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 文言文翻译
南宋·岳飞《论马》
【译文】
称好马叫做骥,并不是称赞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我曾有这样的两匹马,所以常常对它们的表现感到奇怪。它每天吃豆类达几斗,喝泉水一斛,然而不是精细清洁的饲料和饮水,宁肯饿死也不食饮。给它披挂奔驰,开始速度好像不怎么快,等到行到百余里,就开始竖起马鬣长鸣,快速奔驰,显示出骏马的特点来,从中午到傍晚,还可以行二百里。卸下鞍甲后既不喘粗气,也不流汗,就像没事一样。这样的马,饮食多而且不随便食用,力量充沛而不逞能,是能长途行走的良马啊。适逢收复襄阳,平定杨么,不幸相继而死。现在所乘坐的马不是这样。每天的饮食不超过几升,而且吃不选择饲料,喝不选择泉水,拉住缰绳还未坐稳,就跳跃起来迅速奔跑,刚刚跑了一百里,就力气用尽流汗喘息,像死了一样。这样的马,需求不多,容易满足,喜欢逞能,又容易耗尽气力,是低下的劣马啊。
【原文】: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1。臣有二马2,故常奇之。日噉刍豆至数斗3,饮泉一斛4,然非精洁5,则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6,其初若不甚疾7,比行百馀里8,始振鬣长鸣9,奋迅示骏10,自午至酉11,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12,若无事然13。此其为马14,受大而不苟取15,力裕而不求逞16,致远之材也17。值复襄阳18,平杨么19,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20,饮不择泉。揽辔未安21,踊跃疾驱22,甫百里23,力竭汗喘24,殆欲毙然25。此其为马,寡取易盈26,好逞易穷27,驽钝之材也28。
【注释】:
1、“骥不称其力”二句:称好马叫做骥,并不是称赞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这两句话见《论语·宪问》。骥:良马名。称(chēng):称道,赞许。
2、臣:我,岳飞自称。
3、噉(dàn):同“啖”,吃。至:达。刍(chú):牲口吃的草。
4、斛(hú):量器名,也是一种容量单位,古时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时改五斗为一斛。
5、然:但。精洁:指精细清洁的饲料和饮水。不受:不食饮。
6、介胄(zhòu):指给马披上铠甲、头盔。介:甲,用作动词,披甲。胄:头盔,用作动词,披胄。
7、若:好像,似乎。疾:快。
8、比:等到。
9、振鬣(liè):竖起马鬣。鬣:马脖子上的长毛。
10、奋迅:振奋起来,加快速度。示骏:显示出骏马的品质。
11、自午至酉:从中午到傍晚。午:午时,白天十一点到一点。酉:酉时,下午五点至七点。
12、褫(chǐ):夺取衣服或带,这里是脱去,解下的意思。不息不汗:不喘气,不流汗。
13、若无事然:像没事一样。
14、此其为马:这样的马。
15、受大:指对饲料和饮水的要求多而且精。苟取:随便取用。苟:苟且,随便。
16、力裕而不求逞:力量充沛而不逞能。裕:充沛。
17、致远之材:能行长途的良马。
18、值复襄阳:值:正当,适逢。复:收复。1134年(绍兴四年),岳飞率军收复襄阳等六郡。
19、平杨么(yāo):杨么,名太,龙阳(今湖南汉寿)人。1133年(绍兴三年)夏,被推为洞庭湖地区农民起义军总首领,称大圣天王,有众二十余万。1135年(绍兴五年),被岳飞所破。
20、秣(mò):喂马的饲料。这里作动词用,吃。
21、揽辔(pèi)未安:拉住缰绳还未坐稳。辔:马缰绳。
22、踊跃疾驱:跳跃起来奔驰。
23、甫:刚刚。
24、汗喘:淌汗、喘息,均作动词。
25、殆(dài)欲毙然:像死了一样。殆:近于,几乎。
26、寡取易盈:需求不多,容易满足。盈:满足。
27、穷:这里指力气耗尽。
28、驽钝之材:低下的劣马。驽(nú):劣马。钝:刀不锋利,比喻劣才。
【拓展资料】:
百度百科-良马对
《论马》节选自《良马对》,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用问对形式谈良马和劣马,形式生动活泼,亲切自然。内容嘲讽与斥骂兼具。“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的良马,用以喻栋梁之才,但却不容于社会,相继以死。而“寡取易盈,好逞易穷”的劣马却活得长久,却能苟合于世。这篇散文以良马、驽马为喻,来论说人材,确实是有真知灼见。文章短小精悍,意蕴深远,值得细细品读。
作者简介:岳飞(1103~1142年),南宋抗金名将。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官至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以不附和议,为秦桧陷,被害于大理寺狱。孝宗时追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宋史》有传。《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岳武穆集》十卷,不传。明徐阶编《岳武穆遗文》一卷。词存三首。
创作背景:宋高宗赵构绍兴七年(1137年)正月,岳飞奉诏入朝觐见高宗,高宗“从容与谈用兵之要”,接着问岳飞:“卿在军中得良马否?”于是,岳飞借论良马以喻论人之道,回答了高宗的询问。后除岳飞为太尉,加食邑五百户,实封三百户,继又除宣抚使兼营田大使。三月扈从高宗至建康,论恢复大计。此时为岳最得志的时期,《良马对》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产生的。
译文:
良马不以它的力气为出名,而以它的品质出名。我有两匹马,所以经常以之为奇。每天窥视它食豆数升,喝水十斗,然而不是清洁干净的宁愿饿死也不吃,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象不是很快。等到跑了一百多里后,才开始挥动鬣毛长声鸣叫,奋振四蹄迅速奔跑,从午时到酉时,还可跑两百里;脱下鞍甲不喘息、不出汗,就好象没有事的样子。这马,吃的多却不苟且随便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是到达远路的良材啊。到了返回襄阳,平杨么(不知这个是不是地名),不幸相继死去。现在我所骑的就不一样了。每日所吃不超过数升,饲料不条挑拣粟米,喝的也不选择泉水,收紧缰绳就开始不安,跃跃欲试,迅速奔跑,刚到一百里,力气竭尽,汗水淋淋,气喘吁吁,几乎四去的样子.这马,少吃容易饱,喜好逞能容易竭尽,是劣马啊。
拓展资料
一、注释:
1臣:我,岳飞自称。
2日:每天。
3啖:吃。
4刍:chú,草。
5斛:hú,古代十斗为一斛。
6精洁:精美的食物。
7不受:不吃。
8介胄:介,披上;胄, 战甲。介胄,披上战甲。
9比:等到。
10奋:振作精神。
11午:午时,相当于今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一时。
12酉:酉时,相当于今下午五时至七时。
13褫:chǐ,解,脱。
14息:气喘。
15苟:gǒu,轻易。
16裕:充足。
17逞:逞能
18致远:能走远路。
19以:而。
20秣:mò,喂。
21揽:抓住。
22辔:pèi,缰绳。
23安:稳。
24踊跃:蹦跳的样子。
25甫:才。
26竭:竭尽。
27殆:几乎。
28毙:倒下。
29寡取:指吃喝得少。
30易盈:容易满足。
31穷:力尽。
32驽钝:驽:劣马,钝:笨拙,此指没有才能.
二、论马启示
首先,一个人求学问、干工作、创事业,都应该打好基础,积蓄内力,增长德性,简言之,就是培基增德。不追求形式外表,要重视内修德性。这样才会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第二,人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要踏实,要沉着,“其初,若不甚疾。”不要有显示心、争斗心,不要一上路就想压倒别人。要实心实意的先做好准备,端正身心。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人生的道路长而且宽,不愁没有用武之地,怕的是没有恒心,没有后劲,没有用武之力,没有用武之技!要一贯到底,要慎终如始!
第三、“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要严以律己,要有大忍之心。这样,才能任重致远。“非精洁,宁饿死不受。”不义之财款,虽一毫而不取;不干净之食物、不正当之职权,虽饿死而不受。这样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任重致远之才!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1)有二马,故常奇之。日(2)啖(3)刍(4)豆数斗,饮泉一斛(5),然非精洁(6)宁则饿死不受(7),介(8)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9)行百余里,始振鬣(liè)长鸣,奋(10)迅示骏,自午(11)至酉(12),犹可二百里;褫(13)鞍甲而不息(14)、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15)取,力裕(16)而不求逞(17),致远(18)之材也。值复襄阳,平杨么,不幸相继以(19)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20)不择粟,饮不择泉,揽(21)辔(22)未安(23),踊跃(24)疾驱,甫(25)百里,力竭(26)汗喘,殆(27)欲毙(28)然。此其为马,寡取(29)易盈(30),好逞易穷(31),驽钝(32)之材也。
-节选自 南宋·岳飞《金陀粹编》中的《论马》
【注释】
1臣:我,岳飞自称。
2日:每日。
3啖:吃。
4刍:chú,草。
5斛:hú,古代十斗为一斛。
6精洁:精美的食物。
7不受:不吃。
8介:甲,披上战甲。
9比:等到。
10奋:振作精神。
11午:午时,相当于今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一时。
12酉:酉时,相当于今下午五时至七时。
13褫:chǐ,解脱。
14息:气喘。
15苟:gǒu,轻易。
16裕:充足。
17逞:逞能
18致远:能走远路。
19以:而。
20秣:mò,喂。
21揽:抓住。
22辔:pèi,缰绳。
23安:稳。
24踊跃:蹦跳的样子。
25甫:才。
26竭:竭尽。
27殆:几乎。
28毙:倒下。
29寡取:指吃喝得少。
30易盈:容易满足。
31穷:力尽。
32驽钝:驽:劣马,钝:笨拙,此指没有才能。
33善:好。
【译文】
良马不以它的力气为出名,而以它的品质出名。我有两匹马,过去经常认为它们是奇特的。(每天窥视它)吃几升豆,喝十斗水,然而不是精良的饲料、干净的泉水宁可饿死都不接受,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像不是很快。等到跑了一百多里后,才开始挥动鬣毛长声鸣叫,奋振四蹄迅速奔跑,显出俊逸,从午时到酉时,还能跑两百里;卸下鞍甲不喘息、不出汗,就好像没有事的样子。这马,吃的多却不苟且随便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是到达远路的良材啊。到了返回襄阳,平定了杨么,(两匹马)不幸相继死去 。现在我所骑的就不一样了。每日所吃不超过数升,饲料不挑拣粟米,喝的也不选择泉水,缰绳没收紧就开始不安,跃跃欲试,迅速奔跑,刚到一百里,力气竭尽,汗水淋淋,气喘吁吁,几乎死去的样子.这马,少吃容易饱,喜好逞能容易竭尽,是愚钝的马啊。
岳飞《论马》参考译文:
良马不凭它的力气为出名,而以它的品质出名。我有两匹马,所以经常认为它们是奇特的马。每天看着它们食豆数升,喝水十斗,然而不是清洁干净的事物和水,宁愿饿死也不吃。披甲套上马鞍奔驰,一开始好象不是很快。等到跑了一百多里后,才开始挥动鬣毛长声鸣叫,奋振四蹄迅速奔跑,从午时到酉时,还可跑两百里;脱下鞍甲不喘息、不出汗,就好象没有事的样子。这马,吃的多却不苟且随便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是到达远路的良材啊。到了返回襄阳,平定杨么(地名),不幸相继死去。
现在我所骑的马就不一样了。每日所吃不超过数升,饲料不挑拣粟米,喝的也不选择泉水,刚套上马鞍,就跃跃欲试,迅速奔跑,刚到一百里,力气竭尽,汗水淋淋,气喘吁吁,几乎要死去的样子。这马,少吃容易饱,喜好逞能容易竭尽,是劣马啊。
拓展资料:
1.原文: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瞰豆数升,饮泉一斛,然非清洁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值复襄阳,平杨么,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取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2.作者简介: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抗金英雄 ,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3.评价:岳飞这篇谈话,通过常见的生活现象,剖析深刻的人生哲理,既引人深省,又穷尽事理,无事辩驳。他侃侃而谈,通过马的饮食与行走,两相对比,说明“负重致远”之才,必须具备若干要素。
论马翻译:良马不以它的力气为出名,而以它的品质出名。我有两匹马,所以经常以之为奇。每天窥视它食豆数升,喝水十斗,然而不是清洁干净的宁愿饿死也不吃,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象不是很快。等到跑了将近一百里后,才开始挥动鬣毛长声鸣叫,奋振四蹄迅速奔跑,从午时到酉时,还可跑两百里;脱下鞍甲不喘息、不出汗,就好象没有事的样子。这马,吃的多却不苟且随便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是到达远路的良材啊。到了返回襄阳,平杨么(不知这个是不是地名),不幸相继死去。现在我所骑的就不一样了。每日所吃不超过数升,饲料不条挑拣粟米,喝的也不选择泉水,收紧缰绳就开始不安,跃跃欲试,迅速奔跑,刚到一百里,力气竭尽,汗水淋淋,气喘吁吁,几乎四去的样子.这马,少吃容易饱,喜好逞能容易竭尽,是劣马啊。
文言文的全文翻译
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疑问,(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曾子)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中庸》)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尚书》不是说吗?“喜爱问(的人,学问知识)就丰富。”孟子论述:“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的时候),并提“学问之道”,“学”之后(就)紧跟着“问”。子思谈“重视品德修养”(时),归结到要(好)问(勤)学,(在他的提法中)“问”并且在“学”的前面。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地问,不挑选人地问,(只要能)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了。因此,狂妄的普通人的话,圣人(也)采纳它,地位低微的樵夫,古圣先王(也)询问他,舜帝有天子的身份都向平民询问,以(他们的)大智却注意到浅近平常的意见,不是偶然的谦虚,实在是要从多方面听取有益的意见。三代以后,有“学”而没有“问”,朋友间的交往,能做到规劝做好事,不做坏事就不错了,那种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互相请教,勤勉地只是以进修为急务(的人)未多见,(更)何况世俗的人呢?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终生几乎(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情(了)。(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问,像这样,就天下几乎没有可以问的人了。(什么)人(都)不值得佩服了,(什么)事(都)没有可疑的了,这只是自以为是罢了。自以为是,那错误还是小的;自己知道自己的浅薄却严密地掩盖自己的过错,宁愿让学习最终不进步,(也)不愿意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样危害自己的内心修养,(错误可就)大了,而陷入这(种大错误)的人常常(占)十分之八九。不这样(的话),就所问的(也)不是(他)所学的:(如)问(一些)天下的奇字僻典和琐屑事物来说说好玩;甚至自己心里所已经明白的(问题,却故意拿它),问别人,来试试那人的才能;(或者)非常难解答的事情问别人,来逼使那人难堪。如果不是这样,(或者)即使有与自己思想品德修养有密切关系的事情,可以收到得到教益的效果的,要压低一下自己的尊严(虚心向别人请教)也不能做到。唉!学习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是(正)由于这(原因)吗?而且不喜爱问的人,(是)由于不能虚心;不能虚心(是)由于不诚心实意喜爱学习。也不是不专心用功的缘故,他学习的不是古代儒家学习的(东西),他喜爱的也不是古代儒家喜爱的(东西),不善于问是理所当然的。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也)一定会出现一次错误。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是愚笨的人所了解的;愚笨的人所能做的,未必不是圣人所不能做的。真理不是只在某些人手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那么,“问”可以少得了吗?《周礼》(说),朝堂之外(要)询问百姓(对朝政的意见),国家的大事还问到平民。所以贵人可以问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问不成器的人,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只要学行方面能有成就便可以了。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他道德学问高。古人把“问”作为美德,而并不认为它是可耻的,后代的君子反而争先把“问”当作耻辱,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耻的(事),后代人却做着而不以为耻的(就)多了,可悲啊!
郭橐驼其人,不知原名什么。他患有伛偻病,行走时背脊高起,脸朝下,就像骆驼,所以乡里人给他取了个“驼”的外号。橐驼听到后说:“很好啊,给我取这个名字挺恰当。”于是他索性放弃了原名,也自称橐驼。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长安城的富豪人家为了种植花木以供玩赏,还有那些以种植果树出卖水果为生的人,都争着接他到家中供养。大家看到橐驼所种,或者移植的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别的种树人即使暗中观察模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有人问他,他回答说:“我郭橐驼并没有能使树木活得久、生长快的诀窍,只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让它尽性生长罢了。大凡种植树木的特点是:树根要舒展,培土要均匀,根上带旧土,筑土要紧密。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去动它,也不必担心它,种好以后离开时可以头也不回。栽种时就像抚育子女一样细心,种完后就像丢弃它那样不管。那么它的天性就得到了保全,从而按它的本性生长。所以我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没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诀窍,只不过不压制耗损它的果实罢了,也并没有能使果实结得又早又多的诀窍。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种树时树根卷曲,又换上新土;培土不是过分就是不够。如果有与这做法不同的,又爱得太深,忧得太多,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离开之后又回头去看看。更过分的做法是抓破树皮来验查它是死是活,摇动树干来观察栽土是松是紧,这样就日益背离它的天性了。这虽说是爱它,实际上是害它,虽说是担心它,实际上是与他为敌。所以他们都比不上我,其实,我又有什么特殊能耐呢?”
《与元微之书》译文
四月十日夜晚,乐天告白:
微之啊微之!不见您的面已经三年了,没有收到您的信快要两年了,人生有多少时日,我和您竞这样长久离别?何况把胶和漆一样紧紧相联的两颗心,分放在南北相隔的两个人身上,彼此上前不能在一起。后退不能相忘,牵制隔离,各自都要老了。微之啊微之,怎么办啊怎么办!天意造成这种际遇,对这怎么办呢!
我刚到浔阳时,熊孺登来访,收到您前年病重时的一封短信,信上首先说了您的病情,其次叙述您生病时的心情,最后谈到我们多年的交谊情分。信上还说:病危时,没有时间顾及其他事,只收集几包文章,封起来,在它上面题字:“日后送交白二十二郎,就请用它代替我的信,悲伤啊,微之对待我,怎么如此信任啊!又看到寄来的听说我被眨官的诗写道:“灯将燃尽啊,火焰将灭,人影摇摇晃晃,今晚听说您被贬谪到九江。将近死亡的我,在病中惊起而坐,夜风吹着雨进入寒窗。”这样的诗句别人尚且不忍听到,更何况我的心呢!到现在每吟诵起来,还悲伤不已啊。
暂且放下这事不谈,大致叙述一下近来的心境。我自从到了九江,已经过了三年。身体还算健康,心情很平静。下到家人,庆幸没有什么毛病。我大哥去年夏天从徐州来到这里,还有各房孤小的弟妹六七人互相扶助一同来了。不久前牵挂的家人,现在都出现在眼前了,能够同寒暖共饥饱,这是第一件安适的事。江州气候渐渐凉爽了,当地很少恶性传染病。至于毒蛇、蚊虫,虽然有但很少。浔江的鱼很鲜,江州的酒极美。其他的食物,大多类似北方。我家的人口虽然不少,司马的俸禄虽然不多,只要衡量收入,节俭用度,也可以自给自足。身上穿的,口里吃的,还不必求助于人,这是第二件安适的事。我去年秋天开始游庐山,到东林寺、西林寺之间的香炉峰下,看见飞云、流水、清泉、怪石,绝妙第一,喜爱得不忍离去。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几株高大的松材,一千多根修长的竹子。青色的藤萝点缀着篱笆墙,洁白的石块铺着桥面。流水环绕在茅舍之下,飞泉洒落在屋檐之间,红色的石榴,白色的莲花,分别生长在石阶下边的水池中。大致如此,不能详尽记述。每次我独自一人前去,常常住满十天。一生爱好的东西,全在这里。不仅忘记回家,简直可以在此度过一生。这是第三件安适的事。想到您很久没有得到我的信,一定更加盼望,现在特亲记下这三件安适的事先作呈报,其余的事,我一条一条地写在后面吧。
微之啊微之!写这封信的夜晚,我正在草堂中对着山的窗子下面,随手拿笔,随意乱写。写好信封的时侯,不知不觉天快亮了。抬头只见一两个山寺的和尚。有的坐着,有的睡着。又听到山中的猿猴和山谷里的鸟,发出啾啾鸣叫。平生老友,离我万里,一时间世俗的思念之情,此时突然产生。作诗的习惯牵动着我,使我写成了三韵的六句诗:“回忆从前给你写信的夜晚,是考中进士后的天亮前。今夜写信又在何处?在庐山草屋拂晓的灯前。笼中的鸟栏里的猿都未死,人世间你我相见是在哪一年!”微之啊微之!今夜我的心情您知道吗?乐天叩头。
我国西南一带的山水,以四川境内最为奇特。但那里与中原一带相距万里之遥,从陆路去吧,途中有剑阁、栈道之类的险阻;从水路去吧,途中又有瞿唐峡、滟濒堆之类的忧惧。骑着马去吧,沿路层层竹林遮蔽高山,接连走几十天,仰头看不到山顶;登上高处往下俯瞰,陡峭的山谷有几万尺深,茫茫渺渺看不到谷底,令人惊恐万状,肝胆抖颤。乘船去吧,江水悍猛,礁石尖利,波涛险恶,漩涡变幻,船只稍微失去控驭,偏离航道仅有尺寸大小—点点,就被撞成粉末,像泥土般下沉,船中的人便饱了江中鱼鳖的口腹。通往四川的道路艰难到这种地步,因此,不是做官出仕富有财力的人不能前往游历;不是天生富有感受能力善于抒发的人,即使去游览了,也得不到精神上的享受,说不出个所以然;不是身强年壮的人入川之后大多老死在那里,不能还乡。喜欢寻奇探胜想到四川去游历的人,每每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而深深抱憾。
浙江天台籍人土陈庭学君,会写诗。他由中书左司掾,屡次随大将北征,因有功劳,升任四川都指挥司照磨,从水路入川到成都成都,是四川的要地,又是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等古代著名人物长期生活过的地方。庭学入川以后,凡历代英雄俊杰争战攻取、驻守防御的遗迹,诗人文土游览登临、饮酒射覆、赋诗吟咏、歌唱呼啸的处所,庭学没有不一一去游览的。他既经游览,就一定写诗抒发感受,记写景物时世的变迁。因此他的诗歌在入川以后愈加工妙。过了三年,庭学依照惯例辞官归家,在京城和我会遇。他的精神更加饱满,言谈愈发宏壮,志向意趣益加高远,这大约是因为在川蜀山水中得到了很多的助益吧。
面对庭学的变化,我很惭愧。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立志要遍游天下,因学业未成,不得闲暇。到了壮年可以出蝣的时候,四面八方到处战火纷飞,遍地无处落脚。及至当今圣明天子兴起,天下安定,四海之内,合为一家,而我已经年光老大体力衰惫,想要再像庭学君那样去游历,还能够实现吗?
不过,我听说古代的贤士,如孔子的弟子颜回、原宪等,大都坐守乡里,甘居陋室,由于很少出门与人往来,以至蓬蒿杂草遮没了门户,但他们的志气意趣却经常是很充沛的,好像他们的胸中存在一种足以包容天地万物的精神力量。这是什么原因呢?莫非他们的精神世界中自有高山巨壑、奇美壮丽已经超过了山水之外吗?希望庭学君归去之后,试从这方面探求一下人生的奥秘。如果有什么新的体会,请告诉我。那时候,庭学君将一定会给我更多的新的启发,而不仅仅是因为曾经川蜀壮游这一点使我自愧。
王安石 材论翻译
国家的危机,不在于能人不多,而在于统治者不希望能人多;不在于官员无所作为,而在于统治者不让其作为。人才的作用,是用来作为国家的支柱,得到了,国家可以安定而繁荣,失去了则使国家灭亡且受外辱。然而统治者不希望能人多,不让官员有所作为,为什么?有三个失误。为首的误解,是统治者认为“以我在位就可以免除国家灭亡、受辱的危机,一辈子国家都不会出现危机,所以人才无论有没有都不会改变国家兴衰的命运”,所以不在意人材,而最终是国家进入失败混乱受辱的危机,这是一个失误。又或者说“我所赋予的官位财务可以吸引国家的能人,他们的光荣耻辱担心悲伤都是我说了算,我可以骄傲的看着国内的能人,而他们都将依附到我身边”,则也会最终是国家进入失败混乱受辱的危机,这也是一个失误。又或者不寻求培养选择人材的方法,而主观的认为国家其实没有人材,最终是国家进入失败混乱受辱的危机,这也是一个失误。这三种失误,对国家的造成的损失是一样的。然而并不是有恶意,都应该要批评他们的错误,就是以为国家没有人材而已。但有意地不希望运用国家的人材,就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了。
世上被蒙蔽的人才说:“人怀有特别的才能在身上,就像锥子放在布袋里一样,它的尖端立刻就能显露出来,所以没有怀才而看不出来的人啊.”这只是看到了锥子放在布袋里,而本来没看到马在马棚里的(情景)。劣马和良马混杂在一起,喝水吃粗粮,嘶鸣啼叫互相啃咬,想看出(哪匹)不同于其它的马是没有的啊。到了它牵引着沉重的车子,走不平坦的道路,不需要多次鞭打它,也不需要繁多地驾驭,只要一拉它的缰绳就已经到了千里以外的地方了。在这个时候,让劣马和它一起赶路,那么(那劣马)即使倾覆了车的轮子,断了缰绳,损坏了筋骨,日夜追赶,遥远得已经赶不上了,这以后良马和劣马才有分别了。
人怀有特别的才能在身上,就像锥子放在布袋里一样,它的尖端立刻就能显露出来,所以没有怀才而看不出来的人啊.”这只是看到了锥子放在布袋里,而本来没看到马在马棚里的(情景)。劣马和良马混杂在一起,喝水吃粗粮,嘶鸣啼叫互相啃咬,想看出(哪匹)不同于其它的马是没有的啊。到了它牵引着沉重的车子,走不平坦的道路,不需要多次鞭打它,也不需要繁多地驾驭,只要一拉它的缰绳就已经到了千里以外的地方了。在这个时候,让劣马和它一起赶路,那么(那劣马)即使倾覆了车的轮子,断了缰绳,损坏了筋骨,日夜追赶,遥远得已经赶不上了,这以后良马和劣马才有分别了。
文言文翻译
翻译:
因为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认识,第三要持之以恒。有志向就不甘心为下游;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一得到自我满足,如河伯的看到的海门,如井底之蛙的看天,都没有认识的人了;一般的人就没有不成功的事。这三者缺一不可。
扩展资料:
文言文翻译要点:
1、关键实词
关键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特殊难解词语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2、关键虚词
关键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
(1)必须译出的: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
(2)不必译出的: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关键虚词的翻译,要仔细辨明词性及意义,能译则译,不需要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
3、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考生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考生要注重积累,重点掌握容易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译文: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流;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则没有成不了的事情。这三件缺一不可。
原文出自《曾文正公全集》
出自曾巩的 与王介甫第二书
古之人有行此者,人皆悦而恐不得归之。
古时候的贤人有这样的操行的,
老百姓都心悦诚服,唯恐不能归附于他。
其政已熄而人皆思,而恨不得见之,而岂至于谤且怒哉!
即使贤人的政事已经终止,人们都还会怀念他,
并且因为见不到而深以为憾,
又怎么会迁怒而去毁谤他呢?
比懒作书,既离南康,相见尚远,故因书及此,足下以为如何?
我一向懒得写信,既然已经离开了南康,
相见还远,因此就写到这了,您认为怎样?
《素书》安礼章:见已失者,慎将生;恶其迹者,预避之。
【张氏注曰】已失者,见而去之也;将失者,慎而消之也。恶其迹者,急履而恶鏱,不若废履而无行。妄动而恶知,不若绌动而无为。
原文的意思是:见到损失,要警惕再次发生,见到(之前的)劣迹,应该预先(采取措施)去避免。
你这段话是后人对《素书》的注解。看到已经失去的,见到(损失)就让它过去吧。而对于将要损失的,(应该)警惕并且消除(隐患)。厌恶前人的事迹,急着前行而犯错,不如停下脚步不前行。轻举妄动不如笨拙的(探索着)行动,即使没有什么成果。
我感觉这后人的注解太过复杂,毕竟读书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中恶鏱,因为鏱字没有具体释义所以是猜测翻译的,希望有帮到你。
文言文中的“耳”是什么意思?
①<名>耳朵.《邹忌讽齐王纳谏》:“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②<名>形状像耳朵的东西.如“木耳”、“银耳”
③<动>听说;耳闻.《汉书·外戚传》:“又耳曩者所梦日符.”
④兼词,相当于“而已”,译作“罢了”.《庄暴见孟子》:“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赤壁之战》:“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⑤<助>表示肯定.《察今》:“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赤壁之战》:“田横,齐之壮士耳.”
⑥<形>位置在两旁的.“耳门”、“耳房”.
文言文全文翻译
沂州的山很险峻,所以有猛虎出没。县官经常派猎人捕捉老虎,(猎人却)常常被猛虎吃掉。有个姓焦的奇人,陕西人,投亲不成,流落到沂州。他向来勇猛,曾经挟着千佛寺前的石鼎,飞上大雄殿左边的屋脊,所以别人称他为“焦石鼎”。
他知道沂州的山岭有很多猛虎,(他)每天步行到山中,遇见老虎就赤手将它杀死,扛着老虎回家。每天都这样。一天入山,遇到了两只老虎,还带着一只小虎,他一时性起,连续杀了两只老虎。左右肩膀各放一只老虎,还把小虎生擒了回来。别人都因为害怕而避开,而他却笑然自若。
有某个富人,钦佩他勇猛,于设宴来款待他。他在席上,讲述自己平时缚虎时的情况,听的人都觉得十分害怕,而他又夸大其辞,边说边比划,十分得意的样子。突然有一只猫跳上桌子吃东西,搞得满桌都乱七八糟,焦以为这是主人的猫,就随它吃完然后离去。主人说:“这是隔壁的畜生,真是讨厌!”过了一会,那猫又来了,焦马上站起一拳挥过去,桌上的菜肴盘碟都碎了,而猫已经跳到窗边,焦大怒,又过去打它,窗棂都碎了,猫一跳,跳上屋角,用眼直直的望着焦。焦就更怒了,张开双擘准备上前去捉它,但猫却叫了一声,拖着尾巴慢慢地翻过墙过去了。焦没有办法了 只好望着墙发呆。主人拍掌笑了笑。焦感到十分惭愧而离席走了。
焦他能够捉到猛虎,但却奈何不了猫,难道真的是对付大的强大的敌人时才勇猛,而对付弱小的敌人就害怕了?只是用力不当而已。煮牛用的鼎,不能用来烹饪小菜;有千斤力的弓弩,不能射中鼷鼠。怀有技能的人应该知道,任用别人的人也应该知道。
加分升级~
王安石 材论 全文翻译
世上的目光短浅的人说:“一个人如果自身怀有不凡的能力,就像锥子处于囊中,它的尖端立刻会钻到外面来,所以不存在具有能力却没有表现出来的人。”这家伙只看到锥子处于囊中,却显然没有看到马在马厩中的情形。劣马与良马混杂相处,一样喝水吃草,嘶叫跺蹄子咬牙齿,从此之中寻找马的本领的人大错了。等到它拉沉重的车子,走平坦的道路,不用屡屡鞭策,不让人费力的驾驭,缰绳晃一晃,千里的路程已经走完了。在这个时候,让劣马一道,那么即使劣马将轮子弄倒,将缰绳扯断,筋骨受伤,日夜兼程地追赶,也是远远地不能赶上的,在这样之后良马和劣马才能区别开。
自己翻译的,有些意译了,尽量不要一字字的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