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梵天寺木塔这篇文言文谈谈喻浩是一个怎样的人
喻皓,浙江杭州一带人,是一位出身卑微的建筑工匠,生活的年代正是五代末、北宋初.生卒年代因记载缺乏,只知道他在北宋初年当过都料匠(掌管设计、施工的木工),长期从事建筑实践.在这长期的实践中,他勤于思索、并善于向别人学习,因而在木结构建造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建筑多层的宝塔和楼阁.宋欧阳修《归田录》曾称赞他为“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
开宝寺塔 文言文翻译
一、译文
开宝的寺塔,在京师所有塔中是最高的,建筑也很精良,(它)是工匠喻皓所造。塔刚建成的时候,看到塔不端正而向西北倾斜,大家都感到奇怪,问他,喻皓说:“京城地势平坦无山,而多刮西北风,(风)吹塔不用一百年,(塔)自然就正过来了。”喻皓构思方案大概就像这样精妙。
宋朝开国以来,(像这样的,著名、专家级的)木工就这一人罢了,到现在木工都依然以喻皓为榜样。喻皓著有《木经》三卷流传于世。另外一种传言说喻皓只有一女,十几岁,每当睡觉时,都把手交叉于胸前做出像结构的样子。如此过了一年,撰写成《木经》三卷,就是现在流传在世上的(这部书)。
二、原文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
有《木经》三卷行于世。世传浩惟一女,年十余岁,每卧,则交手于胸为结构状,如此越年,撰成《木经》三卷,今行于世者是也。
三、出处
欧阳修《归田录》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归田录》,笔记。宋代欧阳修作。二卷。凡一百十五条。欧阳修晚年辞官闲居颍州时作,故书名归田。
二、作品赏析
多记朝廷旧事和士大夫琐事,大多系亲身经历、见闻,史料翔实可靠。书之体例略近李肇的《国史补》,所记如太宗知李汉超、仁宗恭俭、陈尧咨、卖油翁等,含意深刻。
三、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祖籍庐陵(今属江西)。
少孤,贫而好学。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先后担任过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等职。他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拥护者,并和尹洙、梅尧臣等人倡导诗文革新运动,堪称北宋文坛的泰山北斗。欧阳修注意提携后进,曾巩、王安石、苏舜钦、苏轼父子等都出于他的门下。
他在诗词文等多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著作等身。欧词格调清新,语言明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预浩父女
唐·欧阳修《开宝寺塔》白话释义:
开宝寺塔,是在卞京各塔中最高的一座,它的建造和设计都很精巧,是都料匠(职务名)喻浩主持建造的。塔刚建成,看上去塔身不正向西北方向倾斜。
有人奇怪并问他,喻浩说:“京城这个地方平坦没有山,多吹西北风,不到一百年,就会把它吹正了。”他考虑周到,达到了这种地步!宋朝开国以来的木工,喻浩是第一人。直到现在木工们都遵循着预浩所创制的方法。
原文: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喻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
其用心之精,盖如此!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有《木经》三卷行于世。世传浩惟一女,年十岁,每卧,则交手于胸为结构状,如此越年,撰成《木经》三卷,今行于世也。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北宋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寅时,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当时他父亲任绵州军事推官 ,已经56岁了。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父亲去世。
欧阳修是家里的独子,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只得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叔叔家不是很富裕,好在母亲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欧阳修的叔叔也不时关怀,总算没有让童年的欧阳修失去基本的教育。
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他日必然闻名天下。”
当然,这些青年才俊们,在吃喝玩乐之余,也会吟诗作赋。当时文坛上流行骈文,文风华丽,但是免不了说大话、套话,欧阳修他们就是用这样的文章去参加科举考试的。
终于可以毫无压力地创作了,他们当然不满足于那样死板的文风,而是凭借自己丰富的学识,以效法先秦两汉的古人为手段,力图打破当时陈腐的文风,推行“古文”。
在钱惟演的支持下,欧阳修等人有了充分的时间去琢磨古文创作,后来古文的创作在宋代繁盛一时,留下了无数千古名篇。钱惟演“富养”这几个小文人,真可谓是功在千秋。
后来,钱惟演政治失意,被迫离开了洛阳。欧阳修等人为钱惟演送行,双方都流下了惜别的泪水。
钱惟演的继任者王曙是位年逾古稀的“老干部”,管束属下向来十分严格。到任后,他看到钱惟演留下的这些年轻人整天游山玩水,十分不满。
有一天,王曙把欧阳修等人集中起来,严厉地教导他们说:“你们看寇莱公(寇凖)这样的人,尚且因为耽于享乐而被贬官,何况你们这些人在才能上比不了寇莱公,怎么还敢这样呢?”大家都被训得不敢做声。
只有欧阳修年轻气盛,反应敏捷,回嘴说:“寇莱公后来之所以倒霉,不是因为耽于享乐,而是因为一把年纪了还不知道退隐。”一下把王老爷子噎得说不出话来。
开宝寺塔,是都料匠预浩所造,在京师所有塔中是最高的,结构也是最精良的。塔刚建成的时候,望塔不端正而向西北倾斜,大家都奇怪,问预浩,预浩说:“京城地势平坦无山,而多刮西北风,风吹塔,不用一百年,塔自然就正过来了。”预浩用心之精细。宋朝开国以来,象样的,著名的,专家级的木工就这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姓+官职)为榜样。预浩著有《木经》三卷流传于世。世上另外一种传言说预浩只有一女,年十余岁,每当睡觉时,都把手交叉于胸前做出象结构的样子,如此过了一年,撰写成《木经》三卷,就是现在流传在世上的这部书。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勘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有《木经》三卷,今行於世者是也开宝寺塔是京师地区最高的塔,它制作的非常精确,是由都料匠(职业名)预浩(人名)造的。塔刚建成是,看上去不直,而是向西北倾斜。人们感到奇怪,问预浩。预浩回答说:“京师地区,土地平整,没有山丘,却盛行西北风。让西北风吹塔,不到一百年,塔就会竖直了。”
他的构思方案精确到这种地步。本朝(背景是哪个朝代?)开国以来的木工,只有他一个人有这水平。
现在的木工都以预浩的理论为准。预浩写了一套书,书名木经,有三卷,现在在世上流行的就是。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勘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有《木经》三卷,今行於世者是也开宝寺塔是京师地区最高的塔,它制作的非常精确,是由都料匠(职业名)预浩(人名)造的。塔刚建成是,看上去不直,而是向西北倾斜。人们感到奇怪,问预浩。预浩回答说:“京师地区,土地平整,没有山丘,却盛行西北风。让西北风吹塔,不到一百年,塔就会竖直了。”
他的构思方案精确到这种地步。本朝(背景是哪个朝代?)开国以来的木工,只有他一个人有这水平。
现在的木工都以预浩的理论为准。预浩写了一套书,书名木经,有三卷,现在在世上流行的就是
喻皓造塔
原因:京城这个地方平坦没有山,多吹西北风,不到一百年,就会把它吹直了。
译文 : 开宝寺塔,是在汴京各塔中最高的一座,它的建造和设计都很精巧,是都料匠喻皓主持建造的。塔刚建成,看上去塔身不正向西北方向倾斜。有人奇怪并问他,喻皓说:“京城这个地方平坦没有山,多吹西北风,不到一百年,就会把它吹直了。”他考虑周到,达到了这种地步!
文言问 喻皓造塔 翻译
喻皓造塔传真经
喻皓是五代吴越国时有名的建筑工匠,祖居浙东,擅长造塔。
钱镏定吴越国都于杭州后,在凤凰山麓的梵天寺建造一座木塔。建至第三层,这位征战多年而又笃信佛教的大帅前来巡看。当他登上塔斯社的三层后,觉得木塔框架晃动不稳,正在施工的工匠解释说:“因为还未盖上瓦,框加轻了点,所以才晃动。”接着就往塔檐面上盖瓦,试图以瓦的沉重使塔架稳固,不料塔晃动如初,工匠束手无策。
有人提议:“何不请教喻皓解此难题。”造塔工匠赶紧让他妻子去见喻皓之妻,随带金钗之类为谢礼。喻皓得知此事后,笑道:“这不难解决。可以在各层铺上木板,用铁钉钉实,就不会晃动了。”工匠们照此办理,果如其言,一时传为美谈。
喻皓还曾主持河南开封开宝寺塔的建造,他针对开封地处平原多刮西北风的实际情况,特意让塔身略朝西北倾斜,预计在当地主导风力的作用下,大约一百年后塔身可以正直。相传他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撰成《木经》三卷,为中国古建筑重要著述之一。
《喻皓父女》文言文
原文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喻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有《木经》三卷行于世。世传浩惟一女,年十余岁,每卧,则交手于胸为结构状,如此越年,撰成《木经》三卷,今行于世者是也。
(选自《归田录》欧阳修撰二卷)
编辑本段翻译 开宝的寺塔,在京师所有塔中是最高的,建筑也很精良,(它)是都料匠喻皓所造。塔刚建成的时候,看到塔不端正而向西北倾斜,大家都感到奇怪,问他,喻皓说:“京城地势平坦无山,而多刮西北风,(风)吹塔不用一百年,(塔)自然就正过来了。”喻皓构思方案大概就像这样精妙。宋朝开国以来,(像这样的,著名、专家级的)木工就这一人罢了,到现在木工都依然以喻皓为榜样。喻皓著有《木经》三卷流传于世。另外一种传言说喻皓只有一女,十几岁,每当睡觉时,都把手交叉于胸前做出像结构的样子。如此过了一年,撰写成《木经》三卷,就是现在流传在世上的(这部书)。
编辑本段解释字词 而制度甚精:制造方法(这里指结构)
如此越年:过了
望之不正:代词,代塔
人怪而问之:代词,代塔不正的原因
吹之不百年:代词,代塔
其用心之精: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其用心之精:精细精明
编辑本段字词读意 都料匠
古代称营造师,总工匠。 唐 柳宗元 《梓人传》:“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开宝寺 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 预浩 所造也。” 清 赵翼 《报恩寺塔》诗:“是谁都料匠,几费管勾官。”亦省称“ 都料 ”。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五》:“刻手工拙淆杂,都料藉拙者以多尅头家钱。”
你想问什么呢?
原文: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喻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有《木经》三卷行于世。世传浩惟一女,年十余岁,每卧,则交手于胸为结构状,如此越年,撰成《木经》三卷,今行于世者是也。
翻译:
开宝的寺塔,在京师所有塔中是最高的,建筑也很精良,(它)是都料匠喻皓所造。塔刚建成的时候,看到塔不端正而向西北倾斜,大家都感到奇怪,问他,喻皓说:“京城地势平坦无山,而多刮西北风,(风)吹塔不用一百年,(塔)自然就正过来了。”喻皓构思方案大概就像这样精妙。宋朝开国以来,(像这样的,著名、专家级的)木工就这一人罢了,到现在木工都依然以喻皓为榜样。喻皓著有《木经》三卷流传于世。另外一种传言说喻皓只有一女,十几岁,每当睡觉时,都把手交叉于胸前做出像结构的样子。如此过了一年,撰写成《木经》三卷,就是现在流传在世上的(这部书)。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有《木经》三卷行于世。世传浩惟一女,年十余岁,每卧,则交手于胸为结构状,如此越年,撰成《木经》三卷,今行于世者是也。
欧阳修《归田录》
开宝寺塔,在京城的塔中是最高的,并且构造很精良,是都料匠预浩所建造。塔刚建成的时候,远望塔不端正而向西北倾斜,大家都奇怪,问预浩,预浩说:“京城地势平坦无山,并且多刮西北风,风吹塔不用一百年,塔应该就正过来了。”喻浩用心精细竟到了这个地步。宋朝开国以来,(精良的)木工也就这一人而已,到现在木工都把预都料当做法则。(预浩)著有《木经》三卷流传于世。世间传说预浩只有一个女儿,才十多岁时,每次睡觉,都把手交叉在胸前象结构的样子,这样过了一年,撰写成《木经》三卷,就是现在流传在世上的这一部书。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喻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有《木经》三卷行于世。世传浩惟一女,年十余岁,每卧,则交手于胸为结构状,如此越年,撰成《木经》三卷,今行于世者是也。
开寺宝塔文言文阅读答案
开宝寺塔
【原文】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勘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有《木经》三卷,今行于世者是也。
【译文】
开宝寺塔是京师地区最高的塔,它制作的非常精确,是由都料匠(职业名)预浩(人名)所建造的。塔刚建成时,看上去不直,而是向西北方向倾斜。人们感到奇怪,就问预浩。预浩回答说:“京师地区,土地平整,没有山丘,却常年刮西北风,这常年刮的西北风吹塔,不到一百年,塔就会变直了。”他的构思的精确到大概就是这样的。本朝(宋朝)开国以来的木工,只有他一个人有这水平罢了。到现在木工都以预浩的理论为法则。预浩著有《木经》三卷,现在在世上流行的就是这本书。
附录:喻皓造塔
《喻浩造塔》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喻皓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皓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上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益如此!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有《木经》三卷行于世。世传浩惟一女,年十余岁,每卧,则交手于胸为结构状,如此越年,撰成《木经》三卷,今行于世者是也。(欧阳修《归田录》)
【注释】
1、选自《归田录》。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
2、开宝寺塔:宝塔名,建在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八角十三层,高三百六十尺(宋时一尺约合3072厘米),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一座有名的木质结构的琉璃宝塔。该塔于宋仁宗庆历年间焚毁。
3、在京师诸塔中最高:在京城所有的宝塔中最高。京师,京城,这里指汴京。诸,众,所有。
4、而制度甚精:而且设计很精巧。制度,规划,设计。
5、都料匠预浩所造也:是都料匠预浩负责建造的。都料匠,官名,掌管设计及施工的土木工程总负责人。喻皓:亦作预浩、预皓、喻浩、喻晧,北宋初的著名建筑师,擅长建筑宝塔和楼阁。浙东人,曾任杭州都料匠。所著《木经》三卷,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建筑专著,已佚。
6、初:刚。
7、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远远看去,塔身不正,有点儿向西北倾斜。之,它,指开宝寺塔。倾,斜。
8、人怪而问之:人们感到奇怪,就问他(这是怎么回事)。之,他,指预浩。
9、吹之不百年,当正也:风不断吹它,用不了一百年,塔身就会正了。之,它,指开宝寺塔。
10、其用心之精益如此:他建塔时的考虑问题,就是这样的精密周到。其,他,代预皓。如此,这样。
【翻译】
开宝寺塔,是在汴京各塔中最高的一座,它的建造和设计都很精巧,是都料匠(职务名)喻浩主持建造的。塔刚建成,看上去塔身不正向西北方向倾斜。有人奇怪并问他,喻浩说:“京城这个地方平坦没有山,多吹西北风,不到一百年,就会把它吹正了。”他考虑周到,达到了这种地步!宋朝开国以来,(像这样的,著名、专家级的)木工就这一人罢了,到现在木工都依然以喻浩为榜样。喻浩著有《木经》三卷流传于世。另外一种传言说喻浩只有一女,十几岁,每当睡觉时,都把手交叉于胸前做出像结构的样子。如此过了一年,撰写成《木经》三卷,就是现在流传在世上的(这部书)。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勘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有《木经》三卷,今行于世者是也。
【译文】
开宝寺塔是京师地区最高的塔,它制作的非常精确,是由都料匠(职业名)预浩(人名)所建造的。塔刚建成时,看上去不直,而是向西北方向倾斜。人们感到奇怪,就问预浩。预浩回答说:“京师地区,土地平整,没有山丘,却常年刮西北风,这常年刮的西北风吹塔,不到一百年,塔就会变直了。”他的构思的精确到大概就是这样的。本朝(宋朝)开国以来的木工,只有他一个人有这水平罢了。到现在木工都以预浩的理论为法则。预浩著有《木经》三卷,现在在世上流行的就是这本书。
开宝寺塔
【原文】
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勘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塔初成,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人怪而问之,浩曰:“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其用心之精盖如此。国朝以来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预都料为法。有《木经》三卷,今行于世者是也。
【译文】
开宝寺塔是京师地区最高的塔,它制作的非常精确,是由都料匠(职业名)预浩(人名)所建造的。塔刚建成时,看上去不直,而是向西北方向倾斜。人们感到奇怪,就问预浩。预浩回答说:“京师地区,土地平整,没有山丘,却常年刮西北风,这常年刮的西北风吹塔,不到一百年,塔就会变直了。”他的构思的精确到大概就是这样的。本朝(宋朝)开国以来的木工,只有他一个人有这水平罢了。到现在木工都以预浩的理论为法则。预浩著有《木经》三卷,现在在世上流行的就是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