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100文言文翻译

给我10篇100字内的文言文,带翻译,启示,道理~~!

『原文』

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译文』

从前有一个到邯郸学习走路姿势的人,没有学会他们走路的姿势,又忘记丢失了自己原来的步法,于是只能爬行回去了。

陆绩怀桔

『原文』

陆绩六岁时,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欲以遗母。”术大奇之。

『译文』

陆绩六岁的时候,便会到九江地方去拜见袁术。袁术就拿出许多橘子来,给陆绩吃。陆绩暗地里把三个橘子装在袖子里,等到告别的时候,就向着袁术拜谢了一回。不料这三个橘子从袖子里跌到地上。 袁术笑着说:“陆郎呀,你来做了小客人,竟暗地里藏了主人的橘子,不防他人笑你来偷橘子么。”陆绩双膝跪在地上,回答道:“我母亲的性子,很喜欢吃这些东西。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想起带几只回去,给母亲吃。”袁术听了这一番话,觉得大大的稀奇。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也可称为路过江的人),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这样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孙叔敖杀两头蛇

『原文』

孙叔敖为婴儿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弃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

『译文』

孙叔敖小的时候,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两个头的蛇,就杀了蛇并把蛇埋了,回家后就哭。母亲问他原因。他说:“我听说见了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现在我见到了,害怕我抛下母亲先死了。”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回答说:“我害怕后来的人又见到这条蛇,已经把它杀了并埋了起来。”母亲说:“我听说有阴德的人,一定会得善报。你不会死的。”

王戎识李

『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折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这样。

利令智昏

『原文』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曰:"取金之时,徒见金,不见人。"

『译文』

齐国有个人想要得到金子。一天清晨,他穿好衣戴好帽,往卖金子地方走去。看见有人拿着金子,伸手就夺。官吏把他逮住捆绑起来,问道:"这么多人都在这儿,你为什么公然抢人家的金子? 他回答说:"我那金子的时候,只看见金子,没有看见人。"

[原文]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③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

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为齐宣王吹竽,宣王高兴极了。用公粮供给三百人。齐宣王死后,闵王继位。闵王喜欢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南郭处士逃走了。

[原文] 鲁人执竿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开始竖着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着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不久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是见到听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原文] 楚王好细腰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黎黑之色。

[译文]

从前楚灵王喜欢他的臣子有纤细的腰。所以灵王的大臣都是每天吃一顿饭用来节制自己的腰身,先抑制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才能站起来。到了第二年,满朝文武大臣们脸色都是黑黄色了。

[原文] 岳柱八岁指瑕

岳柱字止所。八岁,观画师何澄画《陶母剪发图》,柱指陶母腕上金钏,诘义曰:‘金钏可易酒,何用剪发为也?’何大惊异,观此可以知画理矣。

[译文]

岳柱字止所。在八岁的时候,观看著名画家何澄画的《陶母剪发图》,岳柱看到陶母手腕上有金镯子,问画家说:“金镯子可以换酒,为什么要剪下头发去换酒呢?”何澄对岳柱说的话感到非常惊讶, 这样观看就可以知道作画的道理。

100字左右的文言文(要加点字,翻译全文,中心意思)

《曾子易箦》

原文:

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睆〉(读音huan三声),大夫之箦(读音ze二声,竹席)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读音ji二声)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

加点字:文中〈〉中的字

翻译:

曾子病重躺在床上,很严重。乐正子春坐在床旁边,曾元、曾申坐在床脚下,童仆坐在角落拿着蜡烛。

童仆说:“华美而圆润,(那是)大夫(才能享用)的竹席啊!”子春说:“住嘴!”曾子听见这话,惊惧地说:“啊!”

(童仆又)说:“华美而圆润,(那是)大夫(才能享用)的竹席啊!”曾子说:“是的。那是季孙送的,我没有(及保┗坏?/font>

啊。(曾)元,(扶我)起来换竹席。”曾元说:“您的病非常严重啊,不能移动(您的身体啊)。幸好到了早晨,(等天亮)

一定遵从您的意思换了它。”曾子说:“你爱我不如他(童仆)。君子爱人用德操,小人爱人是用姑息迁就。我还有什么需求啊?

我能得到封建礼教的正道而死去,也就完满了。”扶着抬起(他的身体)然后更换竹席,(他)躺回席子上还没躺好就死了。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在儒家可谓是一位显赫的人物。虽然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曾子此举可谓是“君子爱人之举”,但对一个行将就木的人来说,临死依然坚守自己的做人准则可谓是后人推崇和学习的楷模。

一 张光滑的席子却映照了一代贤哲的品质。

做人的标准非一两句话能诠释清楚的,简而言之,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规则。譬如不许国家公务员借职务之便贪污受贿;不许领导干部者以权谋私……

但是,现实生活中,当某些人躺在本不属于他的席子上时,他们并无愧色甚至从容而镇定。

中国现代语言中“自觉”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其实,“自觉”是一道规则的底线。我们不是经常提倡“要自觉遵守……”吗?看起来,“自觉”在我们社会生活中显得是那么的重要。

做人准则该是一面招展的旗帜,不要将它举在手上,它应该长久地矗立在你的心灵之巅。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魏王〕指魏惠王,因迁都大梁(现在河南开封),又称梁惠王,公元前369—前319年在位。贻〔贻〕赠给。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我树之成而实五石〕我种下种子,结了葫芦,能容五石。树,种植。实,果实,即葫芦。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用(葫芦)来盛水,它不够坚硬,承受不了水的重量。坚,指坚硬程度。不能自举,意思是不能承受。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瓠落无所容〕又平又浅的,装不了什么东西。 。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非不呺(xiāo)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pǒu)之〕葫芦并非不大,我因为它无用而砸碎它。然,空空的样子。掊,击碎。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拙于用大〕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不龟(jūn)手之药〕防治手生冻疮的药膏。龟,同“皲”,皮肤冻裂。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世世以洴澼(piánpì)(kuàng)为事〕世世代代以漂絮为业。洴澼,漂洗。絖,絮、丝绵。。客〔客〕外地人。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请买其方百金〕愿意用百金购买这个药方。。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越有难,吴王使之将〕越国对吴国有军事行动,吴王就派说客统率军队。难,发难,指军事行动。。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裂地而封之〕指吴王划定一块土地封给他。 。能不龟手一也〔能不龟手一也〕同样能够使手不冻裂。一,都、同样。 ,或以封,或不免于,则所用之异也〔或以封,或不免于,则所用之异也〕有人靠这个得到封地,有人却不免于漂絮,则是由于对药方的使用不同。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为何不考虑用它来做成腰舟,浮游于江湖上。虑,思虑。樽,本意是酒器,这里指腰舟一类的渡河工具。 ,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蓬之心〕意思是心有茅塞。比喻见识浅薄,不能通彻大道。也夫!”

注:《大瓠之种》①选自《庄子·逍遥游》,标题是编者加的。大瓠(hù)之种,大葫芦的种子。

文言文100字,要翻译与原文

孙叔敖为婴儿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弃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

『译文』

孙叔敖小的时候,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两个头的蛇,就杀了蛇并把蛇埋了,回家后就哭。母亲问他原因。他说:“我听说见了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现在我见到了,害怕我抛下母亲先死了。”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回答说:“我害怕后来的人又见到这条蛇,已经把它杀了并埋了起来。”母亲说:“我听说有阴德的人,一定会得善报。你不会死的。”

100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