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察的文言文翻译

李崇明察文言文阅读答案加翻译

寿春县人苟泰有个三岁的儿子,遇到贼丢失了,几年都不知他在哪里。后来在同县的赵奉伯家里出现,

苟泰递诉状告到官府。他们两个人都说那个孩子是自己的儿子,而且都有邻居作证。郡县的官员不等

判夺这件案子。李崇说:“这个很容易就知道真相了。”将两个父亲和儿子分别安置,让他们独处几

十天,然后让人告诉那两个父亲说:“您的儿子生病,已经突然死了。现在您的行动禁制解除了,

回去准备丧事吧。”苟泰听到后嚎啕大哭,悲伤的不能自已。奉伯只是嗟叹就完了,并没有特别哀伤的样子。

李崇知道了,就把儿子还给苟泰

张咏察奸的文言文翻译

张咏尚书镇守四川的时候,因为外出路过偏僻小巷,听到有人哭,哭声恐惧而不悲哀,马上派人去讯问。哭者说:“丈夫得暴病死了。”张咏就吩咐下面的官吏彻底查究这件事。官吏反复而又仔细地检查了死者,丝毫也没发现有什么他杀的痕迹。官员的妻子教他去搜死者的头发,应当会有证据。官吏再去查验,果然发现有一枚很长的铁钉钉入大脑中。官吏很高兴,就想夸耀妻子的能耐,把经过全部告诉了张咏。张咏叫来了官吏的妻子,先重重的奖赏她,然后问她是怎么会知道这种杀人的方法的,命令与前杀夫的女人一起加以审问。

因为官吏的妻子曾经谋害过前夫,也用的这种方法,开棺验尸,死者头上的那颗钉子还在。于是与那个哭妇一起在刑场斩首。

拓展资料:

张咏(946—1015)字复之,自号乖崖,濮州鄄城(今属山东)人。太平兴国间进士。累擢枢密直学士,真宗时官至礼部尚书,诗文俱佳。

由于张咏出生在贫寒之家,十九岁时,开始力学着文,家贫无书,借到手之后再抄下来苦读。他读书十分勤奋,没有书桌,就在院子里背靠着大树的树干读,一篇文章读不完,决不进屋歇息。张咏写的《劝学》诗中有这样两句:“玄门非有闭,苦学当自开”,可以说是他青年时代刻苦攻读的写照。

张咏尚书镇守四川的时候,因为外出路过偏僻小巷,听到有人哭,哭声恐惧而不悲哀,马上派人去讯问。哭者说:“丈夫得暴病死了。”张咏就吩咐下面的官吏彻底查究这件事。官吏反复而又仔细地检查了死者,丝毫也没发现有什么他杀的痕迹。官员的妻子教他去搜死者的头发,应当会有证据。官吏再去查验,果然发现有一枚很长的铁钉钉入大脑中。官吏很高兴,就想夸耀妻子的能耐,把经过全部告诉了张咏。张咏叫来了官吏的妻子,先重重的奖赏她,然后问她是怎么会知道这种杀人的方法的,命令与前杀夫的女人一起加以审问。

因为官吏的妻子曾经谋害过前夫,也用的这种方法,开棺验尸,死者头上的那颗钉子还在。于是与那个哭妇一起在刑场斩首。

张咏察奸

正文:

张咏尚书镇蜀日,因出过委巷,闻人哭,惧而不哀,亟使讯之。云:“夫暴卒。”乃付吏穷治。吏往熟视,略不见其要害。而妻教吏搜顶发,当有验。及往视之,果有大钉陷其脑中。吏喜,辄矜妻能悉以告咏。咏使呼出,厚加赏劳,问所知之由,令并鞠其事。

盖尝害夫,亦用此谋。发棺视尸,其钉尚在,遂与哭妇 , 俱刑于市。

译文:

张咏尚书镇守四川的时候,因为外出路过偏僻小巷,听到有人哭,哭声恐惧而不悲哀,马上派人去讯问。哭者说:“丈夫得暴病死了。”张咏就吩咐下面的官吏彻底查究这件事。官吏反复而又仔细地检查了死者,丝毫也没发现有什么他杀的痕迹。官员的妻子教他去搜死者的头发,应当会有证据。官吏再去查验,果然发现有一枚很长的铁钉钉入大脑中。官吏很高兴,就想夸耀妻子的能耐,把经过全部告诉了张咏。张咏叫来了官吏的妻子,先重重的奖赏她,然后问她是怎么会知道这种杀人的方法的,命令与前杀夫的女人一起加以审问。

因为官吏的妻子曾经谋害过前夫,也用的这种方法,开棺验尸,死者头上的那颗钉子还在。于是与那个哭妇一起在刑场斩首。

正文:张咏尚书镇蜀日,因出过委巷,闻人哭,惧而不哀,亟使讯之。云:“夫暴卒。”乃付吏穷治。吏往熟视,略不见其要害。而妻教吏搜顶发,当有验。及往视之,果有大钉陷其脑中。吏喜,辄矜妻能悉以告咏。咏使呼出,厚加赏劳,问所知之由,令并鞠其事。

盖尝害夫,亦用此谋。发棺视尸,其钉尚在,遂与哭妇 , 俱刑于市。

译文:张咏尚书镇守四川的时候,因为外出路过偏僻小巷,听到有人哭,哭声恐惧而不悲哀,马上派人去讯问。哭者说:“丈夫得暴病死了。”张咏就吩咐下面的官吏彻底查究这件事。官吏反复而又仔细地检查了死者,丝毫也没发现有什么他杀的痕迹。官员的妻子教他去搜死者的头发,应当会有证据。官吏再去查验,果然发现有一枚很长的铁钉钉入大脑中。官吏很高兴,就想夸耀妻子的能耐,把经过全部告诉了张咏。张咏叫来了官吏的妻子,先重重的奖赏她,然后问她是怎么会知道这种杀人的方法的,命令与前杀夫的女人一起加以审问。

因为官吏的妻子曾经谋害过前夫,也用的这种方法,开棺验尸,死者头上的那颗钉子还在。于是与那个哭妇一起在刑场斩首。

词语: 1 ,镇:镇守 2 ,委巷:偏僻小巷 3 ,卒:死亡 4 ,穷治:彻底查究 5 ,熟:仔细 6 ,略:丝毫 7 ,矜:夸耀 8 ,由:原因 9 ,鞠:审讯

张咏尚书镇守四川的时候,因为外出路过偏僻小巷,听到有人哭,哭声恐惧而不悲哀,马上派人去讯问。哭者说:“丈夫得暴病死了。”张咏就吩咐下面的官吏彻底查究这件事。官吏反复而又仔细地检查了死者,丝毫也没发现有什么他杀的痕迹。官员的妻子教他去搜死者的头发,应当会有证据。官吏再去查验,果然发现有一枚很长的铁钉钉入大脑中。官吏很高兴,就想夸耀妻子的能耐,把经过全部告诉了张咏。张咏叫来了官吏的妻子,先重重的奖赏她,然后问她是怎么会知道这种杀人的方法的,命令与前杀夫的女人一起加以审问。

因为官吏的妻子曾经谋害过前夫,也用的这种方法,开棺验尸,死者头上的那颗钉子还在。于是与那个哭妇一起在刑场斩首。

察今文言文翻译

楚国人要去偷袭宋国,派人先在澭水里设立标记。澭水突然上涨上,楚国人不知道,还是顺着(原来的)标记在夜间渡水,(结果被)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兵惊骇的声音如同大房屋倒塌一样。以前他们设立标记的时候,是可以(根据标记)渡水的,现在水位已经变化,水涨了很多,(可是)楚国人还是照着原来的标记渡水,这是他们为什么惨败的原因。现在的国君取法先王的法令制度,就有些象这种情况。时代已经与先王的法令制度不相适应了,但还在说这是先王的法令制度,因而取法它。用这种方法来治理国家,难道不可悲吗!

译文

有个从江边上走过的人,看见一个人正在拉着个婴儿想把他投到江里去,婴儿啼哭起来。旁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这孩子的父亲很会游泳。”孩子的父亲尽管很会游泳,那孩子难道就一定也很会游泳吗?用这种方法处理事情,也必然是荒谬的。楚国人治理国家,就有点象这种情况。

君主为什么不效法古代帝王的法令呢?不是它不好,是因为无法得到它。古代帝王的法令,是经历了上古时代才流传下来的,其间或者是被人们增加了一些,或者是被人们减少了一些,那里能拿来用呢?即使人们没有增减,还是不可以拿来用。因为夷、夏的法令,古、今的法令,语言不同而法典各异。所以古代的法很难的和今天的法一致,今天的法也很难符合古代的法。人们的习俗不同,也是一样的。人们要求是相同的,而做法是不同的。古今语言不通,感觉枯涩,像驾驭不同的船车,穿戴不同的衣帽的感觉是一样的。人们都是自以为是,而否定他人的不同的意见。天下的学者们喜好巧言善辩,语言锋利而是非颠倒,不求实用,专务诋毁,以胜过别人为事。古代帝王的法令,怎么可以拿来呢?即使拿来,还是不可以效法的。

凡是古代帝王的法令制度,都是适应当时需要的,过去的时代不会和当时的法令制度一同存在下来,即使当时的法令制度能够保存到现在,还是不能效法它。所以要放下古代帝王现成的法令,而效法他立法的根据。古代帝王的立法根据是什么呢?古代帝王立法的根据是以人为本,而我们自己也是人。所以明察自己就可以推知别人,明察当今就可以知道古代。古今一理,别人和自己是一样的。明白事理的人,可贵的是看到近的就能推知远的,看到当今就能知道古代,看到眼前就能推知未来。观察房屋的影子,就知道日月的运行,阴阳的变化,看见瓶子里的水积冰,就知道天下已经寒冷,鱼鼈已经潜伏。尝一块肉,就知道锅里的味道,鼎里的调料。

楚国人想袭击宋国,派人先在澭水里设立标记。澭水突然暴涨,楚国人不知道,顺着标记夜间过河,淹死了一千多人,士兵惊吓的如城上的房屋倒塌一样。先前量表时,是可以渡水的;但大军过河时,水位已涨高了,楚国人还是按照原来的标记渡水,这就是他们惨败的原因。当今的君主效法古代帝王的法令,就象这种情况。时代已经与古代帝王的法令不相适应了。而还在说这是古代帝王的法令,因而要效法它,用这种方法治理国家,难道不是悲哀的吗?

所以说治国没有法令就乱,死守古老的法令不变也要乱,混乱是不能治理好国家的。时世不同了,就应该改变法令。比如象好的医生,病症千变万化,用药也得跟着千变万化。病症不断变化而用药不变,本来是长寿的人,也该治成变成短命鬼了。所以说做事情,必须要按法令行动,变法的人要顺应时代的变化。这样认为,就没有错误的事了。大多数人不敢议论法令,执行的官吏们又死守法令,只有圣明的君主才能顺应时代变法。所以改变天下的七十一个帝王,他们的法令都不相同;不是非要不同,是时代不同了。所以说好剑只希望锋刃能斩铁断金,不要求一定是镆铘;好马只要求日行千里,不要求一定是骥骜。成就功名,才是帝王的追求。

有个过江的楚国人,剑从船上掉到了水里,便迅速在船边上刻上记号,说:“我的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船停了,便从船边做记号的地方下水寻剑。船已经走了,而剑没有动。象这样的寻剑,不也是糊涂吗?用古代的法令治理国家,就和楚人寻剑一样。时代已经变了,而法令却不变,这样子治国,怎么能不难呢?

有人从江边走过,看见一个人正拉着婴儿要往水里投,婴儿啼哭。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这孩子的父亲很会游泳。”尽管孩子的父亲会游泳,那孩子怎么就一定会游泳呢!用这种方法处理事情,也必然是荒谬的了。楚国人治理国家,就有些象这种情况。

张齐贤明察文言文翻译

一、译文:宋朝的张齐贤,曾经担任江南的转运使。一天举行家宴,一个仆人偷了若干件银器藏在怀里,齐贤在门帘后看见却不过问。后来,齐贤多次任宰相,他家的仆人很多也做了官,只有那位仆人竟没有官职俸禄。这个奴仆趁空闲时间跪在齐贤面前说:“我侍候您时间最长,您其他的门客奴仆都已经封官,您为什么唯独遗忘了我呢?“于是哭泣不停。

齐贤同情地说:“我本来不想说,但不说,又担心你又会怨恨我。你还记得在江南时,你偷盗很多银器的事吗?我将这件事藏在心中近三十年没有告诉过别人,你也应该知道这件事。“

”我现在位居宰相,任免官员,激励贤良,斥退贪官污吏,怎能推荐一个小偷做官呢?看在你侍候了我很长时间,现在给你三十万铜钱,你离开我这儿,自己选择一个地方安家吧。因为我既然揭发出你过去的事,你大概有愧于我,不能够再留下来了。”仆人十分震惊,哭着拜别而去。

二、原文:明 郑瑄《昨非庵日纂》

宋张齐贤,尝为江南转运使。一日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件,齐贤于帘下熟视而不问。尔后张齐贤三为宰相,门下奴仆皆得迁,唯此奴不沾禄。奴乘间再拜而告曰:“吾待相公久矣,门下奴皆已得官,相公独遗吾也?”因泣下不至。

齐贤悯然语曰:“予欲不言,尔则怨我。尔忆当年江南日,盗吾银器数件乎?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尔亦应知也。吾为宰相,进退百官,志在激浊扬清安敢荐盗贼为官乎?念汝事我久,今予汝钱三十万,汝其去吾门下,自择所安。盖吾既发汝平昔之事,汝其有愧于吾而不可复留也。”奴震骇,泣拜而去。

扩展资料

一、人物简介

张齐贤(942年—1014年),字师亮。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人,后徙居洛阳(今属河南)。北宋名臣。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张齐贤登进士第,先后担任通判、枢密副使、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司空等职,还曾率领边军与契丹作战,颇有战绩。为相前后二十一年,对北宋初期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都作出了极大贡献。史称其“四践两府、九居八座,晚岁以三公就第,康宁福寿,时罕其比” 。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张齐贤去世,年七十二。追赠司徒,谥号“文定”。有《书录解题》、《洛阳搢绅旧闻记》传于世。

二、赏析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犯错误后如何对待?客观公正地对待,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关心,指出其错误,给人以改正的机会,同时也应引以为戒,使自己或身边的人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从这则轶事,不仅表现了张齐贤识人、识才、选才、用才,原则分明,立场坚定;以德为主的用人原则,知人善任;还看到了张齐贤的大度与宽容。张齐贤并没有戒之以势,惩之以严,罚之以威,弃之以恶,他做的实在是既宽恕又严肃。

宋朝的张齐贤,曾经担任江南的转运使。一天举行家宴,一个仆人偷了若干件银器藏在怀里,齐贤在门帘后看见却不过问。后来,齐贤多次任宰相,他家的仆人很多也做了官,只有那位仆人竟没有官职俸禄。这个奴仆乘空闲时间跪在齐贤面前说:“我侍候您时间最长,您其他的门客奴仆都已经封官,您为什么唯独遗忘了我呢?“于是哭泣不停。齐贤同情地说:“我本来不想说,你又会怨恨我。你还记得在江南时,你偷盗很多银器的事吗?我将这件事藏在心中近三十年没有告诉过别人,你也应该知道(这件事)。我现在位居宰相,任免官员,激励贤良,斥退贪官污吏,怎能推荐一个小偷做官呢?看在你侍候了我很长时间,现在给你三十万钱,你离开我这儿,自己选择一个地方安家吧。”仆人十分震惊,哭着拜别而去。

宋张齐贤,曾为江南转运使。一天家里宴请,一个仆人偷银器件,齐贤在帘下仔细看而不询问。此后张齐贤三任宰相,门下奴仆都可以改变,只有这个奴仆不沾禄。奴乘隙拜了两拜,说:“我等你很久了,门下奴都已经得到官,您只送给我了?”于是哭泣不停。 齐贤同情地说:“我不想说,你那么恨我。你还记得当年江南时,你偷盗银器件吗?我怀念的三十年,不告人,你也应该知道了。我为宰相,任免百官,激励浊扬清,怎么敢进盗贼当官吗?想想你事我很久了,现在给你三十万,离我门下,从选择合适的。“我震惊,哭拜而去。

王丹察农文言文翻译

王丹,字仲回,京兆下邽人也。哀、平时,仕州郡。王莽时,连征不至。家累千金,隐居养志,好施周急。每岁农时,辄载酒肴于田间,候勤者而劳之。其堕懒者,耻不致丹,皆兼功自厉。邑聚相率,以致殷富。其轻黠游荡废业为患者,辄晓其父兄,使黜责之。没者则赙给,亲自将护。其有遭丧忧者,辄待丹为办,乡邻以为常。行之十余年,其化大洽,风俗以笃。丹资性方洁,疾恶强豪。时,河南太守同郡陈遵,关西之大侠也。其友人丧亲,遵为护丧事,赙助甚丰。丹乃怀缣一匹,陈之于主人前,曰:“如丹此缣,出自机杼。”遵闻而有惭色。自以知名,欲结交于丹,丹拒而不许。

会前将军邓禹西征关中,军粮乏,丹率宗族上表二千斛。禹表丹领左冯翊,称疾不视事,免归。后征为太子少傅。

时,大司徒侯霸欲与交友,及丹被征,遣子昱候于道。昱迎拜车下,丹下答之。昱曰:“家公欲与君结交,何为见拜?”丹曰:“君房①有是言,丹未之许也。”

丹子有同门生丧亲,家在中山,白丹欲往奔慰。结侣将行,丹怒而挞之,令寄缣以祠焉。或问其故,丹曰:“交道之难,未易言也。世称管、鲍,次则王、贡;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②,故知全之者鲜矣。”时人服其言。

客初有荐士于丹者,因选举之,而后所举者陷罪,丹坐以免。客惭惧自绝,而丹终无所言。寻复征为太子太傅,乃呼客谓曰:“子之自绝,何量丹之薄也?”不为设食以罚之,相待如旧。其后逊位,卒于家。

【注】①君房:侯霸的字。②次则王、贡;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王吉、贡禹均为后汉昭宣时琅邪人,二人志同道合。张耳、陈余,两人初为刎颈之交,后兵戎相见。萧育、朱博,初萧育举荐朱博,后有隙,不能相终。

(《后汉书•卷二十七》

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丹,字仲回,是京兆下邽人。汉衰帝、汉平帝时在州郡做官。王莽篡政时期,接连征召都不去。家里积存了很多钱,隐居家中修养心志,乐善好施。每年农忙时就把酒菜用车拉到田间,等着劳作的人经过就慰劳他们。那些懒惰的人因为得不到王丹的赏赐而感到羞耻,都加倍努力自我发奋。于是整个城邑大家都相互效仿,以至变得很富裕。那些轻浮狡猾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为害乡里的人,王丹就晓谕他们的父兄,让他们处罚他。对死去的人王丹就提供丧事所需的财物,并且亲自操办。那些家里死人的,就都等着王丹给办理,乡邻们都习惯了。这样做了十几年,这个地方的风化极为和谐,风俗也变得淳厚了。

王丹天性正直高洁,非常厌恶豪强恶人。当时,和王丹同郡的河南太守陈遵是关西有名的豪杰。他的友人死了亲人,陈遵为他办理丧事,提供了很多财物。王丹拿着一匹缣,放在主人面前,说;“这一匹缣,是我家里人用织机织出来的!”陈遵听了露出惭愧的神色。自认为名气很大,就想和王丹成为好朋友,王丹拒绝不答应。

正巧前将军邓禹去关中西征,缺乏军粮,王丹率领宗族献上了二千斛。邓禹上表举荐王丹任左冯翊,王丹以有病为理由不到职工作,被罢免官职回家,后来被征聘为太子少傅。

当时大司徒侯霸想跟王丹交朋友,等到王丹被征入朝时,派儿子侯昱在路上迎候。侯昱在车下迎接下拜,王丹下车答札。侯昱说:“家父想跟您结交,你为什么拜谢我?”王丹说:“君房说过这话,但我没有答应他呀。”

王丹的儿子有一位同学死了父亲,他家住在中山,王丹的儿子跟王丹说要去吊唁。找了伴儿正要出发,王丹生气地打了他,让他寄些缣帛表示吊唁之意。有人问他选样做的原因,王丹说:“交朋友的难处,不容易讲清楚啊!世人都称说管仲、鲍叔牙,其次则是王吉、贡禹。但张耳、陈余最后兵刃相见,萧育、朱博后来也反目为仇,有始有终的好朋友实在不多见啊!”当时的人都信服他的话。

起初有门客向王丹推荐了一位士人,王丹就向朝廷举荐,后来被举荐者犯了罪,王丹受牵连获罪被免去官职。那位门客又羞惭又害怕地跟王丹断绝了关系,而王丹一直没说什么。不久王丹又被征入朝为太子太傅,他把门客叫来对他说:“你自己跟我绝交,为什么把我王丹想得那么薄情呀?”以不给他安排饭莱作为处罚,然后就跟原来一样对待他。王丹后来扰退休了,死于家中。

察人论道文言文翻译

项羽已经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

狙邱先生从齐国赶到楚国,牧猪的人请求拜见,问他道:“先生到什么地方去?”狙邱先生说:“我将去拜见西楚霸王。”牧猪的人说:“先生是平民百姓,却去拜见楚霸王,有什么高见吗?”先生说:“楚霸王起兵于草莽,替天下除掉了暴秦,分封诸侯而做了盟主,我将用仁义道德规劝他,做帝王的事。”牧猪的人说:“先生的盛情真是太好了!那拿楚国的功臣元老怎样办呢?”狙邱先生不高兴地说:“小人也能有智慧吗?这不是你所能理解的。”

牧猪的人说:“我是个放猪的,家里穷没有猪,就给人家放猪。猪繁殖快长得肥,主人就高兴,因而给的工钱就多,否则就工钱少。因此我放猪,就是舒舒服服的,天大亮了才去放牧,让它们在草丛灌木中来回走动,整天用鼻子拱粪土,吃肮脏的东西,在乱草丛中打滚,浑身糊着泥浆跑来跑去,而我同样悠闲自得不感到放牧辛劳,因而获得主人的欢心,从没拖欠过我的工钱。我家西边邻居家的儿子,很羡慕牧猪有利,就向我求教放牧的方法,我吝惜而想独自专享,没有告诉他。西边邻居家的儿子不能使猪繁殖好,主人便责怪他,常常不给够他的工钱,因此他就给猪修筑了安睡的窝。把那圈墙修得高高的,把猪槽冲刷得干干净净的,天刚亮就把猪赶出去,太阳未落山就把它们赶回来,选择饲料给它们吃,不让它们吃污臭的东西。弄得猪不得安逸,就都跑丢到野外去了。主人大怒,就把他撵走了。如今那些与楚国利害相关的大臣,都像那猪一样,他们安定了,楚霸王就高兴,他们不安定,楚霸王就不高兴了,哪有工夫顾及他人呢?但先生您却想让他改变主意,而实行您的主张,但愿他不听,这是先生的福啊。他如果听了您的话,但等不到最后施行,不但您的主张还没有见成效,反而使楚霸王的那些猪先跑掉了,楚霸王就必定对您发怒了。从前商鞅用古代贤明君王的那一套办法劝说秦孝公,孝公始终听不进去,等到商鞅转而把称霸的谋略告诉孝公的时候,还没说多久,秦孝公不知不觉地移膝靠近商鞅来求教,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那些只求功名利禄的君王,很少有不追求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的,所以,不是像尧、禹那样的君王,不可以和他论说道德,不是像商汤、周武那样的明君,不可以同他商讨仁义。如今的楚霸王是什么样的人呢?那些和他一起建立功业计议政事的人,不是被处刑、被流放的罪犯,就是些杀人抢劫的亡命之徒,他们全是些追名逐利贪欲熏心的人啊,而要和他们论道德行仁义,这和给麋鹿披衣戴帽,并让它们跟人在一起饮食相比,有什么两样呢?可楚霸王是非这样做不可的,只怕要拒绝先生的高见因而对您的主张没什么好处吧?况且先生的品德不如孔子,就像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啊。孔子曾多次被诸侯聘请,但最终还是奔波劳碌,没有谁赞同他的主张,后来在匡地遭危难,在宋国被围困,在陈、蔡两地之间挨饥饿,几乎不能避免死的厄运。现在楚霸王的威势,更不能同孔子时的诸侯大夫相比,先生的行动,我私下里感到疑惑不解了。”

君子们评论说,狙邱先生有挽救时弊的好心,但却不如放猪人识时务、知时势。

察的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