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句子网

姜太公钓鱼文言文翻译

江太公钓鱼文言文的解释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尚在渭水边钓鱼,他用直钩不挂鱼饵钓鱼,愿意上钩的鱼,就会自己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让人家上他的圈套。

典故出自《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原文如下:

翌日,文王狩于渭水,见白翁于此独垂钩,文王观其须发皆白,耄智之人。疑其。闲观之,其钩竟以直而不就弯,且无饵之垂也。文王大奇,笑而谓之。翁言:“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译文:

有一天,周文王坐着车,带着他儿子和兵士到渭水北岸去打猎。在渭水边,他看见一个头发花白的老翁在河岸上坐着钓鱼。他的钓法奇特,短干长线,线系竹钩,不用诱饵之食,文王看了很奇怪,就下了车,笑着跟他聊起来。老翁说:“姜尚钓鱼,钓杆离水面有三尺高,愿者上钩。”经过一番谈话,知道他叫姜尚,是一个精通兵法的能人。文王非常高兴,就请姜尚一起回宫。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帮助姬昌之子周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自己也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姜子牙钓出的可谓是一条“王候大鱼”。

原文: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

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好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罴,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大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或曰,太公博闻,尝事纣。纣无道,去之。游说诸侯,无所遇,而卒西归周西伯。或曰,吕尚处士,隐海滨。周西伯拘麦里,散宜生、闳夭素知而招吕尚。吕尚亦曰:“吾闻西伯贤,又善养老,盍往焉。”三人者为西伯求美女奇物,献之于纣,以赎西伯。西怕得以出,反国。言吕尚所以事周虽异,然要之为文武师。

周西伯昌之脱■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周西伯政平,及断虞芮之讼,而诗人称西怕受命曰文王。伐崇、密须、犬夷,大作丰邑。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大公之谋计居多。

文王崩,武王即位。九年,欲修文王业,东伐以观诸侯集否。师行,师尚父左杖黄钺,右把白旄以誓,曰:“苍兕苍兕,总尔众庶,与尔舟揖,后至者斩!”遂至盟津。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也。”武王曰:“未可。”师还,与大公作此《太誓》。

居二年,纣杀王子比干,囚箕子,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公尽惧,唯太公强之劝武王,武王于是遂行。十一年正月甲子,誓于牧野,伐商纣。纣师败绩。纣反走,登鹿台,遂追斩纣。明日,武王立于社,群公奉明水,卫康叔封布采席,师尚父牵牲,史佚策祝,以告神讨纣之罪。散鹿台之钱,发矩桥之粟,以振贫民。封比干墓,释箕子囚。迁九鼎,修周政,与天下更始。师尚父谋居多。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东就国,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及周成王少时,管蔡作乱,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都营丘。

译文:太公望吕尚,是东海边上人。他的祖先曾经当过掌管四方部落的长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立过许多功劳。虞舜、夏禹的时候被封在吕,或者是被封在申,姓姜。夏、商两代,申、吕或者被封给旁支子孙,或者成了平民,吕

尚就是他们的后代。本来姓姜,因随用封邑作姓氏,因此叫吕尚。

吕尚大概曾经很贫穷困苦,年纪老了,利用钓鱼的机会求见周西怕姬昌。姬昌准备出去打猎,事先占卜吉凶,卜辞上说:“这次出猎所获得的不是龙不是螭,不是虎也不是罴;所得到的将是成就霸业的辅佐良才。”周西伯姬昌于是去打猎,果然在渭水北面遇到了姜太公,同姜太公交谈之后大为高兴,说:“自从我的先代君主大公说:‘一定会有圣贤之士来到周国,周国将依靠他得以兴盛起来。’说的就是先生你这个人吧?我太公盼望先生已经很久了。”因此称吕尚为“太公望”,姬昌用车载着他一起回去,拜他为师。

也有人说。姜太公博学多闻,曾经在商纣手下做过官,商纣暴虐无道,姜太公就离他而去。周游列国劝说诸侯,没有遇到赏识他的人,最后才前往西部投奔周西伯姬昌。还有人说,吕尚是一位平民百姓,隐居在东海边上。周西伯姬昌被商纣王拘禁在■里,姬昌手下散宜生、闳夭两人平素了解吕尚的才能,于是前往聘请吕尚出山辅佐姬昌。吕尚也说:“我听说西伯贤明,又能善待有才能的人,我何不投奔到他那儿去呢。”吕尚、散宜生、闳夭三人替西伯寻找美女和奇珍宝物,献给商纣王,用来赎回西伯,西伯因此得以被纣王释放出来,返回自己的国家。上述各种说法在言及吕尚得以臣事周国时虽然各不相同,但在说到他后来成为周文王、武王的老师这一关键问题时却是一致的。

周西伯姬昌从里脱身回来之后,便同吕尚暗中谋划施行德政以推翻商朝政权,这些事大都是用兵的权谋和奇妙的计策。所以后世谈论用兵以及周朝所使用的秘计权木都尊崇太公为鼻祖。周西伯为政公正持平,等到他裁决了虞、芮两国的争端之后,诗人称道西伯姬昌是秉承了上天的旨意而叫做文王。后来周讨伐崇国、须密、大夷等诸侯国,大规模修建都城丰邑。当时天下有三分之二都归附了周国,其中多是出于太公的谋划。

文王去世后,武王即位。九年之后,武王想继承文王未竟的大业,向东征讨商纣,以观察试探各诸侯国是否听从号令。军队出发时,师尚父姜大公左手持着黄金为饰的大斧,右手握着白牦牛尾为饰的军旗举行誓师大会,他说:“苍兕啊苍兕,集合你们的部队,交给你们船只,迟到的将要处斩!”于是军队前进到盟津。事先没有约定而到会的诸侯共有八百。诸侯们都说:“可以讨伐商纣了。”武王说:“征讨的时机还没成熟,不能讨伐。”又带领军队返回,并与太公一道写了这篇《太誓》。

过了两年,纣王杀死王子比千,囚禁箕子。武王准备征讨纣王,用龟甲占卜吉凶,卜辞不吉利,风雨突然降临。大臣们都十分害怕,只有太公坚决劝说武王伐纣,武王于是率兵出征。十一年正月甲子日这一天,在牧野举行誓师大会,讨伐商纣。纣王的军队大败。纣王回头逃跑,登上鹿台。武王的军队于是追上来杀死商纣。第二天,武王立于神坛前,大臣们手捧净水,卫康叔封铺彩席,师尚父牵着致祭的牲畜,史佚诵读祭告天地的文书,向天神报告声讨商纣的罪行。武王又散发鹿台之中的金钱,发放矩桥粮仓中的粮食,用来救济贫穷百姓。修整比于的坟墓,释放被纣王囚禁的箕子,迁移象征最高统治权的九只宝鼎,修明周王朝的政治;与天下人民一道除旧布新。

在这些事情中,师尚父所出的谋略贡献最多。

这时武王己消灭商朝而称王天下,便将师尚父封在齐国的营丘。师尚父东去自己的封国时,在路上住宿,行程迟缓。旅舍的主人说:“我听说时机难以得到而容易失去。客人睡得很安稳,大概不是去封国就职的吧。”太公

听到这句话,急忙连夜穿上衣服赶路,天亮时就赶到了自己的封国。恰在这时莱侯率军前来进攻,与太公争夺营丘。营丘靠近莱国。莱人,是夷族,乘商未纣王混乱而周朝刚刚建立,还没有来得及安定远方各国之机,因此前来同大公争夺国土。被大公击败。

太公到了封国之后,修明政治,顺应当地的风俗习惯,简化礼节,沟通商业和手工业,发展渔业和盐业生产,因此各地民众多来归附齐国,齐国成为当时的二个大国。到周成王年少即位时,管叔和蔡叔乘机发动叛乱,淮夷也反叛周朝。周成王于是派召康公授权太公说:“东边到海滨,西边到黄河,南边到穆陵,北面到无棣。所有五等诸侯,九州长官,只要不服从周王命令,你都可以讨伐他们。”齐国从此得到征伐大权,成为大国,建都于营丘。

文言文《姜太公钓王侯将相》可不可以帮我翻译?

姜太公钓王侯将相译文:

“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 不为金鳞设,只钓王与侯 。”是《封神演义》中的一个典故:周文王见姜子牙在渭水河边用直钩钓鱼,有些不解,就问姜子牙为什么这样做,姜子牙就说了这四句。大意是:我做事宁可直着来(连鱼钩也是直的),也绝不拐弯抹角去做事。我的鱼饵不是为那些金贵的鱼准备的,只等那些王侯将相(后来钓得西伯侯姬昌)前来上钩。 这也正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典故的由来。

“宁可直中取,不可屈中求。”的意思是:做事宁可直着来(做不成),也决不拐弯抹角去做(来求得成功)。是说一个人很正直。

“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不为金鳞设,只钓王与侯 。”是《封神演义》中的一个典故:周文王见姜子牙在渭水河边用直钩钓鱼,有些不解,就问姜子牙为什么这样做,姜子牙就说了这四句。大意是:我做事宁可直着来(连鱼钩也是直的),也绝不拐弯抹角去做事。我的鱼饵不是为那些金贵的鱼准备的,只等那些王侯将相(后来钓得西伯侯姬昌)前来上钩。 这也正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典故的由来。

“宁可直中取,不可屈中求。”的意思是:做事宁可直着来(做不成),也决不拐弯抹角去做(来求得成功)。是说一个人很正直。

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

不为金鳞设,只钓王与侯

这不是姜子牙的话嘛,大意是:我(姜尚),做事宁可直着来(连鱼钩也是直的),也绝不拐弯抹角去做事.我的鱼饵不是为那些金贵的鱼准备的,只等那些王侯将相(后来钓得西伯侯姬昌)前来上钩.

这也正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典故的由来.

原文: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

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好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罴,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大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或曰,太公博闻,尝事纣。纣无道,去之。游说诸侯,无所遇,而卒西归周西伯。或曰,吕尚处士,隐海滨。周西伯拘麦里,散宜生、闳夭素知而招吕尚。吕尚亦曰:“吾闻西伯贤,又善养老,盍往焉。”三人者为西伯求美女奇物,献之于纣,以赎西伯。西怕得以出,反国。言吕尚所以事周虽异,然要之为文武师。

周西伯昌之脱■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周西伯政平,及断虞芮之讼,而诗人称西怕受命曰文王。伐崇、密须、犬夷,大作丰邑。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大公之谋计居多。

文王崩,武王即位。九年,欲修文王业,东伐以观诸侯集否。师行,师尚父左杖黄钺,右把白旄以誓,曰:“苍兕苍兕,总尔众庶,与尔舟揖,后至者斩!”遂至盟津。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也。”武王曰:“未可。”师还,与大公作此《太誓》。

居二年,纣杀王子比干,囚箕子,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公尽惧,唯太公强之劝武王,武王于是遂行。十一年正月甲子,誓于牧野,伐商纣。纣师败绩。纣反走,登鹿台,遂追斩纣。明日,武王立于社,群公奉明水,卫康叔封布采席,师尚父牵牲,史佚策祝,以告神讨纣之罪。散鹿台之钱,发矩桥之粟,以振贫民。封比干墓,释箕子囚。迁九鼎,修周政,与天下更始。师尚父谋居多。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东就国,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及周成王少时,管蔡作乱,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都营丘。

译文:太公望吕尚,是东海边上人。他的祖先曾经当过掌管四方部落的长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立过许多功劳。虞舜、夏禹的时候被封在吕,或者是被封在申,姓姜。夏、商两代,申、吕或者被封给旁支子孙,或者成了平民,吕

尚就是他们的后代。本来姓姜,因随用封邑作姓氏,因此叫吕尚。

吕尚大概曾经很贫穷困苦,年纪老了,利用钓鱼的机会求见周西怕姬昌。姬昌准备出去打猎,事先占卜吉凶,卜辞上说:“这次出猎所获得的不是龙不是螭,不是虎也不是罴;所得到的将是成就霸业的辅佐良才。”周西伯姬昌于是去打猎,果然在渭水北面遇到了姜太公,同姜太公交谈之后大为高兴,说:“自从我的先代君主大公说:‘一定会有圣贤之士来到周国,周国将依靠他得以兴盛起来。’说的就是先生你这个人吧?我太公盼望先生已经很久了。”因此称吕尚为“太公望”,姬昌用车载着他一起回去,拜他为师。

也有人说。姜太公博学多闻,曾经在商纣手下做过官,商纣暴虐无道,姜太公就离他而去。周游列国劝说诸侯,没有遇到赏识他的人,最后才前往西部投奔周西伯姬昌。还有人说,吕尚是一位平民百姓,隐居在东海边上。周西伯姬昌被商纣王拘禁在■里,姬昌手下散宜生、闳夭两人平素了解吕尚的才能,于是前往聘请吕尚出山辅佐姬昌。吕尚也说:“我听说西伯贤明,又能善待有才能的人,我何不投奔到他那儿去呢。”吕尚、散宜生、闳夭三人替西伯寻找美女和奇珍宝物,献给商纣王,用来赎回西伯,西伯因此得以被纣王释放出来,返回自己的国家。上述各种说法在言及吕尚得以臣事周国时虽然各不相同,但在说到他后来成为周文王、武王的老师这一关键问题时却是一致的。

周西伯姬昌从里脱身回来之后,便同吕尚暗中谋划施行德政以推翻商朝政权,这些事大都是用兵的权谋和奇妙的计策。所以后世谈论用兵以及周朝所使用的秘计权木都尊崇太公为鼻祖。周西伯为政公正持平,等到他裁决了虞、芮两国的争端之后,诗人称道西伯姬昌是秉承了上天的旨意而叫做文王。后来周讨伐崇国、须密、大夷等诸侯国,大规模修建都城丰邑。当时天下有三分之二都归附了周国,其中多是出于太公的谋划。

文王去世后,武王即位。九年之后,武王想继承文王未竟的大业,向东征讨商纣,以观察试探各诸侯国是否听从号令。军队出发时,师尚父姜大公左手持着黄金为饰的大斧,右手握着白牦牛尾为饰的军旗举行誓师大会,他说:“苍兕啊苍兕,集合你们的部队,交给你们船只,迟到的将要处斩!”于是军队前进到盟津。事先没有约定而到会的诸侯共有八百。诸侯们都说:“可以讨伐商纣了。”武王说:“征讨的时机还没成熟,不能讨伐。”又带领军队返回,并与太公一道写了这篇《太誓》。

过了两年,纣王杀死王子比千,囚禁箕子。武王准备征讨纣王,用龟甲占卜吉凶,卜辞不吉利,风雨突然降临。大臣们都十分害怕,只有太公坚决劝说武王伐纣,武王于是率兵出征。十一年正月甲子日这一天,在牧野举行誓师大会,讨伐商纣。纣王的军队大败。纣王回头逃跑,登上鹿台。武王的军队于是追上来杀死商纣。第二天,武王立于神坛前,大臣们手捧净水,卫康叔封铺彩席,师尚父牵着致祭的牲畜,史佚诵读祭告天地的文书,向天神报告声讨商纣的罪行。武王又散发鹿台之中的金钱,发放矩桥粮仓中的粮食,用来救济贫穷百姓。修整比于的坟墓,释放被纣王囚禁的箕子,迁移象征最高统治权的九只宝鼎,修明周王朝的政治;与天下人民一道除旧布新。

在这些事情中,师尚父所出的谋略贡献最多。

这时武王己消灭商朝而称王天下,便将师尚父封在齐国的营丘。师尚父东去自己的封国时,在路上住宿,行程迟缓。旅舍的主人说:“我听说时机难以得到而容易失去。客人睡得很安稳,大概不是去封国就职的吧。”太公

听到这句话,急忙连夜穿上衣服赶路,天亮时就赶到了自己的封国。恰在这时莱侯率军前来进攻,与太公争夺营丘。营丘靠近莱国。莱人,是夷族,乘商未纣王混乱而周朝刚刚建立,还没有来得及安定远方各国之机,因此前来同大公争夺国土。被大公击败。

太公到了封国之后,修明政治,顺应当地的风俗习惯,简化礼节,沟通商业和手工业,发展渔业和盐业生产,因此各地民众多来归附齐国,齐国成为当时的二个大国。到周成王年少即位时,管叔和蔡叔乘机发动叛乱,淮夷也反叛周朝。周成王于是派召康公授权太公说:“东边到海滨,西边到黄河,南边到穆陵,北面到无棣。所有五等诸侯,九州长官,只要不服从周王命令,你都可以讨伐他们。”齐国从此得到征伐大权,成为大国,建都于营丘。

姜太公钓鱼诗词

大雅·大明(节录)

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

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楚辞·离骚(节录)

周 屈原

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

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

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

楚辞·离骚·九章(节录)

周 屈原

吕望屠于朝歌兮,宁戚歌而饭牛。

不逢汤武与柏缪兮,世孰云而知之?

楚辞·天问(节录)

周 屈原

师望在肆,昌何识?鼓刀扬声,后何喜?

武发杀殷,何所悒?载尸集战,何所急?

文王见吕尚赞

六朝 庾信

言归养老,垂钓西川。岸上磻石,溪唯小船。

风云未感,意气怡然。有此相望,于兹几年。

玄云

唐 房玄龄

周文猎渭滨,遂载吕望归。

符合如影响,先天天不违。

钓竿

唐 房玄龄

太公宝此术,乃在灵秘篇。

机变随物移,精妙贯未然。

三月曲水宴

唐 王勃

彭泽官初去,河阳赋始传。田园归旧国,诗酒间长筵。

列室窥丹洞,分楼瞰紫烟。萦回亘津渡,出没控郊廛。

凤琴调上客,龙辔俨群仙。松石偏宜古,藤萝不记年。

重檐交密树,复磴拥危泉。抗石 南岭,乘沙眇北川。

傅岩来筑处,磻溪入钓前。日斜真趣远,幽思梦凉蝉。

唐 李峤

车法肇宗周,鼷文阐大猷。还将君子变,来蕴太公筹。

委质超羊 ,飞名列虎侯。若令逢雨露,长隐南山幽。

咏怀古意上裴侍郎(节录)

唐 骆宾王

穷经不沾用,弹铗欲谁申?天子未驱策,岁月几沉沦。

轻生长慷慨,效死独殷勤;徒歌易水客,空老渭川人。

游茅山

唐 储光羲

昔贤居柱下,今我去人间。良以直心旷,兼之外视闲。

垂纶非钓国,好学异希颜。落日登高屿,悠然望远山。

溪流碧水去,云带清阴还。想见中林士,岩扉长不关。

太公哀晚遇

唐 常建

日出渭流白,文王畋猎时。钓翁在芦苇,川泽无熊罴。

诏书起遗贤,匹马令致辞。因称江海人,臣老筋力衰。

迟迟诣天车,怏怏悟灵龟。兵马更不猎,君臣皆共怡。

同车至咸阳,心影无磷缁。四牡玉墀下,一言为帝师。

王侯拥朱门,轩盖曜长逵。古来荣华人,遭遇谁知之?

落日悬桑榆,光景有顿亏。倏悲天地人,虽贵将何为!

冬至过后吴张二子檀溪别业

唐 孟浩然

卜筑因自然,檀溪不更穿。园庐二友接,水竹数家连。

直与南山对,非关选地偏。草堂时偃曝,兰 日周旋。

外事情都远,中流性所便。闲垂太公钓,兴发子猷船。

余亦幽栖者,经过窃慕焉。梅花残腊月,柳色半春天。

鸟泊随阳雁,鱼藏缩项鳊。停杯问山简,何似习池边。

行路难

唐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鞠歌行

唐 李白

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荆山长

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

听曲知宁戚,夷吾因小妻。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洗拂青云上,当时贱如泥。

朝歌鼓刀叟,虎变磻溪中。

一举钓六合,遂荒营丘东。平生渭水曲,谁识此老翁?奈何今之人,双目送飞鸿。

上之回

唐 李白

三十六离宫,楼台与天通。阁道步行月,美人愁烟空。

恩疏宠不及,桃李伤春风。淫乐意何极,金舆向回中。

万乘出黄道,千旗扬彩虹。前军细柳北,后骑甘泉东。

岂问渭川老,宁邀襄野童!但慕瑶池宴,归来乐无穷。

猛虎行(节录)

唐 李白

丈夫相见且为乐,槌牛挝鼓会众宾。

我从此去钓东海,得鱼笑寄情相亲。

赠钱徵君少阳

唐 李白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如逢渭川猎,犹可帝王师。

翻译《姜太公钓王侯将相》

“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 不为金鳞设,只钓王与侯 。”是《封神演义》中的一个典故:周文王见姜子牙在渭水河边用直钩钓鱼,有些不解,就问姜子牙为什么这样做,姜子牙就说了这四句。大意是:我做事宁可直着来(连鱼钩也是直的),也绝不拐弯抹角去做事。我的鱼饵不是为那些金贵的鱼准备的,只等那些王侯将相(后来钓得西伯侯姬昌)前来上钩。 这也正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典故的由来。

“宁可直中取,不可屈中求。”的意思是:做事宁可直着来(做不成),也决不拐弯抹角去做(来求得成功)。是说一个人很正直。

姜太公钓鱼什么意思啊?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太公用直钩不挂鱼饵垂钓,愿意上钩的鱼,就自己上钩。比喻心甘情愿地中别人设下的圈套。

姜太公钓鱼是发生于商周时期的历史传说故事。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

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文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于是主动跟他交谈。

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扩展资料:

姜名尚,又名子牙,是远古时代炎帝的后代。他曾在商朝的首都朝歌宰过牛,在黄河边上的孟津卖过酒。他不会做买卖,亏了本,所以到渭水边上来钓鱼了其实是在等待贤明的君主来寻访他。

周文王和姜尚的谈话中,发现姜尚是一个眼光远大、学问渊博的人。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对政治、军事各方面都很有研究,特别是对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分析的头头是道。

吕尚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后遂用“太公钓、吕钓、渭钓、大钓无钩、直钩钓国、溪直钓、溪未遇”等写隐居、贤才待用,及贤能执政,大业盛隆;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直钩鱼”等表示心甘情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姜太公钓鱼

一个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那其实也不能叫钩了)、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文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古代人对奇人都很尊敬的),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

比喻心甘情愿地中别人设下的圈套。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是一个歇后语,表示心甘情愿的与对方合作,也有做贬义说自愿钻入别人的圈套。

具体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那其实也不能叫钩了)、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文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古代人对奇人都很尊敬的),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

有一个歇后语,叫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一河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那其实也不能叫钩了)、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问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古代人对奇人都很尊敬的),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

这个故事包含了三层含义:1)鱼,你愿意被我钓;2)鱼,我想钓你;3)鱼,我想钓你,你也愿意被我钓。

先看第一层含义,鱼,你愿意被我钓。因为你不是一般的鱼,因为你知道我是姜子牙。我,姜子牙是个神仙。你小鱼儿被我钓上来,以后就能跟我混,或者借着我的法力你能上天。你知道神仙是不随便吃荤的,就算要吃,也不会吃你这条凡鱼。你不是条笨鱼,而是条聪明的鱼。我不需要多么主动地去找鱼饵和鱼钩,你都会来咬钩被我钓上来。你是自己想被钓,不是我逼你的,更不是我诱惑的,是你自愿的。这就叫做愿者上钩。这也是这个歇后语的第一层、最基本,但也是最不透彻的含义。

再看第二层含义,鱼,我想钓你。我姜子牙钓鱼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而不是为了吃鱼或者别的用途。钓鱼人人会掉,我姜子牙不是凡人。和凡人用一样的方式钓鱼,那我即使不是凡人,也会被别人当成凡人。所以我一定要用凡人做不到、不会用的方式去钓鱼。当然,我用某种不寻常的方式去钓鱼,别人就一定会认为我不是凡人:如果我用无饵直杆掉不到鱼,别人就会认为我是个蠢人;如果我能钓得着鱼,别人就会认为我是个奇人。我的目的就是让别人注意到我是个奇人,所以,鱼我想钓你。鱼,我不会伤害你的,我只是要你帮我做做样子。等我的目的达到了,你还在你的水中自由地游来游去;因为我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我也许不能以后带你混,或者帮你上天成仙,但是我不会忘记你的,因为你帮过我。这就是这个歇后语的前半句——姜太公(要)钓鱼。

最后看第三层含义,鱼,我想钓你,你也愿意被我钓。我姜子牙需要你帮我演完这出戏,达到我的目的。你小鱼儿也希望被我钓上来,接近我,沾沾我身上的仙气。我由于要把戏演得更成功更吸引人,我不能用普通的方式;加上我行动匆忙,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鱼儿和鱼钩,你就帮帮忙自己咬钩上来吧。你平常只能跟那些凡鱼在一起混,跟我这种仙人接近的机会不是很多,你要把握住哦,所以我想你也是愿意被我钓得。我们这叫互相帮助,互惠互利,win-win。所以这出戏我们缺少谁都不行。这就是整个歇后语合在一起的意思,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姜太公钓鱼是什么意思?

姜太公钓鱼:比喻心甘情愿地中别人设下的圈套。

【出处】

宋佚名《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译文:太公常在溪旁垂钓,但太公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扩展资料

典故

姜太公钓鱼是发生于商周时期的历史传说故事。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

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那其实也不能叫钩了)、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文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古代人对奇人都很尊敬的),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姜太公钓鱼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是一个歇后语,表示心甘情愿的与对方合作,也有做贬义说自愿钻入别人的圈套。

具体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那其实也不能叫钩了)、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文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古代人对奇人都很尊敬的),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太公姓姜名尚,又名吕尚,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的功 臣。他在没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时候,隐居在陕西渭水边一个地方。那里是周族领袖姬昌(即周文王)统治的地区,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对自 己的注意,建立功业。

太公常在番的溪旁垂铃。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太公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一天,有个打柴的来到溪边,见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100年也钓不到一条鱼的!”

太公举了举钓竿,说:“对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到王与侯!”

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

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

姬昌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 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往番溪去聘请太公。太公见他诚心诚意来聘请自己,便答应为他效力。

后来,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还帮助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 灭掉了商朝,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释义 “太公”,即周初的姜尚,又称姜子牙。姜太公用支钩不挂鱼 饵钓鱼,愿意上钓的鱼,就自己上钓。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圈套。

故事 太公姓姜名尚,又名吕尚,是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的功 臣。他在没有得到文王重用的时候,隐居在陕西渭水边一个地方。那 里是周族领袖姬昌(即周文王)统治的地区,他希望能引起姬昌对自 己的注意,建立功业。

太公常在番的溪旁垂铃。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 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太公的钓钩是直 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 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 己上钩吧!”

一天,有个打柴的来到溪边,见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 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100年也钓不到一条鱼 的!”

太公举了举钓竿,说:“对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 为了钓到王与侯!”

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派一 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 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

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 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

姬昌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 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往番溪去聘请太 公。太公见他诚心诚意来聘请自己,便答应为他效力。

后来,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还帮助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 灭掉了商朝,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姜太公钓鱼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