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文言文的注释。。。。。
6、
(4)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确定是。】
(5)虽有佳肴,弗食【即使。】
7、
(1)弗食,不知其旨也【(味道)甘美。】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通“攀”,牵,引。】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马,飞奔的马。】
(4)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5)子墨子起,再拜【两次。】
8、
(1)不亦颠乎【颠倒,错误。】
(2)属引凄异【动词,连接。】
(3)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十分之六七。】
(4)恐前后受其敌【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敌;攻击。】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议论。】
9、
(1)尔辈不能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2)吾义固不杀人【坚守道义。】
(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同“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
(4)曾不吝情去留【离开。】
(5)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善恶,这里用作动词,意思是评论人物好坏。】
10、
(1)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脸色。】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
(3)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
(4)才美不外见【同“现”,表露;显露。】
(5)恢弘志士之气【也做“恢宏”。发扬扩大,用作使动词。恢,大。弘,大,宽,这里是动词。】
95、远:
(1)偏远。
(2)疏远。
(3)远大。
(4)多。指差距大。
(5)距离大。
96、志:
(1)做记号。
(2)记号。
(3)意志。
(4)志向。
97、至:(1)到。(2)尽善尽美。(3)连词,用于说完一事时,又另外提出一事。
98、自:
(1)自己。
(2)从。
(3)假如。
99、足:(1)值得。(2)脚。(3)完备。
100、作:
(1)振作。
(2)写作。
(3)建造。
(4)振作。
(5)做(坏事)。
(6)劳作。
急需文言文《高举》的全文翻译,谁有?帮帮忙。
希望以下资料能帮到你
【高举】 〔鄱阳人,永乐甲辰进士。〕
高举拜监察御史罢归,居林谷间,谢绝人事,不入城府。一日,棹小舟至城下,时值重午,郡守饮月波楼以观兢渡,举微服箕坐舟上,守怒逮之,令其供不合状,举遂书一绝云:“皇后升遐未一年,今春先帝又宾天。江山草木皆垂泪,太守如何看画船?”守询之,知为高侍御,大惭,而延纳之,公拂衣不顾去。
译文:高举担任过监察御史的高举罢官回归故里,居住在山间,谢绝一切人事,也不进城与官府之人打交道。有一天,他划着小船来到城下。刚好那天是端午节,郡守坐在月波楼一边饮酒一边观看龙舟竞赛。高举则穿着平民的衣服,两腿张开坐在船上也在观看龙舟赛,恰好被郡守看见,郡守于是大怒,叫手下的人将高举逮捕,并令他招供不合时宜之罪。高举于是写了一首绝句:“皇后去世不到一年,今年春天,皇帝又驾崩了。世上万物都在垂泪,你这个太守为什么还有闲情观看龙舟赛?”太守急忙询问高举来历,知道他是监察御史,太守感到非常惭愧,于是邀请他到内府坐坐,高举头也不回,拂袖而去。
担任过监察御史的高举罢官回归故里,居住在山间,谢绝一切人事,也不进城与官府之人打交道。有一天,他划着小船来到城下。刚好那天是端午节,郡守坐在月波楼一边饮酒一边观看龙舟竞赛。高举则穿着平民的衣服,两腿张开坐在船上也在观看龙舟赛,恰好被郡守看见,郡守于是大怒,叫手下的人将高举逮捕,并令他招供不合时宜之罪。高举于是写了一首绝句:“皇后去世不到一年,今年春天,皇帝又驾崩了。世上万物都在垂泪,你这个太守为什么还有闲情观看龙舟赛?”太守急忙询问高举来历,知道他是监察御史,太守感到非常惭愧,于是邀请他到内府坐坐,高举头也不回,拂袖而去。
高一文言文的原文翻译和注释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 烛之武退秦师 (一)词类活用
①军:晋军函陵。军,意为驻军,名词活用为动词。
②远:越国以鄙远。远,意为远地、远方,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③贰:且贰于楚也。贰,意为从属二主,数词活用为动词。
④阙:若不阙秦。阙,动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削减。
(二)文言虚词
①而:今急而求子。而,根据具体语境应译为“才”。
②是:是寡人之过也。是,指示代词,当作“这”讲;因为本句是个判断句,所以译
为“这是我的过错”。
③于: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于,介词,对于。
(三)一词多义
1.若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如,比得上。
若宗师之文,则惩时人之失又失之者也——顾炎武:《文章繁简》,表转折,“至于”。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刻舟求剑》,像。
若潜师而来,国可得也——《左传·肴之战》,表假设,如果。
2.说是说也,人常疑之——苏轼:《石钟山记》,说法。
说备使抚表众——《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劝说。
请说之——《墨子·公输》,陈述。
公输盘不说——《墨子·公输》,(同“悦”)高兴。
3.辞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史记·廉颇蔺相如传》,婉言。
近者奉辞伐罪——《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命令。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史记·屈原列传》,文学(词、赋)。
动以朝廷为辞——《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借口(由“言词”引申为“托词”)。
今者出,未辞也——《史记·鸿门宴》,告别。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推辞。
4.鄙蜀之鄙有二僧——彭端淑《为学》,边远的地方。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边境。
在外监使牧守亦皆贪鄙成风——洪迈:《方腊起义》,昏庸。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浅薄。
5.微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史记·屈原列传》,含蓄不露,微妙。
岭峤微草,凌冬不雕——《梦溪笔谈》,微小。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微颔之——《卖油翁》,稍微。
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不。
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如果不是。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史记·荆轲刺秦王》,即使不是。
6.之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史记·项羽本记》,他。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韩愈:《马说》,它。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说》,自己。
荆之地,方五千里——《墨子·公输》,的。
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用在主谓结构
中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慎之!——徐珂:《冯婉贞》,仅补充音节。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顷之,烟炎张天——《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助词,用在时间副词之后。
诸将请所之——《资治通鉴·李愬雪夜入蔡州》,到、去。
(四)文言句式
1.然郑亡被动句
2.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即“有何厌”。 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 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国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南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很危险了,假如派遣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军必定 会撤走。”郑文公听从了他的建议。(烛之武)推辞说:“我年富力强时,尚且 不如别人;现在老了,没有能力办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时重用您,现 在危急了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如果)叛国灭亡了,对您也有不利啊 !”(烛之武)这才答应了郑文公。
当晚,(烛之武)用绳子缚住身体从城头而下出了国都,去拜见秦穆公, (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自己要灭亡了。如果灭掉 郑国对您有好处,那我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来麻烦您。(可是)越过晋国而把 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界,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您为何要灭掉郑来扩大邻邦 晋国的土地呢?邻国的实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实力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 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客人)的主人,(秦)使者往来经 过,(郑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少的东西,(这)对您秦国又没有什么害处。 况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很大恩惠(派兵护送他回晋国做国君),(他也曾)答 应(给)您焦、瑕这两座城,(可他)早上渡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来 拒秦),(这)是您知道的事。(由此来看)晋国(的欲望),有什么满足的 (可能)呢?(现在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张自己 的边界,如果不损害秦国,(晋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西边土地呢?损害 秦国而使晋国得利,希望您考虑考虑这件事。”秦穆公听了很高兴,就与郑国签 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班师回朝了。
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 持,(我就)不会有今天。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 ;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来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 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撤离了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