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是一本什么书,请翻译一下文言文的内容
从书页里的内容看是《孟子集注》
比如“……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意思是秦王和楚王使他们的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王(梁惠王)若发兵前往征讨,谁能与您抗衡呢?
《孟子》的全篇翻译在网上很好找。
——————————————————————————
从书的页角可以看到“上海锦章书局”的字样,这是上海一家清末到民国时期的出版社,有很多出版物,从医书、传统典籍到通俗小说、小学课本,无所不包。
————————————————————————
由于书保存的不好,而且看不到具体的出版时间,也不好估价,但这样的普通出版物价格不会太高。
目前,品相较好的民国时期锦章书局《孟子集注》3册(一般称为上孟集注 中孟集注 下孟集注),也不过200多块钱:
文言文《与施书事书》全文翻译是什么?
全文翻译如下:
故鄣县向东三十五里地,有一座青山,悬崖陡峭高峻,山峰直插天际。青翠的山峦层层叠叠,流水千折百回。归巢的鸟儿争相飞来,饮水的猿猴成群结队。秋天清晨的露水凝结成了霜花,绿萝覆盖了小路。风雨交加,天色灰暗,鸡见不到太阳,便慌乱地鸣叫。悠闲地欣赏这样的景致,确实会让人消除烦恼,怡情养性,有所感悟。
文言文《与施书事书》 吴均(469~520),南朝 原文如下: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作者简介 :
吴均(469~520年),字叔庠(xiáng), 吴兴故鄣受荣里(今 浙江省 湖州市 安吉县西亩 受荣村)人。 南朝 齐梁时期的 文学家、 史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 沈约的称赞。诗文自成一家,称为“ 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 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天监六年(506年),被 建安王 萧伟引为记室。 临川王 萧宏将他推荐给 武帝,很受欣赏。后又被任为 奉朝请(一种闲职文官)。欲撰《齐书》,求借齐 起居注及群臣行状, 武帝不许,于是私撰《齐春秋》,称 梁武帝为 齐明帝佐命之臣,触犯 武帝,书焚,并被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卒于普通元年(520年),时年五十二岁。 吴均是 史学家,他著有《齐春秋》三十卷、注释范晔《 后汉书》九十卷等;他又是著名的 文学家,有《吴均集》二十卷,惜皆已亡佚。出处:
选自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七。作者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有著名的《与朱元思书》。施从事,作者的朋友。
翻译:故鄣县向东三十五里地,有一座青山,悬崖陡峭高峻,山峰直插天际。青翠的山峦层层叠叠,流水千折百回。归巢的鸟儿争相飞来,饮水的猿猴成群结队。(一年之中)秋冬则霜雪覆盖,春夏则藤萝铺径。风雨交加,天色灰暗,鸡见不到太阳,便慌乱地鸣叫。悠闲地欣赏这样的景致,确实会让人消除烦恼,怡情养性,有所感悟。
原文:故鄣县①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②,孤峰入汉③;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④竞来;企水⑤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⑥被⑦径。风雨如晦⑧,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⑨,悟衷散赏⑩。
注释:①故鄣县:古地名,在今浙江安吉西北。
②绝壁干天:形容山峰直插云霄。干:连接。
③汉:银河。
④翼:鸟儿。
⑤企水:口渴求饮。企:祈求,盼望得到。
⑥春罗:即女萝,一种爬蔓植物。
⑦被:覆盖。
⑧风雨如晦:又是刮风,又是下雨,天色昏昏的像夜晚一样。语出《诗经·郑风·风雨》。晦,黑暗。
⑨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意思是,在对美好景物的欣赏中,内心确实会有所感悟。信足,信步,漫步;随意的走。荡累,消除烦恼。颐物,留连物态以怡情养性。颐,颐养,保养。悟衷,内心有所感悟。散赏,自由欣赏。
《与施从事书》渲染了雄峻连绵的青山变化多姿的景观,景观雄奇而秀丽。作者内心有所感悟,精神得到了升华。
《永公学书》文言文的译文是什么?
《永公学书》文言文的译文:
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多年学习书法,以后有十瓮写坏的毛笔头,每瓮都有几担(那么重)。人们来求取墨迹,还请他题写匾额的人像闹市一样多,他居住家中的门槛因此被踏出窟窿,于是就用铁皮包裹门槛,人们称之为"铁门槛"。后把笔头埋了,称之为"退笔冢"。
原文:永公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后取笔头瘗之,号为"退笔冢"。
智永,僧法极,字智永,王右军七世孙,右军第五子徽之之后,号永禅师,山阴人。他是陈,隋间著名书法家。智永善书,书有家法。智永还将王羲之作为传家之宝的《兰亭序》,带到云门寺保存,云门寺有书阁,智永禅师居阁上临书20年。智永书法,誉满华夏,于阁上临得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浙东诸寺各施一本。时求书者纷至,所居户限(门槛)为穿,遂用铁裹之,人谓之铁门限(槛)。人称智永妙传家法,精力过人,隋唐间工书者鲜不临学。年百岁乃终。智果、辨才、虞世南均智永书法高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