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
大意翻译:
高梁桥下的河水从西山深峡谷中流淌过来,经过此地流入河里。一千匹白色的带子一般,微风吹过水面就像罗纹纸(一种纸张)。河堤筑在水中,被两条河夹着。堤上有四行绿色的杨数,树木古老枝叶繁盛,一棵大树的树荫,可以铺好几张席子,从叶子缝隙中垂下的光线有一丈多长。
河岸北边寺庙道院非常多,红门大殿,绵延好几十里远。对面远处的树木,高矮成林,中间几处水田,西山好像人盘着螺旋状的头发,耸立在树林河水之间。
极乐寺离桥大约三里路,道路的风景也很好,马在绿荫下前行,就像给马车做的车棚。佛殿前有几株“剔牙松”,松树躯干碧绿嫩黄,斑驳疏落就像大鱼的鱼鳞,松树大约有七八围(一人环抱的长度叫做围)粗。
空闲时节,我曾经和黄思立等先生一起来这里游玩。我的弟弟袁中郎说:“这个地方就像钱塘、苏堤”。黄思立也认为是。我于是感慨西湖美景,我梦到很多次了,什么时候能挂起进贤冠(挂进贤冠,意思是辞去官职,挂起官帽,让给贤能的人),充当西湖六桥底下的游客,了却我一段山水情缘?
原文:
高梁桥在西直门外,京师最胜地也。两水夹堤,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鱼之沉水底者鳞鬣皆见。精蓝棋置,丹楼珠塔,窈窕绿树中。而西山之在几席者,朝夕设色以误游人。当春盛时,城中士女云集,缙绅士大夫非甚不暇,未有不一至其地者也。
三月一日,偕王生章甫、僧寂子出游。时柳梢新翠,山色微岚,水与堤平,丝管夹岸。趺坐古根上,茗饮以不酒,浪纹树影以为侑,鱼鸟之飞沉,人物之往来以为戏具。堤上游人,见三人枯坐树下若痴禅者,皆相视以为笑,而余等亦窃谓彼宴中人喧嚣怒诟,山情水意,了不相属,于乐何有也?少顷,遇同年黄昭质拜客出,呼而下,与之语,步至极乐寺,观梅花而返。
译文
高梁桥在西直门外,是京城风景最优美的地方。两条河夹着堤岸,垂杨柳蜿蜒了十余里,水流又急又清,鱼沉到了水底,鱼鳞和鱼鳍都看得清楚。佛寺星罗棋布,红楼朱塔,在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美丽。而从西山为游人所设下的坐席上看到的景致早晚都不一样,仿佛是故意用来娱乐游人的一样。当春意正浓时,城里的达官贵人,只要不是特别的没空都会来这里游览一番。
三月一号那一天,带着王袗和和尚寂子一起去游览。当时的杨柳刚刚抽芽,山色雾霭冥蒙,水与河堤齐平,两岸音乐声不断。盘腿坐在古树根上,把茶当作酒来品饮,绿树浪影好似劝人畅饮的音乐和锦帛一般,清清的水让我产生错觉,仿佛鱼在天上飞,鸟在水里游一般,人来人往,也好似这景致的一部分。河堤上的游人看到我们三个人呆坐在古树上,像傻和尚一样,纷纷相视而笑。而我们是在笑他们在这里设下宴席,喧嚣怒诟,和这美景丝毫不相衬,也不知乐从何来。过了一会儿,遇到了同一年登科的黄炜,叫他下来,与他交谈了一会儿,步行到极乐寺观赏了梅花,接着就回家了。
高梁桥在西直门外,是京城风景最优美的地方。两条河夹着堤岸,垂杨柳蜿蜒了十余里,水流又急又清,鱼沉到了水底,鱼鳞和鱼鳍都看得清楚。佛寺星罗棋布,红楼朱塔,在绿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美丽。而从西山为游人所设下的坐席上看到的景致早晚都不一样,仿佛是故意用来娱乐游人的一样。当春意正浓时,城里的达官贵人,只要不是特别的没空都会来这里游览一番。
三月一号那一天,带着王袗和和尚寂子一起去游览。当时的杨柳刚刚抽芽,山色雾霭冥蒙,水与河堤齐平,两岸音乐声不断。盘腿坐在古树根上,把茶当作酒来品饮,绿树浪影好似劝人畅饮的音乐和锦帛一般,清清的水让我产生错觉,仿佛鱼在天上飞,鸟在水里游一般,人来人往,也好似这景致的一部分。河堤上的游人看到我们三个人呆坐在古树上,像傻和尚一样,纷纷相视而笑。而我们是在笑他们在这里设下宴席,喧嚣怒诟,和这美景丝毫不相衬,也不知乐从何来。过了一会儿,遇到了同一年登科的黄炜,叫他下来,与他交谈了一会儿,步行到极乐寺观赏了梅花,接着就回家了。
晚游六桥①待月记
【原文】: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②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释】①六桥: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由南向北依次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②夕春(chōng):夕阳
【翻译】:
《晚游六桥待月记》翻译/袁宏道
西湖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时的几个月。白天最美时候,是烟雾弥漫的早晨,是山岚缭绕的傍晚。
今年春雪很盛,梅花被寒雪抑制住,后来才和桃花、杏花次第开放,尤其是难得一见的奇观。吾友陶望龄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宋代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东西,应该要赶紧去欣赏欣赏啊!」我当时被桃花迷恋住了,竟然舍不得离开湖上。
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草如烟、红花似雾,弥漫有二十多里呢!歌吹的声音恍若微风阵阵吹来,仕女的粉汗有似纷纷的细雨飘落,穿罗衫、著纨裤,游客之多,还多过堤畔的小草。真是艳丽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其实翠绿染著湖光的美,岚色添加山岭的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的时候才最浓丽!
有月的夜景,其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容颜、水的心意,更是别有一番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僧人和识趣的游客享用,那能够和凡夫俗子去说呢!
初至西湖记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西湖景色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白天里最美的是早晨的烟雾,是傍晚的山岚。
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石篑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物,应该赶快去观赏。」我当时迷恋着桃花,竟舍不得离开湖上。
从断桥到苏堤一带,绿草成烟,红花似雾,弥漫二十多里。歌吹的声音,如风阵阵传来;仕女的粉汗,如雨纷纷落下;罗衫纨裤的游客,多于堤畔的草,真是艳丽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
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和尚与识趣的游客享用,那能和俗人说呢!
《僧涉能呼风唤雨》文言文翻译
僧涉能呼风唤雨
【原文】
僧涉者,西域人也,不知何姓。少为沙门,苻坚时入长安。虚静服气,不食五谷,日能行五百里,言未然之事,验若指掌。能以秘祝下神龙,每旱,坚常使之咒龙请雨。俄而龙下钵中,天辄大雨,坚及群臣亲就钵观之。卒于长安。后大旱移时,苻坚叹曰:“涉公若在,岂忧此乎!”(《晋书·卷九十五·列传第六十五》)
【译文】
僧涉是西域人,不知道姓什么。年少时做了和尚,苻坚的时候进入长安。生性清虚恬静,精于吐纳之术,不吃五谷,每日能走五百里路,能预言未发生的事,非常灵验,就像对自己的手指手掌那样熟悉了解一样。能用秘语秘咒让龙王爷降临,每当大旱时,苻坚经常让他施咒语让龙王爷降临求雨。一会儿龙王爷下界到了佛钵内,天上就下起了大雨,苻坚和群臣亲自到钵内观看。(后来僧涉)在长安去世。后来大旱过了一段时间(还是没有下雨),苻坚叹息道:“涉公如果还在世的话,哪里还用担心这些事呢!”
【注释】
1、沙门:佛教僧侣。
(1)梵语的译音。或译为“娑门”、“桑门”、“丧门”等。一说,“沙门”等非直接译自梵语,而是吐火罗语的音译。原为古印度反婆罗门教思潮各个派别出家者的通称,佛教盛行后专指佛教僧侣。晋袁宏《后汉纪·明帝纪下》:“浮屠者,佛也……其精者,号为沙门。沙门者,汉言息心,盖息意去欲而归于无为也。”《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头陀寺者,沙门释慧宗之所立也。”李善注引《瑞应经》:“沙门之为道,舍妻子,捐弃爱欲也。”《魏书·释老志》:“诸服其道者,则剃落须发,释累辞家,结师资,遵律度,相与和居,治心修浄,行乞以自给。谓之沙门,或曰桑门,亦声相近,总谓之僧,皆胡言也。”章炳麟《支那印度联合之法》:“今岁安庆遣四沙门西游求学,是固沟合梵汉之端。”
(2)指佛门。《西游记》第56回:“他们虽是丑陋,却也秉教沙门,皈依善果,不是甚么恶魔毒怪。”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八:“沙门以和尚为尊贵之称。”
2、虚静:清虚恬静。
(1)清虚恬静。《文子·自然》:“静则同,虚则通,至德无为,万物皆容。虚静之道,天长地久,神微周盈,于物无宰。”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通国身》:“夫欲致精者必虚静其形,欲致贤者必卑谦其身。”唐李复言《续玄怪录·杨恭政》:“邯问昔何修习?曰:‘村妇何以知,但性本虚静,闲即凝神而坐,不复俗虑得入胸中耳。’”明唐顺之《吏部郎中薛西原墓志铭》:“老子及瞿昙氏书,得其虚静慧寂之说,不逆于心。”
(2)宁静。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脯腊》:“脯成,置虚静库中,纸袋笼而悬之。”朱自清《论逼真与如画》:“元朝倪瓒的山水画,就常不画人,据说如此更高远、更虚静、更自然。”
3、服气:吐纳。道家养生延年之术。
(1)吐纳。道家养生延年之术。《晋书·隐逸传·张忠》:“恬静寡欲,清虚服气,餐芝饵石,修导养之法。”唐白居易《赠王山人》诗:“玉芝观里王居士,服气飡霞善养身。”《西游记》第17回:“想是那个妖精,传他些甚么服气的小法儿,故有此寿。”
(2)甘心信服。《儒林外史》第17回:“匡大又不服气,红着眼,向那人乱叫。”老舍《四世同堂》三五:“他不服气!人都是人,谁也不应当教谁矮了一截,在地上跪着!”李准《李双双小传》八:“这一回喜旺服气了,他想着:‘真没料到,这红薯里边也还有这么大学问。’”
4、秘祝:秘语;秘咒。
附注:秦代司祈祝之官。汉初因之,至文帝时始废。《史记·封禅书》:“祝官有秘祝,即有菑祥,辄祝祠移过于下。”张守节正义:“谓有灾祥辄令祝官祠祭,移其咎恶于众官及百姓也。”《史记·孝文本纪》:“上曰:‘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秘祝之官,移过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不取,其除之。’”裴骃集解引应劭曰:“秘祝之官移过于下,国家讳之,故曰秘。”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祝盟》:“所以秘祝移过,异于成汤之心。”宋苏轼《奉敕祭西太一和韩川韵》之一:“圣主新除秘祝,侍臣来乞丰年。”
5、神龙:谓龙。相传龙变化莫测,故有此称。
(1)谓龙。相传龙变化莫测,故有此称。《韩诗外传》卷五:“如神龙变化,斐斐文章,大哉,《关雎》之道也!”《文选·张衡〈西京赋〉》:“若神龙之变化,章后皇之为贵。”薛综注:“龙出则升天,潜则泥蟠,故云变化。”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乌仗那国》:“我所仗剑,神龙见授,以诛后伏,以斩不臣。”
(2)三国吴都建业正殿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抗神龙之华殿,施荣楯而捷猎。”刘逵注:“神龙,建业正殿名。”
6、咒龙:指咒龙请雨。章太炎《国家论》:“于此而视为神圣,则不异于事火咒龙也。”(事火,指祀火为神。事火咒龙,比喻荒诞不经之事。)
7、请雨:求雨。《淮南子·泰族训》:“雩兑而请雨,卜筮而决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伊水》:“惠帝使校尉陈总、仲元诣洛阳山请雨。”《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九:“我为你飞符上界请雨,已奉上帝命下了。”
8、俄而:也作“俄尔”。短暂的时间,不久;突然间。《庄子·大宗师》:“俄而子舆有病,子祀往问之。”《晋书·五行志下》:“石季龙在邺,有一马尾有烧状,入其中阳门,出显阳门,东宫皆不得入,走向东北,俄尔不见。”唐薛用弱《集异记·李汾》:“夜阑就寝,备尽绻缱,俄尔晨鸡报曙,女起告辞。”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贯既伏诛,其死所忽有物在地,如水银镜,径三四尺,俄而敛缩不见。”明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一》:“余忆万历乙酉二月初旬,天气陡寒,家中集诸弟妹,搆火炙蛎房噉之,俄而雪花零落如絮。”茅盾《子夜》四:“一缕黑烟也从宏昌当的更楼边冲上天空,俄而红光一亮,火头就从浓烟中窜出来。”9、移时:经历一段时间。《后汉书·吴祐传》:“祐越坛共小史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五代王周《会哙岑山人》诗:“略坐移时又分别,片云孤鹤一枝笻。”《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移时之间,就坛前起一阵大风。”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无日不诏入,语必移时。”
僧涉能呼风唤雨
【原文】
僧涉者,西域人也,不知何姓。少为沙门,苻坚时入长安。虚静服气,不食五谷,日能行五百里,言未然之事,验若指掌。能以秘祝下神龙,每旱,坚常使之咒龙请雨。俄而龙下钵中,天辄大雨,坚及群臣亲就钵观之。卒于长安。后大旱移时,苻坚叹曰:“涉公若在,岂忧此乎!”(《晋书·卷九十五·列传第六十五》)
【译文】
僧涉是西域人,不知道姓什么。年少时做了和尚,苻坚的时候进入长安。生性清虚恬静,精于吐纳之术,不吃五谷,每日能走五百里路,能预言未发生的事,非常灵验,就像对自己的手指手掌那样熟悉了解一样。能用秘语秘咒让龙王爷降临,每当大旱时,苻坚经常让他施咒语让龙王爷降临求雨。一会儿龙王爷下界到了佛钵内,天上就下起了大雨,苻坚和群臣亲自到钵内观看。(后来僧涉)在长安去世。后来大旱过了一段时间(还是没有下雨),苻坚叹息道:“涉公如果还在世的话,哪里还用担心这些事呢!”
【注释】
1、沙门:佛教僧侣。
(1)梵语的译音。或译为“娑门”、“桑门”、“丧门”等。一说,“沙门”等非直接译自梵语,而是吐火罗语的音译。原为古印度反婆罗门教思潮各个派别出家者的通称,佛教盛行后专指佛教僧侣。晋袁宏《后汉纪·明帝纪下》:“浮屠者,佛也……其精者,号为沙门。沙门者,汉言息心,盖息意去欲而归于无为也。”《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头陀寺者,沙门释慧宗之所立也。”李善注引《瑞应经》:“沙门之为道,舍妻子,捐弃爱欲也。”《魏书·释老志》:“诸服其道者,则剃落须发,释累辞家,结师资,遵律度,相与和居,治心修浄,行乞以自给。谓之沙门,或曰桑门,亦声相近,总谓之僧,皆胡言也。”章炳麟《支那印度联合之法》:“今岁安庆遣四沙门西游求学,是固沟合梵汉之端。”
(2)指佛门。《西游记》第56回:“他们虽是丑陋,却也秉教沙门,皈依善果,不是甚么恶魔毒怪。”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八:“沙门以和尚为尊贵之称。”
2、虚静:清虚恬静。
(1)清虚恬静。《文子·自然》:“静则同,虚则通,至德无为,万物皆容。虚静之道,天长地久,神微周盈,于物无宰。”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通国身》:“夫欲致精者必虚静其形,欲致贤者必卑谦其身。”唐李复言《续玄怪录·杨恭政》:“邯问昔何修习?曰:‘村妇何以知,但性本虚静,闲即凝神而坐,不复俗虑得入胸中耳。’”明唐顺之《吏部郎中薛西原墓志铭》:“老子及瞿昙氏书,得其虚静慧寂之说,不逆于心。”
(2)宁静。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脯腊》:“脯成,置虚静库中,纸袋笼而悬之。”朱自清《论逼真与如画》:“元朝倪瓒的山水画,就常不画人,据说如此更高远、更虚静、更自然。”
3、服气:吐纳。道家养生延年之术。
(1)吐纳。道家养生延年之术。《晋书·隐逸传·张忠》:“恬静寡欲,清虚服气,餐芝饵石,修导养之法。”唐白居易《赠王山人》诗:“玉芝观里王居士,服气飡霞善养身。”《西游记》第17回:“想是那个妖精,传他些甚么服气的小法儿,故有此寿。”
(2)甘心信服。《儒林外史》第17回:“匡大又不服气,红着眼,向那人乱叫。”老舍《四世同堂》三五:“他不服气!人都是人,谁也不应当教谁矮了一截,在地上跪着!”李准《李双双小传》八:“这一回喜旺服气了,他想着:‘真没料到,这红薯里边也还有这么大学问。’”
4、秘祝:秘语;秘咒。
附注:秦代司祈祝之官。汉初因之,至文帝时始废。《史记·封禅书》:“祝官有秘祝,即有菑祥,辄祝祠移过于下。”张守节正义:“谓有灾祥辄令祝官祠祭,移其咎恶于众官及百姓也。”《史记·孝文本纪》:“上曰:‘盖闻天道祸自怨起,而福繇德兴,百官之非,宜由朕躬,今秘祝之官,移过于下,以彰吾之不德,朕甚不取,其除之。’”裴骃集解引应劭曰:“秘祝之官移过于下,国家讳之,故曰秘。”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祝盟》:“所以秘祝移过,异于成汤之心。”宋苏轼《奉敕祭西太一和韩川韵》之一:“圣主新除秘祝,侍臣来乞丰年。”
5、神龙:谓龙。相传龙变化莫测,故有此称。
(1)谓龙。相传龙变化莫测,故有此称。《韩诗外传》卷五:“如神龙变化,斐斐文章,大哉,《关雎》之道也!”《文选·张衡〈西京赋〉》:“若神龙之变化,章后皇之为贵。”薛综注:“龙出则升天,潜则泥蟠,故云变化。”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乌仗那国》:“我所仗剑,神龙见授,以诛后伏,以斩不臣。”
(2)三国吴都建业正殿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抗神龙之华殿,施荣楯而捷猎。”刘逵注:“神龙,建业正殿名。”
6、咒龙:指咒龙请雨。章太炎《国家论》:“于此而视为神圣,则不异于事火咒龙也。”(事火,指祀火为神。事火咒龙,比喻荒诞不经之事。)
7、请雨:求雨。《淮南子·泰族训》:“雩兑而请雨,卜筮而决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伊水》:“惠帝使校尉陈总、仲元诣洛阳山请雨。”《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九:“我为你飞符上界请雨,已奉上帝命下了。”
8、俄而:也作“俄尔”。短暂的时间,不久;突然间。《庄子·大宗师》:“俄而子舆有病,子祀往问之。”《晋书·五行志下》:“石季龙在邺,有一马尾有烧状,入其中阳门,出显阳门,东宫皆不得入,走向东北,俄尔不见。”唐薛用弱《集异记·李汾》:“夜阑就寝,备尽绻缱,俄尔晨鸡报曙,女起告辞。”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贯既伏诛,其死所忽有物在地,如水银镜,径三四尺,俄而敛缩不见。”明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一》:“余忆万历乙酉二月初旬,天气陡寒,家中集诸弟妹,搆火炙蛎房噉之,俄而雪花零落如絮。”茅盾《子夜》四:“一缕黑烟也从宏昌当的更楼边冲上天空,俄而红光一亮,火头就从浓烟中窜出来。”
9、移时:经历一段时间。《后汉书·吴祐传》:“祐越坛共小史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五代王周《会哙岑山人》诗:“略坐移时又分别,片云孤鹤一枝笻。”《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移时之间,就坛前起一阵大风。”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无日不诏入,语必移时。”
僧涉是西域人,不知道姓什么。年少时做了和尚,苻坚的时候进入长安,不吃五谷,每日能走五百里路,能预言未发生的事,非常灵验,就像对自己的手指手掌那样熟悉了解一样。能用秘语秘咒让龙王爷降临,每当大旱时,苻坚经常让他施咒语让龙王爷降临求雨。一会儿龙王爷下界到了佛钵内,天上就下起了大雨,苻坚和群臣亲自到钵内观看。(后来僧涉)在长安去世。后来大旱过了一段时间(还是没有下雨),苻坚叹息道:“涉公如果还在世的话,哪里还用担心这些事呢!”
僧涉虚静服气,不吃五谷,每天能走五百里,说没有发生的事情,应验得了如指掌。僧涉能用秘祝的名义让神龙下来,每当天旱,苻坚常常让他向龙祷告求雨。没过多久龙下到钵中,天马上下大雨,苻坚和大臣们亲自走近钵观看。僧涉在长安去世。后来大旱了一段时间,苻坚叹息说:“涉公如果还在,哪里会有这种担忧呢!”
文言文翻译
【原文】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争功,未得行封。上居南宫,从复道上见诸将往往耦语,以问张良。良曰:”陛下与此属共取天下,今已为天子,而所封皆故人所爱,所诛皆平生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为不足用遍封,而恐以过失及诛,故相聚谋反耳。”上曰:”为之奈何?”良曰:”取上素所不快,计群臣所共知最甚者一人,先封以示群臣。”三月,上置酒,封雍齿,因趣丞相急定功行封。罢酒,群臣皆喜,曰:”雍齿且侯,吾属亡患矣!”
【译文】高帝已经封赏了大功臣二十多人,其余的人日夜争功,一时决定不下来,便没能给予封赏,高帝在洛阳南宫,从天桥上望见将领们往往三人一群两人一伙地同坐在沙地中谈论着什么。高帝说:”这是在说些什么呀?”留侯张良道:”陛下不知道吗?这是在图谋造反啊!”高帝说:”天下新近刚刚安定下来,为了什么缘故又要谋反呢?”留侯说:”陛下由平民百姓起家,依靠这班人夺取了天下。如今陛下做了天子,所封赏的都是像萧何、曹参这样的您自己亲近喜爱的老友,所诛杀的都是自己生平仇视怨恨的人。现在军吏们计算功劳,认为即使把天下的土地都划作封国也不够全部封赏的了,于是这帮人就害怕陛下对他们不能全部封赏,又恐怕因往常的过失而被猜疑以至于遭到诛杀,所以就相互聚集到一起图谋造反了。”高帝于是担忧地说:”这该怎么办呀?”留侯道:”皇上平素最憎恶、且群臣又都知道的人,是谁啊?”高帝说:”雍齿与我有旧怨,他曾经多次令我困窘羞辱。我想杀掉他,但由于他功劳很多,所以不忍心下手。”留侯说:”那么现在就赶快先封赏雍齿给群臣看,群臣看到雍齿受封,这样一来,群臣也就人人都对自己能受封赏坚信不疑了。”高帝这时便置备酒宴,封雍齿为什方侯,并急速催促丞相、御史论定功劳进行封赏。群臣们赴宴之后,都很高兴,说:”雍齿尚且被封侯,我们这些人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
望采纳噢
~
姓王的一位义士,他的名字已经流失(没有记载)了,是泰州如皋县(地名)的差役。虽然是差役,但自身注重气节,行侠仗义。
甲申年(古人用天干地支表示日期)国家被灭亡以后,同县的平民许德溥(字元博)不愿意剃去头发,刺破自己的手臂誓死明志。公府以抗拒法令的罪名将他杀头弃市,妻子要被流放。王义士正好赶上当值押解犯人,对许德溥的行为感到崇敬,打算放掉许德溥的妻子却没有办法,于是一整夜唉声叹气睡不着觉。他的妻子感到奇怪,就问他:“你问什么如此辗转反侧呢?”王义士不回答。妻子又说:“你为什么辗转反侧呢?”王义士说:“这不是妇道人家应该知道的。”妻子说:“你不要以为我是女人就轻视我,你告诉我,或许我能替你出主意。”王义士告诉了她事情缘故。妻子说:“你崇敬许德溥打算放掉他的妻子,这是豪杰之人的行为,能弄到一个人代替她就可以了。”王义士说:“对。但是到哪里找个人呢?”妻子说:“我应该成全你的义举,一议替她流放。”王义士说:“真的吗?还是玩笑话?”妻子说:“确实真的,哪有什么玩笑?”王义士于是跪在地上磕头感谢他的妻子。随后把计划告诉了许德溥的妻子,让他藏匿在娘家。
王义士夫妇于是就上路了,每当经过地方馆驿接受检验身份时,俨然就像官差押解罪犯。经过了好几千里,到达了流放目的地,虽然风霜雨雪非常艰苦,他们却很乐意不觉得难熬。于是如皋县的人都很感动,集资赎回了王义士的妻子,王义士夫妇都在家里去世。
【注释】(1)牧:放牧牲畜。(2)窃:偷偷地,暗中。(3)辄:总是(常常)、就。(4)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5)曷:通“何”,为什么。(6)潜:暗暗地、悄悄地步。(7)执策:拿着书。(8)达旦:到早晨,到天亮。(9)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10):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赏析】文章告诉我们: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王冕,诸暨人,七八岁时,其父要他在陇上放牛,他却偷偷的溜进学舍听学生们念书,听了就默默记住,有时晚上回来竟忘了牵牛。有时会有人把牛牵回来,投诉说踩了他的田,
他老爸怒了,狠狠地揍他,完了还是不改。
他娘说:“他这么执著,你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到了寺庙旁住,晚上就出来,在佛像的大腿上坐着,就着长明灯读书,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大多数是土造的,狰狞可怖,王冕虽然是小孩子,却完全不怕。安阳的韩性听说了,觉得很惊讶,便把他收作弟子,学儒学。韩性死后,他的门人对待王冕就像对待韩性一样尊重。其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他就把母亲接到越城去奉养。后来想念母亲而回故乡,他买了头白牛,拖着母亲的车,自己则穿戴着古时的衣服帽子跟在车后。乡间的孩童争相观看讪笑,王冕也笑。
文言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