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门户所寄文言文翻译

寄答京友文言文翻译

这封信谈的是人才的问题。

对待人才,也应该有正确的认识。首先不以是否中举登第为凭据,而要看是否有真才实学。其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才都会有缺点毛病,不能以小疵掩大德,更不能以有微瑕为借口,弃置大才而不用。

如何对待人才,古住今来,很多人探讨这个问题。司马迁说:“人君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强调人君辨别人才真伪之重要。韩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强调识别人才者之重要。李贽进一步提出爱惜人才之重要。这些论述尽管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人们如何正确对待人才,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文言文翻译 寄答京友

注释:

[1]“才难”句:人才难得,不是那样吗?《论语。泰伯》:“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能治理天下的臣子)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2]不知才之难:不知人才培养之难。[3]不啻(chì翅)不止。这两句的大意是竟不见对待人才之有才像自己之有才一样,对待人才像自己培养的一样。[4]春秋:我国历史的一个时代(前722—前481),因孔子所修史书《春秋》包括这一时期而得名。[5]圣人:旧时指品德高尚,智慧高超的人物,这里指孔子。[6]唐、虞之隆:唐尧、虞舜对人才的重视。[7]时时有之:经常出现。[8]不当其位:不临其位,指没作官,无权力。[9]晏平仲:名婴。春秋时齐国的贤大夫。《论语。公冶长》:“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10]子产:公孙侨,字子产,郑穆公之孙,春秋时郑国的贤相。《论语。公冶长》:“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11]季子:季札,春秋时吴王寿梦少子,有贤名,寿梦欲立这,辞不受,封于延陵,因号延陵季子。葬:坟墓。[12]“非直叹”二句,不仅感叹人才之难得,更感叹惜才者之难得。[13]第:科第,科举时代谓中试为得第。[14]凭:凭据。[15]荐:荐举,推荐。[16]年:年岁。[17]张襄阳:事迹不详。[18]弃:弃置不顾。[19]受荐者:被举荐的人。自懈:自己松懈,不求上进。[20]寡:少。[21]瑕:玉上的斑点。疵:缺点、毛病。瑕疵,小的缺点。[22]真具眼者:真是有眼力的人。[23]安所施乎:到哪里施展呢![24]当事者,指执政掌声权的人。

面对困难,不就是这样吗?”[ 1 ]现在人都知道才难,尽可能谈论才难,但也不知道才能难得[ 2 ],刚到面前竟不知道爱,你知道爱,始终不见有或者已经拥有的,不又超过了他已经走出来的[ 3 ]。噢!无望的了!

举春秋的天下[ 4 ],没有一人能借圣人之才有[五],所以圣人特发此感慨,而深超越唐尧、虞舜的隆的[ 6 ]。这样才能很难了,还常常有的[ 7 ];而珍惜才能的人则千古没有见到那个人了。孔子惋惜的了,又知道人的才能了,而不在其位[八]。进入齐国而知道晏平仲[ 9 ]。在郑国而知道郑国的子产[ 10 ],听说吴国有季子,直行看他的葬[液],他们珍惜才是如此,让他们得意,肯让他毁灭而不见啊!那么,孔子叹息才难,不仅感叹才难啊,只可惜才华的困难的[光]。认为生命才很难,非常不可不吝惜啊。

那才有大小,有一个大的了,而不到一家[学习],就没有依靠[ 14 ],虽然可惜才能,他们怎么办!幸运地登上第,有依据,可以借助在以推荐他了[十五],而年已过时间[做],即使有像张襄阳[自己],又怎么知道什么的不用经过时,就放弃[或],他被推荐的人又怎么知道他不因衰老而自己松懈吗[十九]!

凡是有大才能的人,它可以稍微知道地方一定很少[表达],他的瑕疵之处一定很多[朋友],这真是慧眼的和的话一定不相信[她]。当这些人,即使大人才又怎么用啊[连接]?所以不是自己声望过人,才学冠世,为当事者所倚信[一般],不容易让人相信而任用他呢。

寄答京友 文言文翻译

对待人才,也应该有正确的认识。首先不以是否中举登第为凭据,而要看是否有真才实学。其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才都会有缺点毛病,不能以小疵掩大德,更不能以有微瑕为借口,弃置大才而不用。

如何对待人才,古住今来,很多人探讨这个问题。司马迁说:“人君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强调人君辨别人才真伪之重要。韩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强调识别人才者之重要。李贽进一步提出爱惜人才之重要。这些论述尽管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对于人们如何正确对待人才,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寄答京友(节选)

“才难,不其然乎?”[1]今人尽知才难,尽能言才难,然竟不知才之难[2],才到面前竟不知爱,幸而知爱,竟不见有若已有者,不啻若自其已出者[3]。呜呼!无望之矣!

举春秋之天下[4],无有一人能借圣人之才有[5],故圣人特发此叹,而深羡于唐、虞之隆也[6]。然则才固难矣,犹时时有之[7];而惜才者则千古未见其人焉。孔子惜才矣,又知人之才矣,而不当其位[8]。入齐而知晏平仲[9]。居郑而知郑子产[10],闻吴有季子,直行观其葬[11],其惜才也如此,使其得志,肯使之湮灭而不见哉!然则孔子叹才难,非直叹才难也,直叹惜才者之难也[12]。以为生才甚难,甚不可不爱惜也。

夫才有巨细,有巨才矣,而不得一第[13],则无凭[14],虽惜才能,其如之何!幸而登上第,有凭据,可藉乎以荐之矣[15],而年已过时[16],则虽才如张襄阳[17],亦安知所者不以过时而遂弃[18],其受荐者又安知其不以既老而自懈乎[19]!

夫凡有大才者,其可以小知处必寡[20],其瑕疵处必多[21],非真具眼者与之言必不信[22]。当此数者,则虽大才又安所施乎[23]?故非自己德望过人,才学冠世,为当事者所倚信[24],未易使人信而用之也。

翻译

人才难得,不是这样吗?现在的人都知道人才难得,都能说人才难得,然而终究不是真正知道人才难得。人才到了面前却不知道爱惜,侥幸(有人)知道爱惜人才,却看不到(他们)就像自己拥有(的才能一样),看不到(他们)像孔北海举荐祢衡、光着脚救杨彪那样不只是好像从口中说出(赞扬的话)。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并非真的爱惜人才呀;即使真的惜才,也是因为惜才的名声好,因为名声好所以才珍惜的呀。那么又怎么能希望他如孔北海这样(对待人才)就像自己拥有(的才能一样)、不只是好像从口中说出(赞扬的话)呢?啊,我对之不抱希望了。

从古到今世上没有一人能珍惜圣人的才能,所以圣人只能空发此感慨,深深地称羡唐尧虞舜盛世(对人才的重视)。这样那么,人才固然就难得了,但还是经常出现;惜才者却很长年代没有见到那样的人了。孔子惜才,又了解人的才能,但不在其位。到齐国了解晏平仲,在郑国了解公孙子产,听说吴国有季子,径直前往他的坟墓,孔子如此惜才,假使他实现志向了,肯让他们埋没而不为人知吗?这样那么,孔子慨叹人才难得,不只是慨叹人才难得,只是慨叹珍惜人才的人难得呀。

才能有大小,杰出的才能方可称人才。有杰出的才能,而又肯任职理事的人更加难得。既有杰出的才能,又能不避祸患灾害,身担职务,勇敢地做事,却不能考中一次,那么没有凭借,虽然惜才,又能怎么样呢?侥幸及第,有了凭借,可以凭借职务推荐他了,但年岁已过时,那么即使才能如张襄阳,又怎么知道听者不因为他已经过时而就放弃呢?那些受推荐的人又怎么知道不因为已经老了而自我懈怠呢?

大凡有杰出才能的人,他可能因为小聪明一定很少,小缺点一定很多,不是真有眼力的人和他说了一定不相信。面对这几点,那么即使有杰出的才能,又哪里有施展才能的地方呢?所以(如果)不是自己的品德名望超过众人,才能学识超越当世,被当权的人倚重、信任,就不会轻易让人信任并重用他。但不曲意求全竭尽忠心,真的如自己拥有才能,真的不只是像嘴里所说,纵使别人相信我,也未必能信我所信的人,遗憾不能和他同时,早上知晓晚上被任用。哎,可叹呀!

1作品注释

[1]“才难”句:人才难得,不是那样吗?《论语·泰伯》:“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能治理天下的臣子)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

[2]不知才之难:不知人才培养之难。

[3]不啻(chì翅)不止。这两句的大意是竟不见对待人才之有才像自己之有才一样,对待人才像自己培养的一样。

[4]春秋:我国历史的一个时代(前722—前481),因孔子所修史书《春秋》包括这一时期而得名。

[5]圣人:旧时指品德高尚,智慧高超的人物,这里指孔子。

[6]唐、虞之隆:唐尧、虞舜对人才的重视。

[7]时时有之:经常出现。

[8]不当其位:不临其位,指没作官,无权力。

[9]晏平仲:名婴。春秋时齐国的贤大夫。《论语·公冶长》:“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10]子产:公孙侨,字子产,郑穆公之孙,春秋时郑国的贤相。《论语·公冶长》:“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1]季子:季札,春秋时吴王寿梦少子,有贤名,寿梦欲立这,辞不受,封于延陵,因号延陵季子。葬:坟墓。

[12]“非直叹”二句,不仅感叹人才之难得,更感叹惜才者之难得。

[13]第:科第,科举时代谓中试为得第。

[14]凭:凭据。

[15]荐:荐举,推荐。

[16]年:年岁。

[17]张襄阳:事迹不详。

[18]弃:弃置不顾。

[19]受荐者:被举荐的人。自懈:自己松懈,不求上进。

[20]寡:少。

[21]瑕:玉上的斑点。疵:缺点、毛病。瑕疵,小的缺点。

[22]真具眼者:真是有眼力的人。

[23]安所施乎:到哪里施展呢!

[24]当事者,指执政掌声权的人。

门户所寄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