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烧车御史翻译
本人手译,请参考。
谢香泉在担任台谏一职的时候,凭着正直的作风而闻名。当权的丞相和珅有一名宠幸的家奴,常乘坐主人的车进出,见到的人都回避,没人敢多嘴。谢公巡视城中,在路上遇到这名家奴,命差役们将下拉下车,鞭打。家奴说:“你胆敢鞭打我,我是坐我主人的车,你怎敢打我?”谢公更加生气,把家奴痛打了一顿,还烧了这辆车。他说:“这辆车怎能再让丞相来坐呢?”京城的百姓都称呼他是“烧车御史”。和珅非常恨他,拿其他事找了个借口,罢了他的官,放归乡里。
注释
①谢芗泉:名振定,字一之,芗泉是他的号,湖南湘乡人,乾隆进士,嘉庆初官御史。因杖和珅妻弟解职,复官后累至通州坐粮亭。御史,清代分道行使纠察的官吏。
②九衢:通衢大道。
③削其籍:除去官籍中的名姓,即革职。
④筇屐:游历山水的用具。
⑤部郎:郎中。旧时政府各部尚书侍郎、丞以下的官员。
⑥笞:名词作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
⑦堪 :能,可以,足以
翻译
谢振定,湘乡人。号芗泉。乾隆末年,宰相和珅位高权重,气焰嚣张。有被和珅宠幸的奴才常坐和珅车子外出,人们都纷纷躲避,不敢指责。这时芗泉为御史,在巡城时遇到,大怒,命手下将和珅奴拉下车,受鞭刑。和珅奴喊:你敢打我,我坐我主人宰相的车,你怎敢打我?芗泉更加生气,加重鞭罚,就怒烧和珅之车,说:这车丞相如何再坐了?街道两边,人们聚集观看,欢呼:这真是好御史!和珅因此而忌恨芗泉,假借别事,芗泉被削职还乡。芗泉文章闻名一时,他喜好山水,于是游遍江苏、浙江一带。凡是芗泉所到之地,当地士人都争着奉迎,与之饮酒赋诗,由此芗泉名气日益高涨,天下人都称之为“烧车谢御史”。和珅被诛,芗泉恢复官职,位至部郎(六部郎中),卒于任上。
烧之作炭文言文翻译
翻译:很久以前,有一位年长者的儿子,到海中打捞沉香这种木料.过了一年,才打捞了一车,并把它运回家.他把沉香木拿到市场上去卖,由于价格昂贵,一直没有人买.过了许多天,他都没能卖出去,感到很疲劳厌烦,十分苦恼.他看到卖木炭的,都很快地将木炭卖了出去,便想不如把沉香烧成木炭,这样就可以很快卖出去了.于是就把沉香木烧成木炭,运到市场卖掉,只卖了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
世间上的愚人也是这样,本来按照佛教里的各种修行方法,努力精勤地修行,希望得到佛的果位,因为难以达到,便退失菩提心,想不如去修声闻乘法了生死,证阿罗汉果从而失去了很大的功德利益,乃至背了很大过失。
很久以前,有一位年长者的儿子,到海中打捞沉香这种木料.过了一年,才打捞了一车,并把它运回家.他把沉香木拿到市场上去卖,由于价格昂贵,一直没有人买.过了许多天,他都没能卖出去,感到很疲劳厌烦,十分苦恼.他看到卖木炭的,都很快地将木炭卖了出去,便想不如把沉香烧成木炭,这样就可以很快卖出去了.于是就把沉香木烧成木炭,运到市场卖掉,只卖了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
世间上的愚人也是这样,本来按照佛教里的各种修行方法,努力精勤地修行,希望得到佛的果位,因为难以达到,便退失菩提心,想不如去修声闻乘法了生死,证阿罗汉果从而失去了很大的功德利益,乃至背了很大过失。
文言文翻译
译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又一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就有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象碧玉般的水。回到家已是二股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有种萧索感,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字词: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3],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可熟物[5]。循山而东,少北[6],有悬水百仞[7],山八九折[8],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9],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10],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数十[11],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12],观山烧火,甚俛仰[13],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14],掬弄珠璧[15]。到家二鼓[16],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17],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
[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2]绍圣元年:即1094年。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
[7]悬水:瀑布。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10]雪溅雷怒:形容瀑布坠入深潭,溅起雪白的水花,发出轰鸣的声音。
[11]水际:水边。
[12]倒(dào)行:顺来路往回去。
[13]甚:厉害。俛仰:即俯仰,指弯身抬头,形容一上一下时的样子。
[14]击汰(dāi):击水。汰,水波。
[15]掬(jū):用双手捧取。璧:平圆形的玉,这里用来比喻映在水中的月亮。
[16]二鼓:二更;古代击鼓报时。
[17]馀甘:即橄榄。
【原文】
《游白水书付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题解】
作者于绍圣元年六月接到惠州安置之命,遣家还阳羡(今江苏宜兴),独与幼子苏过同行。十月到惠州。本文是与幼子过游览白水后,写给他的一篇游记小品。文中记述了温泉、瀑布、佛迹及百姓烧山的景观,文末流露出孤独颓唐的情绪。
白水,指惠州白水山。[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2]绍圣元年:即1094年。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4]汤池:即汤泉。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 [7]悬水:瀑布。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磓(zhuì):当作“缒”,音同字误。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10]雪溅雷怒:形容瀑布坠入深潭,溅起雪白的水花,发出轰鸣的声音。 [11]水际:水边。 [12]倒(dào)行:顺来路往回去。 [13]甚:厉害。俛仰:即俯仰,指弯身抬头,形容一上一下时的样子。 [14]击汰(dāi):击水。汰,水波。 [15]掬(jū):用双手捧取。璧:平圆形的玉,这里用来比喻映在水中的月亮。
[16]二鼓:二更;古代击鼓报时。 [17]馀甘:即橄榄。
本文结构上以时间为线索,写法上以叙述为主,兼有状景抒情。文章取村详略得当,选语简练隽永。开头两句即点题,并交代了出游的日期、地点、人物。白水山以白水而得名,所以作者着力描绘百仞悬瀑,“雪溅雷怒”譬喻形象生动,写出它势壮、声宏、色鲜的特点。下山过程仅用“俯仰度数谷”一笔带过。“掬弄珠璧”的动作描摹,有景有情,月白水清之景以及作者的激赏喜悦之情俱蕴其中。“顾影颓然,不复甚寐”的情状刻画,蕴含丰富,作者的山水之乐,身世之悲交织其间。
【译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汤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又一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就有谭。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象碧玉般的水。回到家已是二股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有中萧索感,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佑二午(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火烧裳尾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有人性宽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之,恐君性急;不言,恐君伤太多,然则言之是也,不言之是也?"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隧收衣火灭,大怒曰:"见之久,何不早道?"其人曰:"我言君性急,果是!" 宋无名氏<<籍川笑林>>
译文 有一个慢性子的人,冬天与别人围炉向火,见别人的裤脚被火烧着了,便慢吞吞的对那人说:“有一件事,我早就发现了,想对您说,又怕您沉不住气;不对您说,又怕您损失太多,那么到底是说好呢还是不说好呢?”那人问到底是什么事。回答说:“火烧着您的裤脚了。”那人于是赶快把火灭了,对他吼道:“既已发现,为什么不早告诉我?”慢性子人说:“我说您会性急的吧,果不其然!”
讽刺 :那些不切实际的人,不懂事情的轻重缓急,导致他人受到损害
译文 有一个慢性子的人,冬天与别人围炉向火,见别人的裤脚被火烧着了,便慢吞吞的对那人说:“有一件事,我早就发现了,想对您说,又怕您沉不住气;不对您说,又怕您损失太多,那么到底是说好呢还是不说好呢?”那人问到底是什么事。回答说:“火烧着您的裤脚了。”那人于是赶快把火灭了,对他吼道:“既已发现,为什么不早告诉我?”慢性子人说:“我说您会性急的吧,果不其然!” 讽刺 :那些不切实际的人,不懂事情的轻重缓急,导致他人受到损害
烧衣译文 文言文翻译
一个性格急躁,另一个性格温和。急躁性格的人,他的衣服掉到炉火中了,被火烧到了,性格温和的人见到了还是慢慢的说:“我已经看到一件事很久了,想要告诉你,又怕你的急性子把事弄得更糟,不告诉你又怕对你不利,我是该说呢还是不该说呢?”性格急躁的人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才说:“火烧着你的衣服了。”性格急躁的人把衣服拽起来,生气的说:“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性格温和的人答道:“别人都说你性格急躁,原来真是这样啊。”
一个性格急躁,另一个性格温和。急躁性格的人,他的衣服掉到炉火中了,被火烧到了,性格温和的人见到了还是慢慢的说:“我已经看到一件事很久了,想要告诉你,又怕你的急性子把事弄得更糟,不告诉你又怕对你不利,我是该说呢还是不该说呢?”性格急躁的人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才说:“火烧着你的衣服了。”性格急躁的人把衣服拽起来,生气的说:“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性格温和的人答道:“别人都说你性格急躁,原来真是这样啊。”
一个性格急躁,另一个性格温和。急躁性格的人,他的衣服掉到炉火中了,被火烧到了,性格温和的人见到了还是慢慢的说:“我已经看到一件事很久了,想要告诉你,又怕你的急性子把事弄得更糟,不告诉你又怕对你不利,我是该说呢还是不该说呢?”性格急躁的人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才说:“火烧着你的衣服了。”性格急躁的人把衣服拽起来,生气的说:“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性格温和的人答道:“别人都说你性格急躁,原来真是这样啊。”
一个性格急躁,另一个性格温和。急躁性格的人,他的衣服掉到炉火中了,被火烧到了,性格温和的人见到了还是慢慢的说:“我已经看到一件事很久了,想要告诉你,又怕你的急性子把事弄得更糟,不告诉你又怕对你不利,我是该说呢还是不该说呢?”性格急躁的人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才说:“火烧着你的衣服了。”性格急躁的人把衣服拽起来,生气的说:“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性格温和的人答道:“别人都说你性格急躁,原来真是这样啊。”
一最性急、一最性缓,冬日围炉聚饮。性急者衣坠炉中,为火所燃,性缓者见之从容谓曰:“适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不利于君,然则言之是耶,不言是耶?”性急者问以何事,曰:“火烧君裳。”其人遽曳衣而起,怒曰:“既然如此,何不早说!”性缓者曰:“外人道君性急,不料果然。”
译:一人性子急躁,一人性子和缓,冬天两人围着火炉一起饮酒。性子急躁的衣服掉进炉中,被火烧着,性子和缓的看见了,慢慢地说:“刚好有一件事,看见很久,想要说又怕你性子急,不说又怕对你不利,那么是说好呢,不说好呢?”性子急的问什么事,性子和缓的说:“火烧了你的衣服。”那性子急的急忙拖起衣服,生气地说:“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早说!”性子和缓的人说:“外人说你性子急躁,没有想到真的这样。”
烧衣 文言文 翻译谁有??有的发过来 谢谢!
腐帛而火焚者,人闻之,必递相惊曰:“家之何处烧衣耶?”委余食而弃地者,人见之,必递相骇曰:“家之何处弃食耶?” 烧衣易惊,弃食易骇,以其衣可贵而食可厚,不忍焚之弃之也。
然而不知家有无用之人,厩有无力之马;无用之人服其衣,与其焚也何远?无力之马食其粟,与其弃也何异?以是焚之, 以是弃之,未尝少有惊骇者。
公孙弘为汉相,盖布被,是惊家之焚衣也,而不能惊汉武国恃奢服。晏子为齐相,豚肩不掩豆,是骇家之弃粟也,而不能骇景公之厩马千驷。
旧的布帛用火烧掉,百姓听说,一定相互惊叹说,这家为什么烧衣服呢?吃剩的饭倒在地上,百姓见了,一定相互惊骇的说,这家为什么把粮食倒掉呢?烧衣服容易引起惊叹,倒粮食能导致惊骇,是因为衣服和粮食的珍贵,不舍得烧掉倒掉。
但是不知道家里有没用的人,马厩里有没用的马,无用的人穿衣服,和烧掉有什么区别,没用的马吃粮食,和倒掉有什么差异,这方法烧衣倒粮却很少有人惊叹。
公孙弘作为汉朝的丞相,盖布做的被子,百姓家看来是烧衣服,而在奢爱华丽的汉武帝眼中却不算什么,晏子在齐国当相,不满一碗的豚肩,在百姓眼中如同倒弃粮食,却在马厩中有数千匹马的齐景公眼中却无所谓。
有个人是急性子,另一个是慢性子,冬天围在炉前喝酒。急性子的衣服掉在了火炉中,被烧到了,慢性子见了,从容的说:“刚好有一件事,看见很久了,想说但怕你性急,不说对你不利,是说呢,还是不说呢?”急性子问什么事,慢性子说:“火烧到你的衣服了。”急性子拽起衣服来,生气地说:“都这样了,怎么不早说?”慢性子说:“别人说你性急,果然是这样。”
旧的布帛用火烧掉,百姓听说,一定相互惊叹说,这家为什么烧衣服呢?吃剩的饭倒在地上,百姓见了,一定相互惊骇的说,这家为什么把粮食倒掉呢?烧衣服容易引起惊叹,倒粮食能导致惊骇,是因为衣服和粮食的珍贵,不舍得烧掉倒掉。
但是不知道家里有没用的人,马厩里有没用的马,无用的人穿衣服,和烧掉有什么区别,没用的马吃粮食,和倒掉有什么差异,这方法烧衣倒粮却很少有人惊叹。
公孙弘作为汉朝的丞相,盖布做的被子,百姓家看来是烧衣服,而在奢爱华丽的汉武帝眼中却不算什么,晏子在齐国当相,不满一碗的豚肩,在百姓眼中如同倒弃粮食,却在马厩中有数千匹马的齐景公眼中却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