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李迪传》古文翻译
原文: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译文:
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人。曾祖父躲避五代战乱,全家迁徙到濮。李迪深厚有器量学识,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对此很惊奇,说:“先生是辅佐的人才。”后来(李迪)参加科举考试举进士第一,被升做知制诰。真宗驾临亳州,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就任毫州知县。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发兵搜捕,很久没有抓到。李迪到了之后,让全部所发的士兵休息,暗中察访流寇的去处,部署晓谕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后徇游示众。
(李迪)曾经回家沐浴,(仁宗)忽然传诏(李迪)去内东门,(仁宗)拿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报年度出入材用数给李迪看。当时正值连年蝗灾旱灾,(仁宗)问李迪如何度过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来帮助国家,这样赋敛宽裕,老百姓就不会过于劳苦了。皇帝说:“朕想让李士衡替代马元方,等他到,会拿出金帛数百万借给三司。”李迪说:“天子在财物上没有内外之分,希望下诏赐给三司,来表示陛下的恩德,何必说借。”皇帝很高兴。
当初,皇上将要册立章献为皇后,李迪多次上疏劝谏,认为章献出身寒微,不可以母仪天下,章献深深地怨恨他。天禧年间,李迪出任事中。周怀政的事件,皇帝非常生气,想责罚到太子,群臣没有人敢说话。李迪从容上奏说:“陛下有几个皇子,竟然要出这个策略。”皇上恍然大悟,于是只诛杀了周怀政。
仁宗即位后,章献太后干预政事,贬寇准到雷州,因为李迪与之结党附会,贬到衡州。丁谓派人迫害他,没有成功,李迪知河南府。来朝京师,当时太后垂帘,对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现在我保养天子到这地步,你以为怎么样?”李迪回答说:“我受先帝深厚恩德,现在见到天子明圣,我不知皇太后盛德,竟然不知道到这种地步。”太后也高兴。
李迪任徐州知州,想要去县通过祠岳为皇上祈年,仁宗对辅臣说:“祈祷不是李迪所应当做的,一定不要让他前往。”元昊攻打延州,军事长久松弛,守将有人凭着其他名义来躲避战争,李迪愿意戍守边疆,(仁宗皇帝)下诏不允许,但却很是赞扬他的想法。
李迪是贤相。正当仁宗初立,章献临朝称制,很挟仗自己的才能,将要有专制的隐患,李迪义正词严,能使宦官近习而不敢又非分之想,等仁宗皇帝的声德一天天竖起,章献也保全了好的名声,古人所说的社稷臣从这可以看出。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古文翻译
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人。曾祖父躲避五代战乱,全家迁徙到濮。李迪深厚有器量学识,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对此很惊奇,说:“先生是辅佐的人才。”后来(李迪)参加科举考试举进士第一,被升做知制诰。真宗驾临亳州,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就任亳州知县。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发兵搜捕,很久没有抓到。李迪到了之后,让全部所发的士兵休息,暗中察访流寇的去处,部署晓谕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后徇游示众。
(李迪)曾经回家沐浴,(仁宗)忽然传诏(李迪)去内东门,(仁宗)拿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报年度出入材用数给李迪看。当时正值连年蝗灾旱灾,(仁宗)问李迪如何渡过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来帮助国家,这样赋敛宽裕,老百姓就不会过于劳苦了。皇帝说:“朕想让李士衡替代马元方,等他到,会拿出金帛数百万借给三司。”李迪说:“天子在财物上没有内外之分,希望下诏赐给三司,来表示陛下的恩德,何必说借。”皇帝很高兴。
当初,皇上将要册立章献为皇后,李迪多次上疏劝谏,认为章献出身寒微,不可以母仪天下,章献深深地怨恨他。天禧年间,李迪出任事中。周怀政的事件,皇帝非常生气,想责罚到太子,群臣没有人敢说话。李迪从容上奏说:“陛下有几个皇子,竟然要出这个策略。”皇上恍然大悟,于是只诛杀了周怀政。
仁宗即位后,章献太后干预政事,贬寇准到雷州,因为李迪与之结党附会,贬到衡州。丁谓派人迫害他,没有成功,李迪知河南府。来朝京师,当时太后垂帘,对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现在我保养天子到这地步,你以为怎么样?”李迪回答说:“我受先帝深厚恩德,现在见到天子明圣,我不知皇太后盛德,竟然不知道到这种地步。”太后也高兴。
李迪任徐州知州,想要去县通过祠岳为皇上祈年,仁宗对辅臣说:“祈祷不是李迪所应当做的,一定不要让他前往。”元昊攻打延州,军事长久松弛,守将有人凭着其他名义来躲避战争,李迪愿意戍守边疆,(仁宗皇帝)下诏不允许,但却很是赞扬他的想法。
李迪是贤相。正当仁宗初立,章献临朝称制,很挟仗自己的才能,将要有专制的隐患,李迪义正词严,能使宦官亲近而又不敢有非分之想,等仁宗皇帝的声德一天天树立起来,章献也保全了好的名声,古人所说的社稷臣从这里可以看出来。
《宋史·杨大异传》文言文翻译
杨大异,字同伯,是唐朝天平节度使杨汉公的后裔,他的十世祖杨祥因躲避灾祸而到醴陵,于是把家安置在那儿。杨祥奉事父母非常孝顺,父母去世后非常悲痛,泪哭干了眼睛流出血,一直住在墓旁修筑的小屋里。朝廷知晓他的事迹后,封他为至孝公,赏赐名木栽种在墓道两旁,用来表彰他的孝行。
杨大异跟从胡宏学习《春秋》要旨。嘉定十三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衡阳县主簿,有惠及百姓的施政。调任龙泉县尉,代理知县。正遇上年成不好,提刑司派人到龙泉县以议价收购为名摊派征购二万石粮食,米价顿时暴涨,百姓粮食匮乏。杨大异就把提刑司征购来的粮食全部以原价出售,老百姓都很感激他。提刑官赵与筹大怒,搜集他的罪过却一无所得,以违抗命令的罪名,调他到安远任县尉。
安远县境中有一些少数民族盗匪骚扰百姓,官兵讨伐,多年来没有俘获,上司就传下公文征召杨大异去捕治。杨大异让一个仆从带着自己任县尉的委任状跟随,乘坐肩舆(便轿、滑竿)进入盗匪盘踞的地方,让他们传呼县尉到了,盗匪们露出刀剑的锋刃排成队列防备他,杨大异从容不迫地给他们讲明各种利害关系,那些盗匪受了感化,都伏地叩头,表示愿意改过自新。杨大异把自己的委任状留下作抵押,带上他们的几个头领到县衙投降。因为朝廷的奖赏,调任吉州户曹,改任广西经干,又一次因平定盗匪获赏,被任命为四川制置司参议官。蒙古兵攻入成都的时候,杨大异随制置使丁黻参加巷战,兵败,他身上几处受伤昏死过去,全家人都遇难。第二天早晨,他的部下偷偷前去埋葬他,杨大异又苏醒过来,部下背上他逃跑,才免除大难。朝廷升他为朝奉郎,又任命为石门县知县,此后又任溧阳通判,代行知州职权,都有惠及百姓的政绩。离职的时候,百姓们攀拉住他的轿子,哭嚎挽留,他只好换了衣服悄悄离开。被提拔到朝廷,主管登闻鼓院,又调任大理寺丞,平反了七件冤案。宋理宗召见他问政,他坦率地议论时政得失,冲撞了宰相,被调出京城去任澧州知州。理宗说:“这不是在四川为节操而死又活过来的杨大异吗?论事切合实际,是有用之材。为何急着把他调出朝廷?”宰相回答说:“这人特别长于治理百姓。”理宗下令给杨大异一个凭证,让他兼管仓库的事务,又让他进直秘阁,提点广东刑狱,兼管仓库事务。
当时常平司被拖欠未收回的税赋很多,用镣铐拘禁关押那些欠款人来追讨,奸吏从中作弊,花样百出。杨大异和被关押的欠款人约定交款日期,将他们全部释放,那些亏欠税赋的人按期全部缴纳了欠税,奸吏无法从中作弊。改任提点广西刑狱兼漕、庾二司,所到之处,奸吏不敢作奸犯科,盗匪没有了踪迹。凡是可以为老百姓兴利除害的事,杨大异必定奏请朝廷去做。广海幅员几千里,(在杨大异的治理下)路不拾遗,陈报政绩最为突出。未到60岁就请求退休,朝廷没有依允,到他第四次上书要求退休时,朝廷任命他为秘书阁修撰、太中大夫,掌管崇禧观,封醴陵县开国男,收300户的赋税作俸禄。回到家乡后,生活作风与百姓无异,求学的人追随他,他讲习勤勉,教诲不倦,与学生一起阐发揭示经典的含义,分析理学的原理。82岁时去世。
《宋史·李清臣传》文言文翻译
吕颐浩字元直,其祖先是乐陵人,迁居齐州.考中进士.父丧后家贫,亲自耕种以赡养老小.后来任密州司户参军,因为李清臣的推荐,任州教授.授任宗事博士,历官入朝任太府少卿、直龙图阁、河北转运副使,升任徽猷阁待制、都转运使.
讨伐燕地之役,颐浩以转输官身份随种师道到白沟.攻取燕山之后,郭药师的二万部队,契丹的一万多部队,都依靠政府供养,诏令任命颐浩为燕山府路转运使.颐浩上言说:“开拓极远的边疆,其势难守,即使穷竭财力,无法善后.”又上奏陈述燕山、河北危急之事五件,希望广泛征求长久之策.徽宗大怒,下令夺去他的职务,而兼职如故;不久恢复官职,升任徽猷阁直学士.金人攻入燕地,郭药师劫持颐浩与蔡靖等人降敌.敌人撤退后回归,重新任命为河北都转运使,因病辞职,任提举崇福官.
高宗即帝位,授任他为知扬州.皇帝到南方,颐浩入宫晋见,授任户部侍郎知扬州,升任户部尚书.大盗张遇聚兵数万驻扎在金山,纵兵烧掠.颐浩单身与韩世忠到他们的兵营,劝说他分清顺逆,张遇的部队放下兵器投降.升任吏部尚书.
建炎二年(1128),金人逼近扬州,皇帝南渡镇江,召随从大臣询问去留之策.颐浩叩头希望留在此地,作为江北的声援;否则,敌人乘势渡江,事情越是危急.皇上到钱塘,授任颐浩为签书枢密院事、江淮两浙制置使,回兵驻扎京口.金人离开扬州,颐浩改任江东安抚制置使兼知江宁府.
当时苗傅、刘正彦作乱,逼高宗避位.颐浩到江宁,接受改元为明受的诏令,正遇朝廷讨论,都不敢开口.颐浩说“:这一定是有兵变.”其子吕抗说“:皇上人当中年,二帝蒙尘沙漠,日夜期望拯救,哪里肯仓促逊位给幼儿呢?可知兵变无疑.”颐浩立即派人送信给张浚说:“时事如此,我们只能不得已吗?”张浚也认为颐浩有威望,能处理大事,写信给颐浩报告起兵情况.颐浩于是与张浚及诸将相约,合兵讨贼.当时江宁百姓惊惧,颐浩于是令杨惟忠留驻,安抚人心.而且提防苗傅等人计穷挟持皇帝由广德渡江,戒令惟忠先作控制准备.不久有诏令,召颐浩到枢密院任职.上书说:“当今金兵乘战胜之威,群盗有蜂起之势,兴衰拨乱,事体艰难,怎能让皇帝退享安逸?请赶快让皇帝复位,以图谋恢复大计.”于是在江宁起兵,举鞭誓师,士兵们都十分感奋.
快到平江时,张浚坐小船迎接他,两人相持而泣,互商大计.颐浩说:“颐浩往年谏阻开边,几乎死于宦官之手;承办漕运,几乎陷没在腥膻之地.现在事情如果不成功,不过被族灭而已,为国家而死,岂不快哉?”张浚认为他很豪壮.就在船中草制檄命,进升韩世忠为前军,张俊辅佐他,刘光世为游击,颐浩、张浚统率中军,刘光世分兵殿后.颐浩从平江出发,苗傅同党假托圣旨请颐浩单骑入朝.颐浩上奏说,所统将士,都是激于忠义,可合不可离.苗傅等人惊恐,于是请高宗复位.军队到达秀州,颐浩勉励诸将说“:现在虽然已反正,但贼臣仍在宫内握有兵权,事情如果不成功,一定加我以造反之名,翟义、徐敬业之事可为借鉴.”到达临平,苗傅等人抵抗.颐浩披甲出入战阵,督促世忠等人破贼,苗傅、刘正彦引兵逃走.颐浩带领勤王护驾部队入城,人民夹道围观,掩面而泣.
朱胜非被罢去相位,皇上任命颐浩为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兼御营使,改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上到建康,听说金兵又进犯,召问诸将移都之地,颐浩说“:金人想以陛下所到之地为边界,现在应当边战边避,奉陛下于万全之地,我愿意留在常、润死守.”皇上说:“我身边不能没有宰相.”于是命令韩世忠守镇江,刘光世守太平.皇帝到平江,听说杜充溃败,皇帝说:“事情很急迫了,怎么办?”颐浩于是献航海之策.
当初,建炎御营使本来以行幸总令军政,而由宰相兼任,于是专断兵权,枢密府几乎无法干预.颐浩任相时尤其专横,赵鼎指责他的过失.四年,改任赵鼎为翰林学士、吏部尚书.赵鼎谢绝,并且攻诋颐浩,上了十几道奏章,颐浩请求离职.授任他为镇南军节度、开府仪同三司、醴泉观使,诏令因为颐浩倡义救王,所以优礼他.
奉化盗贼蒋琏趁乱为变,劫持颐浩到军中,高宗因为颐浩的缘故,赦免而招安他们.不久授任颐浩为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池州.颐浩请求拨给五万士兵驻扎建康等处,又请求把王王燮、巨师古的军队隶属于自己.快到镇江时,而李成派部将马进围攻江州.于是把军队驻扎在鄱阳,会合杨惟忠的部队,奏请与他们一起奔赴南康,派师古去救江州.与敌人激战,颐浩、惟忠失利,师古败逃到洪州.颐浩请求增加军队讨伐李成,高宗说“:颐浩奋不顾身,为国讨贼,群臣不及他,但是轻率进兵,是他的失误.”诏令王王燮带领一万多人迅速前去策应.颐浩又在左蠡驻扎下来,又得到门舍人崔增的部队一万多人,军势复振.命王王燮、崔增攻击敌人,大败敌人,乘胜到江州,而马进已攻陷江州城.朝廷任命张俊为招讨使,张俊到后,打败马进.马进逃走,李成率领残兵投降刘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