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地理志文言文翻译

巫山神女郦道元文言文翻译

《巫山神女》翻译:

江水继续东流,穿过巫峡,巫峡是杜宇所凿,以疏通江水。郭仲产说:按《地理志》,巫山在巫县县城西南,但现在县城东却有巫山,或许这是郡县治所地址常有迁移变动的缘故吧。

江水穿过山峡东流,经过新崩滩。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此处山崩,晋太元二年(367)再次山崩。山崩那天江水倒流一百多里,水涌高达数十丈。现在滩上有很多巨石,圆的如饭箩,方的如房屋,都是从山崖上塌下的,致使急流奔腾怒吼,所以叫新崩滩。

崩塌后留下的石峰,与许多别的山岭相比起来,显得还是相当高峻的。下流十多里有大巫山,这座山的高峻不但是三峡所没有的,而且可以与岷山和峨眉山一争上下,与衡山和九嶷山互比高低,周围相连的群山,都是高入青云,只有攀登到天上,才分辨得出它们的高下。

大巫山是司法之神孟涂的居处。《山海经》说:夏启的臣子孟涂,在巴做了司法之神,巴人到孟涂的住所来告状,他只把衣服上有血迹的人抓住,决不滥杀无辜,而有好生之德。他住在山上,在丹山西面。郭景纯说:丹山在丹阳,属巴郡。

丹山西就是巫山。此外,赤帝的女儿也住在这里,就是宋玉所说的天帝的小女儿,名叫瑶姬,她还没有出嫁就死了,葬在巫山的南面,精魂化成草,结成灵芝。这就是所谓居于高唐险阻处的巫山神女,早上她是飘荡的云,向晚她是游移的雨,每天早晚,都在阳台下面。

次日一早,楚王起来一看,果然像神女所说的一样,于是就为她修建庙宇,称为朝云。山峡从起点到终点长一百六十里,称为巫峡,大概就是因山而得名的。

《巫山神女》原文:

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郭仲产云:按《地理志》,巫山在县西南,而今县东有巫山,将郡、县居治无恒故也。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

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屋,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其颓岩所余,比之诸岭,尚为竦桀。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

神孟涂所处。《山海经》曰:夏后启之臣孟涂,是司神于巴,巴人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郭景纯云:丹山在丹阳,属巴。

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精魂为草,寔为灵芝。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阻,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早视之,果如其言。故为立庙,号朝云焉。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此文出自北朝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江水》《巫山神女》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水经注》中山川景物的描写,还被作为文学作品受到后人高度评价。书中的缺点也有:他因为是北朝人,所以南方水系的记录有些简单,其中还有些差错。

当然,如此宏富的巨作,受到当时时代和条件的限制,难免存在不少错误。唐代杜佑在《通典》中即已明确指出其黄河河源问题上的“纰缪”。

另外由于他不可能到边远地区和南方进行实地调查,这方面错误也较多些。有些地方的引书也不尽可信等等,但这些并不损害全书价值。

作者简介:

郦道元(466或472--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出身于官宦世家,他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洛阳担任过御史中尉等中央官吏,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

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阅读了大量地理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高天,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议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确实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祠中主持祭祀者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朗明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管弦音乐,在峰顶上来回走,能听到山上的猿啼鸣,到天明才渐渐停止。”在庙的后边,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传说“夏禹遇到神女,神女就是在这个地方把符书送给禹。”在石坛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样。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围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

文言文翻译

三家注史记 卷五 秦本纪第五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正义】:黄帝之孙,号高阳氏。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索隐】:女修,颛顼之裔女,吞鳦子而生大业。其父不著。而秦、赵以母族而祖颛顼,非生人之义也。按:左传郯国,少昊之后,而嬴姓盖其族也,则秦、赵宜祖少昊氏。【正义】:列女传云:“陶子生五岁而佐禹。”曹大家注云:“陶子者,皋陶之子伯益也。”按此即知大业是皋陶。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索隐】:扶味反,一音秘。寻费后以为氏,则扶味反为得。此则秦、赵之祖,嬴姓之先,一名伯翳,尚书谓之“伯益”,系本、汉书谓之“伯益”是也。寻检史记上下诸文,伯翳与伯益是一人不疑。而陈杞系家即叙伯翳与伯益为二,未知太史公疑而未决邪?抑亦谬误尔?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索隐】:游音旒。谓赐以皂色旌旆之旒,色与玄玉色副,言其大功成也。然其事亦当有所出。尔后嗣将大出。”【索隐】:出犹生也。言尔后嗣繁昌,将大生出子孙也。故左传亦云“晋公子姬出也”。乃妻之姚姓之玉女。【集解】:徐广曰:“皇甫谧云赐之玄玉,妻以姚姓之女也。”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

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索隐】:以仲衍鸟身人言,故为鸟俗氏。俗,一作“浴”。若木以王父字为费氏也。其玄孙曰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索隐】:殷纣时费仲,即昌之后也。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於鸣条。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索隐旧解以孟戏仲衍是一人,今以孟仲分字,当是二人名也。鸟身人言。【正义】:身体是鸟而能人言。又云口及手足似鸟也。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正义】:谓费昌及仲衍。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

其玄孙曰中潏,【集解】:徐广曰:“一作‘滑’。”【正义】:中音仲。潏音决。宋衷注世本云仲滑生飞廉。在西戎,保西垂。生蜚廉。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集解】:晏子春秋曰:“手裂虎兕。”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是时蜚廉为纣石北方,【集解】:徐广曰:“皇甫谧云作石椁於北方。”【索隐】:“石”下无字,则不成文,意亦无所见,必是史记本脱。皇甫谧尚得其说。徐虽引之,而竟不云是脱何字,专质之甚也。【正义】:为,于伪反。刘伯庄云:“霍太山,纣都之北也。霍太山在晋州霍邑县。”按:在卫州朝歌之西方也。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集解】:地理志霍太山在河东彘县。而报,得石棺,【正义】:纣既崩,无所归报,故为坛就霍太山而祭纣,报云作得石椁。铭曰“帝令处父【索隐】:蜚廉别号。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死,遂葬於霍太山。【集解】:皇甫谧云:“去彘县十五里有冢,常祠之。”【索隐】:言处父至忠,国灭君死而不忘臣节,故天赐石棺,以光华其族。事盖非实,谯周深所不信。蜚廉复有子曰季胜。【正义】:音升。季胜生孟增。孟增幸於周成王,是为宅皋狼。【正义】:地理志云西河郡皋狼县也。按:孟增居皋狼而生衡父。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缪王,得骥、温骊、【集解】:徐广曰:“温,一作‘盗’。”骃案:郭璞云“为马细颈。骊,黑色”。【索隐】:温音盗。徐广亦作“盗”。邹诞生本作“駣”,音陶。刘氏音义云“盗骊,騧骊也。騧,浅黄色”。八骏既因色为名,騧骊为得之也。骅緌、【集解】:郭璞曰:“色如华而赤。今名马骠赤者为枣緌。緌,马赤也。”騄耳之驷,【集解】:郭璞曰:“纪年云‘北唐之君来见以一骊马,是生騄耳’。八骏皆因其毛色以为名号。”骃案:穆天子传穆王有八骏之乘,此纪不具者也。【索隐】:按:穆王传曰赤骥、盗骊、白义、渠黄、骅骝、芃蠙、騄耳、山子。【正义】:騄音录。西巡狩,乐而忘归。【集解】:郭璞曰:“纪年云穆王十七年,西征於昆仑丘,见西王母。”【正义】:括地志云:“昆仑山在肃州酒泉县南八十里。十六国春秋云前凉张骏酒泉守马岌上言,酒泉南山即昆仑之丘也,周穆王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即谓此山。有石室王母堂,珠玑镂饰,焕若神宫。”按:肃州在京西北二千九百六十里,即小昆仑也,非河源出处者。徐偃王作乱,【集解】:地理志曰临淮有徐县,云故徐国。尸子曰:“徐偃王有筋而无骨。”骃谓号偃由此。【正义】:括地志云:“大徐城在泗州徐城县北三十里,古徐国也。博物志云徐君宫人有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於水滨洲。孤独母有犬鹄苍,衔所弃卵以归,覆暖之,乃成小儿。生时正偃,故以为名。宫人闻之,更取养之。及长,袭为徐君。后鹄苍临死,生角而九尾,化为黄龙也。鹄苍或名后苍。”括地志又云:“徐城在越州鄮县东南入海二百里。夏侯志云翁洲上有徐偃王城。传云昔周穆王巡狩,诸侯共尊偃王,穆王闻之,令造父御,乘騕褭之马,日行千里,自还讨之。或云命楚王帅师伐之,偃王乃於此处立城以终。”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正义】:古史考云:“徐偃王与楚文王同时,去周穆王远矣。——————+——————————————————————

————————————————————————————————————————————————————————————————————————————————————————————————————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①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②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③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④尔后嗣将大出。”⑤乃妻之姚姓之玉女。⑥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

注①正义黄帝之孙,号高阳氏。

注②索隐女修,颛顼之裔女,吞鳦子而生大业。其父不着。而秦、赵以母族而祖颛顼,非生人之义也。按:左传郯国,少昊之后,而嬴姓盖其族也,则秦、赵宜祖少昊氏。正义列女传云:“陶子生五岁而佐禹。”曹大家注云:“陶子者,皋陶之子伯益也。”按此即知大业是皋陶。

注③索隐扶味反,一音秘。寻费后以为氏,则扶味反为得。此则秦、赵之祖,嬴姓之先,一名伯翳,尚书谓之“伯益”,系本、汉书谓之“伯益”是也。寻检史记上下诸文,伯翳与伯益是一人不疑。而陈□系家即□伯翳与伯益为二,未知太史公疑而未决邪?抑亦谬误尔?

注④索隐游音旒。谓赐以皂色旌旆之旒,色与玄玉色副,言其大功成也。然其事亦当有所出。

注⑤索隐出犹生也。言尔后嗣繁昌,将大生出子孙也。故左传亦云“晋公子姬出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皇甫谧云赐之玄玉,妻以姚姓之女也。”

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①其玄孙曰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②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于鸣条。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③鸟身人言。④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⑤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

注①索隐以仲衍鸟身人言,故为鸟俗氏。俗,一作“浴”。若木以王父字为费氏也。

注②索隐殷纣时费仲,即昌之后也。

注③索隐旧解以孟戏仲衍是一人,今以孟仲分字,当是二人名也。

注④正义身体是鸟而能人言。又云口及手足似鸟也。

注⑤正义谓费昌及仲衍。

其玄孙曰中潏,①在西戎,保西垂。生蜚廉。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②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是时蜚廉为纣石北方,③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④而报,得石棺,⑤铭曰“帝令处父⑥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死,遂葬于霍太山。⑦蜚廉复有子曰季胜。⑧季胜生孟增。孟增幸于周成王,是为宅皋狼。⑨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得骥、温骊、⑩骅湼、⑾騄耳之驷,⑿西巡狩,乐而忘归。⒀徐偃王作乱,⒁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⒂缪王以赵城封造父,⒃造父族由此为赵氏。自蜚廉生季胜已下五世至造父,别居赵。赵衰其后也。恶来革者,蜚廉子也,蚤死。有子曰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姓赵氏。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滑’。”正义中音仲。潏音决。宋衷注世本云仲滑生飞廉。

注②集解晏子春秋曰:“手裂虎兕。”

注③集解徐广曰:“皇甫谧云作石旘于北方。”索隐“石”下无字,则不成文,意亦无所见,必是史记本脱。皇甫谧尚得其说。徐虽引之,而竟不云是脱何字,专质之甚也。正义为,于伪反。刘伯庄云:“霍太山,纣都之北也。霍太山在晋州霍邑县。”按:在韂州朝歌之西方也。

注④集解地理志霍太山在河东彘县。

注⑤正义纣既崩,无所归报,故为坛就霍太山而祭纣,报云作得石椁。

注⑥索隐蜚廉别号。

注⑦集解皇甫谧云:“去彘县十五里有頉,常祠之。”索隐言处父至忠,国灭君死而不忘臣节,故天赐石棺,以光华其族。事盖非实,谯周深所不信。

注⑧正义音升。

注⑨正义地理志云西河郡皋狼县也。按:孟增居皋狼而生衡父。

注⑩集解徐广曰:“温,一作‘盗’。”骃案:郭璞云“为马细颈。骊,黑色”。索隐温音盗。徐广亦作“盗”。邹诞生本作“駣”,音陶。刘氏音义云“盗骊,騧骊也。騧,浅黄色”。八骏既因色为名,騧骊为得之也。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①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②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③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④尔后嗣将大出。”⑤乃妻之姚姓之玉女。⑥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

注①正义黄帝之孙,号高阳氏。

注②索隐女修,颛顼之裔女,吞鳦子而生大业。其父不着。而秦、赵以母族而祖颛顼,非生人之义也。按:左传郯国,少昊之后,而嬴姓盖其族也,则秦、赵宜祖少昊氏。正义列女传云:“陶子生五岁而佐禹。”曹大家注云:“陶子者,皋陶之子伯益也。”按此即知大业是皋陶。

注③索隐扶味反,一音秘。寻费后以为氏,则扶味反为得。此则秦、赵之祖,嬴姓之先,一名伯翳,尚书谓之“伯益”,系本、汉书谓之“伯益”是也。寻检史记上下诸文,伯翳与伯益是一人不疑。而陈□系家即□伯翳与伯益为二,未知太史公疑而未决邪?抑亦谬误尔?

注④索隐游音旒。谓赐以皂色旌旆之旒,色与玄玉色副,言其大功成也。然其事亦当有所出。

注⑤索隐出犹生也。言尔后嗣繁昌,将大生出子孙也。故左传亦云“晋公子姬出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皇甫谧云赐之玄玉,妻以姚姓之女也。”

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①其玄孙曰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②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于鸣条。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③鸟身人言。④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⑤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

注①索隐以仲衍鸟身人言,故为鸟俗氏。俗,一作“浴”。若木以王父字为费氏也。

注②索隐殷纣时费仲,即昌之后也。

注③索隐旧解以孟戏仲衍是一人,今以孟仲分字,当是二人名也。

注④正义身体是鸟而能人言。又云口及手足似鸟也。

注⑤正义谓费昌及仲衍。

其玄孙曰中潏,①在西戎,保西垂。生蜚廉。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②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是时蜚廉为纣石北方,③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④而报,得石棺,⑤铭曰“帝令处父⑥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死,遂葬于霍太山。⑦蜚廉复有子曰季胜。⑧季胜生孟增。孟增幸于周成王,是为宅皋狼。⑨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得骥、温骊、⑩骅湼、⑾騄耳之驷,⑿西巡狩,乐而忘归。⒀徐偃王作乱,⒁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⒂缪王以赵城封造父,⒃造父族由此为赵氏。自蜚廉生季胜已下五世至造父,别居赵。赵衰其后也。恶来革者,蜚廉子也,蚤死。有子曰女防。女防生旁皋,旁皋生太几,太几生大骆,大骆生非子。以造父之宠,皆蒙赵城,姓赵氏。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滑’。”正义中音仲。潏音决。宋衷注世本云仲滑生飞廉。

注②集解晏子春秋曰:“手裂虎兕。”

注③集解徐广曰:“皇甫谧云作石旘于北方。”索隐“石”下无字,则不成文,意亦无所见,必是史记本脱。皇甫谧尚得其说。徐虽引之,而竟不云是脱何字,专质之甚也。正义为,于伪反。刘伯庄云:“霍太山,纣都之北也。霍太山在晋州霍邑县。”按:在韂州朝歌之西方也。

注④集解地理志霍太山在河东彘县。

注⑤正义纣既崩,无所归报,故为坛就霍太山而祭纣,报云作得石椁。

注⑥索隐蜚廉别号。

注⑦集解皇甫谧云:“去彘县十五里有頉,常祠之。”索隐言处父至忠,国灭君死而不忘臣节,故天赐石棺,以光华其族。事盖非实,谯周深所不信。

注⑧正义音升。

注⑨正义地理志云西河郡皋狼县也。按:孟增居皋狼而生衡父。

注⑩集解徐广曰:“温,一作‘盗’。”骃案:郭璞云“为马细颈。骊,黑色”。索隐温音盗。徐广亦作“盗”。邹诞生本作“駣”,音陶。刘氏音义云“盗骊,騧骊也。騧,浅黄色”。八骏既因色为名,騧骊为得之也。

三家注史记 卷五 秦本纪第五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正义】:黄帝之孙,号高阳氏。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索隐】:女修,颛顼之裔女,吞鳦子而生大业。其父不著。而秦、赵以母族而祖颛顼,非生人之义也。按:左传郯国,少昊之后,而嬴姓盖其族也,则秦、赵宜祖少昊氏。【正义】:列女传云:“陶子生五岁而佐禹。”曹大家注云:“陶子者,皋陶之子伯益也。”按此即知大业是皋陶。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索隐】:扶味反,一音秘。寻费后以为氏,则扶味反为得。此则秦、赵之祖,嬴姓之先,一名伯翳,尚书谓之“伯益”,系本、汉书谓之“伯益”是也。寻检史记上下诸文,伯翳与伯益是一人不疑。而陈杞系家即叙伯翳与伯益为二,未知太史公疑而未决邪?抑亦谬误尔?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索隐】:游音旒。谓赐以皂色旌旆之旒,色与玄玉色副,言其大功成也。然其事亦当有所出。尔后嗣将大出。”【索隐】:出犹生也。言尔后嗣繁昌,将大生出子孙也。故左传亦云“晋公子姬出也”。乃妻之姚姓之玉女。【集解】:徐广曰:“皇甫谧云赐之玄玉,妻以姚姓之女也。”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

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二曰若木,实费氏。【索隐】:以仲衍鸟身人言,故为鸟俗氏。俗,一作“浴”。若木以王父字为费氏也。其玄孙曰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索隐】:殷纣时费仲,即昌之后也。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於鸣条。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索隐旧解以孟戏仲衍是一人,今以孟仲分字,当是二人名也。鸟身人言。【正义】:身体是鸟而能人言。又云口及手足似鸟也。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正义】:谓费昌及仲衍。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

其玄孙曰中潏,【集解】:徐广曰:“一作‘滑’。”【正义】:中音仲。潏音决。宋衷注世本云仲滑生飞廉。在西戎,保西垂。生蜚廉。蜚廉生恶来。恶来有力,【集解】:晏子春秋曰:“手裂虎兕。”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周武王之伐纣,并杀恶来。是时蜚廉为纣石北方,【集解】:徐广曰:“皇甫谧云作石椁於北方。”【索隐】:“石”下无字,则不成文,意亦无所见,必是史记本脱。皇甫谧尚得其说。徐虽引之,而竟不云是脱何字,专质之甚也。【正义】:为,于伪反。刘伯庄云:“霍太山,纣都之北也。霍太山在晋州霍邑县。”按:在卫州朝歌之西方也。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集解】:地理志霍太山在河东彘县。而报,得石棺,【正义】:纣既崩,无所归报,故为坛就霍太山而祭纣,报云作得石椁。铭曰“帝令处父【索隐】:蜚廉别号。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死,遂葬於霍太山。【集解】:皇甫谧云:“去彘县十五里有冢,常祠之。”【索隐】:言处父至忠,国灭君死而不忘臣节,故天赐石棺,以光华其族。事盖非实,谯周深所不信。蜚廉复有子曰季胜。【正义】:音升。季胜生孟增。孟增幸於周成王,是为宅皋狼。【正义】:地理志云西河郡皋狼县也。按:孟增居皋狼而生衡父。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造父以善御幸於周缪王,得骥、温骊、【集解】:徐广曰:“温,一作‘盗’。”骃案:郭璞云“为马细颈。骊,黑色”。【索隐】:温音盗。徐广亦作“盗”。邹诞生本作“駣”,音陶。刘氏音义云“盗骊,騧骊也。騧,浅黄色”。八骏既因色为名,騧骊为得之也。骅緌、【集解】:郭璞曰:“色如华而赤。今名马骠赤者为枣緌。緌,马赤也。”騄耳之驷,【集解】:郭璞曰:“纪年云‘北唐之君来见以一骊马,是生騄耳’。八骏皆因其毛色以为名号。”骃案:穆天子传穆王有八骏之乘,此纪不具者也。【索隐】:按:穆王传曰赤骥、盗骊、白义、渠黄、骅骝、芃蠙、騄耳、山子。【正义】:騄音录。西巡狩,乐而忘归。【集解】:郭璞曰:“纪年云穆王十七年,西征於昆仑丘,见西王母。”【正义】:括地志云:“昆仑山在肃州酒泉县南八十里。十六国春秋云前凉张骏酒泉守马岌上言,酒泉南山即昆仑之丘也,周穆王见西王母,乐而忘归,即谓此山。有石室王母堂,珠玑镂饰,焕若神宫。”按:肃州在京西北二千九百六十里,即小昆仑也,非河源出处者。徐偃王作乱,【集解】:地理志曰临淮有徐县,云故徐国。尸子曰:“徐偃王有筋而无骨。”骃谓号偃由此。【正义】:括地志云:“大徐城在泗州徐城县北三十里,古徐国也。博物志云徐君宫人有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於水滨洲。孤独母有犬鹄苍,衔所弃卵以归,覆暖之,乃成小儿。生时正偃,故以为名。宫人闻之,更取养之。及长,袭为徐君。后鹄苍临死,生角而九尾,化为黄龙也。鹄苍或名后苍。”括地志又云:“徐城在越州鄮县东南入海二百里。夏侯志云翁洲上有徐偃王城。传云昔周穆王巡狩,诸侯共尊偃王,穆王闻之,令造父御,乘騕褭之马,日行千里,自还讨之。或云命楚王帅师伐之,偃王乃於此处立城以终。”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正义】:古史考云:“徐偃王与楚文王同时,去周穆王远矣。

翻译文言文

元史·卷一百九十·列传第七十七

题名

题名: 元史·卷一百九十·列传第七十七

所属文学时期: 明代文学

所属朝代: 明代

作品体裁: 其他

主题词或关键字: 元史·卷一百九十·列传第七十七

内容摘要

《元史》是记载自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漠北,建立大蒙古国至元朝灭亡160余年历史的史书。明朝建立的时候,元朝的残余势力仍然很强大。朱元璋利用编修《元史》这一举动,来表明自己建立明朝的合法性。《元史》修成也就意味着一个朝代的结束,从而打消元朝残余势力复国的幻想。明朝在建国之初即急于编修《元史》是有着良苦的政治目的的。同时,明朝修《元史》也是为了总结和吸取元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为明朝的长治久安提供借鉴。 《元史》全书210卷,其中本纪47卷、志58卷、表8卷、列传97卷。有14位皇帝的本纪,《太祖纪》除记载铁木真一生活动外,还记载了其以前10世的简单情况和世系。《元史》各志,按时间先后记述事实和制度的变化沿革,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天文志》记载了天文学家郭守敬所制作的天文仪器的制作、使用方法、用途和效果,以及引进西域的天文仪器。还记录了元代的各种历法,特别是郭守敬创制的《授时历》。《地理志》记录元代考察黄河发源地的情况,是汉唐以来对黄河河源考察最具体、记载最详细的文献。《祭祀志》对蒙古族生活习俗的记载为研究蒙古族的历史与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元史》有列传人物1281

正文

原文

原文文件

原文文件

元史·卷一百九十·列传第七十七

列传第七十七 儒学二

胡长孺,字汲仲,婺州永康人。当唐之季,其先自天台来徙。宋南渡后,以进士科发身者十人,持节分符,先后相望。曾祖襜,钦州司法参军,脱略豪隽,轻赀急施,人以郑庄称之。祖岩,起嘉定甲戌进士,知福州闽县事,卓行危论,奇文瑰句,端平、嘉定间,士大夫皆自以为不可及。其在江西幕府,平赣州之难于指顾之顷,全活数十万人。父居仁,淳佑丁未进士,知台州军州事,文辞政事,亦绝出于四方。至长孺,其学益大振,《九经》、诸史,下逮百氏,名、墨、纵横,旁行敷落,律令章程,无不包罗而揆序之。咸淳中,外舅徐道隆为荆湖四川宣抚参议官,长孺从之入蜀,铨试第一名,授迪功郎、监重庆府酒务。俄用制置使朱

元史·卷一百九十·列传第七十七

题名

题名: 元史·卷一百九十·列传第七十七

所属文学时期: 明代文学

所属朝代: 明代

作品体裁: 其他

主题词或关键字: 元史·卷一百九十·列传第七十七

内容摘要

《元史》是记载自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漠北,建立大蒙古国至元朝灭亡160余年历史的史书。明朝建立的时候,元朝的残余势力仍然很强大。朱元璋利用编修《元史》这一举动,来表明自己建立明朝的合法性。《元史》修成也就意味着一个朝代的结束,从而打消元朝残余势力复国的幻想。明朝在建国之初即急于编修《元史》是有着良苦的政治目的的。同时,明朝修《元史》也是为了总结和吸取元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为明朝的长治久安提供借鉴。 《元史》全书210卷,其中本纪47卷、志58卷、表8卷、列传97卷。有14位皇帝的本纪,《太祖纪》除记载铁木真一生活动外,还记载了其以前10世的简单情况和世系。《元史》各志,按时间先后记述事实和制度的变化沿革,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天文志》记载了天文学家郭守敬所制作的天文仪器的制作、使用方法、用途和效果,以及引进西域的天文仪器。还记录了元代的各种历法,特别是郭守敬创制的《授时历》。《地理志》记录元代考察黄河发源地的情况,是汉唐以来对黄河河源考察最具体、记载最详细的文献。《祭祀志》对蒙古族生活习俗的记载为研究蒙古族的历史与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元史》有列传人物1281

巫山神女文言文的翻译

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

【原文】

江水又东迳巫峡①。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郭仲产②云:按《地理志》,巫山在县西南,而今县东有巫山,将郡、县居治无恒故也。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③,或方似屋,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其颓岩所余④,比之诸岭,尚为竦桀。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⑤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⑥,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⑦,辨其优劣耳。神孟涂所处。《山海经》曰:夏后⑧启之臣孟涂,是司神于巴,巴人讼于孟涂之所,其衣有血者执之⑨,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⑩西。郭景纯云:丹山在丹阳,属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阳,精魂为草,寔为灵芝。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阻,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早视之,果如其言。故为立庙,号朝云焉。其间首尾百六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注释】

①巫峡:长江三峡之一。西起重庆市巫山县大宁河口,东至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

②郭仲产:南朝宋尚书库部郎,撰有《襄阳记》《南雍州记》等。

③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④颓岩:颓落的岩石。所余:所剩余的。

⑤非惟:不仅仅。

⑥偕:同,等同。衡:即衡山,五岳中的南岳。主体部分在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和衡山、衡阳两县境内。疑:即九嶷(yí)山,在今湖南省宁远县南。

⑦就:靠近。霄汉:天空。

⑧夏后:大禹的儿子启,夏朝的国君,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政权。

⑨其衣有血者执之:郭璞云,不直者则血见于衣。

⑩丹山:即巫山。

丹阳:在今湖北省秭归县东南。

行:出嫁。

高唐之阻:一作“高唐之姬”。

行雨:游移的雨滴。【译文】

江水继续东流,穿过巫峡,巫峡是杜宇所凿,以疏通江水。郭仲产说:按《地理志》,巫山在巫县县城西南,但现在县城东却有巫山,或许这是郡县治所地址常有迁移变动的缘故吧。江水穿过山峡东流,经过新崩滩。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此处山崩,晋太元二年(367)再次山崩。山崩那天江水倒流一百多里,水涌高达数十丈。现在滩上有很多巨石,圆的如饭箩,方的如房屋,都是从山崖上塌下的,致使急流奔腾怒吼,所以叫新崩滩。崩塌后留下的石峰,与许多别的山岭相比起来,显得还是相当高峻的。下流十多里有大巫山,这座山的高峻不但是三峡所没有的,而且可以与岷山和峨眉山一争上下,与衡山和九嶷山互比高低,周围相连的群山,都是高入青云,只有攀登到天上,才分辨得出它们的高下。大巫山是司法之神孟涂的居处。《山海经》说:夏启的臣子孟涂,在巴做了司法之神,巴人到孟涂的住所来告状,他只把衣服上有血迹的人抓住,决不滥杀无辜,而有好生之德。他住在山上,在丹山西面。郭景纯说:丹山在丹阳,属巴郡。丹山西就是巫山。此外,赤帝的女儿也住在这里,就是宋玉所说的天帝的小女儿,名叫瑶姬,她还没有出嫁就死了,葬在巫山的南面,精魂化成草,结成灵芝。这就是所谓居于高唐险阻处的巫山神女,早上她是飘荡的云,向晚她是游移的雨,每天早晚,都在阳台下面。次日一早,楚王起来一看,果然像神女所说的一样,于是就为她修建庙宇,称为朝云。山峡从起点到终点长一百六十里,称为巫峡,大概就是因山而得名的。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巫山女神,也称巫山之女。传说为天帝之女,一说为炎帝(赤帝)之女,本名瑶姬(也写作姚姬),未嫁而死,葬于巫山(在今四川、湖北两省边境,东北一西南走向,高1000余米)之阳,因而为神。战国时楚怀王游高唐,梦与女神相遇,女神自荐枕席,后宋玉陪侍襄王游云梦时,作《高唐赋》与《神女赋》追述其事。神女为“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美貌仙女。此后,“巫山神女”常用以比喻美女,“巫山云雨”、“阳台梦”遂成为男女欢好之典,千古付诵。

二十三日,经过巫山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用真人祠。妙用真人就是世上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庙正对着巫山,峰峦直上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中。人们议论说太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里奇妙。但是巫山十二峰,不能都看得见。所能见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纤细峻峭,适合仙人、神女停驻。祝史(记载祭祀的书)说:“每八月十五夜月明的时候,有弹琴吹笛的音乐,在峰顶飘荡,山里的猿都鸣叫,到清晨才慢慢停止。”祠庙的后面,山的半山腰有个石坛,平坦宽敞。传说:夏禹会见神女,在这里向她颁发符书。在石坛上观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般。这天,天空晴朗,四周看天空无云,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仙鹤在飞舞,徘徊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散去,也是很觉得奇怪啊。

“高”字的文言文翻译。

高(gāo):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楼台重叠之形。汉字部首之一。从“高”的字多与高大或建筑有关。本义:离地面远;从下向上距离大)

高,崇也,像台观高之形。——《说文》

巽为高。——《易·说卦》传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荀子·劝学》

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战国策·魏策》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公孙丑下》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清·姚鼐《登泰山记》

又如:高平(指土地高而平);高丘(高的土山);高坛(高耸的祭坛);高燥(指土地较高而又干燥)

2.等级在上,超越流俗或标准

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韩非子·五蠹》

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史记·淮阴侯列传》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高世(高出世人);高仙(崇高的仙人);高作(高着;绝招);高轨(高尚的规范、崇高的典范);高品(品德高尚的人,技艺高超的人)

3.敬称,称别人的事物

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高情远致,弟子早已伏膺。——《晋书·孙楚传》

素不相识,动问官人高姓大名?——《水浒传》

又如:高邻(对邻居的敬称);高作(大作。对他人诗文的敬称);高喻(敬称他人的教谕);高诲(尊称别人的教诲)

4.空泛,不切实际

孔公诸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后汉书·郑太传》

又如:高言(夸大不实的言论);高虚(官位高而不负实际责任);高沧(不实的言谈。即空谈)

5.年长,年老

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汉书·苏武传》

又如:高寿;高龄

6.高大;远大;盛大

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醲而饫肥鲜者。——明·刘基《卖柑者言》

又如:高殿(高大的殿堂);高台(高大的楼台或台榭);高榭(高大的台榭);高坟(高大的坟墓);高廪(高大的米仓);高馆(高大的馆阁)

7.声调激越

有吏夜扣门,高声催纳粟。——唐·白居易《纳粟》

又如:高咏(吟咏时声音激越);高鸣(高声鸣叫)

8.通“膏”

9.肥沃,膏腴

为人谨厚,然内殖货财,多买田至四百顷,皆泾渭溉灌,极高腴上贾。——《汉纪·孝成纪三》

10.甘美

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素问·生气通天论》

11.由下至上的距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唐·刘禹锡《陋室铭》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又如:标高;加高;增高

12.高处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13.通“膏”。膏肓,古代医学指心下

爰从寝疾,遽致高肓。——吴《寻阳公主墓志》

14.通“郊”。泛指城外,野外

仲春之月:玄鸟至。至之日,以太牢祠于高禖,天子亲往。——《礼记·月令》

15.姓

16.加高,提高

高其闬闳,厚其墙垣。——《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唐·白居易《卖炭翁》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吾售者。——《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高发(官位高升);高捷(科举考试高中);高枕(加高枕头)

17.尊崇,敬重

世上所高,莫若皇帝。——《庄子·盗跖》

愈穷愈荣,虽死,天下愈高之。——《吕氏春秋》

贵财贱义,高富下贫。——《汉书·地理志》

18.远离,隐居

赋诗归来,高蹈独善。——南朝宋·颜延年《陶征士诔》

又如:高步(脱离世俗,迈向高远的理想);高逝(远离世俗,不求名利;远去);高声栖(远居山林,不问俗事);高遁(避世而隐居山林)

文言文在线翻译

在线翻译,一般是指在线翻译工具,如百度翻译,阿里翻译1688或Google翻译等。这类翻译工具的作用是利用计算机程序将一种自然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自然语言。其原理是依托海量的互联网数据资源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数百万篇文档中查找各种模式,以求解最佳翻译。在线翻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制约机译质量提高的瓶颈依然存在。就已有的成就来看,译文质量离终极目标仍相׏p>

1. (是“砺”的本字。从厂( hàn),象山崖形,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磨刀石)

2. 同本义 [rubstone]

段注:“旱石者,刚于柔石者也。字亦作厉、作砺。” 朱骏声曰:“精者曰厎,粗者曰厉。汉书地理志,述禹贡砥厉砮丹;诗公刘,取厉取锻,礼内则,刀砺;西山经,苕水其中多砥厉;中山经,阴山多砺石。”

涉渭为乱,取厉取锻。——《诗·大雅》。 陆德明《经典释文》:“厉,本又作砺。”

3. 祸患;危险 [trouble;danger]

降此大厉。——《诗·大雅·瞻昂》

4. 又如:厉阶(祸端)

5. 恶鬼 [evil ghost]

晋侯梦大厉。——《左传·成公十年》

6. 疠,瘟疫,传染病 [pestilence]

盗贼公行,而天厉不戒。——《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漆身为厉。——《史记·范蔡传》

鲜不为厉。——文天祥《正气歌》

7. 河岸,水旁;边 [side]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诗·卫风·有狐》

8. 带,衣带的下垂部分 [band]

垂带而厉。——《诗·小雅·都人士》

鞶厉游缨。——《左传·桓公二年》

带之垂者谓之厉。——《小尔雅·广服》

9. 通“癞”( lài)。恶疮 [favus]

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史记·刺客列传》

在“而厉布衣之节”中的“厉”是磨砺的意思`希望对你有帮助`

地理志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