,丧期不能在宫内进行。天子的举动,被全国人效仿,不能不慎重。李光颜、李訫是忠心有功的臣子,正因深秋在边境,防止异族入侵,如果下令征询意见,托付边疆事务,召他们来是可以的,难道把吃喝看得这么重要吗?”皇帝虽然搁置了他们的意见,但优厚地慰劳、打发了他们。

盐铁使王播增收十分之五的茶税来维持开销。李珏上奏说“:专卖本是为接济军需,而且收茶税从贞元年以后才有。

现全国没有战争,却突然增重税来伤害国家根本,这是不行的第一点。茶被人饮用,和盐、粮同为生活必需,如果收高茶税,售价一定高,受害的首先是穷苦人,这是不行的第二步。山野里产量没有一定,按斤收税,以出售多为有利,如价格激增,买的人就少,能收多少税呢?

这是不行的第三点。皇上刚登基,下诏惩罚横征暴敛。现反而增收茶税,一定使人民失望。”皇帝没有采纳。那时候,宫中建造百尺高楼,建筑费很高,因此王播急于征收,私下满足皇帝的欲望。李珏因多次进谏不能留任,被贬出朝廷任下圭阝县令。武昌节度使牛僧孺任命他为掌书记官。后调回朝廷任殿中侍御史。

宰相韦处厚说:“他是治国的人才,哪里是掌监察的人才呢?”任命他为礼部员外郎。牛僧孺重任宰相,任命他以司勋员外郎、知制诰身份任翰林学士,后升任户部侍郎。

当初,郑注靠医术升官,唐文宗有天对李珏说:“你也知道有个叫郑注的吗?应和他谈谈。”李珏说:“我知道他,是个邪恶的人。”皇帝吃惊地说:“我的病能好,是郑注的功劳,怎能不见一下他呢?”

郑注从此恨李珏。到李宗闵因判罪免相,李珏给他申辩,被贬为江州刺史。后调任河南府尹,又调任户部侍郎。

开成年间,杨嗣复受皇帝宠信,推荐李珏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和李固言又都要好。他们三个人在朝中掌权,和郑覃、陈夷行等人观点对立,双方都态度一致,互相呼应,宗派更严重了。李珏多次辞职,没有批准。皇帝曾自言自语地说:“我治理国家十四年,虽然没能治理得极好,但像今天这样太平也少有了!”李珏说“:治理国家像调养身体,趁身体健康,要调整好,使身体健康发展,如仗着健康就大意,疾病就产生了。在国家没有祸乱时,还想到欠缺之处,祸乱会产生吗?”

杜..掌管度支有功劳,皇帝想任命他为户部尚书,为这问宰相们,陈夷行回答说“:衡量奖惩任官免职,希望皇上自己决断。”李珏说:“先帝倚重宰相,国家事务先让他们评价辨别,所以定官名叫平章事。君臣互相依靠,才能使天下太平。如果任命每位官员,处理每件事都由皇帝决定,还要宰相做什么?隋文帝为小事操劳,怀疑臣下,所以两代就亡了国。皇上曾对我说:‘窦易直劝告我,凡是宰相想任命官员,五个只批准三个,二个只批准一个。他应该劝我挑选宰相,不应劝我怀疑宰相。’”皇帝说:“窦易直这话真浅薄。”皇帝又说“:贞元初年政务确实不错。”李珏说“:德宗皇帝晚年喜欢聚敛钱财,藩镇用进贡来邀宠,官吏得以在赋税外勒索,这是他在位时的弊病。”

皇帝说“:国君减轻赋税,节约用度,可以吗?”李珏说:“贞观年间,房玄龄、杜如晦、王王圭、魏征给太宗皇帝献计,也就是这!”皇帝很尊敬地采纳了。提升封他为赞皇县男爵。

当初,庄恪太子去世后,皇帝想立陈王为太子。后来皇帝去世了,宦官召宰相商量该立谁,李珏说:“皇帝已命立陈王了!”后来唐武宗登基,人们都替他担心。他说“:我只知报告皇帝说过的话,哪管宫中的事?”皇帝管理朝政后,他多次称引《尚书·无逸篇》来勉励皇帝。当时潞州刘从谏献高头大马,沧州刘约献白色鹰,李珏请求退还掉向全国表示崇尚节俭。后升任门下侍郎,又担任唐文宗山陵使。遇上秋天下大雨,灵车走到安上门陷到泥里,不能前进,被免职任太常卿。最终因立皇帝时的议论,被贬为江西观察使,后又贬为昭州刺史。

唐宣宗即位,他调任郴、舒两州刺史,后任太子宾客掌管洛阳分署。又升任河阳节度使,免去额外赋税和过去欠债一百多万。后被召进朝廷任吏部尚书,他离开时,仓库储蓄是刚去时的十倍。不久任检校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他认为自己是重臣,从道义上不应因在朝廷外任职而不管,上表请求立皇太子维系全国人的心。江淮天旱,他开仓赈救逃荒的,用军队节余和储备的粮食按半价发给人民。后去世了,享年六十九岁,赠官司空,赐谥号叫贞穆。

当初,淮南三位节度使都在任去世,有人劝他换官署住处,他说:“皇帝令我镇守扬州,这就是居住治事处,怎能离开?”到他病重了,部下到卧室看他,他只遗憾州里有酒税钱但神策军却常被大商人盘剥,刚上奏,还没有答复,一句话没提家里的事。他生性很少欲望,妻子早逝,他不买小妾和侍女,也没人上门送东西。据说淮南的人感激他的恩德,他死后,到皇宫请愿,要树碑刻上他的事迹。

【高中文言文全文翻译.李固言字仲枢,其先赵人】

李珏的字叫待价,他的祖先来自赵郡,迁居淮阴。他早年失去了父亲,侍奉母亲以行孝出名。才二十岁,考中了明经科。李绛任华州刺史,见了他,说“:你额头饱满,不是一般人的相貌,明经太平常,不适合你。”他就又考中了进士中的高等。河阳节度使乌重胤上表要他到府中任职。他又考中拔萃被任命为渭南县尉,后升任右拾遗。

唐穆宗登基,贪恋美酒女色,景陵才盖土,就把李光颜从..宁、李訫从徐州召来,定于九月九日和百官大摆宴席。李珏和宇文鼎、温余田、韦馞、冯约一起进谏说“:朝外人都说皇上召唤李光颜等人,要和群臣聚会。但年号没改,陵墓才盖土,三年心中悼念,全国都是一样。现各地吊丧使者才走,去外国使臣没回,下禁令和解禁,本是为使人行动一致,奏乐宴会,丧期不能在宫内进行。天子的举动,被全国人效仿,不能不慎重。李光颜、李訫是忠心有功的臣子,正因深秋在边境,防止异族入侵,如果下令征询意见,托付边疆事务,召他们来是可以的,难道把吃喝看得这么重要吗?”皇帝虽然搁置了他们的意见,但优厚地慰劳、打发了他们。

盐铁使王播增收十分之五的茶税来维持开销。李珏上奏说“:专卖本是为接济军需,而且收茶税从贞元年以后才有。

现全国没有战争,却突然增重税来伤害国家根本,这是不行的第一点。茶被人饮用,和盐、粮同为生活必需,如果收高茶税,售价一定高,受害的首先是穷苦人,这是不行的第二步。山野里产量没有一定,按斤收税,以出售多为有利,如价格激增,买的人就少,能收多少税呢?

这是不行的第三点。皇上刚登基,下诏惩罚横征暴敛。现反而增收茶税,一定使人民失望。”皇帝没有采纳。那时候,宫中建造百尺高楼,建筑费很高,因此王播急于征收,私下满足皇帝的欲望。李珏因多次进谏不能留任,被贬出朝廷任下圭阝县令。武昌节度使牛僧孺任命他为掌书记官。后调回朝廷任殿中侍御史。

宰相韦处厚说:“他是治国的人才,哪里是掌监察的人才呢?”任命他为礼部员外郎。牛僧孺重任宰相,任命他以司勋员外郎、知制诰身份任翰林学士,后升任户部侍郎。

当初,郑注靠医术升官,唐文宗有天对李珏说:“你也知道有个叫郑注的吗?应和他谈谈。”李珏说:“我知道他,是个邪恶的人。”皇帝吃惊地说:“我的病能好,是郑注的功劳,怎能不见一下他呢?”

郑注从此恨李珏。到李宗闵因判罪免相,李珏给他申辩,被贬为江州刺史。后调任河南府尹,又调任户部侍郎。

开成年间,杨嗣复受皇帝宠信,推荐李珏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和李固言又都要好。他们三个人在朝中掌权,和郑覃、陈夷行等人观点对立,双方都态度一致,互相呼应,宗派更严重了。李珏多次辞职,没有批准。皇帝曾自言自语地说:“我治理国家十四年,虽然没能治理得极好,但像今天这样太平也少有了!”李珏说“:治理国家像调养身体,趁身体健康,要调整好,使身体健康发展,如仗着健康就大意,疾病就产生了。在国家没有祸乱时,还想到欠缺之处,祸乱会产生吗?”

杜..掌管度支有功劳,皇帝想任命他为户部尚书,为这问宰相们,陈夷行回答说“:衡量奖惩任官免职,希望皇上自己决断。”李珏说:“先帝倚重宰相,国家事务先让他们评价辨别,所以定官名叫平章事。君臣互相依靠,才能使天下太平。如果任命每位官员,处理每件事都由皇帝决定,还要宰相做什么?隋文帝为小事操劳,怀疑臣下,所以两代就亡了国。皇上曾对我说:‘窦易直劝告我,凡是宰相想任命官员,五个只批准三个,二个只批准一个。他应该劝我挑选宰相,不应劝我怀疑宰相。’”皇帝说:“窦易直这话真浅薄。”皇帝又说“:贞元初年政务确实不错。”李珏说“:德宗皇帝晚年喜欢聚敛钱财,藩镇用进贡来邀宠,官吏得以在赋税外勒索,这是他在位时的弊病。”

皇帝说“:国君减轻赋税,节约用度,可以吗?”李珏说:“贞观年间,房玄龄、杜如晦、王王圭、魏征给太宗皇帝献计,也就是这!”皇帝很尊敬地采纳了。提升封他为赞皇县男爵。

当初,庄恪太子去世后,皇帝想立陈王为太子。后来皇帝去世了,宦官召宰相商量该立谁,李珏说:“皇帝已命立陈王了!”后来唐武宗登基,人们都替他担心。他说“:我只知报告皇帝说过的话,哪管宫中的事?”皇帝管理朝政后,他多次称引《尚书·无逸篇》来勉励皇帝。当时潞州刘从谏献高头大马,沧州刘约献白色鹰,李珏请求退还掉向全国表示崇尚节俭。后升任门下侍郎,又担任唐文宗山陵使。遇上秋天下大雨,灵车走到安上门陷到泥里,不能前进,被免职任太常卿。最终因立皇帝时的议论,被贬为江西观察使,后又贬为昭州刺史。

唐宣宗即位,他调任郴、舒两州刺史,后任太子宾客掌管洛阳分署。又升任河阳节度使,免去额外赋税和过去欠债一百多万。后被召进朝廷任吏部尚书,他离开时,仓库储蓄是刚去时的十倍。不久任检校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他认为自己是重臣,从道义上不应因在朝廷外任职而不管,上表请求立皇太子维系全国人的心。江淮天旱,他开仓赈救逃荒的,用军队节余和储备的粮食按半价发给人民。后去世了,享年六十九岁,赠官司空,赐谥号叫贞穆。

当初,淮南三位节度使都在任去世,有人劝他换官署住处,他说:“皇帝令我镇守扬州,这就是居住治事处,怎能离开?”到他病重了,部下到卧室看他,他只遗憾州里有酒税钱但神策军却常被大商人盘剥,刚上奏,还没有答复,一句话没提家里的事。他生性很少欲望,妻子早逝,他不买小妾和侍女,也没人上门送东西。据说淮南的人感激他的恩德,他死后,到皇宫请愿,要树碑刻上他的事迹。

辛次膺传 文言文翻译

辛次膺,字起季,是莱州掖县人,南宋名臣,后慧力学,日诵千言。善属文,尤工于诗。政和二年,登进士第。历单父丞,累擢右正言。力谏和议为泰桧所恶,流落二十年。起知婺州,擢权给事中。孝宗即位,除御史中丞。每以名实为言,多所裨益,帝呼其官而不名。汤思退等朋此奸罔,皆被论罢。每章疏一出,天下韪之。旋同知枢密院事。官至参加知正事。以疾祈免,除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卒。绍兴年间任右正言,力主抗金,曾前后七次上疏劝谏高宗接受宣和、靖康年间的教训,不与敌议和。宋、金和约达成以后,辛次膺义愤填膺,上疏对以秦桧为代表的主和派为一已私利卖国求荣的丑恶行径进行了猛烈坪击,对高宗“降万乘之尊”求悦于敌而负天下之人的做法也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奸相秦桧利用职权为其妻兄加官,卑权微的辛次膺立即向高宗递交弹劾奏章,文中历数秦桧妻兄和亲家投拜金贼、佃占官田的卖国谋私行径,建议皇上予以严惩。高宗留下奏准备查处,可等辛次膺走后,秦桧追到高宗寝室,花言巧语说服皇上收回成命。辛次膺听后怒火中烧,立即上疏,尖锐指出这是秦桧的“容私营救”,而皇上却听之任之,致使“国之纪纲,臣之责任,一切废格”。他接着申明,就是皇亲国戚皇上宠任不当也应论劾,难道现在宰相的姻亲就不能治罪吗?!希望皇上“戒蒙蔽之渐”。史称“渡江以后,直言之臣以次膺为首”。终因势单力薄,为秦桧忌害,被削职为民,流落乡里达20年,仍“以礼自持”,“虽崎岖乱离,贫不自聊”,绝不屈服。直到孝宗即位,才被再次起用,任御史中丞、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力主抗金不懈。辛次膺十分同情战乱中老百姓的困苦,曾多次上疏,请求皇上赈济抚慰欲外出谋生的中原百姓,以定其心;停止无急用的赋税,精简多余官员的老弱残兵,以减轻百姓负担;召回逃亡农民并借给种子和耕牛,以开发荒芜了的两淮沃土。辛次膺极有文才,且代民而言,乾道六年卒。著述尚有《属辞比事》5卷、《奏疏》10卷、《笺表》10卷传世。

文言文 李牧传 翻译

李牧传原文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一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悼襄王十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宠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参考翻译

李牧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常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他有权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教士兵射箭、骑马。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优待战士。制订规章说:“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来抢掠,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处斩刑。”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严谨地举烽火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敢应战。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即使是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的将军胆小怕事”。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然以前一样。赵王发怒,调他回京,派另外的人替代他边将的职务。

一年多,匈奴每次来侵犯,新将领都领兵出战。每次出战,多是失利,伤亡损失很多,边境上老百姓不能耕种、放牧。当时又请李牧出山,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就又强迫他出任边将,派他去统率军队。李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

李牧到达边境,按照原来的法规、号令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是人们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的士兵常得到奖赏却不被使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出战马一万三千匹。还有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能拉硬弓的优秀射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又大力组织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部众假装败逃,丢下几千人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大量布下灵活奇特的战阵,从左右两边包抄反击匈奴,大败匈奴,斩杀匈奴十几万人马。接着消灭襜褴,打败东胡,迫使林胡投降,单于逃跑。这次战役以后的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上城邑。

赵王迁七年,秦国派遣王翦攻打赵国,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用大笔金钱贿赂赵王的宠臣郭开,施行反间计,说李牧、司马尚想要谋反。赵王便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替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派人秘密逮捕了李牧,把他杀死了。撤销了司马尚的职务。这以后三个月,王翦乘势急速攻打赵国,大败赵葱的军队,杀了赵葱,俘虏了赵王赵迁和赵军将领颜聚,终于灭亡了赵国。

导读 :李牧作为赵国的良将,用兵与众不同,为常人所难以领会。后被赵王召回,由他代将。

读者从文中明显可以看出李牧的“将”才和赵王的不识才。

注释 :① 代雁门:代地雁门郡,今山西武宁以北一带 ② 匈奴:古代北方游牧民族。 ③ 莫府:处理军政事务的衙署。 莫:通“幕”,将帅在外的营帐。 ④ 飨(xiǎng):用酒食款待人。 ⑤ 烽火谨:烽火相传。

参考翻译

李牧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常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他有权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教士兵射箭、骑马。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优待战士。制订规章说:“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来抢掠,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处斩刑。”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严谨地举烽火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敢应战。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即使是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的将军胆小怕事”。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然以前一样。赵王发怒,调他回京,派另外的人替代他边将的职务。

一年多,匈奴每次来侵犯,新将领都领兵出战。每次出战,多是失利,伤亡损失很多,边境上老百姓不能耕种、放牧。当时又请李牧出山,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就又强迫他出任边将,派他去统率军队。李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

李牧到达边境,按照原来的法规、号令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是人们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的士兵常得到奖赏却不被使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出战马一万三千匹。还有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能拉硬弓的优秀射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又大力组织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部众假装败逃,丢下几千人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大量布下灵活奇特的战阵,从左右两边包抄反击匈奴,大败匈奴,斩杀匈奴十几万人马。接着消灭襜褴,打败东胡,迫使林胡投降,单于逃跑。这次战役以后的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上城邑。

赵王迁七年,秦国派遣王翦攻打赵国,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用大笔金钱贿赂赵王的宠臣郭开,施行反间计,说李牧、司马尚想要谋反。赵王便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替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派人秘密逮捕了李牧,把他杀死了。撤销了司马尚的职务。这以后三个月,王翦乘势急速攻打赵国,大败赵葱的军队,杀了赵葱,俘虏了赵王赵迁和赵军将领颜聚,终于灭亡了赵国。

文言文 李峤传 翻译 急!!!!!!

李峤,赵州赞皇人,是隋内史诗郎李元操的从曾孙。世代为名门望族,父亲李镇恶,任襄城令。

李峤早年丧父,因服事母亲孝顺而闻名。儿童时代,他梦见神人送给他一双笔,从此学业逐渐长进。二十岁时参加进士科考试,几次改任监察御史。当时岭南邕、严二州首领反叛,朝廷发兵讨伐,高宗令李峤前往监督军事。李峤便宣布朝廷旨令,特赦他们的罪行,并亲自进入僚洞招抚告谕,叛者全部归降,李峤因此退兵而还,高宗极为赞赏。李峤几次升任给事中。当时酷吏来俊臣诬陷狄仁杰、李嗣真、裴宣礼等三家,奏请杀掉他们,武则天令李峤与大理少卿张德裕、侍御史刘宪审理此案。张德裕等人虽然知道他们冤枉,却害怕因此获罪,都曲从来俊臣的诬奏。李峤说:“岂有知道无辜受害却不为他们申明的道理!孔子说: ‘见义不为,是没有勇气。”,便与张德裕等人列叙冤状,由此触犯旨意,出任润州司马。皇帝又下诏令李峤入朝,改任凤阁舍人。武则天很器重他,每当朝廷有重要的诏令文书,都特令李峤撰写。

当时开始设置右御史台,巡察天下,李峤上疏陈述其得失说:

陛下创置右台,分巡天下,考察官员的善恶,了解风俗的得失,这是政事的纲纪,礼法的准绳,没有比这更好的了。但是还有未能切中要害之处,臣请求试加议论。大凡禁令崇尚疏,法令应当简,简则法令易行而不烦杂,疏则法令宽和而无琐碎。臣私下看见垂拱二年诸道巡察使所奏报的科目,共有四十四件,至於另外依准敕令察访的,又有三十余条。而巡察使一般是三月以后出京都,十一月完成奏事,时限紧迫,文书堆积,昼夜奔忙,赶赴限期。而每道所考察的文武官员.多至两千余人,少的一千以下,都须衡量才行,褒贬得失。想要令他们细致全面地考察官员的品行才能,却没有充裕的时间。这并不是他们敢於懈怠职责而疏忽公务,实在是才能有限而精力不足。臣希望先衡量巡察使的工作能力及期限,再授与他们任务,使他们的才智充分发挥作用,能力有助於当时,然后可以督责他们完成进退官员的任务,详细考核官员工作得失的问题。李峤又说:

如今所要考察官员的科目,只须依准汉代的六条,推而广之,便无所不包了,不用多设科目,空费文书。况且朝廷日理万机,并不是无事可做,政事的动向,常在四方,因此使臣不断,邮驿相接。如今巡使已经派出,那些外州的事务,也应一概交付给他们,这样传驿就可以大大减少了。然而御史这个职务,原本不能有空闲,假若不是分州统理,便无从完成其繁重事务了。请求大小相互兼顾,大约每十个州设置一位御史,以一年为期限,使其亲自下到属县,有时甚至深入民间闾里,督察奸诈行为,观采风情民俗,然后可以根据其工作实效,考核其成绩。如果此法当真施行起来,必定对於政事教化十分有益。而且御史出持劾表,入奏朝廷,对於勉励修养自己,奉守职责维护法令方面,与其他官吏比较,可以以一当百。如果在审查弹劾奸邪,举发揭露欺瞒方面,与其他官吏比较,可以以一当十。陛下不妨试用臣的建议,精心选择贤能,把他们当作心腹之臣委以重任,凭藉体贴抚慰的话语来培植他们,昭示赏罚以劝勉他们,於是他们无不尽心尽力以死报效国家。还有什麽政事不能治理,什麽禁令不能施行,什麼妖孽胆敢兴风作浪呢?

武则天对此表示赞同,於是下诏分天下为二十道,选择能胜任巡察使的官员。适逢有人诋毁阻止,最终未能施行。不久李轿主持天官侍郎事,升任麟台少监。

圣历初年,李峤与姚崇一起升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不久改任鸾台侍郎,依旧平章事,兼修国史。久视元年,李峤的舅舅天官侍郎张锡入朝知政事,李峤改任成均祭酒,罢免知政事及修史,舅甥相继任宰相,受到当时人的赞美。李峤不久检校文昌左丞、任东都留守。长安三年,李峤又以本官平章事,不久知纳言事。第二年,升任内史,李峤后来坚持辞去事务烦杂的职务,再次任成均祭酒,平章事如故。长安末年,则天将在白司马坂营建佛像,李峤上疏劝谏,大致说:“臣以为法王慈悲智慧,菩萨护卫扶持,只打算使众生得到许多利益,并非要营修土木。臣私下听说营造佛像,不向百姓收税,全由僧尼出钱,然而不靠州县供给,必定不能办成,最终仍需摊派徵税,怎能避免烦劳搅扰呢!国家编入户籍的平民,贫困的人很多,有的受人雇佣以求接济口粮,有的典卖田舍以供官府的劳役和户税。造像钱现有十七万余贯,如果用来散发施舍,广泛救助贫穷,每人施与一千,便可救助十七万余户。挽救饥寒的弊害,减省劳役的勤苦,顺应佛祖的慈悲心怀,普降圣君的养育之意,入神喜悦,功德无量。”疏奏递上不被采纳。

中宗即位,李峤因依附张易之兄弟,出任豫州刺史,还未赴任,又贬为通州刺史。几个月后,徵入任吏部侍郎,封赞皇县男。不久,升任吏部尚书.进封为县公。神龙二年,李峤代韦安石为中书令。起初,李峤在吏部时,一心想通过广泛施与私惠得到好名声,希望能重做宰相,上奏请求安置员外官敷千人。至此官僚加倍增多,府库耗费很大,李峤於是上表直言引咎辞职,并陈述了十多件有关时政利害的问题。中宗因为李幡谈及时政的过失,即时请求罢免,便亲笔下诏慰问他而不予允许免职,不久令他重任旧职。三年,又加授李峤修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封赵国公。景龙三年,罢免中书令,以特进守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睿宗即位,李峤出任怀州刺史,不久因年老退休。起初,中宗去世,李峤秘密上表请求处置相王诸子,不准他们在京城居住。等到玄宗登基,从宫内获得这一表奏,玄宗拿给侍臣看。有人请求杀掉李峤,中书令张说说:“李峤虽然不能辨明逆顺,然而这也是当时的计谋,狗对不是自己主人的人吠叫,所以不应追讨他的罪责。”皇上听从了张说的这番话,便下诏说: “侍奉君主的节操是面临危难而决不动摇。身为大臣就要忠心耿耿,有贰心便不能饶恕。特进、赵国公李峤,已往依附宗楚客、韦庶人弑君叛逆,朕恭行平定,在揖让皇位之时,天命将皇权交给我,李峤伺隙而动,不知逆顺,上表陈说诡计,朕已亲眼读过。因他早负文章盛名,几次身居相位,便宽容而不加以公布,特意掩饰他的罪恶。如今忠良邪恶已经分明,万象更新,赏罚一旦失误,如何劝勉民众?虽有赦令免死,仍然应当放逐,怜悯他年老有病,让他安度余生,可以听从他随同儿子虔州刺史李畅赴任。”李峤不久起任庐州别驾,去世。有文集五十卷。  赞同

10

| 评论

文言文《李固传》中的(司隶、益州并命郡举孝廉,辟司空掾,皆不就。)的翻译、谁知道啊!

原文:司隶、益州并命郡举孝廉,辟司空掾,皆不就。

译文:司隶校尉、益州刺史都命令郡守推举李固为孝廉,皇上征召他为司空掾,(李固)都没去就职。

注:司隶:司隶校尉;益州:益州刺史;并:一起,都;举孝廉:推举他为教廉;辟: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征召;司空掾:古代官名;就:就职,上任。

逐字解释,希望对您有些帮助啦。

李固言传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