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王安石待客文言文翻译

古文: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的品质】

不屑那些酒囊饭袋的小人,萧氏子虽人品不坏,但似乎是一个嫌贫爱富、阿谀奉承的人,王安石以自己的行动绝妙的讽刺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嗤之以鼻。

谒:拜见

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西元1021年),卒于元佑元年(西元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宋临川人(现为 抚州 东乡县 上池自然村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北宋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著有《临川先生文集》。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王安石待客 翻译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⑿至京师②,因谒⑽公,公约之饭。翌日③,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④。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⒂。又久之,方⑤命坐,果蔬⑥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⒁。酒三行⑦,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⑧数四,顷即供饭,旁置⒀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⑨,惟啖⑾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

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翌日:第二天

④馔(zhuàn):准备食物

⑤方:才

⑥果蔬:泛指菜肴。

⑦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⑧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⑨箸:筷子。

⑽谒:拜见。

⑾啖:吃

⑿萧氏子:萧家的一个儿子

⒀置:放置

⒁心怪之:对此责怪(王安石)

⒂去:离开。

【文言知识】说“颇”。“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译文】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因为)到京城,所以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出席,以为王安石必定会以盛宴相邀。到了中午的时候,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肴都不具备。萧氏子心里暗暗的责备王安石。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萧氏子很骄横放纵。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把剩下的四边取来自己吃,萧氏子感到很惭愧,便回去了。

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京城,于是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出席,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到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很奇怪了。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安置着菜羹罢了。萧氏的儿子很骄横放纵。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惭愧地离开了。

原文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诣,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王安石在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亲生儿子到达京城,于是去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过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菜肴都没有准备,萧氏的儿子心里已经对王安石没有准备菜肴感到十分不满了。他们喝了几杯酒,先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安置着菜汤罢了。萧氏的儿子很娇生惯养,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羞愧地回去了。

注释:

(1)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2)萧氏子:萧家的一个儿子。

(3)至:到,往。

(4)京师:京城。

(5)因:于是

(6)谒:拜见。

(7)饭:饭食。

(8)翌日:第二天。

(9)馔(zhuàn):食物。

(10)去:离开。

(11)方:才。

(12)果蔬:泛指菜肴。

(13)具:准备。

(14)其人:指萧氏之子。

(15)心怪之:心里对此感到不满。

(16)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17)脔(luán):切成小块的猪肉。

(18)置:放、摆。

(19)而已:罢了。

(20)颇:很,非常。

(21)复:再。

(22)箸:筷子。

(23)啖:吃。

(24)旁:旁边,身旁。

(25)公:代词,指王安石。

(26)食:吃。

(27)之:代词,指胡饼。

(28)甚:很,非常,表示程度深。

(29)之:代词,代指萧氏子。

(30)而:转接,意思为“但”。

(31)顷:一会儿。

(32)而已:罢了。

(33)在:担任。

(34)盛服:穿着华丽的服装。

(35) 怪:奇怪。

(36) 约:请。

(38)意:以为 。

(39)唯:只

做人应当作风简朴,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王安石贵为宰相,仍艰苦朴素、勤俭持家。这在今天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从自身生活做起,杜绝奢侈浪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

【译文】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因为)到京城,所以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出席,以为王安石必定会以盛宴相邀。到了中午的时候,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肴都不具备。萧氏子心里暗暗的责备王安石。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萧氏子很骄横放纵。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把剩下的四边取来自己吃,萧氏子感到很惭愧,便回去了。

王安石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子到京城,于是去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过了中午,萧氏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萧氏子心里感到很奇怪。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安置着菜汤罢了。萧氏子很娇生惯养。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子十分惭愧地离开了。

原文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翻译

王安石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子到京城,于是去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过了中午,萧氏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萧氏子心里感到很奇怪。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安置着菜汤罢了。萧氏子很娇生惯养。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子十分惭愧地离开了。

注释

(1)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2)萧氏子:萧家的一个儿子。

(3)至:到,往。

(4)京师:京城。

(5)因:顺便

(6)谒:拜见。

(7)饭:饭食。

(8)翌日:第二天。

(9)馔(zhuàn):准备食物

10)去:离开。

(11)方:才。

(12)果蔬:泛指菜肴。

(13)具:准备。

(14)其人:指萧氏之子

(15)心怪之:心里对此感到奇怪。

(16)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17)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18)置:放置。

(19)而已:罢了

(20)颇:很,非常。

21)复:一再。

(22)箸:筷子。

(23)啖:吃。

(24)旁:旁边,身旁

(25)公:代词,指王安石

26)食:吃。

(27)之:代词,指胡饼

(28)甚:很,非常,表示程度深。

(29)之:代词,代指萧氏子。

(30)而:转接,意思为“但”。

(31)顷:一会儿。

(32)而已:罢了

启示

做人应当作风简朴,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

有关《王安石待客》文言文的试题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馔(zhuàn):准备食物。④果蔬:泛指菜肴。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⑥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⑦啖:吃。

1、王安石具有什么品格?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吾观文后方知;王公极俱察人之相之能,公于内必以测知萧氏子仅能为一裤绰弟子耳,由是“又久之,方命坐”,并视其为无能之主(“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竟然“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拜读及此不由喟然‘堂堂一品当朝宰相,约亲往饭,竟若此!无粮乎?无孔方兄乎?非也。若来者乃曲阳春白雪者,吾思王公必果蔬具备,佳肴占席,倾力而为。公实乃唯是料此子如鸟无凤翅,鸠不鹰翔。

直拜读至萧氏子“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吾愈念则悲愈从中来,观此子实如今之衣口手食之辈,图私欲不思稼穑。

再至“公取自食之”初,吾三思公何‘取’且‘自食’,甚惑!王公须节俭至此?良久,方悟。惟有一解释之,公乃思无能者无食能者自食尔就此举动矣。

于是令萧氏子“愧甚而退”,使萧氏子蒙羞。

由上析可知,王公有三能;1.察人之相测人能之能。2.观人能许许多饭之能。3.不惧羞人,思之敢为之能。此三能亦招致安石变法归败王公晚年无福之顾也。

(由以上分析总结出,王安石以下能力;1.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动推断他有多少才能的本领。2.看那人有多少才能再给他吃多少饭的本领。3.不怕使别人蒙羞,自己咋样想就么样做的本领。如说到品格就二点,观察入微、敢想敢为。

谒:拜见

去:离开

置:放置

食:吃

解释错误的:D

翻译:王安石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京城,于是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到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很奇怪了。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安置着菜汤罢了。萧氏的儿子很骄横放纵。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惭愧地离开了。

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

答:生活节俭,不铺张浪费,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以自己的行动绝妙地教育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

翻译

王安石当宰相的时候,媳妇家的亲戚萧家的儿子前来京城,拜见王安石,王安石便约他吃饭。第二天,萧某呢穿的很华丽来吃饭了,心里想啊,王安石肯定会摆盛宴款待。过了中午,他的肚子呢,觉得饿了,但又不敢离开。于是,又等了很久,坐了很久后,还是没有看到有食物,心里呢,慢慢开始抱怨。几杯酒下肚后,才上来两块烧饼,接着端上了几小块肉,接着送了饭,旁边就一点剩菜汤而已。萧某呢,骄纵惯了,只吃好的,不吃普通的,仅吃了点烧饼,其他的全都放在旁边。王安石看来,便拿起来吃下,萧某呢,很惭愧地不好意思地走了。

什么品格呢?你自己决定,翻译仅供参考

王安石待客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