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李师古跋扈文言文翻译

李师古跋扈译文

李师古行贿注

宋· 王谠《唐语林· 卷一 · 德行》 吴慧编译

【译文】青州刺史李师古暴戾凶残,而对宰相杜黄裳有所畏惧,不敢造次,于是托人送上百万钱物和一辆毛毡为蓬的暖车。派去送礼的人未敢贸然进入宰相府邸,在宅邸门旁观察等待机会。有一乘轿子从相府里出来,两个随从的婢女穿着破旧的黑色衣衫。问周围的人:“轿子上的人是谁?”众人回答:“是宰相的夫人。”派去送礼的人急忙赶回去告诉主人。李师古便放弃了行贿的念头。

【原文】 李师古1跋扈,惮2杜黄裳3为相,未敢失礼,乃寄钱物百万,并毡车一乘。使者未敢入,乃于宅门伺候。有肩舆4自宅出,从婢二人,青衣褴褛。问:“何人?”曰:“相公夫人。”使者遽5归以告,师古乃止。

注:标题是本博自拟。

1、李师古,唐割据军阀李正己之孙,淄青节度使李纳之子;祖籍营州(今辽宁朝阳),高句丽人,官至青州刺史,为人暴戾凶残。

2、惮:惧怕、畏惧。如,《左传 · 僖公七年》:“何惮于病?”又如,《论语 · 学而》:“过则勿惮改。”

3、杜黄裳:字遵素,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德宗、顺宗两朝宰相,封爵邠国公。

4、肩舆:代步工具,即轿子。如,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导使睿乘肩舆,具威仪。”胡(三省)注:“肩舆,平肩舆也,人以肩举之而行。”

5、遽归:仓促匆忙地回走。如,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帝醉,曰:‘何不且留,遽归,欲与石郎反邪!’石敬瑭闻之,益惧。”

高二语文文言文翻译

太祖是宣祖的第二个儿子,他的母亲是杜氏。后唐天成二年,在洛阳夹马营出生。他出生时,屋子有红光笼罩,特殊的香味一晚上都没有散去。他皮肤发出金色的光泽,三天都没有变。等他长大了,相貌非常英俊,很有气度,认识他的人都认为他并非普通人。他学骑马射箭,很容易就学会了,而且比其他人厉害的多。试着去驾驭一匹不易驯服的马,不用鞍,马跑到了城边的斜路上,他的额头碰到了门楣掉了下来,别人都以为他的脑袋肯定要碰碎了,谁知到太祖慢慢的起来之后又去追马,并且又坐了上去,没有伤到他一分一毫。

九月壬申日太祖在京城郊区的一个狩猎打猎,追一只兔子时马受惊他摔倒在地上,因而拔出挂在身上的刀把马杀了.但是过会儿就后悔了,说:我是天下人的君主,把(天下人的)事情看的很轻,把狩猎的失败事看的很重,(失败了)为什么要怪马呢?从那以后在也不打猎了.

卞京的新的宫殿竣工了,太祖在正殿上面朝南坐着,命令下人打开所有的宫殿的门,对旁边的人说:这(打开的门)就像我的心,很少有邪念,而且每个人都能看到(我的心).

(关于)吴越的钱椒王(去留问题),朝野中从宰相往下的官员都请太祖把钱椒王留在京城并把吴越地区完全占领。太祖

不听,而且让钱椒王回到吴越国。等到辞别的那天,太祖取出群臣让钱椒王留在京城的奏章数十轴,密封好给了钱椒王,告诫他途中秘密观看,钱椒王在回国的途中打开看了下,都是群臣让自己留在京城不让回国的奏章。钱椒王从那以后一直感到恐惧,

,等到江南平定以后,于是到处招纳有识之士。南汉国的刘王在他的皇位上,常常把鸩酒来毒死他的老臣子,归顺大宋朝后

跟从太祖到讲武池这个地方,太祖亲自到酒赐给刘王,刘王怀疑有毒,捧起酒杯哭着说:罪臣虽然罪不可赦,然而

陛下如果让罪臣不死的话,罪臣愿意做大宋的平民,(天天)看着大宋的太平盛世,所以不敢喝了这杯酒啊。太祖笑着对他说

:我把我红心放在天下的老百姓中,怎么能害你呢?立即取刘王的酒自己喝掉了,另外斟酒给他喝。

太祖性格孝顺博爱生活节俭,做事任其自然,从不矫揉造作。宫中的帘子的材料一直用着朴素的布;经常穿的衣服,等到褪色再换。魏国长公主打扮用翠绿的羽毛,太祖告诫她不要再用,并有教导他:你从小到大生养尊处优,应当想到珍惜幸福。看见

孟昶的小便夜壶是用珠宝装饰上的,(气愤的)把它敲碎了。说:你用七样珍宝来装饰这个东西,那么你又会用什么容器来装你的

食物呢?如果是这样的话,怎么可能不亡国啊?

1、之后微服出行就更频繁了,再有人劝谏,太祖就告诉他们:“有承担上天使命的人任由他自己行事,(上天)是不会禁止他的。”

2、告诫他在回国途中再看。钱椒到路上打开看时,发现全都是扣留下自己和让回国的奏章。

3、五代诸侯专横霸道,有滥杀无辜的,朝廷也置之不理。人的性命是最重要的,却无原则地宽容藩镇,怎么能这样呢?

《勤训》文言文翻译

原文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际在于春,一生之际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无如人之常情,恶劳而好逸,甘食褕衣,玩日愒岁。以之为农,则不能深耕而易耨;以之为工,则不能计日而效功;以之为商,则不能乘时而趋利;以之为士,则不能笃志而力行;徒然食息于天地之间,是一蠹耳。 夫天地之化,日新则不敝。故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诚不欲其常安也。人之心与力,何独不然?劳则思,逸则淫,物之情也。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贤圣不若彼者乎?

译文

谋生的道理,没有什么比勤劳更重要的了,因此邵雍说:“一天的计划在于早晨的决定,一年的计划在于春天的决定,一生的计划在于勤劳的决定。”这句话虽然说得浅近,意义却很深远啊! 无奈一般人的习性,厌恶劳苦而喜好安乐,只顾眼前吃得好、穿得好,玩掉时间,荒废岁月,让他去当农夫,却不能把土耕深把草除尽;让他去做工人,却不能计算日期来求工作的成效;让他去做商人,却不能把握时机而追求利润;让他去当读书人,却不能坚定志向努力实践。白白生活在人间,好像一只蛀虫罢了! 天地化育万物的道理,是天天更新就不会败坏。因此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蛀蚀,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实在是上天不想要万物常常安逸啊!人的心思和力量,不是也一样吗?劳苦了就会用心思考,安逸了就会迷惑昏乱,这是一般人的常情。像大禹那样的圣人,尚且爱惜每一寸的光阴;像陶侃那样贤明的人,尚且爱惜每一分的光阴;又何况才能,智慧都比不上他们的人呢?

【词义】 勤训:阐述勤的重要性,告诫后辈。 治生之道:谋生的道理。 莫:没有哪一种东西。 邵子:邵雍,宋代史学家。 计:谋划,打算。 近:浅近。 旨:意义,用意。 莫:没有哪一种东西。 尚:看重。 乎:介词,相当于“于”,表示比较的意思。 而:转折连词,然而。 禹:夏代开国的君主。 之:表示代词,意思是“这样的”。 圣:指智慧,才能,道德修养几方面都无与伦比。 寸阴:日影移动一寸,比喻极短的时间。 阴:日影。 陶侃:晋朝人。曾说:“大禹惜寸阴,吾人当惜分阴。” 况:何况。 不若:不如,不及。 彼者:那些人。 且:因此

勤训《恒斋文集》

【原文】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不若彼者乎?

【译文】

谋生的道理,没有什么比勤劳更为重要的了。所以邵先生说:“一天的计划决定于早晨,一年的计划决定于春天,一生的计划决定于勤劳。”这些话虽然说得浅近,可是意义却很深远哪!

像大禹这样的人,智慧、才能如此杰出,况且爱惜每一寸的光阴;像陶侃这样的人,品德如此高尚,况且爱惜每一分的时间,又何况在才干、品德方面都比不上他们的人呢?

作品鉴赏

第一段:提出论点,指出“勤”是最重要的。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语译:谋生的道理,没有比勤劳更重要的了。

所以北宋的邵雍先生曾说过:“一天行程的筹画,重点在于早晨(筹画一天的行程,当从早晨开始);一年工作的筹画,重点在于春天(筹画一年的工作,当从春天算起);一生事业的规划,重点在于勤劳的态度(规划一生的事业,则决定于勤劳的态度)。 ”这话说得浅近,但是它的道理却很深远啊。

“拓展资料”作者简介

李文炤(1672年—1735年),字元朗,号恒斋。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年13为县学生员。清康熙五十二(1713年)举人。授谷城教谕,未赴任。从此潜心程朱之学,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任岳麓书院山长,与同邑熊超、宁乡张鸣珂、邵阳车无咎、王元复等友善,相与切磋问难,湖湘理学兴盛一时。

著《学庸讲义》,论篡宋五子书,解《春秋》,订《礼》正《诗》、《乐》,释《易》卦象,皆有创见。通经史百家,舆地象纬、内经、参同契诸书,被称为继王夫之而后的大学者。雍正初年,朝廷令湖北、湖南分闱乡试,湘抚魏廷珍有拖延意。

李作《南闱赋》以讽之,并代拟解决办法,事遂定。其后两省又以名额分配问题互争,李向廷珍建议,两省平均分配,魏廷珍据其意疏请朝廷,遂成定制。卒祀乡贤祠。著述宏富,尚有《周礼集传》(《四库全书存目》)、《家礼拾遗》、《春秋集传》、《中庸讲义》、《恒斋文集》、《道德经释》等多种。

原文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际在于春,一生之际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无如人之常情,恶劳而好逸,甘食褕衣,玩日愒岁。以之为农,则不能深耕而易耨;以之为工,则不能计日而效功;以之为商,则不能乘时而趋利;以之为士,则不能笃志而力行;徒然食息于天地之间,是一蠹耳。 夫天地之化,日新则不敝。故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诚不欲其常安也。人之心与力,何独不然?劳则思,逸则淫,物之情也。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贤圣不若彼者乎?

译文

谋生的道理,没有什么比勤劳更重要的了,因此邵雍说:“一天的计划在于早晨的决定,一年的计划在于春天的决定,一生的计划在于勤劳的决定。”这句话虽然说得浅近,意义却很深远啊! 无奈一般人的习性,厌恶劳苦而喜好安乐,只顾眼前吃得好、穿得好,玩掉时间,荒废岁月,让他去当农夫,却不能把土耕深把草除尽;让他去做工人,却不能计算日期来求工作的成效;让他去做商人,却不能把握时机而追求利润;让他去当读书人,却不能坚定志向努力实践。白白生活在人间,好像一只蛀虫罢了! 天地化育万物的道理,是天天更新就不会败坏。因此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蛀蚀,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实在是上天不想要万物常常安逸啊!人的心思和力量,不是也一样吗?劳苦了就会用心思考,安逸了就会迷惑昏乱,这是一般人的常情。像大禹那样的圣人,尚且爱惜每一寸的光阴;像陶侃那样贤明的人,尚且爱惜每一分的光阴;又何况才能,智慧都比不上他们的人呢?

【词义】 勤训:阐述勤的重要性,告诫后辈。 治生之道:谋生的道理。 莫:没有哪一种东西。 邵子:邵雍,宋代史学家。 计:谋划,打算。 近:浅近。 旨:意义,用意。 莫:没有哪一种东西。 尚:看重。 乎:介词,相当于“于”,表示比较的意思。 而:转折连词,然而。 禹:夏代开国的君主。 之:表示代词,意思是“这样的”。 圣:指智慧,才能,道德修养几方面都无与伦比。 寸阴:日影移动一寸,比喻极短的时间。 阴:日影。 陶侃:晋朝人。曾说:“大禹惜寸阴,吾人当惜分阴。” 况:何况。 不若:不如,不及。 彼者:那些人。 且:因此

谋生的道理,没有什么比勤劳更为重要的了。所以邵先生说:“一天的计划决定于早晨,一年的计划决定于春天, 一生的计划 决定于勤劳。”这些话虽然说得浅近,可是意义却很深远哪!

像大禹这样的人,智慧、才能如此杰出,况且爱惜每一寸的光阴;像陶侃这样的人,品德如此高尚,况且爱惜每一分的时间,又何况在才干、品德方面都比不上他们的人呢?

拓展资料

一、全文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际在于春,一生之际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无如人之常情,恶劳而好逸,甘食褕衣,玩日愒岁。以之为农,则不能深耕而易耨;以之为工,则不能计日而效功;以之为商,则不能乘时而趋利;以之为士,则不能笃志而力行;徒然食息于天地之间,是一蠹耳。

夫天地之化,日新则不敝。故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诚不欲其常安也。人之心与力,何独不然?劳则思,逸则淫,物之情也。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贤圣不若彼者乎?

二、赏析

提出论点,指出“勤”是最重要的。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三、作者简介

李文炤(1672—1735)清经学家。字元朗,号恒斋。湖南善化(今长沙)人。生于1672年,卒于1735年。潜心程朱之学,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任岳麓书院山长。

字元朗,号恒斋。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年13为县学生员。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举人。授谷城教谕,未赴任。从此潜心程朱之学,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任岳麓书院山长,与同邑熊超、宁乡张鸣珂、邵阳车无咎、王元复等友善,相与切磋问难,湖湘理学兴盛一时。著《学庸讲义》,论篡宋五子书,解《春秋》,订《礼》正《诗》、《乐》,释《易》卦象,皆有创见。

原文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无如人之常情,恶劳而好逸:甘食媮衣,玩日愒岁。以之为农,则不能深耕而易耨;以之为工,则不能计日而效功;以之为商,则不能乘时而趋利;以之为士,则不能笃志而立行;徒然食息于天地间,是一蠹耳!    夫天地之化,日新则不敝,故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诚不欲其常安也。人之心与力,何独不然?劳则思,逸则忘,物之情也。(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贤圣不若彼者乎?)

注释

勤训:阐述勤的重要性,告诫后辈。   治生之道:谋生的道理。   莫:没有哪一种东西。   邵子:邵雍,宋代学者、史学家   岁:年。   计:谋划,打算。   效:显示。   近:浅近。   旨:意义,用意。   效:效果。   尚:看重。   乎:介词,相当于“于”,表示比较的意思。   而:转折连词,然而。   禹:夏代开国的君主。   之:表示代词,意思是“这样的”。   圣:指智慧,才能,道德修养几方面都无与伦比。   徒然:只,仅仅。   食:接受,享用。   寸阴:日影移动一寸,比喻极短的时间。   阴:日影。   陶侃:晋朝人。曾说:“大禹惜寸阴,吾人当惜分阴。”   况:何况。   不若:不如,不及。   新:更新。   彼者:那些人。   敝:坏,破旧。   且:尚且。

译文

谋生的道理,没有什么比勤劳更重要的了,因此邵雍说:“一天的计划在于早晨的决定,一年的计划在于春天的决定,一生的计划在于勤劳的决定。”这些话虽然说的浅显,但意义却很深远!   无奈一般人的习性,厌恶劳苦而喜好安乐,只顾眼前吃得好、穿得好,玩掉时间,荒废岁月,让他去当农夫,却不能把土耕深把草除尽;让他去做工人,却不能计算日期来求工作的成效;让他去做商人,却不能把握时机而追求利润;让他去当读书人,却不能坚定志向努力实践。白白生活在人间,好像一只蛀虫罢了!    天地化育万物的道理,是天天更新就不会败坏。因此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蛀蚀,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实在是上天不想要万物常常安逸啊!人的心思和力量,不是也一样吗?劳苦了就会用心思考,安逸了就会迷惑昏乱,这是一般人的常情。像大禹那样的圣人,尚且爱惜每一寸的光阴;像陶侃那样贤明的人,尚且爱惜每一分的光阴;又何况在才能、品德方面都比不上他们的人呢?

编辑本段文章导读

第一段:提出论点,指出“勤”是最重要的。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语译 谋生的道理,没有比勤劳更重要的了。 所以北宋的邵雍先生曾说过: “一天行程的筹画,重点在于早晨(筹画一天的行程,当从早晨开始);一年工作的筹画,重点在于春天(筹画一年的工作,当从春天算起);一生事业的规划,重点在于勤劳的态度(规划一生的事业,则决定于勤劳的态度)。 ” 这话说得浅近,但是它的道理却很深远啊。   观念引导 :   1.直接破题,这叫做“开门见山法”。   2.引用古人的话,这叫做“言例”。 修辞法称为“引用”(“引用典故”或又称“引用论证”)。   3.一天的开始是早晨,一年的开始是春天,但是,最后一句为什么不是“一生之计在于小时候”呢?   4.这句引用的话,说得浅近,可以理解;但是说它“道理深远”,又深远在哪里呢?   讲解 :   1.使用古圣先贤的名言,是为了强化、更好的论证自己的论点,所以引用时,名言的内容,必须支持自己的论点。   2.文章开头就标举“勤”为第一要义,认为人活着,就要认真过日子,要将“勤劳的态度”实践在自己的生活之中。 为了强化这个论点,作者引用了邵雍的名言,很好的论证了自己的论点,道明连古圣先贤也认同自己的观点。   3.“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这两小句分别将重点放在“晨”与“春”,早晨是“一日之始”,春天是“一岁之始”,两句一起看,都有“慎始”的意思,就是说“从开始的时候就要谨慎用心”,才不会“一步错,步步错”、“一着之差,满盘皆输”。   4.既然前两句都是讲“开始的时候”,为何最后一句不是“一生之计在于小时候”呢? 因为: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 所以:一生之计在于小时候不要输在人生的起跑点上这样讲,道理也通啊! 这样跟“一生之计在于勤”的说法,差别在哪里? 因为……   一、这句话是邵雍说的,而邵雍原本就是这样讲的。 (没错,但这样并不能回答上面的问题)   二、因为“小时候胖不是胖”,有可能“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这个理由已经接触到“论说逻辑合理”的层次,但是仍然没有解决上面的问题)   三、前两句的语意,重点在“开始”,第三句的重点在“态度”,这个“态度”,也可以回过头来涵盖前两句。 三句一起看,可以看出,第三句才是邵雍话里的主旨,这种表现方式,就叫做“好酒沉瓮底”,谜底最后揭晓,才能吸引人们看到最后。   5.既然邵雍的话也是认同“勤劳的态度”,那么引用这句话,当然可以佐助作者开门见山的论点“莫尚乎勤”。   6.说它“言近旨远”,“言近”可以理解,但“旨远”又深远在哪里呢?   第一段只是建立论点,论点简单明了,很容易懂,但是论点只是概要叙述,是抽象原则,该怎么去实践,还没有提到。 说“旨远”,同时可以将语气和语意延伸到下一段去。   7.题外话。 “一生之计在于勤”,除了强调“勤”的重要之外,还能不能推论出其他重要涵义?   第二段:从人之常情,讲“好逸恶劳”的害处。   无如人之常情,恶劳而好逸,甘食褕衣,玩日憩岁。 以之为农,则不能深耕而易耨;以之为工,则不能计日而效功;以之为商,则不能乘时而趋利;以之为士,则不能笃志而力行;徒然食息于天地之间,是一蠹耳。   中心句: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李师古跋扈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