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 水镜 翻译
司马徽
编辑
水镜即司马徽(司马徽)。
司马徽(?-208),字德操,号水镜先生,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住城东南20余里洞林寺侧(今曹徐村),徽清雅,以有知人之明著称于世,是中国东汉末年著名隐士。
目 录
1人物简介
2人物平生
2.1 好好先生
2.2 先生之墓
3人物鉴赏
3.1 举荐名士
3.2 荆襄人才
1人物简介
隐士司马徽(13张)
汉灵帝末年,群雄割据,有经邦济世之才的司马徽不愿施展才能为时所用,他缄默固守,甘愿陷居阳翟故里,躬耕度日。名士庞德公送号“水镜先生”。由于他从来不说别人的短处,别人跟他说话,不管好事坏事,通通说好。李瀚《蒙求》诗曰:“司马称好。”所以后人又称他为“好好先生”。其才华始终未得施展,一生湮没不彰。徽平时从不讨论别人,如有人向他求问,他也不品评高下,总是说好、好、好。当时,徽与襄阳名士庞德公相友善,德公的侄子庞统,字士元,少年纯朴诚恳,无人知道他是奇才,唯德公甚为器重。庞统年十八岁时,以德公之名前往颍川拜见徽,二人交往,十分投机。最后,徽盛赞:“你真是个有才德的人,应当称作“江南第一名士”。这之后庞统的声名大显于世。由此可见,徽确有知人之明。
2人物平生
好好先生
北方战乱,他寓居襄阳。与襄阳大名士庞德公、黄承彦以及流寓到襄阳的徐庶、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诸葛亮等均有交往,关系甚密。《世说新语·言语篇》注引《司马徽别传》记载有他的趣事。
三国志12的司马徽
就是说如果有人问某人某事好坏,他都皆说“好”,大有“好好先生”之嫌,连他的妻子也不解地劝他说,人家有所疑,才问你,你哪能一概说好呢!你这样一皆说好,并不是别人问你的本意呀!德操说:“像你这样说,也很好!”李瀚《蒙求》诗曰:“司马称好。”今日的“好好先生”,典故便从此出此。其实,司马徽并不是不讲原则的。刘备访问他,问天下大事,他在推荐诸葛亮、庞统时却态度坚决,语气十分肯定。他说:“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卧龙、凤雏。”刘备问是谁?他说:“诸葛孔明、庞士元”。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七月,曹操南征,刘琮率荆州降曹,司马徽也为曹操所得,欲大用,惜不久病死。
先生之墓
水镜先生司马徽墓死后葬于阳翟,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褚河乡余王村潘庄的东侧。司马徽墓墓冢巍然屹立,墓前原先立有石碑一通,碑上刻有“汉司马徽先生之墓”八个大字。“文革”中此碑佚失,现已找到,存放在潘庄。
3人物鉴赏
举荐名士
刘备落难路经水镜庄,司马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庞统两人,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司马徽(苏民饰)(10张)
刘备想请司马徽出山相助,司马徽自称是山野闲人,不堪世用,谢绝邀请,后司马徽推荐徐庶去找刘备,刘备知徐庶乃一奇才,认其为军师,后又经徐庶推荐,刘备方知卧龙诸葛,于是才引出了“三顾茅庐”的千古佳话。
水镜庄的旧址位于今天湖北省南漳县的玉溪山麓。内有清代乾隆初年立的石碑一通, 上刻“汉水镜先生栖隐处”八个大字。
荆襄人才
三国荆襄高才:在三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各政治集团中,荆襄高才有很大影响力。荆州在东汉末年战乱时期是学术中心,这里相对安宁的环境为培养杰出人才提供了条件。最有名的学术领袖是庞德公、司马徽、宋仲子等人,庞德公是当地士族领袖,司马徽是颍川人,视德公为兄长,被德公称为水镜先生,两人亲密到不分彼此的地步。司马徽与宋仲子的学生很多,也都非常著名,庞德公让从子庞统去见教司马徽,庞统被徽赞誉为南州冠冕,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娶了诸葛亮的姐姐,诸葛亮每次见庞德公都参拜,
司马徽像[1]
庞德公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这两个晚辈学生被司马徽推荐给了刘备,司马徽其他的学生在《三国志》中,比较有名的诸葛亮与徐庶、石韬、孟建、崔州平共游学,亮只学大略,志向高远。司马徽也赞赏他的才略,把他与庞统并列看待。庞德公子庞山民与徐庶、石韬、孟建等都入魏,庞山民任黄门吏部郎,徐庶御史中丞、石韬典农校尉、孟建征东将军。诸葛亮追随刘备,庞统首先担任了周瑜的功曹,后来追随刘备战死,是入蜀的主要谋士。在蜀国的司马徽学生中,向朗品德最高。《襄阳记》载:朗师事司马德操,与徐元直、韩德高、庞士元亲善,他主张和为贵,在蜀国任特进、左将军等职,诸葛亮南征时,他留守主政。诸葛亮北伐时任长史,受马谡牵连免职。延熙十年去世,他是深受蜀国上下尊敬的长者,逝后十五年蜀国灭亡。在封建社会不同的政治集团的对抗中,形势错综复杂,没有所谓单一集团能强盛,只有兼容、联合众多力量才能统一,杰出的政治家都深谙此道。曹操招揽人才,以改朝换代为目的,荆襄的高才在曹魏政权地位一般,司马徽的学生只有刘廙职位最高。孙权政权中,荆襄的高才只有诸葛瑾、宋仲子的学生潘濬等。在曹魏政权中的司马懿虽然师从胡昭,但是也敬重荆襄高才,现存史料中,司马懿是曹魏集团中最重视荆襄地区的,与曾在这里避难侨居士大夫杜畿、司马芝、杜袭等共事。他为曹操父子出谋划策主要涉及的也是荆襄地区事务,而且长期驻守南阳宛城,控制荆襄。在他与诸葛亮对阵时,两人也书信往来,也联系孟建等,司马懿与黄权关系密切,黄权率庞统兄弟庞林降魏。司马懿的祖父担任过颍川太守,与颍川的司马徽同姓,司马懿对司马徽的学生们和荆襄高才们是亲近的。这也是他与诸葛亮交战依然下书的原因。在蜀地司马徽的学生还有李仁、尹默等,尹默担任了诸葛亮的军谋祭酒,太中大夫等职。
水镜的解释:
(1).清水和明镜。两者能清楚地反映物体。《三国志·蜀志·李严传》“故以激愤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曰:“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水镜之所以能穷物而无怨者,以其无私也。”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公知人若水镜,受善若针芥。”
(2).喻指明鉴之人。《三国志·蜀志·庞统传》“称 统 当为南州士之冠冕”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襄阳记》:“ 诸葛孔明 为卧龙, 庞士元 为凤雏, 司马德操 为水镜,皆 庞德公 语也。” 宋 苏轼 《赐宰相吕公著上第二表乞致仕不许断来章批答》之二:“予欲识人物之忠邪,故以卿为水镜。”
(3).谓明鉴,明察。《隋书·高祖纪上》:“公水镜人伦,铨衡庶职,能官流泳,遗贤必举,是用锡公纳陛以登。”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四:“子位处权衡,职当水镜,居进退之首,握褒贬之柄。”
(4).犹明镜。明澈如水之映物,故称。《文选·谢庄<月赋>》:“柔祇雪凝,圆灵水镜。” 李善 注:“柔祇,地也。圆灵,天也。” 张铣 注:“言月之光彩,照地如凝雪,照天如水镜。” 唐 杨炯 《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明以御下,将水镜而通辉;清以立身,共冰壶而合照。”《西湖佳话·白堤政迹》:“竟将 明圣 一湖,包裹在内,宛如团团的一面大水镜。”
(5).在水底作业时戴的眼镜。 杨朔 《海市》:“趁落潮的时候,水比较浅,渔民戴好水镜,老在水里四处游着,透过水镜望着海底。”
是三国演义里的水晶先生拜访刘备出门时说的:“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你仔细分析下就知道了,其主必然是刘备了。其时嘛,个人觉得不是任用诸葛亮太晚了,要知道在三国演义里水镜先生也是个半神半人的人物啊。他所谓的不得其时其实是针对诸葛亮和刘备的志向说的。他们要复兴汉室,但是那时候汉室已经不可能再恢复了。个人认为这其中也含有一定的对后文的隐喻,那就是诸葛亮鞠躬尽瘁却无法平定中原一统江山,到头来依然是三家归晋。如果将这句话同上下文中的一些诗句联系起来的话体会就更深刻了:“身未升腾思退步,临终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叮咛后,星落秋风五丈原。”“长星昨夜坠前营,卜报先生此日倾。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唯显筑勋名。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好看绿荫清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这是诸葛亮出世时和死时的诗,可以看出来作者对于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是怀有无限的遗憾与惋惜的,所以水镜先生的话可能是作者想法在这里的一个影射。
文言文阅读与理解《 庞德篇 》
庞德传
庞德字令明,南安郡糩道人。年轻时曾担任郡吏、州从事。初平年间,跟随马腾攻击反叛的羌人、氐人,屡次立功,逐渐升到校尉。
建安年间,曹操在黎阳征讨袁谭、袁尚。袁谭派郭援、高干等人在河东郡抢掠,曹操命钟繇率关中众将讨伐他们。庞德随马腾的儿子马超在平阳抵御郭援、高干,庞德担任先锋,进攻郭援、高干,大获全胜,亲自斩了郭援。被任命为中郎将,封都亭侯。后来张白骑在弘农郡谋反,庞德再次随马腾征剿,在两座崤山之间大破敌军。
每次出战,庞德总是攻陷敌阵,打退敌人,在马腾军中最为勇猛。后来马腾担任卫尉,庞德留在马超部下。曹操在渭南打败马超,庞德随马超逃入汉阳郡,据守冀城。后来又跟马超跑到汉中,投奔了张鲁。曹操平定汉中,庞德随部队投降了。曹操早就听说庞德骁勇,任命他为立义将军,封他为关门亭侯,食邑三百户。
侯音、卫开等人占据宛城叛变,庞德率领部下与曹仁夺取了宛城,斩了侯音、卫开,便往南驻扎在樊城,讨伐关羽。
樊城的众将因为庞德的哥哥在汉中蜀军里,对他产生怀疑。庞德常常说:“我蒙受国家恩惠,要为国尽义捐躯。我要亲自攻打关羽,今后我不杀关羽,关羽就该杀了我。”
后来他亲自同关羽交战,射中关羽前额。那时庞德总骑白马,关羽的士兵称他为白马将军,都很怕他。曹仁让庞德在樊城北边十里的地方屯扎,碰上连着下了十几天大雨,汉水泛滥,樊城平地水深五六丈,庞德同众将上堤躲水,关羽乘船进攻,四面包围用弓箭射堤上。庞德披甲持弓,箭无虚发。将军董衡、部属将领董超等人想投降,庞德都处死了他们。从清晨一直战到过午,关羽攻击更急,箭用完了,就靠近肉搏。庞德对督将成何说:“我听说良将不怕死,不苟且偷生,烈士不毁大节来求活命。今天就是我死的日子。”更愤怒地投入战斗,胆气也越来越壮,但势越来越大,将士们都投降了。庞德同部下一名将领、两名伍长弯弓搭箭,乘小船要回曹仁营中。因为水大船翻了,弓箭遗失,庞德一人抱着船沉到水中,被关羽俘获。
庞德站立不跪,关羽对他说:“您哥哥在汉中,我想用您为将军,为什么不早投降呢?”庞德骂关羽说:“你小子,什么叫投降!魏王率领雄兵百万,威振天下。你们的刘备不过是个庸才,岂能和魏王对敌!我宁肯做国家的鬼,也不当贼人的将。”于是被关羽所杀。
曹操听说后很悲痛,为他的死而流泪,封他两个儿子为列侯。曹丕即王位,派使者到庞德陵墓送去谥号。下诏说:“从前先轸为国捐躯,王雏绝食而死,丧身殉节,前代人都赞美他们。庞德果敢刚毅,赴难立名,当时人们就称赞他,他的大义在当时就很崇高,寡人怀念他,赠他壮侯的谥号。”又赐给他儿子庞会等四人关内侯的爵位,各食邑一百户。
庞会勇猛刚烈有他父亲的风格,官作到中尉将军,封为列侯。
选自《陈书·卷十·列传第四·周铁虎传》文言文翻译有删改
周铁虎传译文供参考:
周铁虎,不知是何处人,梁朝时南渡到此。语音粗野,体力过人,擅长骑马用槊,侍奉梁朝河东王萧誉,以勇敢闻名,萧誉任命他为府中兵参军。萧誉任广州刺史,以周铁虎为兴宁令。萧誉迁理湘州事务,又以周铁虎为临蒸令。侯景叛乱时,元帝在荆州派大儿子萧方等代替萧誉,并且用军队统治。萧誉抗战,大获全胜,萧方等死去,周铁虎功劳最大,萧誉很器重他。王僧辩讨伐萧誉,在战场上擒获周铁虎,王僧辩下令把他放在鼎中煮死,周铁虎呼喊说:“侯景尚未消灭,为什么杀壮士?”王僧辩认为他的话不平常,于是饶恕了他,把他的部下也归还给他。
侯景西去后,周铁虎随王僧辩打败任约,俘获宋子仙,每次打仗都立有战功。元帝秉承皇帝旨意任命他为仁威将军、潼州刺史,封他为沌阳县子,食邑三百户。
又跟随王僧辩攻克平定京都,降服谢答仁,在湘州平定陆纳。承圣二年(553),按照前后的战功,晋爵为侯,增封食邑至五百户。又任散骑常侍,兼任信义太守,将军职务不变。高祖翦除王僧辩,周铁虎率领所部向高祖投降,因而恢复了他原来的职务。
徐嗣徽带引北齐渡江,周铁虎在板桥浦打败敌水军,缴获了敌人的全部器械和船只。又攻打历阳,袭击北齐的步兵军营,全都攻克。徐嗣徽被平定后,绍泰二年(556),他迁任散骑常侍、严威将军、太子左卫率。
不久跟随周文育在南江抵御萧勃,一直担任前军。周文育又命令周铁虎为偏军,在苦竹滩袭击萧勃的前军欧阳[危页]。
又跟随周文育向西征讨王琳,在沌口战败,周铁虎和周文育、侯安都全被王琳擒获。王琳引见将领们,与他们说话,只有周铁虎言词声调不示屈服,所以王琳把周文育等人全部饶恕,只有周铁虎被害,时年四十九岁。高祖听说后,下诏说:“天地间最为宝贵的,是活着,人最重要的是生命。至于献出生命以保持节气,效忠皇命报答恩惠,追怀往昔,信用更重要。朝臣周铁虎勇猛顽强,北讨南征,竭尽全力效忠。虽被俘,仍能怒视敌人,忠贞无比。应追任为侍中,护军将军,青州、冀州二州刺史,加封食邑一千户,并送给一部鼓吹,侯衔不变。”天嘉五年(564),世祖又下诏说:“汉、魏各朝,对功臣猛将都予以表彰,所以功烈才得以长存,世代也因此不朽。周铁虎臣节鲜明,被俘入敌垒,也能正色于敌庭,临死不屈,可钦可敬。应该厚葬追悼,可配享高祖庙庭。”其子周瑜袭封。
陈书周铁虎传
【原文】
周铁虎,不知何许人也,梁世南渡。语音伧重,膂力过人,便马槊,事梁河东王萧誉,以勇敢闻,誉板为府中兵参军。誉为广州刺史,以铁虎为兴宁令。誉迁湘州,又为临蒸令。侯景之乱,元帝于荆州遣世子方等代誉,且以兵临之。誉拒战,大捷,方等死,铁虎功最,誉委遇甚重。及王僧辩讨誉,于阵获铁虎,僧辩命烹之,铁虎呼曰:“侯景未灭,柰何杀壮士!”僧辩奇其言,乃宥之,还其麾下。
及侯景西上,铁虎从僧辩克任约,获宋子仙,每战皆有功。元帝承制授仁威将军、潼州刺史,封沌阳县子,邑三百户。又从僧辩克定京邑,降谢答仁,平陆纳于湘州。承圣二年,以前后战功,进爵为侯,增邑并前五百户。仍为散骑常侍,领信义太守,将军如故。高祖诛僧辩,铁虎率所部降,因复其本职。
徐嗣徽引齐寇渡江,铁虎于板桥浦破其水军,尽获甲仗船舸。又攻历阳,袭齐寇步营,并皆克捷。嗣徽平,绍泰二年,迁散骑常侍、严威将军、太子左卫率。
寻随周文育于南江拒萧勃,恒为前军。文育又命铁虎偏军,于苦竹滩袭勃前军欧阳頠。
又随文育西征王琳,于沌口败绩,铁虎与文育、侯安都并为琳所擒。琳引 见诸将,与之语,唯铁虎辞气不屈,故琳尽宥文育之徒,独铁虎见害,时年四十九。高祖闻之,下诏曰:“天地之宝,所贵曰生,形魄之徒,所重唯命。至如捐生立节,效命酬恩,追远怀昔,信宜加等。散骑常侍、严威将军、太子左卫率、潼州刺史、领信义太守沌阳县开国侯铁虎,器局沈厚,风力勇壮,北讨南征,竭忠尽力。推锋江夏,致陷凶徒,神气弥雄,肆言无挠。岂直温序见害,方其理须,庞德临危,犹能瞋目。忠贞如此,恻怆兼深,可赠侍中、护军将军、青、冀二州刺史,加封一千户,并给鼓吹一部,侯如故。”天嘉五年,世祖又诏曰:“汉室功臣,形写宫观,魏朝猛将,名配宗祧,功烈所以长存,世代因之不朽。故侍中、护军将军、青、冀二州刺史沌阳县开国侯铁虎,诚节梗亮,力用雄敢,王业初基,行间累及,垂翅贼垒,正色寇庭,古之遗烈,有识同壮。陨身不屈,虽隆荣等,营魂易远,言追嘉惜。宜仰陪需寝,恭颁飨奠,可配食高祖庙庭。”子瑜嗣。
(选自《陈书·卷十·列传第四·周铁虎传》)
【注释】
1、何许:何处。唐杜甫《宿青溪驿奉怀张员外十五兄之绪》诗:“我生本飘飘,今复在何许?”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三》:“卢司空钧为郎官守衢州,有进士贽谒,公开卷阅其文十余篇,皆公所制也。语曰:‘公何许得此文?’”
2、语音:说话的口音。《南史·胡谐之传》:“帝(齐武帝)问曰:‘卿家人语音已正未?’谐之答曰:‘宫人少,臣家人多,非唯不能得正音,遂使宫人顿成傒语。’帝大笑。”《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一日太上游湖,泊船苏堤之下,闻得有东京人语音。”
3、伧(cāng)重:指嗓音粗重宏亮。《陈书·周铁虎传》:“﹝ 周铁虎 ﹞语音伧重,膂力过人,便马槊,事 梁 河东王 萧誉 ,以勇敢闻, 誉 板为府中兵参军。” 清 吴伟业 《梅村诗话》一二:“是夜风雪大作,师语音伧重,撼动四壁,痰动喉间,咯咯有声,已呼茶复话,不为倦。”
4、便马槊:熟习骑马使槊。便:熟习。
5、板:笏;手板。古代官吏上朝时所执的记事板。这里作动词用,上表;上书。
6、侯景之乱: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八月,侯景勾结京城守将萧正德,举兵谋反的事件。侯景原为东魏大将,于梁武帝太清元年(547)率部投降南梁,驻守寿阳。反叛中侯景攻陷南梁都城建康,纵兵抢掠,危害江南。侯景得势后,杀萧正德立萧纲为帝,又废萧纲立萧栋。天正元年(551),侯景称帝,国号汉。次年梁将陈霸先、王僧辩攻下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杀死。叛乱中江南经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其加剧了北强南弱的局面,士族门阀在此乱中不仅充分暴露了腐朽无能,而且受到了极其沉重的打击,从而大大加速了南朝士族的衰亡。而这之后陈霸先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最终取而代之建立南陈。
7、世子方:指梁元帝萧绎的太子萧方。世子:太子,帝王和诸侯的嫡长子。古代天子、诸侯的谪长子或儿子中继承帝位或王位的人。清制,亲王的嫡子得封为世子。《公羊传·僖公五年》:“世子,贵也。世子犹世世子也。”陈立义疏:“《白虎通·爵》篇云:‘所以名之为世子何,言欲其世世不绝也……明当世世父位也。’”《南史·隐逸传上·周续之》:“武帝北讨,世子居守,迎续之馆于安乐寺。延入讲礼。”《三国演义》第三三回:“操至绍府门下,问曰:‘谁曾入此门来?’守将对曰:‘世子在内。’操唤出责之。”《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操与众商议,欲立植为世子。”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五:“张耕烟,嘉兴人,云南江川县知县,伪周时教授诸世子。”
8、功最:功居第一。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誉表六条,功最万里。还居近侍,兼飨戎秩。”
9、委遇:信任;礼遇。《南齐书·江谧传》:“江谧寒士,诚当不得竞等华侪。然甚有才干,堪为委遇,可迁掌吏部。”宋范仲淹《汾州谢上表》:“不以毁誉累其心,不以宠辱更其守,副委遇之本意,酬保全之大恩。”
10、承制:谓秉承皇帝旨意而便宜行事。当时梁元帝萧绎还未即位称帝,当时的皇帝是梁简文帝萧纲,所以有是说。《后汉书·吴汉传》:“鸿召见汉,甚悦之,遂承制拜为安乐令。”《晋书·宣帝纪》:“申仪久在魏兴,专威疆埸,辄承制刻印,多所假授。”《明史·陈友定传》:“(友定)颇任威福,所属违令者辄承制诛窜不绝。”
11、京邑:京城;京都。汉张衡《东京赋》:“京邑翼翼,四方所视。”唐杜审言《赠苏味道》诗:“舆驾还京邑,朋游满旁畿。”唐李朝威《柳毅传》:“洞庭之与京邑。”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下:“京邑之盛,莫如今日。”
12、高祖:即陈高祖,亦即陈武帝陈霸先(503—559)。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今浙江长兴)长城下若里人,汉太丘长陈寔之后,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出身低微,受萧映赏识,随任为广州府中直兵参军,不久出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通过平定“侯景之乱”,陈霸先渐渐控制了梁朝的政权,太平二年(557)废梁敬帝萧方智,自立为帝,建立大陈,改元永定,是为陈武帝。掌权后平叛之战主要有三:平王僧辩余部之战、平萧勃之战、平王琳之战。在位三年,谥曰武皇帝,庙号高祖。养子陈蒨即位。
13、齐:指北齐,不是南朝齐。
14、甲仗:亦作“甲杖”。泛指武器。《周书·武帝纪下》:“齐众大溃,军资甲仗,数百里间,委弃山积。”《辽史·礼志六》:“腊辰日,天子率北南臣僚并戎服,戊夜坐朝,作乐饮酒,等第赐甲仗、羊马。”《明史·孙承宗传》:“沈棨、杜应芳缮甲仗,司务孙元化筑礮台。”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先后降者数十万,委弃甲仗如山。”
15、败绩:指军队溃败。《书·汤誓》:“夏师败绩,汤遂从之。”孔传:“大崩曰败绩。”清昭连《啸亭杂录·杨诚斋军门》:“孙壮其言,因与贼战,乃至败绩。”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六篇:“八仙‘火烧东洋’,龙王败绩。”
16、引见:引导入见。旧指皇帝接见臣下或宾客时由有关大臣引导入见。《汉书·两龚传》:“征为谏大夫,引见。”《后汉书·儒林传上·戴凭》:“自系廷尉,有昭勑出,后复引见。”宋苏轼《转对条上三事状》:“臣以此知明主务广视听,深防蔽塞,虽无门籍人,犹得非时引见。”
17、辞气:语气;口气。《论语·泰伯》:“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何晏集解引郑玄曰:“出辞气能顺而说之,则无恶戾之言入于耳。”《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曹子以一剑之任,枝桓公之心于坛坫之上,颜色不变,辞气不悖。”唐韩愈《论荐侯喜状》:“五月初至此,自言为阁下所知,辞气激扬,面有矜色。”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司马武子忠节》:“靖康间奉使金国,辞气激烈,谋略深远。”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长亭》:“石方就枕,闻叩扉甚急;起视,则长亭掩入,辞气仓皇,言:‘吾家欲以白刃相仇,可急遁!’”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说话注重音调和辞气,以朗畅为好。”
18、形魄之徒:指人。形魄:指形体与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亦指躯壳。《礼记·郊特牲》:“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艺文类聚》卷三七引晋庾阐《郭先生神论》:“夫天地者,阴阳之形魄;变化者,万物之游魂。”南朝陈徐陵《与杨仆射书》:“哀我奔波,存其形魄。”
19、至如:至于。连词,表示另提一事。《史记·游侠列传》:“韩子曰:‘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著于《春秋》,固无可言者。”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铭箴》:“蔡邕铭思,独冠古今;桥公之钺,吐纳典谟;朱穆之鼎,全成碑文,溺所长也。至如敬通杂器,准矱戒铭,而事非其物,繁略违中。”
20、捐生:舍弃生命。捐:弃。晋潘岳《寡妇赋》:“感三良之殉秦兮,甘捐生而自引。”唐刘知几《史通·因习》:“夫王室将崩,霸图云搆,必有忠臣义士,捐生殉节。”《明史·忠义传序》:“从古忠臣义士,为国捐生,节炳一时,名垂百世。”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即仓猝遇寇,模糊捐生,幸厕忠义之林者,亦岂足比拟百一哉!”
21、立节:树立节操。《淮南子·氾论训》:“ 季襄 、 陈仲子 立节抗行,不入洿君之朝,不食乱世之食,遂饿而死。”《后汉书·朱穆传》:“公卿共表 穆 立节忠清,虔恭机密,守死善道,宜蒙旌宠。” 唐 聂夷中 《胡无人行》:“男儿徇大义,立节不沽名。”
22、追远:本指祭祀尽虔诚,以追念先人。《论语·学而》:“慎终追远。”邢昺疏:“追远者,远谓亲终既葬,日月已远也,孝子感时念亲,追而祭之,尽其敬也。”《南史·后妃传上·宋孝武昭路太后》:“又诏述太后恩慈,特齐衰三月,以申追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上一个‘祭’字是祭祖宗,是追远的意思。”后泛指追念前贤。汉班昭《东征赋》:“入匡郭而追远兮,念夫子之厄勤。”《宋书·王僧达传》:“生平素念,愿闲衡庐,先朝追远之恩,早见荣齿。”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闻之,使人追远之心,油然而生。”
23、器局:器量;度量。《三国志·魏志·明元郭皇后传》“(景元)五年二月,葬高平陵西”裴松之注引《晋诸公赞》:“建(郭建)字叔始,有器局而强问。”《晋书·何充传》:“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唐王勃《山亭思友人序》:“大丈夫荷帝王之雨露,对清白之日月,文章可以经纬天地,器局可以蓄洩江河。”《明史·李绍传》:“绍好学问,居官刚正有器局,能奖掖后进。”
24、沈厚:即沉厚。朴实稳重。《晋书·陈骞传》:“骞沉厚有智谋。”《新唐书·李靖传》:“靖每参议,恂恂似不能言,以沉厚称。”清刘大櫆《乌程闵君墓志铭》:“君生而沉厚,不烦教督而亲近诗书。”康濯《东方红》第七章六:“我,我没有成旺他们那么沉厚,那么灵巧。”
25、风力:气概与魄力。《宋书·孔觊传》:“觊少骨梗有风力,以是非为己任。”《陈书·周铁虎传》:“(周铁虎)器局沉厚,风力勇壮。”清钱泳《履园丛话·旧闻·铁面御史》:“幸蒙圣明洞鉴,以郭琇居官尚有风力,免其治罪。”
26、推锋:摧挫敌人的兵刃。推,通“摧”。谓冲锋。泛指用兵、进兵。《史记·秦本纪》:“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求从,从而见缪公窘,亦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汉桓宽《盐铁论·论勇》:“推锋拊锐,穹庐扰乱,上下相遁,因以轻锐随其后。匈奴必交臂不敢格也。”晋左思《魏都赋》:“推锋积纪,鋩气弥锐。”《新唐书·王宰传》:“遂诏宰以兵五千推锋,兼统河阳行营。”王闿运《〈衡阳县志〉序》:“推锋芩岭,崇祀枫江。”
27、肆言:无所顾忌地说话;纵言。《南史·焦度传》:“度于城楼上肆言骂辱攸之,至自发露形体秽辱之。”宋苏轼《郭忠恕画赞》:“益纵酒,肆言时政,颇有谤讟。”明宋濂《送方生还宁海》诗序:“凡理学渊源之统,人文绝续之寄,盛衰几微之载,名物度数之变,无不肆言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鸟语》:“而道士朴野,多肆言,无所顾忌。”
28、无挠:即不挠。本指不弯曲。比喻不屈服。《艺文类聚》卷六八引晋傅玄《相风赋》:“体正直而无挠,度径高而不倾。”《晋书·何无忌传》:“(无忌)乃躬执以督战。贼众云集,登舰者数十人。无忌辞色无挠,遂握节死之。”
29、岂直:难道只是;何止。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梅杏》:“杏一种,尚可赈贫穷,救饥馑;而况五果蓏菜之饶,岂直助粮而已矣!”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岂直取美当时,亦敬慎来叶矣。”《北史·陈元康传》:“今枉杀无辜,亏废刑典,岂直上负天神,何以下安黎庶?”明方孝孺《传经斋记》:“经者治天下之具也,岂直文辞云尔哉?”
30、恻怆:哀伤。汉荀悦《汉纪·文帝纪论》:“夫贾谊过湘水,吊屈原,恻怆恸怀,岂徒忿怨而已哉!”宋秦观《田居》诗之三:“辛勤稼穑事,恻怆田畴语;得谷不敢储,催科吏旁午。”金一《文学上之美术观》:“述德故文体瑰伟,志哀则文词恻怆。”
31、鼓吹:原意即鼓吹乐。古代的一种器乐合奏曲。亦即《乐府诗集》中的鼓吹曲。用鼓、钲、箫、笳等乐器合奏。源于我国古代民族北狄。汉初边军用之,以壮声威,后渐用于朝廷。晋崔豹《古今注·音乐》:“短箫铙歌,军乐也。黄帝使岐伯所作也。所以建武扬德,风劝战士也。《周礼》所谓王大捷,则令凯乐,军大献,则令凯歌者也。汉乐有《黄门鼓吹》,天子所以宴乐群臣。短箫铙歌,鼓吹一章耳,亦以赐有功诸侯。”南朝梁沈约《梁鼓吹曲十二首》诗序:“鼓吹,宋、齐并用汉曲,又克庭用十六曲,梁祖乃去四曲,合日时也。更制新歌以述功德。”宋姜夔《圣宋铙歌鼓吹曲十四首》诗序:“臣闻铙歌者,汉乐也。殿前谓之鼓吹,军中谓之骑吹。”明杨慎《升庵诗话·方泽杜常》:“观者不知其误,何耶?《鼓吹》之选,皆晚唐之最下者。”参阅《宋书·乐志一》。这里是指演奏乐曲的乐队。《后汉书·杨震传》:“及葬,又使侍御史持节送丧,兰台令史十人,发羽林骑轻车介士,前后部鼓吹,又勑骠骑将军官属司空法驾,送至旧茔。”宋司马光《论董淑妃谥议策礼札子》:“卤簿本以赏军功,未尝施于妇人。唯唐平阳公主有举兵佐高祖定天下之功,方给鼓吹。”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进春》:“立春日,各省会府州县卫遵制鞭春。京师除各署鞭春外,以彩绘按图经制芒神土牛,舁以彩亭,导以仪仗鼓吹。”
32、名配宗祧(tiāo):牌位配享在帝王宗庙。配:配享。合祭;祔祀。指功臣祔祀于帝王宗庙。《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诏祀故尚书令荀攸于太祖庙庭”南朝宋裴松之注:“臣松之以为故 魏氏 配享不及荀彧,盖以其末年异议,又位非魏臣故也。”宋高承《事物纪原·礼祭郊祀·配享》:“功臣配享之礼,由商人始也。”清陈伦《张循王墓》诗:“两宫魄冷冰天月,配享反旌谗谄骨。”章炳麟《訄书·哀清史》:“及其弄臣酷吏,配享在下,相引以为华。”宗祧:宗庙。《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纥不佞,失守宗祧,敢告不吊。纥之罪,不及不祀。”杜预注:“远祖庙为祧。”《孔子家语·哀公问政》:“圣人因物之精,制为之极,明命鬼神,以为民之则,而犹以是为未足也。故筑为宫室,设为宗祧。”晋潘岳《秋兴赋》:“龟祀骨于宗祧兮,思反身于绿水。”唐陆贽《奉天改元大赦制》:“朕嗣守丕构,君临万方,失守宗祧,越在草莽。”清赵翼《兕觥归赵歌》:“是宜什袭逾琼瑶,长与腊胔藏宗祧。”
33、诚节:忠诚不渝的节操。《三国志·魏志·王昶传》:“东平刘公干,博学有高才,诚节有大意。”《隋书·杨素传》:“早建殊勋,夙著诚节。”《资治通鉴·唐则天后通天元年》:“鹿城主簿宗城潘好礼,著论,称有功蹈道依仁,固守诚节,不以贵贱死生易其操履。”
34、梗亮:刚正磊落。《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裴松之注引晋虞溥 《江表传》:“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陈书·周铁虎传》:“故侍中、护军将军、青冀二州刺史沌阳县开国侯铁虎,诚节梗亮,力用雄敢。”
35、力用:能力和作用。汉蔡邕《荐边文礼书》:“列于王府,跻之宗伯,纳之机密,展其力用,副其器量。”南朝梁沈约《与徐勉书》:“外观旁览,尚以全人,而形体力用不相综摄。”《周书·赵贵传》:“寻授岐州刺史,时以军国多务,藉贵力用,遂不之部。”
36、垂翅:垂翼。这里指折翼。比喻去世。《东观汉记·冯异传》:“垂翅回溪,奋翼渑池,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唐钱起《送员外侍御入朝》诗:“自怜江上鹤,垂翅羡飞鸣。”清黄景仁《怀方仲介闽中》诗:“蹉跎各垂翅,霜雪渐盈头。”
37、营魂:犹魂魄。《后汉书·寇荣传》:“不胜狐死首丘之情,营魂识路之怀。”晋陆机《文赋》:“揽营魂以探赜,顿精爽于自求。”唐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凤交开景,返徐甲之营魂;龙光照天,杜宣尼之神气。”宋郭彖《睽车志》卷一:“顷随兄赴永嘉幕官,未至郡,溺死。逮今二十年,营魂荡无所归。”
38、飨奠:祭奠。设酒食以祭。飨,通“享”。《陈书·后主纪》:“蕙房桂栋,咸使惟新,芳蘩洁潦,以时飨奠。”唐白居易《祭弟文》:“朔望晨夕飨奠,复尝来无?”一本作“向奠”。
39、配食:祔祭;配享。《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武帝崩,大将军霍光缘上雅意,以李夫人配食,追上尊号曰孝武皇后。”《南史·臧焘传》:“晋孝武帝追崇庶祖母宣太后,议者或谓宜配食中宗。”清李重华《道古》诗:“我嗟卫道人,曾未预配食。”
40、庙庭:宗庙;神庙。《宋史·真宗纪一》:“以太师赠济阳郡王曹彬,配飨太祖庙庭。”清恽敬《都昌元将军庙碑铭》:“其积形之神,与有血气者常往来,而人之所接,皆以人之事事神,为之像设,为之庙庭,为之牲牢酒醴,为之官爵名号。”
【译文】
周铁虎,不知是什么地方人氏,梁朝时渡江来到南方。口音粗重宏亮,体力过人,熟习骑马用槊,侍奉梁朝河东王萧誉,以有勇气胆量大闻名,萧誉上奏表任命他为府中兵参军。萧誉任广州刺史,任命周铁虎为兴宁县令。萧誉调任湘州刺史,又任命他为临蒸县令。侯景作乱时,元帝在荆州派世子萧方等取代萧誉,并且兵临城下相威胁。萧誉抵御抗击,结果大捷,萧方等死了,周铁虎功居第一,萧誉对他非常信任和优待。到王僧辩讨伐萧誉时,在战阵上活捉了周铁虎,王僧辩下令在沸水鼎中烹杀他,周铁虎大声呼叫说:“侯景还没有消灭,怎么就杀掉壮士。”王僧辩赏识他的豪言壮语,就宽恕了他,把他原先的部属还给他。
当侯景向西进犯,周铁虎随从王僧辩打败了任约,活捉了宋子仙,每次战斗都有功。梁元帝秉承皇帝旨意任命他为仁威将军、潼州刺史,封沌阳县子爵,食邑三百户。周铁虎又随从王僧辩攻克了京都,降服了谢答仁,在湘州平定了陆纳。承圣二年(553),因为先后的战功,晋封为侯爵,增赐食邑合计以前赐予的共五百户。随后担任散骑常侍,领信义太守,将军职务仍旧。陈高祖(陈武帝)陈霸先诛杀了王僧辩,周铁虎率领部下降顺,因而官复原职。
徐嗣徽引导齐寇渡江,周铁虎在板桥浦打败了他们的水军,缴获了全部盔甲兵器和船只。又进攻历阳,袭击齐寇步兵军营,全都获胜。平定徐嗣徽后,绍泰二年(556),周铁虎升任散骑常侍、严威将军、太子左卫率。
不久随着周文育在南江拒战萧勃,常常做先锋。周文育又派遣周铁虎为偏军,在苦竹滩攻袭萧勃的先头部队欧阳頠。
又随从周文育西征王琳,在沌口被打败,周铁虎与周文育、侯安都一起被王琳抓获。王琳接见他们,与他们谈话,只有周铁虎言词气概不屈不挠,所以王琳全部饶恕了周文育那些人,惟独周铁虎一人被害,年仅四十九岁。陈高祖得知后,下诏书说:“天地间的宝物,最为珍贵的是生命,形神兼备的人,最为重要的是生命。至于舍弃生命建立名节,献出生命酬谢恩德的人,对这些前贤先哲的迫念,的确应该加等。散骑常侍、严威将军、太子左卫率、潼州刺史、领信义太守沌阳县开国侯周铁虎,器量朴实稳重,风格刚武雄健,北讨南征,尽忠尽力。在江夏冲锋时,被凶敌所获,但神情气概越发雄武,纵声而言,不惧不挠。被害之时岂止是像梳理胡须从容赴死的温序,还胜过怒目圆睁慷慨就刑的庞德。如此忠诚坚定,令人倍加悲伤,应该追赠他为侍中、护军将军、青冀二州刺史,增赐食邑一千户,并且赏给鼓吹乐一部,侯爵仍旧。”天嘉五年(564),世祖又下诏书说:“汉室功臣,肖像描画在宫廷台阁,魏朝猛将,配享在帝王宗庙,他们的功绩事业以此长存,千秋万代因而不朽。前侍中、护军将军、青冀二州刺史、沌阳县开国侯周铁虎,忠诚的节操刚正磊落,能力和作用勇猛无畏,开创王业之基,(自己)受连年征战牵累,不幸去世于贼营,身处敌营仍能神色凛然,这种古代烈士的遣风,为有识之士共同钦仰。他不屈献身之后,虽然已经追封而高居光荣的行列,然而英灵容易随时光而远逝人间,(即使)追加嘉许还是感到痛惜不已。他应该向上随附在先帝祭殿,恭敬地分享祭奠,可以配享在高祖祭庙。”他的儿子周瑜继承了他的爵位。
急求2020届成都二诊文言文的全文翻译!跪谢
虽然有的地方还是引用了原文,但我想能看懂了
庞统年轻时,为人朴钝,未有识者。但他的叔父大名士庞德公对他却十分看重,认为他不同寻常。当时,颍川人司马徽清高雅正,素有善于鉴识人品的名声,庞统慕名前往拜见。司马徽觉得庞统真正非同凡响,诚心诚意地褒扬庞统是南州首屈一指的人才,并且赞叹说:“庞德公确实有知人之明,庞统确有与众不同之处!”从此,庞统的名声渐渐显赫。不久,郡中任命庞统为功曹。庞统有知人之明,他喜欢评判人品高下,乐于培植养成别人的声望,但是他称赞别人时,往往超过那人的实际才能,多有溢美之辞。时人们觉得奇怪,问其原故。庞统说:“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劢,不亦可乎” 刘备占据荆州,任荆州牧,庞统以从事的身份试署耒阳县令。在任不理县务,治绩不佳,被免官。吴将鲁肃写信给刘备,推荐庞统,信中说:“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也对刘备说起过庞统。于是,刘备召见庞统。两人纵论上下古今,刘备对他大为器重,任命他为治中从事。此后,刘备倚重庞统的程度仅次于诸葛亮。庞统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益州牧刘璋和刘备在涪城相会,庞统献策:“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刘备说:“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刘璋交代完毕,就回了成都,刘备当为璋北征汉中,庞统就战略问题,向刘备献上三条密计:“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刘备认为中计有道理,依计而行。斩杨怀高沛,挥兵直指成都,一路势如破竹,所经过的地方都顺利攻克,很快便打到了涪城。在涪城,刘备大会将士,置酒作乐,志得意满。他乘着酒兴对庞统说:“今日之会,可谓乐矣。”庞统却说:“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时刘备已醉,怒道:“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庞统起身而退。刘备马上后悔了,请他回来。庞统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坐下,不看刘备,也不道歉,饮食自若。刘备说:“向者之论,阿谁为失?”庞统说:“君臣俱失”。刘备大笑,酒宴上又恢复了欢乐的气氛。
与诸葛亮诫子书相似的文言文
刘备的遗书(原)
我儿公嗣,
悲哉世也!吾行将休矣!穷朕之平生,洋洋洒洒,屈指不过数十载,然汉室未兴,祖宗未耀,朕实不忍此时西去也。高祖、世祖之基业,五铢、炎刘之江山,尽托于汝手,望公嗣思之慎之,莫蹈桓、灵之辙哉!
光和末岁,黄巾犯上。父出乡野,幸结关、张。集伍抗暴,除害安良。铁门之劫,扬义军之威望; 张角之卒,播孤名于四海。然朝廷奸小为虐,孤未能幸赌大行皇帝之圣容。时尔父常笃行慎思,景行为贤,未尝有隙。
半生之际,能至许昌。伴猎大行,游驾上林。曹公辱天子之威,金箭射白鹿。汝叔父云长欲杀之,孤止之焉。非不怒于此贼之举,朕实不能负反贼之名也!青梅煮酒,孤遍举天下之英豪,曹公一一否之,言天下之英雄唯孤与操耳。为掩是非,不惜失箸以作惧色,徒惹天下之蜚,父非不愿为英雄也,实此时难与贼相敌也。故后来取徐州,距吕布,烧博望,淹白河,无一不深记人之慎行之要害也。亦尝铭“敦行致远”四字于座右,时时戒之。
自朕登极大宝,二年有余矣。关羽为孙吴所害,张飞遭部曲之谋,皆身首异处,幽冥难散。孤距丞相、子龙之谏,意气用事,举百万之雄师,兴兵伐吴。犹记本初疏散,兵纪不严,大将酗酒,士卒放纵,孤亦尝笑之为冢中枯骨,小不能忍,大谋以乱,以有乌巢之火,官渡之败。孤今与本初同出一辙,彝陵熊熊,大军灰飞成土。幸得关兴、张苞二贤侄舍命相救,否则已成吴人刀下之鬼矣。此番惨败,乃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不能善纳良言所致也!
公嗣我儿!谨记父言:人生在世,笃行为先。仁义辅之,天下定矣!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行素自由,心思散漫,距言千里,不思进取,此为国为身者之大患矣!父败于此,莫蹈覆辙,公嗣我儿,切记切记!
章武二年于白帝
乃父刘备立
刘备的遗书(原)
我儿公嗣,
悲哉世也!吾行将休矣!穷朕之平生,洋洋洒洒,屈指不过数十载,然汉室未兴,祖宗未耀,朕实不忍此时西去也。高祖、世祖之基业,五铢、炎刘之江山,尽托于汝手,望公嗣思之慎之,莫蹈桓、灵之辙哉!
光和末岁,黄巾犯上。父出乡野,幸结关、张。集伍抗暴,除害安良。铁门之劫,扬义军之威望; 张角之卒,播孤名于四海。然朝廷奸小为虐,孤未能幸赌大行皇帝之圣容。时尔父常笃行慎思,景行为贤,未尝有隙。
半生之际,能至许昌。伴猎大行,游驾上林。曹公辱天子之威,金箭射白鹿。汝叔父云长欲杀之,孤止之焉。非不怒于此贼之举,朕实不能负反贼之名也!青梅煮酒,孤遍举天下之英豪,曹公一一否之,言天下之英雄唯孤与操耳。为掩是非,不惜失箸以作惧色,徒惹天下之蜚,父非不愿为英雄也,实此时难与贼相敌也。故后来取徐州,距吕布,烧博望,淹白河,无一不深记人之慎行之要害也。亦尝铭“敦行致远”四字于座右,时时戒之。
自朕登极大宝,二年有余矣。关羽为孙吴所害,张飞遭部曲之谋,皆身首异处,幽冥难散。孤距丞相、子龙之谏,意气用事,举百万之雄师,兴兵伐吴。犹记本初疏散,兵纪不严,大将酗酒,士卒放纵,孤亦尝笑之为冢中枯骨,小不能忍,大谋以乱,以有乌巢之火,官渡之败。孤今与本初同出一辙,彝陵熊熊,大军灰飞成土。幸得关兴、张苞二贤侄舍命相救,否则已成吴人刀下之鬼矣。此番惨败,乃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不能善纳良言所致也!
公嗣我儿!谨记父言:人生在世,笃行为先。仁义辅之,天下定矣!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行素自由,心思散漫,距言千里,不思进取,此为国为身者之大患矣!父败于此,莫蹈覆辙,公嗣我儿,切记切记!
章武二年于白帝
乃父刘备立
郑玄的《诫子书》
原文:吾家旧贫,为父母昆弟所容,去厮役之吏,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豫之域,获觐乎在位通人,处逸大儒,得意者咸从捧手,有所受焉。遂博稽六艺,粗览传记,时睹秘书纬术之奥。年过四十,乃归供养,假田播殖,以娱朝夕。遇阉尹擅势,坐党禁锢,十有四年而蒙赦令;举贤良方正有道,辟大将军、三司府,公车再召。比牒并名,早为宰相。惟彼数公,懿德大雅,克堪王臣,故宜式序。吾自忖度,无任于此。但念述先圣之元意,思整百家之不齐,亦庶几以竭吾才,故闻命罔从。而黄巾为害,萍浮南北,复归邦乡。入此岁来,已七十矣。宿业衰落,仍有失误;案之典礼,便合传家。
今我告尔以老,归尔以事;将闲居以安性,覃思以终业。自非拜国君之命,问族亲之忧,展敬坟墓,观省野物,故尝扶仗出门乎?家事大小,汝一承之,咨尔茕茕一夫,曾无同生相依,其勖求君子之道,研钻勿替,敬慎威仪,以近有德,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己志。若致声称,亦有荣于所生,可不深念耶!可不深念耶?
吾虽无绂冕之绪,颇有让爵之高;自乐以论赞之功,庶不遗后人之羞。末所愤愤者,徒以亡亲坟垄未成,所好群书,率皆腐敝,不得于礼堂写定,传与其人。日夕方暮,其可图乎!家今差多于昔,勤力务时,无恤饥寒。菲饮食,薄衣服,节夫二者,尚令吾寡憾;若忽忘不识,亦已焉哉!
译文: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
郑玄的《诫子书》
原文
吾家旧贫,为父母昆弟所容,去厮役之吏,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豫之域,获觐乎在位通人,处逸大儒,得意者咸从捧手,有所受焉。遂博稽六艺,粗览传记,时睹秘书纬术之奥。年过四十,乃归供养,假田播殖,以娱朝夕。遇阉尹擅势,坐党禁锢,十有四年而蒙赦令;举贤良方正有道,辟大将军、三司府,公车再召。比牒并名,早为宰相。惟彼数公,懿德大雅,克堪王臣,故宜式序。吾自忖度,无任于此。但念述先圣之元意,思整百家之不齐,亦庶几以竭吾才,故闻命罔从。而黄巾为害,萍浮南北,复归邦乡。入此岁来,已七十矣。宿业衰落,仍有失误;案之典礼,便合传家。
今我告尔以老,归尔以事;将闲居以安性,覃思以终业。自非拜国君之命,问族亲之忧,展敬坟墓,观省野物,故尝扶仗出门乎?家事大小,汝一承之,咨尔茕茕一夫,曾无同生相依,其勖求君子之道,研钻勿替,敬慎威仪,以近有德,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己志。若致声称,亦有荣于所生,可不深念耶!可不深念耶?
吾虽无绂冕之绪,颇有让爵之高;自乐以论赞之功,庶不遗后人之羞。末所愤愤者,徒以亡亲坟垄未成,所好群书,率皆腐敝,不得于礼堂写定,传与其人。日夕方暮,其可图乎!家今差多于昔,勤力务时,无恤饥寒。菲饮食,薄衣服,节夫二者,尚令吾寡憾;若忽忘不识,亦已焉哉!
刘备的遗书(原)
我儿公嗣,
悲哉世也!吾行将休矣!穷朕之平生,洋洋洒洒,屈指不过数十载,然汉室未兴,祖宗未耀,朕实不忍此时西去也。高祖、世祖之基业,五铢、炎刘之江山,尽托于汝手,望公嗣思之慎之,莫蹈桓、灵之辙哉!
光和末岁,黄巾犯上。父出乡野,幸结关、张。集伍抗暴,除害安良。铁门之劫,扬义军之威望; 张角之卒,播孤名于四海。然朝廷奸小为虐,孤未能幸赌大行皇帝之圣容。时尔父常笃行慎思,景行为贤,未尝有隙。
半生之际,能至许昌。伴猎大行,游驾上林。曹公辱天子之威,金箭射白鹿。汝叔父云长欲杀之,孤止之焉。非不怒于此贼之举,朕实不能负反贼之名也!青梅煮酒,孤遍举天下之英豪,曹公一一否之,言天下之英雄唯孤与操耳。为掩是非,不惜失箸以作惧色,徒惹天下之蜚,父非不愿为英雄也,实此时难与贼相敌也。故后来取徐州,距吕布,烧博望,淹白河,无一不深记人之慎行之要害也。亦尝铭“敦行致远”四字于座右,时时戒之。
自朕登极大宝,二年有余矣。关羽为孙吴所害,张飞遭部曲之谋,皆身首异处,幽冥难散。孤距丞相、子龙之谏,意气用事,举百万之雄师,兴兵伐吴。犹记本初疏散,兵纪不严,大将酗酒,士卒放纵,孤亦尝笑之为冢中枯骨,小不能忍,大谋以乱,以有乌巢之火,官渡之败。孤今与本初同出一辙,彝陵熊熊,大军灰飞成土。幸得关兴、张苞二贤侄舍命相救,否则已成吴人刀下之鬼矣。此番惨败,乃刚愎自用,一意孤行,不能善纳良言所致也!
公嗣我儿!谨记父言:人生在世,笃行为先。仁义辅之,天下定矣!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行素自由,心思散漫,距言千里,不思进取,此为国为身者之大患矣!父败于此,莫蹈覆辙,公嗣我儿,切记切记!
郑玄的《诫子书》
原文
吾家旧贫,为父母昆弟所容,去厮役之吏,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豫之域,获觐乎在位通人,处逸大儒,得意者咸从捧手,有所受焉。遂博稽六艺,粗览传记,时睹秘书纬术之奥。年过四十,乃归供养,假田播殖,以娱朝夕。遇阉尹擅势,坐党禁锢,十有四年而蒙赦令;举贤良方正有道,辟大将军、三司府,公车再召。比牒并名,早为宰相。惟彼数公,懿德大雅,克堪王臣,故宜式序。吾自忖度,无任于此。但念述先圣之元意,思整百家之不齐,亦庶几以竭吾才,故闻命罔从。而黄巾为害,萍浮南北,复归邦乡。入此岁来,已七十矣。宿业衰落,仍有失误;案之典礼,便合传家。
今我告尔以老,归尔以事;将闲居以安性,覃思以终业。自非拜国君之命,问族亲之忧,展敬坟墓,观省野物,故尝扶仗出门乎?家事大小,汝一承之,咨尔茕茕一夫,曾无同生相依,其勖求君子之道,研钻勿替,敬慎威仪,以近有德,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己志。若致声称,亦有荣于所生,可不深念耶!可不深念耶?
吾虽无绂冕之绪,颇有让爵之高;自乐以论赞之功,庶不遗后人之羞。末所愤愤者,徒以亡亲坟垄未成,所好群书,率皆腐敝,不得于礼堂写定,传与其人。日夕方暮,其可图乎!家今差多于昔,勤力务时,无恤饥寒。菲饮食,薄衣服,节夫二者,尚令吾寡憾;若忽忘不识,亦已焉哉!
文言文翻译
鼓声响的地方,庞德纵马而出,说:“我奉魏王旨意,特地来取你首级,怕你不信,准备了一口棺材在此,你如果怕死,早下马投降!”关公大骂:你不过一介莽夫,又能做什么(大事)呢?可惜了我的青龙偃月刀要杀你这鼠辈!”(于是)拍马舞刀,去杀庞德,庞德轮刀迎战。两个将军打了百余回合,越打越有精神,两方的士兵都看呆了。
庞德骑着马,自击鼓方向而出,说道:“我遵照魏王的旨意,特地前来取你的首级!怕你不信,所以备了口棺材在这里。你如果怕死,就快快下马投降。(楼主多打了一个“不”字,可对照原文查看)”关公大骂道:“就凭你一介莽夫,能有什么本事!可惜了我的青龙刀要斩你这等无名鼠辈!”接着纵马向前,挥舞大刀,向着庞德而去。庞德立刻挥刀迎战。二位将领交战了一百多个回合,精神不减反增。周围的将士看得都傻了眼。
鼓声响的地方,庞德驾马而出,说:“我奉魏王旨意,特地来取你首级,怕你不信,准备了一口棺材在此,你如果怕死,快点下马投降!”关公大骂:“你不过一介莽夫,又能做什么大事呢?可惜了我的青龙刀要杀你这鼠辈!”于是拍马舞刀,去杀庞德,庞德挥刀迎战。两个将军打了一百多回合,越打越有精神,两方的士兵都看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