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文言文翻译避讳

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 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三、中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 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中考文言文翻译也随之有了根本的改革,绝大多数的试卷都增加了直接翻译题型。这既能考察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和句子间语意关系的掌握和领会,又能考察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比以往的选择题型,难度加大了许多。因此,要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就必须掌握必要的方法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例3:“君与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四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 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 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4、介宾短语前移。“ 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扩。就是扩展。 1、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例:“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译句:“变更你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么怎么样呢?”“役”、“赋”扩展为双音节词。 2、对于一些紧缩复句或言简义丰的句子,在翻译时,要根据句义扩展其内容,才能使意思表达清楚。例:“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译句:“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谁会不来呢?” (六)缩。就是凝缩,文言文中的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实用繁笔,在翻译时应将其意思凝缩。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句:“(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七)直。即直译,就是指紧扣原文,按原文的词句进行对等翻译的今译方法。对于文言文的实词、大部分虚词、活用词和通假字,一般是要直接翻译的,否则,在考查过程中是不能算作准取得翻译。例:“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八)意。即意译,就是指在透彻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为体现原作神韵风貌而进行整体翻译的今译方法。文言文中的一些修辞格如比喻、互文、借代、婉曲等,不能直译的要恰当处理,将其意译。 1、互文不可直译。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例1:“秦时明月汉时关”译句:“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例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译为:“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2、比喻。例:“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 3、借代。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 “万钟”代高官厚禄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4、婉曲。主要是避讳。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还有把上厕所说成“更衣”。 (九)替。就是替换, 1、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把古词替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或词组。例1:“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这句中的“愚”,要换成“我”;“悉”,要换成“都”;“咨”,要换成“商量”。例2:“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要换成“出身卑微,见识短浅”。 2、把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替换成现代词或结构。例:“然则……”:换成“ 既然这样,那么……”;“何以………?”换成“ 根据什么……”。 (十)选。就是选择,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现象很常见,因此要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才能使句子正确。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是一个多义词,它有“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等义项。例句中的“兵”翻译时应选择“兵器”。 为便于同学们记忆,特将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编成一段顺口溜: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增、删、调、留、扩、缩、直、意、替、选”是中考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我们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 四、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一)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三)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最近两年高考对文言文翻译的考察由选择正误改为笔译。这就增加了答题难度,而且所出试题均出于课外,仿佛无迹可求,无从下手。其实,还是可以讲究一点技巧,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1. 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在大家做翻译题时,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 2. 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翻译时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3. 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活用。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翻译时要抓住词语的临时含义。 4. 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在文言文阅读中,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而影响全句的理解。这个词就是一个关键词。对于它,我们要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只要平时努力,并注意以上四点,加以灵活掌握,要翻译正确是不难的。 五、文言文翻译得分点把握技巧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高考考试范围,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最大的可能是在翻译题中体现,因此,如何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已成为考生们关注的焦点。 1、看词性——从词类活用现象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它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翻译时,对活用的词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及词义。 2、观句式——从文言句式特点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文言句式已纳入高考考查范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好文言句式的不同特点,特别要掌握好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而这些句式一般说来都有语言标志,因此,可以通过对这些语言标志的识别,来判断它们是属于哪种句式特点。 3、悟词义——从关键实词意义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所谓关键实词,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关键意义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句子中的关键实词,以动词最多,形容词、名词次之。另外,也要注意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 4、辨用法——从主要虚词用法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虚词是句子构成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考试大纲18个文言虚词中经常考的有“而、以、于、因、用、乃、其、为、则、之”等,考前应当注意把它们的用法进行归纳并强化训练以加深印象。翻译时,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注意上下文的关系,注意意思的衔接和连贯。 所以,在文言文翻译中,一定要注意通过看词性、观句式、悟词义、辨用法等方法,敏锐地发现这些得分点并准确地把它们翻译好,翻译得通顺流畅。这样,才能在文言文翻译中得到高分。

求文言文翻译```

1、出自“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个成语,来自宋朝陆游所撰《老学庵笔记》,说宋朝田登做州官,要百姓避讳他的名字。因为“灯”与“登”同音,老百姓只能把“点灯”说成“点火”。元宵节放灯时,田登布告说:“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后来就用“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来指统治者自己胡作非为,却不许老百姓有一点自由。(摘自《成语典故词典》)

2、入蜀日记(译文) 陆游

七月十四日的傍晚,天气晴好。(我)打开船舱中向南的窗户观赏山水风景。溪水中有极多的鱼,时而冲出水面跳跃上来,夕阳照射着它们,就像银色的小刀。垂竿钓鱼、拉网捕鱼的人充满视野,因为这个缘故鱼的价钱很便宜,家僮差役们每天都饱食其鱼。当地人说,这条小溪水质肥美,适于鱼的生长。等到喝下了水,(品出)水味像水果一样甜,难道当真是因为(水)肥的缘故多鱼吗?溪水的东南面有多座山峰就像黑色的黛,大概就是青山吧。

(八月)十四日的清晨,下着雨。路过一座小石山,像是从山顶一直削去一半,同余姚江边上的蜀山非常相似。(我们)在大江中奋力拉船,遇见一个木筏,宽十几丈,长五十多丈。上边有三四十户人家,妻子、儿女、鸣狗、臼碓都有,中间有纵横的通道行人往来着,还有神祠,向来没有见过(这种景观)。使船的人说,这还是那小的呢,大的在筏上铺上土作菜园,或者作酒店,都不再能靠近小水湾,只能行使在大的江面上。这一天顶风拉船,从天亮到日落才走十五六里路。停靠在刘官矶,靠近蕲州边界。子侄等晚辈登上岸,回来说:“找到一个小路,到这山的后面,有一个池塘样的湖面积相当大,荷花菱角非常多。湖的周围有很多木芙蕖,很多房舍在夕阳映照下,用芦苇编的篱笆和用茅草盖的房舍,很有幽雅的情致,并且静悄悄地没有人声。有很大的梨,想要买,设有买到。湖中有轻快的小船采菱角,喊他们(他们)也不理睬。再想看个究竟,恰巧看见道旁摆着捕获野兽的工具,怀疑有虎狼之类,于是不敢往前走了。”刘官矶就是传说中说的汉昭烈帝刘备前住吴国曾经拢船靠岸的地方。晚上,我们观赏大鳖在水中沉浮。

(八月)二十一日。渡过双柳湾,回头眺望江面上,远处的山峦重叠更加秀美。自从离开黄州,即使行使在江湾中,也都很空阔辽远,地势渐渐增高,更多的是种植豆类,谷子和荞麦之类。晚上,停留在杨罗洑,宽大的堤坝、高高的柳树,居住的百姓稠密众多。鱼的价钱便宜得像士一样,一百个铜钱(买的鱼)可以使二十口人吃饱。又都是大鱼,想要寻找小鱼喂猫,没有找到。

(九月)九日,早晨,往拜了土神的庙。路旁的民房,覆盖房顶的茅草都一尺多厚,整齐干净没有一根零乱的草。(我们)张起船帆,沿江行驶三十里,停泊在塔子矶,(塔子矶)是江边的一座大山。自从离开鄂州,到这儿才看见山。(我们)买羊肉置办酒席。大概村庄因为重阳节的原故,宰了一只羊,各船都买,一会儿就没了。向江上人家讨要菊花,要来好多枝, 芳香可爱,因为这就醉得东倒西歪。夜里下了雨,很冷,开始盖上棉被。

十月二十一日。(我)在船上眺望石门关,(发现它)只能通过一个人行走,是天下最险要的地方。晚上,船停泊在巴东县。(这里)的江山雄奇瑰丽,远远超过秭归。只是街市上很冷落,镇中方一百多户人家,从县衙门往下都是茅草房,一片瓦都没有。代理知县、县尉、右迪功郎王康年, 县尉兼主簿、右迪功郎杜德先来,都是蜀地人。拜访了寇莱公饲堂,登上了秋风亭,向下俯视江山。这一天阴得很沉,下起小雪,天气凄冷,再看秋风亭的名字,使人惆怅顿生,开始有流落天涯的感叹。于是又登双柏堂、白云亭。双柏堂下原来有寇莱公所栽的柏树,现在已经枯死。但是南山峰峦很多,秀丽可爱。白云亭更是天下幽静、奇异、超过一切的美妙境界,群山环抱 山峦重现,古树繁密,大多是二三百年的植物。栏杆外面的两条瀑布倾泻到石涧里,像珍珠在跳跃,像玉屑在飞溅,寒气彻骨。四它的下面就是慈溪,奔腾着与长江交会。我从吴地进入楚地,行驶了三千多里,经过了十五个州,亭榭的优美没有赶得上白云亭的,而且只在县衙厅堂的后面。巴东知县一点事都没有,知县可以在亭中吃饭、睡觉,其乐无穷。可是每逢知县出缺,动不动就两三年没有人肯补这个缺,这是为什么呢?

3、医生扁鹊去见秦武王,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诉了扁鹊,扁鹊建议及早医治,可是左右大臣提出异议:“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会使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明。”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扁鹊听了很生气,把治病的砭石一丢,说:“君王同懂医术的人商量治病,又同不懂医道的人一道讨论,干扰治疗,就凭这,可以了解到秦国的内政,如此下去,君王随时都有亡国的危险。”

4、河蚌刚刚爬上河滩张开壳儿晒太阳,一只鹬鸟扑过来啄它的肉。蚌灵敏地合扰自己坚硬的壳,把鹬鸟尖尖的长嘴紧紧夹住。鹬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你就要渴死饿死!”鹬和蚌谁也不肯让谁。结果都被渔夫毫不费力地抓住了。

5、“任人为贤”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用人只凭德才。 这个成语来源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之。”

关于文言文翻译的办法!拜托拉

1、落实实词

① 确定词性

② 确定词义

A、 语法结构分析法

如: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 (《后汉书o严光转 》)

"乃令以物色反之"是一个祈使句,承前省去主语"帝","令"后省略兼语"人"。翻译难点是"物色"。如果"物色"理解为现代汉语中的"寻求"含义的话,它用在介词"以"之后就说不通--介词之后只能跟宾语。由此可见,"物色"应是个名词。它是什么意思呢?根据上下文"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和"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分析,光武帝可能在让人凭着长相寻找严光,所以"物色"作"形体相貌"讲最合适。

B、句式结构分析法

古汉语十分讲究对称,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相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意思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等并列结构较多,这就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方便。

如:"追亡逐北"中,"追"和"逐"同为动词,动词后只能跟名词作宾语,因而,"亡"和"北"为名词,译为败北、溃败的军队。

"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贾宜《过秦论》),是个"正对"对偶句,根据对偶句特点可知,处于同一位置的"固"与"地"词性相同(名词),意思也接近,据此推知,"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作"坚固的地方"讲。

C、 成语联想法

现代汉语的成语,绝大部分来源于古诗文,故而有很多词语的文言意义在成语中得到了保留;在解释文言实词时,我们可以联系成语来推断其意义。

如:2020年江苏高考卷,15题: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

此句关键词"曲意",成语中有"曲意逢迎",意思是"违背自己的本心,千方百计迎合讨好别人",可以推断"曲意"为违心的迎合、奉承。再联系上下文,可知是蔡京为了讨好徐绩和何执中而巴结奉承他们,所以在翻译时需补充主语。

整句译为:(蔡京)常常违心地奉承二人,徐绩并没有稍稍降低自己的品节。

2、 落实虚词

虚词的意义与用法是无法分开的,因为虚词的意义是它在句中所起的作用决定的。所以虚词翻译不能脱离语境。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2020年《考试说明》圈定了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课文中几乎有每个常见虚词的例句,在学习过程中要带领学生掌握它们的用法,并整理出来。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代替,如果硬译反而别扭,因而不译。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以及词中虚设成分等。

3、 关注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等,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在翻译过程中要善于抓住这些标志,严格按照现代汉语规范来翻译。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句) (《师说》)

②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侍坐》)

不吾知也 (《侍坐》)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

惟利是图 (以上为宾语前置句)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介宾结构后置句)

④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宾语前置句)

二、要恰当处理一些修辞格

① 互文不可直译。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省却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并合而完整达意。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要译为"秦汉 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②比喻。如"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因现代汉语中没有这样的说法。如保留比喻,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不保留比喻,可译为"坚固的城防"。

③借代。如"布衣"代未做官之人,"缙绅"代官员,"三尺"代法律,"万钟"代高官厚禄等。

④委婉说法,主要是避讳。如把国王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的死说成"填沟壑"。凡遇到这种情况,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来译就可以了。

三、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可以灵活采用如下六种翻译方法:

1、 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不必变动。

2、对。将已由单音节发展为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

3、拆。文言文中有时连用上午两个单音词,在白话文中恰好是双音词。对这类词语,需要拆成两个单音词来进行翻译,而不能用白话文中的双音节词的词义去翻译。 4、增。增补句子省略的成分或词语活用后的新增内容。

①句子中的省略成分必须增补出来。

②词类发生活用时,必须根据活用的类型增补有关活用后的新增内容。

5、删。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为语气助词、或表停顿、或是凑足音节 、或起连接作用,在翻译时就可以删去,而不必硬译。

6、调。把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笔者将文言翻译编成了顺口溜:

文言翻译重直译,联系全文斟词句。

名字称谓不必译,单音词语双音替。

倒装语句调语序,其他特殊一般译。

碰见虚词因句译,能删能替看语气。

文言文翻译避讳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