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十行俱下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

安陵郡有一个处士姓马,忘记了他的名字,他自己说是江夏人,年轻时在湖南湖北游

荡,又在钟陵客居十几年。他曾经说,江西有个叫钟傅的人,本是豫章人。年轻时是个卓越

不俗的人物,以他的勇敢强悍闻名乡里。不喜种农田,而喜欢打猎。熊、鹿、虎等野兽,只

要他遇见,准能猎到手。有一天,亲属请他喝酒吃饭,他平常就能喝酒,这天大醉。只有一

个小仆跟随他,天黑了才往回走,离家有二三里路,山高谷深。有一只青毛黑色花纹,白色

额毛的老虎,双目透着凶光从林中走出,就在百步之外,边看边走来,小仆吓得腿颤抖。他

告诉钟傅,快爬树,好逃命。钟傅这时酒劲正发作,胆量非常大,就用小仆手中的木棒,站

在那里和虎斗。老虎直奔钟傅而来,他左右跳跃,挥动木棒打虎,虎又爬下了,钟傅也蹲下

了。过了一会儿,又开始搏斗,这样反复了四次。老虎的前爪搭在钟傅肩上,钟傅就用两手

抱住老虎的脖子,相持了很久。虎无法用他的爪牙,钟傅的勇力也无法施展。双方相持,仆

人在旁大声喊叫。家里人以为他喝酒还没回来,拿剑来迎他,见此情景,便挥剑砍虎,虎腰

被砍断,钟傅才脱离险境。

卷第一百九十二骁勇二

来瑱哥舒翰马璘白孝德 李正己李嗣业 马勋 汪节彭先觉

王俳优 钟傅 墨君和周归佑 王宰

来瑱

唐来瑱,天宝中至赞善大夫,未为人所知。安禄山叛逆,召朝臣各举智谋果决才堪统众

者。左拾遗张镐荐瑱有纵横才略。表入,即日召见,称旨,拜颍川太守,充招讨使,累奏战

功。肃宗继位,以瑱武略,尤加任委。北收河洛,属群贼蜂起,频来攻战,皆为瑱所败。贼

等惧之,号为来嚼铁。(出《谭宾录》)

唐朝的来瑱,在玄宗天宝中期官已升到赞善大夫,但不为人们所知。安禄山叛乱时,皇

帝下诏让朝臣们推荐有智谋,办事果断,能够统帅众人的人才。左拾遗张镐推荐来瑱具有经

略天下的才干。奏表上去后,当日召见,皇上很满意,任他为颍川太守,兼招讨史,果然屡

建战功。肃宗李亨继位时,因为来瑱的武略,委以重任。收复了河洛一带,属内群贼蜂拥而

起,多次攻战,都被来瑱击败,敌人很害怕他,都叫他“来嚼铁”。

哥舒翰

唐哥舒翰捍吐蕃,贼众三道从山相续而下,哥舒翰持半段折枪,当前击之,无不摧靡。

翰入阵,善使枪,追贼及之,以枪搭其肩而喝。贼惊顾,翰从而刺其喉,皆高三五丈而坠。

家僮左车年十五,每随入阵,辄下马斩其首。(出《谭宾录》)

唐时,哥舒翰捍守吐蕃。众贼分三路从山上连续攻下来,他手持半截折枪,迎头出击,

所向无敌。哥舒翰打仗时善使枪,每当追上敌人时,先用枪搭在敌人的肩膀上,然后大叫一

声,当敌人一回头时,便刺他的咽喉,敌人便跌下马来。他的家僮左车,才十五岁,每次都

跟随入阵,这时便跳下马来割掉被刺者的脑袋。

马璘

唐广德元年,吐蕃自长安还至凤翔,节度孙守直闭门拒之。围守数日,会镇西节度马璘

领精骑千余,自河西救杨志烈回,引兵入城。迟明,单骑持满,直冲贼众。左右愿从者百余

骑。璘奋击大呼,贼徒披靡,无敢当者。翌日,又逼贼请战。皆曰:“此将不惜死,不可

当,且避之。”(出《谭宾录》)

唐代宗广德元年。吐蕃从长安退出,又来围困凤翔城,节度使孙守直紧闭城门,守城拒

敌,已经数日。正在这时,镇西节度使马璘领精骑一千多,从河西援救杨志烈回来,他先领

兵入城。第二天黎明,他一人单骑,手持满弓,冲向敌众,左右跟他来的有一百多。马璘奋

战呐喊,敌兵溃散,没有敢抵抗的。第二天,他又向敌阵挑战。敌人说,这个将领不怕死,

无法抵挡,赶紧躲避。

白孝德

唐白孝德为李光弼偏将。史思明攻河阳,使骁将刘龙仙卒骑五千,临城挑战。龙仙捷勇

自恃,举足加马鬣上,谩骂光弼。光弼登城望之,顾诸将曰:“孰可取者?”仆固怀思请

行,光弼曰:“非大将所为,历选其次。”左右曰:“孝德可。”光弼召孝德前,问曰:

“可乎?”曰:“可。”光弼问所加几何人而可?曰:“独往则可,加人多不可。”光弼

曰:“壮哉!”终问所欲,对曰:“愿备五十骑于军门,候入而继进,及请大众鼓噪以假

气,他无用也。”光弼抚其背以遣之。孝德挟二矛,策马截流而渡。半济,怀思贺曰:“克

矣。”光弼曰:“未及,何知其克?”怀恩曰:“观其揽跋便僻,可万全。”龙仙始见其独

来,甚易之,足不降鬣。稍近欲动,孝德摇手止之,若使其不动,龙仙不之测。又止龙仙。

孝德曰:“侍中使予致词,非他也。”龙仙去三十步,与之言,亵骂如初。孝德伺便,因瞋

(“瞋”原作“瞑”,据明抄本改)目曰:“贼识我乎?”龙仙曰:“何也?”曰:“国之

大将白孝德。”龙仙曰:“是猪狗乎?”发声虓然,执矛前突,城上鼓噪,五十骑亦继进。

龙仙矢不及发,环走堤上,孝德逐之,斩首提之归。(出《谭宾录》)

唐时,白孝德为李光弼的偏将。史思明攻打河阳时,派骁将刘龙仙率领骑兵五千,到河

阳城下挑战。刘龙仙自以为很勇敢,将脚放在马颈上,谩骂李光弼。李光弼登城观望,对诸

将说:“谁能将他抓来?”仆固怀恩请求前往。光弼说,不能用大将出马。又选择别人,诸

将说,孝德可以。李光弼召来白孝德,问:“行吗?”孝德说,行。光弼又问需要几个人同

去,孝德说,我自己就行,多了不行。光弼说,好样的!又问他还有什么要求。白孝德回答

说,先准备好五十名骑兵,等我冲入敌阵时再冲过去,请大家呐喊助威,其他不用了。李光

弼拍了拍他的后背,叫他去了。白孝德手持两杆长矛,策马横渡,走到河当中。怀恩高兴地

说,准能抓到他。李光弼说,未必,你怎么知道能抓到?怀恩说,我看他信心十足,万无一

失。刘龙仙看到白孝德一人独来,不以为然,脚仍然放在马颈上。白孝德走近时,他刚想

动,孝德摇手制止了他。刘龙仙为防不测,刚要行动,孝德又制止了他,说,侍中让我来传

个话,没别的事。刘龙仙往前走了三十步,和孝德说话,嘴里仍然谩骂不止。白孝德抓住机

会,怒瞪双目,说,你认识我吗?龙仙说,你是谁?白孝德说,我是唐朝大将白孝德。刘龙

仙说,是猪狗吗?只听白孝德像狮吼般大喝一声,持矛前进,城上呐喊,那五十精骑也冲杀

过来。刘龙仙箭都没来得及发,只能在堤上转圈跑,白孝德赶上后斩了刘龙仙,提着头回来

了。

李正己

唐李正己本名抱玉。侯希逸为平卢军帅,希逸母即正己姑也。后与希逸同至青州,骁健

有勇力。宝应中,军中讨史朝义,至郑州。回纥方强恣,诸节度皆下之。正己时为军候,独

欲以气吞之,因与角逐,众军聚观。约曰:“后者批之。”即逐而先,正己擒其领而批其

颡,回纥屎液俱下。众军呼突,繇是不敢暴。会军人逐希逸,希逸奔走。众立正己为帅,朝

廷因授平卢节度使。(出《谭宾录》)

唐时,李正己本名抱玉。侯希逸任平卢军帅,希逸的母亲是正己的姑姑。后来,他与侯

希逸同到青州,他非常矫健勇敢。唐代宗宝应年中,军队讨伐史朝义,到了郑州。军中回纥

士兵非常骄横无理,各节度使都低声下气。李正己当时是军候,他为了出出这口气,他要和

回纥士兵进行摔跤比赛,比赛时士兵都来围观。双方约定,谁输了打谁,摔跤时李正己胜

了,他抓住回纥兵的衣领打他的脸,直打得屎尿俱下。兵士们欢呼,那以后,回纥兵再不敢

骄横了。恰赶上军人们驱逐侯希逸,希逸逃跑了,大家立李正己为军帅,朝廷授他平卢节度

使。

李嗣业

唐李嗣业领安西北庭行营,常为先锋将,持棒冲击,众贼披靡。与九节度围贼,因中流

矢,数日疮欲愈。卧于帐中,忽闻金鼓声乱。问之,知战。因阚,疮中血如注,奄然而卒。

(出《谭宾录》)

唐时,李嗣业镇安西北庭行营,曾被任命为先锋将,战斗时,他持棒冲击,众贼溃逃。

一次,他与九节度使围攻贼寇,中了流箭。数日后伤口刚愈合,他卧在帐中,忽听到金鼓乱

鸣,他问什么事,知道正打仗,他起来窥看,伤口血流如注,渐渐死亡。

马勋

唐德宗欲幸梁洋,严振遣兵五千至周至以俟南幸。其将张用诚阴谋叛背,输款于李怀

光,朝廷忧之。会梁州将马勋至,上临轩与之谋。勋曰:“臣请计日至山南,取节度符召

之;即不受召,臣当斩其首以复命。”上喜曰:“几日当至?”勋克日时而奏,上勉劳而遣

之。勋既得振符,乃与壮士五十人偕行出骆谷。用诚以为未知其叛,以数百骑迓勋。勋与俱

之传舍。用诚左右森然。勋曰:“天寒且休。”军士左右皆退,勋乃令人多焚其草以诱之,

军士争附火。勋乃令人从容,出怀中符示之曰:“大夫召君。”用诚惶骇起走,壮士自背束

其手而擒之。不虞用诚之子居后,引刀斫勋。勋左右俱承其臂(“臂”原作“背”,据明抄

本改),刀不甚下,微伤勋首。遂格杀其子,而仆用诚于地,令壮士跨其腹,以刃拟其喉

曰:“声则死之!”勋驰就其军,营士已被甲执兵。勋大言曰:“汝等父母妻孥皆在梁州,

弃之从人反逆,将欲灭汝族耶?大夫使我取张用诚,不问汝辈。乃何为乎?”众慑伏。于是

缚用诚,遣送洋州,振杖杀之。拔其二使总其众。勋以药自封其首,来复命,愆约半日。

(出《谭宾录》)

唐德宗李适去梁洋,严振派兵五千去周至,用来保卫皇帝南巡。他的部将张用诚阴谋反

叛,他暗中向李怀光献财物,朝廷很忧虑此事。恰赶上梁州将马勋来了,皇上就和马勋在厅

中想办法。马勋说:“我请求约定一个时间去山南,用节度振符召张用诚,他若不受召,我

就斩了他来复命。”皇上很高兴,说:“几日能到?”马勋算了一下时间告诉了皇上,皇上

对他进行了一番嘉勉,派他去了。马勋拿着节度振符,和五十名壮士同行走出骆谷。张用诚

以为别人不知他的反叛阴谋,用数百人迎接马勋,马勋和他同到住所,却见张用诚周围禁卫

森严。马勋说:“天冷,让他们休息去吧。”左右的军士们都退去。马勋又令人点燃很多柴

草,用来引诱士兵,军士们都争着取暖。马勋又叫人随意活动,他取出怀中的节度振符给张

用诚看,并说:“大夫(指严振)召你去。”张用诚很惶恐,要逃走。跟马勋来的壮士从后

边反背了他的双臂。没想到张用诚的儿子在后边,举刀要砍马勋。左右壮士很快地擎住了他

的手,刀没有砍下去,只使马勋的头受了点轻伤。于是把张用诚的儿子杀了,把张用诚按倒

在地,壮士用脚踩着他的肚子,用刀逼近他的咽喉,说:“你要喊叫,就叫你死。”马勋又

很快地到了张用诚的军营,兵士们早已披盔甲,执武器。马勋大声说:“你们的父母妻子都

在梁州,抛弃了他们跟人叛变,这是要你们灭族的行为,大夫让我捉拿张用诚,不向你们问

罪,你们这是要干什么?”众士兵很害怕,都归顺了。于是绑了张用诚,遣送洋州,乱棍打

死。又选拔了二使统领他的部下。马勋用药敷在自己头上,回来向皇上复命,按约定的时

间,只晚了半天。

汪节

太微村在绩溪县西北五里。村有汪节者,其母避疟于村西福田寺金刚下,因假寐,感而

生节。节有神力,入长安,行到东渭桥,桥边有石狮子,其重千斤。节指而告人曰:“我能

提此而掷之。”众不信之。节遂提狮子投之丈余,众人大骇。后数十人不能动之,遂以赂请

节,节又提而致之故地。寻而荐入禁军,补神策将军。尝对御,俯身负一石碾,置二丈方木

于碾上,木上又置一床,床上坐龟兹乐人一部,奏曲终而下,无厌重之色。德宗甚宠惜,累

有赏赐。虽拔山拽牛之力,不能过也。(出《歙州图经》)

太微村在绩溪县西北五里,村中有个叫汪节的人。他母亲因为躲避疟疾病,来到村西福

田寺的金刚佛像下,在似睡未睡中,有感应生下了汪节。他的力量特别大。有一次去长安,

走到东渭桥,桥边有一石狮子,重千斤。汪节指着石狮对人说,我能把它提起来扔到一边

去。众人不信,汪节便提起石狮扔到一丈多远的地方。众人大感惊奇,后来好几十人没有搬

动,大家又用钱、物请汪节,他又提起石狮放到原处。很快,经人推荐他到了宫中禁军,任

神策将军。曾有一次,面对皇上,他伏在地上,身背一石碾,碾上放两丈见方的木板,木板

上又放一张床,床上坐了一部龟兹(西域少数民族)乐队,直到演奏完曲子才下来,他并不

感到沉重吃力。德宗非常看重他,经常给他赏赐。别人尽管有拔山拽牛的力量,也超不过他。

彭先觉

唐彭先觉叔祖博通膂力绝伦。尝于长安与壮士魏弘哲、宋令文、冯师本角力。博通坚

卧,命三人夺其枕。三人力极,床脚尽折,而枕不动。观者逾主人垣墙,屋宇尽坏,名动京

师。尝与家君同饮,会瞑,独持两床降阶,就月于庭。酒俎之类,略无倾泄矣。(出《御史

台记》)

唐时,彭先觉的叔祖彭博通,体力非常大,超过一般人。曾经在长安和壮士魏弘哲、宋

令文、冯师本较量力量。彭博通用力横躺,叫他们三人取他头下的枕头,三人使出了全部力

量,床腿都拽断了,而枕头却没动。观看的人爬过院墙,挤坏了房屋,一时,轰动京城。他

曾经和笔者的父亲喝过酒,天黑了,为了到庭院赏月亮,他一人拿着两张大方桌走下台阶,

桌上的酒、菜,没有洒一点一滴。

王俳优

唐乾符中,绵竹王俳优者有巨力。每遇府中飨军宴客,先呈百戏。王生腰背一船,船中

载十二人,舞河传一曲,略无困乏。(出《北梦琐言》)

唐僖宗乾符年间,绵竹地方有个叫王俳优的人,力量特别大。每逢府中要犒赏军队和宴

请宾客时,都要演杂耍助兴。王俳优腰背一船,船中坐十二人,随《河传曲》歌舞,直到曲

终,他不感到疲乏。

钟傅

安陆郡有处士姓马忘其名,自云江夏人,少游湖湘,又客于钟陵十数年。尝说江西钟

傅,本豫章人,少倜傥,以勇毅闻于乡里。不事农业,恒好射猎。熊鹿野兽,遇之者无不获

焉。一日,有亲属酒食相会,傅素能一饮。是日大醉。唯一小仆侍行,比暮方归。去家二三

里,溪谷深遂,有虎黑文青质,额毛圆白,眈眈然自中林而出。百步之外,顾望前来。仆夫

见而股栗,谓傅曰:“速登大树,以逃生命。”傅时酒力方盛,胆气弥粗。即以仆人所持白

梃,山立而拒之。虎即直搏傅,傅亦左右跳跃,挥杖击之。虎又俯伏,傅亦蹲踞。须臾,复

相拿攫。如此者数四。虎之前足,搭傅之肩,傅即以两手抱虎之项,良久。虎之势无以用其

爪牙,傅之勇无以展其心计。两相擎据,而仆夫但号呼与其侧。其家人怪日晏未归,仗剑而

迎之。及见相捍,即挥刃前斫。虎腰既折,傅乃免焉。数岁后,江南扰乱,群盗四集,傅以

斗虎之名,为众所服,推为酋长,竟登戎帅之任,节制钟陵。镇抚一方,澄清六郡。唐僖昭

之代,名振江西。官至中书令。(出《耳目记》)

安陵郡有一个处士姓马,忘记了他的名字,他自己说是江夏人,年轻时在湖南湖北游

荡,又在钟陵客居十几年。他曾经说,江西有个叫钟傅的人,本是豫章人。年轻时是个卓越

不俗的人物,以他的勇敢强悍闻名乡里。不喜种农田,而喜欢打猎。熊、鹿、虎等野兽,只

要他遇见,准能猎到手。有一天,亲属请他喝酒吃饭,他平常就能喝酒,这天大醉。只有一

个小仆跟随他,天黑了才往回走,离家有二三里路,山高谷深。有一只青毛黑色花纹,白色

额毛的老虎,双目透着凶光从林中走出,就在百步之外,边看边走来,小仆吓得腿颤抖。他

告诉钟傅,快爬树,好逃命。钟傅这时酒劲正发作,胆量非常大,就用小仆手中的木棒,站

在那里和虎斗。老虎直奔钟傅而来,他左右跳跃,挥动木棒打虎,虎又爬下了,钟傅也蹲下

了。过了一会儿,又开始搏斗,这样反复了四次。老虎的前爪搭在钟傅肩上,钟傅就用两手

抱住老虎的脖子,相持了很久。虎无法用他的爪牙,钟傅的勇力也无法施展。双方相持,仆

人在旁大声喊叫。家里人以为他喝酒还没回来,拿剑来迎他,见此情景,便挥剑砍虎,虎腰

被砍断,钟傅才脱离险境。数年后,江南骚乱,盗贼四起,钟傅以当年斗虎之名,为众人佩

服,推选他为头目。后来,竟当了军帅,节制钟陵,镇守一方,平定了六郡。唐朝僖宗、昭

宗时代,名振江西,官至中书令。

墨君和

真定墨君和,幼名三旺。世代寒贱,以屠宰为业。母怀妊之时,曾梦胡僧携一孺子,面

色光黑,授之曰:“与尔为子,他日必大得力。”既生之,眉目棱岸,肌肤若铁。年十五

六,赵王镕初继位,曾见之,悦而问曰:“此中何得昆仑儿也?”问其姓,与形质相应,即

呼为墨昆仑,因以皂衣赐之。是时常山县邑屡为并州中军所侵掠,赵之将卒疲于战敌,告急

于燕王李匡威,率师五万来救之。并人攻陷数城。燕王闻之,躬领五万骑,径与晋师战于元

氏。晋师败绩。赵王感燕王之德,椎牛酾酒,大犒于槁城。辇金二十万以谢之。燕王归国,

比及境上,为其弟匡俦所拒。赵人以其有德于我,遂营东圃以居之。燕主自以失国,又见赵

主之方幼,乃图之。遂从下矣上伏甲。(明抄本“从下矣上伏甲”作“遂矣伏兵”,“矣”

疑作“以”)。俟赵王旦至,即使擒之。赵王请曰:某承光代基构,主此山河,每被邻寇侵

渔,困于守备。赖大王武略,累挫戎锋,获保宗祧,实资恩力。顾惟幼懦,凤有卑诚,望不

忽忽,可伸交让。愿与大王同归衙署,即军府必不拒违。”燕王以为然,遂与赵王并辔而

进。俄有大风并黑云起于城上。俄而大雨,雷电震击。至东角门内,有勇夫袒臂旁来,拳殴

燕之介士。即挟负赵主,逾垣而走。遂得归公府。王问其姓名,君和恐其难记,但言曰:

“砚中之物,王心志之。”左右军士,既见主免难,遂逐燕王。燕王退走于东圃,赵人围而

杀之。明日,赵王素服哭于庭,兼令具以礼敛。仍使告于燕主。匡俦忿其兄之见杀,即举全

师伐赵之东鄙。将释其愤气,而致十疑之书。赵王遣记室张泽以事实答之。其略曰:营中将

士,或可追乎;天上雷霆,何人计会?词多不载。赵主既免燕主之难,召墨生以千金赏之,

兼赐上第一区,良田万亩,仍恕其十死,奏授光禄大夫。终赵王之世,四十年间,享其富

贵。当时闾里,有生子或颜貌黑丑者,多云:“无陋,安知他日不及墨昆仑耶?”(出《刘

氏耳目记》)

真定人墨君和,幼年时名叫三旺,世代贫贱,以屠宰为业。他母亲在怀孕时,曾梦见一

个胡僧领一个面色黑亮的小孩给她,说:“给你当儿子吧,将来必然能借到他的大力。”他

生下来时,眉目突出,皮肤铁黑。他长到十五六时,赵王镕刚继位,曾见过他,高兴地问:

“这里怎么能有昆仑儿?”又问他的姓,和他的皮肤一样,姓墨,就叫他墨昆仑,便赐给他

黑衣。当时,常山县境屡次受到并州中军的侵扰掠夺,赵王的官兵打不过敌人,向燕王李匡

威告急,请他派兵来援救,收复失城。燕王接到信后,亲率五万精骑,在元氏地方和晋师交

战,晋军大败。赵王为感谢燕王的恩德,杀牛备酒,在槁城犒赏燕军,并用车送来了二十万

黄金答谢。燕王归国,刚走到边境。他弟弟李国俦却不让他回国。赵国认为燕王曾帮助过自

己,便在东辅营造了房子让燕王居住。燕王自己没有了国家,又看到赵主年龄小,便想夺赵

王的权力。他便上下布置了很多伏兵,等赵王早晨到时,就抓住他。赵王说:“我是继承了

祖宗的大业,主宰这片山河,每当被邻国侵掠时,感到无力守卫,多亏你以武力相助,打败

了敌人的侵扰,保住了祖宗的大业,我很感谢你的帮助。我年幼力单,我希望以诚相待,千

万不要这样草率地办事。你有什么想法可以告诉我,我愿和你一起回到衙门,军府不会抵挡

我们。燕王认为赵王说的有道理,便和赵王并辔而行。不一会儿,刮起了大风,黑云压城,

倾盆大雨,雷电交加。走到东角门,有一勇士光膀而来,用拳击打燕王的卫兵,挟起赵王,

越墙而走,回到军府。赵王问这勇士的姓名,墨君和怕自己的名字难记,便说,砚中之物。

赵王心中记住了。左右军士,一见赵王免于灾祸,便要赶燕王。燕王退到东圃,赵国人便将

他围而杀之。第二天,赵王穿白衣服在大庭中哭,并下令以礼仪殡葬燕王,又派人告诉了燕

王的弟弟。李匡俦得知其兄被杀很愤怒,为了泄愤,便领兵攻打赵国的东部,并向赵国致了

《十疑文书》。赵王派记室以事实为依据给予回答。其中简略地说,营中将士,可以追查,

天上的雷霆,谁能管得了?词不多载。赵王免掉了燕王的发难,便召来墨君和,赏给他千

金,又赐他好住宅一处,良田万亩。并饶恕他挟王的死罪,授予他光禄大夫。赵王当权的四

十年里,享尽荣华富贵。当时民间生有丑陋和貌黑的孩子时,大家都说:“不怕,也许以后

他能赶上墨昆仑呢。”

周归佑

燕之旧将周归佑,蓟门更变之际,以剑柱心,刃自背出而不死。奔于梁,为骑将之先锋

焉。十五年,夹河百战,通中之疮,往往遇之。后唐庄宗入洛,为仇者于猎场席地俾坐,满

挽而射,贯腋而出,创愈无恙。仕至郡牧节度留后。竟死于牖下。(出《北梦琐言》)

燕时的旧将周归佑,在蓟门更变时,用剑刺心,剑刃从后背出来竟没有死。他去了梁

国,当了骑将先锋。十五年中,他身经百战,穿透身体的伤口,经常受此伤。后唐庄宗李存

勖入洛阳时,他的仇人让他在猎场上席地而坐,他们用弓箭射他,箭头却穿过腋下出去了,

并没有射死他。他的官做到郡牧节度留后。竟死于窗下。

王宰

丁丑岁,蜀师戍于固镇。有巨师曰费铁觜者,本于绿林部下将卒(明抄本“卒”作

“率”)。其人也,多使人行劫而纳其货。一日,遣都将领人攻河池县。有王宰者(失其

名)少壮而勇,只与仆隶十数辈止于公署。群盗夜至,宰启扉而俟之,格斗数刻,宰中镞甚

困,贼将逾其阈。小仆持短枪,靠扉而立,连中三四魁首,皆应刃而仆,肠胃在地焉。群盗

于是舁尸而遁。他日,铁觜又劫村庄,才合夜,群盗至村。或排闼而入者,或四面坏壁而

入,民家灯火尚莹煌。丈夫悉遁去,唯一妇人以勺挥釜汤泼之,一二十辈无措手,为害者皆

狼狈而奔散。妇人但秉勺据釜,略无所损失。旬月后,铁觜部内数人,有面如疮癞者,费终

身耻之。(出《玉堂闲话》)

丁丑年,四川军队在固镇防守,军队中有个头目叫费铁觜,他本是绿林中的一个将卒。

这个人经常派人去行劫,把抢来的东西归他。一天,派都将领人攻打河池县。有个姓王的县

宰,年轻力壮很勇敢,他和十几个仆隶守在公署内。盗贼晚上来了,他开门后在门后等着,

格斗了一段时间后,王宰中了箭行动困难,盗贼刚要跨过门槛,小仆手拿短枪,站在门后,

连续刺中三四个盗贼,被刺中的盗贼躺在地上,肠子流在地上,群盗们抬着尸体逃走了。后

来,费铁觜又劫村庄,天刚黑,群盗便进了村庄,有的砸门而入,有的破墙而入。民家灯火

还很亮,男人们逃走了,只有一个妇女用勺子舀锅中的热水泼烫盗贼,一二十个盗贼措手不

及,被妇人泼烫得狼狈而逃。妇人仍然拿勺站在锅旁。家中没受多大损失。一个多月后,铁

觜部下有好几个脸上像生了癞疮似的,费铁觜认为这是他终生的耻辱。

文言翻译,急

复习考试?祝你顺利!

谢鲲,字幼舆,陈国阳夏人也。祖缵,典农中郎将。父衡,以儒素显,仕至国子祭酒。鲲少知名,通简有高识,不修威仪,好《老》《易》,能歌,善鼓琴,王衍、嵇绍并奇之。

永兴中,长沙王乂入辅政,时有疾鲲者,言其将出奔。乂欲鞭之,鲲解衣就罚,曾无忤容。既舍之,又无喜色。太傅东海王越闻其名,辟为掾,任达不拘,寻坐家僮取官稿除名。于时名士王玄、阮修之徒,并以鲲初登宰府,便至黜辱,为之叹恨。鲲闻之,方清歌鼓琴,不以屑意,莫不服其远畅,而恬于荣辱。邻家高氏女有美色,鲲尝挑之,女投梭,折其两齿。时人为之语曰:“任达不已,幼舆折齿。”鲲闻之,敖然长啸曰:“犹不废我啸歌。”越寻更辟之,转参军事。鲲以时方多故,乃谢病去职,避地于豫章。尝行经空亭中夜宿,此亭旧每杀人。将晓,有黄衣人呼鲲字令开户,鲲憺然无惧色,便于窗中度手牵之,胛断,视之,鹿也,寻血获焉。尔后此亭无复妖怪。

左将军王敦引为长史,以讨杜弢功封咸亭侯。母忧去职,服阕,迁敦大将军长史。时王澄在敦坐,见鲲谈话无勌,惟叹谢长史可与言,都不眄敦,其为人所慕如此。鲲不徇功名,无砥砺行,居身于可否之间,虽自处若秽,而动不累高。敦有不臣之迹,显于朝野。鲲知不可以道匡弼,乃优游寄遇,不屑政事,从容讽议,卒岁而已。每与毕卓、王尼、阮放、羊曼、桓彝、阮孚等纵酒,敦以其名高,雅相宾礼。   尝使至都,明帝在东宫见之,甚相亲重。问曰:“论者以君方庾亮,自谓何如?”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鲲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温峤尝谓鲲子尚曰:“尊大君岂惟识量淹远,至于神鉴沈深,虽诸葛瑾之喻孙权不过也。”

及敦将为逆,谓鲲曰:“刘隗奸邪,将危社稷。吾欲除君侧之恶,匡主济时,何如?”对曰:“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敦怒曰:“君庸才,岂达大理。”出鲲为豫章太守,又留不遣,藉其才望,逼与俱下。敦至石头,叹曰:“吾不复得为盛德事矣。”鲲曰:“何为其然?但使自今以往,日忘日去耳。”初,敦谓鲲曰:“吾当以周伯仁为尚书令,戴若思为仆射。”及至都,复曰:“近来人情何如?”鲲对曰:“明公之举,虽欲大存社稷,然悠悠之言,实未达高义。周顗、戴若思,南北人士之望,明公举而用之,群情帖然矣。”是日,敦遣兵收周、戴,而鲲弗知,敦怒曰:“君粗疏邪!二子不相当,吾已收之矣。”鲲与顗素相亲重,闻之愕然,若丧诸己。参军王骄以敦诛顗,谏之甚切,敦大怒,命斩峤,时人士畏惧,莫敢言者。鲲曰:“明公举大事,不戮一人。峤以献替忤旨,便以衅鼓,不亦过乎!”敦乃止。

敦既诛害忠贤,而称疾不朝,将还武昌。鲲喻敦曰:“公大存社稷,建不世之勋,然天下之心实有未达。若能朝天子,使君臣释然,万物之心于是乃服。杖众望以顺群情,尽冲退以奉主上,如斯则勋侔一匡,名垂千载矣。”敦曰:“君能保无变乎?”对曰:“鲲近日入觐,主上侧席,迟得见公,宫省穆然,必无虞矣。公若入朝,鲲请侍从。”敦勃然曰:“正复杀君等数百人,亦复何损于时!”竟不朝而去。是时朝望被害,皆为其忧。而鲲推理安常,时进正言。敦既不能用,内亦不悦。军还,使之郡,涖政清肃,百姓爱之。寻卒官,时年四十三。敦死后,追赠太常,谥曰康。子尚嗣,别有传。

谢鲲字幼舆,陈国阳夏人。祖父谢缵,典农中郎将。父亲谢衡,以儒家的素质见称,做官至国子祭酒。谢鲲年少时知名,通达简傲有超人的见识,不修威仪,爱好《老子》、《易经》,能唱歌、善弹琴,王衍、嵇绍都认为他是奇才。  永兴年间(304~305),长沙王司马磖入朝辅政,当时有嫉妒谢鲲的人,说他将要出奔。司马磖要鞭笞他,谢鲲脱下衣服受罚,竟无违背之容。既而释放了他,又无喜悦之色。太傅东海王司马越闻知他的名声,征为掾,放任旷达不拘泥。不久因家僮取用官家槁木受牵连除名。当时的名士王玄、阮修等人,都觉得谢鲲刚入宰相府,便受黜辱,为此叹息遗憾。谢鲲听说后,方唱清歌鼓琴弦,毫不在意,莫不佩服他高远畅达,把荣辱看得淡漠。邻居家高氏的姑娘有美色,谢鲲曾经挑逗她,姑娘把织布的梭子投向他,打折了他两颗门牙。当时人为此说道:“任达不已,幼舆折齿。”谢鲲听说后,高傲地长啸道:“这不会影响我唱歌。”  司马越不久又征召他,转为参军事。谢鲲因时世正值多变故,便托辞有病离职,躲避到豫章。曾经行路经过空亭,夜晚住宿在那里,这个亭子过去时常有人被杀。天快亮时,有个黄衣人呼叫谢鲲的字号让他开门,谢鲲神态恬静毫无惧色,便在窗中伸手扯它,拉断了肩胛,一看,原来是鹿,沿着血迹找到了它。从此以后这个亭子不再出现妖怪。  左将军王敦引荐为长史,因讨伐杜..之功封为咸亭侯。母丧离职,服丧期满,迁为王敦的大将军长史。当时王澄与王敦同坐,见谢鲲谈话不疲倦,连连赞叹可与谢长史交谈,都不顾盼一下王敦,他为人所羡慕就像这样。谢鲲不谋求功名,没有砥砺操守和品行,居身于可否之间,虽然自居好像秽浊,而行事不求积功高升。王敦有不愿做臣的行迹,朝野皆知。谢鲲知道不能用道辅正他,便悠闲自得地寄居于此,不致力于政事,从容不迫地讽议,聊以消遣时光而已。常常与毕卓、王尼、阮放、羊曼、桓彝、阮孚等人纵情饮酒,王敦因为他名声高,所以像待宾客一样礼待他。  谢鲲曾出使到京都,明帝司马绍在东宫会见他,十分亲近重视他。明帝问道:“议论的人把你跟庾亮相比,你自己认为如何?”谢鲲回答说:“穿礼服居庙堂,让百官有准则,我不如庾亮。退隐在野,放情山水,我自认为超过他。”温峤曾经对谢鲲的儿子谢尚说:“你父亲哪只是见识雅量长远,就是那英明精深的鉴察力,即使用诸葛瑾对孙权的比喻也不算过分。”  及至王敦将要叛逆时,他对谢鲲说:“刘隗奸邪,要危害社稷。我想清除国君身边的邪恶,匡辅国君救济时世,怎么样?”谢鲲回答说:“刘隗的确始成祸端,然而他还只是城墙洞中的狐狸,社坛里的老鼠,是有凭依而为非作歹的人。”王敦发怒说:“你是庸才,哪能通晓大理?”让谢鲲出任豫章太守,又留着不派遣,要凭借他的才气名望,威逼着谢鲲等都屈从己意,同下京师。  王敦军至石头城,叹道:“我不能再有盛德之事了。”谢鲲说:“为什么会这样?只是从今以后,一天天忘记罢了。”当初,王敦对谢鲲说:“我当以周伯仁为尚书令,戴若思为仆射。”及到京都,又说:“近来人情怎么样?”谢鲲回答说:“明公这次举动,虽然想保存社稷,然而世俗的言论,的确未达高义。周岂页、戴若思,是南北人士仰望的人,明公您举荐任用他们,群臣必定贴伏安定了。”这一天,王敦派兵拘捕周岂页、戴若思,而谢鲲不知道,王敦大怒说:“你太粗疏马虎了吧,这两个人不称职,我已经逮捕了他们。”谢鲲与周岂页平素互相亲近尊重,听说后大为愕然,如同自己丧失了什么。参军王峤因王敦诛杀周岂页之事,劝谏很切直,王敦大怒,命令杀王峤,当时的人士畏惧,没有敢进言的人。谢鲲说:“明公你举大事,不杀一个人。王峤因呈献兴废之策违背旨意,便将他杀死衅鼓,不也太过分了吗?”王敦这才停止对王峤用刑。  王敦诛害忠贤之后,便称病不朝,打算回武昌。谢鲲讽喻王敦说:“您为保存社稷,建立不朽的勋业,而天下之人还不了解实情。如果您能朝见天子,使君臣消除隔阂,万众之心便会信服。依凭众望顺应群情,尽力谦让侍奉主上。如此则勋业可与匡辅天下者相比,美名便可千载流传了。”王敦说:“你能保证没有变故吗?”谢鲲回答说:“我近日入朝觐见,主上忧惧不安,久未见您,宫禁肃穆,必定没有忧虑。您若入朝朝见,我请求为你侍从。”王敦大怒说:“就是再杀你等几百人,对时事又能减少点什么?”竟不朝而离去。  这时朝廷中有威望的大臣被害,人们为谢鲲担忧,而谢鲲尊重礼义安于常道,时时进献清正之言。王敦既然不采纳,内心也不高兴。军队返回后,便让他到豫章,谢鲲临政清廉肃敬,百姓爱戴他。不久死在官署,享年四十三岁。王敦死后,追赠谢鲲为太常,谥号叫康。儿子谢尚继嗣,另外有传。

求文言文翻译

这个我也翻译不准。。。没有注解翻译还是有点困难。。。大意是这样的

我的先祖本是帝王贵胄出身,那时候是东晋即将覆灭,后世集大成朝代(估计说的是隋唐)的开始。我的远祖李思恭,在唐朝的时候率兵平乱,受封赐姓(赐李姓)。我的祖辈(应该是爷爷)知道用兵的要领,手握兵符,高举义旗,各个部落都归降他。河岸的五个郡,都忠心归附他(不旋踵,应该是脚后跟都不回转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头都不回);边境的七个州,都相继攻克。我的父亲明德,以嫡嗣的身份继承祖先的基业,听命与朝廷。朝廷颁旨册封王号,还裂土分封。我有时候以此得意骄傲,定制了我这小小藩国的文字,改穿大汉朝的衣冠。衣冠已经改过,文字已经推广,礼乐已经施行,器具已经完备,吐蕃、塔塔、张掖、交河等地,没有不服从的。不应该称王,而应该朝贡皇帝,(辐辏屡期,山呼齐举,不太懂。。。大概是车马多次开往汉都,山呼万岁朝拜的意思),我愿意以我这小小的地方,(不知道是建成汉朝万乘大国的附属国,还是自己要建成万乘之国,通过全文分析个人比较倾向于前种。明明是闹独立,但是说的都是客气话。。。)(于时再让靡遑,群集又迫,事不得已,显而行之,这里翻译不能字字相对。。。感觉是想要谦让,但是下属都逼迫他,所以不得已这么做。。。有点学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意思。。。)。于是在十月十一日城郊的祭坛上行礼,(加封世祖为始文本武法建礼仁孝皇帝)国号大夏,年号天授。祈望皇帝陛下,聪睿成人之美,宽厚仁慈带物,许诺我西郊的土地(这是西郊啊。。明明西边是一大块地盘)册封我为君主。我定当竭尽我愚钝平庸的能力,使两方和睦,书信来往,传达各方邻国的声音,长久的为您镇守边关。诚诚恳恳的仰望陛下,等待御旨。恭敬的派遣弩涉俄疾、你斯闷、卧普令济、嵬崖(应该是人名)递送文书,使您听闻。

写的声泪俱下诚惶诚恐,但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应该算是西夏建国的宣言吧

字字亲译,楼主见怜,望及早采纳。。。。

楼上的意译基本上把意思反映出来了,基本赞成。我就不再做重复工作了。

1、追问:他是怎么话锋一转,说都是属下逼迫他,没办法才当皇帝的

转话锋:于时再让靡遑,群集又迫,事不得已,显而行之。

意译:这个时候再三推脱,但是大臣们群起而集中的迫使我啊,事情迫不得已,已经昭然若揭了,实在没法子才开始准备登基坐殿的。

2、追问: 真王之号,夙感于颁宣;尺土之封,显蒙于割裂。

意译: 真正的王位的封号,应该是皇上您的正式颁布和宣达。哪怕是一尺土地的封地啊,我们显贵则是也承蒙您的割土封疆。 这是吹捧和麻痹宋皇的。

一、西郊称帝

公元1038年(夏大庆三年,宋宝元元年),元昊先在兴庆府的南郊,高高筑起祭台,接着于十月十一日在幽雅的乐曲声中,在众大臣的陪同下,登上了皇帝宝座,宣布西夏国家正式成立。国号大夏,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元年。这年元昊30岁。

元昊即位后,为了迅速组成能够体现蕃汉联合统治的强有力的政权机构,及时任命了一批官吏。史载:

“以嵬名守全、张陟、张绛、杨廓、徐敏宗、张文显辈主谋议,以钟鼎臣典文书,以成逋克成、赏都卧■、如定多多马、窦惟吉主兵马,野利仁荣主蕃学。置十二监军司,委豪右分统其众”②。

元昊任命官吏的名单,说明了什么呢?

第一,所任官员总数12人,汉占其7,蕃占其5。表明元昊时期的蕃汉联合统治,其人员的构成仍以汉人为主,这点与继迁时相反,与德明时大体雷同。

第二,从中央到地方,凡主兵马者均为党项人。这表明西夏统治者认识到军权的重要性。在他们看来,只有将军队牢固地掌握在党项人手里,才能有效地行使西夏国家的统治权。

元昊称帝后,尊母亲卫慕氏为惠慈敦爱皇后,封妻野利氏为宪成皇后,立子宁明为皇太子。

同年十一月,元昊仿效宋朝皇帝,派大臣潘七布、昌里马乞率领兵马护驾,亲诣西凉府祀神。

公元1039年(夏天授礼法延祚二年,宋宝元二年)正月,元昊派遣使臣给宋仁宗上表章,阐述其祖先与中原王朝的密切关系,论证其称帝建国的合法性,要求北宋朝廷承认他称帝建国。其表文云:

“臣祖宗本出帝胄,当东晋之末运,创后魏之初基。远祖思恭,当唐季率兵拯难,受封赐姓。祖继迁,心知兵要,手握乾符,大举义旗,悉降诸部。临河五郡,不旋踵而归;沿边七州,悉差肩而克。父德明,嗣奉世基,勉从朝命。真王之号,夙感于颁宣;尺寸之封,显蒙于割裂。臣偶似狂斐,制小蕃文字,改大汉衣冠。衣冠既就,文字既行,礼乐既张,器用既备,吐蕃、塔塔、张掖交河,莫不从伏。称王则不喜,朝帝则是从。辐辏屡期,山呼齐举。伏愿一垓之土地,建为万乘之邦家。于是再让靡遑,群集又迫,事不得已,显而行之。遂以十月十一日,郊坛备礼,为世祖始文本武兴法建礼仁孝皇帝,年号天授礼法延祚。伏望皇帝陛下,睿哲成人,宽慈及物,许以西郊之地,册为南面之君。敢竭愚庸,常敦欢好。鱼来雁往,任传邻国之音;地久天长,永镇边防之患。至诚沥恳,仰俟帝俞。谨遣弩涉俄疾、你斯闷、卧普令济、嵬崖你奉表以闻”①。

这表章实际上是西夏立国的宣言。表文气势磅礴,一气呵成,说理明白。

夏国使臣带上表章,经延安辗转到达开封,面呈仁宗,仁宗当然不予承认。但夏国的存在,并不以宋仁宗的态度为转移,一个朝气蓬勃的“大夏”国家,已岿然屹立在宋朝的西方,并日益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

元昊的称帝建国,标志着党项族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是党项历史发展的里程碑。因为它标志着西夏封建制的确立,它对我国多民族历史的发展,将产生比较深远的影响。

二、西夏立国的必然性

西夏的立国并非偶然,而是有它历史的必然性,这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清楚地看出。

首先,西夏境内分布的各族,包括西夏王族鲜卑拓跋部,几乎一无例外地都受过吐蕃王朝的统治,西夏统治的地区也大部分是吐蕃王朝统治过的地区。在吐蕃王朝兴盛时期,各族首领虽然诚惶诚恐,俯首听命,各族人民受尽剥削和压迫,但在侵掠四邻,尤其是富饶的汉族地区时,其首领固然可以从中得到较多的掠获物。就是其士卒和部民也多少得到一些好处。在吐蕃王朝崩溃后,各族虽然已经摆脱了吐蕃王朝的控制和压榨,但因地小兵弱,各自为政,加之不断互相残杀掳掠,抵消力量,无法扩大财富和荣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大有今不如昔之感。因此,他们怀念旧王朝,怀念过去得到的利益。他们力图通过“立文法”去逐步加以恢复。自吐蕃王朝崩溃后到西夏立国前,各族首领差不多都把“立文法”作为向往和奋斗的目标。其所以如此,因为“文法成,可以侵汉边,复蕃部旧地”①。“立文法”将会给他们带来实际的物质利益。

西夏国家的建立,正是适应其统治境内各蕃族部落强烈要求“立文法”、建立国家的愿望的。元昊在立国之前劝父德明“勿事中朝”,认为向宋称臣纳贡,“所得俸赐”不能满足人口日益增多的各部落的物质需要和已经感觉不够的领土。因此,他主张“习练干戈,杜绝朝贡,小则恣行讨掠,大则侵夺封疆”,从而达到“上下俱丰”②的目的。元昊对其父德明所说的那番话,正好反映了其境内各蕃族部落,要求在初步统一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建立国家的愿望。

第二,西夏国家的产生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发展的产物。

西夏立国前,横亘于宋夏接壤地带,自仪州(今甘肃华亭县)、渭州(今甘肃平凉县)、泾州(今甘肃泾原县)、原州(今甘肃镇原县)、秦州(今甘肃天水县),至灵州、夏州,主要居住着吐蕃族。同时还居住着党项、羌、汉族及其它少数民族。这一带民族成分复杂,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的民族已经进入封建社会,有的还停留在原始社会阶段。其中党项、吐蕃还有所谓生户和熟户的区别。史载:

“大约党项、吐蕃相类,其帐族有生户熟户:接近汉界入州城者谓之熟户,居深山辟这,横过寇略者,谓之生户”③

这些蕃族有自己的地主阶级,在蕃汉杂处(尤其是“熟户”与汉人杂居者更多)的情况下,往往发生蕃汉地主争夺土地和农奴的现象。如范祥在秦州“括熟户田”①,就是汉族地主利用政治权力对蕃族土地的一种暴力掠夺。

宋政府除了掠夺蕃族的土地外,还推行其他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政策。如宋政府规定“诸路蕃官不问官职高卑,例在汉官之下”②。环州知州翟继思派人到诸蕃部族帐催督熟户和买粮草,“催督者恣为奸欺,诛求数倍,小不如意,则鞭挞随之”③。蕃族由于不堪忍受宋政府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往往奋起反抗。如秦州“蕃酋药家族作乱,知秦州李参平定之”④。即使暂时没有叛乱的,对宋也往往离心离德,如环州“蕃情常怨”⑤,泾原的康奴、灭减、大虫族“常有叛心”⑥。说明西夏的兴起与立国,正是这种蕃部对宋离心力日益发展的结果。

至于河西地区,元昊虽然用武力征服了甘州、沙州回鹘和凉州的吐蕃,但他们一有机会就阴谋复辟,企图东山再起。如沙州回鹘,在曹琮的引诱下起兵反抗,最后虽然失败了,但它反映了河西走廊民族矛盾的尖锐性和复杂性。“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个阶级斗争问题”,因此,民族矛盾的实质是阶级矛盾。

总之,元昊代表蕃汉农牧主的利益,为了镇压广大农牧民和少数民族酋豪的反抗,解决蕃汉地主之间的矛盾,以及引诱宋夏沿边蕃族脱离宋朝,归顺自己,都需要树立旗帜建立国家,强化国家机器。

第三,累世经营的基础。西夏自拓跋思恭建立夏州地方政权以来,其历代统治者都十分注意保存实力,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尤其经过继迁、德明两代的惨淡经营,不仅发展了社会经济,而且增强了军事实力,扩大了统治地盘。正如元昊的策士杨守素所云:“国家累世经营,规模宏远”①。元昊就是在继迁、德明相继奠定的基础之上正式建立西夏国家的。

第四,具备了立国的外部条件。从宋朝方面看,如众所知,宋太宗虽然用武力统一了江南,但却无力收复燕云十六州,改变南北两个王朝的对峙形势,在此情况下,宋朝统治者只好竭尽全力整顿内部,把注意力放在消灭方镇割据,强化中央集权之上。但在强化中央集权的过程中,由于军队的过分集中,使宋朝的对外战争败多胜少(如对辽八十一仗,只有一次获胜),加之实行“更戍法”,使“兵不识将,将不知兵”。士兵缺乏训练,从而使军队素质下降,在此情况下,宋政府既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也不能有效地组织力量一举歼灭入侵之敌,结果只有屈膝求和,将搜括来的民脂民膏,以“岁币”的形式拱手奉献给自己的敌人。

至于同宋对峙的辽王朝,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南下侵宋,使日益尖锐的宋辽矛盾更加激化。

宋辽矛盾的加剧,给西夏统治者以可乘之机。早在李继迁、李德明时,即利用此矛盾“联辽抗宋”,甚至结为姻亲,“共谋寇难,缓则指为声势,急则假其师徒,至有犄角为倚,首尾相应”②。夏辽结盟、共同抗宋,使宋处于两面受敌的境地,即所谓“一身二疾,不可并治”③。这种对西夏极为有利的斗争形势,构成了元昊立国的外部条件。

第五,西夏的立国是西北地区长期民族大冲突大融合的结果。中唐以后,全国方镇割据林立。夏州李氏淹有银、夏、绥、宥四州,青唐唃厮罗割据于河湟,吐蕃占有凉州、肃州,回鹘据有甘州。汉人张义潮、曹议金先后割据于瓜、沙二州。这些割据势力经过长期冲突、融合之后,其境内与汉族杂居的少数民族,已经部分完成了自然同化于汉族的过程,无论其经济和文化都已基本上接近于内地的先进地区,并且逐步采用封建生产方式。元昊正是在这种经过民族大冲突大融合的蕃汉杂处的土地上称帝建国的①。

三、建国后巩固封建统治的措施

元昊建国后,为了巩固其封建统治,继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第一,进一步调整中央官制。元昊建国前,曾仿照宋朝官制,建立了一套适合西夏国情的官制。公元1039年九月,元昊以中书省不能统理日常事务为由,在中央政府机构中增设尚书省,置尚书令。其职掌是“考百官庶府之事而会决之”②。同时,又将宋朝的二十四司改为十六司,“设十六司于兴州,以总庶务”③。十六司隶属尚书省。西夏官制至此日臻完善。

元昊所设的十六司名称,据仁宗仁孝时党项人骨勒茂才《蕃汉合时掌中珠》记载,除设有中书、枢密府外,还没有经略司、正统司、统军司、殿前司、皇城司、三司、内宿司、巡检司、陈告司、磨勘司、审刑司、农田司、閤门司、群牧司、受纳司、监军司等带司的机构①。也就是说,如果加上属于地方的监军司机构,正好为十六司。此外,与司同级但不带司名的中央机构,还有大恒(汉)历院,宣徽、工院、马院、承旨,等等。这记载虽属于中晚期官制,但也能从中看出元昊所设十六司及其整个官制的梗概。

第二,确立朝贺仪式。元昊即位后,其宫廷中的朝贺仪式,除“于正朔朝贺杂用唐宋典式”,其他仪式从本国实际出发,进行必要的更动。规定群臣“常参”为六日,入见“起居”为九日。“凡六日、九日则见官属”②。朝贺之时,由宰相(必须由党项人担任此职者)领班,文武百官依次序排列朝谒,舞蹈,行三拜礼。凡大臣朝拜时执笏不端,行立逾矩,有失礼仪者,要受到处罚。

另外,元昊还暗中派人潜入宋境,用重金购买被宋仁宗释放的宫人③数人,养在自己宫中,以便从他们那里了解大宋“朝廷刑赏,宫闱阴事④”,作为制定西夏宫廷规章管理制度参考之用。

第三,培养和重用人材。元昊为了巩固其蕃汉联合统治,除了通过大力兴办蕃学,培养人材外,还注意招揽重用自宋朝投奔过来的失意知识分子,文臣武将。正如宋臣富弼所指出:

“元昊早蓄奸险,务收豪杰。故我举子不第,贫贱无/TITLE>归,如此数人,自投于彼。或授以将帅,或任之公卿,推诚不疑,以为谋主①。

在元昊所重用的文臣武将中,其中对元昊的所作所为影响较大者,当推张元、吴昊。

张元、吴昊原名叫什么?一些研究西夏史的同志,几乎一致认为“二人原名久佚”②,或“无从考查”③。其实,吴昊原名虽不可知,但张元原名为源,似乎有据可寻。李焘《长编》云:

“诏陕西都部署司,令张元弟侄张起,张秉彝,张仲经等往塞下,诱接张源。候还日,优与恩泽……。仍以秉彝为华州长史,仲经为文学”④。

这段记载告诉我们:张元兄弟二人,均以一字为名,曰源曰起。他有两个侄儿,均以二字为名,曰秉彝,曰仲经。秉彝,仲经并未因张元投奔西夏而立即罢官,仍然担任华州“长史”和“文学”的职务。另外,清人周春《西夏书》云:

“元初名源,字雷复”⑤。

不仅肯定他的原名为源,而且还指出了他字雷复。

张元、吴昊祖籍为宋永兴军路华州华阴县人。他们年轻时胸怀坦荡,性情豪放,尤其是张元,常“以侠自任”⑥,并做了一些助人为乐、行侠仗义之事。

张元、吴昊与姚嗣宗“相友善”,而且都少年气盛,颇有才华,“负气倜傥,有纵横才”①。当时盛行科举制度,张元、吴昊也像其他许多知识分子一样,本想十年面壁寒窗,一步一步地经过秀才、举人、进士等科举考试,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但他们在科场上却一再碰壁。“累举进士不第”,“落魄不得志”,心中积满了怨气。“无以自伸”,因此,他们经常借酒消愁,“托兴吟咏”。如张元作咏鹦鹉诗云:“好着金笼收拾取,莫教飞去别人家”②。以此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他们在科场失败之后,并不甘心醉生梦死,幽游度日,老死空林。时值元昊图谋称帝建国,宋西北边防吃紧,他们决定投笔从戎,投奔到宋边帅大营,谋个一官半职,报效国家。他们来到边帅驻地,边帅虽然召见了他们,但在是否留用问题上却犹豫不决。张元、吴昊见此情况,一气之下,不辞而别,“径走西夏”。等到边帅觉察,派骑兵追赶,未能赶上,只好表奏姚嗣宗为其幕僚。

张元、吴昊,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西夏首都兴庆府(今银川市)。他们在城外一家酒店整天饮酒,故意将其姓名改为张元、吴昊,在酒店墙壁之上大书“张元,吴昊来此饮酒”。他们这一非同寻常的举动,被兴庆府的巡逻兵看在眼里,于是出其不意地将他们捉拿去见元昊。元昊先问他们为何要擅自来到夏国,接着又问他们为什么如此大胆地犯讳称元称昊?二人大声回答道:“姓尚不理会,乃理会名耶?”③时元昊虽然称帝建国,但给大宋的表章仍用宋的赐名——赵。元昊闻此,张口结舌,“竦然异之”①,决定给他们授以官职,加以重用。

张元、吴昊自1037年(宋景祐四年)投奔夏国,到1044年(夏天授礼法延祚七年,宋庆历四年)十二月,张元去世,首尾8年。在这期间,他们对元昊大政方针的决策,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史称“夏人以为谋主,凡立国规模,入寇方略,多二人导之”②。说立国规模多二人导之,似乎查无史据,但入寇方略多二人导之,则有史可据。“西夏曩宵之叛,其谋皆出于华州士人张元与吴昊”③。事实上张元不仅煽动元昊叛宋自立,而且还鼓动元昊夺取宋朝领土,亲自为元昊规划过入寇宋朝的总方略。

“国有征伐,辄参机密。常劝元昊取陕右地,据关辅形胜,东向而争,更结契丹兵,时窥河北,使中国(宋朝)一身二疾,势难支矣”④。

可见,联结契丹,夹击宋朝,先取宋关中之地,然后直捣长安,这便是张元为元昊所规划的入寇宋朝总方针。这个方略,完全符合元昊的“小则恣行寇掠,大则侵夺封疆”的早已胸有成竹的构想。元昊称帝建国后,所发动的一系列对宋战争,正是在这一入寇总方针指导下进行的

我的祖宗原是帝王的后代,当时是东晋的末期,创立了后魏的最初基业。远祖李思恭,曾在唐代末年率兵救难,受封赐姓。祖父李继迁,心知用兵的要领,手握受命符瑞,高举着义旗,全部降服各部。临河的五郡,不久就归附;沿边的七州,也都先后被攻克。父亲李德明,继承世代的基业,勉力听从朝廷的命令。真王的名号,感念以前的颁布的政令;封赐的尺土,显然遭到了割裂。我偶尔狂妄行事,制定了小蕃文字,改变了大汉衣冠。衣冠改成,文字颁行,礼乐施行,器用完备,吐蕃、塔塔、张掖、交河,没有不服从的。称王则使人不高兴,朝见帝王服从诏命,多次约定集会,一齐山呼颂祝,希望凭着一方土地,建成为万乘的邦国。这时无暇辞让,众人会集又加催促,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就显扬并实行了。于是就在十月十一日在郊坛准备礼仪,成为世祖始文本武兴法建礼仁孝皇帝,国号称为大夏,年号是天授礼法延祚。希望皇帝陛下,睿智圣明成就别人,宽厚仁慈达到外物,允许用西部边远的地方,册封为坐南朝北的君王。冒昧地用尽愚钝平庸的力量,永远促成欢好。像鱼雁往来,任凭传送邻国的消息;地久天长,永元镇服边境的隐患。竭尽忠诚,听候皇上的许可。谨派遣弩涉俄疾、你斯闷、卧普令济、嵬崖(女尔)捧着此表去报告。

呵呵,这个是大夏皇帝李元昊给宋朝皇帝的上表的文章。

具体翻译:臣的祖宗是帝王出身,在东晋的末期,打下了后来大业的基础。先祖李思恭,在唐朝时候率兵救难(指的是帮唐朝消灭安史之乱)赐姓李。祖宗李继迁,胸有兵法,手握兵权,大举义旗,降服各个部落。临河的五郡,不发兵就收复了。沿着边境的七个州,都紧挨着就攻克。父亲李德明,继承了世代基业,听从宋朝命令。真王的名号,过去有感于册封;册封的土地,被割裂。(这是夸自己祖宗的能耐呢,有夸张的成分)臣狂妄菲薄,创造了小蕃文字,改穿大汉的服饰。推广服饰,推行文字,宣传礼乐,准备器具,(这是指他从政时候的一些举措,意思是国内发展的很好)吐蕃、塔塔、张掖、交河没有不敢臣服的。称王则不高兴,朝奉皇帝才是服从,四面来朝,山呼万岁,愿意以一垓之土地,建立万乘的大国家(这是说他当皇帝是被周围小国逼的)。当时再三推辞,大家又再三逼迫,迫不得已,只能称帝。于是在十月十一日,在郊外设坛备礼,称为世祖始文本武兴法建礼仁孝皇帝,国号是大夏,年号是天授礼法延祚。恳请皇帝陛下,睿哲成人之美,宽容慈悲于万物,许诺以西面的土地,册立为南面的君主。定竭尽全力,督促双方友好。鱼来雁往,任传邻国之音;地久天长,永镇边方之患。(这句意思是经常书信往来,天长地久,永远不打仗)至诚沥恳,仰俟帝俞(意识就是我特别真诚诚恳的给皇帝您写信)谨派遣使者弩涉俄疾、你斯闷、卧普令济、嵬崖?尔 给皇帝上表章。

这篇是李元昊自己称帝之后,给大宋皇帝上表的表章。前面先说自己是皇帝出身,然后又夸了一遍自己的祖宗的功业,又说自己的精明能干,把国家治理好,收复了周边部落。是他们逼自己称帝的。然后又恳求宋朝皇帝能够承认自己皇帝身份,友好往来。其实文章的文字写的是极其自大的,夸的自己身份极高,功劳极大,但是由于还自称臣,宋朝由于刚檀渊之盟,在休养阶段,也就没出兵讨伐他。

十行俱下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